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肥耦合条件下作物产量、水分利用和根系吸氮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91
1
作者 沈荣开 王康 +3 位作者 张瑜芳 杨路华 穆金元 赵立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5-38,共4页
根据 1998~ 2 0 0 0年两年在北京市水科所永乐店节水灌溉中心开展的冬小麦、夏玉米水肥耦合的田间试验成果的分析研究表明 ,氮肥效益的发挥与农田水分状况密切相关 ,低供水水平时 (本研究中为冬小麦仅灌拔节水的节水灌溉处理 ) ,肥料... 根据 1998~ 2 0 0 0年两年在北京市水科所永乐店节水灌溉中心开展的冬小麦、夏玉米水肥耦合的田间试验成果的分析研究表明 ,氮肥效益的发挥与农田水分状况密切相关 ,低供水水平时 (本研究中为冬小麦仅灌拔节水的节水灌溉处理 ) ,肥料的增产效益十分显著 ,但氮肥贡献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呈递减的趋势。不同的分析方法都表明 ,在永乐店节水灌溉中心 ,冬小麦施尿素 40 0 kg/ hm2 和 2 0 0 kg/ hm2 两个施肥水平的试验处理所获得的水 (肥 )分生产率最高 (在不同农田供水状况下 ) ,由于两者的水分生产率差异不大 ,为提高施肥效率 ,建议在生产上考虑选择2 0 0 kg/ hm2 的施肥方案较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 水分生产率 干物质产量 水分利用率 氮肥 根系吸氮量 水肥管理
下载PDF
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产量和水分生产率的影响 被引量:73
2
作者 程建平 曹凑贵 +3 位作者 蔡明历 原保忠 王建漳 郑传举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8-33,共6页
以杂交水稻两优培九和Ⅱ优725为试验材料,利用测筒栽培条件,比较了4种不同灌溉方式下的水稻产量、品质及水分生产率。结果表明:与淹水灌溉相比,间歇灌溉、半干旱栽培和干旱栽培下两优培九全生育期的耗水量分别减少了10.65%、25.70%、34.... 以杂交水稻两优培九和Ⅱ优725为试验材料,利用测筒栽培条件,比较了4种不同灌溉方式下的水稻产量、品质及水分生产率。结果表明:与淹水灌溉相比,间歇灌溉、半干旱栽培和干旱栽培下两优培九全生育期的耗水量分别减少了10.65%、25.70%、34.68%,产量分别增产7.38%、减产17.29%和减产41.01%;Ⅱ优725耗水量分别减少了12.49%、22.08%、32.24%,产量分别增产8.54%、减产20.00%和减产46.43%。水分生产率以间歇灌溉最高,半干旱栽培次之,淹水灌溉和干旱栽培较低。间歇灌溉下稻粒的整精米率、精米率、粒长均高于其他处理,但垩白粒率、垩白度低于其他处理;随着稻田耗水量的减少,稻粒的直链淀粉含量降低,而胶稠度和蛋白质含量提高。试验结果表明间歇灌溉为南方稻区较适宜的灌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方式 水稻 产量 水分生产率 品质
下载PDF
协同提升黄淮海平原作物生产力与农田水分利用效率途径 被引量:56
3
作者 梅旭荣 康绍忠 +5 位作者 于强 黄元仿 钟秀丽 龚道枝 霍再林 刘恩科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49-1157,共9页
黄淮海平原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也是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提高农田水分利用效率,在维持高产的前提下大幅度减少农业用水量,对缓解地区水资源危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黄淮海平原现状,结合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 黄淮海平原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也是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提高农田水分利用效率,在维持高产的前提下大幅度减少农业用水量,对缓解地区水资源危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黄淮海平原现状,结合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提出了实现地区农田节水增产增效的对策及当前需要重点突破的理论与技术难点,主要包括4个方面:控制作物群体奢侈蒸腾耗水量的理论基础与方法;降低农田非生产性耗水的理论与途径;缓解地区淡水资源危机的非常规水安全持续利用机理与途径;基于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的水分生产力均衡提升的机理与途径。最后提出黄淮海平原农田高效用水基础研究的主要挑战并展望了未来可能取得重大突破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平原 水资源 作物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水分生产力
