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因 经络与经络基因组学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家强 王米渠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2期359-360,共2页
基因组整体由脏腑基因组模块和经络基因组组成,基因组的非基因部分在基因组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腧穴与基因存在对应关系。
关键词 基因组 经络 腧穴 脏腑 证候 相互作用组
下载PDF
邓中甲经验拾零 被引量:1
2
作者 文颖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663-1664,共2页
对邓中甲教授临证经验进行部分归纳,总结为治不孕,突出调理肝肾,重在恢复肝气调达;治遗尿、遗精,突出调理心肾,重在促进心肾相交。
关键词 邓中甲 经验 调理脏腑
下载PDF
中医治疗腰痛理论探讨 被引量:51
3
作者 周淑娟 《中医学报》 CAS 2017年第8期1463-1465,共3页
中医学脏腑理论、经络理论为从内脏、经络、气血调理、治疗腰痛(椎间盘突出症)提供了理论依据。腰椎间盘突出症与五脏功能密切相关,但和经络循行、经筋解利有更直接的关系。在腰痛病的诊断中,经络理论接近局部的定位,脏腑理论是总体的... 中医学脏腑理论、经络理论为从内脏、经络、气血调理、治疗腰痛(椎间盘突出症)提供了理论依据。腰椎间盘突出症与五脏功能密切相关,但和经络循行、经筋解利有更直接的关系。在腰痛病的诊断中,经络理论接近局部的定位,脏腑理论是总体的定性。因此治疗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应在脏腑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经络辨证,或以经络经筋为辨证基础,参考脏腑辨证,使之更接近临床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治疗 脏腑理论 经络理论
下载PDF
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不同痰瘀证候患者血浆蛋白质差异表达谱与脏腑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19
4
作者 宋剑南 刘军莲 +8 位作者 房祥忠 胡元会 雷燕 牛晓红 吴刚 陈保生 马雅銮 陈冰 金红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8年第12期1233-1237,共5页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不同痰瘀证候患者血浆特异性蛋白质群与脏腑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中医证候诊断,观察146例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不同痰瘀证候病人的脏腑功能状况。获取病人的血浆样品进行二维凝胶电泳,对差异...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不同痰瘀证候患者血浆特异性蛋白质群与脏腑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中医证候诊断,观察146例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不同痰瘀证候病人的脏腑功能状况。获取病人的血浆样品进行二维凝胶电泳,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二级质谱分析,寻找可区别不同痰瘀证候的特异性标志蛋白群。采用图模型分析方法研究不同痰瘀证候可能的标志蛋白与脏腑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区分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病人中医痰证与痰瘀互阻证可能的标志蛋白群中纤维蛋白原γ链、白蛋白及载脂蛋白AI前体主要与心气虚、肾气虚及脾气虚有关;区分痰证与血瘀证可能的4种标志蛋白质中,白蛋白和肾上腺髓质素结合蛋白前体与心气虚、肾气虚均有关,结合珠蛋白前体只与肾气虚有关,并通过肾上腺髓质素结合蛋白前体与心气虚相关,补体C4与之均无关;区分血瘀证与痰瘀互阻证可能的标志蛋白群中白蛋白与心气虚、肾气虚及脾气虚均有关,而肾上腺髓质素结合蛋白前体只与脾气虚相关;区分非痰非瘀类与痰瘀类证候可能的标志蛋白纤维蛋白原β链主要与肾气虚有关,载脂蛋白AI前体主要与肾气虚及心气虚有关。结论: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不同痰瘀证候可能的血浆标志蛋白与不同的脏腑功能之间存在不同的关联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动脉粥样硬化 痰证 血瘀 血浆蛋白质类 脏腑
下载PDF
论甲状腺的中医脏腑属性及功能特点 被引量:18
5
作者 陈继东 陈如泉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1期5-9,共5页
