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代四川诗人阴声入声韵通押中的方音现象——宋代四川方音研究之二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晓南 罗雪梅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2,共11页
本文在穷尽宋代四川诗人用韵基础上,分析阴入通押和阴声韵部跨部通押的特殊韵例,揭示入声韵尾消变、阴声韵部中韵字的特殊变化等与宋代通语不同的四川方音现象。
关键词 诗韵 四川方音 宋代 阴声韵 入声韵 通语
下载PDF
论《交泰韵》的入声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伟娥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53-56,共4页
明晚期韵书《交泰韵》的入声编排有两大特点 ,入声阴阳两承和平入各分阴阳 ,反映了时音特征。本文对其入声进行了细致的观察 。
关键词 《交泰韵》 入声 阴声韵 阳声韵 入声韵 阴平 阳平 音理分析
下载PDF
罗隐诗用韵考 被引量:2
3
作者 金雪莱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110-115,共6页
采用邻接记次和韵段记例两种方法对罗隐490首诗的用韵分别作出统计,对所取得的数据采用不同的韵部分合标准进行分析比较,得出罗隐诗韵29部。研究结果说明结合这两种方法处理用韵材料可以得出比较客观的结论。
关键词 诗歌 音韵学 韵脚 韵部 罗隐 用韵
下载PDF
王力、董同龢“上古阴声韵部”收字比较研究——以“幽”、“鱼”两部为例
4
作者 郭伟宸 《铜仁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88-91,共4页
王力的《诗经韵读》、《楚辞韵读》与董同龢的《上古音韵表稿》各自将上古阴声韵部的辖字用图表的形式进行了概括,并都对古音进行了构拟。二者在收字及拟音上有所不同。参照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六书音均表》与江有诰的《音学十书... 王力的《诗经韵读》、《楚辞韵读》与董同龢的《上古音韵表稿》各自将上古阴声韵部的辖字用图表的形式进行了概括,并都对古音进行了构拟。二者在收字及拟音上有所不同。参照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六书音均表》与江有诰的《音学十书》的相关研究,可以考察其差异的特点及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韵部 阴声韵 收字 上古音
下载PDF
元代河北人北曲用韵研究
5
作者 李蕊 《保定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78-80,共3页
元代河北曲家的用韵与《中原音韵》基本相符,主要用韵特点与其他地区曲家一致,这反映了元曲是根据通语入韵的。《中原音韵》反映了元代的实际语音,代表了当时的通语系统。
关键词 河北曲家 北曲 用韵 《中原音韵》 阳声韵 阴声韵
下载PDF
日本元德三年抄本《韵镜》研究
6
作者 刘华江 《皖西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09-112,共4页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元德三年抄本《韵镜》残卷进行了较详细的考察,分析了其中所保存的各部分内容,并对有关的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了这个残卷的价值及对《韵镜》研究的意义。
关键词 《韵镜》 平声韵 韵目
下载PDF
宋代江浙诗韵中阴入通叶现象的考察
7
作者 李姣玲 钱毅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4-72,104,共10页