下载PDF
不同土壤水分处理对水稻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9
4
作者 王唯逍 刘小军 +3 位作者 田永超 姚霞 曹卫星 朱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7053-7060,共8页
为探明土壤水分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机理,以武香粳14和两优培九为试验材料,分析了不同土壤水分处理下(W1、W2、W3和CK分别表示土壤体积含水量为20%、30%、40%和5cm水层灌溉)的水稻光合特性、产量及水分生产率等。结果表明,轻度水分胁迫... 为探明土壤水分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机理,以武香粳14和两优培九为试验材料,分析了不同土壤水分处理下(W1、W2、W3和CK分别表示土壤体积含水量为20%、30%、40%和5cm水层灌溉)的水稻光合特性、产量及水分生产率等。结果表明,轻度水分胁迫(W3)具有处理间最大的叶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净光合速率,其他处理规律不显著。灌浆初期各水分处理下叶位间光合指标均表现为:剑叶>顶2叶>顶3叶>顶4叶,其他生育期规律不显著。与对照处理(CK)相比,武香粳14的W1、W2和W3处理的产量分别减少61.14%和29.13%、增加0.96%,水分生产率分别减少10.69%、增加1.53%和20.61%;两优培九的产量分别减少64.11%和28.76%,增加2.08%,水分生产率分别减少16.39%,增加2.46%和22.13%。研究结果为水稻精确灌溉和节水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土壤水分 光合特性 产量 水分生产率
下载PDF
GGE双标图在陆地棉高产稳产和适应性分析中的应用——以长江流域棉区国审棉花新品种‘鄂杂棉30’为例 被引量:38
5
作者 许乃银 荣义华 +2 位作者 李健 付永红 梅汉成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84-892,共9页
农作物品种的高产稳产和广适性一直是产量育种的主要目标,而农作物品种多环境试验中普遍存在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增加了广适性品种选育的难度,科学评价品种的高产稳产和适应性有助于提高新品种的选育和应用效率。本研究采用GGEbiplo... 农作物品种的高产稳产和广适性一直是产量育种的主要目标,而农作物品种多环境试验中普遍存在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增加了广适性品种选育的难度,科学评价品种的高产稳产和适应性有助于提高新品种的选育和应用效率。本研究采用GGEbiplot~?软件分析了2012—2013年长江流域国家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鄂杂棉30’等参试品种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并采用"成对比较"功能图比较了‘鄂杂棉30’与对照品种‘鄂杂棉10号’在目标区域的适应性表现。结果表明:1)‘鄂杂棉30’在两年多环境品种试验中的丰产性突出,稳产性表现优良。2)‘鄂杂棉30’在两年区域试验中的高产稳产性综合表现(即理想指数)显著优于对照品种‘鄂杂棉10号’及其余各参试品种。3)‘鄂杂棉30’为所有参试品种中适应性最广的品种,其最适宜种植区域涵盖了长江流域大部分棉区。4)‘鄂杂棉30’在长江流域的绝大部分棉区都比对照品种更有产量优势,同时也优于其余参试品种,在长江流域棉区种植优势明显。本研究展示了GGE双标图在品种的丰产性与稳产性分析和适宜种植区域划分等方面的应用效果,明确了‘鄂杂棉30’是兼备丰产性、稳定性和广适性的理想品种,可为‘鄂杂棉30’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其他作物品种的综合评价提供了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 GGE 双标图 稳产性 丰产性 适应性 区域试验
下载PDF
日本落叶松种子园种子产量及结实规律研究 被引量:30
6
作者 王有才 董晓光 +1 位作者 王笑山 马浩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53-59,共7页
根据辽宁省大孤家林场日本落叶松种子园种子产量和不同无性系结实习性等有关资料 ,对种子园不同年龄阶段生产率、结实规律等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 ,用嫁接苗建立的日本落叶松初级种子园 ,1 6年前种子产量十分有限 ,年最高产种量仅 2... 根据辽宁省大孤家林场日本落叶松种子园种子产量和不同无性系结实习性等有关资料 ,对种子园不同年龄阶段生产率、结实规律等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 ,用嫁接苗建立的日本落叶松初级种子园 ,1 6年前种子产量十分有限 ,年最高产种量仅 2 1 0kg/hm2 。园龄 2 2~ 2 6年生时大年种子产量虽可增加到 2 5 0 0kg/hm2 ,但这个年龄阶段的生产率仍然较低 ,仅 5 81kg/hm2 ·a。园龄 2 7~ 31年生时生产率才进一步提高到1 6 4 3kg/hm2 ·a。日本落叶松种子园大小年间种子产量变幅大 ,周期性明显 ,大年每隔 5~ 6年到来一次。种子产量与园龄、结实母株数量呈显著到极显著正相关 ,种子品质 (空粒率 )与园龄、结实母树数和种子产量呈显著的负相关。树高与球果产量的相关关系不显著 ,但大年球果产量与冠幅、胸径呈显著正相关。无性系间球果产量差异极为明显 ,结实前 3年和前 8年球果累计产量与各平年、大年和总产量间呈显著到极显著的正相关。丰产无性系早期选择可根据前 3年和前 8年球果产量分 2次进行。大小年产量相差悬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落叶松 种子园 种子产量 生产率 结实规律
