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2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生育期遮光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61
1
作者 蔡昆争 骆世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93-196,共4页
研究了不同生育期遮光45%(水稻生长的前期、中1期、中2期、后期)对水稻形态发育、光合产物积累、稻株养分含量、产量构成等的影响,并重点研究了植株对N、P、K养分的吸收规律.结果表明,各期遮光后均使干物质积累速率降低,... 研究了不同生育期遮光45%(水稻生长的前期、中1期、中2期、后期)对水稻形态发育、光合产物积累、稻株养分含量、产量构成等的影响,并重点研究了植株对N、P、K养分的吸收规律.结果表明,各期遮光后均使干物质积累速率降低,植株N、P、K养分吸收量减少,对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植株体内N、P、K养分含量上升.前期遮光主要使分蘖数急剧下降,有效穗数减少,叶面积系数下降,产量下降11.56%,但株高增加;中1期遮光后对水稻生长影响不大,产量仅降低5.46%;中2期遮光主要使每穗粒数和千粒重下降,对产量影响较大,降低幅度达30.80%;后期遮光主要影响结实粒和千粒重,其产量最低,降低55.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遮光 生长发育 养分吸收 产量构成
下载PDF
再生稻产量形成特点与关键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41
2
作者 徐富贤 熊洪 +4 位作者 张林 朱永川 蒋鹏 郭晓艺 刘茂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02-1717,共16页
发展再生稻是充分利用秋季光热资源,提高稻田产出效益的一条重要途经。根据已报道资料,结合笔者20余年的研究结果,综述了再生稻产量形成特点及关键调控技术研究进展。主要内容包括:(1)头季稻中上部节的再生穗抽穗期比下部抽穗早、着生... 发展再生稻是充分利用秋季光热资源,提高稻田产出效益的一条重要途经。根据已报道资料,结合笔者20余年的研究结果,综述了再生稻产量形成特点及关键调控技术研究进展。主要内容包括:(1)头季稻中上部节的再生穗抽穗期比下部抽穗早、着生叶片数少、出叶速度快、生育期短、穗子小、成穗率和结实率较高。头季稻抽穗后光合物质主要供给穗部籽粒灌浆结实,分配给再生芽生长利用的光合物质极少,是齐穗后大量再生芽开始死亡的机理所在;改善头季稻抽穗期间植株行间的光照条件对再生芽生长的促进作用,必须在一定光合物质供给基础上才能显现。头季稻齐穗后品种间再生力取决于头季稻的叶粒比,强再生力品种头季稻单位颖花的绿叶面积占有量较大,其光合产物满足头季稻高产之后剩余量较多,对再生稻高产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杂交组合间再生力与穗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2)水稻品种再生力可分为4级,头季稻及再生稻两季高产品种的库源特征:穗粒数160—190粒、叶粒重比0.0737—0.0827 cm2·mg-1、有效穗232.12—249.40万/hm2、结实率81.54%—85.74%、千粒重28.58—30.07 g、单穗重4.13—4.43 g。(3)促芽肥提高再生力的作用,是通过施氮延缓了头季稻生长后期绿叶衰老速度,提高母茎叶片全氮含量及其净光合速率,增加叶片当时的光合产物向头季稻穗部输入比例,减少先期贮藏于母茎鞘中光合产物向穗部输入量,相对地提高了母茎鞘干物重而增强再生力。促芽肥对再生稻的作用效果在品种间的表现不尽相同,头季稻穗粒数较多的大穗型品种要提早施用促芽肥并增加施用量,才能获得较高的再生稻产量。利用杂交中稻齐穗期剑叶叶绿素计读数(SPAD值)可预测再生稻促芽肥高效施用量;通过防治纹枯病保护头季稻基部叶片和适度烤田提高根系活力,是再生稻高产的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再生力 产量形成 调控技术
下载PDF
A Major QTL, Ghd8, Plays Pleiotropic Roles in Regulating Grain Productivity, Plant Height, and Heading Date in Rice 被引量:138
3
作者 Wen-Hao Yan Peng Wang Hua-Xia Chen Hong-Ju Zhou Qiu-Ping Li Chong-Rong Wang Ze-Hong Ding Yu-Shan Zhang Si-Bin Yu Yong-Zhong Xing Qi-Fa Zhang 《Molecular Plant》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2期319-330,共12页
