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王安石《淮南杂说》中的“异志”思想 被引量:6
1
作者 金生杨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9-93,共5页
王安石《淮南杂说》中提出臣可用非常之礼、君可取而代之的“异志”思想 ,受到杨绘、程颐、杨时等人的攻讦。其实 ,王安石的思想根源于儒家经典 ,又为其改革服务 ,具有进步意义。理学家的批评既有反对变法的因素 。
关键词 王安石 《淮南杂说》 异志 程颐 杨时
下载PDF
遗落在凉山的谪途咏梅余韵
2
作者 朱瑞昌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98-108,共11页
文章校勘《南枝曲》的不同版本,考证其创作时间和内容,并通过对古代诗歌中咏梅传统的梳理,尤其是苏轼和宋代诗人的咏梅作品关系,证实了杨慎这首诗歌隐晦而又刻意地继承了苏轼开辟的谪途咏梅风格范式,其文学成就、历史意义和对四川、凉... 文章校勘《南枝曲》的不同版本,考证其创作时间和内容,并通过对古代诗歌中咏梅传统的梳理,尤其是苏轼和宋代诗人的咏梅作品关系,证实了杨慎这首诗歌隐晦而又刻意地继承了苏轼开辟的谪途咏梅风格范式,其文学成就、历史意义和对四川、凉山文化的价值都值得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 会理 杨慎 苏轼 《南枝曲》
下载PDF
论老子重生思想的源流与道教思想的孕育 被引量:5
3
作者 赵逵夫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8,共8页
《老子》一书中的重生思想上承容成子,而下开杨朱、秦失、南郭子綦一派。据考杨朱、秦失等本是秦人。春秋战国之时中原一带长期处于战乱之中,秦地相对稳定,故一些避世之士向秦地流徙。这当中也反映出一部分知识分子和旧贵族对西周时代... 《老子》一书中的重生思想上承容成子,而下开杨朱、秦失、南郭子綦一派。据考杨朱、秦失等本是秦人。春秋战国之时中原一带长期处于战乱之中,秦地相对稳定,故一些避世之士向秦地流徙。这当中也反映出一部分知识分子和旧贵族对西周时代相对安定社会的蜝憧憬。《汉书·地理志》中对秦地的评说,实反映了秦汉以前人的普遍看法。同见于文献记载的中原人至秦地寻求建功立业的现象比起来,为避世全生而至秦地的是一股潜流。但正是这类人的增多,养生、重生的思想在秦地滋长起来。春秋战国时的几位名医产生于秦地,也反映了这个事实。老子因周王室的种种事变使他对当时的社会失去了信心,故西入秦;而杨朱、秦失这些本生于秦地,又受过老子思想影响的人则东至宋、鲁之地,传播具有道家色彩的重生思想,以求以此救世。秦地重生、养生思想同燕齐神仙家思想的结合,孕育了道教,也形成了道家中重生、养生思想向道教思想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道家 重生 杨朱 秦失 神仙家 道教
下载PDF
杨时的“理一分殊”学说发微 被引量:4
4
作者 朱修春 林凤珍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1-34,共4页
杨时是两宋之际理学的重要传人。“理一分殊”是杨时学术思想中的重要范畴,相对于张载、程颢、程颐对“理一分殊”侧重于文化和道德修养层次的理解,“理一分殊”在杨时的学术体系中已被落实到具体的人伦规范。杨时的“理一分殊”所体现... 杨时是两宋之际理学的重要传人。“理一分殊”是杨时学术思想中的重要范畴,相对于张载、程颢、程颐对“理一分殊”侧重于文化和道德修养层次的理解,“理一分殊”在杨时的学术体系中已被落实到具体的人伦规范。杨时的“理一分殊”所体现的是儒学的仁道精神及现实社会人伦规范的完美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时 理一分殊 哲学意义 道德伦理 社会人伦
下载PDF
杨时易论抉要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巧生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8-38,共11页
