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造山带内生金属矿床类型、特点和成矿过程探讨 被引量:104
1
作者 毛景文 李晓峰 +8 位作者 李厚民 曲晓明 张长青 薛春纪 王志良 余金杰 张作衡 丰成友 王瑞廷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2-372,共31页
中国是造山带最为发育的国家之一,尤其是在西部地区分布广泛。本文从成矿地球动力学演化角度对中国造山带中矿床类型、特点和成矿过程进行了初步的综合研究,将造山带矿床分为碰撞造山型和俯冲造山型两种。前者进一步可分为同碰撞造山过... 中国是造山带最为发育的国家之一,尤其是在西部地区分布广泛。本文从成矿地球动力学演化角度对中国造山带中矿床类型、特点和成矿过程进行了初步的综合研究,将造山带矿床分为碰撞造山型和俯冲造山型两种。前者进一步可分为同碰撞造山过程成矿和后碰撞造山成矿。以青藏高原为例,又将同碰撞造山过程成矿分为碰撞造山期成矿、松弛期(伸展)成矿、走滑拉分盆地成矿和剪切带扩容成矿。以西秦岭和东天山为例,剖析了后碰撞成矿特点、过程和成矿规律。在扬子克拉通西南缘发育有中国颇具特色的低温成矿域,包括广泛分布的卡林型金矿、密西西比型铅锌矿和玄武岩型铜矿,本文研究提出这些矿床形成于中生代大陆边缘造山带弧后伸展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类型 成矿过程 造山带 中国 碰撞造山过程 地球动力学演化 金属 内生 低温成矿域 扬子克拉通 卡林型金矿 地区分布 综合研究 青藏高原 拉分盆地 成矿特点 成矿规律 伸展盆地 大陆边缘 矿床形成 造山期 剪切带 东天山
下载PDF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驱龙铜矿Re-Os年龄及成矿学意义 被引量:107
2
作者 孟祥金 侯增谦 +3 位作者 高永丰 黄卫 曲晓明 屈文俊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60-666,共7页
驱龙铜矿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东部冈底斯花岗岩基内,为典型的斑岩型铜矿床。选择辉钼矿Re-Os同位素法对该矿床进行成矿年龄精确测定,6个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范围为15.99~16.74 Ma,变化较小,不超过1 Ma。6个样品拟和的^(187)Re-^(187)Os等... 驱龙铜矿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东部冈底斯花岗岩基内,为典型的斑岩型铜矿床。选择辉钼矿Re-Os同位素法对该矿床进行成矿年龄精确测定,6个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范围为15.99~16.74 Ma,变化较小,不超过1 Ma。6个样品拟和的^(187)Re-^(187)Os等时线年龄为16.41±0.48 Ma(2σ误差,MSWD=1.5),与模式年龄一致。驱龙铜矿的成矿年龄与冈底斯带区域上已有的斑岩铜矿成矿年龄(14 Ma±)相吻合。目前的年龄数据结果显示冈底斯带斑岩铜矿的成矿时间主要集中在16~14 Ma之间,成矿时限不到2 Ma,具有爆发成矿特征。斑岩成矿发生在区域上钾质熔岩喷发和东西向伸展活动时期。含矿斑岩特点及其与钾质熔岩和南北向张性构造系统的时空依附关系,说明冈底斯带斑岩成矿受西藏碰撞造山带演化过程中深部构造岩浆活动的制约。冈底斯斑岩型矿床的爆发成矿具有深层次的动力学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底斯 成矿带 斑岩铜矿 RE-OS年龄 成矿学 辉钼矿
下载PDF
羌塘基底质疑 被引量:85
3
作者 李才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9,共6页
