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三角”经济区地方政府人才政策:差异与共性——基于2006-2017年的政策文本 被引量:43
1
作者 苏立宁 廖求宁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7-33,共7页
人才队伍的发展建设需要以政策制度作为推进和实施保障,而评估反馈地区之间人才政策的差异与共性,对增强政策制定的合理化、科学化,促进人才发展具有明显效果。文章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从政策年度、适用对象、政策类别和政策文种四种维... 人才队伍的发展建设需要以政策制度作为推进和实施保障,而评估反馈地区之间人才政策的差异与共性,对增强政策制定的合理化、科学化,促进人才发展具有明显效果。文章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从政策年度、适用对象、政策类别和政策文种四种维度,运用NVIVO质性研究软件比较分析了2006-2017年长三角经济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现行有效的人才政策的差异与共性。三省一市的人才政策对于促进各地区人才发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但从经济区整体上分析仍存在着柔性引才方式需要强化、政策操作性和协同性有待提高等问题,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了具体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经济区 人才政策 文本分析 比较研究
下载PDF
海洋产业集群测度——基于环渤海和长三角经济区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黄瑞芬 苗国伟 《中国渔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2-138,共7页
本文结合海洋产业的特点,改进了传统产业集群聚集度测定的方法,继而对环渤海和长三角经济区的海洋产业聚集度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对比发现,环渤海经济区存在海洋第一产业聚集过高、海洋第二产业聚集优势不明显、海洋第三产业集群发展滞... 本文结合海洋产业的特点,改进了传统产业集群聚集度测定的方法,继而对环渤海和长三角经济区的海洋产业聚集度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对比发现,环渤海经济区存在海洋第一产业聚集过高、海洋第二产业聚集优势不明显、海洋第三产业集群发展滞后等问题。进而提出了环渤海地区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协调区域内海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优势产业及滨海新区的带动作用、加强国际海洋合作等,促进海洋产业集群化发展和结构提升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产业集群 长三角经济区 环渤海经济区 区位商
下载PDF
数字经济、人才流动与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21
3
作者 余博 潘爱民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81-1493,共13页
数字经济技术在产业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基于2011—2018年长三角“三省一市”共41个城市数据,测度了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和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水平,分析数字经济对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创新性地构造了... 数字经济技术在产业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基于2011—2018年长三角“三省一市”共41个城市数据,测度了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和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水平,分析数字经济对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创新性地构造了人才流动不平衡指标,并探讨区域内人才流动不平衡对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和数字经济规模逐年上升。数字经济发展通过提升生产效率、流通效率和社会便利促进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非核心区域的正影响强度大于核心区域。人才流动不平衡会逆向调节数字经济对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正影响程度,但这一调节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此外数字经济对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存在经济距离为权重矩阵的空间负向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 人才流动不平衡 长三角地区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技术能否成为引领城市绿色发展的新引擎 被引量:15
4
