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轼苏辙对荆公新学的批判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书华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10,共6页
荆公新学与苏氏蜀学、二程洛学是北宋中期鼎足而立的三大学术派别。苏轼兄弟出于从指导思想上否定王安石变法、廓清蜀学的发展道路、与新学争夺儒家道统的正统地位的动机,对新学展开了学术批判,其批判集中在新学搞学术专制及其流入佛老上。
关键词 苏轼 苏辙 王安石 新学 蜀学
下载PDF
梁启超与近代“国学”概念的提出——兼论中国近代国学思想形成的几种分析路径 被引量:2
2
作者 朱俊瑞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26,共8页
"国学"概念的提出和争论发生在20世纪初,曾经与"国学"交替使用的"中学""旧学""国故""国粹"等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让位于"国学",与梁启超对国学的独特阐释有着一... "国学"概念的提出和争论发生在20世纪初,曾经与"国学"交替使用的"中学""旧学""国故""国粹"等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让位于"国学",与梁启超对国学的独特阐释有着一定的关联。梁启超把国学与"旧学"从区分到合并,确立了"国学"的学统;国学与"新学"的对立,树立了"国学"的中心位置;"新国学"与国故运动的交锋,标明了"国学"的完整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国学 汉学 新学 新国学
下载PDF
论“心学”思想在刘辰翁诗歌创作理论中的体现 被引量:4
3
作者 孔妮妮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54-57,73,共5页
在“心学”的影响下,南宋中后期的大批士人开始以一种“自作主宰”的美学观点来审视处于独立状态下的诗歌创作。在诗歌创作理论和诗歌评点领域,刘辰翁大胆引入了“直致心辞”、“尤贵情真”等诗歌点评标准,并在对杜甫、李贺、王安石等... 在“心学”的影响下,南宋中后期的大批士人开始以一种“自作主宰”的美学观点来审视处于独立状态下的诗歌创作。在诗歌创作理论和诗歌评点领域,刘辰翁大胆引入了“直致心辞”、“尤贵情真”等诗歌点评标准,并在对杜甫、李贺、王安石等著名诗人的诗歌评点过程中创立了自己独特的诗歌审美方式,为元、明、清及近代的诗歌评点奠定了基本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辰翁 心学 真情 诗歌评点 诗歌创作理论
下载PDF
杨时政治思想述论 被引量:1
4
作者 朱修春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66-69,共4页
杨时是两宋之际理学的重要传人。"正心诚意"是杨时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作为理学家,杨时对"正心诚意"做了理学化的注解。在当时异常复杂的历史环境下,他提出"正心诚意"和"格君心之非",具有一... 杨时是两宋之际理学的重要传人。"正心诚意"是杨时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作为理学家,杨时对"正心诚意"做了理学化的注解。在当时异常复杂的历史环境下,他提出"正心诚意"和"格君心之非",具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性,特别是他提出要以正学术为先务,矛头更是直指王安石新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时 正心诚意 新学
下载PDF
从“力行”到“实行”的重大转折——王阳明“实行”哲学的新辨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袁新国 《齐鲁学刊》 CSSCI 2023年第5期19-27,共9页
