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代国人对郑成功形象的塑造与精神的传承——以报刊文献中的郑成功传记为中心 被引量:8
1
作者 陈忠纯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13年第5期69-77,共9页
晚清以前,郑成功正面至多是以"遗民忠义"的"忠烈"形象受人景仰。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方民族主义思潮的传入,革命者开始用近代民族国家的视角重新塑造和认识中国既往的历史。郑成功因其"排满驱荷开拓台湾&q... 晚清以前,郑成功正面至多是以"遗民忠义"的"忠烈"形象受人景仰。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方民族主义思潮的传入,革命者开始用近代民族国家的视角重新塑造和认识中国既往的历史。郑成功因其"排满驱荷开拓台湾"的历史功绩及极富传奇色彩的生平,尤被晚清革命者所看重。在后者的阐释下,作为"反清英雄"的代表人物之一,郑成功形象发生"近代转型",既迎合了反清革命宣传的需要,又是重构民族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国成立后,郑成功的英雄形象融入了国人的历史记忆之中,因应时代的需求,一直成为激励国人奋发图强、救亡图存的精神资源。抗战胜利后,郑成功又被作为光复台湾的精神象征而受到国人的进一步推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成功 民族主义 遗民忠义 民族英雄
下载PDF
台湾地区郑成功信仰之历史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高致华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7-21,57,共6页
“郑成功信仰”在台湾汉人社会中的发展,早自清领台湾时期,便已超越了乡土的情感和地域的观念,统合宗族性、地缘性、民族性等多重特质,而成为台湾此一移民社会的共同信仰。“郑成功信仰”有别于其它一般汉人社会里常见的民间信仰,官方... “郑成功信仰”在台湾汉人社会中的发展,早自清领台湾时期,便已超越了乡土的情感和地域的观念,统合宗族性、地缘性、民族性等多重特质,而成为台湾此一移民社会的共同信仰。“郑成功信仰”有别于其它一般汉人社会里常见的民间信仰,官方的介入极深,其中隐藏着强烈的政治意图。在探讨“郑成功信仰”的时候,民间与官方为两大方面,加上台湾特殊的历史背景,不同主政者接二连三地为郑成功重新定义,而有了不同的诠释,使得此一信仰文化复杂而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省 郑成功 郑成功信仰
下载PDF
从“民族叙事”角度看“台独史观”论述之演变——以明郑中国台湾史相关建构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陈思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3-97,共15页
“台独史观”在“民族叙事”上的显著特点,就是围绕着“压迫与抗争”这一主题,将中国台湾历史歪曲为所谓“中国人”对“中国台湾人”的“民族压迫史”。而在“台独史观”对明郑中国台湾史的论述中,该主题则经历了一个从提出到弱化再到... “台独史观”在“民族叙事”上的显著特点,就是围绕着“压迫与抗争”这一主题,将中国台湾历史歪曲为所谓“中国人”对“中国台湾人”的“民族压迫史”。而在“台独史观”对明郑中国台湾史的论述中,该主题则经历了一个从提出到弱化再到强化的过程。从早期将郑成功和明郑政权污蔑为与荷兰、日本一样的“外来殖民政权”,到民进党初次执政时期转而鼓吹明郑政权在中国台湾“独立建国”的“东宁建国论”,再到如今大肆攻击郑成功和汉族移民“压迫屠杀中国台湾‘原住民’”的“原民史观”——这种转变,揭示了“台独史观”的“民族叙事”本质,就是“反中国化”和“反中华民族化”,只是迫于中国台湾人民的强烈中国认同,才一度对其进行弱化。如今,随着“台独”势力的得势和“台独”思想在中国台湾民众中的传播,“台独史观”也逐步撕去其伪装,开始朝着更加极端的方向迈进。我们必须对“台独史观”的这一动向保持高度警惕,并与其进行坚决的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独史观 “民族叙事” 郑成功 明郑
下载PDF
郑成功两至南京考 被引量:5
4
作者 鲁国尧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8-98,共11页
明朝末年闽南海盗郑芝龙为朝廷招抚,积功至福建地方最高武官,着意培养长子郑成功学习儒家文化。郑成功21岁时由南安县入南京太学,进一步接受了传统思想的教育,其人生观、价值观当确立于是时。此后他一反其父所为,坚决抗清,在东南积极从... 明朝末年闽南海盗郑芝龙为朝廷招抚,积功至福建地方最高武官,着意培养长子郑成功学习儒家文化。郑成功21岁时由南安县入南京太学,进一步接受了传统思想的教育,其人生观、价值观当确立于是时。此后他一反其父所为,坚决抗清,在东南积极从事武装斗争。西元1659年郑成功率大军北伐,经东海入长江,进围南京,终功败垂成。一般均认为郑成功轻敌,中清廷守城官员的缓兵之计。而他只在南京的北面和西面围城,致使清之援军不断从东、南两面源源进入城内,这应也是他南都之役败北的原因。其所以仅布军于南京城之北、之西,亦缘于其水军特点。自清代迄今,记叙或研究郑成功的论著之有失误,皆与不谙南京地理有关,故本文详考此役的地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成功 南京 太学 神策门 幕府山