作者 陈芳 刘松涛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2022年第3期78-86,共9页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不仅能够推动经济快速发展,而且在促进经济结构转型、改善环境质量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2007—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的面板数据,首先量化各城市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规模,同时运用DEA-BCC模型测算出各...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不仅能够推动经济快速发展,而且在促进经济结构转型、改善环境质量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2007—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的面板数据,首先量化各城市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规模,同时运用DEA-BCC模型测算出各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进而通过实证检验其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人工智能技术显著提高了城市绿色发展效率且是通过结构效应、创新效应和人力资本效应三种途径对城市的绿色发展产生影响,其中人力资本效应起主导作用;在不同区域的城市群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规模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各不相同;城市的产业集聚对其人工智能技术顺利促进绿色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最后,提出加大对人工智能人才、技术、产业的投入,加快人工智能与绿色发展的融合以及推动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技术 绿色发展 产业集聚 长三角城市群 中介效应
下载PDF
基于可达性与数据场的长三角经济区空间场能 被引量:12
5
作者 鲁莎莎 关兴良 +1 位作者 王振波 宋辞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5-306,共12页
空间场能是区域发展"龙头"借助区域联系通道带动外围地区发展的抽象表达,可有效刻画区域发展格局与空间差异。借助ArcGIS软件平台,采用栅格成本加权距离法、k阶数据场等模型,综合测度了长三角经济区区域可达性与空间场能,并... 空间场能是区域发展"龙头"借助区域联系通道带动外围地区发展的抽象表达,可有效刻画区域发展格局与空间差异。借助ArcGIS软件平台,采用栅格成本加权距离法、k阶数据场等模型,综合测度了长三角经济区区域可达性与空间场能,并揭示了该区域空间场能的空间格局与演变特征。研究表明:①2000年以来,长三角经济区中心城市取得了长足发展,且总体倾于均衡发展;②区域可达性条件不断改善,3 h时间圈的平均通达距离由2000年的81km提高到2008年的122 km;③区域空间场能显著增长且空间分异性显著,分布结构由单核"Z"字型向"多极"网络状形态转变;④长三角经济区空间场能分布格局可适度划分为高场能区、较高场能区、一般场能区、较低场能区、低场能区等5大类型,并呈现出圈层状特征与"两极分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场能 结节性指数 可达性 数据场 长三角经济区
原文传递
基于长三角经济带发展的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对策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海军 骆建文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4-68,共5页
从城市集群的角度,定性分析长三角经济带开展科技创新合作的基础与优势,结合目前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在长三角城市集群中所处的地位,制定上海借力长三角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提出依托长三角经济带推动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 从城市集群的角度,定性分析长三角经济带开展科技创新合作的基础与优势,结合目前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在长三角城市集群中所处的地位,制定上海借力长三角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提出依托长三角经济带推动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路径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建设 创新合作 定性分析 长三角经济带 上海科技创新中心
下载PDF
高速铁路建设对长三角经济区城市化发展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徐玉萍 唐青 +1 位作者 付来美 陆宇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17年第6期124-132,共9页
高速铁路是联系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城市群、城市群与城市群的纽带,长三角经济区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营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人口方面,带动农业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变,促进人口的流动,吸引人才的流入;土地和地域空间方面,促使一部分非城市用... 高速铁路是联系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城市群、城市群与城市群的纽带,长三角经济区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营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人口方面,带动农业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变,促进人口的流动,吸引人才的流入;土地和地域空间方面,促使一部分非城市用地转变为城市用地,增强城市之间的可达性,增强同城化效应,改变原有城市的空间结构;产业结构方面,带动经济的全面的发展,优化了产业结构。根据系统动力学的理论方法,分别从人口子系统,土地和地域空间子系统、产业子系统三方面系统分析影响城市化发展的各个因素,全面探求高速铁路建设对长三角经济区城市化发展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长三角经济区 城市化 系统动力学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农田化肥投入快速增长的经济学诱因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李洁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2-56,共5页
