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10篇文章
< 1 2 19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讨肿瘤的中医辨治 被引量:83
1
作者 许博文 李杰 +2 位作者 高瑞珂 朱广辉 吴喆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15-318,共4页
"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可诠释肿瘤的本质与病机特征,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以"阴阳"论述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在"阳化气,阴成形"理论的指导下,明辨机体与瘤体的阴阳多寡及化气和成形的能力,有目的地充养机... "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可诠释肿瘤的本质与病机特征,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以"阴阳"论述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在"阳化气,阴成形"理论的指导下,明辨机体与瘤体的阴阳多寡及化气和成形的能力,有目的地充养机体的阳气,消散瘤体的阴气,遏制瘤体的阳气,方能固本清源。治疗时宜分阶段、分表里、分病理类型,辨清机体与瘤体的阴阳状态,适时地扶阳消阴或调阳散积,对临证诊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化气 阴成形 肿瘤 阴阳
原文传递
对于“五脏相关”理论的科学内涵探讨 被引量:80
2
作者 张冰冰 朱爱松 石岩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259-3263,共5页
五脏相关论是以五脏一体观为基础的,五脏一体观认为,人体可分为肝、心、脾、肺、肾五脏机能子系统,五脏系统呈多层级功能结构,构成一个多维联系的立体网络。这样一个多层级功能结构体现了中医学对人体系统复杂性的认识,也隐含着对五脏... 五脏相关论是以五脏一体观为基础的,五脏一体观认为,人体可分为肝、心、脾、肺、肾五脏机能子系统,五脏系统呈多层级功能结构,构成一个多维联系的立体网络。这样一个多层级功能结构体现了中医学对人体系统复杂性的认识,也隐含着对五脏功能子系统的非线性特征的启示。因此,对肝、心、脾、肺、肾五脏机能子系统中任何一子系统的研究,都可以认为是属于五脏相关的范畴。在此基础上,五脏相关论综合脏象、阴阳、气血等理论,说明五脏之间在生理上相互促进和制约、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和传变、在疾病防治中注意调整兼顾五脏的内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脏相关 阴阳 气血
原文传递
心肾相交实质探析 被引量:42
3
作者 李晓芸 杨柏灿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4年第9期31-34,共4页
"心肾相交"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内容,"心肾不交"是与之相对应的病理概念。通过梳理"心肾相交"及"心肾不交"理论的历史沿革,结合作用于心肾两脏方药的功效,探析心肾相交的实质:功能互用制约,... "心肾相交"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内容,"心肾不交"是与之相对应的病理概念。通过梳理"心肾相交"及"心肾不交"理论的历史沿革,结合作用于心肾两脏方药的功效,探析心肾相交的实质:功能互用制约,物质互相化生,物质与功能的互根互用,即心肾相交的内涵包括了心肾阴阳之间的互相济助、制约,心血肾精间的同源互化以及心神肾精间的互相为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肾相交 心肾不交 阴阳 精血 精神
下载PDF
中医临床思维模式的科学构建思路和方法 被引量:41
4
作者 车艳娇 庞立健 +3 位作者 吕晓东 史雁南 姜昕 荆莹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43-447,共5页
中医学是中国特色的生命科学,其独特的理论和显著的疗效是未来世界医学瞄准和追逐的目标。中医思维作为中医坚实的根基,厘清其临床模式,有利于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和临床医生的诊疗能力,对于传承弘扬中医药,实现中医药现代化有着重大的... 中医学是中国特色的生命科学,其独特的理论和显著的疗效是未来世界医学瞄准和追逐的目标。中医思维作为中医坚实的根基,厘清其临床模式,有利于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和临床医生的诊疗能力,对于传承弘扬中医药,实现中医药现代化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从研究现状、思维特点、科学构架等方面探讨了中医临床思维模式的科学构建思路和方法,并对其内涵和外延进行了总结。中医者要明确中医临床思维模式,以继承传统文化为基础,借鉴现代医学的优势,以追求临床疗效为目标,造就优秀的中医临床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临床思维模式 阴阳 六经 病证结合
