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评价、规划与预测研究——以扬州市为例 被引量:168
1
作者 李锋 王如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929-1936,共8页
城市绿地是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以扬州市为例,依据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和生态规划原则,参照国内外有关标准进行了规划,构建了"内环绿带、近郊绿带和外围大环境绿色屏障"三环... 城市绿地是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以扬州市为例,依据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和生态规划原则,参照国内外有关标准进行了规划,构建了"内环绿带、近郊绿带和外围大环境绿色屏障"三环绿带的布局结构,并从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人均公共绿地、绿地结构、绿地均匀度、本地种优势度6个指标分阶段进行了具体规划,应用多边形综合指标法对规划结果进行了评价与预测。结果表明,2000年扬州市区绿地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一般,2005年也一般,2010较好,2020年优良。为了达到规划的预期目标,扬州市必须通过法律、经济、行政、社会、技术等手段加强后期的实施、监督与管理,从生态学角度提出了绿地系统建设的生态对策。城市生态建设应多元化而不应仅"唯绿地论",城市绿地建设应体现城市特色,同时考虑其建设成本和维护管理费用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绿地 指标 生态服务功能 扬州
下载PDF
基于MARKOV理论的扬州市土地利用结构预测 被引量:42
2
作者 牛星 欧名豪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3-156,共4页
根据扬州市1996—2004年间的土地利用平衡表数据,求得这期间全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平均转移概率矩阵,运用Markov理论,模拟并检验2004年全市的土地利用结构,发现模拟值与实际值基本吻合,说明运用Markov理论预测扬州的土地利用结构是可行的... 根据扬州市1996—2004年间的土地利用平衡表数据,求得这期间全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平均转移概率矩阵,运用Markov理论,模拟并检验2004年全市的土地利用结构,发现模拟值与实际值基本吻合,说明运用Markov理论预测扬州的土地利用结构是可行的。由此对全市2010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作预测,结果表明:在今后十几年的土地利用中,耕地、园地会继续减少,工矿用地和交通用地将大幅上升,但是各自的年变化幅度都会降低,同时农村居民点用地会不断减少,表明土地集约化利用将会是扬州市未来土地利用的侧重点。建议扬州市今后能改善农用地结构、引进先进技术以提高农用地效益;同时积极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提高建设用地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科夫链 转移概率矩阵 土地利用结构 预测 扬州市
下载PDF
扬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机制研究 被引量:42
3
作者 牛星 欧名豪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7年第1期102-108,共7页
基于扬州市1996-2004各年份土地利用数据及相关统计资料,分析了8年中土地变化的特点及主要驱动力因子,结果表明:①8年来全市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表现出耕地、园地的面积大幅下降,建设用地的面积普遍增长;②选择11项指标构建土地利用... 基于扬州市1996-2004各年份土地利用数据及相关统计资料,分析了8年中土地变化的特点及主要驱动力因子,结果表明:①8年来全市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表现出耕地、园地的面积大幅下降,建设用地的面积普遍增长;②选择11项指标构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模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及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得出:影响该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子是人口和经济的增长;③运用Eviews 3.1软件对土地利用变化中经济因素的驱动作用做回归分析得出:全市GDP每增长1亿元,需要新增建设用地约15.36 hm2,减少耕地约17.53 hm2;城镇化水平每增加1个百分点,需要减少耕地面积389.3 hm2,同时扩展城镇用地266.17 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驱动力机制 主成分分析 回归分析 扬州市
下载PDF
扬州市输入性恶性疟现状及防制对策 被引量:40
4
作者 徐玉慧 高扬 +1 位作者 杨军 左引萍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22-624,共3页
