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RS与GIS的榆林地区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33
1
作者 高小红 王一谋 杨国靖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68-171,共4页
利用1986年、1996年和2000年三期遥感资料,在GIS技术的支持下,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选取反应景观空间结构和景观异质性的指数,分析了榆林地区景观格局及动态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景观整体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减小表明优势组分旱地、... 利用1986年、1996年和2000年三期遥感资料,在GIS技术的支持下,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选取反应景观空间结构和景观异质性的指数,分析了榆林地区景观格局及动态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景观整体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减小表明优势组分旱地、草地对景观的控制作用不断增强,沙地景观控制作用相对减小,其它景观指数也表明景观整体破碎度程度增大,斑块间离散度增大,景观形状变得较为复杂。人类活动对景观的有利干扰与不利干扰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景观各要素发生了较复杂的结构变化和相互转化,土地沙化、退化仍然非常严重,但沙地景观逆转也比较显著,主要以沙地向草地逆转为主。人类对沙地景观积极的、有效的治理使整体景观朝着良性方向发展和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 GIS 榆林地区 景观格局 动态变化
下载PDF
陕北子洲县“7·26”特大暴雨引发的小流域土壤侵蚀调查 被引量:27
2
作者 王楠 陈一先 +2 位作者 白雷超 王灏霖 焦菊英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7年第4期338-344,I0003,I0004,共9页
[目的]2017年7月25日20时到26日8时陕北榆林地区突降了一场特大暴雨,造成了严重的洪水灾害与经济损失。通过考察该次暴雨造成的土壤侵蚀危害,旨在为今后该区水土流失治理及暴雨灾害的防御提供依据。[方法]于2017年8月2—6日赴暴雨受灾... [目的]2017年7月25日20时到26日8时陕北榆林地区突降了一场特大暴雨,造成了严重的洪水灾害与经济损失。通过考察该次暴雨造成的土壤侵蚀危害,旨在为今后该区水土流失治理及暴雨灾害的防御提供依据。[方法]于2017年8月2—6日赴暴雨受灾区子洲县,选取了清水沟、马家沟、蛇家沟3个典型小流域作为重点调查区域,对该次暴雨下流域内坡耕地、退耕林草地、梯田、填沟造地、淤地坝、道路等的土壤侵蚀特征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在"7·26"特大暴雨洪水下,坡耕地细沟发育明显,甚至产生小切沟;而2000年退耕的林地和自然恢复草地以面蚀为主,无明显细沟产生;新修梯田连接两阶田面的道路及承接路面来水的田面冲毁严重,田埂部分区段被冲开,田坎发生塌落;在削坡填沟造地区域,不仅农作物和坝体遭到严重破坏,而且残蚀了田旁新修道路,切割裸露沟壁多处发生土体塌落;淤地坝或轻或重都存在损毁与隐患,但在该次暴雨中滞洪拦沙作用明显。同时,在调查中发现该区陡坡耕种现象依然存在,小流域蓄排水系统缺乏,部分水土保持工程管理与维护不到位,经济发展水平低,农民水土保持意识淡薄。[结论]"7·26"特大暴雨洪水造成的土壤侵蚀依然很严重,而退耕林草地的土壤侵蚀轻微,证明水土保持工作在该区依然十分重要。在生态环境脆弱的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应该继续加强环境保护措施,加大水土保持治理力度,特别是陡坡退耕。同时,专业设计并实施小流域蓄水、引水、排水网络系统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26”特大暴雨洪水 土壤侵蚀 坡耕地 退耕地 填沟造地 榆林地区
下载PDF
基于GIS的榆林地区景观格局动态变化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永军 李团胜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95-899,共5页
采用陕西省1982和1998年2期土地利用图(1∶500 000)截取榆林地区的部分,借助相关地形图和野外实地调查资料,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View 3.2和ArcInfo 7.1,对其景观分类进行处理与分析。结果表明,1982~1998年,草地和林地的面积显著增加... 采用陕西省1982和1998年2期土地利用图(1∶500 000)截取榆林地区的部分,借助相关地形图和野外实地调查资料,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View 3.2和ArcInfo 7.1,对其景观分类进行处理与分析。结果表明,1982~1998年,草地和林地的面积显著增加,沙地的面积减少最大。破碎化程度仍然较为严重,景观形状趋于复杂,多样性和均匀度有所降低,但幅度不大,其中灌溉水田、旱地、园地、林地、水体、盐碱地、沙地、裸土岩地主要向草地转变;水浇地、草地主要向旱地转变;居民地的增加主要来自旱地;工矿用地的主要增加来自盐碱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景观格局 动态变化 景观指数 榆林地区
下载PDF
玉林话的小称变音 被引量:13
4
作者 梁忠东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70-74,共5页
玉林话实词中的一些词语 ,在表示原有的基本意义之外 ,还常常附加“小巧”、“可爱”等意义 ,类似普通话的儿化 ,称为“小称”。表示小称的办法是改变声调 ,有时还会改变韵母。它是用最经济的办法来增加词语附加意义的一种词语增值手段... 玉林话实词中的一些词语 ,在表示原有的基本意义之外 ,还常常附加“小巧”、“可爱”等意义 ,类似普通话的儿化 ,称为“小称”。表示小称的办法是改变声调 ,有时还会改变韵母。它是用最经济的办法来增加词语附加意义的一种词语增值手段。小称的语音变化 ,分为单音节和双音节两种。单音节由自身音节变调或变韵。双音节的前一个音节按多音节连读变调 ,后一个音节按小称规律变调。入声类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的第二个音节在变调的同时 ,把塞音尾改为同部位的鼻音韵尾。这种语音变化属于共时的条件音变。能够发生小称音变的不仅是名词 ,还有形容词、动词、数词、量词、代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林话 粤语 小称 音变 音系 形容词 句漏方言