在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中,脏腑学说是其理论体系的核心。奇恒之府是脏象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机体内形态中空似腑,功能藏阴精似脏的异于常态的腑。甲状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依据中医药脏腑理论,提出了甲状腺类属于中医奇恒之府... 在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中,脏腑学说是其理论体系的核心。奇恒之府是脏象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机体内形态中空似腑,功能藏阴精似脏的异于常态的腑。甲状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依据中医药脏腑理论,提出了甲状腺类属于中医奇恒之府,且与五脏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功能上相互联系。并结合现代医学论述及临床实际,叙述了甲状腺的功能特点,为甲状腺病的病因病机的认识与辨证选方用药以及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脏腑学说 脏腑属性 功能
原文传递
从“皮筋经络脏腑”整体观论治偏头痛 被引量:16
6
作者 巩梦娇 齐向华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1643-1646,共4页
偏头痛发病的主要因素为风扰头络、内伤气火痰瘀阻络,主要病理演变过程为经脉失和、络脉闭阻,而影响偏头痛发病部位的主要因素为不同络脉闭阻。在目前应用较多的循少阳经取穴治疗的基础上,从'皮筋-经络-脏腑'系统整体观探讨偏... 偏头痛发病的主要因素为风扰头络、内伤气火痰瘀阻络,主要病理演变过程为经脉失和、络脉闭阻,而影响偏头痛发病部位的主要因素为不同络脉闭阻。在目前应用较多的循少阳经取穴治疗的基础上,从'皮筋-经络-脏腑'系统整体观探讨偏头痛的预防和治疗,即从脏腑、经脉、络脉、经筋、皮部由内至外或由外至内全面探查经络藏邪之处,驱邪外出,同时辨别病因病机、解除疾病源头,先安未受邪之地、截断疾病发展途径,可以为缩短偏头痛诊疗时间、减少复发次数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经络 皮筋 脏腑 整体观
原文传递
《伤寒论》真武汤证治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柴瑞震 《河南中医》 2011年第10期1085-1087,共3页
真武汤的主要功能是温阳化水,而阳虚水泛之为灾者,可谓泛滥无涯,遍及周身诸经诸脏,其或心下悸,或头目眩,或腹中痛,或咳喘,或下利,或小便不利,或遍身烂肿如泥,或身体动不能自持,或四肢沉重疼痛,其症虽不同,然病因病机一也,皆因阳虚水... 真武汤的主要功能是温阳化水,而阳虚水泛之为灾者,可谓泛滥无涯,遍及周身诸经诸脏,其或心下悸,或头目眩,或腹中痛,或咳喘,或下利,或小便不利,或遍身烂肿如泥,或身体动不能自持,或四肢沉重疼痛,其症虽不同,然病因病机一也,皆因阳虚水气内乱为患,故用而取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武汤 温阳化水 六经病变 脏腑病变 《伤寒论》 张仲景
下载PDF
经穴循经特异性及敏化特性探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王树东 林星星 +1 位作者 王列 张立德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579-2581,共3页
中医学理论框架下的经穴理论与西方激痛点理论存在本质上的区别。经穴循经特异性及敏化特性是中医经络、腧穴理论的主要内容,体现了经穴与脏腑的相关性,它指导着针灸临床选穴、配穴,已经成为现代针灸研究的新热点。近年来许多学者在动... 中医学理论框架下的经穴理论与西方激痛点理论存在本质上的区别。经穴循经特异性及敏化特性是中医经络、腧穴理论的主要内容,体现了经穴与脏腑的相关性,它指导着针灸临床选穴、配穴,已经成为现代针灸研究的新热点。近年来许多学者在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方面探索和验证了经穴效应特异性和敏化特性的基本规律特征。经穴的循经特异性、敏化特性与针灸基本理论"经络所过,主治所及",以及经穴的脏腑相关性有密切的关系。以循经特异性、穴位敏化为关键词,对经穴进行二次检索,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MEDLINE数据库出现相关文章100余篇。现将经穴效应特异性及相关现状研究进展进行深入探析,为中医针灸的发展提供可靠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穴 循经特异性 敏化 脏腑功能
下载PDF
从“肝与大肠相通”论治针刺治疗中风后便秘 被引量:14
9
作者 郭宝全 王鹏琴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0年第10期21-24,共4页
便秘是中风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国外研究表明,中风后卧床患者中出现便秘症状的比例约为30%~60%。另有研究发现,中老年人在脑中风中所占的人数比例较大,高达15%~30%,危险性较高,而因便秘致残人数占脑血管疾病患者的10%左右。临床上,患者... 便秘是中风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国外研究表明,中风后卧床患者中出现便秘症状的比例约为30%~60%。另有研究发现,中老年人在脑中风中所占的人数比例较大,高达15%~30%,危险性较高,而因便秘致残人数占脑血管疾病患者的10%左右。临床上,患者因各种原因发生中风后,身体各功能出现减退,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导致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粪质坚硬等临床症状的发生,严重影响中风患者的预后及转归情况,使患者生活质量严重降低,阻碍患者康复。