目的了解扬州市输入性恶性疟流行动态,提出防制对策,为进一步加强输入性恶性疟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5-2009年扬州市疟疾年报表及个案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09年扬州市输入性恶性疟病例数分别为1、0、7、2、26例,全... 目的了解扬州市输入性恶性疟流行动态,提出防制对策,为进一步加强输入性恶性疟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5-2009年扬州市疟疾年报表及个案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09年扬州市输入性恶性疟病例数分别为1、0、7、2、26例,全年均有发病。患者均为男性,80%以上的患者集中在20~50岁年龄段。病例主要分布在宝应、江都、邗江等地。结论扬州市输入性恶性疟发病呈上升趋势。要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防病意识和诊断准确率,规范治疗,做好输入性恶性疟的防控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 防制对策 现状调查 扬州市
原文传递
基于生态-经济比较优势视角的建设用地空间优化配置研究——以扬州市为例 被引量:38
5
作者 肖长江 欧名豪 李鑫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96-708,共13页
随着生态空间日益萎缩,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日趋加剧。为了协调经济发展空间与生态保护空间的矛盾问题,促进生态、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综合运用景观生态学方法与经济学原理,从"生态-经济"比较优势视角对建... 随着生态空间日益萎缩,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日趋加剧。为了协调经济发展空间与生态保护空间的矛盾问题,促进生态、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综合运用景观生态学方法与经济学原理,从"生态-经济"比较优势视角对建设用地指标进行空间优化配置。运用景观安全格局方法构建区域综合生态安全格局,据此计算空间单元的生态重要性指数,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对区域建设用地开发经济适宜性进行评价,计算空间单元的建设用地开发经济适宜性指数;其次运用生态重要性指数与经济适宜性指数计算建设用地开发比较优势度,以比较优势约束性满足程度为目标函数构建建设用地空间优化配置模型,并用蒙特卡洛(Monte Carol)法对之求解。以江苏省扬州市为例作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未来扬州市建设用地向南部经济发达地区集中,北部地区主要承担生态保护功能;建设用地配置结果呈现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错位格局,有助于扬州市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从"生态-经济"比较优势视角提出了建设用地空间优化配置方法,为土地利用规划及生态保护规划编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 “生态-经济”比较优势 优化配置 空间单元 扬州市
下载PDF
城市扩张过程中建设用地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力 被引量:37
6
作者 车通 李成 罗云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283-3294,共12页
剖析城市扩张过程中建设用地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力,不仅有助于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而且为城市用地结构优化、城市景观规划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以快速城市化的中型城市-扬州市为例,利用多期(1995、2000、2005、2010年和2015年... 剖析城市扩张过程中建设用地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力,不仅有助于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而且为城市用地结构优化、城市景观规划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以快速城市化的中型城市-扬州市为例,利用多期(1995、2000、2005、2010年和2015年)Landsat卫星影像、乡镇水平的扬州统计年鉴等数据,运用景观格局分析、增强回归树(Boosted regression trees)等方法,研究建设用地的扩张模式、形态及景观格局,定量探究地理、社会和经济因子对景观格局的影响机制,从而明晰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1995-2015年,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填充式(Infilling)、边缘式(Edge-expansion)和跳跃式(Leapfrog)3种扩张模式在各时段均有出现,但其优势度随着城市发展而改变。建设用地的形态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经历着“集聚”和“扩散”的交替变化过程,景观格局则出现了同质化倾向,景观破碎化下降、聚合度增加。地理因子(海拔和到县市中心的距离)对景观格局的综合影响虽然高于社会经济,但它的影响力却随着城市发展呈现出下降趋势,社会经济的作用则逐渐增强。海拔和人口密度的增加会促进景观的破碎化、抑制景观的集聚;人口数量的增加会促进景观的集聚、降低景观的破碎化;其余因子(到县市中心的距离、人均GDP和第二产业占比)的作用则随城市的发展而发生转变,如人均GDP对景观破碎化的作用表现为“促进→抑制”的转变、第二产业则为“抑制→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扩张 景观格局 时空演变 驱动力 扬州
下载PDF
基于城市意象变迁的城市旅游形象塑造研究——以江苏省扬州市为例 被引量:35
7
作者 侯兵 黄震方 尚正永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012-2017,共6页
