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滇黔相邻区域铜铅锌金银矿床与峨眉火成岩省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18
1
作者 刘家铎 张成江 +3 位作者 刘显凡 阳正熙 李佑国 吴德超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4-79,共6页
 通过对川滇黔相邻区热液或热液改造型Cu,Pb,Zn,Au,Ag矿床的地质特征,特别是峨眉火成岩省与该类矿床的成因关系的讨论认为:峨眉地幔柱活动是扬子地台西南缘最大的一次构造-岩浆热事件,对该区Au,Ag,Pb,Zn,Hg,Te,Sb,Se等热液-热液改造型...  通过对川滇黔相邻区热液或热液改造型Cu,Pb,Zn,Au,Ag矿床的地质特征,特别是峨眉火成岩省与该类矿床的成因关系的讨论认为:峨眉地幔柱活动是扬子地台西南缘最大的一次构造-岩浆热事件,对该区Au,Ag,Pb,Zn,Hg,Te,Sb,Se等热液-热液改造型矿床的成矿起着非常重要的控制作用。除可能提供了少量的成矿物质外,更重要的是引起了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造成大区域尺度的异常高热流场,对成矿流体的形成、循环、演化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为成矿、特别是富矿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条件和热动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成岩省 热液 热液改造 矿床地质
下载PDF
战国秦汉时期云贵地区青铜炊具的考古学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吴小平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9-114,2,共16页
战国秦汉云贵青铜炊具有釜、双耳锅、甑、鼎和鍪,分属本土、川渝和岭南因素。战国晚期至西汉中期,本土因素占主导,集中于滇池盆地,川渝因素见于昭鲁及威宁、赫章和黔东北。西汉晚期至东汉早期,本土因素东移,川渝因素南下,岭南因素北上... 战国秦汉云贵青铜炊具有釜、双耳锅、甑、鼎和鍪,分属本土、川渝和岭南因素。战国晚期至西汉中期,本土因素占主导,集中于滇池盆地,川渝因素见于昭鲁及威宁、赫章和黔东北。西汉晚期至东汉早期,本土因素东移,川渝因素南下,岭南因素北上。东汉中晚期,昭通、兴仁一带残存川渝、岭南因素,本土因素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秦汉时期 云贵地区 青铜炊具 族群
原文传递
川滇黔二叠系铅锌成矿物质来源:C-H-O-S-Pb同位素制约——以云南太平子铅锌矿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丁伟品 谢财富 +7 位作者 黄诚 张斌 辛卓 詹华思 郑立龙 孔凡全 王红兵 黄福林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45-1861,共17页
【研究目的】川滇黔地区铅锌矿成因具有多样性,特别是与峨眉山玄武岩的关系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从前人关注较少的二叠系碳酸盐岩中的铅锌矿入手,研究成矿物质来源。【研究方法】以云南寻甸县太平子铅锌矿为研究对象,运用S、Pb、C、H、O... 【研究目的】川滇黔地区铅锌矿成因具有多样性,特别是与峨眉山玄武岩的关系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从前人关注较少的二叠系碳酸盐岩中的铅锌矿入手,研究成矿物质来源。【研究方法】以云南寻甸县太平子铅锌矿为研究对象,运用S、Pb、C、H、O同位素实验数据及流体包裹体测温等方法,对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流体特征进行探讨。【研究结果】矿石铅同位素组成比较均一,分布集中,^(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8.543~18.584、15.646~15.694、38.799~38.958,属于正常普通铅,具壳源特征,主要来源于基底岩石,水岩反应可能使赋矿围岩贡献少量的成矿物质。矿石硫化物δ^(34)S变化范围为-13.6‰~-7.3‰,方铅矿的δ^(34)S高于闪锌矿,硫同位素分馏并未达到平衡,生物成因硫酸盐还原作用(BSR)是还原硫的主要来源。热液方解石δ^(13)CV-PDB范围为3.8‰~4.7‰,δ^(18)OV-SMOW范围为12.0‰~16.7‰,相较于滇东北其他重要的铅锌矿床,具有明显的低δD、高δ^(18)Ofluid特点,成矿流体中的水主要来源于岩浆水和有机水的混合,具有中—高温、低盐度特征。【结论】太平子铅锌矿在成矿物质、流体、成矿温度等均与区域上其他典型铅锌矿有较明显差别,具有典型的岩浆-热液成因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 同位素 成矿物质 成矿流体 地质调查工程 川滇黔地区
下载PDF
川滇黔接壤区经济非均衡性的边界效应 被引量:2
4
作者 于慧 刘邵权 +1 位作者 郭仕利 张海芹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CAS CSCD 2011年第6期29-32,共4页