部分学者根据西藏1:10O万改则幅区调资料和戈木日、果干加年山浅变质岩中获得的14个锆石Pb-Pb年龄(3204~509 Ma),建立了太古宙—元古宙岩石地层系统,提出了“结晶基底”与“软基底”的双层结构模式。资料证实样品取自沉积岩,锆石为碎... 部分学者根据西藏1:10O万改则幅区调资料和戈木日、果干加年山浅变质岩中获得的14个锆石Pb-Pb年龄(3204~509 Ma),建立了太古宙—元古宙岩石地层系统,提出了“结晶基底”与“软基底”的双层结构模式。资料证实样品取自沉积岩,锆石为碎屑锆石,无法确切反映成岩或变质年龄。作者等在原划为古元古界都古尔片麻岩中获得了384 Ma的锆石年龄、日湾茶卡东山下石炭统之下火山岩(原划AnD)获得346 Ma的Rb-Sr年龄、玛依岗日组玄武岩夹层中获得318 Ma的Rb-Sr年龄,野外工作中将“基底岩系”与上覆石炭三叠系角度不整合关系厘定为整合关系。基于野外地质产状和同位素年龄资料分析,对羌塘地区基底和双层结构模式提出质疑,认为羌塘中部的浅变质岩系主体时代为晚石炭世。太古宙—元古宙岩石地层、变质期次、双层基底结构及其演化的认识显然是不正确使用同位素年代数据得出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基底 锆石 同位素年代学 结晶基底 羌塘地区 无古宙 西藏
下载PDF
藏南罗布莎蛇绿岩辉绿岩中锆石SHRIMP测年 被引量:64
4
作者 钟立峰 夏斌 +4 位作者 周国庆 张玉泉 王冉 韦栋梁 杨之青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4-229,共6页
罗布莎蛇绿岩是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东段出露较好,也是研究程度较高的蛇绿岩片之一。对该蛇绿岩的形成时代至今存在分歧。本文获得该蛇绿岩辉绿岩中的锆石SHRIMPU-Pb定年的结果为162.9±2.8Ma,表明该蛇绿岩的形成时代为中侏罗世,同... 罗布莎蛇绿岩是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东段出露较好,也是研究程度较高的蛇绿岩片之一。对该蛇绿岩的形成时代至今存在分歧。本文获得该蛇绿岩辉绿岩中的锆石SHRIMPU-Pb定年的结果为162.9±2.8Ma,表明该蛇绿岩的形成时代为中侏罗世,同时发现,在罗布莎地区新特提斯洋形成时,可能存在地幔熔融的岩浆在扩张脊上涌过程中俘获老洋壳或者深海沉积物中锆石的情况;并且在侵位过程中,在该蛇绿岩的局部由于蚀变而产生了变质锆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RIMP锆石年龄 罗布莎蛇绿岩 辉绿岩 西藏
下载PDF
冈底斯斑岩铜矿成矿模式 被引量:60
5
作者 芮宗瑶 侯增谦 +3 位作者 李光明 刘波 张立生 王龙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9-466,共8页
已有的斑岩铜矿成矿模式都是建立在“B”型俯冲基础上的,而冈底斯斑岩铜矿成矿为18~12Ma,主碰撞期为65Ma,因此属于“A”型俯冲时期,即印度大陆壳俯冲到亚洲大陆壳之下的早期,此时夹于两者之间的新特提斯洋壳尚未消失掉,由此上地幔脱水... 已有的斑岩铜矿成矿模式都是建立在“B”型俯冲基础上的,而冈底斯斑岩铜矿成矿为18~12Ma,主碰撞期为65Ma,因此属于“A”型俯冲时期,即印度大陆壳俯冲到亚洲大陆壳之下的早期,此时夹于两者之间的新特提斯洋壳尚未消失掉,由此上地幔脱水和部分熔融提供了斑岩铜矿的主要成矿的物质来源。本文讨论了俯冲作用与斑岩铜矿的关系,通过驱龙和冲江两个代表性矿床的Nd、Sr同位素讨论了冈底斯斑岩铜矿成矿物质来源,通过矿带结构和成矿年代等制定了冈底斯斑岩铜矿成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底斯 斑岩铜矿 俯冲 成矿模式 西藏
下载PDF
冈底斯泽当大型钨铜钼矿Re-Os年龄及陆缘走滑转换成矿作用 被引量:59
6
作者 闫学义 黄树峰 杜安道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98-406,共9页
在前人获取冈底斯成矿带泽当矿田冲木达铜金矿床条带状层矽卡岩型矿石浸染状辉钼矿Re-Os法等时线年龄40.3±5.6Ma的基础上,新获该矿田内另外两组Re-Os法等时线年龄:明则隐伏斑岩型钼矿床中辉钼矿Re-Os法等时线年龄为30.26±0.69... 在前人获取冈底斯成矿带泽当矿田冲木达铜金矿床条带状层矽卡岩型矿石浸染状辉钼矿Re-Os法等时线年龄40.3±5.6Ma的基础上,新获该矿田内另外两组Re-Os法等时线年龄:明则隐伏斑岩型钼矿床中辉钼矿Re-Os法等时线年龄为30.26±0.69Ma;努日层矽卡岩型钨铜钼矿床中与后期石英闪长玢岩体(E3δo)叠加改造成矿有关的斑点状辉钼矿Re-Os法等时线年龄为23.62±0.97Ma。以走滑型陆缘成矿新认识为出发点,总结了冈底斯成矿带陆缘走滑转换成矿作用的类型特征和时空分布:①斑岩型矿床和层矽卡岩矿床是区带内已知中大型铜多金属矿床的主要类型;②早期(68~38Ma)矿床受到"印-亚陆缘"会聚走滑阶段一、二级序左旋走滑转换构造控制,晚期(30~13Ma)矿床受到"印-亚陆缘"离散走滑阶段三、四级序左旋走滑转换构造控制;③斑岩型矿床的矿体形成受控于走滑推闭型转换断裂构造,层矽卡岩型矿床的矿体形成受控于走滑拉分型转换断裂构造;④区域走滑转换成矿构造应力场具逆时针旋转特征,显示68~13Ma间印度大陆相对亚洲大陆朝NEE作斜向对接作用,走滑主应力场被伸展主应力场替代时间以13~8Ma南北向碰撞裂谷的形成-活动为标志。提出"沿边找钼找钨、沿走滑转换构造带找铜金多金属矿,主攻斑岩-层矽卡岩复合型富-大矿"等今后区域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底斯 陆缘会聚走滑 转换成矿 泽当矿田 铜多金属矿 RE-OS年龄