下载PDF
基于GGE-Biplot的甘肃省不同生态区燕麦生产性能及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34
7
作者 慕平 赵桂琴 柴继宽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05-712,共8页
为研究不同燕麦品种在甘肃省不同生态地区的生产性能和适应性,筛选适宜不同产区推广种植的品种,本文从2011—2013年采用7个燕麦品种在甘肃省天祝县、通渭县、夏河县、岷县、安定区、榆中县、合作市等7个不同生态区进行了为期3年的田间试... 为研究不同燕麦品种在甘肃省不同生态地区的生产性能和适应性,筛选适宜不同产区推广种植的品种,本文从2011—2013年采用7个燕麦品种在甘肃省天祝县、通渭县、夏河县、岷县、安定区、榆中县、合作市等7个不同生态区进行了为期3年的田间试验,分析参试材料干草和种子产量、生育期、株高、有效分蘖、穗长、穗粒数、穗粒重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利用GGE-Biplot双标图法对供试品种的生产性能及适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种植区生态环境对燕麦的生产性能有显著影响,7个试验点中通渭县的平均种子产量最高,为5 671.3 kg·hm-2,安定区种子产量和干草均最低,分别为1 709.7 kg·hm-2和3 301.2 kg·hm-2。不同品种在不同地区的适应性、丰产性和稳产性差异很大。‘陇燕2号’和‘陇燕3号’在天祝县、岷县、通渭县和榆中县种植可收获较高的青干草产量;‘陇燕1号’、‘陇燕3号’、‘青引2号’在合作市、通渭县、岷县种植可获得较高的种子产量;‘白燕7号’适宜在通渭县生产种子。7个试验点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通渭县和岷县,通渭县适合干草生产,岷县适合种子生产。GGE-Biplot双标图法可以简便而直观地分析不同燕麦品种在不同利用目的下、不同生态区域的生产性能及其稳定性和试验点的代表性,提高试验效率和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生态区域 种子产量 干草产量 农艺性状 生产性能 适应性 GGE-Biplot
下载PDF
基于GIS的黄土丘陵沟壑区作物生产潜力模拟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忠武 蔡强国 +2 位作者 Scott Mitchell 唐政洪 Ferko Csillag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11-317,共7页
从 YIELD模型的来源、输入文件及基本参数、模型中作物生产力计算各个子模型以及计算流程 4个方面作了简单的叙述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小流域晋西狼窝沟为例 ,在地理信息系统 ( GIS)技术支持下 ,应用 YIELD模型对该流域的作物生产潜... 从 YIELD模型的来源、输入文件及基本参数、模型中作物生产力计算各个子模型以及计算流程 4个方面作了简单的叙述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小流域晋西狼窝沟为例 ,在地理信息系统 ( GIS)技术支持下 ,应用 YIELD模型对该流域的作物生产潜力进行了模拟 ,并从作物类型、地类、耕作措施及气候条件 4个方面对影响该流域作物产量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该模型对不同作物的模拟产量在总体上与实测产量基本相符合 ,表明模型可以应用于黄土丘陵沟壑区的作物产量模拟之中 ;对于不同地类来说 ,坝地的土壤水分和肥力条件明显高于梯田和坡耕地 ,因而坝地的模拟产量也高于梯田和坡地 ,但三者之间的差距没有实测产量显著 ;耕作措施是提高作物生产力的有效途径 ,对地膜覆盖、梯田以及施肥等耕作措施的模拟产量表明 ,这 3种耕作措施均能有效的提高作物生产力 ,其产量提高率均平均在 85 %以上 ,其中以施肥对作物的增产作用最大 ,增产率高达 95 % ,这与实测产量资料基本一致 ;气候条件是影响作物生产的直接因素 ,模拟结果表明模型对降水量和温度等气候条件十分敏感 ,不同年份降水量和温度的差异将直接导致作物生产力的显著不同。对 YIELD模型的模拟结果分析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地类 耕作措施 气候条件 yield模型 黄土丘陵沟壑区 作物生产力 模拟
下载PDF