Rice yield and heading date are two distinct traits controlled by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s). The dissection of molecular mechanisms underlying rice yield traits is important for developing high-yielding rice va... Rice yield and heading date are two distinct traits controlled by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s). The dissection of molecular mechanisms underlying rice yield traits is important for developing high-yielding rice varieties. Here, we report the 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Ghd8, a major QTL with pleiotropic effects on grain yield, heading date, and plant height. Two sets of near isogenic line populations were developed for the cloning of GhdS. Ghd8 was narrowed down to a 20-kb region containing two putative genes, of which one encodes the OsHAP3 subunit of a CCAAT-box binding protein (HAP complex); this gene was regarded as the Ghd8 candidate. A complementary test confirmed the identity and pleiotropic effects of the gene; interestingly, the genetic effect of Ghd8 was dependent on its genetic background. By regulating Ehdl, RFT1, and Hd3a, Ghd8 delayed flowering under long-day conditions, but promoted flowering under short-day conditions. Ghd8 up-regulated MOC1, a key gene controlling tillering and branching; this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tillers, primary and secondary branches, thus producing 50% more grains per plant. The ectopic expression of Ghd8 in Arabidopsis caused early flowering by 10 d-a situation similar to the one observed by its homolog AtHAP3b, when compared to wild-type under long-day conditions;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e conserved function of Ghd8 and AtHAP3b in flowering in Arabidopsis. Our results demonstrated the important roles of Ghd8 in rice yield formation and flowering, as well as its opposite functions in flowering between rice and Arabidopsis under long-day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ar isogenic lines CCAAT-box binding protein ectopic expression flowering pathway yield formation
原文传递
播期对春玉米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07
4
作者 刘明 陶洪斌 +3 位作者 王璞 易镇邪 鲁来清 王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8-23,共6页
以"郑单958"和"鲁单984"为材料,比较研究了两个播期(4月24日和5月15日)条件下春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探讨了春玉米生长发育与气候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播期的春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都存在显著差异。与4月2... 以"郑单958"和"鲁单984"为材料,比较研究了两个播期(4月24日和5月15日)条件下春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探讨了春玉米生长发育与气候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播期的春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都存在显著差异。与4月24日播期相比,5月15日播期的春玉米产量(干重)提高2157kg·hm-2(郑单958)和1137kg·hm-2(鲁单984)。粒重在播期间、品种间及播期与品种互作间差异均不显著。穗粒数在品种间不显著,但在播期间差异达显著水平,第2个播期穗粒数提高幅度达37.8%(郑单958)和11.2%(鲁单984)。通过对不同播期间气象因子的分析发现,降雨是影响华北平原春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最重要气象因子。降雨主要通过对穗粒数的调节来影响产量。开花期降雨过多所带来的低温寡照影响玉米的受精授粉与结实;拔节至大喇叭口期降雨通过调节叶面积大小影响作物干物质积累,进而影响籽粒的发育情况。本试验中,5月15日是春玉米获得高产的最佳播期。合理安排播期,重视降雨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是华北平原春玉米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春玉米 产量形成 播期