下载PDF
榆林地区生态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敏感度评价 被引量:7
5
作者 陈利顶 傅伯杰 《环境科学进展》 CSCD 1995年第4期33-38,共6页
本文通过分析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退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了影响生态环境退化的敏感因子。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生态环境敏感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不同影响因子对生态环境敏感度的权重,并以榆林地区十二个县、市为单元,... 本文通过分析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退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了影响生态环境退化的敏感因子。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生态环境敏感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不同影响因子对生态环境敏感度的权重,并以榆林地区十二个县、市为单元,计算了各县市生态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敏感度,从中可以看出:由于黄土丘陵沟壑区人类活动比风沙区强烈,黄土丘陵沟壑区几个县生态环境敏感度的值远高于风沙区的几个县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林地区 人类活动 生态环境 敏感度 层次分析法
原文传递
陕北榆林地区太阳能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资源潜力评估 被引量:13
6
作者 吴林荣 杜莉丽 +1 位作者 王娟敏 孙娴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38-242,共5页
根据气象台站辐射观测资料,分析了陕北榆林地区太阳总辐射及其分布特征,并对榆林地区太阳能资源潜力进行了客观评估。结果表明,榆林地区春、夏、秋3季是太阳能利用的最佳季节,年太阳总辐射最高值区位于长城沿线一带,较低值区位于定边西... 根据气象台站辐射观测资料,分析了陕北榆林地区太阳总辐射及其分布特征,并对榆林地区太阳能资源潜力进行了客观评估。结果表明,榆林地区春、夏、秋3季是太阳能利用的最佳季节,年太阳总辐射最高值区位于长城沿线一带,较低值区位于定边西南部和子洲南部;榆林地区所有县(区)均属于太阳能资源丰富区,其中府谷—神木—榆林—横山—靖边大部—佳县—米脂—吴堡—绥德—子洲北部属于资源很丰富区,定边—靖边西南和子洲以南地区属于资源丰富区。全区太阳能资源稳定,储量丰富且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潜力。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区域气候变化,指导农业生产及合理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总辐射 日照时数 太阳能资源 榆林地区
下载PDF
陕西榆林地区明代旱灾与气候特征 被引量:10
7
作者 奚秀梅 赵景波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4-111,共8页
通过对榆林地区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运用统计方法和小波变换,研究了该地区明代旱灾的等级、频次、周期和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榆林地区明代共发生旱灾70年次,平均0.25次/a,且以大旱灾为主,夏季是旱灾多发季节。旱灾的发生具有明显的阶段... 通过对榆林地区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运用统计方法和小波变换,研究了该地区明代旱灾的等级、频次、周期和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榆林地区明代共发生旱灾70年次,平均0.25次/a,且以大旱灾为主,夏季是旱灾多发季节。旱灾的发生具有明显的阶段性,1375-1424年、1555-1584年、1590-1614年是3个旱灾少发阶段,1480-1504年、1520-1539年、1625-1644年是3个旱灾多发阶段。榆林地区明代旱灾的准周期是3 a,8 a,17 a,39 a。各等级旱灾准周期相近,短周期约为3~4a,大旱灾的第一主周期为39 a。提出了榆林地区明代存在6个干旱气候事件,干旱气候事件期间,该区由半干旱气候变为干旱气候;大旱灾发生年的年降水量为320 mm左右,中度旱灾年的年降水量380 m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灾 等级 气候 小波分析 榆林地区 明代
下载PDF
榆林地区育龄女性的智能化生殖健康管理模式的构建及应用
8
作者 钟磊 杜云霞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5期175-178,共4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榆林地区智能化育龄女性的生殖健康管理模式的构建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分层、阶段、概率抽样法,选择2019年9月—2021年4月在榆林地区榆林市妇幼保健院进行生殖健康管理的育龄女性350例作为对照组,选择2021年5月—2023年... 目的探讨与分析榆林地区智能化育龄女性的生殖健康管理模式的构建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分层、阶段、概率抽样法,选择2019年9月—2021年4月在榆林地区榆林市妇幼保健院进行生殖健康管理的育龄女性350例作为对照组,选择2021年5月—2023年1月在榆林市妇幼保健院进行生殖健康管理的育龄女性350例作为智能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生殖健康管理,智能组给予智能化的生殖健康管理,两组生殖健康随访管理时间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女性的随访依从性、健康行为执行率、生殖健康管理知识知晓评分及健康管理满意度。