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帝内经》中的易学象数学——兼论医、《易》思维理路之异同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文智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5-24,共10页
《黄帝内经》中有丰富的《易》学象数学内容。《内经》吸纳《易》学的“三才”之道,作为其理论建构的基础,蕴含着天人同构、天人之气相通的“天人合一”理念。天人相应是通过动态的阴阳的消息、四时的更替、五行的运转、八风的常正转换... 《黄帝内经》中有丰富的《易》学象数学内容。《内经》吸纳《易》学的“三才”之道,作为其理论建构的基础,蕴含着天人同构、天人之气相通的“天人合一”理念。天人相应是通过动态的阴阳的消息、四时的更替、五行的运转、八风的常正转换、及五运六气的运行来具体展现的。医、《易》皆注重“时”的作用,但《内经》更注重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而《易》则更重阴阳之间的对待与流行。《内经》理论与八卦“卦气”说有内在的联系。医、《易》皆注重天人合一,但前者更注重人与天的自然的合一,注重天地自然对人的生理病理的影响,而后者注重本天道以立人道,开天文以立人文,充满着浓郁的人文关怀。两种“天人合一”的思维理路非但没有根本的矛盾,而且具有内在的联系。人类可以同时追求人与天的自然的与人文的合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易学 象数 天人合一
下载PDF
中西易学乔梓雄──德儒卫礼贤、卫德明父子易学综论 被引量:7
2
作者 赖贵三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8-75,共8页
自16世纪开始,在耶稣会传教士穿针引线之下,西方易学与汉学发展密不可分。其中,德国卫礼贤翻译先秦儒、道经典,发现《易经》的特殊地位与哲学作用,从而进行深入研究,并请教劳乃宣与胡适等知名学者,完成第一部德文译本《易经》,译笔"... 自16世纪开始,在耶稣会传教士穿针引线之下,西方易学与汉学发展密不可分。其中,德国卫礼贤翻译先秦儒、道经典,发现《易经》的特殊地位与哲学作用,从而进行深入研究,并请教劳乃宣与胡适等知名学者,完成第一部德文译本《易经》,译笔"简明"、"自由"、"想象",被称为"西方易学史上的《新约全书》"。此外,其子卫德明与其学生贝恩斯合译出版卫礼贤《易经》英文版,贝恩斯又英译卫德明《变化:易经八讲》在美国出版,这两本英文译著直接推动美国易学研究快速起飞,也使卫氏父子易学得到更多的发展,并产生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学 卫礼贤 卫德明 贝恩斯
下载PDF
魏晋至唐初易学演变与发展的特征 被引量:3
3
作者 刘玉建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2,共10页
在中国易学发展史上,魏晋南北朝至唐初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历史阶段。本文认为这一时期易学演变与发展的显著特征,彰显为魏晋南北朝时期象数与义理两大学术流派自始至终的既斗争又统一,以至于唐初之走向融合。
关键词 易学 象数 义理
下载PDF
《史记》易学管窥 被引量:3
4
作者 刘银昌 张新科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4-108,共5页
《史记》作为一部实录性历史巨著,记载了一些与《周易》相关的资料,这些记载既可以窥见中国易学发展的概况,又与司马迁的学术思想及情感体验相关,理解这些,对于全面把握《史记》的意蕴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司马迁 《史记》 周易
下载PDF
浅析朱丹溪相火论与卦爻象的内在联系 被引量:3
5
作者 姚盛元 张其成 《中医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910-913,共4页
援易入医是金元时期医学发展的一个趋势,易学推动了医学的发展。朱丹溪是金元医学的集大成者,其学术思想极具易学内涵。相火论作为朱丹溪的代表性理论,与卦爻象关联密切、高度契合。相火论与卦爻象之间的联系包括君火对应离卦,相火对应... 援易入医是金元时期医学发展的一个趋势,易学推动了医学的发展。朱丹溪是金元医学的集大成者,其学术思想极具易学内涵。相火论作为朱丹溪的代表性理论,与卦爻象关联密切、高度契合。相火论与卦爻象之间的联系包括君火对应离卦,相火对应阳爻;君火与相火的关系体现在“形气相生”与“守位秉命”上;“龙雷火”的概念源于震卦。丹溪以“象”言理,以卦爻象为基础构建模型,“相火”与“阳爻”的关系虽未明说,却暗藏字间,反应了象数思维“重动态功能,轻实体结构”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火论 卦爻象 君火 阳爻 朱丹溪 易学 《周易》 象数思维 “龙雷火”
下载PDF
综论我国古代易学及相关术数学的政治决策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谢金良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8-55,共8页
