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均值变点分析法在最佳集水面积阈值确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38
1
作者 常直杨 王建 +1 位作者 白世彪 张志刚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7-150,共4页
利用DEM数据提取河流地貌参数在地貌学和水文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其中集水面积阈值的准确确定是关键环节,然而,目前对集水面积阈值的确定存在随意性和主观性.为了探讨如何确定提取河网的最佳集水面积阈值,本文以青藏高原东缘杂谷脑河... 利用DEM数据提取河流地貌参数在地貌学和水文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其中集水面积阈值的准确确定是关键环节,然而,目前对集水面积阈值的确定存在随意性和主观性.为了探讨如何确定提取河网的最佳集水面积阈值,本文以青藏高原东缘杂谷脑河流域为例,基于SRTM-DEM数据,在利用ArcGIS水文分析模块计算不同集水面积阈值条件下河网密度参数的基础上,通过均值变点分析法获取河网密度值变化的拐点,并计算最佳集水面积阈值.研究表明:随着集水面积阈值的改变,河网密度逐渐降低,利用均值变点分析法所确定的最佳集水面积阈值为8.1 km2,该结果与1∶50万水系图相比,主干上吻合,支流上更具真实性.该方法可以较好地确定最佳集水面积阈值,可为其它地区水系提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谷脑河流域 河网密度 集水面积阈值 均值变点分析法
下载PDF
杂谷脑河径流趋势及周期变化特征的小波分析 被引量:31
2
作者 刘建梅 王安志 +1 位作者 裴铁璠 刁一伟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9-55,共7页
该文基于四川岷江上游桑坪、杂谷脑两个水文站1962—2002年的月径流实测资料,采用小波理论分析杂谷脑河流域径流变化趋势及其周期特征.选用db3小波函数对标准化径流序列进行多分辨分析,其低频重构序列显示该流域径流变化呈递减趋势,并... 该文基于四川岷江上游桑坪、杂谷脑两个水文站1962—2002年的月径流实测资料,采用小波理论分析杂谷脑河流域径流变化趋势及其周期特征.选用db3小波函数对标准化径流序列进行多分辨分析,其低频重构序列显示该流域径流变化呈递减趋势,并且植被平均状况较差的区域相对植被平均状况较好的区域径流下降趋势明显,变化剧烈,证明了森林植被的水源涵养功能及调节能力,植被恢复与更新有助于改善流域的水文状况.另外,除森林对径流影响较大外,人类活动如灌溉、水电站等也是引起流域径流量递减的重要原因.选用复Morlet小波函数对标准月径流序列进行连续小波变换,根据小波方差图可以确定,杂谷脑站上游径流过程存在6a左右的显著周期,桑坪站上游径流过程存在7~8a的显著周期.研究结果表明,小波变换是分析非平稳随机时间序列的有效工具,在水文水资源领域应用潜力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径流趋势 周期特征 杂谷脑河
下载PDF
川西高原杂谷脑河阶地的形成 被引量:18
3
作者 刘勇 赵志军 +2 位作者 李才林 张茂恒 陈晔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9-254,共6页
根据野外实地地貌调查,确定了川西高原杂谷脑河理县段发育了8级阶地,并对阶地沉积物进行了ESR年代测试,初步确定杂谷脑河第II,III,IV,VI级阶地约形成于距今54,125,248,481ka。阶地成因分析表明这些主要阶地序列主要是构造隆升的结果,因... 根据野外实地地貌调查,确定了川西高原杂谷脑河理县段发育了8级阶地,并对阶地沉积物进行了ESR年代测试,初步确定杂谷脑河第II,III,IV,VI级阶地约形成于距今54,125,248,481ka。阶地成因分析表明这些主要阶地序列主要是构造隆升的结果,因此,杂谷脑河各级主要阶地分别代表了川西高原中更新世以来的几次隆升事件。根据阶地高程和阶地形成年代确定的杂谷脑河下蚀速率为0.39m/ka,与大地测量获得的龙门山隆升速率(0.3 ̄0.4m/ka)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高原 杂谷脑河 ESR年代 下蚀速率
下载PDF
川西杂谷脑“冰碛物”中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成因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萍 邱维理 张斌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84-493,共10页
对四川理县杂谷脑"冰碛物"的地层结构进行了观察,对河湖相地层中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进行了分析。综合研究表明,所谓杂谷脑晚更新世"冰碛物"是由泥石流、崩滑塌堆积物、堰塞湖沉积和河流相砂砾石层构成的多成因"... 对四川理县杂谷脑"冰碛物"的地层结构进行了观察,对河湖相地层中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进行了分析。综合研究表明,所谓杂谷脑晚更新世"冰碛物"是由泥石流、崩滑塌堆积物、堰塞湖沉积和河流相砂砾石层构成的多成因"混杂"堆积,湖相地层中发育的强烈褶皱和断裂是河岸陡壁岩石崩塌滑落导致古堰塞湖沉积物发生软沉积变形的结果。软沉积变形构造包括卷曲构造、液化泥块、阶梯状微断裂、球枕构造、火焰构造、落石沉陷构造、环状构造、同生断层和大型褶曲等。一次崩滑塌事件的典型沉积层序由崩塌体、不规则接触面和下伏的河湖相变形地层所组成。沿杂谷脑河上游发现的一系列大型崩塌褶曲构造以及伴生的多种典型的液化变形构造,指示可能是地震活动触发了群发性的崩塌、滑坡灾害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堰塞湖 软沉积物变形 崩塌体 震积岩 杂谷脑河