结果智能组随访管理6个月期间的随访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智能组随访管理6个月期间的保持经期卫生、每日外阴清洗、每日更换内裤健康行为执行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智能组随访管理6个月后的生殖健康管理知识个项目知晓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智能组随访管理6个月后的生殖健康管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榆林地区智能化育龄女性的生殖健康管理模式的构建及应用能提高随访依从性,也能提高健康行为执行率与知识知晓率,从而提高生殖健康管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林地区 智能化 育龄女性 生殖健康管理模式 依从性 健康行为
下载PDF
榆林地区299例变应性鼻炎血清特异性IgE类型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柳林整 申江江 武秋林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5年第4期11-13,20,共4页
目的通过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E抗体检测,分析研究榆林地区过敏性鼻炎相关过敏原类型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德国MEDIWISS公司生产的敏筛(Allergy Screen)过敏原检测系统。采用免疫印迹技术对该地区两年中299例过敏性鼻炎患者... 目的通过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E抗体检测,分析研究榆林地区过敏性鼻炎相关过敏原类型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德国MEDIWISS公司生产的敏筛(Allergy Screen)过敏原检测系统。采用免疫印迹技术对该地区两年中299例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中总IgE和过敏原特异性IgE进行定量检测及分析。结果 (1)299例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总IgE均为阳性。特异性IgE总阳性率为65.89%;吸入性过敏原前四位的有蒿属植物组(占42.47%),藜属组(占22.41%),户尘螨组(占16.05%)和芒果、桃、苹果、樱桃组(占14.05%),以两种或两种以上过敏原同时致敏占绝大多数。(2)两性发病率无显著差异(男117例,女112例,P>0.05);(3)通过对检测人数按月分布曲线分析发现,7、8、9月份均形成明显峰值,两年曲线高度吻合;(4)分析发现将两年中7、8、9三月份作整体考虑,蒿类阳性率分别为67.53%和58.57%,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较其它月份整体阳性率22.37%显著增高(P<0.01)。结论该地区气候干燥,风沙较大,花粉症成为当地过敏性鼻炎主要致病因素,耐旱的蒿类及黎属植物分布广泛,成为当地主要致敏原,而7、8、9月份是高发季节,与蒿类植物高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林地区 过敏性鼻炎 过敏原 IGE
下载PDF
两汉时期榆林地区干旱灾害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侯雨乐 赵景波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11-118,共8页
通过对两汉时期榆林地区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及数据处理,对该区该时期的干旱灾害等级、成因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根据最小二乘法的原理,应用分段三次曲线拟合的拟合图分析了这一时期干旱灾害的时间变化趋势和特征。结果表明:从... 通过对两汉时期榆林地区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及数据处理,对该区该时期的干旱灾害等级、成因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根据最小二乘法的原理,应用分段三次曲线拟合的拟合图分析了这一时期干旱灾害的时间变化趋势和特征。结果表明:从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至汉献帝建安廿五年(公元220年)的423年中,共发生旱灾94次,平均约每4.5年发生一次。其中轻度旱灾50次,占旱灾总数的53.19%;中度旱灾32次,占旱灾总数的34.04%;大旱灾9次,占旱灾总数的9.57%;特大旱灾3次,占旱灾总数的3.19%。汉代旱灾变化可分为五个阶段,其中第2阶段(前147年-前92年)和第4阶段(19年-135年)为旱灾多发期;第1阶段(前202年~前148年)、第3阶段(前91年-18年)和第5阶段(136年~220年)为旱灾少发期。从西汉到东汉末期旱灾呈现出波动增加的趋势,从公元71年到公元130年间旱灾发生最频繁。汉代干旱灾害频次的多少与气候波动有密切的关系,旱灾频发阶段气候偏干,降水减少,旱灾较少阶段气候偏湿,降水增多。规模大的大旱灾与特大旱灾主要是当年降水量的明显减少引起的,轻度旱灾与中度旱灾常是降水量的分配不均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时期 榆林地区 旱灾等级 旱灾变化 发生原因
原文传递
榆林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原因初探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霄 《榆林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77-79,100,共4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旅游特别是红色文化旅游倍受青睐。如何更好的开发和保护红色文化资源,使其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不仅具有学术意义,更具有现实价值。分析榆林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地理空间分布特征以及造成这一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旅游特别是红色文化旅游倍受青睐。如何更好的开发和保护红色文化资源,使其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不仅具有学术意义,更具有现实价值。分析榆林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地理空间分布特征以及造成这一分布特征的主客观原因,有利于进一步发挥榆林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在榆林红色文化软实力建设中的作用,进而实现榆林地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林地区 红色文化资源 类型 分布