我国古代的预测学,主要由原始占卜术、《周易》占筮学、术数学三部分组成。由于落后生产力条件的制约,我国历代的预测学术在各种政治决策中都起着至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学术文化对政治决策的影响为视点,分别从三个方面梳理和论证古代... 我国古代的预测学,主要由原始占卜术、《周易》占筮学、术数学三部分组成。由于落后生产力条件的制约,我国历代的预测学术在各种政治决策中都起着至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学术文化对政治决策的影响为视点,分别从三个方面梳理和论证古代预测学术变异发展的脉络及其决策功用:原始占卜术对上古政治决策的左右;《周易》原理在政治决策中的功用;易学术数的发展对政治决策的影响。文中对易学与术数关系研究方面存在的个别问题,也发表了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学 术数学 政治决策
下载PDF
西夏易类知识的来源与官方易学流派探微
7
作者 赵坤 《敦煌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3-100,共8页
西夏效仿中原王朝,以儒学作为官方学术。然而阐发儒家哲理的易学内容,在西夏文献中却罕有记载。从出土文献来看,西夏民间使用的易类知识大多是汉地术数中的卦象符号,与义理之学关系不大;而西夏易占文献内容的变化趋势,则反映了西夏人对... 西夏效仿中原王朝,以儒学作为官方学术。然而阐发儒家哲理的易学内容,在西夏文献中却罕有记载。从出土文献来看,西夏民间使用的易类知识大多是汉地术数中的卦象符号,与义理之学关系不大;而西夏易占文献内容的变化趋势,则反映了西夏人对易类知识由全盘接受到自我理解的过程。与之相比,西夏官方获取的易类书籍多为义理易学著作,然而斡道冲撰写的《周易卜筮断》,却是以“卜筮”为题,属于象数易学的范畴。这一选择既符合西夏人将易类知识归于术数的认知,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宋代易学的成果。这种偏重于筮法的易学取向,体现了少数民族政权易学发展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 易学 术数 黑水城文献
下载PDF
“易学”语境下的服装设计研究
8
作者 李宗仪 严燕 《纺织报告》 2023年第3期87-89,共3页
《周易》是最古老的中华文化瑰宝之一,历来被人们誉为中国儒家经书之首、群经之首,堪称“大道之源”,其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有“奇书”之称。在科技与经济高... 《周易》是最古老的中华文化瑰宝之一,历来被人们誉为中国儒家经书之首、群经之首,堪称“大道之源”,其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有“奇书”之称。在科技与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中国文化的建设、中华民族重拾文化自信、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复兴成为人们聚焦的时代主题。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易学”中包含的阴阳五行思想也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衣食住行和精神世界中。基于“易学”知识的研究与运用,文章对“易学”语境下的服装设计与服装色彩搭配进行了研究与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服装 “易学” 服装设计
下载PDF
考古发现与先秦易学 被引量:2
9
作者 连劭名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7-36,共10页
本文从考古发现的一些才料,考证了先秦易学的若干问题.认为,古贞与鼎同字,贞亦训“定”,鼎是“定命”的象征.殷墟卜辞“卜王”与《周易》卦辞中的“安贞”同义。卜辞中有“由王事”,即“从王事”。《周易》爻辞中有“从王事”.《周易》... 本文从考古发现的一些才料,考证了先秦易学的若干问题.认为,古贞与鼎同字,贞亦训“定”,鼎是“定命”的象征.殷墟卜辞“卜王”与《周易》卦辞中的“安贞”同义。卜辞中有“由王事”,即“从王事”。《周易》爻辞中有“从王事”.《周易》卦爻辞中屡言“我”,取象与“从王事”全同.卜辞中有神名“(虫虫)”,指太一神。包山楚简中有神名“二天子”,应是伏牺、神农。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的“大帝”即为“易”.张家山汉简《盖庐》出现了“太极”的概念,是研究古代思想的珍贵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 易学 先秦时期 出土文献
下载PDF
张浚的易学思想及其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蔡方鹿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9,共7页
张浚把《易》作为载道之书,重视对义理的阐发,同时把义理建立在象数的基础上,这体现了其易学的特点。张浚的易学影响到其子张栻和朱熹这两位著名理学家,在宋代易学史上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 张浚 易学 理学
下载PDF
论易学“涪陵学派”的形成、特点与深远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良品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6-31,68,共7页
