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三里湾》隐性文本的意义阐释 |
赵卫东
|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3
|
|
2
|
试论赵树理的“知识分子”意义 |
席扬
|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7
|
|
3
|
1943:三个人的“通俗世界” |
朱伟华
张挺玺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0 |
5
|
|
4
|
地域文化对赵树理文风形成的影响——赵树理文风形成原因探析之一 |
王育达
|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
2002 |
1
|
|
5
|
时代需求对赵树理文风形成的影响——赵树理文风形成原因探析之三 |
王育达
|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
2002 |
3
|
|
6
|
赵树理:被“展览”的经典 |
和磊
|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
2004 |
5
|
|
7
|
赵树理“知识分子”身份的自我辨识、时代建构与文化寻思 |
单文
宋宇
|
《西部学刊》
|
2024 |
0 |
|
8
|
乡村召唤与现实政治需要之间的两难——论赵树理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中期的创作困境 |
范家进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3
|
|
9
|
赵树理“乡土味”小说翻译批评——对沙博理英译本的考察 |
王艺
王玉兰
朱全定
郭爱萍
|
《高原文化研究》
|
2024 |
0 |
|
10
|
延安文学中女性意识的遮蔽 |
周艳丽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11
|
通俗化与伦理世界的重建——作为“新启蒙”故事的《小二黑结婚》 |
朱康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4
|
|
12
|
理与情的变奏及其困境:论赵树理小说中的伦理叙事 |
刘志峰
|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13
|
殊途同归的民族精魂——对鲁迅与赵树理创作的一种比较考察 |
李明
|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
2007 |
4
|
|
14
|
论赵树理小说《李家庄的变迁》的空间叙事 |
兰宏君
|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24 |
0 |
|
15
|
空间书写:赵树理《刘二和与王继圣》的乡村秩序想象 |
严佩如
罗文军
|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
2024 |
0 |
|
16
|
大众化语境中的误读——关于赵树理语言研究的审美反思 |
张卫中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17
|
试论赵树理的女性观 |
郭运恒
|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2006 |
2
|
|
18
|
赵树理、高晓声笔下新老式农民形象之比较——以《小二黑结婚》、《水东流》为例 |
朱庆华
|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
2010 |
3
|
|
19
|
妇女的解放——评赵树理笔下的三对妇女形象 |
孙宏吉
|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
2004 |
2
|
|
20
|
刘震云赵树理比较论 |
邓程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