下载PDF
陕西榆林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动物资源的获取和利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常经宇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9-120,共12页
前言考古学证据表明,中国史前社会存在两个相互联系的发展趋势,一是区域间相互作用逐渐加强;二是每个区域的社会都逐渐向复杂化发展,文明因素逐渐显现[1]。这种趋势在新石器时代最末期的龙山时代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呈现,基本上形成了以中... 前言考古学证据表明,中国史前社会存在两个相互联系的发展趋势,一是区域间相互作用逐渐加强;二是每个区域的社会都逐渐向复杂化发展,文明因素逐渐显现[1]。这种趋势在新石器时代最末期的龙山时代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呈现,基本上形成了以中原为中心的历史发展趋势[2]。以榆林地区为代表的中国北方边缘地带,系统性的考古工作开展较晚,披露的信息量有限,长期以来未被学界充分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林地区 动物资源 新石器时代晚期
原文传递
榆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考察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卢宗凡 鲁向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99-105,共7页
该文依据作者实地考察结果,首先介绍了考察概况,这次赴榆林地区考察的特点是:现场考察;注重典型;座谈讨论;提出建议。同时较详细地阐述了榆林地区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取得的主要成绩与成功做法:综合治理规模宏大,成效显著;生态环... 该文依据作者实地考察结果,首先介绍了考察概况,这次赴榆林地区考察的特点是:现场考察;注重典型;座谈讨论;提出建议。同时较详细地阐述了榆林地区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取得的主要成绩与成功做法:综合治理规模宏大,成效显著;生态环境进一步建设的目标明确,规划具体,措施得力;五大工程,针对性强,意义重大;突出重点,发挥优势,重视了主导产业的开发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生态经济建设有了新的进展和突破;环境保护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并且加大了工作力度;领导重视,群众振奋。其次指出了存在问题;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千方百计,提高标准;加大力度,以点带面;提高效益,巩固发展。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重视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建设;制定优惠政策,促进尽快发展;推广典型经验,提高治理质量;一些对发展生产有益的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林地区 环境建设 考察研究
下载PDF
陕西榆林城区环境空气污染特征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姜志立 常培雄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270-272,共3页
本文以2007-2011年榆林城区环境空气监测数据为依据,对榆林城区SO2、NO2和可吸入颗粒物污染趋势和特征按年度、季和每日不同时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榆林城区环境空气质量逐年好转。SO2和PM10的季节性污染特征较明显,SO2浓度峰值主要... 本文以2007-2011年榆林城区环境空气监测数据为依据,对榆林城区SO2、NO2和可吸入颗粒物污染趋势和特征按年度、季和每日不同时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榆林城区环境空气质量逐年好转。SO2和PM10的季节性污染特征较明显,SO2浓度峰值主要集中在冬季采暖期,PM10浓度峰值主要集中在春季沙尘发生期,NO2浓度较稳定,环境空气污染特征与燃料结构、气候、地理、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林城区 环境空气质量 污染 特征 原因
下载PDF
榆林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杂草的利用及碳、氮稳定同位素研究的反思 被引量:2
15
作者 常经宇 《文博》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1-58,共8页
与传统的农作物不同,杂草在考古学研究中常被学者忽视。本文通过对榆林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植物、动物和碳、氮稳定同位素数据的再分析,发现以藜科和豆科为代表的杂草与人类和家畜的关系非常密切。基于植物志的记载,并结合周边区域现生... 与传统的农作物不同,杂草在考古学研究中常被学者忽视。本文通过对榆林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植物、动物和碳、氮稳定同位素数据的再分析,发现以藜科和豆科为代表的杂草与人类和家畜的关系非常密切。基于植物志的记载,并结合周边区域现生杂草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数据,初步确定藜科并非是单纯的C3类杂草,其主要属种是与人类和家猪密切相关的C4类食物,而豆科应是绵羊、山羊和黄牛的主要饲料。碳、氮稳定同位素研究可能需要更多的理论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草 榆林地区 碳、氮稳定同位素