滴灌春麦水肥一体化肥效试验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尹飞虎 曾胜和 +2 位作者 刘瑜 张磊 高志建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299-2303,共5页
【目的】研究春麦在滴灌条件下的水肥利用情况,为滴灌春麦科学施肥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通过大田试验,采用"3414"试验方案研究随水施肥对肥料利用率及小麦经济、生物产量的影响。【结果】滴灌春麦至开花期对氮、磷、钾肥吸... 【目的】研究春麦在滴灌条件下的水肥利用情况,为滴灌春麦科学施肥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通过大田试验,采用"3414"试验方案研究随水施肥对肥料利用率及小麦经济、生物产量的影响。【结果】滴灌春麦至开花期对氮、磷、钾肥吸收量已达全生育期的78.1%、82.14%和84.9%;施用等量氮、磷、钾肥(N240P52.5K37.5),滴灌施肥较常规施肥氮、钾利用率分别提高了4.7%和3.2%,但磷素差异不大。单一肥料氮肥的作用最大,其次是磷肥;随施氮量的增加,小麦产量得到提高,但过多施入氮肥产量反而下降;氮肥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则随氮肥增加呈递减趋势。【结论】春麦采用水肥滴灌模式可提高肥料利用率并增加小麦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春麦 产量 农学效率 偏生产力
下载PDF
不同灌溉施肥模式对菠萝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3
10
作者 马海洋 石伟琦 +2 位作者 刘亚男 冼皑敏 王琚钢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882-1888,共7页
为了明确灌溉施肥模式在季节性干旱期对菠萝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开展了等量灌水和施肥条件下不同灌溉施肥模式的田间小区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滴灌灌水较传统施肥处理显著促进菠萝植株总干物质的累积,增幅达20.29%,产量提高9.33%... 为了明确灌溉施肥模式在季节性干旱期对菠萝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开展了等量灌水和施肥条件下不同灌溉施肥模式的田间小区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滴灌灌水较传统施肥处理显著促进菠萝植株总干物质的累积,增幅达20.29%,产量提高9.33%。与传统施肥相比,滴灌肥水一体化、微喷带肥水一体化和喷灌肥水一体化处理的菠萝产量分别增加26.27%、23.11%和6.72%,肥料贡献率分别增加16.31%、14.71%和4.93%,农学效率分别增加了18.05 kg/kg、15.88 kg/kg和4.62 kg/kg。在施肥量和灌水量相同的条件下,滴灌肥水一体化处理的菠萝总干物量比微喷带和喷灌肥水一体化分别提高7.35%和21.63%,产量分别增加2.57%和18.32%,肥料贡献率分别提高了1.60%和11.38%。滴灌肥水一体化、微喷带肥水一体化和喷灌肥水一体化处理的灌溉水利用效率均达到37 kg/m3以上。经济效益分析表明,滴灌肥水一体化处理的净收益较传统施肥、微喷带和喷灌肥水一体化分别提高96.30%、5.24%和67.19%。因此,滴灌肥水一体化模式是在季节性干旱期给菠萝灌水施肥的最优水肥耦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模式 菠萝 产量 肥料利用效率 灌溉水利用效率
下载PDF
天祝夏季草原放牧条件下牦牛产奶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2
11
作者 妥彦峰 甘伯中 +2 位作者 杨富民 李鹏 王存堂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16-19,共4页
在天祝藏族自治县下南泥沟、岱乾上南台和乌鞘岭3个暖季牧场,对不同胎次牦牛的产奶量、乳脂肪、乳蛋白质含量及牧场草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牧场,1~5胎次母牦牛产奶量随胎次的增加而增高,5胎以后,母牦牛产奶量开始下降;... 在天祝藏族自治县下南泥沟、岱乾上南台和乌鞘岭3个暖季牧场,对不同胎次牦牛的产奶量、乳脂肪、乳蛋白质含量及牧场草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牧场,1~5胎次母牦牛产奶量随胎次的增加而增高,5胎以后,母牦牛产奶量开始下降;下南泥沟牧场3~5胎母牦牛日均产奶量显著高于岱乾上南台和乌鞘岭牧场(P<0.05);下南泥沟7~8月份牦牛月产奶量(33.96kg)比岱乾上南台(28.07kg)和乌鞘岭(27.30kg)牧场分别高出21.8%和14.7%.3个牧场牦牛乳脂肪及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3牧场中,下南泥沟牧场可食牧草产量高于岱乾上南台牧场和乌鞘岭牧场,而其放牧强度却低于该两牧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产奶量 草产量 高山草原
下载PDF
华北典型区冬小麦区域耗水模拟与灌溉制度优化 被引量:19
12