形成于两宋交替时代而极盛于南宋的易学"涪陵学派",具有悠久的理学传统、庞大的学术队伍、强烈的爱国感情以及浓厚的地域特色等特点。该学派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程朱理学"的形成起到了承传的作用,对四川特别是涪陵... 形成于两宋交替时代而极盛于南宋的易学"涪陵学派",具有悠久的理学传统、庞大的学术队伍、强烈的爱国感情以及浓厚的地域特色等特点。该学派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程朱理学"的形成起到了承传的作用,对四川特别是涪陵的文化与教育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涪陵学派 程颐 谯定 易学 程朱理学
下载PDF
焦循易学方法论的哲学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居渊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8-34,共7页
文章认为焦循通过“旁通”、“当位失道”、“时行”、“八卦相错”、“比例”五图,编织了一套表现为象数形式的逻辑类比推理的思想构架。并将自己的道德理想尽数纳入构架之中。这样。焦循一方面确立了研究易学的方法论,另一方面也具有... 文章认为焦循通过“旁通”、“当位失道”、“时行”、“八卦相错”、“比例”五图,编织了一套表现为象数形式的逻辑类比推理的思想构架。并将自己的道德理想尽数纳入构架之中。这样。焦循一方面确立了研究易学的方法论,另一方面也具有以“旁通”为主体的哲学意义。焦循易学的方法论,标志着清代中期易学的重要转向,它已迈出象数与义理诠释易学的旧轨。然而将易学的探求严格限定在各种法则的框架之内,因而也就混淆了易学的象数系统与义理系统的各自独立性。因此,易学的哲学意义也就被逻辑推理的工具价值所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循 易学 易图略 方法论
下载PDF
论魏了翁的易学思想 被引量:1
13
作者 金生杨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1-17,共7页
魏了翁继承朱熹,兼重象数义理,以辞、变、象、占为《易》之纲领,力图融会程、邵易学。他深研邵雍易学,提出“性善之义具于《易》”,并对河图洛书、先后天易学源流及有关分歧作了进一步考证,得出图书相通的结论。魏了翁重世教,学术以济... 魏了翁继承朱熹,兼重象数义理,以辞、变、象、占为《易》之纲领,力图融会程、邵易学。他深研邵雍易学,提出“性善之义具于《易》”,并对河图洛书、先后天易学源流及有关分歧作了进一步考证,得出图书相通的结论。魏了翁重世教,学术以济世为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了翁 易学 图书 象数
下载PDF
宋代巴蜀对邵雍学术传播的贡献 被引量:2
14
作者 金生杨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9-74,88,共7页
邵雍为宋代象数说《易》之大宗,其学通过友朋、弟子、子孙、术士等途径广泛传播,而友朋、子孙、术士传其学多在巴蜀。宋代巴蜀对邵雍学术传播的贡献极大,其中蜀人张行成得司马光、牛师德、牛恩纯之传,又得邵雍十四图及王湜《皇极经世》... 邵雍为宋代象数说《易》之大宗,其学通过友朋、弟子、子孙、术士等途径广泛传播,而友朋、子孙、术士传其学多在巴蜀。宋代巴蜀对邵雍学术传播的贡献极大,其中蜀人张行成得司马光、牛师德、牛恩纯之传,又得邵雍十四图及王湜《皇极经世》之学,影响最大;邵雍子孙长期留居巴蜀,使邵氏学术在巴蜀乃至全国各地广泛传播;术士传播邵雍学术则源于蜀人杜可大,经过祝泌、傅立等人的大力弘扬,成就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邵雍 巴蜀 易学 传播
下载PDF
易学的推类逻辑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克峰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2-80,共9页
易学中的逻辑问题,是一个在易学和逻辑学研究中被忽视的问题,但又是一个关系到对中国文化史、思想史和逻辑史的再认识的重要问题。易学中的逻辑是推类逻辑,本文给出了理由,同时以现代逻辑的方法给出了易学推类逻辑的形式系统,并作了讨... 易学中的逻辑问题,是一个在易学和逻辑学研究中被忽视的问题,但又是一个关系到对中国文化史、思想史和逻辑史的再认识的重要问题。易学中的逻辑是推类逻辑,本文给出了理由,同时以现代逻辑的方法给出了易学推类逻辑的形式系统,并作了讨论。指出易学逻辑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以汉字表述的特有逻辑形式,建立了中国古代的普遍语言,形成了自我满足的语义系统,其在为人们提供正确的认识方法和为古代科学提供认识工具方面与西方逻辑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类 易学 类符号 汉字普遍语言
下载PDF
易学视域下的“体用一源,显微无间” 被引量:3
16
作者 唐纪宇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6-63,共8页
"体用一源,显微无间"一直被认为是程颐哲学思想的核心,但研究者对于这一重要命题的阐释历来都是在哲学背景下进行的,而往往忽略了其易学背景。本文则是以易学视域为起点,对这一命题进行探讨的。首先,通过对"象"与&q... "体用一源,显微无间"一直被认为是程颐哲学思想的核心,但研究者对于这一重要命题的阐释历来都是在哲学背景下进行的,而往往忽略了其易学背景。本文则是以易学视域为起点,对这一命题进行探讨的。首先,通过对"象"与"理"关系的探讨勾画出"体用一源,显微无间"所针对的易学问题。其次,在此基础上阐释这一命题的具体内涵。最后,揭示出这一命题在易学史和哲学史上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学 体用一源 显微无间