原文传递
论《周易》的阴阳和谐思维 被引量:36
5
作者 刘玉平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5-71,共7页
阴阳和谐思维是建构《易经》体系和《易传》解释系统的灵魂,它的形成与中国社会、历史条件密切相关,是古代"五行"、"阴阳"、"天人合一"等观念发展的必然结果。《周易》的阴阳和谐思维充分彰显了中国哲学... 阴阳和谐思维是建构《易经》体系和《易传》解释系统的灵魂,它的形成与中国社会、历史条件密切相关,是古代"五行"、"阴阳"、"天人合一"等观念发展的必然结果。《周易》的阴阳和谐思维充分彰显了中国哲学与文化和谐思维的特色,它逐渐积淀成尚中求和的思维模式,对其后中国哲学与文化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阴阳 和谐 思维模式
下载PDF
近十年营卫学说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6
作者 夏菲菲 刘震超 +1 位作者 周明爱 周东浩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74-1477,共4页
营卫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黄帝内经》中论述最完整的体系之一。过去有关营卫学说的研究、发展大多从传统中医学视角出发,近年来,许多研究逐渐认识到中医营卫与西医代谢免疫之间存在众多的潜在联系。文章从营卫基础理... 营卫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黄帝内经》中论述最完整的体系之一。过去有关营卫学说的研究、发展大多从传统中医学视角出发,近年来,许多研究逐渐认识到中医营卫与西医代谢免疫之间存在众多的潜在联系。文章从营卫基础理论出发,结合现代医学观点,综合分析并探讨营卫的实质,深入探索中医营卫学说,对于搭建中西医学间沟通的桥梁具有不容忽视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卫 阴阳 免疫 代谢
原文传递
子午流注针法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7
作者 宋爱利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551-2555,共5页
子午流注针法是传统中医针灸学中一个玄奥的组成部分,其学说源于《黄帝内经》,是以五输穴配合阴阳五行为基础,运用干支配合脏腑,推算经气流注盛衰开合,按时取穴的一种古老的治疗方法。其与国内外近年来兴起的生物节律为基础的时间医学... 子午流注针法是传统中医针灸学中一个玄奥的组成部分,其学说源于《黄帝内经》,是以五输穴配合阴阳五行为基础,运用干支配合脏腑,推算经气流注盛衰开合,按时取穴的一种古老的治疗方法。其与国内外近年来兴起的生物节律为基础的时间医学颇多相似,其科学价值引起人们越来越广泛地关注,尽管在理论和实用上存在一定缺陷,需要推敲的地方还有许多,但其独特的临床疗效为世人公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子午流注 五输穴 阴阳 五行 天干地支 研究进展 综述
原文传递
立足“首辨阴阳,再辨六经”浅析糖尿病论治 被引量:37
8
作者 林明欣 赵英英 朱章志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19-1122,共4页
糖尿病以其复杂的病因、漫长的病程、错综的病性、多靶点的病位、不可逆转的病情、难以预防的并发症等而成为现代疑难杂病。近年来,多数医家论治糖尿病宗"三消辨证",验之于临床则疗效不尽如人意。部分中医临床家从"六经... 糖尿病以其复杂的病因、漫长的病程、错综的病性、多靶点的病位、不可逆转的病情、难以预防的并发症等而成为现代疑难杂病。近年来,多数医家论治糖尿病宗"三消辨证",验之于临床则疗效不尽如人意。部分中医临床家从"六经辨证"角度论治以寻求新的突破口。朱章志教授从事《伤寒论》研究20余年,积累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及形成独特的科研思路,因疗效显著而受到糖尿病患者的好评,朱章志教授认为论治糖尿病宜"首辨阴阳,再辨六经",此乃执简驭繁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 六经辨证 糖尿病 朱章志
原文传递
从系统科学和系统复杂性的角度看中医理论 被引量:26
9
作者 董向辉 戴汝为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1期1458-1463,1478,共7页
中国的中医理论古老而超出西方现代理论体系之外,然而中医中药在临床实践中的有效性是不容置疑的。由于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哲学的巨大差异,单纯用西方科学方法和科学理论是难以解释中医理论的。在认识到这一差异的基础上,作者引入系统... 中国的中医理论古老而超出西方现代理论体系之外,然而中医中药在临床实践中的有效性是不容置疑的。由于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哲学的巨大差异,单纯用西方科学方法和科学理论是难以解释中医理论的。在认识到这一差异的基础上,作者引入系统科学和系统复杂性的方法和概念,从一个新的角度初步分析了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着重从时间维上系统的发展阶段角度分析了阴阳,从系统间关系种类的角度来解释五行,最终要在中医理论中引入现代分析观点,将中医理论方法用于复杂系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科学 系统复杂性 中医理论 人体功能模型 阴阳五行理论