下载PDF
杂谷脑河流域暴雨型泥石流沟地貌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黄海 石胜伟 +1 位作者 谢忠胜 佘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3-207,共5页
沟谷的地貌特征是泥石流灾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缓变因子。它决定泥石流形成的动力条件,制约水源条件中的地表径流汇流过程,影响固体物质补给的方式。因此,可以通过研究流域地貌特征来分析泥石流灾害发育特征。以杂谷脑河中游的暴雨型... 沟谷的地貌特征是泥石流灾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缓变因子。它决定泥石流形成的动力条件,制约水源条件中的地表径流汇流过程,影响固体物质补给的方式。因此,可以通过研究流域地貌特征来分析泥石流灾害发育特征。以杂谷脑河中游的暴雨型泥石流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定量描述沟谷发育阶段的流域地貌信息熵,流域面积以及沟床纵比降与泥石流灾害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泥石流沟流域地貌信息熵值处于为0.12~0.20之间时,沟谷属于中高频的泥石流沟,熵值位于区间之外的沟谷则属于低频泥石流沟;沟谷流域面积大于15km2,沟床纵比降小于300‰时,发育稀性泥石流,反之则发育黏性泥石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河谷 杂谷脑河 泥石流 地貌信息熵
下载PDF
岷江上游杂谷脑河干旱河谷植被特性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何飞 慕长龙 +2 位作者 潘攀 宿以明 汪明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4期258-261,共4页
岷江上游杂谷脑河干旱河谷属干暖河谷,该区干旱河谷灌草丛植被分布于河面以上海拔高度2 000m以下的河床两侧山坡范围内,不同种类的灌丛分布断续,主要呈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很少呈均匀分布.灌木基本上为落叶种类,为适应恶劣的环境,灌木... 岷江上游杂谷脑河干旱河谷属干暖河谷,该区干旱河谷灌草丛植被分布于河面以上海拔高度2 000m以下的河床两侧山坡范围内,不同种类的灌丛分布断续,主要呈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很少呈均匀分布.灌木基本上为落叶种类,为适应恶劣的环境,灌木表现出一系列的趋同现象,如丛生、根深、叶小、具刺、被毛、低矮或匍匐的性状;群落层次和组成结构单一,群落类型具有多样性.该区有维管植物253种,隶属于57科178属,植物种类贫乏,有明显的重点科.种子植物区系以温带成分占优势,与热带成分有紧密的联系.植被具有荒漠化、半荒漠化性质,且程度在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特性 恢复措施 干旱河谷 杂谷脑河
下载PDF
杂谷脑河流域河谷区植被及其生物多样性 被引量:8
7
作者 潘攀 慕长龙 +5 位作者 牟菊英 何飞 宿以明 陈俊华 汪明 唐成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5-58,共4页
对岷江上游杂谷脑河流域干旱河谷区典型地段植被及其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岷江上游杂谷脑河流域干旱河谷区植物种类较少,且具有荒漠化半荒漠化性质,阴坡植被明显比阳坡丰富;该区植被及其生物多样性指数在阴坡和阳坡均表现出... 对岷江上游杂谷脑河流域干旱河谷区典型地段植被及其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岷江上游杂谷脑河流域干旱河谷区植物种类较少,且具有荒漠化半荒漠化性质,阴坡植被明显比阳坡丰富;该区植被及其生物多样性指数在阴坡和阳坡均表现出随海拔升高而增大的趋势;该区域植被恢复宜从阴坡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生物多样性 杂谷脑河 典型地段
下载PDF
杂谷脑河下游坡面泥石流发育特征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8
8
作者 黄海 石胜伟 谢忠胜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1-116,共6页
以杂谷脑河下游为研究对象,对干旱河谷气候区的坡面泥石流发育条件、固体物质类型与分布进行了分析,基于物源特征,将坡面泥石流分为崩滑型、沟谷冲蚀型、坡面侵蚀型和面蚀型四种类型。通过分析坡面土体启动的力学过程、泥石流启动机理... 以杂谷脑河下游为研究对象,对干旱河谷气候区的坡面泥石流发育条件、固体物质类型与分布进行了分析,基于物源特征,将坡面泥石流分为崩滑型、沟谷冲蚀型、坡面侵蚀型和面蚀型四种类型。通过分析坡面土体启动的力学过程、泥石流启动机理、致灾方式三者之间的耦合关系,探索了土体失稳临界状态及造成其失稳的关键外力因素,揭示泥石流启动过程中的水、土相互作用及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相似的水力条件和地形地貌下,斜坡表层土体的空间分布及受力状态控制坡面泥石流频次、规模和致灾方式,由此提出基于物源受力过程和保护对象的优化防治模式,并为具有相似下垫面条件的川西北干旱河谷区的坡面泥石流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谷脑河 坡面泥石流 启动机理 力学过程 防治对策