以区域经济学为基础,选择基尼系数来研究川滇黔接壤地区的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水平和空间分布特点。通过Chow检验,发现川滇黔接壤地区各县/市间存在结构性变化,行政边界阻碍了省间各县/市经济差异的缩小速度。运用Barro回归方程对川滇黔... 以区域经济学为基础,选择基尼系数来研究川滇黔接壤地区的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水平和空间分布特点。通过Chow检验,发现川滇黔接壤地区各县/市间存在结构性变化,行政边界阻碍了省间各县/市经济差异的缩小速度。运用Barro回归方程对川滇黔接壤地区1995—2008年经济非均衡性的边界效应进行了定量测定,研究发现虽然行政区边界对区域一体化趋势存在一定的阻碍作用,但川滇黔接壤区实际上已存在区域一体化的趋势。从边界效应的演化情况可知:川-黔接壤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呈上升趋势,川-滇接壤区的经济非均衡性边界效应存在增大的趋势,滇-黔接壤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逐步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黔接壤区 经济非均衡性 边界效应 时空演化
下载PDF
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融合——川滇黔相邻地区支格阿鲁故事与罗隐故事比较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陶波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30-38,共9页
川滇黔相邻地区的昆明、楚雄、曲靖、六盘水、毕节、昭通、凉山、宜宾等地的民族中广泛流传有支格阿鲁故事和罗隐故事,其中有数十个故事内容完全相同。将区域内支格阿鲁故事和罗隐故事进行全面梳理,从故事学、民俗学和民族学等角度进行... 川滇黔相邻地区的昆明、楚雄、曲靖、六盘水、毕节、昭通、凉山、宜宾等地的民族中广泛流传有支格阿鲁故事和罗隐故事,其中有数十个故事内容完全相同。将区域内支格阿鲁故事和罗隐故事进行全面梳理,从故事学、民俗学和民族学等角度进行比较研究和文本释读,阐释区域内流传支格阿鲁故事与罗隐故事之间的关系以及故事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黔相邻地区 彝族 支格阿鲁 罗隐故事 比较研究
下载PDF
关于开辟桂滇黔边古国文明之旅的构想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贤 李甫春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32-38,75,共7页
滇、黔、桂边是奇特、神秘、淳朴的多民族杂居之地,是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聚集的地带,古有句町、夜郎、漏卧之鼎立,今有南盘江红水河梯级电站的开发,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壮丽的山水风光。构建桂滇黔边古国文明之旅可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云... 滇、黔、桂边是奇特、神秘、淳朴的多民族杂居之地,是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聚集的地带,古有句町、夜郎、漏卧之鼎立,今有南盘江红水河梯级电站的开发,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壮丽的山水风光。构建桂滇黔边古国文明之旅可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云南广南和广西西林句町古国文明游;二是隆林德峨街日苗族风情游;三是兴义夜郎和罗平漏卧民族文化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滇黔边 句町 夜郎 漏卧 古国文明之旅
下载PDF
GIS矿床定量综合预测在川滇黔接壤区铅锌多金属矿化域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谭清立 高建国 +2 位作者 于瑞奇 刘心开 蹇龙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14年第3期362-367,共6页
运用GIS矿床定量综合预测方法,在川滇黔接壤区铅锌多金属矿化域选取断裂、赋矿层位、地层组合关系、线环构造、构造复杂程度等控矿因素作为预测信息,提取找矿信息量,圈定和优选找矿靶区。以3 000m×3 000m作为基本统计单元格,选取N... 运用GIS矿床定量综合预测方法,在川滇黔接壤区铅锌多金属矿化域选取断裂、赋矿层位、地层组合关系、线环构造、构造复杂程度等控矿因素作为预测信息,提取找矿信息量,圈定和优选找矿靶区。以3 000m×3 000m作为基本统计单元格,选取NE向断裂、次级断裂构造、多个有利赋矿层位、线环构造交汇部分等控矿因素,提取变量信息,分析变量信息特征及变量计算结果优选找矿信息,通过分析单元信息量单元频数曲线,以横坐标1.3为临界值划分铅锌多金属矿床预测靶区,共划分出Ⅰ级靶区5个,Ⅱ级靶区6个,Ⅲ级靶区4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黔接壤区 铅锌多金属矿化域 GIS矿床定量综合预测
下载PDF
关于开辟桂滇黔边古国文明之旅的构想
8
作者 王贤 李甫春 《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63-66,共4页
滇、黔、桂边是奇特、神秘、淳朴的多民族杂居之地,是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聚集的地带,古有句町、夜郎、漏卧之鼎立,今有南盘江红水河梯级电站的开发,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壮丽的山水风光。文章提出以古国文明为主题,构建桂滇黔边古国文... 滇、黔、桂边是奇特、神秘、淳朴的多民族杂居之地,是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聚集的地带,古有句町、夜郎、漏卧之鼎立,今有南盘江红水河梯级电站的开发,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壮丽的山水风光。文章提出以古国文明为主题,构建桂滇黔边古国文明之旅:一是以修学术知考古为主要内容的云南广南和广西西林句町古国文明之旅;二是隆林德峨街日苗族风情游;三是兴义夜郎和罗平漏卧民族文化游,并提出开发夜郎漏卧民族文化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滇黔边 句町 夜郎 漏卧 古国文明之旅