宋代江浙诗韵中存在阴声韵与入声韵通叶的现象,共45例。经考察,其中16例与《中原音韵》的归部相同,显示出当时入声韵尾弱化或脱落,说明江浙诗歌中入声韵字与阴声韵字的归并基本上与通语同步;15例依据其入声韵字在《中原音韵》中的归部,... 宋代江浙诗韵中存在阴声韵与入声韵通叶的现象,共45例。经考察,其中16例与《中原音韵》的归部相同,显示出当时入声韵尾弱化或脱落,说明江浙诗歌中入声韵字与阴声韵字的归并基本上与通语同步;15例依据其入声韵字在《中原音韵》中的归部,则对应于宋代江浙诗歌用韵中阴声韵跨部通叶:支微部与鱼模部通叶11例、歌戈部与鱼模部通叶3例、鱼模部与尤侯部通叶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江浙 诗韵 阴声韵 入声韵 方音
原文传递
从语气词看上古汉语的调类和调值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树铮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7-206,239-240,共12页
表现语气的句调各方言相似,中外各语言也基本一致,其中最突出的现象是陈述句用降调,一般疑问句用升调。古今汉语句调也应基本相同。语气词是与句调共同来表达语气的,其字调受句调控制。上古汉语中陈述句和一般疑问句与语气词的字调有比... 表现语气的句调各方言相似,中外各语言也基本一致,其中最突出的现象是陈述句用降调,一般疑问句用升调。古今汉语句调也应基本相同。语气词是与句调共同来表达语气的,其字调受句调控制。上古汉语中陈述句和一般疑问句与语气词的字调有比较整齐的对应,陈述句用上声字,一般疑问句用平声字,这应为上古字调的反映。上古平声和上声有音高的区别,平声是升调或高调,上声是降调或低调。语气词中没有入声和去声字,入声的缺位是由于塞音尾不利于顺畅表达语气。上古上声大量作语气词则说明其没有塞音尾,上古语气词主要是阴声韵(少数几个为阳声韵)也说明上古阴声韵没有塞音尾;去声问题比较复杂,其性质待考。上古语气词主要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反映的是该时期的声调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汉语声调 语气词 句调 平声 上声 阴声韵
原文传递
阴铿诗歌用韵考
9
作者 李蓉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47-49,共3页
阴铿是南朝梁陈时期的重要代表诗人,现存诗歌34首。其诗歌所用韵字,可归纳为18个韵部,与周祖模先生对齐梁陈时期诗文的韵部归类基本吻合,其韵部分类跟《切韵》的分韵已很接近。用韵严谨,一般是偶句押韵,也有首句入韵,所押全都是平声韵,... 阴铿是南朝梁陈时期的重要代表诗人,现存诗歌34首。其诗歌所用韵字,可归纳为18个韵部,与周祖模先生对齐梁陈时期诗文的韵部归类基本吻合,其韵部分类跟《切韵》的分韵已很接近。用韵严谨,一般是偶句押韵,也有首句入韵,所押全都是平声韵,没有出韵现象,其中"同用"和"独用"情况也与《广韵》所注基本相合。其诗歌用韵情况较之同时期的何逊诗歌,更接近隋唐近体格律诗的用韵要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齐梁陈时期特有的语音发展面貌,对这一时期的语音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铿 诗歌 用韵
下载PDF
亦论《五方元音》的入声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清桓 《北方论丛》 2003年第6期69-72,共4页
《五方元音》一书存有入声,这是一种假象,是为了迁就传统韵书的需要,是折中的产物,其实《五方元音》时代的广大北方地区入声已经普遍消失。
关键词 五方元音 入声 韵图
下载PDF
《五方元音》六韵三母下两套小韵对立新论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清桓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2-94,共3页
《五方元音》在六韵三母下对立原因从来源上分析有中古声母、韵母的差异,从近代语音方面来看,都是继承和发展《中原音韵》等表现北方官话音系性质韵书的语音特征的;从语音区别特征方面看有的是体现韵母是否有[i]音,有的是表现韵母[i]与[... 《五方元音》在六韵三母下对立原因从来源上分析有中古声母、韵母的差异,从近代语音方面来看,都是继承和发展《中原音韵》等表现北方官话音系性质韵书的语音特征的;从语音区别特征方面看有的是体现韵母是否有[i]音,有的是表现韵母[i]与[]的对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方元音 对立 韵图
