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4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羟苯磺酸钙联合血栓通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致患者视野缺损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7
1
作者 温积权 曹永葆 +5 位作者 汪怿 杨杰 刘健 吴若欣 吴小娜 张佳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观察羟苯磺酸钙联合复方血栓通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致患者视野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346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73例和对照组173例。对照组口服血栓通每次1.5 g,每天3次;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羟苯磺酸钙,每次0.... 目的观察羟苯磺酸钙联合复方血栓通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致患者视野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346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73例和对照组173例。对照组口服血栓通每次1.5 g,每天3次;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羟苯磺酸钙,每次0.5 g,每天3次,2组疗程均为6个月。评价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瘤、黄斑厚度、出血斑、视力情况、视野灰度、30°内阈值敏感程度及血常规、肝肾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95.95%)显著高于对照组(78.03%,P<0.05)。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试验组血管瘤、黄斑厚度、出血斑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视力情况、视野灰度值及30°内阈值敏感程度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2组血常规和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羟苯磺酸钙联合复方血栓通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临床疗效良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苯磺酸钙 血栓通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野缺损
原文传递
血栓通联合丁苯酞对老年急性脑梗死血清中Fibulin-5、BDNF及S100B的影响 被引量:49
2
作者 王晓宇 朱彩花 楼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35-23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栓通联合丁苯酞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扣针蛋白5(Fibulin-5)、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S100B的影响。方法:12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丁苯酞治疗,观... 目的:探讨血栓通联合丁苯酞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扣针蛋白5(Fibulin-5)、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S100B的影响。方法:12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丁苯酞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血栓通治疗,疗程为14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前后日常生活功能(ADL)、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血液指标变化。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ELISA测定两组血清Fibulin-5、BDNF及S100B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而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血浆黏度、血黏度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Fibulin-5、BDNF及S100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栓通联合丁苯酞能有效提高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其治疗机制可能与抑制血清Fibulin-5、BDNF及S100B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通 丁苯酞 老年急性脑梗死 纤维蛋白-5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S100B
下载PDF
血栓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3
3
作者 于永才 吴世政 候倩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4年第7期782-785,共4页
目的观察血栓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青海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4例,两组治疗期间均给予常规... 目的观察血栓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青海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4例,两组治疗期间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输注注射用血栓通(冻干)50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两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D-二聚体(D-dimer)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12%、91.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t-PA水平较治疗前上升,TM、PAI、D-dimer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治疗组经治疗后,t-PA、TM、PAI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治疗后,两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治疗后,治疗组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高切黏度、纤维蛋白原均比对照组降低更加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效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通 阿司匹林 脑梗死 神经功能 血液流变学
原文传递
丁苯酞联合血栓通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效果 被引量:43
4
作者 李琦 吕静 +2 位作者 杨妹琴 陈朝琴 余刚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7-109,共3页
目的研究丁苯酞联合血栓通治疗对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5例,随机分为中药血栓通治疗组(A组)、西药丁苯酞治疗组(B组)和丁苯酞联合血栓通结合治疗组(C组)各35例。A组采用血栓通注射剂,并加入5... 目的研究丁苯酞联合血栓通治疗对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5例,随机分为中药血栓通治疗组(A组)、西药丁苯酞治疗组(B组)和丁苯酞联合血栓通结合治疗组(C组)各35例。A组采用血栓通注射剂,并加入5%的葡萄糖,每天2次静脉滴注;B组采用丁苯酞软胶囊、阿司匹林肠溶片以及三磷酸腺苷片3种西药;C组采用A组血栓通和B组丁苯酞结合治疗患者。脑卒中残损评价表(CSS)作为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的评价标准。结果 3组间CSS评分在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CSS评分较入组前明显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3组疗效中C组最优,总有效率为57.14%。结论丁苯酞联合血栓通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比较单独运用中药血栓通或西药丁苯酞效果更佳,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功能恢复 丁苯酞 血栓通 联合治疗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2
5
