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湖相页岩气地质特征与资源潜力 被引量:71
1
作者 李延钧 冯媛媛 +2 位作者 刘欢 张烈辉 赵圣贤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23-428,共6页
分析页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等地球化学特征,及页岩沉积环境、地质特征和发育规模,研究四川盆地下侏罗统自流井组湖相页岩气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四川盆地自流井组湖相页岩主要发育于东岳庙段和大安寨段,页岩样品有机碳含量、干... 分析页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等地球化学特征,及页岩沉积环境、地质特征和发育规模,研究四川盆地下侏罗统自流井组湖相页岩气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四川盆地自流井组湖相页岩主要发育于东岳庙段和大安寨段,页岩样品有机碳含量、干酪根显微组分、生物标志化合物和镜质体反射率等地球化学分析表明,页岩TOC值一般大于1.0%;有机质类型为Ⅱ1—Ⅲ型,湖盆中心主要为Ⅱ1型;Ro值为1.05%~1.82%,具有较强的生气能力。自流井组页岩厚度约为40~150 m,分布面积广,页岩平均孔隙度为1%~5%,渗透率主要为0.001×10 3~0.100×10 3μm2。湖相页岩发育3种地层组合模式:纯页岩、页岩夹灰质条带、页岩夹薄—中层介壳灰岩,页岩中石英含量较高,利于页岩气开采;页岩中发育的灰质条带、介壳灰岩可进一步提高页岩储集层的经济可采性。容积法估算四川盆地自流井组湖相页岩气资源量约为3.8×1012~8.7×1012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湖相 地质特征 资源潜力 自流井组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元坝地区自流井组页岩气成藏条件 被引量:72
2
作者 郭彤楼 李宇平 魏志红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共7页
按照页岩气勘探思路和成藏特点,四川盆地元坝地区一批探井针对自流井组泥页岩录取了资料,其中3口井测试获得了工业气流。研究表明,元坝地区自流井组形成于浅湖—半深湖环境,暗色泥页岩厚度较大,有机碳含量高,有机质热成熟度适中,处于生... 按照页岩气勘探思路和成藏特点,四川盆地元坝地区一批探井针对自流井组泥页岩录取了资料,其中3口井测试获得了工业气流。研究表明,元坝地区自流井组形成于浅湖—半深湖环境,暗色泥页岩厚度较大,有机碳含量高,有机质热成熟度适中,处于生气高峰期。泥页岩矿物成分中石英含量普遍在60%以上,粘土含量在30%以下,泥页岩含气量高,具备页岩气形成和勘探的基本条件,是页岩气勘探的有利层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自流井组 油气成藏 元坝地区 四川盆地
原文传递
四川盆地东部复兴地区侏罗系自流井组东岳庙段陆相页岩凝析气藏地质特征及勘探开发前景 被引量:43
3
作者 舒志国 周林 +5 位作者 李雄 刘皓天 曾勇 谢洪光 姚明君 王艳春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12-223,共12页
日前,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在川东复兴地区部署实施的涪页10HF井测试日产气5.58×10^4 m^3,日产油17.6m^3,取得了该区东岳庙段陆相页岩气勘探的重大突破。为了有效指导该区陆相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同时为四川盆地和国内外其他地区... 日前,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在川东复兴地区部署实施的涪页10HF井测试日产气5.58×10^4 m^3,日产油17.6m^3,取得了该区东岳庙段陆相页岩气勘探的重大突破。为了有效指导该区陆相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同时为四川盆地和国内外其他地区陆相页岩油气的勘探开发提供参考,基于岩心、钻井、测录井和分析化验资料的综合分析,对复兴地区东岳庙段陆相页岩凝析气藏的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结合页岩品质、资源规模、保存条件、地表条件、压裂改造以及试气试采技术等方面分析了复兴地区东岳庙段陆相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前景。综合研究认为:东岳庙段陆相页岩原生品质好,资源规模大,具有形成大型页岩气藏的物质基础;复兴地区为低山和丘陵地貌,东岳庙段埋深适中、地层平缓且断裂不发育,具备开展大规模页岩气开发的有利条件;东岳庙段粘土矿物含量高和可压性较差,“高密布缝体积改造”的压裂工艺技术已基本实现对东岳庙段陆相页岩的有效改造;东岳庙段为高压力系数的页岩凝析气藏,油、气产出规律不清,合理高效的开发方式仍需要持续开展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前景 涪页10HF井 东岳庙段 自流井组 凝析气藏 陆相页岩 侏罗系 复兴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及邻区早侏罗世构造-沉积环境与原型盆地演化 被引量:37