孔子曰“力行近乎仁”,还不即是“仁”。明代王阳明倡“致良知”“知行合一”之“实行”,“实行”即是“仁”。阳明从“力行”推至“实行”,这一“实行”思想贯穿于阳明的立身行事、为官讲学,是其一以贯之之道。致良知在于致,知行合一... 孔子曰“力行近乎仁”,还不即是“仁”。明代王阳明倡“致良知”“知行合一”之“实行”,“实行”即是“仁”。阳明从“力行”推至“实行”,这一“实行”思想贯穿于阳明的立身行事、为官讲学,是其一以贯之之道。致良知在于致,知行合一在于行,事上磨炼即格物。格物是格事,非格心,也非格理。格物工夫就是下学的工夫,知行合一落实于行。格物是致知工夫,知得致知,致知即致良知。致良知要突出“着实”之工夫,致良知在于致。知行合一即是致良知之工夫,知行合一之“知”即“良知”,知行合一即行良知。阳明之学,无论致良知还是知行合一,都落实在“必有事焉”,事上磨炼,即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实行 致良知 知行合一 格物
下载PDF
《牡丹亭》与明代社会思潮 被引量:1
6
作者 陆琦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81-82,共2页
本文从明代社会思潮的演变入手,较为详尽地分析了明代社会思潮的演变流程,分为明代前期和明代中后期两个方面。接着阐述了《牡丹亭》这部戏剧与明代社会思潮的契合点,此剧与明代中后期的社会思潮有着很大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作为个体生命... 本文从明代社会思潮的演变入手,较为详尽地分析了明代社会思潮的演变流程,分为明代前期和明代中后期两个方面。接着阐述了《牡丹亭》这部戏剧与明代社会思潮的契合点,此剧与明代中后期的社会思潮有着很大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作为个体生命本质存在的至情与快乐适意、率性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学 心学 《牡丹亭》
原文传递
试论王应麟的学术思想与文学成就 被引量:1
7
作者 钱志熙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0-109,2,共10页
王应麟在学术上兼综各家,亦遵从"尊德性"与"道问学"之理论范畴,有关南宋乾、淳诸派学术关系的绍述,表达了从心学、理学向文献之学发展的独特理路。其思想与学术格局的形成,反映了乾道、淳熙思想高峰后的业绩继承和... 王应麟在学术上兼综各家,亦遵从"尊德性"与"道问学"之理论范畴,有关南宋乾、淳诸派学术关系的绍述,表达了从心学、理学向文献之学发展的独特理路。其思想与学术格局的形成,反映了乾道、淳熙思想高峰后的业绩继承和文献整理诉求,这直接影响了他在文学史学、文学批评、文学考据诸方面的成就。他在词科学术与词科文体写作上的独特贡献对于清代考据与辞章的合流产生了重要影响,值得全面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应麟 尊德性 道问学 心学 文献学
下载PDF
明代心学与《金瓶梅》
8
作者 张艳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25-130,共6页
《金瓶梅》所塑造的主要人物绝大多数是负面形象,小说作者认为致使他们去善为恶的根本原因是其过分膨胀的欲望,而拯救世人的根本办法是人自我的“明悟”,即彻悟后达到内心澄澈无欲的境界。小说的主要思想与明代王阳明心学核心思想(“致... 《金瓶梅》所塑造的主要人物绝大多数是负面形象,小说作者认为致使他们去善为恶的根本原因是其过分膨胀的欲望,而拯救世人的根本办法是人自我的“明悟”,即彻悟后达到内心澄澈无欲的境界。小说的主要思想与明代王阳明心学核心思想(“致良知”论)的主要内容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而王氏心学在明代嘉万时期对士人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金瓶梅》成书时间约在嘉万年间。这些足以说明王氏心学对该小说主题思想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学 “致良知” 《金瓶梅》
下载PDF
明代北方心学家王以悟哲学思想论略 被引量:1
9
作者 扈耕田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86-89,共4页