作者 彭致功 张宝忠 +3 位作者 刘钰 蔡甲冰 王蕾 杜丽娟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38-246,共9页
以经校验Aquacrop模型模拟了不同土壤条件下冬小麦水分与产量响应关系,结合北京大兴区土壤分布及其冬小麦实际种植情况,对模型模拟结果进行区域尺度拓展,以此为基础分析了研究区不同灌溉制度下冬小麦耗水量、产量及水分生产率的变化规律... 以经校验Aquacrop模型模拟了不同土壤条件下冬小麦水分与产量响应关系,结合北京大兴区土壤分布及其冬小麦实际种植情况,对模型模拟结果进行区域尺度拓展,以此为基础分析了研究区不同灌溉制度下冬小麦耗水量、产量及水分生产率的变化规律,并推荐了与华北地区水资源实际情况相适宜的冬小麦亏缺灌溉制度。结果表明:应用Aquacrop模型能较好模拟冬小麦生育期内土壤墒情和冠层覆盖度的动态变化过程及其生物量与产量情况,可利用经校验后的模型进行冬小麦水分与产量响应关系研究。灌溉定额在300 mm范围内,随着灌溉量增加,耗水量增大;在灌水次数相同条件下,灌溉日期不同,因蒸腾量变化导致耗水量差异显著。在相同处理下总体上降水多年份产量较高,而不同处理之间随着灌溉量增加产量增大;在灌水次数相同情况下,灌溉关键生育时段选择对冬小麦产量形成及水分生产率提高至关重要。以冬小麦增产提效为原则,在灌1水情况下重点保障拔节-抽穗阶段的需水;灌2水情况下重点保障返青-拔节、抽穗-乳熟阶段需水;灌3水情况下重点保障返青-拔节、拔节-抽穗、抽穗-乳熟阶段需水。针对华北水资源严重短缺实际,建议北京大兴区冬小麦采用灌2水的亏缺灌溉制度,较灌4水情况下的灌溉量与耗水量分别减少140、65 mm,能确保75%产量。可见,在与华北类似的资源性缺水区域,选择适宜亏缺灌溉制度,能大幅降低区域灌溉量与耗水量,在稳定区域冬小麦产量及涵养地下水源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Aquacrop模型 产量 耗水量 水分生产率 亏缺灌溉制度
下载PDF
2017/2018榨季内蒙甜菜糖业调研报告(一)内蒙甜菜糖业迎来朝气蓬勃的时代 被引量:19
13
作者 李晓威 张文彬 《中国糖料》 2018年第3期52-55,共4页
为考察、掌握内蒙甜菜糖业的发展情况和预期,2017年9月组织调研团队,采用田间实地勘察、交流座谈、实地采访、现场参观等方式,对内蒙甜菜主产区5家集团的6家糖厂进行调研,结果显示:农民种植甜菜比较效益高,糖厂成本和收益优势突出,农民... 为考察、掌握内蒙甜菜糖业的发展情况和预期,2017年9月组织调研团队,采用田间实地勘察、交流座谈、实地采访、现场参观等方式,对内蒙甜菜主产区5家集团的6家糖厂进行调研,结果显示:农民种植甜菜比较效益高,糖厂成本和收益优势突出,农民种植甜菜积极性较高,土地供应充足,机械化推广便利、继续提高潜力大,资金充裕、人员专业,糖厂占有主动权,有助于推动行业扩大发展,成本降低空间仍存,竞争优势将继续增强。行业迎来朝气蓬勃的时代,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内蒙地区的甜菜行业依然会大力发展。整个产业链的延伸度高,从而拉低了人工成本和生产成本,为企业创造了较大的利润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 甜菜糖 产量 产能 比较效益 期货 生产成本
下载PDF
亏缺灌溉对番茄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刘明池 刘向莉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10期46-48,共3页
通过控制每次灌水量的方法,将土壤的水分控制在不同的水平上,研究了亏缺灌溉对番茄产量形成和果实品质的影响。随着土壤水分的降低,单果质量和产量逐步减少,但结果数变化不大;亏缺灌溉提高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有机酸、VC含量,但糖酸比... 通过控制每次灌水量的方法,将土壤的水分控制在不同的水平上,研究了亏缺灌溉对番茄产量形成和果实品质的影响。随着土壤水分的降低,单果质量和产量逐步减少,但结果数变化不大;亏缺灌溉提高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有机酸、VC含量,但糖酸比变化不大;生产中可根据需要确定兼顾产量与品质的水分管理的平衡点, 亏缺灌溉提高了果实干物质含量,水分利用率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亏缺灌溉 产量 果实品质 水分利用率
下载PDF
基于MODIS NPP数据的青海湖流域产草量与载畜量估算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王琪 吴成永 +3 位作者 陈克龙 张肖 张乐乐 丁俊霞 《生态科学》 CSCD 2019年第4期178-185,共8页
