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纯文学、杂文学观念与中国文学批评史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健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0-91,共12页
中国文学批评史与文学观念关系密切。纯文学与杂文学观念之分辨贯穿于民国时期的文学研究,亦成为论述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核心观念。纯文学与杂文学术语源自日本,分别在日本明治时期(1892、1906)提出,其西方学术依据即戴昆西(De Q uincey)&... 中国文学批评史与文学观念关系密切。纯文学与杂文学观念之分辨贯穿于民国时期的文学研究,亦成为论述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核心观念。纯文学与杂文学术语源自日本,分别在日本明治时期(1892、1906)提出,其西方学术依据即戴昆西(De Q uincey)"力的文学"与"知的文学"之辨。此两术语于20世纪初先后输入中国学界。两者在现代中国学术中原为文学内部之区别,后来成为文学与非文学之分界。杨鸿烈较早以纯文学与杂文学观念论述中国文学观念的演变,郭绍虞继之,以为撰写《中国文学批评史》之观念基础,朱自清则提出质疑,所提出之问题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文学 杂文学 文学批评史 朱自清 杨鸿烈 郭绍虞
原文传递
杨鸿烈《中国诗学大纲》勘校弁言
2
作者 朱兴和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23年第2期336-368,共33页
《中国诗学大纲》是杨鸿烈在新文化观念影响之下对中国古典诗学传统的一种理论反思,是一部个性鲜明、瑕不掩瑜的著作。无论从民国时期古典诗学学史的角度,还是从百年新诗诗学史的角度考察,该书都有一定参考价值。该书在诗学观念革新、... 《中国诗学大纲》是杨鸿烈在新文化观念影响之下对中国古典诗学传统的一种理论反思,是一部个性鲜明、瑕不掩瑜的著作。无论从民国时期古典诗学学史的角度,还是从百年新诗诗学史的角度考察,该书都有一定参考价值。该书在诗学观念革新、引入比较诗学理论和方法以及建构新诗诗学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由于原文引文讹误为数不少,标点亦不大符合当代人的阅读习惯,因此,仍有重新勘校、整理的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鸿烈 中国诗学大纲 内容 学术价值
原文传递
论杨鸿烈对中国诗学的创造性阐释
3
作者 任小青 《理论界》 2020年第1期83-88,共6页
在现代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杨鸿烈的《中国诗学大纲》是很值得重视的一部论著。杨著根本目的是将中国诗学纳入世界文学的演进轨道。他自觉运用现代科学、系统的研究方法对中国诗学进行整理,引入西方的纯文学观及进化论解释中国诗学的演进... 在现代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杨鸿烈的《中国诗学大纲》是很值得重视的一部论著。杨著根本目的是将中国诗学纳入世界文学的演进轨道。他自觉运用现代科学、系统的研究方法对中国诗学进行整理,引入西方的纯文学观及进化论解释中国诗学的演进,站在新文学的立场,对传统诗学予以评判。这些在当时来讲,都是具有开创意义的。然而,“以西释中”“以新汰旧”未必合乎中国文学的实际,由此暴露出了不少缺点。研究杨鸿烈的《中国诗学大纲》,可以很好地窥测现代转型过程中中国诗学的实践路径,对当代诗学也有正反两方面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鸿烈 《中国诗学大纲》 新文学
原文传递
论“五四”新文学革命对《文心雕龙》理论研究的影响——以杨鸿烈《〈文心雕龙〉的研究》为例
4
作者 李婧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19年第1期213-224,共12页
1922年杨鸿烈《〈文心雕龙〉的研究》以"五四"新文学革命理论为指导,将刘勰定位为积极建设自然的文学、消极破坏雕琢的文学之"文学革新家"。其实,刘勰拥护六朝骈体文学,并非"文学革新家"。杨鸿烈还以现... 1922年杨鸿烈《〈文心雕龙〉的研究》以"五四"新文学革命理论为指导,将刘勰定位为积极建设自然的文学、消极破坏雕琢的文学之"文学革新家"。其实,刘勰拥护六朝骈体文学,并非"文学革新家"。杨鸿烈还以现代西方文学观念为准,认为刘勰倡导一种具有情感性、思想性、艺术感染力的"自然的文学",颇具卓识;而指责刘勰"文笔不分",混淆了纯文学和杂文学的界限,则并不准确。杨氏研究的得失对新世纪龙学研究起到重要的借鉴作用。告诫我们结合时代理论思潮,来发掘《文心雕龙》的价值,是龙学研究深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但读懂原文、历史地具体地还原《文心雕龙》本身的理论,更是立足之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新文学革命 杨鸿烈 《〈文心雕龙〉的研究》
原文传递
唐华文弘墓志中有关昆丘道行军的资料——近年新刊墓志所见隋唐西域史事考释之一 被引量:5
5
作者 王素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1-89,138,共9页
唐华文弘墓志记载志主于贞观廿二年(648)参加征讨龟兹之役,是关于昆丘道行军的重要资料。该资料所用西汉两个典故——傅介子刺杀楼兰王安归、陈汤矫诏攻杀匈奴郅支单于,均将首级送回长安,透露了此次昆丘道行军,曾有大将矫诏诛杀西域胡王... 唐华文弘墓志记载志主于贞观廿二年(648)参加征讨龟兹之役,是关于昆丘道行军的重要资料。该资料所用西汉两个典故——傅介子刺杀楼兰王安归、陈汤矫诏攻杀匈奴郅支单于,均将首级送回长安,透露了此次昆丘道行军,曾有大将矫诏诛杀西域胡王,并将首级送回长安的信息。本文通过考证,认为真实的情况应是:贞观十八年(644),焉耆宗亲薛婆阿那支,囚杀唐留摄国事栗婆准,自立为王,与唐结怨。昆丘道行军伊始,薛婆阿那支不战而逃,为大总管阿史那社尔所擒。副大总管杨弘礼时任司农卿,职掌接收战俘,又为此次行军监军,有生杀予夺大权。阿史那社尔将薛婆阿那支移交给了杨弘礼,杨弘礼知道太宗深恨此人,遂数其旧罪而矫诏诛杀之,并将首级送回了长安。但此举违背太宗宽大为怀本意,引起了太宗的震怒,杨弘礼只能将阿那支的首级悄悄埋葬了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文弘墓志 昆丘道行军 杨弘礼 焉耆王 薛婆阿那支 阿史那社尔
原文传递
在作品的“土壤”上长出来的批评之“树”——评《民间生活的审美言说—汪曾祺小说文体研究》
6
作者 张灵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123-128,共6页
杨红莉博士新近出版的学术专著《民间生活的审美言说——汪曾祺小说文体论》,是一部全面阐述汪曾祺文学特色与意义的力作。其特点主要有:体会深切,丝丝入扣;学养扎实,阐释丰盈;博观比照,见解辄新;语言鲜活,叙述有致。该书的出版为当代... 杨红莉博士新近出版的学术专著《民间生活的审美言说——汪曾祺小说文体论》,是一部全面阐述汪曾祺文学特色与意义的力作。其特点主要有:体会深切,丝丝入扣;学养扎实,阐释丰盈;博观比照,见解辄新;语言鲜活,叙述有致。该书的出版为当代文学学林增添了一棵富有生机的新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红莉 专著 汪曾祺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