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
5
1
作者
费芩芳
王寿铭
王歆玫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20年第6期104-109,共6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青年思想引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新形势、新问题,迫切需要本土原生的传统教育思想来滋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根植于我国文化教育根脉,切合当今话语范式,符合当今教育实践,蕴含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青年思想引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新形势、新问题,迫切需要本土原生的传统教育思想来滋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根植于我国文化教育根脉,切合当今话语范式,符合当今教育实践,蕴含着“心即理”的“知”之道、“事上炼”的“行”之法、“致良知”的“合”之论和“此心光明”的“一”之思,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引领、实践方式、道德形塑和价值升华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行合一
王阳明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原文传递
基于文化育人理念的卓越人才培养目标探究——王阳明“良知说”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
3
2
作者
丁愉
王晓庆
刘扬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111-113,118,共4页
陆王心学作为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一派对传统知识分子具有重要的影响。王阳明,作为陆王心学的集大成者,所提出的"良知说"在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方面更是具有丰富的文化育人的价值与资源。其中,壬阳明所提出的"破心贼&q...
陆王心学作为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一派对传统知识分子具有重要的影响。王阳明,作为陆王心学的集大成者,所提出的"良知说"在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方面更是具有丰富的文化育人的价值与资源。其中,壬阳明所提出的"破心贼"以"明明德","明人伦"以"亲民","成圣贤"以"止于至善",对于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提供了三个层次的教育目标,从大学生个体自我的道德为出发点,外推至对社会伦理关系明确与建立、再到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及落实,秉承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大学精神,体现了传统文化对于知识分子"内圣外王"的根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良知
大学生
社会责任感
德育目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明代吉安书院青原会馆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习罡华
李洋
《地方文化研究》
2016年第4期93-103,共11页
青原会馆在明代中后期出现,是封建专制强化和商业经济发展的后果。青原会馆是明代江右王门传播阳明心学的一所讲会式书院,其主讲者将高深的书院文化下移于广大民众,在讲义的传播方式选择上也有相应的变通,使书院文化的传播机制更趋于成...
青原会馆在明代中后期出现,是封建专制强化和商业经济发展的后果。青原会馆是明代江右王门传播阳明心学的一所讲会式书院,其主讲者将高深的书院文化下移于广大民众,在讲义的传播方式选择上也有相应的变通,使书院文化的传播机制更趋于成熟和多样。青原会馆的发展断断续续,从明代后期到清代中期大致可以分成创立阶段、发展阶段、复兴阶段和转型阶段四个阶段。青原会馆的教学理念是宣讲阳明理学,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其教育对象虽然对普罗大众开放,但可能主要还是面对士绅阶层。在教学内容讲授方面,青原会馆采取全面教育的教育方法,强调实践能力的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原会馆
江右王学
惜阴会
阳明书院
苏湖教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晚明的讲会运动与阳明学的庶民化
被引量:
1
4
作者
钱明
《地方文化研究》
2013年第3期21-27,共7页
明代讲会,除了学术性较强的讲学聚会,还有颇显庶民性、宗族性特征的所谓"乡会"。当时乡会的社会管理功能已超过了讲学教化,其学术性、精英性也已逐渐让位于庶民性、宗族性。如果说随举之"会"的特征在于它的群众性,...
明代讲会,除了学术性较强的讲学聚会,还有颇显庶民性、宗族性特征的所谓"乡会"。当时乡会的社会管理功能已超过了讲学教化,其学术性、精英性也已逐渐让位于庶民性、宗族性。如果说随举之"会"的特征在于它的群众性,那么书院之"讲"的特征便在于它的精英性,而无论群众式的随举之会还是精英式的书院之讲,其目的都是为了崇德教化、净化社会。阳明学在中晚明的突出面向是从精英到草根的转向与变异。这一转化过程主要发生在远离政治中心的江右地区和其它边缘地区。尽管在阳明学的草根化的转化过程中,还同时存在着政治精英化的倾向,但就中国思想史的主体而言,阳明学的草根化要明显强于它的知识精英化,而且较之其政治精英化,其草根化的趋势或许更具颠覆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学
书院
讲会
乡会
平民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阳明及阳明后学与东林书院发展考略
5
作者
伍金霞
《地方文化研究》
2017年第3期17-24,共8页
明代东林书院以"斗士"形象而闻名,政治上斗阉党,学术上则以反王学最为著名。在东林书院的各类文献记载中,王学基本以"末流""邪学"形象出现。然而,认真考据明代东林书院的修复、兴盛历程,发现事实并非如...