临床常选用口服西药或开塞露栓剂治疗,虽可快速发挥药效,助患者排便,但长期服用或使用易产生一定的依赖性及耐受性,未能从根本治愈中风后便秘,且引发反射性便秘等不良反应。故临床上寻求一种安全有效、无不良反应且患者接受度高的治疗方案,对临床治疗中风后便秘显得尤为重要。中风后便秘属中医学中"中风""便秘""大便难"等范畴,其基本病机为大肠传导失司。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具有疏经通络、调畅气血的作用,且操作简便、无不良反应。本研究基于"肝与大肠相通"理论,从肝与大肠生理、病理、脏腑、经络等研究分析,探讨调节肝的疏泄功能对大肠传导功能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探究从肝论治针灸对于治疗中风后便秘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与大肠 针刺 中风 便秘 经络 脑-肠轴 发病机制 脏腑
下载PDF
失眠的阴证阳证分类探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唐娜娜 余建玮 +3 位作者 吴长汶 骆始华 黄俊山 刘中勇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178-2181,共4页
人之寤寐是与自然相适应的结果,卫行于阴与阳,是寐与寤的根本原因,另外神主宰着睡眠。基于卫阳营阴理论引起的失眠:卫阳失调为阳证失眠,卫阳过强为阳中之阳证失眠,卫阳太弱为阳中之阴证失眠;营阴失调为阴证失眠,营阴过实为阴中之阳证失... 人之寤寐是与自然相适应的结果,卫行于阴与阳,是寐与寤的根本原因,另外神主宰着睡眠。基于卫阳营阴理论引起的失眠:卫阳失调为阳证失眠,卫阳过强为阳中之阳证失眠,卫阳太弱为阳中之阴证失眠;营阴失调为阴证失眠,营阴过实为阴中之阳证失眠,营阴太虚为阴中之阴证失眠。基于心主神志理论引起的失眠:火热扰神为阳证失眠,实火扰心为阳中之阳证失眠,虚火扰心为阳中之阴证失眠;心神失养为阴证失眠,因虚致心神失养为阴中之阴证失眠,因实致心神失养为阴中之阳证失眠。文章对失眠进行阴证阳证的分类,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卫阴阳 脏腑神志 阴证 阳证 失眠
原文传递
基于经穴电学特性研究失眠伴焦虑状态与脏腑经络相关性 被引量:13
11
作者 徐林新 种茵 +3 位作者 许潇颖 潘嘉欣 李兰竹 张晓阳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9期2946-2949,共4页
目的:分析失眠伴焦虑状态患者的经穴在低电阻抗性与电阻双侧平衡性上的病理变化特点,探讨失眠伴焦虑状态与脏腑经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三亚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同期接受中医JK-02-B型经络检测仪检测的39例失眠伴... 目的:分析失眠伴焦虑状态患者的经穴在低电阻抗性与电阻双侧平衡性上的病理变化特点,探讨失眠伴焦虑状态与脏腑经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三亚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同期接受中医JK-02-B型经络检测仪检测的39例失眠伴焦虑状态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受试者十二正经原穴的电能量值和五大健康指标。结果:对照组双侧电能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单侧心经、心包经、脾经、胃经和双侧肝经、胆经、肾经、膀胱经的电能量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对照组数值均高于观察组;2组体能状态、心肾状态、自主神经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三者分布倾向于正常水平,观察组心肾状态、自主神经分布倾向于偏高水平。结论:失眠伴焦虑状态时,人体经穴导电量呈现双侧失衡现象,使经穴电阻抗显著增高,与心、心包、肝、胆、脾、胃、肾、膀胱的脏腑经络及体能状态、心肾状态、自主神经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伴焦虑 中医经络检测 电能量值 经穴电学特性 低电阻抗性 双侧平衡性 脏腑经络 健康指标
下载PDF
带脉的循行特点、生理功能和临床应用探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武 危威 +2 位作者 葛云鹏 冯祥 李江山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29-32,共4页
经脉的生理功能与循行和联络的脏腑器官密切相关。带脉循行在腰腹部,将整个腰腹部的脏腑网络起来,对腹部的各个脏腑功能均有调节功能。带脉在腰腹部环循一周,对循行在腰腹部经筋和纵向循行在腰腹部的经脉进行约束。带脉所处腰腹部是躯... 经脉的生理功能与循行和联络的脏腑器官密切相关。带脉循行在腰腹部,将整个腰腹部的脏腑网络起来,对腹部的各个脏腑功能均有调节功能。带脉在腰腹部环循一周,对循行在腰腹部经筋和纵向循行在腰腹部的经脉进行约束。带脉所处腰腹部是躯体枢纽,对人体的气机及运动功能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带脉与各经脉在循行上的交汇和功能上的联系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在经气流转运行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带脉发病可累积全身,脏腑经脉发病也可牵连带脉。临床中不仅用带脉来治疗局部疼痛和牵涉的腰腿疼痛,也可以辅助调节其他经脉气血功能的异常,如脾胃的运化功能、肝胆的疏泄功能、任督冲三脉对生长发育和生殖的调节功能。还可以通过带脉来调节人体元气和三焦水道功能。临床应用时既可以选择带脉本经脉做局部治疗,也可以选择带脉与其他经脉在功能联系做整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脉 奇经八脉 脏腑 气血 生理功能 经脉循行