城市意象和旅游形象研究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城市意象研究多侧重于意象空间的感知探讨,关注的是城市现存的意象空间形态,而城市旅游形象研究虽相对成熟,但多是套用了企业形象的研究手法,缺乏从城市意象变迁的角度分析城市旅游形... 城市意象和旅游形象研究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城市意象研究多侧重于意象空间的感知探讨,关注的是城市现存的意象空间形态,而城市旅游形象研究虽相对成熟,但多是套用了企业形象的研究手法,缺乏从城市意象变迁的角度分析城市旅游形象的发生和演变机理。城市意象具有显著的时空维度特征,与城市旅游形象保持紧密的关联性。扬州城市意象从时间纵向的角度上在地理区位的历史变迁、文学作品的意象表达、城市休闲文化的形成与演变以及城市现代化建设等方面有鲜明的体现,由此阐释了城市意象变迁对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的重要价值;结合扬州城市旅游形象的演变历程,得出城市旅游形象塑造中存在的问题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意象 时空维度 关系辨析 旅游形象塑造 扬州市
原文传递
扬州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 被引量:34
8
作者 车通 罗云建 李成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72-1880,共9页
建设用地扩张是城市土地利用变化中最剧烈、最直观的表现。探究其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力将有助于揭示城市空间扩张机理,促进城市用地调控的科学化。以快速城市化的中型城市——扬州市为例,基于多期Landsat遥感影像(1995、2000、2005、2... 建设用地扩张是城市土地利用变化中最剧烈、最直观的表现。探究其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力将有助于揭示城市空间扩张机理,促进城市用地调控的科学化。以快速城市化的中型城市——扬州市为例,基于多期Landsat遥感影像(1995、2000、2005、2010和2015年)、社会经济数据等资料,分析建设用地扩张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而利用增强回归树(boosted regression tree)方法,探讨城市化进程中地理空间、社会和经济因子对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研究发现,1995—2015年,建设用地面积从725.4 km^2持续增加到1076.5 km^2。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建设用地的空间形态趋于紧凑、形状变得规则,重心也随之转移,表现出市辖区的局部吸引和联动特征。在地理空间、社会和经济因子中,地理空间因子(如海拔、距县市核心区和建成区的距离)对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最大,但其相对影响却从1995—2000年的73.9%逐渐下降到2010—2015年的60.2%;社会和经济因子的相对影响则呈增加的趋势,即1995—2000年的5.2%和20.9%分别增加到2010—2015年的7.9%和31.9%。地理空间因子(如距县市核心区和建成区的距离)对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以抑制作用为主,但不同社会经济因子的作用呈现较大差异,例如,人口密度、人均GDP和财政收入能够促进建设用地的形成,人口数量表现为抑制作用,第二产业则为先抑制后促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扩张 时空特征 驱动力 机器学习技术 扬州
原文传递
基于FUZZY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扬州市为例 被引量:22
9
作者 王金地 欧名豪 胡传景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8年第1期29-34,共6页
在快速城市化、工业化阶段,城市土地粗放利用普遍存在,而土地供求矛盾却日益尖锐,如何提高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在界定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的基础上,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从经济、社会、生态和发展趋势四... 在快速城市化、工业化阶段,城市土地粗放利用普遍存在,而土地供求矛盾却日益尖锐,如何提高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在界定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的基础上,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从经济、社会、生态和发展趋势四个方面对扬州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扬州市土地集约水平一般,处于第三级,其中,社会和生态环境因素是制约集约水平的主要因素。同时结合扬州市实际情况提出了促进其土地集约利用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 土地集约 模糊评价模型 扬州市
下载PDF
基于CLUE-S模型的区域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被引量:27
10
作者 李鑫 马晓冬 +1 位作者 肖长江 欧名豪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2-167,172,共7页