4
作者 李英强 何登发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9-232,共14页
下侏罗统是四川盆地原油勘探的主力层系,研究其构造一沉积环境与原型盆地演化可为油气勘探奠定重要基础。从周缘构造环境、盆地构造沉降、盆一山耦合作用等出发,结合沉积相研究,将盆地沉积充填演化与周缘造山带演化有机结合,重建了四川... 下侏罗统是四川盆地原油勘探的主力层系,研究其构造一沉积环境与原型盆地演化可为油气勘探奠定重要基础。从周缘构造环境、盆地构造沉降、盆一山耦合作用等出发,结合沉积相研究,将盆地沉积充填演化与周缘造山带演化有机结合,重建了四川盆地及邻区早侏罗世各沉积期构造一沉积环境,并探讨了盆地性质及演化规律。早侏罗世四川盆地构造动力学环境经历了强、弱伸展的交替变化,构造沉降经历了快速一缓慢一稳定的变化特征。自流井组珍珠冲段沉积期为强伸展期,于晚三叠世的断陷一坳陷盆地之上开始稳定的坳陷盆地沉积;自流井组东岳庙段沉积期为弱伸展期,盆缘隆升和基底沉降减慢,促进了岩相和岩性都比较稳定的大规模湖相沉积;自流井组马鞍山段沉积期为强伸展期,盆一岭、盆一山构造耦合作用加强,促进了盆地西缘、北缘以粗碎屑为主的辫状河和大型扇体的发育;自流井组大安寨段沉积期为伸展作用最弱、造山带活动最稳定的时期,盆地整体的拗陷速率远大于陆源碎屑的堆积速率,导致了四川盆地早侏罗世最大湖盆的形成。早侏罗世四川盆地及邻区主体为陆内弱拉张环境下的大型克拉通内坳陷盆地,周缘造山、造陆的间歇性活动,湖盆或快或慢的沉降以及局部的古隆起、古坳陷控制着沉积中心整体向盆地北部及NE方向迁移,其演化过程对油气聚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沉积环境 原型盆地 盆-山耦合 早侏罗世 自流井组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北部下侏罗统自流井组陆相页岩储层孔隙特征及形成控制因素 被引量:30
5
作者 刘忠宝 胡宗全 +5 位作者 刘光祥 刘珠江 刘晧天 郝景宇 王鹏威 李鹏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6-145,共10页
为查明川东北自流井组陆相富有机质页岩储层孔隙发育特点及形成机理,采用岩石薄片、全岩X-衍射、有机岩石学、高压压汞-吸附联合测定、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及物性测试等多种技术方法,开展了川东北地区自流井组陆相页岩储层孔隙结构、类... 为查明川东北自流井组陆相富有机质页岩储层孔隙发育特点及形成机理,采用岩石薄片、全岩X-衍射、有机岩石学、高压压汞-吸附联合测定、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及物性测试等多种技术方法,开展了川东北地区自流井组陆相页岩储层孔隙结构、类型及储集性能研究,并探讨了主要孔隙类型的形成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川东涪陵地区东岳庙段和川北元坝地区大安寨段页岩平均孔隙度均大于4%,储集性能较好,页岩孔隙类型主要以无机矿物质孔为主,其次为有机质孔,局部发育微裂缝,无机矿物质孔对孔隙度的贡献最大。页岩粘土矿物含量及压实作用的强弱控制了无机矿物质孔的发育程度,有机质组分类型是控制有机质孔发育与否的关键因素,表现为固体沥青内普遍发育有机质孔,而大多数镜质体内基本不发育有机质孔。川东涪陵地区东岳庙段与大安寨段、川北元坝地区大安寨段无机矿物质孔与有机质孔均有发育,而川北元坝地区东岳庙段仅发育无机矿物质孔,有机质孔基本不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矿物质孔 有机质孔 孔隙类型 陆相页岩气 页岩储层 自流井组 侏罗系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陆相页岩油气地质特征及成藏控制因素 被引量:27
6
作者 孙莎莎 董大忠 +5 位作者 李育聪 王红岩 施振生 黄世伟 昌燕 拜文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4-135,共12页
四川盆地侏罗系陆相油气勘探过去主要聚焦在构造-裂缝型常规油气和介壳灰岩及砂岩致密油气上,为实现侏罗系油气重大新突破,思路需要向页岩油气转变。在分析自流井组大安寨段陆相页岩油气的分布、生烃、物性和保存等地质特征基础上,认为... 四川盆地侏罗系陆相油气勘探过去主要聚焦在构造-裂缝型常规油气和介壳灰岩及砂岩致密油气上,为实现侏罗系油气重大新突破,思路需要向页岩油气转变。在分析自流井组大安寨段陆相页岩油气的分布、生烃、物性和保存等地质特征基础上,认为大安寨段具备形成大规模页岩油气成藏地质特征,提出3项成藏控制因素。大安寨段二亚段暗色页岩作为页岩油气的供烃源岩,油气显示丰富,页岩厚度在20~80 m,整体分布面积广、厚度大、连续稳定,孔缝发育、物性好,处于中-高成熟热演化阶段,有区域性致密顶底板灰岩封闭的超压页岩油气藏。半深湖-深湖亚相、致密灰岩顶底板与高孔隙储层、中-高成熟热演化阶段这3项因素共同控制自流井组大安寨段页岩油气的生成、储集和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条件 成藏控制因素 陆相页岩油气 大安寨段 自流井组 下侏罗统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川东下侏罗统自流井组页岩储层特征及勘探潜力评价 被引量:26