作者 兰金耀 项华明 +1 位作者 樊晓明 戴朝波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93-1196,共4页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182例进行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91例)和观察组(9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血栓通治...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182例进行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91例)和观察组(9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血栓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PT、APTT、PLT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治疗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 d的PT(12.10±2.15)s、APTT(13.29±2.28)s高于对照组1 d的PT(11.19±2.15)s、APTT(12.26±3.12)s,3 d的PT(39.54±3.42)s、APTT(45.12±3.52)s高于对照组3 d的PT(37.43±3.12)s、APTT(39.13±3.1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患者总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5.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全血比高切黏度(4.52±1.03)mpa/s,全血比低切黏度(5.04±1.02)mpa/s,血浆比黏度(0.95±0.09)mpa/s明显低于对照组(5.43±0.95)mpa/s、(7.80±1.10)mpa/s、(1.47±0.11)mp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血栓通治疗临床效果比较显著,改善患者的PT、APTT、PLT水平,降低血液黏稠度,并发症低,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急性 低分子肝素钙 血栓通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血栓通联合阿替普酶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42
6
作者 刘信东 张利娟 +2 位作者 杨乐 王欣 周怡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93-496,共4页
目的:探讨血栓通联合阿替普酶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并研究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12月某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在发病3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0例,依据抽签法分为观察组(n=70)和常规组(n=70)。常规组采用阿... 目的:探讨血栓通联合阿替普酶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并研究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12月某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在发病3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0例,依据抽签法分为观察组(n=70)和常规组(n=70)。常规组采用阿替普酶治疗,观察组采用血栓通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指标、血小板参数及CGRP、Hcy和Sicam-1的变化,并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2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S-100β、NGF、NSE和神经功能指标、血小板参数及CGRP、Hcy和sICAM-1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S-100β、NSE和NIHSS评分,Hcy和sICAM-1水平均有所降低,CGRP、NGF、MVP、PLT和PDW均有所上升(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S-100β、NSE和NIHSS评分,Hcy和sICAM-1水平均低于常规组,CGRP、NGF、MVP、PLT和PDW均高于常规组(均P<0.05)。结论:血栓通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其可能是通过改善血小板功能,调节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发挥对脑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通 阿替普酶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
原文传递
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利伐沙班预防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41
7
作者 李正 樊立宏 +3 位作者 董炜 邢武君 尚卫华 胡柯军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21期4175-417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利伐沙班预防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到2015年7月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5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62例,对... 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利伐沙班预防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到2015年7月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5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6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血栓通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利伐沙班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DVT发生率、血清D-二聚体(DD)、同型半胱氨酸(Hcy)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红细胞压积(HTC)、全血黏度(WBV)和纤维蛋白原的变化以及用药安全性。结果:术后3周,观察组DVT的总发生率为9.7%(6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4.4%(28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DD、Hcy、hs-CRP、HTC、WBV以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该6个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8%,对照组为7.94%,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利伐沙班可有效减少DVT的发生并改善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是一种预防下肢骨折术后DVT形成的有效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血栓通 利伐沙班 血液流变学
原文传递
血栓通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纤溶功能及血清神经递质的影响 被引量:40
8
作者 祝善尧 葛伟 +2 位作者 张欢 葛义俊 陈贵海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探讨血栓通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纤溶功能及血清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将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0.1 g/d)口服治疗,联合用药组给予血栓通(450 mg/d)联合阿司匹林... 目的探讨血栓通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纤溶功能及血清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将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0.1 g/d)口服治疗,联合用药组给予血栓通(450 mg/d)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凝血纤溶功能、血清神经递质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联合用药组及对照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降低(均P<0.01)。联合用药组及对照组治疗前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用药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联合用药组及对照组治疗后血清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水平显著升高,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及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用药组治疗前t-PA、PAI-1、GMP-140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用药组治疗后t-PA水平显著降低,PAI-1及GMP-140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联合用药组及对照组治疗后5-羟色胺(5-HT)及多巴胺(DA)水平显著升高,血清谷氨酸(Glu)及天冬氨酸(Asp)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用药组治疗前5-HT、DA、Glu、As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用药组治疗后5-HT及DA水平显著升高,Glu及Asp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血栓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有助于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临床疗效,可能与调节患者凝血纤溶功能和血清神经递质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血栓通 凝血纤溶功能 神经递质 神经功能缺损