原文传递
郑成功时代的海权实践对当代中国的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倪乐雄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22,152,共7页
自古以来,中国所经历的战争主要是围绕农耕生存的战争,几乎没经历过一场为自由贸易而进行的战争。郑氏海商集团发展出强大的海上军事力量表明:以海外贸易作为经济生存的社会必然要用海军来维系自己的生存,海军建设是社会生存不可缺失的... 自古以来,中国所经历的战争主要是围绕农耕生存的战争,几乎没经历过一场为自由贸易而进行的战争。郑氏海商集团发展出强大的海上军事力量表明:以海外贸易作为经济生存的社会必然要用海军来维系自己的生存,海军建设是社会生存不可缺失的成本投入,就如同内陆农耕社会里,强大的陆军是生存的必要投入一样。这对我们现在由传统农耕国家向现代海洋国家转型期的国防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当然,今天的文明世界准则要求摒弃以往的"丛林原则",海洋国家的军事力量目的不是为了不顾国际道义原则和伦理原则,用武力夺取自己的利益,而是为了维护公平合理的国际贸易秩序,以及本国的正当商业贸易利益,这点郑成功当年建立的东亚贸易体系,以及为维护这种贸易体系的军事实践,仍然有着可供今天参考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军事实践 郑成功 国际贸易秩序 意义 海权 社会生存 海军建设
下载PDF
17世纪中叶荷郑台海军事力量对比评述 被引量:4
6
作者 陈思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13年第4期53-60,共8页
郑氏海商集团与荷兰东印度公司,是17世纪中叶台湾海峡最为强大的两股军事力量。荷兰东印度公司拥有强大的海、陆军,其武器装备代表着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而郑成功领导下的郑氏海商集团,虽然军队武器装备不如荷军,但在人员数量、训练水... 郑氏海商集团与荷兰东印度公司,是17世纪中叶台湾海峡最为强大的两股军事力量。荷兰东印度公司拥有强大的海、陆军,其武器装备代表着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而郑成功领导下的郑氏海商集团,虽然军队武器装备不如荷军,但在人员数量、训练水平、作战经验、战略战术指挥等各方面都要比荷军更具优势。郑氏海商集团正是充分发挥了这些军事上的优势,才能在17世纪中叶的台海霸权争夺中屡次挫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并最终从其手中收复我国神圣领土台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成功 荷兰东印度公司 军事力量
下载PDF
郑成功爱国主义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
7
作者 范金妹 《武夷学院学报》 2024年第10期68-73,共6页
郑成功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在其丰功伟绩中展现出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最为浓厚的历史情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在诸多重要理念和生动实践中,理清其生成因素及时代价值,对于弘扬... 郑成功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在其丰功伟绩中展现出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最为浓厚的历史情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在诸多重要理念和生动实践中,理清其生成因素及时代价值,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两岸融合发展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成功 爱国主义精神 丰富内涵 时代价值
下载PDF
再论“何斌事件”的前因后果——兼议郑成功收复台湾前的一系列动作 被引量:4
8
作者 陈思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8-76,共9页