下载PDF
五脏体用探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何流 钱会南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84-285,共2页
探讨体用的起源与发展,进一步明确体用的概念,将体用与阴阳相结合,具体分析五脏的体用特点。认为"体"指脏腑的本质属性,而"用"则是指脏腑表现于外的显著性,体用一源。提出肝体阴用阳、心体阳用阳、脾体阴用阳、肺... 探讨体用的起源与发展,进一步明确体用的概念,将体用与阴阳相结合,具体分析五脏的体用特点。认为"体"指脏腑的本质属性,而"用"则是指脏腑表现于外的显著性,体用一源。提出肝体阴用阳、心体阳用阳、脾体阴用阳、肺体阳用阴、肾体阴用阴五脏各自的体用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脏 体用 阴阳 生理功能
下载PDF
基于治未病思想对肝脾同治的理解和应用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玉玲 崔向宁 尚唱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57-60,共4页
“治未病”思想源于《黄帝内经》,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特色理论。文章首先论述了“治未病”思想的理论来源、含义及其发展和形成过程,并以张仲景“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为例介绍了肝脾两脏对于“治未病”的重要... “治未病”思想源于《黄帝内经》,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特色理论。文章首先论述了“治未病”思想的理论来源、含义及其发展和形成过程,并以张仲景“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为例介绍了肝脾两脏对于“治未病”的重要意义以及肝脾同治在疾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基于“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想从五行制化的正常和异常、脏腑关系与肝脾同治的关系角度探讨了肝脾同治的重要性。其次,通过论述治未病与肝脾同治的关系,阐释了肝脾同治在治未病中“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3个阶段中的重要性。最后,通过肝脾同治在抑郁症和亚健康失眠防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说明了肝脾同治对于治未病的临床意义,以期为治未病思想的发展和应用开拓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未病 肝脾同治 五行制化 脏腑关系
下载PDF
“脏腑之精化生脏腑之气”的现代医学机制 被引量:10
15
作者 马迎民 徐德成 范吉平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96-1001,1016,共7页
依据"脏腑之精"和"脏腑之气"的内涵,提出了中医"脏腑之精化生脏腑之气"的现代医学本质的假说。"脏腑之精"的现代医学本质主要体现为脏腑的所有细胞和由细胞外基质、组织液及细胞间信号分子等... 依据"脏腑之精"和"脏腑之气"的内涵,提出了中医"脏腑之精化生脏腑之气"的现代医学本质的假说。"脏腑之精"的现代医学本质主要体现为脏腑的所有细胞和由细胞外基质、组织液及细胞间信号分子等组成的细胞微环境的有机集合;而"脏腑之气"的现代医学本质主要涉及不断运动、相互作用、共同完成分子水平做功或能量转化的细胞特殊蛋白质、生物小分子及三磷酸腺苷。在上述假说的基础上,通过阐述"脏腑之精化生脏腑之气"的现代医学机制,揭示其现代医学原理,探讨补气中药通过影响细胞信号传导途径发挥补气功效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腑之精 脏腑之气 细胞功能 细胞信号传导
原文传递
试从钱乙五脏辨证体系论儿童多动症的辨证施治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亚群 韩新民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7期7-8,15,共3页
儿童多动症,又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儿童青少年时期最常见的精神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与年龄不相称的主动注意力易分散,注意广度缩小。
关键词 儿童多动症 钱乙 五脏辨证体系 脏腑功能失调
下载PDF
中医药从脏腑论治高脂血症的概况 被引量:11
17
作者 卢健棋 黄舒培 +3 位作者 庞延 彭志林 周宇桢 王林海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732-2734,共3页