快速评价区域草地生产力状况,是制定牧区草畜平衡策略,保障草地生态系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基础。基于MODIS NPP产品数据,对青海湖流域草地生产力进行了估算和评价。结果表明:(1)牛羊可食性最高的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温性草原,其单... 快速评价区域草地生产力状况,是制定牧区草畜平衡策略,保障草地生态系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基础。基于MODIS NPP产品数据,对青海湖流域草地生产力进行了估算和评价。结果表明:(1)牛羊可食性最高的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温性草原,其单位面积产草量估算值的均方根误差RMSE为26.15g·m^-2,表明该方法可以快速估算区域尺度的产草量。(2)全年干草产量为145.42万t,其中能被牛羊直接采食利用的牧草共计59.18万t,理论载畜量为81.07万羊单位;(3)影响单位面积干草产量的主要气候因子,海拔3500 m以下地区,是活动积温且与单位面积干草产量呈负相关关系;3500 m以上地区,是温度且与单位面积产草量呈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可为高寒地区合理规划牧业生产活动、生态补偿等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也可为全国其他牧区的草原产草量的估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草量 草地生产力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青海湖流域
下载PDF
基因型和环境及其互作效应对旱肥地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6
16
作者 孙宪印 米勇 +7 位作者 王超 牟秋焕 王瑞霞 亓晓蕾 吕广德 孙盈盈 钱兆国 吴科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5899-5908,共10页
黄淮冬麦区旱肥组区试是国家小麦区域试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小麦品种的高产、稳产及广适性一直是育种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品种审定的重要参考依据。小麦品种在多环境试验中普遍存在基因型效应、环境效应及二者之间互作效应,科学评价... 黄淮冬麦区旱肥组区试是国家小麦区域试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小麦品种的高产、稳产及广适性一直是育种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品种审定的重要参考依据。小麦品种在多环境试验中普遍存在基因型效应、环境效应及二者之间互作效应,科学评价品种的高产、稳产性及适应性有助于全面了解品种的特性。本研究采用GGEbiplot方法,分析了连续2年国家黄淮旱肥地区域试验中‘泰科麦30’等参试品种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同时采用该方法中的“成对比较”功能图对‘泰科麦30’与该组对照品种‘洛旱7号’在试验区域的不同产量适应性做了比较。结果表明:‘泰科麦30’在2年多环境多品种试验中,其丰产性、稳产性表现优良;‘泰科麦30’在2年区域试验中的高产稳产性综合表现优于对照品种‘洛旱7号’;‘泰科麦30’产量适应性在所有参试品种中表现较好,在黄淮旱肥麦区大部分地区均适宜种植;在黄淮旱肥麦区的绝大部分地区,‘泰科麦30’产量比对照品种产量高,其种植优势明显。本研究表明:GGE双标图分析方法具有有效性、直观性的特点,可用于合理评价黄淮旱肥组区试品种的丰产性与稳产性、品种适宜种植区域划分等方面,明确了‘泰科麦30’是兼备丰产性、稳产性和广适性的理想品种,也可为其他作物或植物数量性状的综合评价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泰科麦30 稳产性 丰产性 区域试验
原文传递
黄淮海平原地区深松和灌水次数对冬小麦-夏玉米节水增产的影响 被引量:14
17
作者 强小嫚 张凯 +3 位作者 米兆荣 刘战东 王万宁 孙景生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91-502,共12页
【目的】研究黄淮海平原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不同深松时机交互不同灌水次数对作物产量及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为优化黄淮海地区土壤耕作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土壤耕作方式与灌水次数相结合的方法,设置秋深松+冬小麦2水(QS-2)、... 【目的】研究黄淮海平原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不同深松时机交互不同灌水次数对作物产量及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为优化黄淮海地区土壤耕作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土壤耕作方式与灌水次数相结合的方法,设置秋深松+冬小麦2水(QS-2)、秋深松+冬小麦3水(QS-3)、夏深松+冬小麦2水(XS-2)、夏深松+冬小麦3水(XS-3)、对照(CK)共5个处理,研究深松与灌水次数对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农田土壤物理性质、植株生长发育、产量、总产出值及水分生产效率等的影响。