作为二程高弟的杨时,是宋代理学与学术史上的重要人物。他比较重视易学,其易学有一定的特色与价值。在他看来,《周易》的一个根本要义是变易。变易是气之变易。气属形而下,气之变易是神之所为。神即形而上的、无对之理。在变易中,万物... 作为二程高弟的杨时,是宋代理学与学术史上的重要人物。他比较重视易学,其易学有一定的特色与价值。在他看来,《周易》的一个根本要义是变易。变易是气之变易。气属形而下,气之变易是神之所为。神即形而上的、无对之理。在变易中,万物赋得其性,《易》书又与性命之理无二致,是故必须知性知天,然后可以言《易》。而他对性、天的体认是典型理学性的。于是性、天成为他所理解的《周易》之关键要义或根本精神。他对读书学《易》体会深刻,见识独到,很能震动人心。这些见解决定了其对汉易象数学与邵雍先天学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时 易学 易论 变易 性天 学《易》
下载PDF
唐《杨鉷墓志》探微 被引量:3
6
作者 张驰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2017年第9期32-44,共13页
杨拱与蛊唐时期声名显赫的杨玉环、杨国忠出于同一家族。其墓志的出现,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书法价值。一、对于杨氏家族世系的研究,尤其是厘清杨玉环与杨国忠二人之间的家族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二、杨供本人的仕宦履历,对研究... 杨拱与蛊唐时期声名显赫的杨玉环、杨国忠出于同一家族。其墓志的出现,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书法价值。一、对于杨氏家族世系的研究,尤其是厘清杨玉环与杨国忠二人之间的家族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二、杨供本人的仕宦履历,对研究天宝之乱前后杨氏家族成员社会地位的微妙变化,提供了鲜活的标本。三、唐代隶书名家史镐的书法作品传世较少,该墓志为盛唐时期书法史的研究,补充了新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供 杨国忠 杨玉环 张式 史镐
原文传递
杨时对王安石新学的批判 被引量:3
7
作者 刘京菊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4-48,共5页
两宋之际,程门高弟杨时为尊师门,力行工程之道,不仅利用宋室南渡后自己政治地位的提高,在现实政治中主张罢黜王安石配享孔子及其新法,更从理论上批判了王安石新学的不知天道、不知性、溺佛道、重财利等众多的"不知道"之处,以... 两宋之际,程门高弟杨时为尊师门,力行工程之道,不仅利用宋室南渡后自己政治地位的提高,在现实政治中主张罢黜王安石配享孔子及其新法,更从理论上批判了王安石新学的不知天道、不知性、溺佛道、重财利等众多的"不知道"之处,以此提升洛学的社会地位和学术影响。杨时对王安石新学的理论批判,不仅体现了宋代学术的门户之争,更展示了洛学与新学这两种学术思维路向及价值取向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时 王安石 新学 天人 义利 人性
下载PDF
道南一脉的传承特色 被引量:2
8
作者 朱雪芳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102-106,共5页
“道南一脉”一门三杰的为学要旨,由杨时的倡导至罗从彦而深化,至李延平而确立。从儒者的安身态度“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准则,亦即是顺应命运、知命立命,顺应自然。表现为“内圣之学”的回归。
关键词 杨时 罗从彦 李侗 理学 道南一脉
下载PDF
眉山水陆考 被引量:4
9
作者 侯冲 张蓓蓓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1-38,169,共8页
苏轼《水陆法像赞》此前被与《眉山水陆》相提并论,但由于资料有限,学界对二者关系的认识一直不太清晰。以《水陆法像赞》小引提到的"法云寺法涌禅师善本"为突破点,可推知《水陆法像赞》撰于元祐六年夏秋之间,与苏轼元祐八年... 苏轼《水陆法像赞》此前被与《眉山水陆》相提并论,但由于资料有限,学界对二者关系的认识一直不太清晰。以《水陆法像赞》小引提到的"法云寺法涌禅师善本"为突破点,可推知《水陆法像赞》撰于元祐六年夏秋之间,与苏轼元祐八年为亡妻所设水陆道场无关。根据所见昆明地区两种相关新资料,可知《眉山水陆》又称《龙华水陆仪》,是指南宋绍兴年间张兴运、宝月禅师等人编辑,以杨锷《水陆仪》、祖觉《水陆斋仪》为基础,将苏轼《水陆法像赞》纳入到中、下时仪文中的水陆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眉山水陆 水陆法像赞 杨锷 苏轼 祖觉 龙华水陆