下载PDF
氮肥对新疆高产棉花群体光合性能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99
5
作者 张旺锋 王振林 +3 位作者 余松烈 李少昆 曹连莆 王登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89-796,共8页
在田间自然条件下 ,研究了施氮肥量对新疆高产棉花群体光合性能及产量形成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 ,在 0~30 0 kg.hm- 1施氮量范围内 ,随追氮肥量的增加 ,群体光合速率增强 ;过量追施氮肥虽然在盛花结铃期有扩大叶面积、增加冠层对光能... 在田间自然条件下 ,研究了施氮肥量对新疆高产棉花群体光合性能及产量形成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 ,在 0~30 0 kg.hm- 1施氮量范围内 ,随追氮肥量的增加 ,群体光合速率增强 ;过量追施氮肥虽然在盛花结铃期有扩大叶面积、增加冠层对光能的截获率和增强群体光合速率的趋势 ,但同时易引起棉株旺长 ,导致生育后期叶面积指数和群体光合速率的迅速下降 ;30 0 kg.hm- 1中等追施氮量下 ,群体光合速率稳定在相对较高水平。群体叶源量随追氮肥量增加而增加 ,过量追施氮肥处理群体叶源量最高 ,但其群体叶源量在生育后期所占比例较小 ;而中等追施氮量不仅有较高的群体叶源量 ,而且群体叶源量在生育后期所占比例高 ,保证了棉铃发育所需大量光合产物 ,棉花产量高。因此 ,提高生育后期的群体光合速率 ,延长其高值持续时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光合性能 产量形成 棉花 新疆 高产群体 施用量
下载PDF
再生稻产量形成的生理生态特性与关键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105
6
作者 林文雄 陈鸿飞 +4 位作者 张志兴 徐倩华 屠乃美 方长旬 任万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2-401,共10页
本文介绍了目前我国再生稻的发展现状,从发育遗传和生理生态角度综述了近年来再生稻产量形成的研究进展,提出采用人工收割高留桩栽培再生稻时,选择头季分蘖力相对较弱、再生季再生力强的重穗型杂交籼稻品种(组合)易获高产;而采用机械化... 本文介绍了目前我国再生稻的发展现状,从发育遗传和生理生态角度综述了近年来再生稻产量形成的研究进展,提出采用人工收割高留桩栽培再生稻时,选择头季分蘖力相对较弱、再生季再生力强的重穗型杂交籼稻品种(组合)易获高产;而采用机械化收割低留桩栽培再生稻时,选择具强低位芽再生力的杂交籼稻品种或感光性弱的重穗型杂交粳稻品种(组合)、籼粳交水稻品种(组合)易获高产。头季成熟期至再生季齐穗期根系活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再生季产量的高低,再生季稻高产的前提是健壮的头季根系和一定数量新生根系的有效结合,这有利于促进腋芽的萌发成苗、增加每平方米穗数,是再生稻高产增产的关键。在此基础上,提出适时早播、畦栽沟灌、二次烤田、重施促芽肥、适高留桩的人工收割高留桩再生稻栽培技术,并从品种选择、再生季施肥、留桩高度等方面探讨了机械化收割低留桩蓄留再生稻的关键栽培技术及生理生态机制。最后提出了我国再生稻发展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认为当前轻简化的机收低留桩再生稻是我国再生稻发展的方向,并对机收低留桩再生稻的进一步研究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产量形成 发育遗传特性 人工收割 机械化收割 栽培技术
下载PDF
玉米花生间作对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02
7
作者 焦念元 宁堂原 +4 位作者 杨萌珂 付国占 尹飞 徐国伟 李增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4324-4330,共7页
为了进一步揭示玉米花生间作体系中玉米间作产量优势的光合机理,于2010—2011年在河南科技大学试验农场研究了间作玉米功能叶的光-光响应曲线和光-CO2响应曲线特点、荧光参数、叶绿素含量与构成、干物质积累及灌浆速率。结果表明:间作... 为了进一步揭示玉米花生间作体系中玉米间作产量优势的光合机理,于2010—2011年在河南科技大学试验农场研究了间作玉米功能叶的光-光响应曲线和光-CO2响应曲线特点、荧光参数、叶绿素含量与构成、干物质积累及灌浆速率。结果表明:间作提高了玉米功能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改变了叶绿素构成,显著提高了净光合速率,延缓衰老;间作提高了玉米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光饱和时的最大净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和羧化效率,显著降低了CO2补偿点;PSⅡ的实际光化学效率、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和光化学猝灭系数变化不明显。间作明显提高玉米生育后期单株干物质,主要在于促进了籽粒的生长,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偏土地当量(PLER-M)高于其所占面积比例的106.6%—120.3%,表现出明显的间作产量优势。这说明间作玉米产量间作优势主要来源于其生育后期净光合速率的提高,促进光合物质向籽粒的分配,净光合速率的提高是通过羧化效率和表观量子效率的提高,增强CO2的固定能力实现的,而非是光能传递、转化效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玉米 光合特性 羧化效率 产量形成
