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晋唐时期脏腑辨证学说的发展特点 被引量:1
1
作者 杨雪梅 李巧芬 +1 位作者 李德杏 王玉兴 《中华医史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67-70,共4页
晋唐时期是脏腑辨证学说形成并盛行的时期。不但首次出现辨证的理论总结,创脏腑辨证八纲,同时结合脏腑学说的脉诊达到新的高度,而处方用药也逐渐完备,脏腑辨证论治得以完全贯彻。道教独重脏腑辨证也扩大了该学说的影响,推动了它的... 晋唐时期是脏腑辨证学说形成并盛行的时期。不但首次出现辨证的理论总结,创脏腑辨证八纲,同时结合脏腑学说的脉诊达到新的高度,而处方用药也逐渐完备,脏腑辨证论治得以完全贯彻。道教独重脏腑辨证也扩大了该学说的影响,推动了它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唐时期 脏腑辨证 道教医学
原文传递
从三焦气化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被引量:20
2
作者 叶文彬 何红霞 +1 位作者 马旭红 万文蓉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18-1621,共4页
三焦气化失司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脏器气阳亏虚的主要机制,也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机逆乱、虚火痰瘀化生的根源。三焦辨证和脏腑辨证相结合是多脏器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桥梁,通调三焦、益气温阳必须贯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的全程... 三焦气化失司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脏器气阳亏虚的主要机制,也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机逆乱、虚火痰瘀化生的根源。三焦辨证和脏腑辨证相结合是多脏器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桥梁,通调三焦、益气温阳必须贯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的全程,急性加重期顾护阳气、通调三焦是祛邪伏火的基础,稳定期扶正培元、涤荡余邪是求稳防变的关键。通调上焦在于清虚宣降;温运中焦在于攻补兼施、斡旋气机;疏调下焦在于沉镇摄纳、燮理阴阳,以温运中焦统领通补三焦。三焦气化通畅则气阳化生有源,肺脾肾各司其职则痰、热、瘀遁化有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焦气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脏腑辨证 三焦辨证
原文传递
“眩晕十针”结合脏腑经络辨证治疗眩晕 被引量:12
3
作者 刘道龙 褚雪菲 萨仁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3期498-499,595,共3页
目的观察"眩晕十针"结合脏腑经络辨证治疗眩晕的的临床疗效。方法 75例眩晕患者根据疾病归经分为肝经组25例,心经组12例,脾经组8例,肺经组8例,肾经组22例,采用自拟"眩晕十针(百会、神庭、太阳、头维、四关)"结合脏... 目的观察"眩晕十针"结合脏腑经络辨证治疗眩晕的的临床疗效。方法 75例眩晕患者根据疾病归经分为肝经组25例,心经组12例,脾经组8例,肺经组8例,肾经组22例,采用自拟"眩晕十针(百会、神庭、太阳、头维、四关)"结合脏腑经络辨证治疗眩晕并观察有效率。结果根据阴阳学说和脏腑经络辨证理论,从临床实践出发总结出的"眩晕十针"结合脏腑经络辨证治疗脏腑眩晕75例,总有效率100%。结论"眩晕十针"结合脏腑经络辨证治疗眩晕,可改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少,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眩晕十针 脏腑 经络辨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