下载PDF
血栓通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脂及血流变的影响 被引量:31
9
作者 薛庆华 武能坤 +3 位作者 李鹏 王莹莹 许瑞卿 李婧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14-1018,共5页
目的:观察血栓通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脂及血流变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住院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68例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 目的:观察血栓通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脂及血流变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住院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68例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颈动脉存在粥样斑块,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名患者。均给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额外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口服,1次/晚;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血栓通450 mg静脉滴注,1次/d,10 d为1疗程,在半年内完成5~6个疗程。随访跟踪半年。在治疗开始前及随访至半年时,记录患者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作频率、时间变化,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抽血检查患者的血脂水平及血流变指标。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TIA发作平均(0.70±0.79)次/d,发作时间为(5.60±3.78)min/次,对照组平均(1.40±0.77)次/d,(7.83±4.69)min/次;观察组患者的血脂水平为:胆固醇(4.81±1.18)mmol/L,甘油三酯(2.19±0.37)mmol/L,低密度脂蛋白(3.28±0.59)mmol/L,高密度脂蛋白(1.38±0.37)mmol/L,对照组分别为(5.64±1.25)mmol/L、(2.64±0.42)mmol/L、(3.70±0.68)mmol/L、(1.20±0.30)mmol/L;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为(1.13±0.23)mm,颈动脉斑块面积为(15.21±6.95)mm 2,对照组分别为(1.28±0.34)mm,(18.90±6.37)mm 2;观察组患者的红细胞压积(%)为(41.74±3.92),血小板计数(×10 9/L)为(254.80±85.27),纤维蛋白原(g/L)为(3.26±0.52),对照组分别为(44.46±5.02)、(293.73±58.16)、(3.61±0.76)。均较接受治疗前明显下降(HDL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结果相比,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比对照组下降(升高)更为明显(P〈0.05),治疗效果更好。结论:对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短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通 阿托伐他汀 TIA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血脂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Xueshuantong improves cerebral blood perfus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lacunar infarction 被引量:27
10
作者 Qifeng Gui Yunmei Yang +1 位作者 Shihong Ying Minming Zh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9期792-801,共10页
A total of 64 patients with acute lacunar infarction were enrolled within 24 hours of onset. The patients received conventional therapy (antiplatelet drugs and hypolipidemic drugs) alone or conventional therapy plus... A total of 64 patients with acute lacunar infarction were enrolled within 24 hours of onset. The patients received conventional therapy (antiplatelet drugs and hypolipidemic drugs) alone or conventional therapy plus 450 mg Xueshuantong once a day. The main ingredient of the Xueshuantong lyophilized powder used for injection was 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 Assessments were made at admission and at discharge using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the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nd the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Additionally, the rel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 relative cerebral blood volume and relative mean transit time in the region of interest were calculated within 24 hours after the onset of lacunar infarction, using dynamic susceptibility contrast magnetic resonance perfusion imaging technology. Patients underwent a follow-up MRI scan after 4 weeks of treatment. There was an improvement in the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ores and a greater reduction in the scores on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However, the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score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fter 4 weeks of treatment.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rel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 at discharge had increased and showed a greater improvement in the treatment group. Furthermore, there was a reduction in the relative mean transit time at discharge and the value was lower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experimental findings indicate that Xueshuantong treatment improves neurological deficit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lacunar infarction, and the mechanism may be related to increased cerebral perfu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al regenera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xueshuantong cerebral perfusion lacunarinfarction 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neuroprotection grants-supported paper photographs-containing paper NEUROREGENERATION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血栓通对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8
11
作者 张欣 《河北医药》 CAS 2014年第16期2412-2415,共4页
