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诗经》“言”字说——基于安大简《诗经》的考察 被引量:7
1
作者 夏大兆 《中原文化研究》 2017年第5期16-22,共7页
《诗经》中"言"字的用法非常复杂,尤其是部分"言"字能否当"我"讲,聚讼纷纭。将安大《诗经》简与《毛诗》对读可以发现,简本中"言"字已经大量使用,《葛覃》《芣苢》《汉广》《草虫》《汾沮洳》... 《诗经》中"言"字的用法非常复杂,尤其是部分"言"字能否当"我"讲,聚讼纷纭。将安大《诗经》简与《毛诗》对读可以发现,简本中"言"字已经大量使用,《葛覃》《芣苢》《汉广》《草虫》《汾沮洳》《墙有茨》诸篇简本"言"字的句式、用法与《毛诗》一致,但有四处重要的异文信息却为我们解决这一争议提供了契机。安大《诗经》简45、46、47、48号四只简正好可以与《毛诗》中的《秦风·小戎》对读,内容高度一致。《毛诗》该篇共三章,章十句,每章第七句皆作"言念君子",而简本三章该句皆作"我念君子"。《毛诗》三处"言"字,简本皆作"我"。另外安大《诗经》简74、75、76号简正好可以与《毛诗》中的《魏风·园有桃》对读,内容高度一致。其中《毛诗》中的"心之忧矣,我歌且谣",简本作"心之忧,言歌且谣",今本"我"字,简本作"言"。这四处重要的异文信息说明毛传和郑笺把"言"解作"我"是有所本的。《诗经》中"言"可当"我"讲可能是方言成分的遗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大筒《诗经》 异文 人称代词
下载PDF
来自“出来”的“言”语义探索 被引量:2
2
作者 黄树先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17,共9页
"言"类词数量多,来源复杂,它跟愉悦、吃喝、啄咬都有密切关联。本文讨论来自出来的言语类词语。
关键词 语义来源 比较词义 与出来
原文传递
构式“X言Y语”探究
3
作者 柴雨辰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6-23,共8页
以构式语法理论为指导对“X言Y语”构式进行了描写和探讨。结果表明:能进入构式“X言Y语”的词性以形容词和名词为主;该构式的网络体系可分为微观、中观、宏观三级;该生成及发展是构式互动的结果;该构式具有主观评价、表达修辞效果、传... 以构式语法理论为指导对“X言Y语”构式进行了描写和探讨。结果表明:能进入构式“X言Y语”的词性以形容词和名词为主;该构式的网络体系可分为微观、中观、宏观三级;该生成及发展是构式互动的结果;该构式具有主观评价、表达修辞效果、传递感情色彩的语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Y语” 构式 网络体系 互动机制 语用功能
下载PDF
据出土文献说“言”“谳”同源兼及郭店简《六德》“狱■”的释读
4
作者 刘晓晗 《出土文献》 2024年第2期39-48,170,共11页
上博六《景公疟》简4“听狱”,传世文献异文作“治言”。邬可晶先生指出“言”读为“谳”,表狱讼义。本文在此基础上,从语音、字用和语义方面详细论证了“言”“谳”应该是一组同源词。“言”从“言语”义引申出“讼”义,“谳”应是战... 上博六《景公疟》简4“听狱”,传世文献异文作“治言”。邬可晶先生指出“言”读为“谳”,表狱讼义。本文在此基础上,从语音、字用和语义方面详细论证了“言”“谳”应该是一组同源词。“言”从“言语”义引申出“讼”义,“谳”应是战国秦汉时期从“言”分化而来的。“谳”继承了“言”从下言上的核心语义,但其整体语义域比“言”缩小很多,是一个专用于司法刑狱的综合性动词。“言”“谳”亦可以从动词引申为表示动作关联的对象名词“狱讼”。本文还讨论了郭店简《六德》中的“狱■”,认为“狱■”当读为“狱彦(言—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源词 综合性动词 六德
下载PDF
春秋以前“言”的内涵与论说文体 被引量:3
5
作者 邱渊 齐春红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83-88,共6页
甲骨文"言"的上半部是舌头的象形,下半部是"口"的象形,"言"的基本义是言说。殷商时期,"言"是一种特定的祭名,可以将不同祭名的"言"、"告"、"舌"视为早期的文体... 甲骨文"言"的上半部是舌头的象形,下半部是"口"的象形,"言"的基本义是言说。殷商时期,"言"是一种特定的祭名,可以将不同祭名的"言"、"告"、"舌"视为早期的文体萌芽。在《尚书》中,君王的教令常被称为"言"或者"某言"。《尚书》中有许多论说的成分,这些论说的成分主要包含在君王教令式的谈话("言")中。《尚书》中的一些被引用的语言基本都是格言警句,其特点是言简意赅、简短凝练、具有论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以前 内涵 论说文体 甲骨文