7
作者 聂海宽 马鑫 +3 位作者 余川 叶欣 边瑞康 刘忠宝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38-447,共10页
通过对侏罗系自流井组页岩层系的岩心和野外露头观察、薄片鉴定、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压汞和气体吸附等手段,研究了页岩层系的岩石类型及储层微观类型和特征。页岩层系的岩石类型以黑色页岩为主,黑色页岩储层以矿物质粒间残留孔为主... 通过对侏罗系自流井组页岩层系的岩心和野外露头观察、薄片鉴定、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压汞和气体吸附等手段,研究了页岩层系的岩石类型及储层微观类型和特征。页岩层系的岩石类型以黑色页岩为主,黑色页岩储层以矿物质粒间残留孔为主,微裂缝和有机质孔发育较少,孔隙度分布在1.4%~4.9%,孔隙结构以直径小于100 nm的孔隙为主,占85%以上。与研究区海相页岩相比,陆相侏罗系页岩微观储层有机质气孔较少、孔隙度较小且孔喉直径也较小。在勘探上,考虑到侏罗系大面积和全层系油气显示以及页岩油气在个别地区的突破,建议在侏罗系页岩(烃源岩)厚度较大和成熟度较高的区域开展研究.这些地区具有较好的页岩油气形成物质基础和储集条件,在紧邻页岩的致密砂岩或灰岩也可能具有致密油气或常规圈闭油气成藏的良好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孔 有机孔 页岩油气 自流井组 侏罗系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自流井组陆相页岩岩相类型及储层发育特征 被引量:21
8
作者 曹香妮 姜振学 +5 位作者 朱德宇 仇恒远 陈磊 罗东东 双子俊 李维邦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782-1793,共12页
中国陆相页岩气资源潜力巨大,其中川东北部分地区下侏罗统获得了工业性页岩气流。开展页岩岩相划分与储层特征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勘探开发陆相页岩气。通过XRD、普通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N2吸附及CO2吸附等实验方法对川东北地区... 中国陆相页岩气资源潜力巨大,其中川东北部分地区下侏罗统获得了工业性页岩气流。开展页岩岩相划分与储层特征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勘探开发陆相页岩气。通过XRD、普通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N2吸附及CO2吸附等实验方法对川东北地区自流井组陆相页岩进行精细研究。以有机质丰度及矿物组成为分类参数将页岩分为12种不同岩相,查明了自流井组页岩主要发育4种岩相,即贫有机质硅质页岩(Ⅰ3)、含有机质混合质页岩(Ⅳ2)、含有机质硅质页岩(Ⅰ2)与富有机质黏土质页岩(Ⅱ1)。不同岩相的页岩储层特征存在较大差异,富有机质黏土质页岩有机质含量大于2%,生烃潜力最好,有机质孔及黏土矿物晶间孔之间连通性较好且比表面积较大,发育的纹层状构造有利于工业压裂,为最优陆相页岩岩相,是最有利的陆相页岩气勘探开发目标;含有机质混合质页岩(Ⅳ2)有机质含量大于1%,孔体积较高,储气能力较好,且发育有利于压裂的层状构造,为良好陆相页岩岩相,是较有利的勘探开发目标;而贫有机质硅质页岩(Ⅰ3)与含有机质硅质页岩(Ⅰ2)则具块状特征,孔体积与比表面积均较低,为较差陆相页岩岩相,是最不利的勘探开发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北地区 陆相页岩气 自流井组 页岩岩相 储层特征
原文传递
四川盆地回龙地区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混积岩特征及模式 被引量:20
9
作者 谭梦琪 刘自亮 +4 位作者 沈芳 谢润成 刘成川 邓昆 徐浩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71-581,共11页
川西回龙地区自流井组大安寨段发育湖相碳酸盐岩和碎屑岩的混合沉积,结合野外露头、钻井岩芯、测井和显微组构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该研究区混积岩沉积微相特征进行了精细刻画。研究认为,回龙地区大安寨段属湖泊混合沉积相,分为滨浅湖混... 川西回龙地区自流井组大安寨段发育湖相碳酸盐岩和碎屑岩的混合沉积,结合野外露头、钻井岩芯、测井和显微组构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该研究区混积岩沉积微相特征进行了精细刻画。研究认为,回龙地区大安寨段属湖泊混合沉积相,分为滨浅湖混合沉积和半深湖混合沉积两个亚相,并划分了五个沉积微相,分别为高能介壳滩混合沉积微相,低能介壳滩混合沉积微相,砂质浅滩混合沉积微相,浅湖混合沉积微相以及半深湖混合沉积微相。基于所划分的混合沉积相的特征和四川盆地以及研究区回龙大安寨段在侏罗纪的沉积相演变过程,分析了该区混积岩的成因及混合沉积演化模式。得出结论:研究区湖相混合沉积主要受物源供给和水动力条件的控制,在五种不同混合沉积微相控制作用下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混积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侏罗系 自流井组 混积岩 沉积模式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下侏罗统自流井组陆相页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被引量:19