下载PDF
明代嘉靖张氏家塾刻本《李诗选》选源考
10
作者 雷磊 陈君忆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46-51,共6页
张含选、杨慎评嘉靖刻《李诗选》十卷当为明代最早且有明确文学宗旨的李白诗歌选本,此选之选源究为何本,张含无说,而杨慎语焉未详。杨慎于《李诗选》和《升庵诗话》中撰多条校勘性批语和诗话论及李诗集版本,有“古本”“今本”“俗本”... 张含选、杨慎评嘉靖刻《李诗选》十卷当为明代最早且有明确文学宗旨的李白诗歌选本,此选之选源究为何本,张含无说,而杨慎语焉未详。杨慎于《李诗选》和《升庵诗话》中撰多条校勘性批语和诗话论及李诗集版本,有“古本”“今本”“俗本”等提法。我们认为,“古本”即杨慎家藏之宋乐史编刻《李翰林集》二十卷,为《李诗选》选源之校本。乐史本后亦亡佚,幸赖杨慎之校语,略知其优于现存之宋本,如清重刻宋元丰本、宋蜀本、明重刻宋咸淳本等,亦可见《李诗选》之独特价值。“今本”指元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之元刻本或明翻刻本,系《李诗选》选源之底本。“俗本”指《李诗选》之前的明刻李诗集。考察《李诗选》之选源有助于辨明李诗集历代版本之差异和优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慎 《李诗选》 乐史 《李翰林集》
下载PDF
杨时注《易》之特色与方法论启示
11
作者 王巧生 《周易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25,共11页
杨时注《易》展示出三个具有启发性的显著特点和特色:其一,发现经文蕴涵某种重要道理,便毅然依之作解,即便与传统主流甚至权威解释相左,亦所不顾;其二,常根据某种相关性互引经文和贯通卦爻;其三,参考多家之说,择善从之,并结合己见,综合... 杨时注《易》展示出三个具有启发性的显著特点和特色:其一,发现经文蕴涵某种重要道理,便毅然依之作解,即便与传统主流甚至权威解释相左,亦所不顾;其二,常根据某种相关性互引经文和贯通卦爻;其三,参考多家之说,择善从之,并结合己见,综合创新。其中蕴含着关于经典解释(包括传统注经方式)的三个理论上更基础的、应用上更广泛的方法论启示——优先性、导向的一贯性、多视角。它们值得深入思考和积极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时 《易》注 优先性 导向的一贯性 多视角
原文传递
杨时身后形象的人为塑造--兼论杨时墓志撰写的风波 被引量:4
12
作者 朱学博 和溪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2-42,共11页
作为程门立雪的名贤与道南学派创始人,杨时在程朱学脉谱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但与杨时身后纯正光辉的形象相反,在两宋之际对于其晚节存在各种质疑与非议。然而以陈渊为首的杨氏门人后学,利用诸多盖棺定论性的文字材料的组织、文... 作为程门立雪的名贤与道南学派创始人,杨时在程朱学脉谱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但与杨时身后纯正光辉的形象相反,在两宋之际对于其晚节存在各种质疑与非议。然而以陈渊为首的杨氏门人后学,利用诸多盖棺定论性的文字材料的组织、文饰,对杨时的形象和历史地位进行了一系列新的构建。杨时与蔡京父子的关系、高丽国主问龟山安在、《三经义辨》终结王学、"吾道南矣"说等,大量似是而非、真伪交织的材料不断层累地塑造出一个失真的杨时形象。此种失真形象不断强化并产生历史效用,更加遮蔽了诸如杨时维护蔡京之子等负面史料。此外,陈渊与胡安国还就杨时墓志的撰写产生了争论。吕本中、陈渊等为提升杨时地位,宣称胡氏传承杨时之学的说法,遭到胡安国的抵制而自墓志中删去。胡安国撰写杨时墓志时,为了突出其不卑小官,而隐去其推辞不就常州市易官的春秋笔法,也引起陈渊的强烈不满。陈渊亦曾明确致信胡安国,希望其在墓志中对杨时《三经义辨》等书再加溢美。然而陈渊种种为提升杨时历史形象的撰写要求,皆被胡安国回信明确拒绝。最后陈胡二人之争,以陈渊违背胡氏之意、改写杨时墓志而告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时 晚节 胡安国 墓志 历史形象