下载PDF
西藏冈底斯岛弧带甲马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及成因研究 被引量:53
7
作者 姚鹏 郑明华 +3 位作者 彭勇民 李金高 粟登奎 范文玉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68-479,共12页
甲马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冈底斯岛弧构造带甲马弧内沉积盆地内。它呈层状、似层状展布于该盆地中的多底沟组礁灰岩(J_3d)与林布宗组砂板岩(K_1l)之间的过渡带内,并严格受地层层位的控制。其含矿岩石为热水交代夕卡岩和与矿床有密切成因关... 甲马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冈底斯岛弧构造带甲马弧内沉积盆地内。它呈层状、似层状展布于该盆地中的多底沟组礁灰岩(J_3d)与林布宗组砂板岩(K_1l)之间的过渡带内,并严格受地层层位的控制。其含矿岩石为热水交代夕卡岩和与矿床有密切成因关系的热水沉积岩(透辉石-斜长石岩)。通过容矿岩石和矿床的同位素、稀土元素、矿物包裹体成分等示踪研究,认为矿床的成矿金属物质来自盆地基底——弧火山岩;成矿流体来自古海底热水循环系统;硫来自地层中的生物硫;水—岩反应(交代)是成矿重要机制。故该矿床系古海底热水交代成因,属与古海底热水循环系统有关的一种独特的热水交代型夕卡岩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底斯构造带 甲马矿床 成矿物质 来源 成因 西藏 成矿机制 铜多金属矿床
下载PDF
班公湖—怒江构造带西段三叠纪—侏罗纪构造—沉积演化 被引量:46
8
作者 王冠民 钟建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97-303,共7页
班公湖—怒江构造带西段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特提斯构造域东端,横跨班公湖—怒江断裂带。三叠纪—侏罗纪期间,其构造—沉积演化经历了大陆初始裂谷(T)、原洋裂谷(J_1)、残余弧后盆地(J_2—J_3)阶段。初始裂谷阶段的拉张是呈南断北超的... 班公湖—怒江构造带西段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特提斯构造域东端,横跨班公湖—怒江断裂带。三叠纪—侏罗纪期间,其构造—沉积演化经历了大陆初始裂谷(T)、原洋裂谷(J_1)、残余弧后盆地(J_2—J_3)阶段。初始裂谷阶段的拉张是呈南断北超的半地堑式由东向西进行的,逐渐形成地堑式原洋裂谷盆地。中晚侏罗世,南部新特提斯洋壳开始北向俯冲,产生的区域挤压应力使原洋裂谷逐渐封闭,裂谷盆地的小洋壳表现出以南向俯冲为主的双向式俯冲,同时伴生区域热沉降,盆地具残余弧后盆地的性质。该阶段,羌南地区发育碳酸盐岩为主的稳定陆缘沉积,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北部则形成广泛南超的近源碎屑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公湖-怒江构造带 构造沉积 裂谷 残余弧后盆地 西藏
下载PDF
藏北羌塘盆地早侏罗世中侏罗世早期沉积构造特征 被引量:43
9
作者 王剑 谭富文 +2 位作者 王小龙 杜佰伟 陈明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8-205,共8页
