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林下套种墨西哥玉米草的营养价值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陈丽莉 陈斌 +3 位作者 刘兴锋 罗迎社 谷振军 张党权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7-31,共5页
近年来我国可用林地逐渐减少,开发林下经济作物是缓解这一矛盾的新兴发展方向。以此为背景,采用饲用牧草与小乔木的套种技术,于油茶林下种植墨西哥玉米草,并分析2个不同生长时期玉米草中粗蛋白、有机质等9种营养物质含量的差别。林下种... 近年来我国可用林地逐渐减少,开发林下经济作物是缓解这一矛盾的新兴发展方向。以此为背景,采用饲用牧草与小乔木的套种技术,于油茶林下种植墨西哥玉米草,并分析2个不同生长时期玉米草中粗蛋白、有机质等9种营养物质含量的差别。林下种植中等生长期墨西哥玉米草与短生长期玉米草的水分及挥发物含量分别为14.91%和12.87%,粗灰分含量分别为5.11%和5.45%,钙含量分别为0.26%和0.33%,磷含量分别为0.23%和0.26%,粗脂肪含量分别为13.41 g/kg和19.29 g/kg,粗纤维含量分别为284.55 g/kg和235.28 g/kg,干物质含量分别为85.09%和87.13%,有机质含量分别为94.90%和94.55%,粗蛋白含量分别为7.0%和12.87%。分析结果表明,林下种植的玉米草营养物质含量与传统种植的玉米草营养物质含量没有显著差别,并且短生长期的玉米草的饲用价值要高于中等生长期玉米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经济作物 林下套种 林下饲草 墨西哥玉米草 营养价值
下载PDF
玉米×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后代的GISH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魏文辉 覃瑞 +2 位作者 宋运淳 郭乐群 谷明光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6期745-750,共6页
通过对玉米自交系旅 9与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 ( Zea diploperennis,DP)远缘杂交 ,其杂种与玉米回交 ,回交一代 ( BC1 )孤雌生殖 ,获得了具有 DP性状的两个稳定株系 a2 - 1和 a2 - 6 .对其中的外源渗入片段进行了荧光原位杂交物理定位 ,... 通过对玉米自交系旅 9与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 ( Zea diploperennis,DP)远缘杂交 ,其杂种与玉米回交 ,回交一代 ( BC1 )孤雌生殖 ,获得了具有 DP性状的两个稳定株系 a2 - 1和 a2 - 6 .对其中的外源渗入片段进行了荧光原位杂交物理定位 ,确定了 a2 - 1中外源渗入片段在第 1染色体长臂近末端 ,第 2 ,8染色体长臂中部 ,以及第 6染色体短臂中部 .a2 - 6中外源渗入片段在第 1染色体长臂近末端 ,第 2 ,8染色体长臂中部 .对两株系中渗入片段在染色体上的物理位置的特点 ,位置与抗病性之间的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 外源渗入片段 抗病基因 基因组原位杂交
下载PDF
玉米与其近缘野生种杂交后代的组织培养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灵芝 王先艳 +1 位作者 张可炜 张举仁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9-363,共5页
繁茂大刍草 (Zealuxurians)和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 (Zeadiploperennis)是栽培玉米的野生近缘种 ,其抗逆性强 ,染色体数目也与玉米相等 (2n =2 0 ) ,是玉米重要的种质资源 .本工作通过远缘杂交、回交等技术将野生种染色体引入到玉米骨干... 繁茂大刍草 (Zealuxurians)和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 (Zeadiploperennis)是栽培玉米的野生近缘种 ,其抗逆性强 ,染色体数目也与玉米相等 (2n =2 0 ) ,是玉米重要的种质资源 .本工作通过远缘杂交、回交等技术将野生种染色体引入到玉米骨干自交系中 ,然后取幼胚诱导胚性愈伤组织并再生出大批植株 ;研究了基因型和培养基激素组合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继代和植株再生的影响 ,以及体细胞再生植株的利用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近缘野生种 杂交后代 繁茂大刍草 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 组织培养 胚性愈伤组织 植株再生
下载PDF
玉米和类玉米种间杂交后代细胞学鉴定 被引量:2
4
作者 李从强 林刚 +3 位作者 李克秀 宋运淳 熊志勇 何光源 《武汉植物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共5页
利用组成玉米异染色质钮的180-bp重复序列和TR-1元件以及45S rDNA对玉米自交系F107、GB57、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及其远缘杂交后代的染色体进行荧光原位杂交,确定了3种重复序列在亲本染色体上的分布;同时对远缘杂交后代进行了细胞学鉴定,... 利用组成玉米异染色质钮的180-bp重复序列和TR-1元件以及45S rDNA对玉米自交系F107、GB57、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及其远缘杂交后代的染色体进行荧光原位杂交,确定了3种重复序列在亲本染色体上的分布;同时对远缘杂交后代进行了细胞学鉴定,通过荧光信号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证实远缘杂交后代中异源种质的染色体来源;讨论了异染色质钮重复序列对玉米和其野生种杂交后代外源染色体整合和染色体行为等方面研究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 异染色质钮 荧光原位杂交 重复序列
下载PDF
Knob-associated tandem repeats on mitotic chromosomes in maize, Zea diploperennis and their hybrids 被引量:3
5
作者 XIONGZhiyong GAOYuan +2 位作者 HEGuanyuan GUMingguang SONGYunchun1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4年第13期1354-1357,共4页