下载PDF
滇黔北地区筇竹寺组高演化页岩气储层微观孔隙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74
9
作者 梁兴 张廷山 +4 位作者 杨洋 张朝 龚齐森 叶熙 张介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26,共9页
页岩气钻探资料表明,滇黔北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储层富气状况明显不如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由此严重影响其勘探部署决策,查明其原因是当务之急。为此,以页岩气钻井岩心为基础,采用环境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比表面积测量、低... 页岩气钻探资料表明,滇黔北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储层富气状况明显不如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由此严重影响其勘探部署决策,查明其原因是当务之急。为此,以页岩气钻井岩心为基础,采用环境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比表面积测量、低温液氮吸附等试验手段,分析了筇竹寺组页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类型、结构特征等。结果表明:①筇竹寺组页岩储层呈现出极为发育的以纳米级为主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发育黏土矿物层间孔、有机质孔、晶间孔、矿物铸模孔、次生溶蚀孔等多类型的基质孔隙,具有比表面积小和面孔率大的特点;②TOC、干酪根类型、黏土矿物和Ro是控制筇竹寺组微观孔隙结构的主要因素,以Ro的影响最为明显,且在页岩达到过成熟状态后,其比表面积和孔体积随着Ro的增大而急剧减小。结论认为:已处于过成熟中后期的该区筇竹寺组页岩层,长期的地质作用过程和过高热演化程度严重制约了其微观孔隙发育,呈现微孔隙骤减和比表面积、孔体积明显较小的情形,不利于页岩气的吸附储集,由此导致该区筇竹寺组页岩气富集程度不如龙马溪组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黔北地区 页岩气 储集空间类型 微观孔隙结构 主控因素 富气程度 早寒武世 比表面积
下载PDF
滇黔北探区YQ1井页岩气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11
10
作者 梁兴 叶熙 +2 位作者 张朝 张介辉 舒红林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8,共8页
YQ1井钻遇的龙马溪组—五峰组优质黑色页岩单层厚度大,有机碳含量高,有机质成熟度较高,微孔隙、微裂缝发育。分析化验结果表明,YQ1井页岩层甲烷吸附气含量随埋藏深度、地层压力、有机质及黏土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含气量达1.0~3.0 m3/t,... YQ1井钻遇的龙马溪组—五峰组优质黑色页岩单层厚度大,有机碳含量高,有机质成熟度较高,微孔隙、微裂缝发育。分析化验结果表明,YQ1井页岩层甲烷吸附气含量随埋藏深度、地层压力、有机质及黏土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含气量达1.0~3.0 m3/t,证实龙马溪组底部是本区页岩气勘探的现实目的层,为具有商业开采价值的优质页岩气层。针对"强改造、高演化"的中国南方海相勘探领域,页岩气成藏赋存具有"构造沉积控局势→保存条件控气藏→岩性物性控甜点"的地质特色,落实富有机质、超常地层压力、脆性微孔缝发育的页岩气甜点区是页岩气勘探评价的第一要务,寻找构造变形较弱、远离通天断层、区域盖层发育和整体保存良好的宽阔向斜区是海相构造坳陷页岩气甜点区评价优选的首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黔北探区 页岩气 龙马溪组 页岩气赋存 评价优选
下载PDF
热作用参数在成金作用分析中的应用——以滇黔桂“金三角区”为例 被引量:9
11
作者 吴江 李思田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725-734,共10页
本文通过现代居里面与高温热水泉的分布、钻孔测温资料以及华南不同时代花岗岩带的分布,证明了右江盆地域处于地热异常区,分别根据广布于本区的上二叠统煤层的镜质组反射率、下三叠统中牙形石的色变指数,编绘了趋势性等值线图,并建立了... 本文通过现代居里面与高温热水泉的分布、钻孔测温资料以及华南不同时代花岗岩带的分布,证明了右江盆地域处于地热异常区,分别根据广布于本区的上二叠统煤层的镜质组反射率、下三叠统中牙形石的色变指数,编绘了趋势性等值线图,并建立了变质古地热场,阐述了这一古地热场与成矿地热场之间的关系,最后作了两项应用:(1)结合成矿温度研究右江盆地域金矿层位的分带性,并提出一种预测思路;(2)推断隐伏岩体的存在及其埋深,并与高精度航磁的解译成果相印证,进而结合一些同位素年龄值,确定成矿期时存在岩浆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作用参数 金矿床 矿床成因
全文增补中
基韦诺半岛与滇黔地区玄武岩铜矿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大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0-127,共18页