下载PDF
兰银官话鼻尾韵的演化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燕来 《语言科学》 2006年第5期67-73,共7页
文章从鼻音韵尾的音值变化和鼻尾韵类的分合关系两个方面考察了兰银官话鼻尾韵的演化。发现兰银官话的鼻尾韵根据中古阳声韵韵摄的不同存在不同程度的鼻尾弱化和脱落的现象;同时,中古不同的阳声韵韵类、阳声韵和阴声韵韵类之间有合并现象。
关键词 兰银官话 鼻尾韵 鼻音韵尾 阳声韵
下载PDF
《五音集韵》东韵重文研究
13
作者 银茂娟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98-103,共6页
《五音集韵》(以下简称《五音》)是金人韩道昭所著的一部大型韵书,其中收录了大量重文。从文字角度来看,此书收字总量多,来源广泛。通过对《五音》东韵重文体例、来源以及类型的分析,可知《五音》既与《广韵》《集韵》等前代韵书关系密... 《五音集韵》(以下简称《五音》)是金人韩道昭所著的一部大型韵书,其中收录了大量重文。从文字角度来看,此书收字总量多,来源广泛。通过对《五音》东韵重文体例、来源以及类型的分析,可知《五音》既与《广韵》《集韵》等前代韵书关系密切,同时又吸收了不少篇韵并行的字书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音集韵》 东韵 重文
下载PDF
读明末安徽方言韵书《音韵正讹》 被引量:2
14
作者 宁继福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713-717,共5页
《音韵正讹》反映的语音系统是明代末年的宣城方言,与今天的皖南宣州吴语一致,而且吴语的成分似乎更为浓重,如:全浊声母系统保存、有完好的入声韵、曾梗臻深四摄合并、禅日澄船四母相混、邪从不分、奉微合流、匣喻匣群亦有混同,等等。... 《音韵正讹》反映的语音系统是明代末年的宣城方言,与今天的皖南宣州吴语一致,而且吴语的成分似乎更为浓重,如:全浊声母系统保存、有完好的入声韵、曾梗臻深四摄合并、禅日澄船四母相混、邪从不分、奉微合流、匣喻匣群亦有混同,等等。此音系尚有一个奇特的现象:遮韵去声字读入山咸摄。这种“阴声阳化”现象在今天安徽方言里尚有遗迹。韵目用字、韵字的收录与注释,都有浓重的皖南乡土气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言韵书 明代末年 皖南宣州吴语 《音韵正讹》 阴声阳化
下载PDF
宋代江浙诗韵中舌根鼻韵尾阳声韵及阴声韵、阳声韵通押考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钱毅 钱宗武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5期116-122,128,共8页
在穷尽分析宋代江浙诗人用韵的基础上,考察舌根鼻韵尾阳声韵部通押及阴声韵、阳声韵之间通押的特殊韵例。宋代江浙诗人舌根鼻韵尾阳声韵部通押体现在庚青、江阳、东钟三个韵部的通押,阴声韵、阳声韵之间的通押集中在寒先部、监廉两部分... 在穷尽分析宋代江浙诗人用韵的基础上,考察舌根鼻韵尾阳声韵部通押及阴声韵、阳声韵之间通押的特殊韵例。宋代江浙诗人舌根鼻韵尾阳声韵部通押体现在庚青、江阳、东钟三个韵部的通押,阴声韵、阳声韵之间的通押集中在寒先部、监廉两部分别与支微部的通押。这两种押韵形式均反映出宋代江浙方音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诗韵 江浙方音 阳声韵 阴声韵
下载PDF
《资治通鉴释文》音切反映的宋代音系韵类考 被引量:3
16
作者 陆华 李业才 《柳州师专学报》 2008年第5期44-48,共5页
史《资治通鉴释文》(以下简称"《释文》")三十卷是一本作于南宋时期的音义著作,其中大量的音切典型、集中地反映了宋代语音特点。承继此前已刊文专就"《释文》"音切反映的宋代音系——声类部分进行了探讨,这里专门... 史《资治通鉴释文》(以下简称"《释文》")三十卷是一本作于南宋时期的音义著作,其中大量的音切典型、集中地反映了宋代语音特点。承继此前已刊文专就"《释文》"音切反映的宋代音系——声类部分进行了探讨,这里专门就其韵类部分展开进一步探讨:采用"反切比较法",从3万余条音切中,整理出《资治通鉴释文》的音系,分述阳声韵、阴声韵、入声韵三部,揭示宋代音系韵类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治通鉴释文》 音切 宋代音系 韵类特征