Knob-associated tandem repeats, 180-bp repeats and TR-1 elements, together with 45S rDNA were located on mitotic chromosomes of Zea diploperennis (DP),maize inbred line F102 and their hybrid. In DP, knobs on the short... Knob-associated tandem repeats, 180-bp repeats and TR-1 elements, together with 45S rDNA were located on mitotic chromosomes of Zea diploperennis (DP),maize inbred line F102 and their hybrid. In DP, knobs on the short arm of chromosomes 1 and 4 and on the long arm ofthe chromosomes 4 and 5 are composed predominantly of the 180-bp repeats. In addition, 180-bp repeats existed together with TR-1 elements were also detected on the short arm ofchromosomes 2 and 5 and on the long arm of the chromosomes 2, 6, 7, 8 and 9. In maize inbred line F102, 180-bp repeats were present in chromosomes 7S and one homologue of chromosomes 8L. TR-1 elements appeared on satellite of chromosome 6 and no detectable hybridization site co-located with 180-bp repeats was observed in maize F102.Polymorphism of size, number, and distribution of 180-bp and TR-1 signals were revealed among different chromosomes in these two species and heteromorphism existed between some homologous chromosomes in the same species.Using these excellent landmarks, the interspecific hybrid of maize and DP were identified.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180-bp repeats and TR-1 elements may help understand the genome organization and the evolution in Z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丝分裂 染色体 玉米 异染色质节 DNA 复制次序 原位杂交 育种
原文传递
玉米和类玉米杂交后代异染色质纽的遗传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韩永华 郭乐群 +2 位作者 李冬郁 谷明光 宋运淳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28-532,共5页
利用玉米的近缘亲属摩擦禾的基因组DNA ,对玉米自交系 330、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及其远缘杂交孤雌生殖后代异源种质纯系 5 4 0的染色体进行比较基因组原位杂交 ,发现上述 3个供试种染色体上的异染色质纽因杂交信号极强而能被清楚地显示 ... 利用玉米的近缘亲属摩擦禾的基因组DNA ,对玉米自交系 330、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及其远缘杂交孤雌生殖后代异源种质纯系 5 4 0的染色体进行比较基因组原位杂交 ,发现上述 3个供试种染色体上的异染色质纽因杂交信号极强而能被清楚地显示 .与亲代相比 ,5 4 0中出现异染色质纽数目减少的现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 摩擦禾 比较基因组原位杂交 异染色质纽 遗传稳定性 分子显带 遗传育种
下载PDF
Heterozygosity of Knob-Associated Tandem Repeats and Knob Instability in Mitotic Chromosomes of Zea (Zea mays L. and Z. diploperennis Iltis Doebley) 被引量:1
7
作者 Zhi-Yong XIONG Yong LIU +3 位作者 Yong-Gang HE Yun-Chun SONG Ke-Xiu LI Guan-Yuan H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1345-1351,共7页
Knobs are blocks of heterochromatin present on chromosomes of maize (Zea mays L.) and its relatives that have effects on the frequency of genetic recombination, as well as on chromosome behavior. Knob heterozygosity... Knobs are blocks of heterochromatin present on chromosomes of maize (Zea mays L.) and its relatives that have effects on the frequency of genetic recombination, as well as on chromosome behavior. Knob heterozygosity and instability in six maize inbred lines and one Z. diploperennis Iltis Doebley line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the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technique with knob-associated tandem repeats (180 bp and 350 bp (TR- 1)) as probes. Signals of seven heterozygous knobs containing 180- bp repeats and of one heterozygous knob containing TR- 1 were captured in chromosomes of all materials teste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FISH, which demonstrates that the 180-bp repeat is the main contributor to knob heterozygosity compared with the TR- 1 element. In addition, one target cell with two TR- 1 signals on one homolog of chromosome 2L, which was different from the normal cells in the maize inbred line GB57, was observed, suggesting knob duplication and an instability phenomenon in the maize geno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KNOB repetitive DNA sequence zea diploperennis Z. mays.