下载PDF
中型山区河流水电站下游的鱼类生态需水量计算 被引量:6
9
作者 卢红伟 李嘉 李永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05-514,共10页
为更好地对河流水电开发后的鱼类进行保护,探讨中型山区河流水电站下游的鱼类生态需水量计算。参照大型河流鱼类水力生境参数标准,根据中型山区河流的特点,得到中型山区河流鱼类水力生境参数的参考标准。选取有代表性的四川中型山区河... 为更好地对河流水电开发后的鱼类进行保护,探讨中型山区河流水电站下游的鱼类生态需水量计算。参照大型河流鱼类水力生境参数标准,根据中型山区河流的特点,得到中型山区河流鱼类水力生境参数的参考标准。选取有代表性的四川中型山区河流杂谷脑河进行鱼类生境原型观测,原型观测结果证实了该参考标准能够满足杂谷脑河鱼类对生境的实际需求。基于所得到的参考标准,应用生态水力学法对杂谷脑河红叶二级、理县以及甘堡3座电站减水河段的鱼类生态需水量进行计算分析,得到3座电站的生态需水量推荐值。通过分析可知,所得到的生态需水量推荐值占年均天然流量以及设计引用流量的比例都不高,在3座电站的运行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型山区河流 鱼类 生态需水量 水力生境参数标准 生态水力学法 杂谷脑河
原文传递
考虑齐口裂腹鱼产卵需求的山区河流生态基流过程确定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永 卢红伟 +2 位作者 李克锋 李嘉 梁瑞峰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09-815,共7页
在原型观测的基础上,应用生态水力学法与生境模拟法,建立对考虑齐口裂腹鱼产卵需求的山区河流水电工程生态基流过程的确定方法,并以四川中型山区河流杂谷脑河薛城电站为背景,对所构建方法进行应用分析。通过原型观测,对生态水力学的齐... 在原型观测的基础上,应用生态水力学法与生境模拟法,建立对考虑齐口裂腹鱼产卵需求的山区河流水电工程生态基流过程的确定方法,并以四川中型山区河流杂谷脑河薛城电站为背景,对所构建方法进行应用分析。通过原型观测,对生态水力学的齐口裂腹鱼生境水力参数标准在杂谷脑河应用的适宜性进行分析;应用生态水力学方法,对不同河道流量下薛城电站减水河段的齐口裂腹鱼生境水力参数进行数值模拟,根据模拟结果,结合齐口裂腹鱼生境水力参数标准,分析得到薛城电站满足其生存的最小下泄流量;应用生境模拟法,对齐口裂腹鱼产卵期不同河道流量下薛城电站减水河段集中产卵场的可利用生境面积进行计算,得到最大可利用生境面积对应的下泄流量。综合最小下泄流量值与最大可利用生境面积所对应的下泄流量值,考虑齐口裂腹鱼产卵对水文情势的要求,建立薛城电站考虑齐口裂腹鱼产卵需求的生态基流过程。采用所构建方法得到的考虑鱼类产卵需求的水电工程生态基流过程,由于考虑了鱼类生存对最低流量以及产卵对水文情势的要求,能更好地满足鱼类产卵需求,可作为电站运行调度的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口裂腹鱼产卵需求 生态基流过程 生态水力学法 生境模拟法 杂谷脑河
原文传递
岷江上游干旱半干旱河谷区生境分类研究——以杂谷脑河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廖清贵 陈俊华 +4 位作者 谢天资 黎燕琼 龚固堂 卿刚 慕长龙 《四川林业科技》 2016年第4期1-7,共7页
以岷江上游杂谷脑干旱河谷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实地调查资料,结合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班数据和林地保护利用资料,根据地形、土壤、水分、植被等因子对该区域河谷地带、阴坡和阳坡的生境分别进行了分类,为该区域的生境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以岷江上游杂谷脑干旱河谷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实地调查资料,结合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班数据和林地保护利用资料,根据地形、土壤、水分、植被等因子对该区域河谷地带、阴坡和阳坡的生境分别进行了分类,为该区域的生境质量评价提供依据,也为人工造林中树种选择及造林模式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同时也为类似困难立地条件地区的人工植被恢复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上游 杂谷脑河 干旱半干旱河谷区 生境分类 主成份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岷江上游杂谷脑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碳氮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正刚 王勇军 王宪帅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5,共5页