10
作者 付小平 杨滔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89-598,共10页
页岩的孔隙结构对页岩气的成藏和富集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川东北地区下侏罗统自流井组样品的薄片观察、氩离子抛光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物性测试、压汞—N2吸附联合、X衍射全岩分析以及X衍射黏土矿物分析,对该区陆相页岩储层的孔隙... 页岩的孔隙结构对页岩气的成藏和富集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川东北地区下侏罗统自流井组样品的薄片观察、氩离子抛光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物性测试、压汞—N2吸附联合、X衍射全岩分析以及X衍射黏土矿物分析,对该区陆相页岩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1)川东北地区自流井组陆相页岩的孔隙形态以平行板状孔和狭缝状孔为主,也发育墨水瓶状孔,页岩比表面积平均4.031 m^(2)/g,总孔体积平均93.88×10^(-4)mL/g,微孔隙以介孔(2~50 nm)为主;(2)页岩的比表面积与微孔、介孔孔体积存在正相关性,与大孔孔体积不存在相关性;黏土矿物中的伊—蒙混层、绿泥石与页岩比表面积和微孔孔体积呈正相关;陆相页岩TOC含量对大孔孔体积产生一定影响,与其呈一定程度的正相关;(3)自流井组大安寨段的页岩孔隙结构特征整体近似,东岳庙段依据页岩孔隙结构特征的差异可分为西北部和东南部两块,东南部东岳庙段的孔隙结构与大安寨段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页岩储层 孔隙结构 自流井组 下侏罗统 川东北地区
下载PDF
四川盆地元坝地区自流井组页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被引量:13
11
作者 姜涛 金之钧 +7 位作者 刘光祥 胡宗全 刘全有 刘忠宝 王鹏威 王濡岳 杨滔 王冠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09-918,共10页
四川盆地元坝地区自流井组页岩是陆相页岩气的主要研究层段之一,目前正处于勘探攻关的重要阶段。页岩孔隙结构是评价页岩储层储集能力的重要指标,是明确页岩气富集机理的关键。采用总有机碳含量、全岩X衍射、N_(2)吸附-高压压汞孔径联... 四川盆地元坝地区自流井组页岩是陆相页岩气的主要研究层段之一,目前正处于勘探攻关的重要阶段。页岩孔隙结构是评价页岩储层储集能力的重要指标,是明确页岩气富集机理的关键。采用总有机碳含量、全岩X衍射、N_(2)吸附-高压压汞孔径联合实验及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等多种实验测试方法对其孔隙结构进行了定量表征。结果表明:自流井组页岩粘土矿物含量高,介于38.8%~67.3%,平均为52.8%。孔隙类型以矿物基质孔隙为主,有机质孔次之,微裂缝局部发育;N_(2)吸附滞后环反应主要发育平行板状狭缝型孔隙,同时含有少量墨水瓶型孔;主要孔径分布区间为中孔,大安寨段与东岳庙段相比,由于微孔比例偏低,宏孔比例偏高,所以中值孔径与孔体积较大、比表面积相对较小。自流井组页岩储层孔体积与比表面积主要由粘土矿物决定,孔体积和比表面积与TOC呈负相关或无关,主要由于有机质内镜质体与丝质体不发育孔隙,以及可溶有机质对孔体积和吸附位的占据。研究成果对研究区陆相页岩气的研究与勘探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 定量表征 陆相页岩储层 自流井组 元坝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部涪陵地区自流井组陆相页岩储层微裂缝发育特征及其对页岩气富集的意义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鹏威 张亚雄 +4 位作者 刘忠宝 陈筱 李飞 郝景宇 王濡岳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724-1734,共11页