下载PDF
施氮量对高产早稻氮素利用特征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76
8
作者 曾勇军 石庆华 +1 位作者 潘晓华 韩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409-1416,共8页
以高产早稻组合陆两优996(两系)和金优463(三系)为材料,通过不同的氮肥施用量对其氮素吸收特征、群体结构及产量形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施氮有利于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以及茎、叶、穗中的氮素含量,提高叶面积指数,促进齐穗期以前... 以高产早稻组合陆两优996(两系)和金优463(三系)为材料,通过不同的氮肥施用量对其氮素吸收特征、群体结构及产量形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施氮有利于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以及茎、叶、穗中的氮素含量,提高叶面积指数,促进齐穗期以前特别是分蘖盛期至齐穗期的干物质生产和氮素积累。施氮量增加,分配到茎和叶中氮素的量及比例增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稻谷生产效率下降。(2)每穗粒数和有效穗数是影响双季早稻产量的最主要因素,适量施氮可以提高临界茎重以上的茎蘖比例,增加每穗粒数。过量施氮会抑制水稻的前期分蘖,降低临界茎重以上的茎蘖比例,使每穗粒数降低,同时影响后期特别是乳熟期以后的物质生产和氮素吸收。本试验条件下,穗型较大、株型紧凑的组合陆两优996,施氮量以225kghm-2为宜;而分蘖力较强、穗型较小、株型较松散的组合金优463,施氮量以180kghm-2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 早稻 氮素利用 产量形成
下载PDF
水稻产量形成与叶片含氮量及叶色的关系 被引量:60
9
作者 王绍华 刘胜环 +3 位作者 王强盛 丁艳锋 黄丕生 凌启鸿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5,共5页
以 6个中晚熟水稻品种为材料 ,研究了不同时期叶片含氮量与分蘖发生、穗粒形成及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 ,分蘖发生率随出生时叶片含氮量提高而提高 ,分蘖发生与终止的临界叶片含氮量随分蘖出生期推迟而逐步提高 ;穗颖花数主要受倒 2叶期... 以 6个中晚熟水稻品种为材料 ,研究了不同时期叶片含氮量与分蘖发生、穗粒形成及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 ,分蘖发生率随出生时叶片含氮量提高而提高 ,分蘖发生与终止的临界叶片含氮量随分蘖出生期推迟而逐步提高 ;穗颖花数主要受倒 2叶期、倒 1叶期叶片氮状况影响 ,结实率与抽穗期叶片氮状况有关 ,穗颖花数和结实率最高时叶片含氮量粳稻为 2 7~ 2 8g·kg-1,籼稻为 2 5g·kg-1左右。试验发现 ,N -n叶龄期、倒 2叶期和抽穗期主茎顶 4叶叶色接近或略深于顶 3叶为不同品种高产的共同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产量形成 叶片含氮量 叶色 氮素营养
下载PDF
不同密度对新疆高产棉花冠层结构光合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64
10
作者 吕新 张伟 曹连莆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2-148,共7页
研究了北疆棉区推广棉种新陆早 10号与新陆早 12号在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冠层结构特征和光合特性的差异 ,得出高密度植棉理论密度 2 2 5 0 0 0株 /hm2 是较为适宜的种植密度。研究结果显示 ,群体密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形成理想群体冠层... 研究了北疆棉区推广棉种新陆早 10号与新陆早 12号在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冠层结构特征和光合特性的差异 ,得出高密度植棉理论密度 2 2 5 0 0 0株 /hm2 是较为适宜的种植密度。研究结果显示 ,群体密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形成理想群体冠层和获得高产。 2品种相比 ,新陆早 10号较新陆早 12号对高密度反应敏感 ,高密种植可获得较高产量。因此在高密条件下选择新陆早 10号 ,中高密条件下选择新陆早 12号栽培种植较为适宜。叶面积指数升高 ,叶片平均倾斜角度减小 ,群体散射辐射透过系数和群体直射辐射透过系数降低 ,对光能的截获率增加 ,由此得出了不同品种对种植密度的反应表现及理想群体冠层结构的合理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密度 棉花 冠层结构 新疆 光合作用 产量形成
下载PDF