下载PDF
《五方元音》韵图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清桓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1-74,共4页
分析《五方元音》的韵图编排情况,结果发现韵图的制作虽有不精密之处,但并非完全凌乱,特别是对四呼的排列,更是韵图史上的一大贡献。因而利用了韵图来论证《五方元音》所反映时代的特色语音特征。总之《五方元音》的韵图与该韵书能两相... 分析《五方元音》的韵图编排情况,结果发现韵图的制作虽有不精密之处,但并非完全凌乱,特别是对四呼的排列,更是韵图史上的一大贡献。因而利用了韵图来论证《五方元音》所反映时代的特色语音特征。总之《五方元音》的韵图与该韵书能两相照应,互相阐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方元音 韵图 四呼
下载PDF
南宋鄞县陈著诗歌用韵考 被引量:2
18
作者 钱毅 刘尧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71-77,共7页
南宋鄞县陈著诗歌1248首,共1371个韵段,系联为18个韵部。不同韵部之间存在合押现象。陈著诗歌用韵丰富了宋代诗文用韵研究的语言材料,也有助于宋代通语及方音的研究。
关键词 南宋 鄞县 陈著 诗韵
下载PDF
清初韵书《音韵清浊鉴》等韵图之解疑 被引量:2
19
作者 宋峰 《唐都学刊》 2017年第4期80-85,共6页
清初韵书《音韵清浊鉴》是一部具有较强等韵化色彩的北音系韵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透视出17世纪末、18世纪初今北京一带的声韵调状况。大概因其成书的复杂和守旧性,加上《四库提要》对该书的讥讽,使得学界对其研究一直不多。作者王祚祯... 清初韵书《音韵清浊鉴》是一部具有较强等韵化色彩的北音系韵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透视出17世纪末、18世纪初今北京一带的声韵调状况。大概因其成书的复杂和守旧性,加上《四库提要》对该书的讥讽,使得学界对其研究一直不多。作者王祚祯积耗多年心血,精心编著的这部韵书未想反受诸如《四库提要》"窜改他人之作"之类的抨击,这对王氏实在有失公允。为重新给该书一个正确的评价,我们应该首先拨开蒙在它之上的层层迷纱,抽绎剖析,还其真实原貌。我们重点放在倍受人訾议的等韵图上。王氏深明等韵之理,为编著这样一部助人审音辨韵的"正音"性字书,他择菁取华,秉承旧切,寻找并选用最佳"媒介"《经史正音切韵指南》,并作适当调整。这种匠心独运的安排,看起来虽有"抄袭"之嫌,但绝无"抄袭"之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韵清浊鉴》 《经史正音切韵指南》 等韵理念 学术创新
下载PDF
浅析《音学五书》古韵分部
20
作者 李娟 《安康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26-28,62,共4页
在《诗本音》中,顾炎武通过系联《诗经》韵脚字得出上古韵分部的大致轮廓,同时又一分为二地离析平声韵"支、麻、尤、庚";在《唐韵正》中则对韵字逐字注古音,考订每一韵的上古归部。顾氏通过离析唐韵,使阴、入声韵相配,将上古... 在《诗本音》中,顾炎武通过系联《诗经》韵脚字得出上古韵分部的大致轮廓,同时又一分为二地离析平声韵"支、麻、尤、庚";在《唐韵正》中则对韵字逐字注古音,考订每一韵的上古归部。顾氏通过离析唐韵,使阴、入声韵相配,将上古韵分为十部,系统地考察了唐韵与上古韵的历史对应演变关系。本文试图探讨顾炎武在《音学五书》中离析唐韵、使阴入相配、分上古韵十部的方法,以还原顾氏古韵分部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学五书》 古韵分部 离析唐韵 阴入相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