下载PDF
“性别”在中西哲学中的地位及其思想后果 被引量:22
10
作者 张祥龙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9,共9页
本文提出这样一个主张:“性”(sex,gender)是我们理解某个哲学传统时必须考虑的一个维度;即在哲学思维中有没有对“性别”的意识,会深刻影响一种哲学的特点与走向。具体结论如下:(1)西方传统哲学的核心部分(存在论与认识论)中无性别意识... 本文提出这样一个主张:“性”(sex,gender)是我们理解某个哲学传统时必须考虑的一个维度;即在哲学思维中有没有对“性别”的意识,会深刻影响一种哲学的特点与走向。具体结论如下:(1)西方传统哲学的核心部分(存在论与认识论)中无性别意识,但在当代西方哲学中,这种意识正在觉醒;(2)中国传统的主流哲理思想(《易》、儒、道、阴阳、兵、法诸家)中有鲜明的性别意识;(3)这种区别有力地造成了中西传统哲学之间的一些重大不同。比如有性别意识的中国哲理传统看重相对相济的动态生成关系,并犤在儒家中犦重视这关系所生成的世代结构,也就是家庭、家族、民族与文化的长久延续,善于领会活的生存境域中的时机认为技艺而非逻辑、科学是获得真知的最有效手段。而西方传统哲学基本是反其道而行之。文章最后讨论了女性在这两种不同的哲理传统中的地位,触及当前女权主义提出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 哲学 存在论 《周易》 阴阳
下载PDF
论“气分阴阳”对中医学气学理论的影响 被引量:27
11
作者 孙广仁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11-13,共3页
讨论了古代哲学“气分阴阳”的思维方法及其对中医气学理论的影响。指出“气分阴阳”思维方法是伴随着阴阳概念的产生而形成的 ,是以阴阳的相对待概念对宇宙本原之气的两种属性的标示。它对中医气学理论以及藏象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具有... 讨论了古代哲学“气分阴阳”的思维方法及其对中医气学理论的影响。指出“气分阴阳”思维方法是伴随着阴阳概念的产生而形成的 ,是以阴阳的相对待概念对宇宙本原之气的两种属性的标示。它对中医气学理论以及藏象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具有方法学的重要意义。中医学将人体中的各种气 ,包括一身之气、元气、宗气、营气、卫气以及脏腑之气 ,也分为阴阳两个部分 ,以表明气的两类不同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分阴阳 气学 理论
下载PDF
舞蹈学中国学派的构成及其方向 被引量:30
12
作者 邓佑玲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2019年第1期1-11,共11页
文章从中国舞蹈理论体系形成的哲学基础、舞蹈学理论的历史积淀与发展、舞蹈学研究方法、舞蹈学学术话语体系建构及成就、舞蹈学科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舞蹈学中国学派形成的根基、历史脉络与主要内涵。由于哲学观影响,世界舞蹈体系至少... 文章从中国舞蹈理论体系形成的哲学基础、舞蹈学理论的历史积淀与发展、舞蹈学研究方法、舞蹈学学术话语体系建构及成就、舞蹈学科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舞蹈学中国学派形成的根基、历史脉络与主要内涵。由于哲学观影响,世界舞蹈体系至少由古希腊-罗马舞蹈体系、古代印度舞蹈体系、古代中华舞蹈体系几大体系构成,在观照、应对身与心、人与自然、人与神、自我与他者的关系中,三种体系分别体现出对抗的、超越的、圆融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及独特的话语体系。中华传统哲学是舞蹈学中国学派形成的理论基石。中国几千年绵延不断、56个民族丰富多彩且自成体系的舞蹈文化传统积淀,是舞蹈学中国学派形成的实践基础。丰富的舞蹈图像、书面文献、乐论、"舞+"等独特而系统的舞蹈学术概念和学术范畴是建构中国特色舞蹈学科知识体系的重要传统与内涵。梳理清楚历史上舞蹈学研究中的中国学术传统,了解其形成的过程、内涵、特点等,有助于认清中国舞蹈学自身的特点和价值,也有助于充实和丰富世界舞蹈学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学派” 中国舞蹈学 阴阳 “舞+”
原文传递
谨熟阴阳,以平为期 被引量:28
13
作者 陈新宇 陈青扬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53-56,共4页
谨熟阴阳,以平为期,这八个字出自《内经》。《素问·阴阳别论》曰:“谨熟阴阳,无与众谋”;又有《素问·三部九候论》曰:“无问其病,以平为期。”这二句简简单单的话却蕴含着非常深刻的内涵,有重的临床指导意义。前者说... 谨熟阴阳,以平为期,这八个字出自《内经》。《素问·阴阳别论》曰:“谨熟阴阳,无与众谋”;又有《素问·三部九候论》曰:“无问其病,以平为期。”这二句简简单单的话却蕴含着非常深刻的内涵,有重的临床指导意义。前者说的是疾病的诊断阶段,后者说的是疾病的治疗阶段。值此纪念朱文锋教授中医诊断学研究的学术会议之际而作此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 阴阳平衡 《内经》 张仲景学说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从阴阳相关论“肺与大肠相表里” 被引量:28