通过岩心观察、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观察、高压压汞等实验手段,开展了四川盆地东部涪陵地区自流井组陆相页岩储层裂缝的分类研究,取得以下成果:①明确了陆相页岩储层中裂缝类型及成因机制;②厘定了裂缝对陆相页岩储层储集空间的贡献。结... 通过岩心观察、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观察、高压压汞等实验手段,开展了四川盆地东部涪陵地区自流井组陆相页岩储层裂缝的分类研究,取得以下成果:①明确了陆相页岩储层中裂缝类型及成因机制;②厘定了裂缝对陆相页岩储层储集空间的贡献。结果表明,川东北地区下侏罗统自流井组陆相页岩储层中微裂缝从成因角度可分为3类4种:与沉积作用相关的微裂缝(页理缝)、与成岩作用相关的微裂缝(黏土矿物收缩缝)和与生烃作用相关的微裂缝(有机质收缩缝和有机质裂解缝)。压汞曲线特征和面孔率估算结果证实,微裂缝是下侏罗统自流井组陆相页岩储层储集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陆相页岩储层储集能力的贡献约为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页岩 微裂缝 发育特征 中下侏罗统 自流井组 涪陵地区 四川盆地东部
原文传递
淡水湖相页岩小层精细划分及地球化学特征——以四川盆地侏罗系大安寨段为例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玮 黄东 +3 位作者 易海永 赵容容 岑永静 李育聪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24-730,共7页
通过岩性、电性、旋回特征以及页岩地球化学数据分析,对四川盆地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湖相页岩进行了小层精细划分和资源潜力评价。大安寨段页岩自下而上划分为3个小层,其中大一三c小层主要发育滨—浅湖相块状泥页岩,横向变化大,有机... 通过岩性、电性、旋回特征以及页岩地球化学数据分析,对四川盆地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湖相页岩进行了小层精细划分和资源潜力评价。大安寨段页岩自下而上划分为3个小层,其中大一三c小层主要发育滨—浅湖相块状泥页岩,横向变化大,有机质类型主要为偏腐殖型的Ⅱ2型干酪根,平均有机碳含量在1%左右,平均S1含量为0.8mg/g;大一三b小层主要发育半深湖相页岩夹薄层介壳灰岩条带,厚度分布稳定,有机质类型主要为偏腐泥型的Ⅱ1型干酪根,平均有机碳含量大于1.5%,平均S1含量为1.18mg/g;大一三a小层主要发育浅湖相页岩夹中—薄层介壳灰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偏腐泥型的Ⅱ2型干酪根,平均有机碳含量为1%~1.5%,平均S1含量为1.21mg/g。结合地质特征、资金、技术条件以及勘探成效,认为川中北部公山庙地区的大一三a和大一三b小层,可以作为湖相页岩油气先导试验区的工作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小层划分 页岩油气 湖相 大安寨段 自流井组 侏罗系 四川盆地
下载PDF
Early Jurassic basal sauropodomorpha dominated tracks from Guizhou, China: Morphology, ethology, and paleoenvironment 被引量:9
14
作者 Lida Xing Martin G. Lockley +4 位作者 Dongjie Tang Hendrik Klein Guangzhao Peng Yong Ye Baoqiao Hao 《Geoscience Frontiers》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1期229-240,共12页
The newly discovered large(350 m^2) Yantan dinosaur tracksite, in the Lower Jurassic Ziliujing Formation of Guizhou Province, China, reveals at least 250 footprints of which ~97 can be resolved into trackways of sauro... The newly discovered large(350 m^2) Yantan dinosaur tracksite, in the Lower Jurassic Ziliujing Formation of Guizhou Province, China, reveals at least 250 footprints of which ~97 can be resolved into trackways of sauropodomorphs. All the trackways are sub parallel likely indicating gregarious behavior. One theropod track(cf. Grallator) was recorded. The sauropodomorph tracks predominantly represent quadrupedal progression(Morphotype A), and footprint morphology is similar to the ichnospecies Liujianpusshunan, characterized by outward pes rotation. Three trackways indicate bipedal