播期推迟对冬小麦产量形成和籽粒品质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64
11
作者 张敏 王岩岩 +5 位作者 蔡瑞国 李婧实 王文颇 周印富 李彦生 杨树宗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25-330,共6页
为了明确推迟播期对小麦产量形成和品质的影响,选用2个冬小麦品种(轮选987和京冬8号),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播期推迟对小麦群体动态、物质积累、产量构成和籽粒品质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播期推迟能显著降低小麦冬前分蘖数,促进春季分蘖... 为了明确推迟播期对小麦产量形成和品质的影响,选用2个冬小麦品种(轮选987和京冬8号),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播期推迟对小麦群体动态、物质积累、产量构成和籽粒品质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播期推迟能显著降低小麦冬前分蘖数,促进春季分蘖的发生和成穗,提高分蘖成穗率。播期对小麦植株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存在基因型差异。播期推迟引起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进而导致籽粒产量下降,且京冬8号出现显著下降时对应的播期早于轮选987。播期推迟后小麦籽粒中的淀粉含量呈下降趋势,蛋白质含量呈上升趋势,同时二者的主要组成成份也随之改变。因此,冀东地区选用轮选987且适当早播(10月5日播种)可以获得高产;推迟播期至10月10日则籽粒品质提高,但要注意加强小麦生育后期的田间管理,防止粒重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播期推迟 产量形成 籽粒品质
下载PDF
播期对淮北粳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60
12
作者 王夫玉 张洪程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211-215,共5页
试验表明,播期对不同类型粳稻品种产量形成的影响表现为:首先受播期影响的是每穗结实粒数或结实率,其次是千粒重,再次是每穗颖花数,而穗数/hm2受影响甚小,即播期主要影响籽粒(库容)充实度,而时每公顷总颖花量(库容)影响... 试验表明,播期对不同类型粳稻品种产量形成的影响表现为:首先受播期影响的是每穗结实粒数或结实率,其次是千粒重,再次是每穗颖花数,而穗数/hm2受影响甚小,即播期主要影响籽粒(库容)充实度,而时每公顷总颖花量(库容)影响较小。就淮北地区而言,宜推广应用中熟中粳品种,可以使用晚熟中粳品种,读用早熟晚粳品种,不用中熟晚粳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品种类型 产量形成 成熟期 成熟度
下载PDF
播种方式对稻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建成的影响 被引量:56
13
作者 李朝苏 汤永禄 +1 位作者 吴春 黄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36-43,共8页
目前稻茬麦机播面积不断扩大,为研究播种方式转变对小麦播种出苗、生长发育与产量建成的影响,2009-2012年,在成都平原稻茬麦区开展撒播(免耕+人工撒种+人工覆盖稻草)与机播(免耕+稻草粉碎覆盖+2BMFDC-6型播种机播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 目前稻茬麦机播面积不断扩大,为研究播种方式转变对小麦播种出苗、生长发育与产量建成的影响,2009-2012年,在成都平原稻茬麦区开展撒播(免耕+人工撒种+人工覆盖稻草)与机播(免耕+稻草粉碎覆盖+2BMFDC-6型播种机播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机播处理的播种效率、出苗率、麦苗均匀度,以及中前期的个体与群体质量均显著高于撒播处理。但到了生育后期,机播小麦的个体与群体质量反而不及撒播小麦,进而影响穗部性状。机播小麦开花期干物质积累量和叶面积指数的年均值较撒播小麦低1.8%、8.9%,成熟期单穗结实小穗数和穗粒数较撒播处理低4.2%、3.5%,但千粒质量较撒播高4.9%,籽粒产量则基本相当。机播小麦开花期耕层土壤的速效氮含量较撒播处理低7.8%,植株全氮含量低19.4%。增施氮肥后,机播小麦个体和群体质量得到改善,增产趋势明显。表明,2BMFDC-6型机播有利于提高稻茬小麦播种效率和质量,但需要适当提高施氮水平以提高中后期个体与群体质量,进而实现高产。研究结果可为稻茬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熟化完善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 农业机械 稻茬小麦 人工撒播 2BMFDC-6型机播 产量建成
下载PDF
超高产再生稻产量形成和栽培技术分析 被引量:49
14
作者 张上守 卓传营 +2 位作者 姜照伟 李义珍 郭聪华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1-6,共6页