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主要因素,可引起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运动量减少及工作压力加大,高脂血症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西药的降脂作用肯定,但不良反应较多。历代中医家运用... 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主要因素,可引起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运动量减少及工作压力加大,高脂血症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西药的降脂作用肯定,但不良反应较多。历代中医家运用整体观念及辨证思维,从脏腑论治本病,疗效满意。对近年来中医药从脏腑论治高脂血症的概况进行总结及分析,并对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前景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脏腑 中医药
下载PDF
灵龟八法结合洛书九宫选穴模式“三调法”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18
作者 管浩 冯嘉蕾 郭太品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43-545,共3页
目的:探讨灵龟八法结合洛书九宫选穴模式"三调法"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疗效。方法:75例围绝经期失眠患者采用2∶1的比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采用灵龟八法结合洛书九宫选穴模式,基于调神志、调脏腑... 目的:探讨灵龟八法结合洛书九宫选穴模式"三调法"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疗效。方法:75例围绝经期失眠患者采用2∶1的比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采用灵龟八法结合洛书九宫选穴模式,基于调神志、调脏腑、调元气"三调法"配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穴位治疗,10次1个疗程,隔日1次,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并评定有效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各因子评分及总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PSQI各因子评分及总分均显著改善,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灵龟八法结合洛书九宫选穴模式"三调法"对围绝经期失眠有较好疗效,优于常规取穴,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书九宫 调神志 调脏腑 调元气 围绝经期失眠
下载PDF
肥人多中风病因及致病机制探讨 被引量:11
19
作者 丁元庆 王瑾 +2 位作者 刘庆 温雅 张安玲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1期1-6,共6页
根据肥人多中风的经典认识及中风“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流行病学特点,明晰肥胖致中风的病因病机,提示减少肥胖能有效防治中风。系统梳理了肥人多中风的历代文献研究,指出饮食失节、多逸少动、情志内伤、年龄增长及药物损伤等是导... 根据肥人多中风的经典认识及中风“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流行病学特点,明晰肥胖致中风的病因病机,提示减少肥胖能有效防治中风。系统梳理了肥人多中风的历代文献研究,指出饮食失节、多逸少动、情志内伤、年龄增长及药物损伤等是导致肥胖的常见病因,上述因素可单独致病亦能交互为害,致脏腑失和,气化失司,卫气郁滞,膏脂堆积,凝液为痰,滞血为瘀,日久化火,形成湿热、痰热、瘀热等邪气,耗气伤阴,伤脉损络,引发消渴、脉胀、脉积等病证,成为中风发病夙根。卫气失常贯穿于肥人中风的各个病机环节,脏腑气化失调,痰瘀遁脉成积,是中风发病的核心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人多中风 肥胖 中风 卫气失常 脏腑失和 气化失司 膏脂堆积 痰瘀遁脉成积 调和营卫
下载PDF
国医大师周仲瑛基于中医学整体观辨治慢性咳嗽经验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晓娜 叶放 陈潇颖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5期167-167,168-170,共4页
慢性咳嗽是以咳嗽为唯一或主要症状,时间超过8周且胸部影像无明显异常的咳嗽,属中医学“久咳”“久嗽”“顽咳”等范畴,病程日久,穷及脏腑。国医大师周仲瑛善于从“整体观”角度论治慢性咳嗽,临证重视脏腑辨证,认为慢性咳嗽的发生发展... 慢性咳嗽是以咳嗽为唯一或主要症状,时间超过8周且胸部影像无明显异常的咳嗽,属中医学“久咳”“久嗽”“顽咳”等范畴,病程日久,穷及脏腑。国医大师周仲瑛善于从“整体观”角度论治慢性咳嗽,临证重视脏腑辨证,认为慢性咳嗽的发生发展与五脏六腑功能紊乱密不可分。本文从整体观出发,探讨慢性咳嗽的发病机理及周老的临床辨治思路,以期更好地发挥中医药辨治该病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观 脏腑 中医药 慢性咳嗽 久咳 周仲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