侏罗纪早期是研究羌塘盆地形成过程、判别盆地性质的重要时期。通过开展早侏罗世 中侏罗世早期的沉积相、古流向、沉积厚度统计等分析 ,恢复了该时期羌塘盆地的古地理面貌 ,提出了侏罗纪早期羌塘盆地并非前陆盆地 ,而是伸展构造背景下... 侏罗纪早期是研究羌塘盆地形成过程、判别盆地性质的重要时期。通过开展早侏罗世 中侏罗世早期的沉积相、古流向、沉积厚度统计等分析 ,恢复了该时期羌塘盆地的古地理面貌 ,提出了侏罗纪早期羌塘盆地并非前陆盆地 ,而是伸展构造背景下形成的裂陷型盆地。该时期盆地以中央隆起带为界 ,南部为陆缘开阔海盆地 ,形成滨岸 浅海陆棚相碎屑岩沉积 ;北部为陆缘近海湖盆 ,成盆初期 (托尔期 )发生强烈的裂陷活动 ,形成一套火山碎屑岩沉积体系 ,可识别出三个北西向分布的裂陷槽 ,巴柔期快速下沉 ,沉积一套厚达 2 0 0 0m以上的冲积扇 湖泊三角洲 湖盆相碎屑岩夹少量灰岩和石膏沉积 ,沉降中心位于湖盆南部 ,表现出明显的继承性 ,随后逐步向北东迁移 ,海水自中央隆起带中段频繁向湖盆浸漫。巴通期中央隆起带进一步下沉 ,南、北羌塘连成一个统一的拗陷盆地 ,从此沉积作用进入稳定发展阶段 ,形成稳定的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盆地 油气资源 特提斯 侏罗纪 西藏 沉积构造
下载PDF
西藏色林错湖相沉积物的花粉分析 被引量:42
10
作者 孙湘君 杜乃秋 +3 位作者 陈因硕 顾兆炎 刘家麒 袁宝印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3年第12期943-950,共8页
通过对藏北色林错湖相沉积物的花粉分析,得到11000年以来该地区植被与环境发展的历史。约11000-9600年前期间,低花粉浓度指示植被稀疏,气候寒冷干燥,与今日的高山稀疏植被相当。约9600-6000年前期间草原代... 通过对藏北色林错湖相沉积物的花粉分析,得到11000年以来该地区植被与环境发展的历史。约11000-9600年前期间,低花粉浓度指示植被稀疏,气候寒冷干燥,与今日的高山稀疏植被相当。约9600-6000年前期间草原代替高山稀疏植被,在大的范围内森林植被扩展,林线下降,气候明显变暖,距今600年以来,植被虽然仍以草原为主,但高花粉浓度及乔木花粉数量的增加都说明植被更加繁茂,气候较现在温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全新世 花粉 植被 环境
下载PDF
西藏罗布莎蛇绿岩地幔岩中首次发现超高压矿物方铁矿和自然铁 被引量:37
11
作者 白文吉 杨经绥 +4 位作者 施倪承 方青松 代明泉 熊明 颜秉刚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4-188,共5页
在西藏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的东部,距拉萨市200 km 的罗布莎蛇绿岩的豆荚状铬铁岩中,发现方铁矿和自然铁。而且以自然铁为核心并包裹于方铁矿中,两者形成圆球形态。自然铁的空间群为 Fm3m,晶胞参数α=0.28663 nm。方铁矿空间群为 Fm3m,... 在西藏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的东部,距拉萨市200 km 的罗布莎蛇绿岩的豆荚状铬铁岩中,发现方铁矿和自然铁。而且以自然铁为核心并包裹于方铁矿中,两者形成圆球形态。自然铁的空间群为 Fm3m,晶胞参数α=0.28663 nm。方铁矿空间群为 Fm3m,晶胞参数α=0.43070 nm。根据有关实验资料推断,高压矿物方铁矿和自然铁来自下地幔,并且可能为核幔边界化学反应生成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铁矿 自然铁 下地幔 超高压矿物 西藏 蛇绿岩
下载PDF
西藏申扎县舍索铜多金属矿床辉钼矿Re-Os年代学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8
12
作者 赵元艺 宋亮 +4 位作者 樊兴涛 石登华 张天平 陈红旗 屈文俊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50-1158,共9页
舍索铜多金属矿床位于西藏申扎县雄梅乡政府所在地南4km处。为现今在冈底斯北麓正在开采的少数矽卡岩型铜矿床之一。由辉钼矿测年结果可以看出,Re-Os等时线为116.2±1.9Ma,而模式年龄的平均值为115.7±1.3Ma。因此,舍索矿床的... 舍索铜多金属矿床位于西藏申扎县雄梅乡政府所在地南4km处。为现今在冈底斯北麓正在开采的少数矽卡岩型铜矿床之一。由辉钼矿测年结果可以看出,Re-Os等时线为116.2±1.9Ma,而模式年龄的平均值为115.7±1.3Ma。因此,舍索矿床的成矿年龄应为116Ma,为燕山晚期的产物。其成矿年龄与冈底斯成矿带的相距较远,而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的相近,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闭合之后碰撞后阶段的产物,其成矿物源可能主要为壳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Os等时线 辉钼矿 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 舍索 西藏