【结果】深松和灌水次数对土壤容重、土壤紧实度、土壤储水量、总产出值、水分生产效率均有不同程度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QS-2、XS-2、XS-3处理均显著降低深松后第1年土壤耕层(0—40 cm)及深松后第2年0—2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深松各处理均显著降低第1年土壤紧实度,对第2年土壤紧实度影响效果不明显;秋深松后第2年QS-2处理的冬小麦整个生育期平均土壤储水量较CK显著增加18.14%,QS-3处理次之,夏深松后第2年XS-2、XS-3处理分别较CK显著提高24.7%、25.6%;秋深松能显著提高当季冬小麦生长发育,QS-2、QS-3处理地上生物量分别较CK增加了19.29%、27.06%,第2年QS-2和QS-3处理地上生物量较CK均有所提高,差异不显著,秋深松对第2年冬小麦生长发育影响效果减弱,夏深松第2年XS-2和XS-3处理的叶面积和地上生物量均较对照显著提高,夏深松能显著促进后茬冬小麦生长发育;QS-2处理对2年冬小麦-夏玉米总产出值和水分生产效率均显著提高,第1年总产出值和水分生产效率分别较CK提高27.21%、23.51%,第2年分别提高19.54%、18.84%,夏深松显著提高第2年冬小麦-夏玉米总产出值及水分生产效率,XS-2处理分别提高18.50%、17.65%,XS-3处理分别提高19.57%、15.35%。【结论】黄淮海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连作采用冬小麦播前秋深松耕作方式,冬小麦全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松 灌水次数 产量 水分生产效率 节水增产效应 冬小麦 夏玉米
下载PDF
国家甘蔗第七轮区域试验品种的丰产性及稳定性 被引量:13
18
作者 罗俊 邓祖湖 +2 位作者 阙友雄 袁照年 陈如凯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34-739,共6页
应用AMMI模型对参加国家甘蔗第七轮区域试验的11个甘蔗品种的蔗产量和糖产量进行丰产性及稳定性分析,以期为品种的合理布局和推广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参试品种蔗茎产量、公顷含糖量存在品种间、年份间和地点间的显著差异,品种、年份... 应用AMMI模型对参加国家甘蔗第七轮区域试验的11个甘蔗品种的蔗产量和糖产量进行丰产性及稳定性分析,以期为品种的合理布局和推广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参试品种蔗茎产量、公顷含糖量存在品种间、年份间和地点间的显著差异,品种、年份与地点的互作效应差异显著;参试品种中MT96-1027、YT03-393、C1-2003、YZ03-194、YT03-373、FN04-3504的蔗茎产量和公顷含糖量比对照ROC16显著增产.FN04-3504、YZ03-194两个品种的蔗茎产量稳定性好;YT03-393、YT03-373两个品种的平均蔗茎产量高,但产量表现不够稳定;上述4个品种可根据生产需要选择,并进行合理布局在适宜地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区域试验 蔗产量 糖产量 丰产性分析 稳定性分析 AMMI模型
原文传递
Quantifying the spatial variation in the potential productivity and yield gap of winter wheat in China 被引量:12
19
作者 ZHANG Shi-yuan ZHANG Xiao-hu +4 位作者 QIU Xiao-lei TANG Liang ZHU Yan CAO Wei-xing LIU Lei-lei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4期845-857,共13页
Despite the improvement in cultivar characters and management practices, large gaps between the attainable and potential yields still exist in winter wheat of China. Quantifying the crop potential yield is essential f... Despite the improvement in cultivar characters and management practices, large gaps between the attainable and potential yields still exist in winter wheat of China. Quantifying the crop potential yield is essential for estimating the food production capacity and improving agricultural policies to ensure food security. Gradually descending models and geographic infor- mation system (GIS) technology were employed to characterize the spatial variability of potential yields and yield gaps in winter wheat across the main