首先根据区域土地利用现状特点及布局调整可行性,对现状布局不合理之处进行调整,形成土地利用现状优化布局;其次利用CLUE-S模型的全局空间模拟能力,以Logistic回归方式提取不同用地类型的优化分布规则,以此为据推演目标年区域土地利用... 首先根据区域土地利用现状特点及布局调整可行性,对现状布局不合理之处进行调整,形成土地利用现状优化布局;其次利用CLUE-S模型的全局空间模拟能力,以Logistic回归方式提取不同用地类型的优化分布规则,以此为据推演目标年区域土地利用优化布局。结果表明:全局土地利用类型空间优化的复杂性在于不同用地类型对同一空间单元有竞争关系;CLUE-S模型的空间配置原理可用于全局土地利用布局优化;2020年扬州土地利用优化布局中,城镇工矿用地主要向市区西北扩张,同时仪征市区北部及宝应县北部亦有明显分布,园地与林地主要分布在西南丘陵区、市区以北的邵伯湖周围与以南的长江岸堤,农村居民点经布局优化后主要分布在城镇周围与交通较便捷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CLUE-S模型 LOGISTIC回归 空间配置 扬州市
原文传递
基于供求关系的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以扬州市为例 被引量:24
11
作者 孟霖 郭杰 +1 位作者 孙驰 欧名豪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21,共11页
本文基于供求理论构建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应用BP神经网络模型测算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以期为城镇建设用地的科学配置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实现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供求理论,可以从本底条件、技... 本文基于供求理论构建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应用BP神经网络模型测算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以期为城镇建设用地的科学配置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实现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供求理论,可以从本底条件、技术水平、区位交通、集约程度、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等方面构建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2)BP神经网络可准确反映各评价单元的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有助于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的精度;(3)根据测算结果可将研究区分为四个区域:高度适宜区可进行大规模城镇建设用地开发,但应注重城镇建设用地组团式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基本适宜区可依靠高度适宜区发展,适度开发城镇建设用地;勉强适宜区城镇建设用地开发受限条件多,以基本农田与生态保护优先,选择性发展具有自然生态保护和经济开发效益的绿色产业;不适宜区应注重通过政策扶持,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4)将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与《扬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中新增城镇建设用地布局对比分析表明,规划新增城镇建设用地配置基本满足区域供求关系,但有部分位于勉强适宜区与不适宜区,建议将区内部分或全部规划新增城镇建设用地剔除或调整至高度适宜区与基本适宜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建设用地 适宜性评价 供求理论 BP神经网络 扬州市
原文传递
城市绿色空间生态规划的方法与实践——以扬州市为例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李锋 王如松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1期46-48,共3页
城市绿色空间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生态服务功能的强弱取决于绿色空间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管理水平等。城市绿地建设必需实现从传统物理规划走向生态规划的转变。运用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和生态规划方法,以扬州市为案例,从风景名... 城市绿色空间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生态服务功能的强弱取决于绿色空间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管理水平等。城市绿地建设必需实现从传统物理规划走向生态规划的转变。运用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和生态规划方法,以扬州市为案例,从风景名胜区、河流与湿地、道路与广场、居住区、立体空间绿化、森林公园、都市农业、城郊生态缓冲带、生态功能保育区等方面进行了绿色空间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空间 生态规划 扬州
下载PDF
扬州市土地利用与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评价 被引量:21
13
作者 刘琼 吴斌 +1 位作者 欧名豪 盛业旭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8-34,共7页