下载PDF
榆林地区岩黄蓍属木本组植物酯酶同工酶谱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兆红 杨茂生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16,共4页
对榆林地区岩黄蓍属木本组各分类群的酯酶同工酶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岩黄蓍属木本植物的6个分类群的幼叶、子叶、根EST同工酶都分3个区,其泳动率分别开始于0.19、0.29、0.57,重复性好。该酶谱为榆林地区岩黄蓍属6个分类群的亲缘关系... 对榆林地区岩黄蓍属木本组各分类群的酯酶同工酶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岩黄蓍属木本植物的6个分类群的幼叶、子叶、根EST同工酶都分3个区,其泳动率分别开始于0.19、0.29、0.57,重复性好。该酶谱为榆林地区岩黄蓍属6个分类群的亲缘关系提供了新证据。据此,结合形态特征讨论了该分类群的分类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林地区 岩黄蓍属木本组 酯酶同工酶 酶谱 亲缘关系 分类 植物
下载PDF
榆林地区蒙古语地名的结构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薛翻 田书慧 包苏亚拉 《榆林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56-59,共4页
榆林市北部与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接壤,历史上蒙汉人民交往频繁,遗留在榆林市蒙古语地名即是这一史实的见证。从语言学角度探讨保留在榆林地区的蒙古语地名的组合方式,深入探讨这类地名的结构,着重分析蒙古语地名中的通名部分,并且总结... 榆林市北部与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接壤,历史上蒙汉人民交往频繁,遗留在榆林市蒙古语地名即是这一史实的见证。从语言学角度探讨保留在榆林地区的蒙古语地名的组合方式,深入探讨这类地名的结构,着重分析蒙古语地名中的通名部分,并且总结当前榆林市蒙古语地名中在流传、译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林地区 蒙古语地名 组合结构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榆林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预测分布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瑞婵 甘淑 李强强 《软件》 2019年第9期148-152,共5页
榆林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丰富,同时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了更有效的保护和发掘榆林地区的遗址,了解古遗址空间分布的不同规律,探讨研究古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演变的关系,本研究利用Maxent模型结合ArcGIS软件对榆林地区遗址分... 榆林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丰富,同时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了更有效的保护和发掘榆林地区的遗址,了解古遗址空间分布的不同规律,探讨研究古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演变的关系,本研究利用Maxent模型结合ArcGIS软件对榆林地区遗址分布进行预测研究,得出榆林地区潜在的遗址分布概率图,并利用Kvamme增益统计对模型精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①本次实验Maxent模型的AUC值为0.708,表明模型预测准确度较高;②由刀切图得出不同环境变量对遗址分布影响权重从大到小依次为:dem>离水距>剖面曲率>坡度>坡向;③模型的增益值为0.62,说明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林地区 考古遗址 环境变量 Maxent模型 遗址预测模型 AUC值 增益统计
下载PDF
榆林地区绿色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19
作者 晁团光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14-17,共4页
榆林地区发展绿色农业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本文对该地绿色农业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评价,并就绿色农业发展模式的完善与推广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绿色农业 模式 榆林地区
下载PDF
陕北榆林地区小额信贷机构运行绩效的实证研究
20
作者 张颖慧 王丹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33-39,共7页
以2010—2015年陕北榆林地区12家小额信贷机构的相关数据为依据,利用DEA模型和回归模型分析了小额信贷机构的运行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小额信贷机构的运行绩效总体较好,但仍需增强储蓄吸收能力、资产管理能力、资产利用能力与风... 以2010—2015年陕北榆林地区12家小额信贷机构的相关数据为依据,利用DEA模型和回归模型分析了小额信贷机构的运行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小额信贷机构的运行绩效总体较好,但仍需增强储蓄吸收能力、资产管理能力、资产利用能力与风险管理能力,同时还应积极推进小额信贷技术的创新,进而提高小额信贷机构的运行绩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林地区 小额信贷 运行绩效 DEA模型 信用联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