明代东林书院以"斗士"形象而闻名,政治上斗阉党,学术上则以反王学最为著名。在东林书院的各类文献记载中,王学基本以"末流""邪学"形象出现。然而,认真考据明代东林书院的修复、兴盛历程,发现事实并非如此。首先,东林书院的成功修复与阳明、阳明后学的支持分不开;其次,东林书院的学术传承,无法真正绕开阳明学,其书院制度亦多受益于阳明、阳明后学的书院建设理念与成就;第三,东林书院陷入党争之时,不少阳明后学奋力奔走挽救,东林党人与阳明后学之间不乏相互欣赏者。两者的矛盾其实仅止于学术立场,在其他方面极为融洽,因此,疏理、澄清二者的关系至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阳明后学
东林书院
讲会制度
学术传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融入高校德育工作新思路
被引量:
4
6
作者
朱旭
苏国红
《宿州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5-8,共4页
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在当前高校德育工作依然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向性,在把握好“知行合一”理论内涵,明确其与高校德育工作融合的必要性后,再将其灌注到当下高校德育工作实践中,一方面,保证“知行合一”思想与当前新要求新思想有机融合...
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在当前高校德育工作依然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向性,在把握好“知行合一”理论内涵,明确其与高校德育工作融合的必要性后,再将其灌注到当下高校德育工作实践中,一方面,保证“知行合一”思想与当前新要求新思想有机融合,丰富高校德育工作理论;另一方面,促进高校德育工作依靠多元化的形式开展,这既符合新时代德育工作的需要,迎合青年学生的需求,也能切实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知行合一”
高校德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王阳明心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研究
被引量:
2
7
作者
许红
刘阳科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70-74,82,共6页
王阳明是传统儒家学说心学流派的集大成者,创立了包含本体论“心即理”、认识论“致良知”、实践论“知行合一”的王阳明心学完整思想体系,同时在传播自己学说、教育弟子的过程中也形成了以追求理想人格为终极目标,以“立志、良知、求...
王阳明是传统儒家学说心学流派的集大成者,创立了包含本体论“心即理”、认识论“致良知”、实践论“知行合一”的王阳明心学完整思想体系,同时在传播自己学说、教育弟子的过程中也形成了以追求理想人格为终极目标,以“立志、良知、求是”为教育原则,形成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把“致良知”与“知行合一”作为教育方法。本文选取了王阳明心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为研究方向,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视角阐述了王阳明心学思想的主要内容,进而对王阳明心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进行了思考和探讨,力图充分挖掘出王阳明心学潜在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心学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启示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王学在杭州书院的传播
8
作者
兰军
邓洪波
《中国文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9-137,共9页
浙江是王阳明心学思想发源地,杭州作为浙江省会所在,始终被阳明及其门人视为传承王学的重镇,书院则成为王学在杭城传播的中心。王阳明曾为万松书院撰写记文,更有意将天真山视为其晚年讲学之地。阳明殁后门人弟子集聚天真,创建精舍,使其...