对杂谷脑河流域不同区段(上、中、下游)6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碳和全氮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流域土壤有机碳含量为经济林地>农耕地>人工成熟林地>灌木林地>人工幼龄林地>天然次生林地;土壤全氮含量为农耕地>... 对杂谷脑河流域不同区段(上、中、下游)6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碳和全氮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流域土壤有机碳含量为经济林地>农耕地>人工成熟林地>灌木林地>人工幼龄林地>天然次生林地;土壤全氮含量为农耕地>经济林地>天然次生林地>人工成熟林地>灌木林地>人工幼龄林地;C/N为人工幼龄林地>人工成熟林地>经济林地>灌木林地>农耕地>天然次生林地。同一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区段中,经济林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表现为中游>下游;农耕地土壤有机碳含量为中游>上游>下游;土壤全氮含量为下游>中游>上游;灌木林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为中游>下游。同一区段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流域下游土壤有机碳表现为经济林地>农耕地>灌木林地,全氮含量表现为农耕地>经济林地>灌木林地;流域中游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表现为含量农耕地>经济林地>灌木林地;流域上游土壤有机碳含量表现为人工成熟林地最高>农耕地>人工幼龄林地>天然次生林地,全氮含量表现为天然次生林地>人工成熟林地>农耕地>人工幼龄林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有机碳 全氮 杂谷脑河
下载PDF
岷江上游干旱半干旱河谷区生境质量评价——以杂谷脑河为例
13
作者 郭建 徐敏 +5 位作者 陈俊华 谢天资 黎燕琼 龚固堂 卿刚 慕长龙 《四川林业科技》 2016年第3期25-30,共6页
以岷江上游杂谷脑干旱河谷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实地调查资料,结合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班数据和林地保护利用资料,根据地形、土壤、水分、植被等9个因子对该区域的生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合适的造林措施和对策,为该区域... 以岷江上游杂谷脑干旱河谷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实地调查资料,结合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班数据和林地保护利用资料,根据地形、土壤、水分、植被等9个因子对该区域的生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合适的造林措施和对策,为该区域的造林树种选择和配置模式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同时也为类似困难立地条件地区的人工植被恢复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上游 杂谷脑河 干旱半干旱河谷区 生境质量评价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四川杂谷脑河底栖动物初步调查
14
作者 李艳红 胡杰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24-627,共4页
于2004年5月对四川杂谷脑河流域9个断面的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底栖动物11种,其中水生昆虫8种,软体动物2种和扁形动物1种。应用Beck生物指数对其水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杂谷脑河流域除个别断面(红叶减水河段)清洁外,大部分... 于2004年5月对四川杂谷脑河流域9个断面的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底栖动物11种,其中水生昆虫8种,软体动物2种和扁形动物1种。应用Beck生物指数对其水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杂谷脑河流域除个别断面(红叶减水河段)清洁外,大部分河段有一定程度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谷脑河 底栖动物 水质评价
下载PDF
杂谷脑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研究
15
作者 刘铁冬 龚文峰 +4 位作者 朱磊 左晖 吴妍 胡远东 庞颖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2年第4期27-29,共3页