目的研究丁苯酞与血栓通对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预后影响。方法将1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丁苯酞组和血栓通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丁苯酞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丁苯酞100 ml,静脉滴注,2次/d,血栓通组在常... 目的研究丁苯酞与血栓通对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预后影响。方法将1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丁苯酞组和血栓通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丁苯酞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丁苯酞100 ml,静脉滴注,2次/d,血栓通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500 mg 0.9%氯化钠溶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3组连续治疗7 d。检测治疗前后3组患者血清IL-2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超声检测治疗前及随访90 d时3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大小厚度及内膜中层厚度差异。对随访90 d时所有患者进行NIHSS、Barthel和MRS评分,评价其预后。结果治疗后,可见3组患者IL-2和CGR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栓通组患者的IL-2和CGRP水平较对照组和丁苯酞组均高(P<0.05)。经过7 d的治疗后,丁苯酞组和血栓通组患者斑块大小、厚度均有显著的缩小,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栓通组和丁苯酞组患者斑块大小和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丁苯酞组和血栓通组患者治疗后CA-IMT均有显著下降,并且丁苯酞组患者显著高于血栓通组患者(P<0.05)。90 d时丁苯酞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低于其余2组(P<0.05)。丁苯酞组和血栓通组患者90 d时Barthe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该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随访90 d后,MRS构成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和血栓通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丁苯酞在抑制炎症和改善神经功能预后方面疗效显著,而血栓通则在改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方面作用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血栓通 急性脑梗死 预后
下载PDF
注射用血栓通对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机制的影响 被引量:27
12
作者 李响 吴振起 +3 位作者 马雪涛 李琰峰 李靖 高文峰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37-1139,共3页
目的:观察注射用血栓通(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苷)对过氧化氢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导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保护效应,并对其干预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通路和机制进行研究,为注射用血栓通更广泛的临床应用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针对体外培... 目的:观察注射用血栓通(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苷)对过氧化氢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导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保护效应,并对其干预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通路和机制进行研究,为注射用血栓通更广泛的临床应用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针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肺部血管内皮细胞,施加过氧化氢与TNF-α等凋亡诱导因子,建立血管内皮细胞凋亡诱导模型,继而采用50、100μg/mL等浓度的注射用血栓通进行预干预,并采用Annexin V Ca2+依赖性磷脂结合蛋白/PI碘化丙啶染色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率以及采用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反映细胞线粒体损伤率,进而检测凋亡相关通路调控基因Caspase-3、Bcl-2和Fas的表达情况。结果:注射用血栓通浓度为100μg/mL时,能使过氧化氢诱导的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率与线粒体损伤率显著降低,但对TNF-α诱导的细胞凋亡无显著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以100μg/mL的注射用血栓通可明显减低过氧化氢诱导的Caspase-3表达,而且还可明显提高Bcl-2的水平,但对Fas表达的影响不明显。结论:注射用血栓通(三七总皂苷)可通过下调Caspase-3表达与上调Bcl-2基因来抑制氧化应激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通 三七总皂苷 细胞凋亡 血管内皮细胞
原文传递
血栓通联合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疗效及NGF、BNDF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4
13
作者 许雪梅 赵元琛 +1 位作者 熊建华 金细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43-1446,共4页
目的:探讨血栓通结合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和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 目的:探讨血栓通结合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和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康复治疗+肌肉电刺激)和对照组(对照组+血栓通)。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评价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GF、BNDF改变。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68.33%(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下降、MAS总评分和ADL评分Barthel指数显著上升,BDNF和NGF含量显著上升(P<0.05)。与治疗后相比,对照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下降更加明显,MAS总评分和ADL评分Barthel指数上升更加明显,观察组患者BDNF和NGF含量上升更加明显(P<0.05)。结论:血栓通结合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可明显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和生活能力,明显提高患者血清内BDNF和NGF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通 肌肉电刺激 脑卒中偏瘫患者 BDNF NGF
下载PDF
血栓通联合纤溶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3
14
作者 邵伟 李克 +1 位作者 赵玉红 马立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61-1162,共2页
目的评价血栓通联合纤溶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对照组)和血栓通联合纤溶酶治疗(观察组),每组50例,比... 目的评价血栓通联合纤溶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对照组)和血栓通联合纤溶酶治疗(观察组),每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治疗前后梗死面积与hs-CRP及IL-6水平。结果经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脑梗死体积与hs-CRP、IL-6含量均呈显著的正向直线相关关系(r=0.695,P=0.000;r=0.603,P=0.000)。治疗前两组患者hs-CRP、IL-6含量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hs-CRP、IL-6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均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观察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3)。结论血栓通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降低患者hs-CRP及IL-6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通 纤溶酶 急性脑梗死 超敏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血栓通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作用 被引量:22