下载PDF
浅议《诗经》虚词“言”
6
作者 姜晓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320-324,共5页
语法学者对《诗经》中的虚词“言”字有多种解释,虽有一定道理,但都存在不足。从语音、句法成分、译文解释等方面来看,这个“言”字实际上等于“焉”字。根据“言”字在《诗经》中所处位置的不同,一部分“言”作顺承连词,可译为“于是... 语法学者对《诗经》中的虚词“言”字有多种解释,虽有一定道理,但都存在不足。从语音、句法成分、译文解释等方面来看,这个“言”字实际上等于“焉”字。根据“言”字在《诗经》中所处位置的不同,一部分“言”作顺承连词,可译为“于是”、“就”等;一部分“言”作助词,为状语后缀,可译为“……的样子”。“薄言”则应解释为“急忙地”或“急忙就”,而不是作为一个发语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词 “焉” 顺承连词 助词 “薄
下载PDF
论“言”二则
7
作者 邱渊 齐春红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2期94-98,共5页
从五帝时代到商朝,“诗言志”是统治者用语言向神表达感情、表露心迹的一种方式。到了周朝,人文精神觉醒,“诗言志”蕴涵了更多的人文关怀。《诗经》中的有些“诗”开始“言”劳动人民之“志”。《诗经》中的“恋歌”开始“言”人对人... 从五帝时代到商朝,“诗言志”是统治者用语言向神表达感情、表露心迹的一种方式。到了周朝,人文精神觉醒,“诗言志”蕴涵了更多的人文关怀。《诗经》中的有些“诗”开始“言”劳动人民之“志”。《诗经》中的“恋歌”开始“言”人对人本身的而不是对神的感情。中国古代重视“立言”,古人借“立言”来表达自己的哲学观点。扬雄将自己的哲学代表作叫《法言》。在明代,小说家将小说或小说集叫做“言”,这是因为中国传统小说和古代阐释哲学观点的说体文有渊源关系,在古人眼里,可以用小说来反映世界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小说
下载PDF
《型世言》动词重叠的格式与特点 被引量:6
8
作者 贺卫国 《河池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83-86,共4页
《型世言》共使用15式257例动词重叠,单音节动词重叠“V一V”式最多,双音节动词重叠“AABB”格式最多,“AB—AB”格式次多。《型世言》有的动词重叠带补语,有的带“着”等助词性成分,但极少带“儿”尾,名词性成分作宾语时全部后置。弄... 《型世言》共使用15式257例动词重叠,单音节动词重叠“V一V”式最多,双音节动词重叠“AABB”格式最多,“AB—AB”格式次多。《型世言》有的动词重叠带补语,有的带“着”等助词性成分,但极少带“儿”尾,名词性成分作宾语时全部后置。弄清《型世言》动词重叠的这些特点,对于我们研究动词重叠的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世 动词重叠 重叠格式 语法特点
下载PDF
《型世言》词语拾零 被引量:4
9
作者 邵 丹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3-75,共3页
本文利用《型世言》语料,参校其他文献,考释词语四条:贴肉揌、脚蹋手歪、老熟、假吃跌。
关键词 《型世 语料 “贴肉揌” “脚蹋手歪” “老熟” “假吃跌” 释义
下载PDF
《型世言》语词札记 被引量:3
10
作者 曹小云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3-74,共2页
明末拟话本小说《型世言》的发现,为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了相当宝贵的资料。该书中的大量语料足资补正《汉语大词典》等大型工具书在条目、义项和例证方面的缺失。
关键词 汉语词汇史 义项 汉语大词典 语料 例证 札记 补正 明末 条目 资料
全文增补中
《庄子》的语言自觉与其神秘论道之理解 被引量:2
11
作者 林凯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5-54,共10页
《庄子》所论之道神秘超验,容易引起读者经验上的质疑;但《庄子》文本又有其特殊性,也即作者对自身言说所可能引发的质疑已表明出充分的自觉,并因此在表达策略上作出了自觉的回应与处理。这一语言自觉要求读者不可轻易摒弃或臆解《庄子... 《庄子》所论之道神秘超验,容易引起读者经验上的质疑;但《庄子》文本又有其特殊性,也即作者对自身言说所可能引发的质疑已表明出充分的自觉,并因此在表达策略上作出了自觉的回应与处理。这一语言自觉要求读者不可轻易摒弃或臆解《庄子》的神秘论述,而应紧扣文本,积极利用作者给出的阅读提示,做出合乎作者期待的理解。考察庄子对自身语言使用的自觉,可以发现,他运用了“三言”、情节转变设计以及理性辨析这三种语言策略来贯彻其避开论争、破除执见并提升读者素质的意图,以求实现对读者经验质疑的化解。这些“作者自觉”在正面揭示道论内涵上作用有限,相反,它提醒读者应该保留道论的某种“神秘性”;不过,它极大地促进了读者的自我反省与理性突破,为进一步的静修锻炼和道论理解提供了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论道 作者自觉 策略
