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7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SSR遗传图谱的构建及产量性状基因定位 被引量:90
1
作者 向道权 曹海河 +4 位作者 曹永国 杨俊品 黄烈健 王守才 戴景瑞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778-784,共7页
利用中国农大培育的高产、多抗性玉米杂交组合农大3138的F2.3家系为材料,构建了具 有80对SSR标记的玉米遗传图谱,标记间平均距离25.42,覆盖玉米基因组的2033.4cm。采用 随机区组田间设计,考察了230个... 利用中国农大培育的高产、多抗性玉米杂交组合农大3138的F2.3家系为材料,构建了具 有80对SSR标记的玉米遗传图谱,标记间平均距离25.42,覆盖玉米基因组的2033.4cm。采用 随机区组田间设计,考察了230个家系的穗长、秃尖长、穗粗、穗行数、行籽数、千粒重、穗重、单 株粒重,利用区间作图法分析了影响各性状的数量性状基因座位(QTL),共检测到30个 QTLs。单个性状的QTLs为3~5个。QTLs解释变异量占总变异量的比例变化范围为9.5%~ 5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图谱 SSR标记 产量性状 QTLS 玉米 基因定位
下载PDF
不同播期夏玉米产量性能动态指标及其生态效应 被引量:116
2
作者 李向岭 李从锋 +3 位作者 侯玉虹 侯海鹏 葛均筑 赵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74-1083,共10页
【目的】黄淮海区域不同播期玉米生态因子存在较大差异,光、温、水等生态因子对玉米高产具有重要影响。明确该区域光、温、水等生态因子与玉米产量性能参数的内在关系,可以为该区域玉米高产的实现提供有益的借鉴。【方法】选用早、中、... 【目的】黄淮海区域不同播期玉米生态因子存在较大差异,光、温、水等生态因子对玉米高产具有重要影响。明确该区域光、温、水等生态因子与玉米产量性能参数的内在关系,可以为该区域玉米高产的实现提供有益的借鉴。【方法】选用早、中、晚3类不同熟期的玉米品种(益农103、先玉335、郑单958和登海661)为材料,设早播(5/3)、中播(5/28)、晚播(6/22)3个播期和4个种植密度(4.5、6.0、7.5和9.0万株/hm2),测定叶面积指数、籽粒产量及其产量构成等指标和记录生育期及田间生态因子。【结果】(1)品种间产量表现为先玉335>郑单958>登海661>益农103;播期间产量表现为早播>中播>晚播。(2)生态因子对不同玉米产量性能指标的影响作用不同,吐丝后有效积温主要影响平均叶面积指数和平均净同化率,生育期日均温主要影响生长天数;降雨量和日照时数主要影响穗粒数和千粒重;生态因子与玉米产量的相关系数大小依次为,生育期有效积温(0.64**)、吐丝后有效积温(0.55**)、吐丝后日均温度(0.51**)、生育期日均温度(-0.49*)、吐丝后降雨量(-0.47*)及吐丝后日照时数(0.42*);对生态因子与产量进行回归分析,表明生育期有效积温和吐丝后期有效积温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最大。【结论】黄淮海区域作物是一年两熟,该区域玉米产量提升的有效途径可通过适期早播、选用中熟品种,增加吐丝后期的有效积温,以保证玉米生育后期充足的有效积温和籽粒充足的灌浆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期 产量性能 生态因子 夏玉米
下载PDF
玉米杂交种氮效率基因型差异 被引量:73
3
作者 刘建安 米国华 +1 位作者 陈范骏 张福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6-281,共6页
利用北京地区推广的 8个主要玉米杂交种 ,在不施N和施N条件下研究了产量、N累积量及N效率的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 ,在不施N和施N条件下 ,不同品种之间产量的变异幅度分别为 6 2 %、5 7% ;N累积总量的变异幅度则分别为 5 5 %、48%。其中... 利用北京地区推广的 8个主要玉米杂交种 ,在不施N和施N条件下研究了产量、N累积量及N效率的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 ,在不施N和施N条件下 ,不同品种之间产量的变异幅度分别为 6 2 %、5 7% ;N累积总量的变异幅度则分别为 5 5 %、48%。其中以农大 10 8的产量和N累积总量最高 ,中单 12 0和中单 2号最低。随施N量增加 ,吸收效率和N效率显著下降 ,利用效率则变化不大。在 2个施N水平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杂交种 氮效率 基因型差异
下载PDF
长期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对土壤氮素淋失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69
4
作者 盖霞普 刘宏斌 +5 位作者 翟丽梅 杨波 任天志 王洪媛 武淑霞 雷秋良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336-2347,共12页
【目的】研究长期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及土壤氮素淋失风险的影响,旨在为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增强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及降低农业面源污染风险提供依据。【方法】以国家褐潮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基地的长期肥料试... 【目的】研究长期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及土壤氮素淋失风险的影响,旨在为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增强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及降低农业面源污染风险提供依据。