农田化肥大量投入是引起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根据长三角地区1980—2005年种植业生产以及农产品市场的统计数据,从投入要素机会成本变化和农产品价格变化角度,探讨长三角地区农业生产中化肥投入快速增长的经济学诱因。研究结果表明... 农田化肥大量投入是引起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根据长三角地区1980—2005年种植业生产以及农产品市场的统计数据,从投入要素机会成本变化和农产品价格变化角度,探讨长三角地区农业生产中化肥投入快速增长的经济学诱因。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土地密集型作物上化肥投入快速增长是由于土地机会成本增长远远高于化肥价格增长而产生的化肥对土地的替代;相对劳动密集型作物上化肥投入快速增长是由于劳动机会成本高速增长引发的化肥对劳动的替代,并且相对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对化肥投入量的影响也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农田化肥投入 经济学诱因
下载PDF
不同空间权重下区域产业结构收敛性分析——以长三角经济区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李祥妹 张荣敏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0-86,共7页
文章根据长江三角经济区25市1996-2014年宏观统计数据,基于地理空间和经济空间权重矩阵构建空间滞后模型与空间误差模型,探讨研究区三大产业的β收敛性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第一产业不存在空间相关性和收敛性;在地理和经济距离... 文章根据长江三角经济区25市1996-2014年宏观统计数据,基于地理空间和经济空间权重矩阵构建空间滞后模型与空间误差模型,探讨研究区三大产业的β收敛性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第一产业不存在空间相关性和收敛性;在地理和经济距离影响下,研究区内二、三产业呈现绝对β收敛,而第三产业收敛速度高于第二产业,其中科技、劳动力和资本要素显著影响第二产业的收敛性;经济空间权重矩阵前提下第三产业的空间相关性远高于地理空间权重矩阵;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发现忽略空间权重矩阵下产业结构收敛性差异将导致区域发展研究误差,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应以不同空间权重模型下产业结构收敛性研究为基础,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促进区域产业协调和经济一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β收敛 长三角经济区 空间相关性 地理空间权重 经济空间权重
下载PDF
基于空间结构的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关联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唐德才 李智江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9-99,共11页
科学合理的空间结构不仅能够促进区域资源高效利用,还能够有效避免交通拥堵、住房紧张、资源稀缺等“城市病”,是区域发展的“调节器”和“助推器”。首先从规模分布、中心结构、空间联系、紧凑性四个维度选取城市规模基尼系数、城市首... 科学合理的空间结构不仅能够促进区域资源高效利用,还能够有效避免交通拥堵、住房紧张、资源稀缺等“城市病”,是区域发展的“调节器”和“助推器”。首先从规模分布、中心结构、空间联系、紧凑性四个维度选取城市规模基尼系数、城市首位度、经济联系强度、空间紧凑度四大空间结构指标对长江经济带空间结构进行测度;其次,运用优化后的Super-SBM-Undesirable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现状进行综合评价;最后,构建基于区域空间结构的可持续发展关联分析模型,并分别基于长江经济带整体视角、11省市个体视角分析长江经济带空间结构与可持续发展间的关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空间结构 可持续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 城市化 城市密度
下载PDF
相邻区如何融入区域一体化合作体系:以长三角经济合作的制度扩散为例
11
作者 王路昊 林海龙 杨梅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3,共21页
本文旨在解释城市群周边相邻区不断加入既有区域一体化合作体系中的过程和机制。对此,本文引入制度扩散的视角,以长三角经济区为例,探索了地方政府区域合作的制度扩散过程和动力机制。具体来说,本文借助长三角城市政府官网2008-2019年... 本文旨在解释城市群周边相邻区不断加入既有区域一体化合作体系中的过程和机制。对此,本文引入制度扩散的视角,以长三角经济区为例,探索了地方政府区域合作的制度扩散过程和动力机制。具体来说,本文借助长三角城市政府官网2008-2019年经济领域相关的协议数据,揭示了长三角经济区从16个城市到26个城市的扩散过程,即由前制度化和准备阶段的离散式、有限融入,转向理论化阶段的聚焦式、整体融入,最后到全面扩散阶段的集群式、全面融入的制度扩散过程。以此为基础,本文进一步发现了相邻区融入区域一体化合作的制度扩散机制,即在中央-省-城市的自上而下为主的制度压力机制下,还存在多重的次生环境和制度性张力,而城市政府在融入区域一体化合作体系时,能够通过平衡、选择和消解三种策略应对解决。制度扩散视角的引入,也启发我们更多关注区域合作扩散中的多重制度逻辑以及制度扩散背后的形式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邻区 区域合作 制度扩散 长三角