17世纪50年代以后,郑成功方面尝试在台湾行使其经济权力,挑战荷兰殖民当局的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这些动作均是当时郑成功对台经贸布局中的一部分,目的是增强对当地大陆商人的影响与控制,进而控制整个台湾海峡的海上贸易,以便在与荷方... 17世纪50年代以后,郑成功方面尝试在台湾行使其经济权力,挑战荷兰殖民当局的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这些动作均是当时郑成功对台经贸布局中的一部分,目的是增强对当地大陆商人的影响与控制,进而控制整个台湾海峡的海上贸易,以便在与荷方的亚洲商业霸权竞争中占据优势。"何斌事件"便是当时郑荷双方在台湾经贸争夺的集中体现。而这一事件的结局则最终促成了郑成功收复台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成功 何斌 台湾地区
下载PDF
从反清“乱臣”到海外“孤忠”——清代郑成功形象的政治形塑 被引量:4
9
作者 潘健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38-41,47,共5页
清代官方对郑成功形象的形塑,经历了从清初的高举反清复明旗帜的"海贼"、"乱臣"到1875年统治者口中的海外"孤忠"的转变,并获得官方民间共同祀奉的待遇。这种转变的实质是统治者为笼络民心、维护国家主权... 清代官方对郑成功形象的形塑,经历了从清初的高举反清复明旗帜的"海贼"、"乱臣"到1875年统治者口中的海外"孤忠"的转变,并获得官方民间共同祀奉的待遇。这种转变的实质是统治者为笼络民心、维护国家主权而采取的"教化"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廷 郑成功 “乱臣” “孤忠”
下载PDF
郑成功“南京之役”行军路线考
10
作者 田峥 《孙子研究》 2024年第2期93-100,共8页
“南京之役”是郑成功指挥的一场重要的抗清战役,郑军一度围困南京,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但最终战败。其战败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界广为讨论。本文仅对郑成功“南京之役”的行军路线进行考证分析,探讨其行军过程中的三个问题,寻找战役失败... “南京之役”是郑成功指挥的一场重要的抗清战役,郑军一度围困南京,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但最终战败。其战败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界广为讨论。本文仅对郑成功“南京之役”的行军路线进行考证分析,探讨其行军过程中的三个问题,寻找战役失败的其他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之战 郑成功 行军路线
下载PDF
郑成功复台战争时期荷夷船炮技术研究
11
作者 刘鸿亮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8-76,共9页
郑成功复台战争是大航海时代中西冲突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从之发生迄今,古今国人对侵华的荷兰东印度公司(VOC)属下的海军船炮技术夸张甚多。今利用中荷一些原始资料以及调研,发现荷夷船队规模一直从4-15艘不等,此与明郑水师五六百艘御... 郑成功复台战争是大航海时代中西冲突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从之发生迄今,古今国人对侵华的荷兰东印度公司(VOC)属下的海军船炮技术夸张甚多。今利用中荷一些原始资料以及调研,发现荷夷船队规模一直从4-15艘不等,此与明郑水师五六百艘御侮战船数量相比差距悬殊。荷夷船只大部分载重量100吨左右,仅有4艘达到了五六百吨。在该战争中,因为荷夷人数少,船队规模小,故最终败给了人多势众、船队规模庞大的郑成功明郑船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成功 荷兰东印度公司 驱荷复台战争
原文传递
郑芝龙、郑成功父子的民间形象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彦廷 《闽台文化研究》 2017年第2期115-120,共6页
闽南民间至今流传着许多关于郑氏父子的民间传说,郑氏父子在民间传说中的形象,大体是根据真实的行迹进行改编,其改编模式也都是套入民众耳熟能详的情节模式,赋予主角为民众所喜闻乐见的脸谱。这种改编也体现了正统观念与民间观念存在着... 闽南民间至今流传着许多关于郑氏父子的民间传说,郑氏父子在民间传说中的形象,大体是根据真实的行迹进行改编,其改编模式也都是套入民众耳熟能详的情节模式,赋予主角为民众所喜闻乐见的脸谱。这种改编也体现了正统观念与民间观念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透过民间观念,我们可以获得观察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不同视角,获得新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传说 民间观念 郑成功 郑芝龙