研究目的:依据协调发展理论,建立土地利用系统和经济系统的发展度指标体系及协调发展模型,定量测算土地利用系统和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度,并以扬州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方法:熵值法、发展度模型、协调发展度模型。研究结果:1996—201... 研究目的:依据协调发展理论,建立土地利用系统和经济系统的发展度指标体系及协调发展模型,定量测算土地利用系统和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度,并以扬州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方法:熵值法、发展度模型、协调发展度模型。研究结果:1996—2010年间两系统协调发展度从最初的失调状态进入拮抗、磨合阶段,并最终实现了高级协调发展,但两系统自身的发展度有背离趋势。研究结论:为缩小两系统发展度差距,维持两系统高级协调发展状态,应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优化产业结构、降低资源消耗,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强化结构及集约管控,优化土地生态环境,发挥土地的宏观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系统 经济系统 发展度 协调发展度 扬州市
下载PDF
基于景观连通性的城市绿地核心区规划方法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侍昊 徐雁南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1-56,共6页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发展的贡献不可估量。以扬州市为例,在ArcGIS9.2支持下,借助于2005年SPOT5遥感影像数据,引入景观巧合概率指数(LCP)、整体连通性指数(IIC)、可能连通性指数(PC)和重要值等评价指数,对研...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发展的贡献不可估量。以扬州市为例,在ArcGIS9.2支持下,借助于2005年SPOT5遥感影像数据,引入景观巧合概率指数(LCP)、整体连通性指数(IIC)、可能连通性指数(PC)和重要值等评价指数,对研究区内的绿地斑块等级、连通性和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连通距离设置为500m时,LCP、IIC和PC所反映的斑块重要性排列顺序基本一致;以500m阈值确定2km2绿地核心区内,绿地斑块数和面积分别占总体的8%和16%;核心区内的绿地斑块主要以中大型和大型斑块为主,斑块连接度高,破碎化程度较低。因此,控制核心区用地规模,加强核心区内的植物保护与建设,通过构建以核心区为重要节点的绿地网络是增加扬州城市绿地系统生态效益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连通性 重要值 核心区 景观指数 扬州
下载PDF
海绵城市建设中建成区雨洪格局的量化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汤鹏 王玮 +2 位作者 张展 苏同向 王浩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20,共6页
【目的】探索海绵城市背景下的城市雨洪安全格局研究新方法,结合实例确定研究区的易涝区域和径流量。【方法】将SCS-CN水文模型的定量分析与GIS空间模拟工具相结合,以扬州江都区为例,建立了"从数据到空间"的建成区雨洪格局研... 【目的】探索海绵城市背景下的城市雨洪安全格局研究新方法,结合实例确定研究区的易涝区域和径流量。【方法】将SCS-CN水文模型的定量分析与GIS空间模拟工具相结合,以扬州江都区为例,建立了"从数据到空间"的建成区雨洪格局研究与表达方法。【结果】通过SCS-CN水文模型较为准确地计算了扬州市江都建成区在单场雨量为40 mm的降雨过后,城市各类用地的雨水径流分布数据;通过GIS空间模拟技术与SCS-CN模型相结合,将雨水直接径流量的分布在城市空间中量化表现;根据计算出的各类用地的径流总量,对雨水径流总量最多的3类用地进行GIS空间模拟,直观地反映出建成区内易涝的地块。【结论】SCS-CN水文模型与GIS空间模拟工具相结合可以直观有效地反映暴雨过后的城市内涝状况,便于采取针对性措施建设海绵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SCS-CN水文模型 雨洪格局 扬州
原文传递
基于外部性理论的单中心城市土地经济效益测度与低效用地诊断研究——以扬州市区为例 被引量:18
16
作者 王丹 方斌 陈正富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1-67,共7页
研究目的:以扬州市区为例,将互联网地价数据与AMM模型理论地价进行同径、圈层及邻域比较,实现土地经济效益的快速判断;基于外部性理论对低效用地成因进行研究。研究方法:空间插值,叠加分析,间断点分析。研究结果:(1)研究区土地经济效益... 研究目的:以扬州市区为例,将互联网地价数据与AMM模型理论地价进行同径、圈层及邻域比较,实现土地经济效益的快速判断;基于外部性理论对低效用地成因进行研究。研究方法:空间插值,叠加分析,间断点分析。研究结果:(1)研究区土地经济效益呈半"W"梯度同心圆分布,可分为内、中间、外三个圈层,中间圈层东南及西南片区为城市低效用地集中分布区。(2)研究区土地经济效益存在不同性质突变点,学区、环境等经济突变点表现为河流、道路等;城中村、拆迁安置区等社会突变点表现为主干路。研究结论:(1)单中心城市土地经济效益呈圈层分布,土地经济效益区可划分为集约均衡区、低效用地区、过度集约区,分别与内、中间、外圈层相对应;(2)城市低效用地是经济外部性(学区、环境)和社会外部性(城中村、拆迁安置区人群集聚)共同作用的结果,应采取加大公共服务投入,改善区域社会结构等措施提升低效用地经济效益,进一步推动城市土地供给侧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土地经济效益 土地利用外部性 AMM模型理论地价 低效用地 扬州市
下载PDF
扬州市输入性恶性疟防控体系的建立与运用 被引量:17
17
作者 高扬 尹亮 +7 位作者 施建军 马玉才 王福彪 郑波 佘广松 徐玉慧 左引萍 杨军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5期524-527,532,共5页