王以悟为明代北方重要的心学家,对阳明心学多有继承,但由于生长于理学名区,其思想中也有传统理学的因素。他以阳明心学的精神影响了北方长期株守程朱理学的僵化局面,同时又以传统理学的躬行诚敬补救王学末流之虚妄,在北方王学学者中具... 王以悟为明代北方重要的心学家,对阳明心学多有继承,但由于生长于理学名区,其思想中也有传统理学的因素。他以阳明心学的精神影响了北方长期株守程朱理学的僵化局面,同时又以传统理学的躬行诚敬补救王学末流之虚妄,在北方王学学者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思想史上也有着一定的意义与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北方 心学 王以悟 思想 影响
下载PDF
王阳明“龙场悟道”的《易》学因素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黎星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374-377,共4页
在王阳明“心学”思想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中,“龙场悟道”是一个重要的转机,而处于下锦衣狱、谪龙场驿的忧患中,王阳明曾精心研读《周易》,并有不少抒论之作。本文对此展开论析,以探明王阳明“龙场悟道”中的《易》学因素。
关键词 王阳明 龙场悟道 心学 易学
下载PDF
朱子人心之学的三元义理结构
11
作者 涂可国 李莉 《齐鲁学刊》 CSSCI 2023年第5期5-18,共14页
一直以来学界对儒家心学的研究主要注目于孟子心学和陆王心学,较为忽视朱子心学。其实,在朱熹思想系统中,人心之学是极为丰富的,包含着心性论、心理论、心事论、心身论和心知论以及“道心人心”说、“心统性情”说等内容。它阐明了人心... 一直以来学界对儒家心学的研究主要注目于孟子心学和陆王心学,较为忽视朱子心学。其实,在朱熹思想系统中,人心之学是极为丰富的,包含着心性论、心理论、心事论、心身论和心知论以及“道心人心”说、“心统性情”说等内容。它阐明了人心是人待事、处事、做事的动力、标准,是人社会实践活动的精神基础。朱子人心之学大致可以从三大方面加以探究:一是人心本质论,借助于对心的深入思考和辩论,朱熹建构了独特的心性论、心理论、心事论、心身论和心知论等;二是人心类型论,朱熹对心的类型、形态进行不懈思考,和二程一起共同建构了人心道心说;三是人心功能论,朱熹对张载“心统性情”说做了创造性发展,从性体情用、情动心兼动静、理在人心等方面呈现了心的重要作用与地位。人心本质论、人心类型论和人心功能论三者构成了朱子人心之学的三元义理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 心学 人心本质 人心类型 人心功能
下载PDF
凌濛初“二拍”的叙述腏郊捌渖缁嵩毯?
12
作者 许建中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3-28,共6页
传统所谓"二拍"的道德说教,其实主要表现了作者在社会生活中体验、感受到的经验或哲理。"二拍"独特的"引诗+叙述者议论+入话+叙述者评论+正话+尾评"的叙述模式,多采用冷静超脱的态度叙述具体的人物和事件... 传统所谓"二拍"的道德说教,其实主要表现了作者在社会生活中体验、感受到的经验或哲理。"二拍"独特的"引诗+叙述者议论+入话+叙述者评论+正话+尾评"的叙述模式,多采用冷静超脱的态度叙述具体的人物和事件,强化了小说借故事以阐明生活经验和生活原则,即传统所谓"说理"的功能。中晚明心学既超越传统道德观念以解决个体自我在新的社会政治条件下的哲学存在,又普遍具有关注社会和民生的传统社会责任感,人生观和社会观具有内在的矛盾性。"二拍"中的"说教",是作者在启蒙思想基础上表现拯世济民之心的具体体现,又与晚明的实学思想紧密相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小说 二拍 叙述模式 心学 实学
下载PDF
王阳明的文学实践及其与心学的关系
13
作者 孙良同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67-71,共5页
纵观王阳明一生,始终与诗赋相伴,从存世诗文来看其文学成就确能颉颃当时名家。王阳明非常重视诗歌的教化作用,他从立德角度对文学进行思考,反对"着意安排组织"的偏重形式的创作之风,主张恢复关注受众特点的诗教传统。王阳明... 纵观王阳明一生,始终与诗赋相伴,从存世诗文来看其文学成就确能颉颃当时名家。王阳明非常重视诗歌的教化作用,他从立德角度对文学进行思考,反对"着意安排组织"的偏重形式的创作之风,主张恢复关注受众特点的诗教传统。王阳明的文学实践活动是其心学形成过程中的推动力量之一,当心学成熟后,再以心学反观文学,进而形成其对文学的理论见解,对其创作产生一定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文学实践 文学思想 心学