下载PDF
民族文化语境与中日“郑成功文学”郑母形象的变迁 被引量:1
13
作者 寇淑婷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63-70,共8页
郑成功作为中日关系史上的重要人物,其母也备受中日学界关注。以中日"郑成功文学"为研究对象可以发现,在民族文化语境影响下,中日两国对郑母的身份认同呈现出实像与虚像交织的特点,中日"郑成功文学"中郑母形象的变... 郑成功作为中日关系史上的重要人物,其母也备受中日学界关注。以中日"郑成功文学"为研究对象可以发现,在民族文化语境影响下,中日两国对郑母的身份认同呈现出实像与虚像交织的特点,中日"郑成功文学"中郑母形象的变迁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与差异。其中,作为日本代言人的女性形象为日本"郑成功文学"所特有,而自立的女性形象和贤妻良母的女性形象则是中日"郑成功文学"共有的形象特征。中日"郑成功文学"中郑母形象的形成体现了明显的时代、政治及文化印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成功 “郑成功文学” 郑成功之母 女性形象 民族文化语境
下载PDF
从常寿宁案看明郑内部政治纷争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思 《台湾历史研究》 2023年第3期1-11,共11页
发生于南明永历十一年(1657)的常寿宁案,背后实际上牵涉到明郑内部复杂的政治斗争。在郑成功与以郑泰为首的明郑勋旧势力之间,长期以来存在着明显的矛盾。郑成功试图采取各种措施,以加强对勋旧重臣的管控,避免其势力过度膨胀对明郑政权... 发生于南明永历十一年(1657)的常寿宁案,背后实际上牵涉到明郑内部复杂的政治斗争。在郑成功与以郑泰为首的明郑勋旧势力之间,长期以来存在着明显的矛盾。郑成功试图采取各种措施,以加强对勋旧重臣的管控,避免其势力过度膨胀对明郑政权造成损害。这自然引起了后者的不满,从而导致冲突。常寿宁案的发生正是这个矛盾的集中体现,并为双方在未来爆发更大的冲突埋下了伏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成功 郑泰 明郑勋旧 常寿宁案
下载PDF
《明郑台湾地区军备图》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彦杰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22年第4期69-92,共24页
明郑台湾地区时期留下的史料不多,《明郑台湾地区军备图》是难得的一种。该图作于康熙四年(1665年)九月,由明郑投诚将领朱英所绘。目前台北地区有两个机构收藏此图,应为当年浙江总督赵廷臣、提督哈拉库分别呈送北京的遗存。该图以图文... 明郑台湾地区时期留下的史料不多,《明郑台湾地区军备图》是难得的一种。该图作于康熙四年(1665年)九月,由明郑投诚将领朱英所绘。目前台北地区有两个机构收藏此图,应为当年浙江总督赵廷臣、提督哈拉库分别呈送北京的遗存。该图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运用传统示意手法,比较全面地描绘了郑经刚从大陆撤入台湾地区时当地的政治、军事、社会等方面情况。因作者个人局限,《明郑台湾地区军备图》也存在遗漏或误记,在政治信息方面尤其明显。由于聚焦了郑经刚入台湾地区的历史节点,因此,这张图对于研究荷据末期以至明郑台湾地区历史,尤其是对于厘清明郑台湾地区早期史实、深化对这段历史的认识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郑台湾地区军备图》 郑成功 郑经 朱英 史料价值
下载PDF
厦门两处明郑时期“国公”遗迹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黎 《台湾历史研究》 2023年第3期105-110,共6页
厦门岛内有两处“国公”遗迹,与明末清初的历史相关。经过考证,可以确认厦门传说中的“国公”即指郑彩,“国公府”是郑彩的府邸,但“国公墓”葬的应是郑联,郑彩坟墓尚难寻觅。建国公郑彩在厦门名气很大,影响颇远,研究郑彩在厦门的活动... 厦门岛内有两处“国公”遗迹,与明末清初的历史相关。经过考证,可以确认厦门传说中的“国公”即指郑彩,“国公府”是郑彩的府邸,但“国公墓”葬的应是郑联,郑彩坟墓尚难寻觅。建国公郑彩在厦门名气很大,影响颇远,研究郑彩在厦门的活动及其史迹,对于明末清初历史的研究,进一步探究台澎地区与中国内地的历史渊源,深化郑成功研究,都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郑时期 厦门 国公 郑彩 郑成功
下载PDF
台湾地区古典诗歌中的郑成功形象与民众认同之演变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双一 刘佳艺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23年第6期110-128,共19页