progression, and two of these(Morphotype B) indicate inward pes rotation, accompanied by elongate pes digit scratch marks. For the latter phenomenon three possible scenarios are discussed:(1) significant rotation changes accompanying changes in gait,(2) swimming behavior,(3) formation of undertracks.Sedimentological evidence indicates the tracks were made on a linguloid rippled, muddy, immature sandstone substrate characterized b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ubstrate consistency across the trackbearing surface. Microbially induced sedimentary structures(MISS) characterized by distinctive wrinkle marks indicate a stressed, probably semi-arid, paleoenvironment that was not conducive to habitation by invertebrate organisms. This is consistent with other evidence that Lower Jurassic sauropodomorph tracks are often associated with semi-arid paleoenviron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uropodomorph TRACKS ziliujing formation Lower JURASSIC GUIZHOU Province
下载PDF
陆相页岩及其夹层储集特征对比与差异演化模式 被引量:8
15
作者 胡宗全 王濡岳 +6 位作者 路菁 冯动军 刘粤蛟 申宝剑 刘忠宝 王冠平 何建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93-1404,共12页
不同于海相页岩,中国陆相页岩层系源-储配置与耦合关系复杂,页岩与夹层储集特征差异显著,明确其演化规律对陆相页岩油气的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利用矿物组分、有机地球化学和物性资料,结合岩心、薄片、扫描电镜观察分析,对处于不同热... 不同于海相页岩,中国陆相页岩层系源-储配置与耦合关系复杂,页岩与夹层储集特征差异显著,明确其演化规律对陆相页岩油气的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利用矿物组分、有机地球化学和物性资料,结合岩心、薄片、扫描电镜观察分析,对处于不同热演化程度的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四川盆地侏罗系自流井组和松辽盆地白垩系营城组陆相页岩开展系统研究。通过分析页岩层系内页岩与夹层的储集空间类型与物性特征,探讨成岩-生烃协同作用下页岩与夹层孔隙形成演化过程,建立了陆相页岩和夹层孔隙的差异演化模式。结果表明:①中国陆相页岩岩相类型多样,以混合质、黏土质和粉砂质页岩为主,并常与碳酸盐岩、砂岩及凝灰岩等夹层频繁互层,岩相组合类型复杂。页岩储集空间以无机孔为主,有机孔次之,局部发育微裂缝。夹层储集空间以残余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微裂缝等无机孔缝为主。②陆相页岩及夹层孔隙演化受成岩-生烃作用共同控制,页岩黏土矿物含量高、抗压实能力弱、生烃之前无机孔隙快速减少。进入生油窗后,页岩有机孔、黏土粒间/晶间孔、溶蚀孔和微裂缝发育程度逐渐增加。晚成岩阶段之前,以生油高峰为界,页岩孔隙度具有先降后升的变化规律。夹层则在压实和胶结等作用下逐渐致密,储集性逐渐变差。③延长组处于生油期,有机孔发育程度低,页岩储集条件差,砂岩夹层页岩油富集条件更优;自流井组处于成熟-高熟阶段,油、气共存,页岩有机、无机孔隙均较为发育,页岩储集条件更优,夹层主要为次要储层或隔层;营城组已进入高熟-过熟阶段,最利于页岩气和有机孔的形成,页岩储集条件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演化 陆相页岩 延长组 自流井组 营城组 鄂尔多斯盆地 四川盆地 松辽盆地
下载PDF
陆相页岩源-储耦合特征及发育模式——以四川盆地侏罗系自流井组为例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忠宝 胡宗全 +5 位作者 刘光祥 李鹏 王鹏威 李倩文 金治光 张哲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71-280,共10页