下载PDF
西藏丁青蛇绿岩特征、时代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0
13
作者 王玉净 王建平 +2 位作者 刘彦明 李秋生 裴放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17-420,共4页
西藏东部丁青蛇绿岩套层序齐全 ,深海沉积硅质岩中发现了晚三叠世放射虫 ,主要有 Capnuchosphaera the-loides,C.triassica,Xenorum flexum,Pseudostylosphaera gracilis,Veghicyclia austriaca,Perispongidiumtethyus,Spongostylus tol... 西藏东部丁青蛇绿岩套层序齐全 ,深海沉积硅质岩中发现了晚三叠世放射虫 ,主要有 Capnuchosphaera the-loides,C.triassica,Xenorum flexum,Pseudostylosphaera gracilis,Veghicyclia austriaca,Perispongidiumtethyus,Spongostylus toltilis,S.carnicus,Annulotriassocampe sulovensis,Canoptum triassicum,Poulpus piabyx,X iphotheca karpenissionensis,Laxtorum(?) carnicum,Multimonilis pulcher,M.japonicus,Palaeosaturnalistrias-sicus,Pseudoheliodiscuslatus等 ,其时代为 Carnian期 ,表明丁青带三叠纪发育较成熟洋盆 ,为新特提斯演化提供了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丁青 蛇绿岩 时代 晚三叠世 放射虫 地质特征
下载PDF
藏南晚白垩世宗卓组巨型混杂堆积的特征及其地裂——地震成因论证 被引量:29
14
作者 周志广 梁定益 +3 位作者 刘文灿 万晓樵 赵兴国 王克友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4-320,i0003,共8页
藏南晚白垩世宗卓组为超常规模的地裂—地震成因的混杂堆积,主体为一套延伸距离远、厚度巨大的巨震浊积岩。分为基质和岩块两个组成部分,基质为泥、砂质浊积复理石,岩块的岩性有不同时代的砂岩、泥晶灰岩、结晶灰岩、火山岩和硅质岩等,... 藏南晚白垩世宗卓组为超常规模的地裂—地震成因的混杂堆积,主体为一套延伸距离远、厚度巨大的巨震浊积岩。分为基质和岩块两个组成部分,基质为泥、砂质浊积复理石,岩块的岩性有不同时代的砂岩、泥晶灰岩、结晶灰岩、火山岩和硅质岩等,物源主要来自印度板块北缘和洋壳本身。宗卓组中广泛发育有同沉积角砾岩、同沉积塑性变形、微断层、液化脉和砂岩脉等震积标志。依据岩块大小和碎屑沉积物粒径,这套巨震浊积岩可划分为8个“巨浊积旋回”,表现为8个地震周期。宗卓组震积岩形成于会聚板块边缘,是被动伸展构造环境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南 晚白垩世 混杂堆积 地裂-地震 震积岩 构造背景
下载PDF
西藏纳木错地区约120ka BP以来的古植被、古气候与湖面变化 被引量:29
15
作者 吴中海 赵希涛 +4 位作者 吴珍汉 周春景 严富华 麦学舜 朱大岗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42-252,共11页
西藏纳木错湖相沉积的U系和^(14)C测年结果表明,湖泊沿岸的6级湖岸阶地及拔湖约48~139.2m的高位湖相沉积形成于约120ka BP以来的晚第四纪。本文根据该套湖相层的发育和其中的孢粉组合特征对纳木错地区约120ka BP以来的湖面变化与古植... 西藏纳木错湖相沉积的U系和^(14)C测年结果表明,湖泊沿岸的6级湖岸阶地及拔湖约48~139.2m的高位湖相沉积形成于约120ka BP以来的晚第四纪。本文根据该套湖相层的发育和其中的孢粉组合特征对纳木错地区约120ka BP以来的湖面变化与古植被、古气候变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纳木错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经历了频繁的湖面波动、气候的冷暖与干湿变化以及森林-草原与草原植被的交替演化。