14
作者 莫芳芳 李鸿涛 +1 位作者 王柳青 高思华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22-1025,共4页
"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特色理论之一。多年来,对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研究是多方位的,除了中医理论内涵的阐述,还包括借助现代医学实验手段从微观水平研究肺与大肠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通过病例观察和临床疗效... "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特色理论之一。多年来,对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研究是多方位的,除了中医理论内涵的阐述,还包括借助现代医学实验手段从微观水平研究肺与大肠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通过病例观察和临床疗效分析肺与大肠表里关系的临床指导意义。文章主要基于对中医古籍的研究,希望能够追源溯流,从根本上认识"肺与大肠相表里",并从阴阳学说出发,探讨"肺与大肠相表里"之表里以及关系,以便更好的理解"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中医理论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 表里 阴阳
原文传递
基于阴阳、营卫学说探讨生物钟基因对睡眠昼夜节律的影响 被引量:28
15
作者 张乃文 李梦媛 +4 位作者 李小黎 鲁丽华 张婧 刁华琼 陈琳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76-381,共6页
昼夜节律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生理现象,周期接近于24 h,以CLOCK、BMAL1、PER、CRY等核心生物钟基因的节律性表达为分子基础。大量研究表明,生物钟基因与睡眠关系密切,视交叉上核(SCN)作为中枢时钟启动节律后,形成一系列表达生物钟基因... 昼夜节律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生理现象,周期接近于24 h,以CLOCK、BMAL1、PER、CRY等核心生物钟基因的节律性表达为分子基础。大量研究表明,生物钟基因与睡眠关系密切,视交叉上核(SCN)作为中枢时钟启动节律后,形成一系列表达生物钟基因的转录翻译反馈环路(TTFL)调控机体的昼夜节律震荡,在睡眠稳态系统和生物钟系统的共同作用下,机体得以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中医学认为,人体的昼夜节律主要与阴阳消长、营卫二气运行有关,营卫与阴阳相贯、循行不休共为寤寐之枢机。文章通过分析生物钟基因调控昼夜节律的机制与阴阳、营卫学说和昼夜节律之间的关系,发现阴阳、营卫学说与生物钟基因的反馈循环机制之间互通互用,深入探索可以为中医药治疗睡眠障碍提供以生物钟为潜在机制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钟基因 睡眠 昼夜节律 阴阳 营卫
原文传递
恶性肿瘤患者死亡时间与中医阴阳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6
16
作者 韦云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 2008年第3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死亡时间与中医阴阳的关系。方法对100例恶性肿瘤死亡患者的病案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恶性肿瘤死亡患者证候特点为正虚邪实,虚、痰、瘀互见,有虚损证候者占80.4%,其中阳气虚损者多于阴血亏虚者;在实证和虚实夹杂证...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死亡时间与中医阴阳的关系。方法对100例恶性肿瘤死亡患者的病案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恶性肿瘤死亡患者证候特点为正虚邪实,虚、痰、瘀互见,有虚损证候者占80.4%,其中阳气虚损者多于阴血亏虚者;在实证和虚实夹杂证的67例中,有瘀血证候者占83.6%,有痰湿(或痰热)证候者占43.3%。死亡时间在1天24h中以0:00~11:59为多,占66.0%。患者死亡高峰在夏、秋两季,占65.0%。结论恶性肿瘤晚期患者中医证候特点为正虚邪实,虚、瘀、痰互见,阳气虚损者多于阴血亏虚者,其死亡与时间、季节有一定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死亡时间 中医证候 阴阳
原文传递
中医阴阳与免疫的关系初探 被引量:27
17
作者 徐晓楠 方钰发 王妍 《四川中医》 2019年第2期25-27,共3页