【方法】以国家褐潮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基地的长期肥料试验为平台,研究长达27年不同施肥处理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土壤肥力、氮素淋失风险和土壤氮素剖面分布的影响,试验共设置5个施肥处理,即:对照(CK);氮磷钾(NPK);氮磷钾+有机肥(NPKM);氮磷钾+过量有机肥(NPKM+);氮磷钾+秸秆还田(NPKS)。【结果】(1)在27年的不同施肥处理中,长期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均能使作物增产,改善土壤肥力。其中,增施有机肥处理尤为显著,与NPK相比,NPKM、NPKM+处理提高小麦和玉米产量分别为41%—50%和30%—32%;增加0—20 cm表层土壤有机碳(SOC)和全氮(TN)含量分别为62%—121%、107%—187%;但降低小麦、玉米氮肥偏生产力(PFPN)分别达22%—32%、27%—41%。而NPKS处理对作物增产及提升土壤肥力的作用低于增施有机肥处理,对小麦产量、玉米产量、SOC、TN含量的增幅分别为24%、6%、9%、97%,但提高小麦季PFPN为216%、降低玉米季PFPN为40%。(2)长期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处理中,0—20 cm表层土壤SOC、TN、硝态氮(NO3—-N)、可溶性碳氮等养分含量以及氮矿化速率、硝化潜势等微生物学过程显著高于20—200 cm,说明长期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等外源碳的添加对土壤养分及微生物学过程的影响主要发生在表层。(3)与NPK相比,NPKM处理能够显著增加100—200 cm深层土壤中NO3--N含量,NO3--N平均含量为17.8—26.1 mg·kg-1;而NPKS处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0—100 cm土层NO3--N含量,NO3--N平均含量为3.6—13.4 mg·kg-1,表明增施有机肥会促进土壤NO3--N的向下迁移,而秸秆还田对土壤NO3--N具有一定的固持作用。此外,由于有机肥和秸秆带入的氮素,NPKM、NPKM+、NP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有机肥 秸秆还田 作物产量 氮素淋失风险 褐潮土 冬小麦 夏玉米
下载PDF
土壤深松对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57
5
作者 孟庆秋 谢佳贵 +3 位作者 胡会军 王晓春 王秀芳 吴巍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2000年第2期25-28,共4页
全方位土壤深松打破传统翻地留下坚实的犁底层 ,使 2 0~ 4 0cm土层松散 ,增加深层土壤透水能力。玉米田深松试验 ,可改善深层土壤水分状况 ,提高玉米产量 ,对其产量构成因素及生物指标 ,如根系分布和根活力、地上和地下干物质积累、叶... 全方位土壤深松打破传统翻地留下坚实的犁底层 ,使 2 0~ 4 0cm土层松散 ,增加深层土壤透水能力。玉米田深松试验 ,可改善深层土壤水分状况 ,提高玉米产量 ,对其产量构成因素及生物指标 ,如根系分布和根活力、地上和地下干物质积累、叶绿素含量、养分吸收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深松 玉米 产量 全方位深松 土壤透水性
下载PDF
CO_2浓度升高和不同灌溉量对东北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5
6
作者 孟凡超 张佳华 +5 位作者 郝翠 周正明 李辉 刘丹 王凯 张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126-2135,共10页
CO2和水分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底物,大气CO2浓度升高或水分变化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玉米是重要的C4植物,目前已成为我国第一大作物。我国东北地区的玉米产量占全国玉米产量的1/3左右,对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关于CO2浓... CO2和水分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底物,大气CO2浓度升高或水分变化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玉米是重要的C4植物,目前已成为我国第一大作物。我国东北地区的玉米产量占全国玉米产量的1/3左右,对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关于CO2浓度升高或水分变化共同作用对东北玉米的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影响的研究甚少。基于开顶式生长箱(OTCs),模拟研究了CO2浓度变化(390、450、550μmol/mol)和降水变化(0、+15%(以试验地锦州1981—2010年6、7、8月月平均降水量88.7,153.9 mm和139.8 mm为基准))共同作用对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玉米品种丹玉39为材料,利用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对6个处理(C550W+15%、C550W0、C450W+15%、C450W0、C390W+15%和C390W0)的光响应曲线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在CO2浓度升高和灌溉的共同作用下,玉米叶片净光合速率(Pn)升高,且灌溉作用大于高CO2浓度作用;而蒸腾速率(Tr)则下降,使水分利用效率(WUE)升高。CO2浓度升高使气孔导度(Gs)降低,灌溉则使之升高,但灌溉的作用小于高CO2浓度作用;胞间CO2浓度(Ci)随CO2浓度增加而升高,灌溉对其影响不明显。高CO2浓度和灌溉共同作用下光响应参数差异明显。CO2浓度升高增加了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和光饱和点(LSP),灌溉亦然;CO2浓度升高使得光补偿点(LCP)、光补偿点量子效率(φc)和暗呼吸速率(Rd)的灌溉处理和自然降水处理的差距变小。390、450、550μmol/mol CO2浓度下的灌溉处理与自然降水处理相比,叶面积分别增加了11.56%、3.31%和0.45%,干物质积累量分别增加了14.69%、8.09%和1.01%,最终使产量分别增加了10.47%、12.07%和8.96%。可见,在高CO2浓度下,适量的灌溉对玉米的整个光合作用过程起到了促进作用,最终表现为籽粒产量的增加。为研究者评估气候变化对中国东北地区作物光合能力和产量的影响及决策者调整适应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浓度升高 灌溉 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 光合参数 产量 玉米