浙江是王阳明心学思想发源地,杭州作为浙江省会所在,始终被阳明及其门人视为传承王学的重镇,书院则成为王学在杭城传播的中心。王阳明曾为万松书院撰写记文,更有意将天真山视为其晚年讲学之地。阳明殁后门人弟子集聚天真,创建精舍,使其成为海内王门讲学传道之中心。万历初年,天真精舍虽遭朝廷禁毁,继起的勋贤祠在艰难境遇中仍为讲学保留了部分空间。万历后期,浙江巡抚甘士价为集众会讲改建虎林书院,再次将王学传遍浙江,其影响延至清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心学
万松书院
天真书院
勋贤祠
虎林书院
原文传递
题名
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
5
1
作者
费芩芳
王寿铭
王歆玫
机构
浙江工商大学
出处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20年第6期104-109,共6页
基金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项课题(19GXSZ02Z)
浙江省教育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Y201942574)。
文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青年思想引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新形势、新问题,迫切需要本土原生的传统教育思想来滋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根植于我国文化教育根脉,切合当今话语范式,符合当今教育实践,蕴含着“心即理”的“知”之道、“事上炼”的“行”之法、“致良知”的“合”之论和“此心光明”的“一”之思,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引领、实践方式、道德形塑和价值升华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方法论。
关键词
知行合一
王阳明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Keywords
Unity
of
Knowledge
and
Action
Wang
yangming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基于文化育人理念的卓越人才培养目标探究——王阳明“良知说”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
3
2
作者
丁愉
王晓庆
刘扬
机构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出处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111-113,118,共4页
基金
上海市2012年度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文化育人与卓越工程师培养"(A1210)
同济大学2013-2014年教学改革研究与建设项目"面向社会
面向实践的创新性人才培养教学改革"(010010416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陆王心学作为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一派对传统知识分子具有重要的影响。王阳明,作为陆王心学的集大成者,所提出的"良知说"在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方面更是具有丰富的文化育人的价值与资源。其中,壬阳明所提出的"破心贼"以"明明德","明人伦"以"亲民","成圣贤"以"止于至善",对于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提供了三个层次的教育目标,从大学生个体自我的道德为出发点,外推至对社会伦理关系明确与建立、再到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及落实,秉承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大学精神,体现了传统文化对于知识分子"内圣外王"的根本要求。
关键词
王阳明
良知
大学生
社会责任感
德育目标
Keywords
Wang
yangming
intuitive
knowledge
college
student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e
goal
of
moral
education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代吉安书院青原会馆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习罡华
李洋
机构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地方文化研究》
2016年第4期93-103,共11页
基金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3年度青年拔尖人才人文社科项目"青原行思公案考释"(项目编号300098010406)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第九届本科生创业科研项目人文社科类国家级项目"青原会馆研究"(项目编号201511318016)
+2 种基金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第二批科研创新团队人文社科项目"江西地方宗教研究创新团队"(项目编号300098010206)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数字化社会与地方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批准文号赣教社政字[2014]10号)的研究成果
国家社科基金2013年青年项目"禅宗七祖青原行思和青原禅风研究"(项目编号13CZS068)
文摘
青原会馆在明代中后期出现,是封建专制强化和商业经济发展的后果。青原会馆是明代江右王门传播阳明心学的一所讲会式书院,其主讲者将高深的书院文化下移于广大民众,在讲义的传播方式选择上也有相应的变通,使书院文化的传播机制更趋于成熟和多样。青原会馆的发展断断续续,从明代后期到清代中期大致可以分成创立阶段、发展阶段、复兴阶段和转型阶段四个阶段。青原会馆的教学理念是宣讲阳明理学,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其教育对象虽然对普罗大众开放,但可能主要还是面对士绅阶层。在教学内容讲授方面,青原会馆采取全面教育的教育方法,强调实践能力的训练。
关键词
青原会馆
江右王学
惜阴会
阳明书院
苏湖教法
Keywords
Qingyuan
Hall
Wang
yangming
and
his
disciples'
philosophy
of
the
mind
in
Jiangxi
Xiyin
Associa-
tion
yangming
college
Suhu
teaching
method
分类号
G649.299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晚明的讲会运动与阳明学的庶民化
被引量:
1
4
作者
钱明
机构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出处
《地方文化研究》
2013年第3期21-27,共7页
基金
浙江省规划课题"阳明后学文献丛书续编"(10JDLSO12)的阶段成果
文摘
明代讲会,除了学术性较强的讲学聚会,还有颇显庶民性、宗族性特征的所谓"乡会"。当时乡会的社会管理功能已超过了讲学教化,其学术性、精英性也已逐渐让位于庶民性、宗族性。如果说随举之"会"的特征在于它的群众性,那么书院之"讲"的特征便在于它的精英性,而无论群众式的随举之会还是精英式的书院之讲,其目的都是为了崇德教化、净化社会。阳明学在中晚明的突出面向是从精英到草根的转向与变异。这一转化过程主要发生在远离政治中心的江右地区和其它边缘地区。尽管在阳明学的草根化的转化过程中,还同时存在着政治精英化的倾向,但就中国思想史的主体而言,阳明学的草根化要明显强于它的知识精英化,而且较之其政治精英化,其草根化的趋势或许更具颠覆性的意义。
关键词
阳明学
