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国志裴注引《山阳公载记》考述 被引量:2
1
作者 张金地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21-24,共4页
《山阳公载记》是已失传的魏晋时期优秀文史作品。裴注所引《山阳公载记》之处,对于《三国志》原书所录史实有所补正。据裴注所引该书资料可知:《山阳公载记》10卷,晋著作郎乐资撰;记事多发生在东汉灵、献二帝时期,内容涉及军事、政治... 《山阳公载记》是已失传的魏晋时期优秀文史作品。裴注所引《山阳公载记》之处,对于《三国志》原书所录史实有所补正。据裴注所引该书资料可知:《山阳公载记》10卷,晋著作郎乐资撰;记事多发生在东汉灵、献二帝时期,内容涉及军事、政治以及历史人物的逸闻,且语言优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志》 裴注 《山阳公载记》 乐资
下载PDF
瑜不掩瑕——《中国佛籍译论选辑评注》训诂得失(续) 被引量:3
2
作者 李维琦 《励耘语言学刊》 2009年第1期38-51,共14页
继续举证说明《中国佛籍译论选辑评注》训诂方面的疏失。这些例证包括对“譣詖、则悦、大格、伤手、自无、妙度、牵课、一音、鹿轮、揩草鍼殳、故、绝、录、无得称焉、校广”等的误释或未释。
关键词 误释或未释 则悦 大格 伤手 妙度 牵课 无得称焉 校广
下载PDF
吴亡后“西施从范蠡作五湖之游”考辨——兼评《辞源》、《辞海》等关于西施之注 被引量:1
3
作者 胡昭著 《韶关学院学报》 2006年第8期17-19,共3页
关于我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西施,历来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一说历史上本无此人,而《辞源》、《辞海》以及《汉语大词典》均认定有此人。不过西施却有两种不同的结局:一为吴亡后西施归范蠡,从游五湖而去;一说西施助越灭吴后,被越人沉于水... 关于我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西施,历来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一说历史上本无此人,而《辞源》、《辞海》以及《汉语大词典》均认定有此人。不过西施却有两种不同的结局:一为吴亡后西施归范蠡,从游五湖而去;一说西施助越灭吴后,被越人沉于水而惨死。经查阅各辞典上所举证据,前一说法实为无稽之谈。至于越沉西施于水之事,却在《墨子·亲士第一》中得到证实,更在《东周列国志》中得到合情合理的演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施 《吴越春秋》 《越绝书》 《墨子·亲士第一》 《杜秋娘诗》
下载PDF
《何满子》相关问题考论 被引量:2
4
作者 张之为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2年第3期9-15,161,共7页
二十五首敦煌曲谱的配辞问题是敦煌文艺研究中一个备受瞩目的热点。通过对《乐府杂录》佚文所载教坊妓胡二姊于李灵曜宴会歌《何满子》一事的考辨,可以阐明:一是玄宗宫廷已拥有大批高度规范化的演奏曲目,虽《教坊记》所载曲目与中唐以... 二十五首敦煌曲谱的配辞问题是敦煌文艺研究中一个备受瞩目的热点。通过对《乐府杂录》佚文所载教坊妓胡二姊于李灵曜宴会歌《何满子》一事的考辨,可以阐明:一是玄宗宫廷已拥有大批高度规范化的演奏曲目,虽《教坊记》所载曲目与中唐以后公私宴集、歌舞娱乐中所用的曲目重合颇多,但这些宫廷音乐的曲调规范并不直接等同于文人依调填辞的曲调规范;二是这种曲调在流传过程中产生的变异是同名异调产生的原因之一,也是同调异体辞产生的原因之一;三是发现此类隐藏的同名异调现象,有助于推进敦煌曲谱的解读与配辞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曲谱 教坊记 乐府杂录 何满子
下载PDF
道家对“礼乐”观念的理解——以《庄子》与《声无哀乐论》为中心
5
作者 徐希定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19年第2期427-446,634-635,共22页
本研究从道家和儒家的两分观点出发,通过建立"礼乐"和"反礼乐"对立结构的模型,对儒道两家在探讨礼乐的过程中如何确立其方法论进行了批判性考察。与此同时,本文也不吝于从广义上对礼乐思想的展开过程进行探究,重新... 本研究从道家和儒家的两分观点出发,通过建立"礼乐"和"反礼乐"对立结构的模型,对儒道两家在探讨礼乐的过程中如何确立其方法论进行了批判性考察。与此同时,本文也不吝于从广义上对礼乐思想的展开过程进行探究,重新阐明道家礼乐观的哲学含义。可以说,"礼乐"并不只涉及儒家思想,而是辐射到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教育、政治、文化、艺术等领域,作为一种核心观念而存在。因此,不少学者简单地把道家的礼乐思想理解为与儒家截然相反的一种"反礼乐"观念,这是一种误解。从广义的角度来看,道家的礼乐观在理论上并非完全处于儒家礼乐思想的对立面,甚至可以认为在本体论的层面上,道家的礼乐观为儒家的礼乐思想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此外,经过魏晋玄学家的重新诠释,礼乐观念不仅在形而上学的层面实现了发展,还得以跻身更高的美学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思想 反礼乐 儒家 道家 魏晋玄学