原文传递
从宋代台阁体的繁衍看文学体派的形成机制 被引量:3
13
作者 祝尚书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4-94,共11页
以杨亿、刘筠为代表的宋初"西昆派",是典型的台阁作家群体,无论诗歌和四六文,他们都喜从典籍中寻找写作资源,以富艳雕琢为美,充溢着"馆阁气"。后代台阁作家随着审美观念的变迁,对西昆体不断地进行繁衍和改造,并使... 以杨亿、刘筠为代表的宋初"西昆派",是典型的台阁作家群体,无论诗歌和四六文,他们都喜从典籍中寻找写作资源,以富艳雕琢为美,充溢着"馆阁气"。后代台阁作家随着审美观念的变迁,对西昆体不断地进行繁衍和改造,并使之融入主流文学。由此可以发现,通过"研味前作"选择母体,然后进行"更迭唱和"以繁衍孵化,同时又不断地变异创新,从而保持了文学继承的多样性和持续性,是宋代文学体派林立的形成机制,也是推动文学发展和繁荣的强大动力,总体来说是积极的,应当给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阁体 西昆派 杨亿 晏殊 王安石 苏轼 黄庭坚
原文传递
社稷为重,亲民为先——论杨时的社会政治思想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京菊 鲍增军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13,共4页
理学家杨时在致力于学术的同时亦关注着社会政治。他继承传统儒家学者经世济事之志,积极地出仕为政,试图一展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以挽救两宋之际积弊重重的危局。在为政方略上,他提出知人善任,为政以公;重保仁心,视民如伤;积极抗金,反... 理学家杨时在致力于学术的同时亦关注着社会政治。他继承传统儒家学者经世济事之志,积极地出仕为政,试图一展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以挽救两宋之际积弊重重的危局。在为政方略上,他提出知人善任,为政以公;重保仁心,视民如伤;积极抗金,反对割地求和等具体的政治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时 仁心 抗金
下载PDF
杨时易学思想考论 被引量:3
15
作者 詹石窗 李育富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2-49,共8页
杨时主要继承了二程的易学思想,注重从义理释《易》,同时也认同画前元有易,推崇先天学,融义理、象数为一炉。然而,杨时的易学旨趣却在于用易,不流于空谈易理。他主张反身而诚,学《易》必须心通的为学之方。由于受到当时学术背景和社会... 杨时主要继承了二程的易学思想,注重从义理释《易》,同时也认同画前元有易,推崇先天学,融义理、象数为一炉。然而,杨时的易学旨趣却在于用易,不流于空谈易理。他主张反身而诚,学《易》必须心通的为学之方。由于受到当时学术背景和社会政治的影响,杨时的易学思想理论建构并未超出前人范畴,但其易学思想在易学史上也有着重要地位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时 易学 先天学
下载PDF
江苏南京南宋周国太夫人墓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九文 马涛 +5 位作者 周维林 许长生 王泉 董补顺 阮国林 李永忠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4-59,I0004,共7页
2000年在河海大学江宁校区发掘了一座南宋墓葬。该墓墓壁镶嵌有精美的砖拼浮雕壁画。据墓葬内出土的一方墓志,墓主为周国太夫人杨氏,是南宋王朝末期军事核心人物王福之妻。墓志蕴含很多重要的历史信息,于南京地方史的研究有重要的参考... 2000年在河海大学江宁校区发掘了一座南宋墓葬。该墓墓壁镶嵌有精美的砖拼浮雕壁画。据墓葬内出土的一方墓志,墓主为周国太夫人杨氏,是南宋王朝末期军事核心人物王福之妻。墓志蕴含很多重要的历史信息,于南京地方史的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 周国太夫人杨氏 砖雕 墓志