production region of Chi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uring 2000-2010, the average potential yield limited by thermal resource (YGT) was 23.2 Mg ha-1, with larger value in the northern area relative to the southern area. The potential yield limited by the water supply (YGw) generally decreased from north to south, with an average value of 1.9 Mg ha-1 across the entire study region. The highest YGw in the north sub-region (NS) implied that the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conditions in this sub-region must be improved. The averaged yield loss of winter wheat from nutrient deficiency (YGH) varied between 2.1 and 3.1 Mg ha-1 in the study area, which was greater than the yield loss caused by water limitation. The potential decrease in yield from photo-thermal-water-nutrient-limited production to actual yield (YGo) was over 6.0 Mg ha-1, ranging from 4.9 to 8.3 Mg ha^-1 across the entire study region, and it was more obvious in the southern area than in the northern area.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across the main winter wheat production region, the highest yield gap was induced by thermal resources, followed by other factors, such as the level of farming technology, social policy and economic feasibility. Furthermore, there are opportunities to narrow the yield gaps by making full use of climatic resources and developing a reasonable production plan for winter wheat crops. Thus, meeting the challenges of food security and sustainability in the coming decades is possible but will requi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tial variation potential productivity yield gap winter wheat China
下载PDF
高产旱作玉米品种的光合性能及物质生产力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周苏玫 李潮海 +2 位作者 连艳鲜 刘奎 贾红伟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8-73,共6页
通过对 6个玉米品种在旱作条件下的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高产旱作玉米品种叶面积指数 (LAI)大 ,衰退慢 ,成熟时LAI仍在 2 0以上。吐丝后光合势明显提高 ,较低产品种平均增加4 6 8%。总光合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r =0 8867 )。叶片... 通过对 6个玉米品种在旱作条件下的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高产旱作玉米品种叶面积指数 (LAI)大 ,衰退慢 ,成熟时LAI仍在 2 0以上。吐丝后光合势明显提高 ,较低产品种平均增加4 6 8%。总光合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r =0 8867 )。叶片光合速率增强 ,干物质积累增多 ,向外转移减少。群体穗数与产量无明显相关 ,但单株穗粒数与群体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r =0 874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 旱作 玉米品种 光合性能 物质生产力 玉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