15
作者 李乃侠 韩玉惠 +2 位作者 郑德泉 钟耀艺 吴欣宇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4年第7期1304-1307,共4页
目的:观察血栓通对急性脑梗死(actu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血清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8例A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血... 目的:观察血栓通对急性脑梗死(actu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血清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8例A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血栓通0.5 g/d,静滴。于治疗前、治疗后3 d、7 d和14 d检测患者血清D-二聚体和hs-CRP浓度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神经功能评分(MESSS)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3 d、7 d和14 d,血清D-二聚体和hs-CRP浓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MESSS和BI评分在治疗后7 d和14 d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栓通可降低ACI患者血清D-二聚体和hs-CRP水平,改善神经功能,是一种有效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血栓通 D-二聚体 超敏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0
16
作者 沈珍贤 曲衎衎 +2 位作者 毛智群 朱培俊 黄海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5年第17期3337-3339,共3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98例ACI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9例,其中对照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98例ACI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9例,其中对照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ALD)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为(10.18±2.21)分,而ALD评分为(57.42±3.66)分,较对照组和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ACI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血栓通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 日常生活能力
原文传递
甲钴胺注射液联合血栓通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0
17
作者 陈桂香 麦敏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年第11期849-850,共2页
目的观察甲钴胺注射液联合血栓通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DPN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依据患者病情选择口服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对照组给予甲钴铵注射液避光静脉滴注;观察组给予甲钴胺注射液联合... 目的观察甲钴胺注射液联合血栓通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DPN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依据患者病情选择口服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对照组给予甲钴铵注射液避光静脉滴注;观察组给予甲钴胺注射液联合血栓通粉针治疗。两组均1次/d,28 d为1个疗程。比较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75.0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NCV)均显著加快,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CV较对照组治疗后改善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是治疗DPN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甲钴胺注射液 血栓通
下载PDF
血栓通结合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柳霞 贾守凯 马新平 《中医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77-78,共2页
目的:探讨血栓通结合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及对照组(66例),分别给予血栓通和复方丹参液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30 d分别评价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及ADL。结... 目的:探讨血栓通结合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及对照组(66例),分别给予血栓通和复方丹参液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30 d分别评价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及ADL。结果:所有受试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均明显减少,运动功能、ADL积分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变化均数相比,血栓通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栓通结合早期康复训练联合治疗急性脑梗塞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塞 血栓通 早期康复
下载PDF
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9
19
作者 谭文澜 张永全 +2 位作者 陆晖 覃辉 莫国焕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1期1513-1516,共4页
目的:探讨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粉针剂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Barthel指数(BI)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免疫投射比浊法测定患者血清hsCRP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IL-6及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7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69%(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栓通能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hs-CRP、IL-6、TNF-α)水平,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神经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栓通粉针剂 超敏C反应蛋白 白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和硫辛酸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9
20
作者 吕竟夷 关务洁 +1 位作者 何怡 陈聪 《药学研究》 CAS 2017年第3期174-176,共3页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和硫辛酸对糖尿病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62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其基础上,给予血栓通联合前列地尔和硫辛酸,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具有显著性...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和硫辛酸对糖尿病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62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其基础上,给予血栓通联合前列地尔和硫辛酸,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型半胱氨酸、维生素B_(1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浓度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生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和硫辛酸治疗糖尿病足,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通 前列地尔 硫辛酸 糖尿病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