1998~2002年在尤溪县建立再生稻超高产示范片,5 a'累计面积1 097.73 hm2,头季平均产量10 664kg·hm-2,再生季平均产量6 537 kg·hm-2,合计年产量17 201 kg·hm-2,有一丘田再生季单产突破世界记录。头季超高产是依靠稳... 1998~2002年在尤溪县建立再生稻超高产示范片,5 a'累计面积1 097.73 hm2,头季平均产量10 664kg·hm-2,再生季平均产量6 537 kg·hm-2,合计年产量17 201 kg·hm-2,有一丘田再生季单产突破世界记录。头季超高产是依靠稳定穗数、主攻大穗,产量与干物质积累总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再生季以多穗取胜,在头季收割至再生季齐穗期,再生分蘖积累的干物质有35%~40%来自稻桩转运,有60%~65%来自本身光合生产。超高产栽培主要技术是:规划适宜种植区,选用“双高”良种,调整生育期,畦式栽培,合理施肥,高留稻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溪县 再生稻 产量形成 栽培技术 超高产栽培
下载PDF
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产量形成特点及超高产关键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45
15
作者 朱云集 郭天财 +4 位作者 王晨阳 崔金梅 夏国军 刘万代 王永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2-86,共5页
为给小麦大面积高产栽培提供依据,1997~1999年在河南省偃师市高产麦田研究了多穗型和大穗型小麦品种产量形成特点及超高产关键栽培技术。结果表明.多穗型和大穗型冬小麦品种在群体动态变化、小穗和小花发育、籽粒灌浆过程等方面有较... 为给小麦大面积高产栽培提供依据,1997~1999年在河南省偃师市高产麦田研究了多穗型和大穗型小麦品种产量形成特点及超高产关键栽培技术。结果表明.多穗型和大穗型冬小麦品种在群体动态变化、小穗和小花发育、籽粒灌浆过程等方面有较大差异。针对多穗型品种在高产奈件下分蘖成稳率高、穗粗重较低的特点,采取在拔节期追氮的措施能有效减少小花、子房退化,达到穗粒数增加、粒重提高的效果;大穗型品种分化小穗、小花数多,穗粒数高,在拔节期以后分蘖发育明显慢于主茎,致使分蘖成穗率低,群体穗数不足,产量低于多穗型品种,适当增加播量可有效增加穗数,提高小麦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穗型 产量形成 超高产 栽培技术
下载PDF
棉花干物质分配和产量形成的动态模拟 被引量:42
16
作者 张立桢 曹卫星 张思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621-1627,共7页
在系统分析不同基因型和管理措施下棉花干物质分配指数动态规律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分配指数的各器官干物质分配动态的模拟模型。在蕾铃干物重方面,采用了分配指数、潜在发育和缓冲库理论相结合的方法,较充分估计了蕾铃脱落、铃壳重等... 在系统分析不同基因型和管理措施下棉花干物质分配指数动态规律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分配指数的各器官干物质分配动态的模拟模型。在蕾铃干物重方面,采用了分配指数、潜在发育和缓冲库理论相结合的方法,较充分估计了蕾铃脱落、铃壳重等对产量形成的影响。建立了分配指数与生理发育时间的函数关系,不同基因型和管理措施不影响其动态变化模式,但早熟品种和不整枝条件下,各器官干物重分配指数明显不同于中熟类型品种和常规管理。模型还考虑了水分对地下部干物重分配的调节作用,以及<15℃低温对产量形成和铃壳干物质向纤维转移的影响。模型验证表明具有较好的预测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干物质分配 产量形成 动态模拟模型 分配指数
下载PDF
种植密度和缩节胺互作对棉花株型及产量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46
17
作者 邢晋 张思平 +3 位作者 赵新华 闫贞贞 魏然 张立祯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3-61,共9页
【目的】探讨种植密度和缩节胺互作对棉花结构与功能的调控效应。【方法】在河南安阳进行了鲁棉研28号种植密度和缩节胺互作试验,种植密度设置了1.5万、4.5万、7.5万、10.5万、13.5万株·hm^(-2)等5个水平,缩节胺用量设置了0,195,39... 【目的】探讨种植密度和缩节胺互作对棉花结构与功能的调控效应。【方法】在河南安阳进行了鲁棉研28号种植密度和缩节胺互作试验,种植密度设置了1.5万、4.5万、7.5万、10.5万、13.5万株·hm^(-2)等5个水平,缩节胺用量设置了0,195,390 g·hm^(-2) 3个水平。【结果】提高棉花种植密度,节间长度和株高增加,果枝倾角、主茎叶倾角减小,叶片和茎干物质分配系数减小,导致个体干物质积累量减少。增大缩节胺用量,可减小棉花果枝方位夹角、株高,增加果枝倾角、叶长和叶柄长,铃干物质分配系数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密度和缩节胺对果枝夹角、果枝倾角、株高、叶和果实的干物质分配系数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对棉花空间成铃结构存在互补效应。在缩节胺用量为390 g·hm^(-2)、种植密度10.5万株·hm^(-2)时,棉花群体干物质积累量达到最大值14 362 kg·hm^(-2),籽棉产量最高(3 257.4 kg·hm^(-2))。【结论】综合产量和品质效应,密度保持在7.5万~10.5万株·hm^(-2)、缩节胺用量在195~390 g·hm^(-2)时棉花均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研究结果对指导黄河流域棉花轻简化栽培和培育机采棉最佳株型有较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密度 缩节胺 生长形态
下载PDF