下载PDF
大喇叭口及灌浆期倒伏对夏玉米产量损失的研究 被引量:53
7
作者 李树岩 马玮 +1 位作者 彭记永 陈忠民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3952-3964,共13页
【目的】研究不同生育时期和倒伏类型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定量评估倒伏对夏玉米造成的产量损失。【方法】以浚单20为试验材料,开展2个生长季夏玉米倒伏田间控制试验,分别在大喇叭口期和灌浆期进行不同类型人... 【目的】研究不同生育时期和倒伏类型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定量评估倒伏对夏玉米造成的产量损失。【方法】以浚单20为试验材料,开展2个生长季夏玉米倒伏田间控制试验,分别在大喇叭口期和灌浆期进行不同类型人工倒伏模拟。大喇叭口期倒伏处理为:轻度根倒伏(BR1)、重度根倒伏(BR2)、低节位茎倒伏(BSL)和高节位茎倒伏(BSH);灌浆期倒伏处理分别为:轻度根倒伏(FR1)、重度根倒伏(FR2)、低节位茎倒伏(FSL)和高节位茎倒伏(FSH)。研究倒伏后夏玉米的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量、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穗长、穗粗、秃尖率、穗粒数和百粒重)的变化,计算表征玉米受害程度的相对损失率。【结果】倒伏会显著降低叶面积指数,其中灌浆期茎倒伏损失率最大,成熟期叶面积指数较对照分别降低38.9%(FSL)和50.7%(FSH)。倒伏后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减少,除灌浆期轻度根倒伏(FR1)外,其他时期及类型倒伏总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灌浆期茎倒伏处理干物质积累量降低最显著,乳熟后期总干物质积累量不增反降,分别较对照降低34.9%(FSL)和46.8%(FSH)。同时,倒伏影响干物质在茎、叶和穗中的分配,茎、叶干物质量所占比例增加,穗干物质量比例降低,其中灌浆期茎倒伏茎秆干物质量比例显著增高,较对照提高9.2%(FSL)和3.7%(FSH),穗干物质量显著降低,较对照减少9.9%(FSL)和7.0%(FSH)(P<0.05)。倒伏使穗变短、变细,秃尖增加。灌浆期倒伏穗长显著缩短,比对照短3—4 cm,穗粗显著降低(P<0.05),2年试验中除FSL(2012年)处理外,灌浆期倒伏的秃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大喇叭口期倒伏秃尖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其中FSH(2011年)处理秃尖率最高,达27.4%。倒伏灾害同时影响穗粒数和百粒重,倒伏后均表现出减少趋势,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29和0.842(P<0.01)。受2年试验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倒伏 茎倒伏 产量灾损 夏玉米
下载PDF
水氮耦合对膜下滴灌玉米产量和水氮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53
8
作者 尚文彬 张忠学 +1 位作者 郑恩楠 刘明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9-55,共7页
【目的】提高黑龙江西部地区玉米水肥利用率及产量,探索不同水肥配比下玉米氮素吸收、利用与分配规律。【方法】设置3个灌溉定额水平(200、400、600 m3/hm^2)以及5个施氮水平(0、150、200、250、300 kg/hm^2),研究分析了不同水肥处理下... 【目的】提高黑龙江西部地区玉米水肥利用率及产量,探索不同水肥配比下玉米氮素吸收、利用与分配规律。【方法】设置3个灌溉定额水平(200、400、600 m3/hm^2)以及5个施氮水平(0、150、200、250、300 kg/hm^2),研究分析了不同水肥处理下玉米干物质积累、氮素分配、氮素吸收效率、氮收获指数、氮肥偏生产力以及氮肥农学生产效率等指标。【结果】增加施氮量可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水分不足会抑制产量、干物质和氮素的累积,但灌水定额过高会降低氮收获指数。W400N250处理产量、干物质量、氮素积累量、氮肥利用率、氮收获指数、氮肥农学效率、水分利用效率均为最高,分别较其他处理高了0.71%~45.28%、1.07%~48.87%、9.54%~70.61%、2.63%~37.65%、3.19%~10.38%、0.84%~32.80%、1.27%~43.24%。【结论】在膜下滴灌方式下,黑龙江西部地区玉米最佳灌水量为400 m3/hm^2,最佳施氮量为25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滴灌 水肥耦合 氮素利用 产量 玉米
下载PDF
高产春玉米源库特征及其关系 被引量:50
9
作者 王永宏 王克如 +6 位作者 赵如浪 王楷 赵健 王喜梅 李健 梁明晰 李少昆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7-269,共13页