以四川省杂谷脑河流域2179KM2范围为研究对象,以1980年、1992年、2001年和2006年的TM遥感数据为基础,结合地形图、林相图等辅助资料,以RS和GIS技术为支撑,对研究范围内的七类土地利用类型从土地利用结构幅度变化和速度变化角度进行研究... 以四川省杂谷脑河流域2179KM2范围为研究对象,以1980年、1992年、2001年和2006年的TM遥感数据为基础,结合地形图、林相图等辅助资料,以RS和GIS技术为支撑,对研究范围内的七类土地利用类型从土地利用结构幅度变化和速度变化角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6a间,林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其余五类用地面积呈增加状态,从多至少依次为是灌木林地、草地、耕地、居民地和水域;R1和R2变化值最大都是居民地,R1最小的为水域,R2最小的为未利用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谷脑河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GIS
下载PDF
杂谷脑河流域近30年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铁冬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8-102,108,共6页
杂谷脑河流域是岷江上游典型的干旱河谷区。以1980年和2006年两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从时间序列和空间尺度上分析近30a杂谷脑河流域LUCC过程与景观格局动态变化,揭示其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变规律,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对景观格局... 杂谷脑河流域是岷江上游典型的干旱河谷区。以1980年和2006年两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从时间序列和空间尺度上分析近30a杂谷脑河流域LUCC过程与景观格局动态变化,揭示其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变规律,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对景观格局的影响机制,以期为其脆弱生境恢复与重建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该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显著,且以林地大面积减少和灌木林地显著增加为主要特点;区域呈现以自然景观为主,人为景观处于支配地位,以云、冷杉暗针叶林为地带性植被并主导该区域森林景观的格局现状;杂谷脑河流域的景观多样性和均匀度两指数增加,优势度减小,处主导地位的森林景观类型与其它景观类型所占比例的差异在缩小,景观结构趋于均匀,森林景观对流域景观控制作用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谷脑河流域 景观格局 30a变化 时空演变
下载PDF
岷江上游生态脆弱性时空分异及驱动因子交互效应分析——以杂谷脑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肖成志 计扬 +3 位作者 李建忠 张志 巴仁基 曹亚廷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60-1770,共11页
岷江上游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特别是干旱河谷区不但生态环境脆弱,而且是人类活动主要区域。2008年5·12地震对该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了重大影响。为探索5·12地震前后岷江上游生态环境变化状况,同时探究该区域生态脆弱性驱动机制... 岷江上游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特别是干旱河谷区不但生态环境脆弱,而且是人类活动主要区域。2008年5·12地震对该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了重大影响。为探索5·12地震前后岷江上游生态环境变化状况,同时探究该区域生态脆弱性驱动机制,以杂谷脑河流域为例,从“自然环境-地质地貌-地质灾害-社会环境”4个维度选取了14个评价指标,基于空间主成分分析对该区域5·12地震震前(2001年)、震后(2009年)及现状(2020年)生态脆弱性进行评价。基于地理探测器分析了生态脆弱性影响因子,并计算交互效应变异比量化了驱动因子的个体效应(直接影响)和交互效应(间接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震前震后区域内潜在和轻度脆弱区面积减少,微度、中度和重度脆弱区面积增加,生态脆弱性增强;经多年恢复现今区域内潜在、微度和轻度脆弱区域面积增加,中度、重度脆弱区域面积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生态脆弱性降低。岷山、邛崃山冰蚀、冰缘极高山、高山区轻度和重度脆弱区分布最广面积占比分别为25.8%和36.3%,生态脆弱性最高;干旱河谷区微度和轻度脆弱区面积分布最广面积占比分别为46.6%和33.9%,生态脆弱性较高;其他区域主要为潜在脆弱区面积占比均在74.5%以上,生态脆弱性低。高程、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度、水源涵养指数和干旱指数是区域内生态脆弱性主要驱动因子,其中,高程是最直接的影响因子,而植被覆盖度和水源涵养指数对生态脆弱性间接影响力不断加强,干旱指数在气候干燥时期对生态脆弱性直接影响力增强,生物丰度指数对生态脆弱性直接影响显著,但在震后对研究区生态脆弱性间接影响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评价 驱动因子 交互效应变异比 地理探测器 干旱河谷区 杂谷脑河流域