原文传递
玉米和类玉米杂交后代异染色质纽重复序列的遗传稳定性 被引量:1
8
作者 曾艳华 覃兰秋 +6 位作者 谢莉 周锦国 谭贤杰 江禹奉 谢和霞 谢小东 程伟东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959-1962,共4页
【目的】探究异染色质纽在玉米、类玉米及其杂种后代染色体上分布的特点及遗传稳定性。【方法】利用组成玉米异染色质纽的180-bp重复序列和TR-1元件对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Zea diploperennis,DP)、玉米自交系330及其远缘杂交后代异源种... 【目的】探究异染色质纽在玉米、类玉米及其杂种后代染色体上分布的特点及遗传稳定性。【方法】利用组成玉米异染色质纽的180-bp重复序列和TR-1元件对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Zea diploperennis,DP)、玉米自交系330及其远缘杂交后代异源种质纯系540的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进行荧光原位杂交,观察杂交信号在3个材料染色体上的位置、强弱及分布数量。【结果】玉米自交系330的第2、3、5、6、7号染色体长臂的近末端区显示较强杂交信号。DP的第2、3、5、6、7、8、9号染色体的长臂末端检测出异染色质纽,其中2号染色体在短臂的末端也检测到异染色质纽杂交信号。杂交后代540的第2、5、7染色体长臂近末端区检测到较强的杂交信号;3个材料的第6染色体短臂末端的随体上均显示强杂交信号。【结论】玉米大部分异染色质纽成分不能稳定遗传,其表现出来的多态性可以作为鉴定玉米和类玉米杂种后代的细胞学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类玉米 杂交后代 异染色质纽 荧光原位杂交
下载PDF
玉米(Zea mays L.)×大刍草(Zea diploperennis L.)远缘杂交选育玉米自交系的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周洪生 邓迎海 李竞雄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33-337,共5页
为了丰富玉米遗传变异,从1990年起,我们进行了玉米(Zea mays L.)和多年生二倍体大刍草(Zea diploperennis L.)远缘杂交的研究。经过5年8个世代的杂交、回交和自交选择,目前已获得抗逆性、抗病虫能力较强,农艺性状优良的玉米自交系14个... 为了丰富玉米遗传变异,从1990年起,我们进行了玉米(Zea mays L.)和多年生二倍体大刍草(Zea diploperennis L.)远缘杂交的研究。经过5年8个世代的杂交、回交和自交选择,目前已获得抗逆性、抗病虫能力较强,农艺性状优良的玉米自交系14个。在测配1000个杂交组合中,所选系表现出较高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实践证明,这是一条导入外缘种质、拓宽玉米遗传基础,进一步提高杂交种增产潜力的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刍草 远缘杂交 自交系 种质
下载PDF
玉米与二倍体多年生大刍草远缘杂交选育玉米杂交种的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启柏 宋建成 +1 位作者 李常保 郭风法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1期144-147,共4页
通过对玉米 (ZeamaysL .)和二倍体多年生大刍草 (ZeadiploperennisL )远缘杂交进行的 7年 12个世代研究 ,经过杂交、复交和自交选择 ,获得抗逆性、抗病能力强、农艺性状优良的玉米自交系 ,组配出高产、多抗、优质的玉米杂交种山农 993... 通过对玉米 (ZeamaysL .)和二倍体多年生大刍草 (ZeadiploperennisL )远缘杂交进行的 7年 12个世代研究 ,经过杂交、复交和自交选择 ,获得抗逆性、抗病能力强、农艺性状优良的玉米自交系 ,组配出高产、多抗、优质的玉米杂交种山农 993。实践证明 ,导入玉米野生属有益基因 ,拓宽玉米遗传基础是进一步提高玉米杂交种增产潜力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刍草 远缘杂交 自交系 杂交种
下载PDF
大刍草作为地质封存CO_2泄漏指示植物的评估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欣 张雪艳 +3 位作者 田地 何霄嘉 韩耀杰 纪翔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224-229,共6页
随着神华集团鄂尔多斯全球第一个全流程CO_2盐水层封存项目进入长期监测与预警业务流程,选择适宜的CO_2泄漏指示植物方法和试验十分紧迫,但相关的认识还存在不足。采用新发展的植物对CO_2泄漏耐受指数方法,通过盆栽模拟CO_2泄漏的试验,... 随着神华集团鄂尔多斯全球第一个全流程CO_2盐水层封存项目进入长期监测与预警业务流程,选择适宜的CO_2泄漏指示植物方法和试验十分紧迫,但相关的认识还存在不足。采用新发展的植物对CO_2泄漏耐受指数方法,通过盆栽模拟CO_2泄漏的试验,以广泛种植的人工牧草大刍草为例,系统评估大刍草对封存CO_2泄漏的耐受能力。结果发现:随着封存CO_2泄漏量的增加,大刍草株高呈下降趋势,生物量下降在70%以上。大刍草的耐受指数为0.26,属于较不耐受,没有达到CO_2泄漏指示性植物的标准,需要进一步扩大筛选范围。该文初步验证了耐受指数方法在筛选地质封存CO_2泄漏指标植物的适用性。同时,为增强地质封存CO_2泄漏指示植物筛选的稳健性,建议未来加强对植物栽培管理措施、全生长周期等的综合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试验 评估 CO2封存 泄漏 大刍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