滇黔地区玄武岩铜矿有很长的找矿与开发历史,但矿床规模较小。有研究者认为其与美国基韦诺铜矿极具相似性,并认为加强区内地球化学边界及铜矿床研究,将对成矿理论发展及经济价值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此举引发了新一轮的研究与找矿热潮,但... 滇黔地区玄武岩铜矿有很长的找矿与开发历史,但矿床规模较小。有研究者认为其与美国基韦诺铜矿极具相似性,并认为加强区内地球化学边界及铜矿床研究,将对成矿理论发展及经济价值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此举引发了新一轮的研究与找矿热潮,但收效甚微。为探索滇黔地区找矿过程中所遇之困惑以及更进一步探明资源潜力,本文在详细了解基韦诺半岛铜矿特征基础上,展开了其与滇黔地区铜矿的相似性、差异性对比研究。认识到以往对基韦诺半岛铜矿特征描述存在偏差,基韦诺半岛铜矿与滇黔地区铜矿之间相似性与差异性共存,滇黔地区红层化作用不足可能影响了成矿规模,但可寻找地质环境有利矿种;提出玄武岩自然铜矿化可能潜力有限,三叠系砂岩型铜矿需要继续关注以及其他铜矿类型具有找矿价值较小或尚需研究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层 自然铜型 玄武岩铜矿 滇黔地区 基韦诺半岛
下载PDF
Lead isotopic systematics for native copper-chalcocite mineralization in basaltic lavas of the Emeishan large igneous province, SW China: Implications for the source of copper 被引量:2
13
作者 ZHANG Qian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9年第1期1-18,共18页
The Emeishan continental flood basalt, which is widespread in Yunnan, Guizhou and Sichuan provinces of Southwest China, is the volcanic product of a Permian mantle plume, and native copper-chalcocite mineralization as... The Emeishan continental flood basalt, which is widespread in Yunnan, Guizhou and Sichuan provinces of Southwest China, is the volcanic product of a Permian mantle plume, and native copper-chalcocite mineraliza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basalt is very common in the border area of Yunnan and Guizhou provinces. The mineralization occurred in the tuff intercalation and terrestrial sedimentary rock intercalation which were formed during the main period of basalt eruption. The orebodies are controlled by the stratigraphic position and faults. Metal ore minerals in the ores are mainly native copper, chalcocite and tenorite, with small amounts of chalcopyrite, bomite, pyrite and malachite, and sometimes with large amounts of bitumen, carbon and plant debris. Several decades of ore deposits are distributed in the neighboring areas of the two provinces, while most of them are small-scale deposits or only ore occurrences. By comparing the lead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the ores with that of the wall-rocks, cover and basement rocks of various periods, the source of copper in this type of ore deposits was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Pb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the ores from ten deposits is absolute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siliceous-argillaceus rocks of the Upper Permian Xuanwei Formation, limestones of the Lower Permian Series and Carboniferous, Cambrian sandstone-shale and recta-sedimentary rock and dolomite from the upper part of the Meso-Proterozoic Kunyang Group. This indicates that ore lead was derived neither from the cover rock nor from the basement rocks; (2) Although the Neo-Proterozoic Siman dolomite and silicalite, and dolomite 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Kunyang