源-储一体是页岩储层有别于常规储层的特性,陆相富有机质页岩层系具有页岩与夹层频繁互层、夹层类型多、有机质类型多样、储层非均质性更强的特点。为查明陆相页岩源-储关系及成因,以四川盆地自流井组页岩为例,采用岩石薄片鉴定、氩离... 源-储一体是页岩储层有别于常规储层的特性,陆相富有机质页岩层系具有页岩与夹层频繁互层、夹层类型多、有机质类型多样、储层非均质性更强的特点。为查明陆相页岩源-储关系及成因,以四川盆地自流井组页岩为例,采用岩石薄片鉴定、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鉴定、有机碳含量测定及氦气孔隙度测试等多种实验技术手段,宏观上分析源(TOC)、储(孔隙度)参数的相关性,微观上分析无机矿物、有机质、无机矿物孔及有机质孔(缝)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识别出了3种宏观源-储耦合类型:源-储较高相关型、源-储中等相关型、源-储弱相关型,提出有机质相关孔隙的发育程度决定了源对储贡献的大小,是源与储耦合关系的核心。将宏观-微观相结合,建立了不同岩相组合控制下的陆相页岩源-储耦合发育模式,提出源-储耦合关系的差异对页岩油气的富集程度具有重要控制作用,纯页岩型、页岩夹薄层介壳灰岩型岩相组合的源(TOC较高,有机质类型好)、储(有机质孔相对较多)发育条件好,源与储相关性相对较高,是陆相页岩油气富集最有利的岩相组合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页岩气 有机质孔 源-储耦合 自流井组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部地区早侏罗世湖泊古水深恢复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昌勇 常玖 +4 位作者 李楠 洪海涛 李雅楠 王小娟 李胡蝶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8-170,共13页
[目的]川东地区下侏罗统湖泊—三角洲沉积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但基础地质研究的滞后制约了勘探进程,古水深恢复对川东地区下侏罗统岩相古地理恢复及页岩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根据岩石类型、沉积构造和古生物化石分布特征,结... [目的]川东地区下侏罗统湖泊—三角洲沉积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但基础地质研究的滞后制约了勘探进程,古水深恢复对川东地区下侏罗统岩相古地理恢复及页岩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根据岩石类型、沉积构造和古生物化石分布特征,结合Fe/Mn比值、(Al+Fe)(/Ca+Mg)比值及干酪根类型对川东地区自流井组和凉高山组古水深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采用La-Co法、TOC法及Th/U比值法对早侏罗世古水深进行定量恢复。[结果与结论]沉积构造及古生物分布特征表明早侏罗世川东地区中部长期处于湖盆低洼位置,Fe/Mn比值和(Al+Fe)(/Ca+Mg)比值的变化趋势反映研究区东北部和南部为近岸浅水区。La-Co法、TOC法及Th/U比值法古水深恢复结果存在一定差异,La-Co法恢复的古水深与沉积相存在较大矛盾,Th/U比值法对浅湖沉积区古水深恢复较为可靠、但在滨湖及半深湖沉积区可靠度较低,而基于TOC法的古水深恢复结果最为可靠、与沉积相吻合度最高。早侏罗世川东地区湖泊浪基面约15 m,TOC法古水深恢复结果表明川东地区下侏罗统半深湖广泛发育,早侏罗世湖泊最大水深约60 m,广安—万州一带广泛发育半深湖—深湖沉积,有利于有机质的富集和保存,是页岩油气勘探的有利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流井组 凉高山组 古地理重建 页岩油气 川东地区
下载PDF
川东地区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致密储层油气成藏特征 被引量:5
18
作者 谢瑞 张尚锋 +3 位作者 周林 刘皓天 姚明君 蒋雪桂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8-119,共12页
川东地区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具有“近源成藏”特征。通过烃源岩评价、流体包裹体分析、埋藏史恢复等方法,对川东地区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储层特征与油气成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川东地区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泥页岩... 川东地区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具有“近源成藏”特征。通过烃源岩评价、流体包裹体分析、埋藏史恢复等方法,对川东地区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储层特征与油气成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川东地区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泥页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型,实测残余有机碳质量分数平均为0.67%,生烃潜量为1.53 mg/g,有机质热演化程度为1.1%~1.3%,总体上,大安寨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中等偏下,处于生烃高峰期。