书院
讲会
乡会
平民化
Keywords
yangming
School
college
Lecture
Rural
Council
Grass-rooting
分类号
B248.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K248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阳明及阳明后学与东林书院发展考略
5
作者
伍金霞
机构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出处
《地方文化研究》
2017年第3期17-24,共8页
文摘
明代东林书院以"斗士"形象而闻名,政治上斗阉党,学术上则以反王学最为著名。在东林书院的各类文献记载中,王学基本以"末流""邪学"形象出现。然而,认真考据明代东林书院的修复、兴盛历程,发现事实并非如此。首先,东林书院的成功修复与阳明、阳明后学的支持分不开;其次,东林书院的学术传承,无法真正绕开阳明学,其书院制度亦多受益于阳明、阳明后学的书院建设理念与成就;第三,东林书院陷入党争之时,不少阳明后学奋力奔走挽救,东林党人与阳明后学之间不乏相互欣赏者。两者的矛盾其实仅止于学术立场,在其他方面极为融洽,因此,疏理、澄清二者的关系至为重要。
关键词
王阳明
阳明后学
东林书院
讲会制度
学术传承
Keywords
Wang
yangming
The
latter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Yang
Ming
Donglin
college
Lectures
system
Academic
heritage
分类号
B248.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融入高校德育工作新思路
被引量:
4
6
作者
朱旭
苏国红
机构
安徽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宿州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5-8,共4页
基金
安徽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力提升项目(sztsjh2019-1-6)。
文摘
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在当前高校德育工作依然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向性,在把握好“知行合一”理论内涵,明确其与高校德育工作融合的必要性后,再将其灌注到当下高校德育工作实践中,一方面,保证“知行合一”思想与当前新要求新思想有机融合,丰富高校德育工作理论;另一方面,促进高校德育工作依靠多元化的形式开展,这既符合新时代德育工作的需要,迎合青年学生的需求,也能切实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
王阳明
“知行合一”
高校德育
Keywords
Wang
yangming
Unity
of
knowledge
and
action
Moral
education
in
college
and
university
分类号
G410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王阳明心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研究
被引量:
2
7
作者
许红
刘阳科
机构
西安理工大学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70-74,82,共6页
文摘
王阳明是传统儒家学说心学流派的集大成者,创立了包含本体论“心即理”、认识论“致良知”、实践论“知行合一”的王阳明心学完整思想体系,同时在传播自己学说、教育弟子的过程中也形成了以追求理想人格为终极目标,以“立志、良知、求是”为教育原则,形成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把“致良知”与“知行合一”作为教育方法。本文选取了王阳明心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为研究方向,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视角阐述了王阳明心学思想的主要内容,进而对王阳明心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进行了思考和探讨,力图充分挖掘出王阳明心学潜在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关键词
王阳明心学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启示研究
Keywords
Wang
yangming
’s
philosophy
of
mi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enlightenment
分类号
G312.67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王学在杭州书院的传播
8
作者
兰军
邓洪波
机构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出处
《中国文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9-137,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书院文献整理与研究>(15ZDB036)
贵州省教育厅项目<阳明学在浙西书院的传播>(2015JD004)阶段性成果
文摘
浙江是王阳明心学思想发源地,杭州作为浙江省会所在,始终被阳明及其门人视为传承王学的重镇,书院则成为王学在杭城传播的中心。王阳明曾为万松书院撰写记文,更有意将天真山视为其晚年讲学之地。阳明殁后门人弟子集聚天真,创建精舍,使其成为海内王门讲学传道之中心。万历初年,天真精舍虽遭朝廷禁毁,继起的勋贤祠在艰难境遇中仍为讲学保留了部分空间。万历后期,浙江巡抚甘士价为集众会讲改建虎林书院,再次将王学传遍浙江,其影响延至清初。
关键词
阳明心学
万松书院
天真书院
勋贤祠
虎林书院
Keywords
"The
mind"
of
Wang
yangming
Wan
Song
Academy
Tian
Zhen
college
Hun
Yin
Temple
Hu
Lin
Academy
分类号
B248.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费芩芳
王寿铭
王歆玫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20
5
原文传递
2
基于文化育人理念的卓越人才培养目标探究——王阳明“良知说”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的启示
丁愉
王晓庆
刘扬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明代吉安书院青原会馆研究
习罡华
李洋
《地方文化研究》
201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中晚明的讲会运动与阳明学的庶民化
钱明
《地方文化研究》
201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阳明及阳明后学与东林书院发展考略
伍金霞
《地方文化研究》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融入高校德育工作新思路
朱旭
苏国红
《宿州学院学报》
2022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王阳明心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研究
许红
刘阳科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2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王学在杭州书院的传播
兰军
邓洪波
《中国文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6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