下载PDF
《型世言》程度副词计量研究
12
作者 郑燕萍 曹炜 《汉语学报》 2008年第1期27-32,共6页
本文采用计量方法考察《型世言》一书的程度副词,揭示其在音节情况、构词方式、使用频率、韵律特点四个方面的规律,以此透视该书程度副词的断面使用状况,为程度副词及近代汉语的断代研究提供有益的资料。
关键词 《型世 程度副词 音节 构词 频率 韵律
下载PDF
《型世言》语词札记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国华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4年第6期73-76,共4页
本文结合其他文献材料考释《型世言》中的八条语词,其中有的未经前人解释,有的虽经前 人解释但未为圆满,注重探求词义源流,并揭示了一些语义现象。
关键词 《型世 词义 考释
下载PDF
古佚书考辨三则
14
作者 崔壮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22-25,共4页
《字林》《汉书叙传》《典言》均为亡佚已久的古书,《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以及其他史籍中有著录和记载,它们在卷数或著者或撰述性质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本文立足传统史料和出土文... 《字林》《汉书叙传》《典言》均为亡佚已久的古书,《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以及其他史籍中有著录和记载,它们在卷数或著者或撰述性质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本文立足传统史料和出土文献,并在前人考证的基础上作进一步辨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林》 《汉书叙传》 《典
下载PDF
《庄子·寓言》“巵”及“巵言”考
15
作者 何越鸿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64-67,共4页
"巵言"既是《庄子》思想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庄子》言说方式的重要表现手法。在《庄子·寓言》中,"巵言"之义多由"巵"之义引申而来。历代关于"巵言"义的解说可归结为两个方面:因&qu... "巵言"既是《庄子》思想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庄子》言说方式的重要表现手法。在《庄子·寓言》中,"巵言"之义多由"巵"之义引申而来。历代关于"巵言"义的解说可归结为两个方面:因"巵"声求"巵言"义;由"巵"义得"巵言"义。其中有确切结论,也有附会之说。经考释可知:"巵言"义应由"巵"的"圆(酒)器"及"欹器"之义综合引申而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欹器
下载PDF
《论语》札记二则
16
作者 李亚明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9-90,共2页
本文对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中把“吾斯之未能信”的“信”解释为“信心”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认为“信”是“伸”的假借字 ;考察了历史上对“敏于事而慎于言”的“敏”的解释 ,认为“敏”应该训为“勉” ,是“努力、尽力”的意思。
关键词 《论语》 “吾斯之未能信” 注解 “敏于事而慎于
下载PDF
“言志”下的古代诗学话语策略
17
作者 王敏 《绥化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77-79,共3页
“诗言志”是古典诗学的奠基之石,影响着几千年来的中国文学话语传统,使得话语构成中的言与意、比与兴、文与质发生某些嬗变,从而形成了以感悟式、隐喻化、多义性、模糊性为代表的中国古代话语模式。
关键词 比兴 文质 古代诗学 话语策略 中国 文学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