其总体特征是:约115.9ka BP时,纳木错湖面最高。在116~78ka BP期间,该区气候温和凉爽或温和偏湿,植被以疏林草原与森林草原或森林的交替出现为特征,湖面经历了较大幅度的波动,但基本保持在拔湖140~88m之间。在78~53ka BP期间,该区气候干冷,植被以疏林草原为主,湖面大幅度下降,并在拔湖约36~48m之间波动。约53~32ka BP期间,气候转为温暖偏湿或温暖湿润,湖面波动于拔湖约15~28m之间,波动较为频繁。与阶地的发育相对应,该时期内包含了3次明显的暖期和湖面波动过程,区域植被主要以松、蒿、桦为主,为含一定量的冷杉的森林。其中36ka BP左右气候最温暖湿润,区域内可能出现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约32~12ka BP期间,该区气候最为干冷,古植被以草原和疏林草原为主,湖面再次发生较大幅度的下降,最低可至拔湖约8m处,但通常维持在拔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植被 古气候 ^11C测年 孢粉记录 湖相沉积
下载PDF
西藏草地资源的结构与质量评价 被引量:24
16
作者 苏大学 《草地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44-151,共8页
西藏拥有各类天然草地8205.2万ha,居全国各省、区草地面积之首。但草地能承载的牲畜数量和产出的畜产品数量却低于内蒙古、新疆等省、区,仅列全国第5位,其原因在于西藏草地资源结构不合理。地处高原亚寒带、寒带,以小莎草和矮禾草... 西藏拥有各类天然草地8205.2万ha,居全国各省、区草地面积之首。但草地能承载的牲畜数量和产出的畜产品数量却低于内蒙古、新疆等省、区,仅列全国第5位,其原因在于西藏草地资源结构不合理。地处高原亚寒带、寒带,以小莎草和矮禾草为主组成的高寒草地占西藏草地总面积的94.94%,是西藏草地的主体。草地热量不足。年平均干草产量仅384kg/ha,为全国最低水平。割草地贫乏,可供割草的草地面积不及草地总面积的0.1%,牲畜必须终年放牧,冷季放牧草地面积小,利用期长,载畜力低,暖季放牧草地面积大,利用期短,冷、暖季草地分布不平衡、载畜力不协调是制约西藏草地畜牧业生产水平提高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本文还对西藏草地营养和草地品质进行了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草地 资源 产草量 评价
下载PDF
西藏沙漠化灾害现状及其驱动力研究 被引量:22
17
作者 董玉祥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6-102,共7页
西藏自治区是我国沙漠化灾害问题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有沙漠化灾害土地19.974万km2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6.58%,包括重度、中度、轻度3级和流动沙(丘)地、半固定沙(丘)地、固定沙(丘)地、裸露沙砾地、半裸露沙砾... 西藏自治区是我国沙漠化灾害问题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有沙漠化灾害土地19.974万km2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6.58%,包括重度、中度、轻度3级和流动沙(丘)地、半固定沙(丘)地、固定沙(丘)地、裸露沙砾地、半裸露沙砾地5类沙漠化灾害上地,其中以中度沙漠化灾害上地和裸露沙砾地类沙漠化灾害土地为最多.沙漠化灾害使区内生态环境与生存条件恶化,破坏建设工程,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导致人民生活贫困,并构成严重的潜在压力,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平均年经济损失高达34.5亿元。驱动力分析表明,西藏的土地沙漠化灾害是在近期“全球变化”背景下气候干暖化和人为的过度经济活动共同促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沙漠化灾害 现状 驱动力 全球气候变化 生态环境 人类活动
下载PDF
西藏西部札达盆地上新世孢粉植物群及古环境 被引量:24
18
作者 李建国 周勇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9-96,共8页