Group are similar in Pb isotopic composition to the ores, lead and copper contents in these rocks are very low and they have not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copper mineralization; (3) The ores have the same Pb isotopic composition as the basalt, the latter being enriched in copper. These facts indicate that lead and copper were der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 自然铜-辉铜矿 矿床 成矿
下载PDF
清代云贵总督群体研究
14
作者 艾成虎 《昆明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91-95,共5页
清代云贵总督始置于顺治十六年(1659年),后经康、雍二朝及乾隆年初近九十年的分合演变,至乾隆十二年(1747年)最终定型。有清一代,被朝廷正式任命的云贵总督共83人。从云贵总督的出身背景、任职时长、旗汉比例与籍贯分布等信息的分析来看... 清代云贵总督始置于顺治十六年(1659年),后经康、雍二朝及乾隆年初近九十年的分合演变,至乾隆十二年(1747年)最终定型。有清一代,被朝廷正式任命的云贵总督共83人。从云贵总督的出身背景、任职时长、旗汉比例与籍贯分布等信息的分析来看,它反映了清廷的用人之道,折射出清廷和云贵总督辖区的特殊关系以及云贵总督在整个总督群体中的特殊性,同时也显现了清廷对西南边疆地区统治策略的调整与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云贵地区 云贵总督 总督群体 任职背景 仕途履历
下载PDF
试析明朝时期滇黔两省彝族由聚居变为散居的原因
15
作者 李玉军 李洪根 《红河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58-61,66,共5页
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派三将军率兵入滇,次年平定云南,接着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卫所制度,使军屯经济迅速发展,大量汉族人口迁入,导致滇黔彝族聚居区的社会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大量彝族由坝区迁入山区,逐渐形成散居局面。文... 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派三将军率兵入滇,次年平定云南,接着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卫所制度,使军屯经济迅速发展,大量汉族人口迁入,导致滇黔彝族聚居区的社会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大量彝族由坝区迁入山区,逐渐形成散居局面。文章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明朝时期滇黔两省彝族由聚居变为散居的原因作出全面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朝 滇黔彝族 聚居 散居 原因
下载PDF
清代及民国滇黔地方志所载民族语言资料的特征
16
作者 乔立智 叶树全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35-44,共10页
清代及民国滇黔地方志数量众多,其中保存了大量的民族语言资料,这些资料除在分布、形体、语音、语义等方面呈现的总体特征外,还有以下具体特征:在遵循传统的同时吸收新思想新方法,但承袭多而创设少;地名及借词中含有典型的民族语言成分... 清代及民国滇黔地方志数量众多,其中保存了大量的民族语言资料,这些资料除在分布、形体、语音、语义等方面呈现的总体特征外,还有以下具体特征:在遵循传统的同时吸收新思想新方法,但承袭多而创设少;地名及借词中含有典型的民族语言成分和确凿的文化交流信息;有些资料,或混淆歧出,或敷衍潦草,或有文字错误;有些资料的选择范围受修纂方志者以儒家为正统的教育背景之影响,且常用汉语方言词语对应翻译,具有较为突出的地域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民国 滇黔地方志 民族语言 时代性 地域性
下载PDF
1996~2015年云贵川草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时空格局 被引量:5
17
作者 孙政国 陈奕兆 +2 位作者 李建龙 唐海洋 冯涛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677-1686,共10页
云贵川草地是中国草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响应全球气候变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分析其净初级生产力(NPP)变化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研究区的AVHRR、MODIS遥感影像等数据及周边地区的气象资料,结合改进的CASA模型,对云... 云贵川草地是中国草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响应全球气候变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分析其净初级生产力(NPP)变化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研究区的AVHRR、MODIS遥感影像等数据及周边地区的气象资料,结合改进的CASA模型,对云贵川地区草地1996~2015年20 a间的NPP及草地植被相关生态特征进行估算,并对其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 a间云贵川草地NDVI值变化规律性明显,97.18%的草地面积年平均NDVImax呈现增加趋势。