中医的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属性的概括,阴阳的运动是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交感互藏、消长转化及自和平衡是事物运动变化的基本规律,阴阳二气的协调平衡是人体生理活动正常维... 中医的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属性的概括,阴阳的运动是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交感互藏、消长转化及自和平衡是事物运动变化的基本规律,阴阳二气的协调平衡是人体生理活动正常维持的基础,阴阳失衡则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现代医学认为免疫是生物的一种应答过程,能够识别清除异己物质,维护机体生理功能正常。免疫系统的任一部分出现异常,免疫疾病随即发生。中医认为免疫疾病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感六淫、先天不足、营卫失调、痰瘀内生、脏腑功能紊乱等皆可导致免疫疾病的发生。由于人体是由阴阳两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阴阳的理论可以用于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营卫及气机升降出入之间关系的阐释。免疫疾病的致病因素从一定程度上讲属于阴阳失衡的表现,本文就中医阴阳与免疫的关系进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阴阳 免疫 关系
下载PDF
把握阴阳五行 运用易学原理 再论月经周期 被引量:26
18
作者 赵宏利 何嘉琳 马宝璋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11期2482-2485,共4页
目的:为了提高稳定中医调经疗效。方法:以传统医易原理、阴阳五行藏象理论探讨月经周期。结果与结论:首次阐明月经周期的四象阴阳五行规律,并据此创立"癸乙丁辛法"用以分期调经:1、卵泡期中点到黄体期中点阳长阴消,黄体期中... 目的:为了提高稳定中医调经疗效。方法:以传统医易原理、阴阳五行藏象理论探讨月经周期。结果与结论:首次阐明月经周期的四象阴阳五行规律,并据此创立"癸乙丁辛法"用以分期调经:1、卵泡期中点到黄体期中点阳长阴消,黄体期中点到卵泡期中点阳消阴长。2、卵泡期阴偏盛,主要由肾所所主,黄体期阳偏盛,主要由心所主。3、卵泡期前半段(含月经期)为阴中之阴—属水—属肾;卵泡期后半段,尤其是排卵瞬间—阴中之阳—木—肝;黄体期前半段—阳中之阳—火—心;黄体期后半段,尤其是月经启动瞬间—阳中之阴—金—肺;脾土居中,参与了月经周期的各个阶段,尤其是对卵泡期与黄体期的顺利转换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经周期 易学 阴阳 五行 周期疗法
下载PDF
中医外科半阴半阳证学术源流及当代应用概述 被引量:24
19
作者 李月炜 焦雨琦 +5 位作者 党赢 海日 兰丹丹 包领芝 吴佳宝 师建平 《环球中医药》 CAS 2021年第7期1347-1351,共5页
"半阴半阳"证是中医外科中一个独特的证治分型,最早见于南宋陈自明编著的《外科精要》,"半阴半阳"证理论由此开始逐步成长。明初开始对于"半阴半阳"证的认识逐渐深入,首次提出治疗外科疮疡"半阴半阳... "半阴半阳"证是中医外科中一个独特的证治分型,最早见于南宋陈自明编著的《外科精要》,"半阴半阳"证理论由此开始逐步成长。明初开始对于"半阴半阳"证的认识逐渐深入,首次提出治疗外科疮疡"半阴半阳"证的专用方"冲和膏",该时期对"半阴半阳"证的理论研究得以进一步发展。殆到明末清初,外科专著《外科正宗》的问世,"半阴半阳"证理论更趋于完善,也促进了其理论体系的形成。直至清代,"半阴半阳"证理论终于走向成熟,不仅被运用于外科疮疡辨证中,也被广泛运用于各种外科疾病的辨治中。外科半阴半阳证主要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起源于唐宋,发展于元明,形成于明清,成熟于清代。至此外科辨证中的"半阴半阳"证体系逐步形成。当代医者将半阴半阳证应用于辨治外科、皮肤科、骨科、内科等多种疾病,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阴半阳证 冲和膏 源流 外科辨证 疮疡 阴阳
下载PDF
从元气角度论消渴病的病机与证治原则 被引量:25
20
作者 朱章志 王振旭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02-1003,共2页
现代中医学认为,"阴虚燥热"是消渴病的基本病机。文章根据传统中医经典,结合临床实践,从元气的角度对阴虚燥热、阴阳等概念进行了重新解读和辨析,提出"元气虚衰"才是消渴病及其并发症发生发展的根本病机,治疗的关... 现代中医学认为,"阴虚燥热"是消渴病的基本病机。文章根据传统中医经典,结合临床实践,从元气的角度对阴虚燥热、阴阳等概念进行了重新解读和辨析,提出"元气虚衰"才是消渴病及其并发症发生发展的根本病机,治疗的关键应从扶助元气入手。用附子理中汤、四逆汤之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渴病 病机 元气 阴阳 正邪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9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