(2)研究区大一亚段岩性以介壳灰岩和灰岩为主,构造缝为最主要的储集空间类型,其次为沿构造缝发育的溶孔(洞)、溶蚀微孔,储层物性较差,为特低孔特低渗储层。(3)研究区大安寨段油气藏存在2期原油充注和1期天然气充注,2期原油充注时间分别为距今约140 Ma和25 Ma,其中第一期为相对低成熟度的原油充注,第二期为相对高成熟度的原油充注,且后者为主要充注期,天然气充注时间与第二期原油充注时间一致,主要为原油伴生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储层 油气成藏 油气充注 介壳灰岩 大安寨段 自流井组 侏罗系 川东地区
下载PDF
川中地区大安寨段页岩热演化史及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蒋奇君 李勇 +3 位作者 肖正录 路俊刚 秦春雨 张少敏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2-270,共9页
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为四川盆地陆相页岩油开发的最有利层段,页岩油勘探潜力巨大,然而对该地层的热演化史缺乏系统研究。利用含油气盆地模拟系统,对比分析了川中地区北部与中部大安寨段页岩热演化及生烃差异,并探讨其对页岩油富集... 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为四川盆地陆相页岩油开发的最有利层段,页岩油勘探潜力巨大,然而对该地层的热演化史缺乏系统研究。利用含油气盆地模拟系统,对比分析了川中地区北部与中部大安寨段页岩热演化及生烃差异,并探讨其对页岩油富集的影响。研究区大安寨段页岩现今热演化程度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增高,平面上可分为高成熟区和成熟区。高成熟区位于研究区北部,镜质体反射率为1.3%~1.7%,主要发育Ⅲ型有机质,在晚侏罗世早期进入早期生油阶段,晚侏罗世末达到生烃高峰,存在2期生烃作用;成熟区位于研究区中—南部,镜质体反射率为0.9%~1.3%,主要发育Ⅱ1型—Ⅱ2型有机质,侏罗系沉积厚度相对较小,有机质成熟时期较晚,晚侏罗世末进入早期生油阶段,早白垩世进入生烃高峰,仅有1期生烃过程。相较于北部地区,中部地区沉积了大套的富有机质页岩,是大安寨段页岩油坚实的物质基础,但古近纪以来的构造抬升与地层剥蚀,对该区的油气保存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下侏罗统 自流井组 大安寨段 热演化史 生烃能力 保存条件 页岩油气
下载PDF
陆相淡水湖盆页岩有机质富集主控因素研究:以四川盆地东北部侏罗系自流井组为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美洲 朱筱敏 +3 位作者 姜振学 朱德宇 叶蕾 谌志远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06-822,共17页
探讨陆相淡水湖盆页岩层段的有机质富集机理及主控因素,对于指导陆相页岩油气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四川盆地侏罗系自流井组的东岳庙段和大安寨段发育陆相页岩,油气勘探潜力巨大,其有机质富集机理有待探索。以自流井组页岩为研究对象... 探讨陆相淡水湖盆页岩层段的有机质富集机理及主控因素,对于指导陆相页岩油气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四川盆地侏罗系自流井组的东岳庙段和大安寨段发育陆相页岩,油气勘探潜力巨大,其有机质富集机理有待探索。以自流井组页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岩心描述、薄片观察、扫描电镜、有机碳含量、干酪根镜检分析以及主微量元素测试,对沉积古环境进行恢复并明确了有机质富集主控因素。结果表明:自流井组页岩的有机碳含量为0.29%~3.43%,平均值为1.32%。干酪根类型指数主要分布在24~52之间,平均值37,表明有机质类型为Ⅱ1型和Ⅱ2型,有机质主要来源于藻类等水生生物与陆源高等植物的混合。古气候指标C值、Sr/Cu值、古风化指标CIA值以及古盐度指标Sr/Ba值表明,自流井组沉积时期四川盆地为一个潮湿气候条件下的淡水湖盆。湖盆水体的中等生产力为有机质的富集提供了较为充足的物质基础,富氧的底水环境导致有机质被氧化消耗不利于有机质的富集。TOC与多个古环境指标交汇图分析表明,自流井组页岩的有机质富集主要受到古生产力、古气候、沉积速率的控制。只有在相对潮湿的气候条件、相对较高的古生产力和适当的沉积速率背景下,有机质才会富集。氧化还原条件和盐度不是陆相淡水湖盆页岩有机质富集的主控因素,这与海相页岩和陆相咸水湖盆页岩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侏罗系 自流井组 页岩 微量元素 有机质 主控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