(2)20 a间云贵川草地NPP总体上呈现出"西北低、西南高、东部居中"的空间格局,年均NPP值为420.85 g C·m-2。(3)时间格局上,20 a间整个云贵川区域逐年平均NPP值虽然有一定的波动性,但仍以7.2322 g C·m-2·a-1的速率在增加。20 a间夏季NPP平均值最高,为160.25 g C·m-2;春季次之,NPP平均值为109.10 g C·m-2;秋季与春季相比,NPP值稍低,为106.10 g C·m-2;冬季最低,为54.03 g 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 净初级生产力 植被指数 时空变化 云贵川
原文传递
论明清云贵川地方诗歌总集的外发、自生与共生现象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美芳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75-82,共8页
因地理环境、民族构成和文化风貌等方面的相似性,西南地区的云贵川三省常常被人们相提并论。在明清地方诗歌总集编纂活动中,云贵川总体表现不俗,呈现出一种相互勾连又彼此独立的文学现象。从发生论角度来看,全国类诗歌总集和传统文化发... 因地理环境、民族构成和文化风貌等方面的相似性,西南地区的云贵川三省常常被人们相提并论。在明清地方诗歌总集编纂活动中,云贵川总体表现不俗,呈现出一种相互勾连又彼此独立的文学现象。从发生论角度来看,全国类诗歌总集和传统文化发达地区的刺激;本土文人自觉保存地方文献,让地方诗人显名于世的意识;由于地缘因素的影响,西南三省逐步推进,彼此交融的模式,是明清云贵川地方诗歌总集的三大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云贵川 地方诗歌总集
下载PDF
不整合界面及其后期转化在金矿成矿中的意义──以滇黔桂毗邻区金矿为例 被引量:18
19
作者 李志伟 钱祥贵 刘和林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52-57,共6页
滇黔桂"金三角"地区,自古生代以来,存在着5个角度不整合和平行不整合面。角度不整合是板内褶皱造山变形,平行不整合是板内造陆变形的重要记录。它们是一种容易失稳的界面。在强烈构造变动背景中,其后期转化的重要型式是... 滇黔桂"金三角"地区,自古生代以来,存在着5个角度不整合和平行不整合面。角度不整合是板内褶皱造山变形,平行不整合是板内造陆变形的重要记录。它们是一种容易失稳的界面。在强烈构造变动背景中,其后期转化的重要型式是形成脆性拆离断层带(中浅构造层次)、韧性剪切带(中深构造层次)及其它们之间的韧-脆性转换带。这些后期转化的演化对此区金矿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表现在:①强化流体-岩石间相互作用;②促进金成矿流体的再次运移和聚集,③为金成矿提供定位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整合 后期转化 金矿 滇黔桂毗邻区
下载PDF
滇黔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富集条件及有利区预测 被引量:19
20
作者 赵瞻 李嵘 +3 位作者 冯伟明 余谦 杨瀚 朱丽霞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6-34,共9页
滇黔北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海相页岩具有较好的页岩气资源前景,但目前对于其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页岩气成藏富集规律仍不明确。为此,基于最新的钻井资料,结合野外露头剖面观察和样品测试结果,对该区五峰组—龙马溪组的沉... 滇黔北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海相页岩具有较好的页岩气资源前景,但目前对于其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页岩气成藏富集规律仍不明确。为此,基于最新的钻井资料,结合野外露头剖面观察和样品测试结果,对该区五峰组—龙马溪组的沉积环境,优质页岩的分布与埋深、有机地球化学指标、储集性参数、含气性等页岩气富集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预测了优质页岩有利区带并评价其勘探潜力。结果表明:(1)该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为浅水陆棚—深水陆棚沉积,沉积环境控制了优质页岩的厚度与分布,地史沉积格局和后期构造运动改造控制了底界埋深——底界埋深介于0~4 000 m,优质页岩沉积厚度介于0~60 m;(2)该区优质页岩有机碳含量高(1.0%~4.0%),热演化程度高(过成熟),有机质类型稳定(腐泥型—偏腐泥混合型),生烃强度高(1.0×10~8~4.0×10~8m^3/km^2),生烃潜力较大;(3)优质页岩脆性矿物含量较高,破裂潜力较好,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多、微裂缝发育;(4)区内局部保存条件较好,具备页岩气成藏的良好地质条件。结论认为:盐津西、筠连南、威信—叙永—古蔺、习水东等4个区域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成藏条件优越,具备良好的页岩气勘探潜力,为该区最有利的页岩气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黔北地区 晚奥陶世—早志留世 优质页岩 有机地球化学指标 富集条件 有利区预测 勘探潜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