扬州市针对由赴境外劳务而引起的输入性恶性疟逐年增多的疫情特点,建立了一套基于"以劳务输出回归人员管理为抓手,以主动开展医学提醒服务为措施,提高诊治能力,强化健康教育,实现医患协同,避免延误就诊和误诊,及时治疗患者,减少重... 扬州市针对由赴境外劳务而引起的输入性恶性疟逐年增多的疫情特点,建立了一套基于"以劳务输出回归人员管理为抓手,以主动开展医学提醒服务为措施,提高诊治能力,强化健康教育,实现医患协同,避免延误就诊和误诊,及时治疗患者,减少重症病例发生率,防止发生死亡病例"的输入性恶性疟防控体系。该体系自2010年实施以来,全市在赴境外劳务回归人员中发现输入性恶性疟病例164例,患者从发病到确诊的时间从实施前的6.8 d缩短为2.7 d天,重症病例发生率降为1.8%,未再出现死亡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 输入性病例 防控体系 扬州市
原文传递
基于MCR模型的现代城市绿地海绵体适宜性分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汤鹏 王浩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6-122,共7页
【目的】探索用于区分保护型绿地海绵体和建设型绿地海绵体的定量评估方法,同时检验MCR模型运用在城市绿地海绵体适宜性评估中的可行性,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新的方法依据。【方法】将城市用地的扩张假设为生态保护用地扩张和城市建设用... 【目的】探索用于区分保护型绿地海绵体和建设型绿地海绵体的定量评估方法,同时检验MCR模型运用在城市绿地海绵体适宜性评估中的可行性,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新的方法依据。【方法】将城市用地的扩张假设为生态保护用地扩张和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两个水平扩张过程,以扬州市为例,选取适当的生态源与城市建设源,从生态和社会两方面收集指标构建阻力因子体系,在MCR模型框架下利用ArcGIS的成本距离工具进行扩张过程的模拟,用F_(MCR差值)=F_(MCR生态扩张)-F_(MCR建设扩张)来表明最终的绿地海绵体适宜属性。【结果】基于扬州市绿地海绵体的MCR差值结果与33处城市潜在绿地海绵体耦合分析得出,MCR差值>0的区域为天然绿地海绵体,适宜严格保护;MCR差值<0的区域为可进行人工建设干预的海绵体,适宜与城市雨水设施相衔接。【结论】MCR模型能够精确、直观地反映城市潜在绿地海绵体的适宜属性和未来利用方向,便于针对不同的海绵体类型采取不同的建设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地海绵体 适宜性评价 MCR模型 GIS 扬州市
原文传递
扬州市幼儿园空间布局优化探讨 被引量:13
19
作者 徐莉君 陈叶龙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3-47,共5页
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幼儿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并成为我国教育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当前我国缺乏对幼儿园空间分布的研究和城市规划设计对幼儿园的空间布局关注不够的现状,研究运用空间分析法,分析了扬州市幼儿园空间分布特征... 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幼儿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并成为我国教育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当前我国缺乏对幼儿园空间分布的研究和城市规划设计对幼儿园的空间布局关注不够的现状,研究运用空间分析法,分析了扬州市幼儿园空间分布特征、密度分布等级、权属的空间分异特征。分析结果显示,扬州市幼儿园空间布局存在空间分布不平衡、服务范围叠加显著、公办优质幼儿园示范作用难以发挥等问题。基于此,研究提出了改革办学体制、提高公办幼儿园比重,因地制宜制定幼儿园配建标准,分区整治优化幼儿园空间分布格局的对策,为扬州市政府部门调整幼儿园空间布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园 空间分布 空间分析法 扬州市
下载PDF
市级土地整治规划研究——以江苏省扬州市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田玉福 范金梅 +1 位作者 覃莉 郧文聚 《资源与产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0-94,共5页
土地整治进行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强调统筹城乡用地。开展土地整治要科学规划,但我国关于土地整治规划的理论和实践均刚刚起步,急需研究探索。市级区域在我国行政管理层级中处于中间层级,市级土地整治规划在我国土地整治规划体... 土地整治进行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强调统筹城乡用地。开展土地整治要科学规划,但我国关于土地整治规划的理论和实践均刚刚起步,急需研究探索。市级区域在我国行政管理层级中处于中间层级,市级土地整治规划在我国土地整治规划体系中,居于承上启下的特殊地位,研究市级土地整治规划对指导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和推进土地整治工作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扬州市为例,通过文献资料分析和实地调查研究,初步探讨了市级土地整治规划的内容和方法,提出市级土地整治规划应从区域、市域和村镇3个层面来开展,规划要能体现因地制宜,要重点关注部门协调、资金整合、政策落实等问题。建议市级土地整治规划要坚持"市域全面规划、整村整镇推进",并应尽快创建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土地整治新机制,以推动土地整治规划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全域规划 新机制 扬州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