下载PDF
读宋明理学随录易学札记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鹿鸣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0-46,共7页
《易》为性命之源,深受理学家重视。性理以八卦取象存在“性理象”,有:乾为性,震为性。乾为理,坤为理,巽为理。乾为神,为易。乾为命,巽为命。艮为止,又为性德。坎为志,又为心,又为智。以性理象对《小畜》《大畜》《无妄》《益》《困》... 《易》为性命之源,深受理学家重视。性理以八卦取象存在“性理象”,有:乾为性,震为性。乾为理,坤为理,巽为理。乾为神,为易。乾为命,巽为命。艮为止,又为性德。坎为志,又为心,又为智。以性理象对《小畜》《大畜》《无妄》《益》《困》《坎》《咸》《恒》《艮》《大壮》等卦的象辞分析,在阐释义理易学上别开一解。作者还讨论了程颢和朱熹对“易体”概念的不同观点。程颢哲学中有“易体”概念,朱熹哲学中不需要“易体”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学 理学 性理 卦象 易体
下载PDF
论易学源于山东——兼论汉以来山东古代学者对易学之贡献
18
作者 杨亚利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0-74,共5页
作为经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易学有汉易系统、晋易系统、宋易系统三大形态。有材料证明,这三大系统开风气之先的都是山东学者。汉易系统开风气之先的是孟喜,集大成者是郑玄;晋易系统开风气之先的是王弼;宋易系统开风气之先的是以孙复、石... 作为经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易学有汉易系统、晋易系统、宋易系统三大形态。有材料证明,这三大系统开风气之先的都是山东学者。汉易系统开风气之先的是孟喜,集大成者是郑玄;晋易系统开风气之先的是王弼;宋易系统开风气之先的是以孙复、石介为首的泰山学派。在这个意义上可以得出结论:易学源于山东,有齐鲁文化背景。纵览文化轴心期以后汉以来山东古代易学史可以看出,山东学者对我国易学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 易学 汉易系统 晋易系统 宋易系统
下载PDF
论胡炳文对朱熹《周易本义》的推明与发挥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振香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33,共7页
胡炳文是元代易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著有《〈周易本义〉通释》十二卷,此书在总体致思路向上以朱子易学为宗,是提升和补益朱子易学思想的一部力作。在诠释内容上,《通释》对《周易》一些范畴的独创性诠解,对《周易本义》诸多诠解... 胡炳文是元代易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著有《〈周易本义〉通释》十二卷,此书在总体致思路向上以朱子易学为宗,是提升和补益朱子易学思想的一部力作。在诠释内容上,《通释》对《周易》一些范畴的独创性诠解,对《周易本义》诸多诠解的延伸性说明,成为朱子易学解释的有益扩充;在诠释方法上,《通释》以卦与卦之间相比照、经与经之间相参照等多重诠释视角,拓展了朱熹的解《易》理路。在思想主旨上,《通释》发挥朱熹的理本论,运用政治发展与人伦日用中的诸多现象说明《周易本义》所强调的中、正、时、慎等义,对朱子的易学思想作出了一定的理论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炳文 朱熹 《周易》 《周易本义》 《(周易本义)通释》 易学
下载PDF
西汉易学的主要问题及其解释旨趣的转变 被引量:2
20
作者 丁四新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16,共12页
从先秦至西汉武帝时期,《周易》经历了从"卜筮之书"到"经书",从"稽疑"到穷究"天人之道"的转变。西汉初期属于祖师《易》阶段,诸位祖师多著有《易传》,它们为西汉中后期经学《易》的成立和发展... 从先秦至西汉武帝时期,《周易》经历了从"卜筮之书"到"经书",从"稽疑"到穷究"天人之道"的转变。西汉初期属于祖师《易》阶段,诸位祖师多著有《易传》,它们为西汉中后期经学《易》的成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汉初易学以自然哲学的阴阳天道观为主导,而包含了对于人事的说理。可以确定,帛书《易传》的制作晚于今本,且前者对于后者的抄录现象十分严重,而汉初诸《易传》可能也是如此。武宣时期,《周易》不但在朝廷及精英的层面上实现了"经书"性质及其地位的大转变,而且其师法和家法的传统亦得以迅速确立和展开。自丁宽至于施、孟、梁丘三家,《易》章句之学兴起,彼时的章句简明扼要,不过"训故(旨趣)举大谊(义)"而已;而随着京氏《易》立于学官,《易》阴阳灾异说也泛滥于元成之世。哀平时期,《易纬》诸书兴起,它们是谶纬思潮流行的结果。此外,《易林》和《太玄》二书也值得重视,它们既是仿经之作,也是造经之作,同时反映出汉人对待经典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易学 阴阳 立经 师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