【目的】明确高产春玉米(15 000 kg.hm-2)的源库特征及其数量关系,揭示玉米不同密度对源、库及其产量的调控规律。【方法】在新疆、宁夏具有相似气候特征的玉米高产区共设置4个试验点(新疆农四师71团、新疆农六师奇台农场、宁夏大学试... 【目的】明确高产春玉米(15 000 kg.hm-2)的源库特征及其数量关系,揭示玉米不同密度对源、库及其产量的调控规律。【方法】在新疆、宁夏具有相似气候特征的玉米高产区共设置4个试验点(新疆农四师71团、新疆农六师奇台农场、宁夏大学试验农场、宁夏同心县),按照统一的栽培管理措施,以广适、耐密、高产品种郑单958为试材,设12个密度处理(从1.5万—18万株/hm2)以创造不同源库类型和产量水平,研究高产(15 000 kg.hm-2及以上)玉米的物质生产特征、最大叶面积指数(LAI)、光合势、单株粒重、单穗粒数、收获指数和粒叶比等源库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高产玉米干物质积累量与籽粒产量呈二次函数关系,15 000 kg.hm-2以上玉米干物质积累量为24 937—54 895 kg.hm-2,19 270 kg.hm-2(最高单产)玉米干物质积累量为37 417 kg.hm-2,其中吐丝前占44.31%,吐丝后占55.69%;高产玉米产量与最大LAI、光合势均呈二次函数关系,15 000 kg.hm-2以上玉米最大LAI为3.9—11.4,光合势为113 401—502 703 m2.d,最高单产玉米最大LAI为6.68,光合势为348 142 m2.d;产量与单株穗重呈极显著负相关(r=0.7188**),15 000 kg.hm-2以上的玉米,单株穗重为95.5—289.6 g,穗粒数为366.6—545.9粒,千粒重为232.6—388.6 g,最高产量玉米单株穗重平均为169 g,穗粒数为469粒,千粒重为361.0 g;产量与穗粒数、千粒重均呈二次函数关系;高产玉米产量与收获指数呈二次函数关系,15 000 kg.hm-2以上玉米收获指数为31.5%—61.9%,最高单产玉米收获指数为51.5%,产量与粒数/叶面积和粒数/叶干重相关不显著(r粒数/叶面积=0.1520,r粒数/叶干重=0.2577),而与粒重/叶干重极显著相关(r=0.5847**),两者呈二次曲线关系,15 000kg.hm-2以上高产玉米,粒重/叶重为1.1—7.13,粒重/叶面积为149.4—506.5 g.m-2,最高产量时的粒叶比为5.39和366.4g.m-2。【结论】不同产量水平玉米物质积累量、光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 春玉米 物质生产 源库关系 密度
下载PDF
Research progress on reduced lodging of high-yield and-density maize 被引量:47
10
作者 XUE Jun XIE Rui-zhi +5 位作者 ZHANG Wang-feng WANG Ke-ru HOU Peng MING Bo GOU Ling LI Shao-ku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2717-2725,共9页
Increasing plant density is an effective way to enhance maize yield, but often increases lodging rate and severity, significantly elevating the risk and cost of maize production. Therefore, lodging is a major factor r... Increasing plant density is an effective way to enhance maize yield, but often increases lodging rate and severity, significantly elevating the risk and cost of maize production. Therefore, lodging is a major factor restricting future increases in maize yield through high-density planting. This paper reviewed previous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maize lodging rate and plant morphology, mechanical strength of stalks, anatom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talks, root characteristics, damage from pests and diseases,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genomic characteristics. The effects of planting density on these factors and explored possible ways to improve lodging resistance were also analyzed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provide a basis for future research on increasing maize lodging resistance under high-density planting conditions and can be used to develop maize cultivation practices and lodging-resistant maize cultiv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ize lodging resistance stalk strength high yield high plant density
下载PDF
光照强度对不同玉米品种生长发育和产量构成的影响 被引量:44
11
作者 王洋 齐晓宁 +2 位作者 邵金锋 刘兆永 李泽兴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69-773,共5页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光照强度对不同玉米品种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玉米品种在全生育期遮光条件下株高、穗位增高,单株叶面积减小,开花日期延后,雄穗变短;干物质在根、茎、叶、穗等器官内的累积量降低,干物质在各器...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光照强度对不同玉米品种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玉米品种在全生育期遮光条件下株高、穗位增高,单株叶面积减小,开花日期延后,雄穗变短;干物质在根、茎、叶、穗等器官内的累积量降低,干物质在各器官中的分配存在差异;由于遮光处理减少行粒数和千粒重,导致玉米单株产量降低,“瑞秋”遮光处理比ck减产26.1%~28.1%,“郑单958”遮光处理比ck减产43.4%。45.9%。说明在单株水平上,“瑞秋”比“郑单958”具有较强的耐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照强度 生长发育 品种 干物质分配 产量 玉米