“郑成功”是台湾地区古典诗歌中延续不断的重要题材之一,但不同时代,对郑成功的评价不尽相同。清代前中期评价偏于负面,牡丹社事件时,发生了由负面到正面的大翻转,并在乙未时达到高潮。其原因,在于面对异族入侵,人们想从郑成功身上吸... “郑成功”是台湾地区古典诗歌中延续不断的重要题材之一,但不同时代,对郑成功的评价不尽相同。清代前中期评价偏于负面,牡丹社事件时,发生了由负面到正面的大翻转,并在乙未时达到高潮。其原因,在于面对异族入侵,人们想从郑成功身上吸取反殖抗敌的民族精神。日据后内渡使连横等跳出狭小空间而有了横跨两岸的宽阔视野,他们吸收了民主革命思想,建立了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岛内情况则较为复杂,《台湾》等报刊的征诗表达民间未曾改变的郑成功尊崇,瀛社的课题则有呼应“皇民化”之嫌,但仍以彰扬郑成功遗民忠义精神和驱荷复土、辟垦台湾地区的历史功绩为主流。这一演变反映了因应不同时代面临的现实问题,人们思想感情、认同状况的变化,其本身亦为台湾地区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区 古典诗歌 郑成功 形象演变 反殖抗敌精神
下载PDF
日本的郑成功形象建构及其对台湾的文化殖民 被引量:3
18
作者 寇淑婷 曹顺庆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2-170,共9页
郑成功在中国大陆及台湾、日本可谓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日本以郑成功为题材的文学创作,自江户时代以来绵延不绝、代有高潮,这与近代日本对外殖民扩张具有深度关联。江户时代,日本文人以郑成功为原型塑造了日本武士“和藤内”形象,实现... 郑成功在中国大陆及台湾、日本可谓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日本以郑成功为题材的文学创作,自江户时代以来绵延不绝、代有高潮,这与近代日本对外殖民扩张具有深度关联。江户时代,日本文人以郑成功为原型塑造了日本武士“和藤内”形象,实现了郑成功本体的他国移植,这为日本利用郑成功对台湾进行殖民统治做了文化上的准备。此后,在日据台湾时期,日本文人又将郑成功打造为“日本人的英雄”,并接合于台湾本土的英雄崇拜情结,使之亦作为“台湾人的英雄”,强化日本与台湾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从此一个原初的中华民族英雄被纳入日本对台湾进行殖民再造的话语体系,变成一个新的匪夷所思的文化符号。郑成功形象在日本的变异过程是研究三百余年来东亚地区文化政治学的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文学 郑成功 台湾 文化殖民
下载PDF
闽南族谱中的郑成功形象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国宏 《闽台文化研究》 2016年第4期44-51,共8页
郑成功叱诧风云的一生,以及经历的重大时代变迁,使得人们在塑造郑成功形象时,拥有不同的视角,也夹杂复杂的情感。闽南族谱保留许多与郑成功有关的描述,涉及郑成功抗清、收复台湾以及征粮、筹饷、劳役等具体活动。族谱资料有别于正史与... 郑成功叱诧风云的一生,以及经历的重大时代变迁,使得人们在塑造郑成功形象时,拥有不同的视角,也夹杂复杂的情感。闽南族谱保留许多与郑成功有关的描述,涉及郑成功抗清、收复台湾以及征粮、筹饷、劳役等具体活动。族谱资料有别于正史与地方志的传统立场,从不同的角度,记录郑成功的活动轨迹,描绘各自心目中的郑成功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谱 郑成功 形象
下载PDF
比较视野下的郑成功形象——基于中西文献的考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卞梁 连晨曦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82-89,共8页
郑成功作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家、军事家,在中国人民,尤其是两岸同胞间有着巨大的历史影响力,深刻影响着两岸的历史发展进程。以游记及方志为主体的中文文献给予郑氏历史贡献高度的评价。同时,随着近代西人来台高峰的出现,越来越多... 郑成功作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家、军事家,在中国人民,尤其是两岸同胞间有着巨大的历史影响力,深刻影响着两岸的历史发展进程。以游记及方志为主体的中文文献给予郑氏历史贡献高度的评价。同时,随着近代西人来台高峰的出现,越来越多的西方人也开始以其自身的知识结构及认知手段,对郑成功的历史形象进行勾勒及定义,这种西人眼中的"郑成功形象"与中国传统文献所定义的郑成功有着较大的差异。通过近代中西文献的对比,展示两者所勾勒的不同的郑成功形象,并尝试探寻其背后的多方面原因,将有利于扩展闽台研究的相关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成功 中西文献 台湾印象 比较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