原文传递
杨时易学探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谷继明 《中国文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4-92,共9页
杨时的易学,在程门弟子中水平最高。其易学论述,一是《易说》,保存在《大易粹言》等书中,一是《语录》、《文集》中的相关议论。从解《易》的思想来看,他受到了二程天理观的影响;其解《易》的方法,也多与《周易程氏传》一致。但这并不... 杨时的易学,在程门弟子中水平最高。其易学论述,一是《易说》,保存在《大易粹言》等书中,一是《语录》、《文集》中的相关议论。从解《易》的思想来看,他受到了二程天理观的影响;其解《易》的方法,也多与《周易程氏传》一致。但这并不是说杨时就仅仅是二程易学的复述者。事实上,杨时易学展现出了“程—朱”主流脉络之外的另一种可能性。杨时易学在一些主要的概念如易、神,以及由此展开的生死观方面,都受到了张载的影响,并与佛、道有丰富的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时 龟山易说 宋代易学
原文传递
论杨时的后继者“东南三贤”理学思想之异同 被引量:2
18
作者 潘富恩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6,共6页
杨时为洛学南传的第一人,他倡始的闽学,实质是洛学的延伸和发展。闽学最大的代表是朱熹,而与他齐名于南宋时期的理学家有张、吕祖谦,因三人的学术活动均在当时中国东南地区,故世称"东南三贤"。研究"东南三贤"的天... 杨时为洛学南传的第一人,他倡始的闽学,实质是洛学的延伸和发展。闽学最大的代表是朱熹,而与他齐名于南宋时期的理学家有张、吕祖谦,因三人的学术活动均在当时中国东南地区,故世称"东南三贤"。研究"东南三贤"的天理观、理欲观和治学观的异同,有助于更深切地认识杨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时 “东南三贤” 理学
下载PDF
曲阳白石半跏思惟像题材、源流及流行原因 被引量:2
19
作者 姚远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7年第3期16-22,共7页
东魏北齐时期,半跏思惟像作为一种极富地域特色的造像样式,广泛出现在曲阳白石造像中。本文以"龙树"问题为探讨起点,结合其他论据对曲阳白石半跏思惟像的造像题材进行论证,认为其表现的应是悉达多太子。在此基础上,文章探讨... 东魏北齐时期,半跏思惟像作为一种极富地域特色的造像样式,广泛出现在曲阳白石造像中。本文以"龙树"问题为探讨起点,结合其他论据对曲阳白石半跏思惟像的造像题材进行论证,认为其表现的应是悉达多太子。在此基础上,文章探讨了太子思惟像的源流及其流行的原因,认为其流行和经由菩萨道成佛的思想有关,也与当时的皇帝崇拜思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阳 白石 造像 太子 半跏思惟像
下载PDF
“程门立雪”的文献考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方彦寿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14-18,共5页
从北宋元祐八年(1093年)游酢、杨时立雪程门故事的发生,到"程门立雪"这一成语的最终形成,其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从文献来源来说,既有记录这一史实的若干史籍,也有将此作为典故入诗的宋明时期的一批诗人,还有对这一... 从北宋元祐八年(1093年)游酢、杨时立雪程门故事的发生,到"程门立雪"这一成语的最终形成,其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从文献来源来说,既有记录这一史实的若干史籍,也有将此作为典故入诗的宋明时期的一批诗人,还有对这一成语的形成和普及起到直接推动作用的通俗类书。文章对这个故事的最早出处,最早出现这个成语的典籍及其历史演变作了具体的阐述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时 游酢 程门立雪 文献考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