下载PDF
Effect of subsoil tillage depth on nutrient accumulation, root distribution, and grain yield in spring maize 被引量:43
12
作者 Hongguang Cai Wei Ma +6 位作者 Xiuzhi Zhang Jieqing Ping Xiaogong Yan Jianzhao Liu Jingchao Yuan Lichun Wang Jun Ren 《The Crop Journal》 SCIE CAS 2014年第5期297-307,共11页
A four-year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ubsoiling depth on root morphology, nitrogen(N), phosphorus(P), and potassium(K) uptake, and grain yield of spring maize. The results indicated ... A four-year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ubsoiling depth on root morphology, nitrogen(N), phosphorus(P), and potassium(K) uptake, and grain yield of spring maiz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ubsoil tillage promoted root development,increased nutrient accumulation, and increased yield.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soil management(CK), root length, root surface area, and root dry weight at 0–80 cm soil depth under subsoil tillage to 30 cm(T1) and subsoil tillage to 50 cm(T2)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especially the proportions of roots in deeper soil. Root length, surface area, and dry weight differed significantly among three treatments in the order of T2 > T1 > CK at the12-leaf and early filling stages. The range of variation of root diameter in different soil layers in T2 treatment was the smallest, suggesting that roots were more likely to grow downwards with deeper subsoil tillage in soil. The accumulation of N, P, and K in subsoil tillage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ut the proportions of kernel and straw were different. In a comparison of T1 with T2, the grain accumulated more N and P, while K accumulation in kernel and straw varied in different years. Grain yield and biomass were increased by 12.8% and 14.6% on average in subsoil tillage treatments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soil treatment. Althoug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subsoil tillage depths were observed for nutrient accumulation and grain yield, lodging resistance of plants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subsoil tillage to 50 cm, a characteristic that favors a high and stable yield under extreme environ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ring maize SUBSOIL TILLAGE Root morphology Grain yield NUTRIENT ACCUMULATION
下载PDF
配施钾肥、有机肥对旱地春玉米光合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2
13
作者 杨玉玲 刘文兆 +1 位作者 王俊 张益望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6-121,共6页