孢粉组合以松科两气囊花粉与被子植物藜科花粉为主 ,禾本科及麻黄花粉有一定的含量 ,含有少量亚热带常绿或落叶阔叶林分子 ,蕨类孢子少量。时代属上新世中晚期 ,亦不能完全排除更新世的可能。孢粉植物群显示比较清晰的植被垂直分带现象 ... 孢粉组合以松科两气囊花粉与被子植物藜科花粉为主 ,禾本科及麻黄花粉有一定的含量 ,含有少量亚热带常绿或落叶阔叶林分子 ,蕨类孢子少量。时代属上新世中晚期 ,亦不能完全排除更新世的可能。孢粉植物群显示比较清晰的植被垂直分带现象 ,反映了较高海拔下的草原、灌丛草原、亚高山针叶林、低山落叶阔叶林、低山常绿阔叶—针叶林植被。当时气候偏干 ,可能与现在当地气候已较相似。盆地内地势可能为南低北高 ,其最低处的海拔可能在 2 0 0 0— 2 5 0 0 m左右。上新世至今地势无疑又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 上新世 札达盆地 西藏 植物群 古环境
下载PDF
羌塘盆地中部隆起的演化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意义 被引量:19
19
作者 方立敏 鲁兵 +1 位作者 刘池阳 刘忠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9-283,共5页
本文从沉积演化的角度分析了羌塘盆地中西部“冈玛错—西雅尔岗”隆起的演化过程。隆起在晚二叠世处于雏型发育阶段,晚三叠世肖茶卡—中侏罗世雀莫错时期为定型阶段,白垩纪—新生代为变形改造阶段。每一阶段隆起都控制着不同形式的生储... 本文从沉积演化的角度分析了羌塘盆地中西部“冈玛错—西雅尔岗”隆起的演化过程。隆起在晚二叠世处于雏型发育阶段,晚三叠世肖茶卡—中侏罗世雀莫错时期为定型阶段,白垩纪—新生代为变形改造阶段。每一阶段隆起都控制着不同形式的生储盖组合的发育。隆起周缘具半地堑结构的凹陷是良好的油气聚集带之一。近隆起带北侧的构造层变形强度不大,对油气的后期保存比较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盆地 古隆起 裂谷 半地堑 石油 天然气 西藏 油气勘探
下载PDF
藏南扎西康矿区流纹岩的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测年和Hf同位素组成 被引量:21
20
作者 林彬 唐菊兴 +6 位作者 郑文宝 冷秋锋 杨超 唐晓倩 黄勇 王艺云 谭江云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8-189,共12页
本文对藏南扎西康铅锌锑银矿区流纹岩进行详细的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组成研究。详细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扎西康流纹岩具有富硅(SiO2=73.37%~77.08%)、贫碱(Na2O+K2O=3.48%~3.56%),贫Mg(MgO=0.36%~0.49%),贫Ca(CaO=0.... 本文对藏南扎西康铅锌锑银矿区流纹岩进行详细的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组成研究。详细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扎西康流纹岩具有富硅(SiO2=73.37%~77.08%)、贫碱(Na2O+K2O=3.48%~3.56%),贫Mg(MgO=0.36%~0.49%),贫Ca(CaO=0.50%~0.66%),强过铝质(A/CNK=2.16~2.62),富集Rb、Th、U、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及Hf、Nd等高场强元素,并明显亏损Sr、Ti等元素。稀土总量较高(∑REE=295.71×10-6~343.82×10-6),轻稀土富集,且轻重稀土分异明显(LREE/HREE=10.00~12.62),弱负Eu异常(δEu=0.57~0.88),无明显Ce异常。采用LA-MC-ICP-MS对流纹岩锆石U-Pb年龄进行测定,岩体成岩年龄为135.33±0.62Ma。锆石εHf(t)值较低,主要集中在-9.5^-24.2,显示其物源为壳源。扎西康矿区出露的流纹岩形成于早白垩世,可能是Comei—Bunury大火成岩省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纹岩 岩石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扎西康 藏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