原文传递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长三角城市群产城融合路径探讨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梦婷 冯婷薇 《中国农学通报》 2021年第11期150-157,共8页
产城融合是针对城镇化推进的形势和问题提出的新理念,作为产城融合进程中产业繁荣的投入要素和城市建设的服务对象,人的发展是产城融合的出发点和根本落脚点。因此在人本视角下以产-城-人系统协同发展为导向探究区域产城融合进程和路径... 产城融合是针对城镇化推进的形势和问题提出的新理念,作为产城融合进程中产业繁荣的投入要素和城市建设的服务对象,人的发展是产城融合的出发点和根本落脚点。因此在人本视角下以产-城-人系统协同发展为导向探究区域产城融合进程和路径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和人的发展三者的内在作用机制,利用熵权法将长三角城市群的产城融合划分为8种类型。结果表明,人本导向下产业繁荣、城市建设和人的发展三维产城融合发展体系存在内部协同机制,各地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三者之间的联系,建立和谐互促的良好发展体系。此外,各城市间的产城融合发展情况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性,实现产城人和谐发展的切入点因而有所不同。各城市应当结合自身产、城、人的发展现状,因地制宜地完善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产城融合 熵权法 协同机制 长三角城市群
下载PDF
快速交通流线建设背景下长三角城市群物质代谢动态模拟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荣敏 黄远林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45-951,共7页
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选取区域经济规模、发展速率、发展潜力3个维度共12组变量,以快速交通流线建成通车为虚拟变量,通过断点回归(Regression Discontinuity Method,RD)和双重差分(Difference-in-Difference Strategy,DID)模... 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选取区域经济规模、发展速率、发展潜力3个维度共12组变量,以快速交通流线建成通车为虚拟变量,通过断点回归(Regression Discontinuity Method,RD)和双重差分(Difference-in-Difference Strategy,DID)模型分析高速铁路建成通车对城市群物质代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区域产业空间演变特征.研究认为:(1)城镇密集区快速交通流线建设有效解决了运输成本与时间竞争的矛盾问题,改变了区域物质代谢特征,促进了部门间生产流量空间配置,快速增加了居民储蓄总额;(2)从区域产业空间演变看,随着快速交通流线建设,尤其是长三角一小时交通圈的建成和完善,区域产业集聚与空间分异进一步优化,其中上海市23个制造业部门向邻近地区转移和延伸潜力加快,空间延展性和连续性增强,与苏州、无锡之间形成了良性的分工与联动邻里关系;(3)从城市物质代谢的空间相互作用看,南京、镇江、扬州、常州四市同城化趋势明显,二、三产业逐渐由行业内竞争转变为产业集聚与合理分工;总之,通过本研究发现,快速交通流线建设背景下,长三角城市群二三产业增长速率显著加快,发展潜力增强,区域物质代谢和产业集聚不断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交通流线 双重差分模型 运输成本 物质代谢空间演化 长三角城市群
下载PDF
长三角区域轴-辐式多极圈层式3PL发展方式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利 张有志 +1 位作者 田能瑾 黄颖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33-36,41,共5页
基于长三角经济区各市物流业的发展现状,结合"轴-辐式网络模式"、"城市圈域经济理论"及"发展极"的基本思想,构建了适合长三角经济区3PL发展的基本方式——轴-辐式多极圈层3PL发展方式;建立了物流中心综... 基于长三角经济区各市物流业的发展现状,结合"轴-辐式网络模式"、"城市圈域经济理论"及"发展极"的基本思想,构建了适合长三角经济区3PL发展的基本方式——轴-辐式多极圈层3PL发展方式;建立了物流中心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将长三角16个城市分为三个不同级别的发展极和四个发展圈域;提出了长三角经济区各城市分区域、分层次的3PL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经济区 第三方物流 发展方式 轴-辐式多极圈层
下载PDF
基于因子分析算法的长三角科创能力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利 周志平 《科技和产业》 2021年第10期193-196,共4页
长三角地区是重要的经济区,随着区域协同创新的框架不断完善,对长三角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估需求愈发明显。通过选取一系列客观、可查的统计数据,并从中抽取部分指标,构建长三角科技创新能力的量化评价体系。并应用因子分析计算模型,分析... 长三角地区是重要的经济区,随着区域协同创新的框架不断完善,对长三角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估需求愈发明显。通过选取一系列客观、可查的统计数据,并从中抽取部分指标,构建长三角科技创新能力的量化评价体系。并应用因子分析计算模型,分析长三角“三省一市”综合创新能力排名,以及不同影响因子的具体得分情况,为长三角经济中心科技创新发展提供相应量化后的数据。通过对长三角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和对比分析,促进未来长三角区域的科技创新以及技术研究成果的转化,推动科技服务业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同创新 长三角 因子分析法 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服务平台
下载PDF
郑州航空港经济区与长三角经济区的联动机制研究
16
作者 王海杰 陈稳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32-639,共8页