以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平台,研究在施用氮磷肥条件下,配施钾肥、有机肥对黄土塬区春玉米光合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施钾肥在灌浆前期降低了LAI、WUE、叶片水势、干物质积累量、叶片光合和蒸腾速率,但在灌浆后期提高了LAI、WU... 以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平台,研究在施用氮磷肥条件下,配施钾肥、有机肥对黄土塬区春玉米光合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施钾肥在灌浆前期降低了LAI、WUE、叶片水势、干物质积累量、叶片光合和蒸腾速率,但在灌浆后期提高了LAI、WUE、干物质积累量和叶片光合速率,且与对照间达显著差异,这说明配施钾肥对春玉米生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育后期;配施钾肥可显著提高整个生育期的SPAD(叶绿素相对含量)、株高;可促进同化向籽粒的转移,使籽粒产量增加;但收获指数下降了3.2%。而配施有机肥可显著提高春玉米整个生育期的LAI、株高、SPAD、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等生理指标(WUE和水势除外)和产量,使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增加,与对照、钾肥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富含钾素的黄土塬区,配施有机肥对春玉米光合生理特性和产量的作用优于配施钾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肥 有机肥 产量 光合生理特性 旱地 春玉米
下载PDF
施氮方式对玉米根系生长、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41
14
作者 漆栋良 吴雪 胡田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2804-2813,共10页
【目的】垄植沟灌技术在西北内陆地区应用广泛,但往往施氮方式单一,在大田常规沟灌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方式对春玉米根系生长及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揭示不同施氮方式下根系的生长分布及产量和氮素利用规律,探求西北内陆干旱、半... 【目的】垄植沟灌技术在西北内陆地区应用广泛,但往往施氮方式单一,在大田常规沟灌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方式对春玉米根系生长及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揭示不同施氮方式下根系的生长分布及产量和氮素利用规律,探求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沟灌条件下合理施氮方法。【方法】以金穗4号春玉米为供试材料,连续两年在大田条件下,采用垄植沟灌技术,设均匀沟氮(CN,即两侧沟同时均匀施氮)、交替施氮(AN,即两侧沟交替施氮)和固定施氮(FN,即始终给一侧沟施氮)3种处理。各处理施氮量均为200 kgN·hm-2,氮肥选用尿素,分3次开沟施入,基施50%,大喇叭口期和抽雄期各追肥25%;磷肥选用过磷酸钙,作为底肥开沟前均匀撒施,施磷量45 kgP2O5·hm-2。灌溉定额3 750 m3·hm-2,分别在播后、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和灌浆期灌水,灌水定额相同。分别在抽雄期、灌浆期和成熟期监测0—100 cm土层各层(每20 cm一层)植株下方、植株左侧和右侧的玉米根系长度,并根据采样土体折算根长密度。收获后测定产量及植株全氮量,折算氮素利用效率。【结果】玉米根系主要聚集在植株下0—40 cm土层,随着土层深度增加,根长密度呈递减趋势。监测期内,根长密度大小表现为:均匀沟施>交替施氮>固定施氮。0—40 cm土层根长密度以均匀施氮较大,60—100 cm土层中根长密度以固定施氮较大。固定施氮下,植株两侧根长密度值差异明显;均匀施氮和交替施氮下,植株两侧根长密度值相近。均匀施氮下,两年平均氮素吸收量、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值分别为217.8 kgN·hm-2、10 318 kg·hm-2和47.3 kg·kg-1N。较固定施氮和交替施氮,氮素吸收量平均提高了4.3%和2.5%;产量平均提高了8.5%和4.4%;氮素利用效率平均提高了4.1%和1.9%。【结论】均匀施氮在监测生育期内维持了较大根量,植株左右两侧根系分布最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方式 根长密度 产量 氮素利用效率 玉米
下载PDF
不同隔根方式下间作小麦玉米的竞争力及产量响应 被引量:38
15
作者 齐万海 柴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1-34,共4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尼龙网隔根和塑料薄膜隔根对小麦间作玉米竞争优势的影响,并对间作作物竞争力与复合群体产量间的关系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玉米间作群体中,小麦相对于玉米的竞争力呈先增后降趋势;隔根可降低小麦相对于玉米...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尼龙网隔根和塑料薄膜隔根对小麦间作玉米竞争优势的影响,并对间作作物竞争力与复合群体产量间的关系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玉米间作群体中,小麦相对于玉米的竞争力呈先增后降趋势;隔根可降低小麦相对于玉米的竞争优势,未隔根间作处理比塑料膜隔根和尼龙网隔根间作处理的小麦竞争优势分别提高20.5%和4.9%。不隔根、塑料膜隔根和尼龙网隔根小麦间作玉米的土地当量比分别是1.46、1.20和1.39,间作群体的产量与小麦相对于玉米的竞争力呈二次曲线相关关系。适度提高小麦的竞争优势、特别是小麦开花期的竞争优势有利于间作群体整体产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隔根 间作作物竞争力 土地当量比 产量 小麦 玉米
下载PDF
不同时期干旱和干旱程度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耗水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6