原文传递
金文补释两则
6
作者 唐焘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104-109,共6页
小子网簋铭文"在十月■"旧多释为"在十月肜"或"在十月肜日",通过分析"肜"字字形、甲骨金文中的月份时间形式以及商代历法规则,释为"在十月四"更加合理。鄬子受钟、镈中的纪时铭文&qu... 小子网簋铭文"在十月■"旧多释为"在十月肜"或"在十月肜日",通过分析"肜"字字形、甲骨金文中的月份时间形式以及商代历法规则,释为"在十月四"更加合理。鄬子受钟、镈中的纪时铭文"月=戊申"格式特殊,通过分析两周金文中使用合文符号的合文形式和甲骨金文的纪月和纪日形式,"="当为重文符号,"月唯戊申"不是纪月时间而是纪日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子网簋 在十月四 鄬子受钟、镈 纪日时间
下载PDF
《左传》疑难词句考辨(三则)
7
作者 吴春生 林弼媛 《榆林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22-125,共4页
《左传》中"命子封帅车"之"帅"在率领意义上,与"率"虽有范围大小之别,但仍相近,两者属音近义通,不当通假;"越于车下"中"越"在表示经过一段距离时与"坠"类似,且文献中不表... 《左传》中"命子封帅车"之"帅"在率领意义上,与"率"虽有范围大小之别,但仍相近,两者属音近义通,不当通假;"越于车下"中"越"在表示经过一段距离时与"坠"类似,且文献中不表示垂直下落时也用"坠",因此可以"坠"释"越"。至于"自今",则利用文献调查确定《左传》时代的"自今"均是以今为时点看向以后,从而否定了"自今"表今之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自今 考辨
下载PDF
论《吕氏春秋》中乐正氏之儒
8
作者 许富宏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81-85,共5页
《吕氏春秋》中的儒家思想来源之一就是乐正氏之儒。乐正氏之儒的主要思想——重孝思想被《吕氏春秋》吸收作为治国的根本;其贵信等思想亦被《吕氏春秋》合理吸收,作为君主修身的重要内容;乐正氏之儒具有兼儒墨的学术特点,这与杂家"... 《吕氏春秋》中的儒家思想来源之一就是乐正氏之儒。乐正氏之儒的主要思想——重孝思想被《吕氏春秋》吸收作为治国的根本;其贵信等思想亦被《吕氏春秋》合理吸收,作为君主修身的重要内容;乐正氏之儒具有兼儒墨的学术特点,这与杂家"兼儒墨、合名法"的学术特点十分接近;乐正氏之儒是通过尸子而在秦地传承,从而为吕不韦所熟悉与采用;研究《吕氏春秋》杂家思想的形成,尸子这个人不应该被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氏春秋 乐正子春 儒家
下载PDF
《同音字汇》音系与台山方言
9
作者 周赛华 吕天鹤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97-106,共10页
韵书《同音字汇》的音系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中古清平声字与清去声字合流;二是知庄章组声母合流,与精组声母构成对立。将该书的音系特点与王力、钱淞生《台山方音》(1950)所记录的台山方言语音特点进行比较,发现两者之间只有少量由于古... 韵书《同音字汇》的音系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中古清平声字与清去声字合流;二是知庄章组声母合流,与精组声母构成对立。将该书的音系特点与王力、钱淞生《台山方音》(1950)所记录的台山方言语音特点进行比较,发现两者之间只有少量由于古今语音演变造成的差别,据此可判定本书为记录清代中后期粤方言四邑片台山方言语音的韵书。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探讨该书中语音至今台山方音的发展演变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语《 同音字汇》 四邑方言 清代
下载PDF
《周易参同契》“月体纳甲”说探
10
作者 刘会齐 《唐都学刊》 2008年第4期74-80,共7页
"月体纳甲"说与河图的联系得以阐明。根据洛书的原理可解析出"月体纳甲"卦序同伏羲八卦卦序的关系,探讨了"月体纳甲"卦序与六子卦序的关系。对"月体纳甲"说与十二辟卦的关系进行探讨,对"... "月体纳甲"说与河图的联系得以阐明。根据洛书的原理可解析出"月体纳甲"卦序同伏羲八卦卦序的关系,探讨了"月体纳甲"卦序与六子卦序的关系。对"月体纳甲"说与十二辟卦的关系进行探讨,对"月体纳甲"说与六十卦更值理论的关系加以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参同契》 “月体纳甲”说 河图 六子卦气说 十二辟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