下载PDF
杂谷脑河流域薛城段地质灾害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8
作者 梁瑞锋 王运生 +1 位作者 马保罡 毛硕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27-33,40,共8页
杂谷脑河流域薛城段地属川西北中、高山区,地质环境脆弱,尤其是在汶川大地震之后,该区域内的崩塌、滑坡及泥石流地质灾害更加发育,是杂谷脑河流域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通过对该区域详细的地质调查测绘,分析和总结了该区域地质灾害的分布... 杂谷脑河流域薛城段地属川西北中、高山区,地质环境脆弱,尤其是在汶川大地震之后,该区域内的崩塌、滑坡及泥石流地质灾害更加发育,是杂谷脑河流域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通过对该区域详细的地质调查测绘,分析和总结了该区域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因素,得到的主要结论有:1该区域地质灾害具有带状分布、密度大、规模大、高程分布集中及雨季多发的特征;2该区域地质灾害与地形地貌关系密切,多发育在坡度26°-40°,坡向135°-224°和270°-360°及坡高64-663m的范围内;3不同的岸坡结构控制着不同的地质灾害的分布,滑坡多分布在逆向坡和斜向坡中,而崩塌多分布在横向坡和顺向坡中;4地层岩性对地质灾害的分布有着直接的影响,该区域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千枚岩、变质砂岩、砂质板岩中;5人类工程活动对该区域的地质灾害有着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谷脑河 地质灾害 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建设和谐杂谷脑河流域的思考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荣华 《四川水力发电》 2006年第2期79-81,共3页
我国水能资源丰富,水能是可再生能源,优先发展水电是我国能源发展战略之一。但水电开发中涉及到生态保护、非自愿移民等问题。建设和谐流域,就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与自然和谐相处。具体地讲,就是要处理好保护和开发之间的关系,安... 我国水能资源丰富,水能是可再生能源,优先发展水电是我国能源发展战略之一。但水电开发中涉及到生态保护、非自愿移民等问题。建设和谐流域,就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与自然和谐相处。具体地讲,就是要处理好保护和开发之间的关系,安置好移民,使之“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作为业主的四川华电杂谷脑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开发杂谷脑河流域的过程中作了有益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 开发 和谐 杂谷脑河流域
下载PDF
杂谷脑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状态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亚琳 王青 +2 位作者 闫卫坡 周琴 刘延国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519-2523,共5页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对杂谷脑河流域发展的可持续性做出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生态生产性土地类型间生态供需差异明显。林地人均生态盈余4.729 5 hm2/人,构成杂谷脑河流域生态盈余的主体,是保障流域生态屏障功能的重要支撑;草地人均生态盈余0...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对杂谷脑河流域发展的可持续性做出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生态生产性土地类型间生态供需差异明显。林地人均生态盈余4.729 5 hm2/人,构成杂谷脑河流域生态盈余的主体,是保障流域生态屏障功能的重要支撑;草地人均生态盈余0.532 3 hm2/人,表明理县畜牧业具有较大发展空间;而耕地出现生态赤字,人均生态赤字0.683 7 hm2/人,表明理县耕地资源相对缺乏的现状。综合林地、草地、耕地、能源用地及建设用地等单因素生态供需数据,经标准化处理,目前,理县人均生态盈余3.793 8hm2/人,整体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评价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杂谷脑河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