河南省小麦超高产品种产量形成特点及关键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41
18
作者 郭天财 朱云集 +2 位作者 王晨阳 崔金梅 康国章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6-50,共5页
在大田高产栽培条件下 ,对 2种穗型冬小麦品种的群体动态、穗花发育、子粒灌浆和产量构成特点进行了系统研究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 2种穗型冬小麦品种实现超高产产量指标栽培管理的关键技术 ,即对于分蘖成穗率高、穗粒重较低的多穗型品... 在大田高产栽培条件下 ,对 2种穗型冬小麦品种的群体动态、穗花发育、子粒灌浆和产量构成特点进行了系统研究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 2种穗型冬小麦品种实现超高产产量指标栽培管理的关键技术 ,即对于分蘖成穗率高、穗粒重较低的多穗型品种 ,应在保持适宜群体头数的基础上 ,采取拔节期追氮等措施能有效减少小花、子房退化 ,增加粒数和粒重 ,提高产量 ;针对大穗型品种分蘖成穗率低、穗粒重较高的特点 ,充分发挥其分化小穗、小花数多 ,穗粒重高的优势 ,并通过适当加大播量和适期肥水管理 ,促进分蘖成穗 ,增加有效穗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小麦 产量形成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免耕直播对一季晚稻田土壤特性和杂交水稻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6
19
作者 冯跃华 邹应斌 +3 位作者 Roland J Buresh 许桂玲 敖和军 王淑红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728-1736,共9页
为了探明免耕直播对杂交水稻的生育规律和稻田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于2003-2004年在长沙以两优培九为材料,进行了免耕直播、翻耕直播2种栽培方式的田间比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翻耕直播稻田相比,免耕直播稻田0~5cm土层容重降低3... 为了探明免耕直播对杂交水稻的生育规律和稻田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于2003-2004年在长沙以两优培九为材料,进行了免耕直播、翻耕直播2种栽培方式的田间比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翻耕直播稻田相比,免耕直播稻田0~5cm土层容重降低3.55%,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通气孔隙度和毛管持水量分别增加4.80%、1.59%、39.85%和7.04%,10~20cm土层的毛管孔隙度和5~10cm土层的通气孔隙度也分别增加11.14%和73.74%;5~10cm土层pH值增加3.53%;0~5cm土层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3.32%、15.60%、8.34%、36.64%,说明免耕有利于养分在0~5cm土层富集,直播稻田免耕不会引起土壤的酸化。同时免耕直播稻最高茎蘖数较低,而其成穗率较高;根系活力较强,平均比翻耕直播稻高12.59%~59.09%;其单蔸根干重也高于翻耕直播稻,增加幅度为19.12%~49.26%;生长后期净光合作用速率比翻耕直播稻高,平均增幅为10.82%,说明免耕直播更有利于后期产量的形成;净同化率也比翻耕直播稻高22.92%;翻、免耕直播稻干物质积累量及分配无显著差异;吸氮总量和吸磷总量相似,无显著差异,但免耕直播稻的吸钾总量比翻耕直播稻高。免耕直播稻的有效穗数比翻耕直播稻低,但每穗粒数高于翻耕直播稻。免耕直播稻的实收产量为8811.6~9346.3kg/hm^2,比翻耕直播稻增产5.61%~18.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 直播 土壤特性 杂交水稻 产量形成
下载PDF
玉米产量形成与源库关系 被引量:34
20
作者 李明 李文雄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7-70,共4页
研究表明,源库均影响玉米的产量。在不同基因型间源库特性存在差异,而基因型的源库性状表达又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和栽培措施的调控。基因型与环境条件之间原有的平衡关系,因新品种应用而打破,需要通过栽培措施调节环境条件,以满足品种... 研究表明,源库均影响玉米的产量。在不同基因型间源库特性存在差异,而基因型的源库性状表达又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和栽培措施的调控。基因型与环境条件之间原有的平衡关系,因新品种应用而打破,需要通过栽培措施调节环境条件,以满足品种遗传潜力发挥的要求,即通过栽培措施调节源库关系来协调个体与群体矛盾,从而在基因型与环境条件间建立新的平衡关系。产量形成过程中,产量的提高和潜力的发挥是作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调节过程,表现在源库平衡关系中,源是主导因素,库随源的变化进行调整,达到源库新的平衡。因此,源库不平衡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产量形成 品种 调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