在要素流动加剧和跨区域联动发展应运而生的背景下,选取郑州航空港经济区与长三角经济区作为研究对象,重点探究郑州航空港经济区与外围经济区的区域联动机制。首先,从经济总量上对比二者的经济基础,并基于空间引力模型测算出二者相关城... 在要素流动加剧和跨区域联动发展应运而生的背景下,选取郑州航空港经济区与长三角经济区作为研究对象,重点探究郑州航空港经济区与外围经济区的区域联动机制。首先,从经济总量上对比二者的经济基础,并基于空间引力模型测算出二者相关城市间存在的经济联系度大小。其次,借助空间经济学、区域一体化理论,构建了郑州航空港经济区与长三角经济区的联动机制,即以产业合作联动为核心的动力机制、以资源配置联动为基础的运行机制和以政策协同为支持的保障机制。最后,针对如何完善郑州航空港经济区与长三角经济区联动机制给出以下三点建议:核心引领,促进区域互补联动;协同整合,优化区域空间联动;合理匹配,推动区域生态联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航空港经济区 长三角经济区 联动机制
下载PDF
基于城市经济圈经济学定义的定量研究——以长三角经济圈为例
17
作者 张咪 程飞阳 朱家明 《黑河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55-59,共5页
针对中国城市经济圈的发展模式,以长三角经济圈为例,研究上海的经济中心地位以及辐射带动作用。从而,为城市经济圈赋予经济学定义。使用因子分析法,突出上海在长三角经济圈的主要地位。利用电场力模型和回归分析法,反映上海在长三角经... 针对中国城市经济圈的发展模式,以长三角经济圈为例,研究上海的经济中心地位以及辐射带动作用。从而,为城市经济圈赋予经济学定义。使用因子分析法,突出上海在长三角经济圈的主要地位。利用电场力模型和回归分析法,反映上海在长三角经济圈巨大的辐射带动作用。最后,通过实证分析解释长三角经济圈的经济学定义,即由一个具有较高首位度的城市经济中心和与中心密切关联,且通过的若干腹地城市所构成的环状经济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经济圈 中心辐射带 因子分析法 电场力模型
下载PDF
浙江创意城市评价、定位及建设
18
作者 陈汉轮 倪蔚颖 励宇辉 《嘉兴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27-34,123,共9页
运用5个一级、12个二级创意指数指标对浙江的11个城市进行创意城市评价,得出目前创意城市的指数,根据这一指数浙江可在创意城市建设上有所作为,并给各个创意城市作出了相应的定位,再根据浙江创意城市建设的限制性因素,提出了构建创意城... 运用5个一级、12个二级创意指数指标对浙江的11个城市进行创意城市评价,得出目前创意城市的指数,根据这一指数浙江可在创意城市建设上有所作为,并给各个创意城市作出了相应的定位,再根据浙江创意城市建设的限制性因素,提出了构建创意城市的三条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意城市 创意产业 区域经济 浙江经济 长三角
下载PDF
区域金融化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作用研究——以长三角三省一市为例
19
作者 郑兰祥 方适 《宿州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35-38,共4页
以金融发展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基于长三角区域2005—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区域金融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及其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区域金融化水平的提升对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显著... 以金融发展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基于长三角区域2005—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区域金融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及其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区域金融化水平的提升对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随着区域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以及政府干预的加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效率得到提升;外商直接投资对于产业结构优化呈现出阻碍作用。最后,基于上述研究结果,给出相应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金融化 产业结构 长三角经济带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海域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16
20
作者 刘珊珊 张勇 +3 位作者 龚淑云 于开宁 林曼曼 毕世普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3-71,共9页
基于长三角经济区1 871个近海海域表层沉积物地球化学分析数据,结合相关地质资料,阐述了该区海域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平均含量:As为8.12×10-6、Cd为101.53×10-9、Cr为74.79×10-... 基于长三角经济区1 871个近海海域表层沉积物地球化学分析数据,结合相关地质资料,阐述了该区海域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平均含量:As为8.12×10-6、Cd为101.53×10-9、Cr为74.79×10-6、Cu为19.33×10-6、Hg为34.87×10-9、Pb为22.31×10-6、Zn为67.13×10-6;空间分布上,元素含量从象山到乐清沿岸普遍偏高,而最低含量区见于江苏海岸;以综合指数法进行环境质量评价结果显示,重污染区分布在长江口河道内,轻污染分布在长江口附近海域、宁波-温州附近海域,清洁区主要分布在苏北海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重金属 环境评价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