16
作者 肖俊夫 刘战东 +1 位作者 刘祖贵 南纪琴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4-58,64,共6页
通过防雨棚下测坑试验,研究不同生育期干旱,设轻度干旱和重度干旱对夏玉米生长状况、耗水规律、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干旱均会抑制植株株高和叶面积指数增长,受旱越重,株高和叶面积指数越小。适宜水分处理... 通过防雨棚下测坑试验,研究不同生育期干旱,设轻度干旱和重度干旱对夏玉米生长状况、耗水规律、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干旱均会抑制植株株高和叶面积指数增长,受旱越重,株高和叶面积指数越小。适宜水分处理的植株株高与叶面积长势优于其他处理;与适宜水分处理相比,随着干旱时期的后移,产量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其中,苗期轻度干旱的处理减产最少,为9.88%,抽雄期重度干旱穗粒数最少,为349.98粒,减产最多,达32.67%;夏玉米拔节期重度干旱处理的耗水量最低,为258.09 mm,任何生育阶段受旱,其日耗水量随着干旱程度的加重而降低。对各处理产量和耗水量进行分析,两者呈良好的二次曲线关系,拔节期轻度干旱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WUE)最高,为2.202 kg/m3,其次是苗期重度干旱的处理,后期干旱处理由于减产幅度超过节水的幅度,WUE降低。通过对各处理的产量和WUE综合分析,确定了夏玉米节水高产的灌溉控制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生长发育 产量 耗水量 水分利用效率 夏玉米
原文传递
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氮肥运筹对玉米产量及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36
17
作者 文熙宸 王小春 +4 位作者 邓小燕 张群 蒲甜 刘国丹 杨文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48-457,共10页
玉米-大豆套作是西南地区玉米的主要种植模式之一,研究该模式下玉米适宜的氮肥运筹方式,对该区玉米生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2年田间试验,研究了施90、180、270和360 kg N hm–2及底肥∶拔节肥∶穗肥=5∶0∶5、3∶2∶5、5∶2∶3对玉... 玉米-大豆套作是西南地区玉米的主要种植模式之一,研究该模式下玉米适宜的氮肥运筹方式,对该区玉米生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2年田间试验,研究了施90、180、270和360 kg N hm–2及底肥∶拔节肥∶穗肥=5∶0∶5、3∶2∶5、5∶2∶3对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玉米产量及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底追比条件下,玉米产量及干物质积累量随施氮量增加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施180 kg N hm–2可以显著促进玉米穗粒数、千粒重及有效穗数的增加,提高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和花后干物质同化量,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和最大增长速率亦达到最大;相同施氮量条件下,不同底追比对玉米产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表现为:3∶2∶5>5∶0∶5>5∶2∶3。氮肥后移(3∶2∶5)可以促进花后干物质积累和向籽粒中转运,增大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改善玉米穗部性状,与传统施肥方式(5∶0∶5)相比,氮肥后移处理2年平均产量提高了4.11%。施氮量及底追比对产量的交互影响显著,2010年以施270 kg N hm–2并按3∶2∶5底追比处理玉米产量最高,与相同底追比条件下施180 kg N hm–2处理差异不显著;2011年玉米产量以施180 kg N hm–2按3∶2∶5底追比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达到7803 kg hm–2。在本试验研究范围内,施180 kg N hm–2及底追比为3∶2∶5的处理是获得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玉米高产的最佳氮肥运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运筹 产量 干物质积累 玉米 玉米-大豆套作
下载PDF
抽雄期前后大风倒伏对夏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5
18
作者 李树岩 王宇翔 +1 位作者 胡程达 闫瑛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405-2413,共9页
利用2013年8月1日河南省南阳地区夏玉米大风倒伏灾害的调查数据,分析抽雄期前后不同类型倒伏对夏玉米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研究不同品种的抗倒性差异和适播期.调查对象为5个播期的浚单20和3个播期的郑单958,倒伏类型划分为根斜、根倒... 利用2013年8月1日河南省南阳地区夏玉米大风倒伏灾害的调查数据,分析抽雄期前后不同类型倒伏对夏玉米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研究不同品种的抗倒性差异和适播期.调查对象为5个播期的浚单20和3个播期的郑单958,倒伏类型划分为根斜、根倒、茎折和折断4种.研究表明:各品种及播期均于抽雄前-抽雄后15 d倒伏率较高.浚单20各播期的总倒伏率为86.0%-98.5%,郑单958各播期的总倒伏率为60.0%-76.4%,且播种越早的播期总倒伏率越低.浚单20倒伏发生时,播期Ⅱ-Ⅴ的夏玉米生育时期接近抽雄,以根倒类型为主,倒伏率为53.0%-84.3%,已过抽雄期的播期Ⅰ夏玉米以茎折倒伏为主,倒伏率为37.5%.倒伏发生后干物质积累显著降低,各倒伏类型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总体表现为茎折〉根倒〉根斜,播种越晚的总干物质积累越少.倒伏对干物质分配比例影响表现为叶片和茎杆干物质比例增大,果穗干物质比例减少.根倒和茎折两种倒伏类型使穗长显著变短,穗粗显著变细,穗粒数显著减少,抽雄后发生倒伏也会使百粒重显著降低;而根斜倒伏类型对各性状的影响均不显著.倒伏后产量损失严重,不同倒伏类型中茎折类型减产最多,浚单20和郑单958平均减产率分别为74.2%和68.7%,尤其是茎折发生在抽雄之前难以形成产量;其次是根倒,平均减产率分别为46.3%和46.5%;根斜产量损失最小,平均分别为8.4%和13.2%.大风倒伏灾害后,浚单20产量平均为4959.9 kg·hm-2,产量随播期的推迟而减少;郑单958平均为6026.1 kg·hm-2,随播期变化不明显.总体上,郑单958品种抗倒性好于浚单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雄期 根倒伏 茎倒伏 产量灾损 夏玉米
原文传递
不同水氮管理模式下玉米光合特征和水氮利用效率试验研究 被引量:33
19
作者 刘明 张忠学 +3 位作者 郑恩楠 陈鹏 陈帅宏 尚文彬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7-34,共8页
【目的】提高水氮利用效率、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方法】设置3个灌水定额水平(W0:0 mm、W1:40 mm、W2:80 mm),4个施氮量水平(N0:0 kg/hm2、N1:180 kg/hm2、N2:230 kg/hm2、N3:280 kg/hm2),分析比较了不同水氮管理模式对拔节期春玉米... 【目的】提高水氮利用效率、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方法】设置3个灌水定额水平(W0:0 mm、W1:40 mm、W2:80 mm),4个施氮量水平(N0:0 kg/hm2、N1:180 kg/hm2、N2:230 kg/hm2、N3:280 kg/hm2),分析比较了不同水氮管理模式对拔节期春玉米光合速率、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i)、成熟期地上部分干物质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氮素积累量以及对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施氮可以显著提高拔节期光合速率,当施氮量由230 kg/hm2提高到280 kg/hm2,光合速率的增幅减小。施氮对WUEi有促进作用,而灌水定额在40~80 mm之间时,增加灌水定额不利于WUEi提高。N2W1处理的成熟期地上部分干物质累积量和产量较N0W0处理分别提高54.27%和78.36%。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在2.31~3.61 kg/m3之间,在各施氮水平下WUE表现为W0水平>W1水平>W2水平。灌水施氮处理植株和籽粒的氮素累积量明显高于N0W0处理的,施氮对成熟期籽粒和植株的氮素累积均有显著影响(P<0.05)。W1水平下植株氮素积累量与W0水平差异显著,但与W2水平差异不大。W1水平下的籽粒氮素积累量最大,与W0水平差异显著。氮肥偏生产力随施氮量的升高而减小,在同一个施氮水平下,氮肥偏生产力表现为W1水平>W2水平>W0水平。N2W1处理的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最高,除N3处理外,当灌水定额增加时,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有所增加,但增幅变小。【结论】增加施氮量可以提高产量和干物质量积累,提升水分利用效率,而氮素利用效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氮肥偏生产力与施氮量负相关。建议当地采取灌水定额40 mm,施氮量230 kg/hm2的灌水施氮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灌 水氮耦合 光合特性 产量 干物质积累 水氮利用 玉米
下载PDF
秸秆覆盖量对土壤水分利用及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2
20
作者 高飞 贾志宽 +4 位作者 韩清芳 李永平 杨宝平 侯贤清 路文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4-112,共9页
为了探明半干旱区秸秆覆盖栽培中适宜的秸秆覆盖量,在宁南旱区进行了春玉米栽培试验。试验设1.35、0.9、0.45和0万kg/hm24个覆盖量处理,分析了不同覆盖量对土壤水分、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4年玉米生育期覆盖量从高到... 为了探明半干旱区秸秆覆盖栽培中适宜的秸秆覆盖量,在宁南旱区进行了春玉米栽培试验。试验设1.35、0.9、0.45和0万kg/hm24个覆盖量处理,分析了不同覆盖量对土壤水分、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4年玉米生育期覆盖量从高到低0~200 cm土层平均土壤贮水量分别较CK(无覆盖)高15.47、10.79 mm和6.26 mm(P<0.05)。试验期间,2009年玉米生育期降雨量最低(为266.1 mm),各处理依次较CK增产13.10%、17.37%和5.40%(P<0.05);2010年玉米生育期降雨量最高(为433.6 mm),各处理依次较CK增产3.91%、7.58%(P<0.05)和1.70%。0.9~1.35万kg/hm2覆盖量增产效果明显,4年平均比CK增产14.23%~12.03%,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10.64%~8.87%。宁南旱区,0.9万kg/hm2秸秆覆盖量能更好地蓄水保墒,促进农田土壤水分良性循环,且对提高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南旱区 秸秆覆盖量 土壤水分 产量 春玉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