下载PDF
略论阳明心学与陆九渊、杨简思想之关系
14
作者 王金凤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3-18,共6页
学界普遍认为,王阳明为心学发皇者。而阳明之所以将心学发挥到极致,与陆九渊、杨简心学思想的启拨有密切关联。阳明继承了陆九渊对经典的态度、对"心"的理解、对"格物致知"的认知、对"知行"关系的解释等... 学界普遍认为,王阳明为心学发皇者。而阳明之所以将心学发挥到极致,与陆九渊、杨简心学思想的启拨有密切关联。阳明继承了陆九渊对经典的态度、对"心"的理解、对"格物致知"的认知、对"知行"关系的解释等四个方面思想,同时也吸收了杨简关于"心"、"意"、"道"以及六经等四个层面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陆九渊 杨简 心学
下载PDF
阳明“心学”与舍勒“精神现象学”之相似点述要
15
作者 阮朝辉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1-4,共4页
从人之为人的自明性及其自我救赎的本质上看,王阳明"心学"与Max Scheler的精神直观现象学在哲学思辨路径、知识观、楷模层次类型等方面都显现出许多相似点。但是,比较研究中要避免陷入"比附论"论的泥潭。
关键词 王阳明 Max SCHELER 现象学 心学
下载PDF
给养理论与生态语言学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黄国文 王红阳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11,共8页
观察者(人或动物)与他的环境的关系可以通过他对环境的感知和他后接行为的关系来考察。本文运用J.J. Gibson的给养理论和王阳明的心学来研究生态语言学问题。研究认为,在任何交互过程中,观察者对环境的感知导致他接下来的行动,这说明观... 观察者(人或动物)与他的环境的关系可以通过他对环境的感知和他后接行为的关系来考察。本文运用J.J. Gibson的给养理论和王阳明的心学来研究生态语言学问题。研究认为,在任何交互过程中,观察者对环境的感知导致他接下来的行动,这说明观察者的认知和行为是一致的。因此,生态语言学研究要重视观察者对环境的感知和其做出的有关行动之间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养 心学 生态语言学
原文传递
扑热息痛分散片制备及质量控制 被引量:4
17
作者 罗云 马红斌 蔡鸿生 《现代应用药学》 CSCD 1996年第3期34-35,共2页
扑热息痛分散片制备及质量控制罗云,马红斌,蔡鸿生(湖北省人民医院药学部武汉430060)扑热息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解热镇痛药,其口服片因其片形较大,难以吞服,特别是给老人、婴儿和吞咽固体困难的病人带来麻烦。液体制剂虽服... 扑热息痛分散片制备及质量控制罗云,马红斌,蔡鸿生(湖北省人民医院药学部武汉430060)扑热息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解热镇痛药,其口服片因其片形较大,难以吞服,特别是给老人、婴儿和吞咽固体困难的病人带来麻烦。液体制剂虽服用方便,但在水中药物不稳定,还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扑热息痛 分散片 制备 质量
原文传递
宋明理学在客家地区的传播 被引量:7
18
作者 谢重光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44-250,共7页
宋明理学在客家地区的传播史,过去隐而不彰。本文从理学与赣南客地的最初因缘、闽学在福建客家地区的传播、阳明心学在赣闽粤边客地的传播三个方面表而出之。认为周敦颐与二程在赣南的活动对理学的创立具有奠基作用;闽学先驱杨时、罗从... 宋明理学在客家地区的传播史,过去隐而不彰。本文从理学与赣南客地的最初因缘、闽学在福建客家地区的传播、阳明心学在赣闽粤边客地的传播三个方面表而出之。认为周敦颐与二程在赣南的活动对理学的创立具有奠基作用;闽学先驱杨时、罗从彦及朱子追随者在闽西客家地区的努力使闽学在闽西得到及时和广泛的传播;明中叶王阳明出任南赣巡抚,对于安定湘赣闽粤边区社会、促进客家民系的发展壮大起到特殊作用,他倡导的阳明新学因而大行于赣闽粤边客家地区,促使部分士人由理学改宗心学,使陆王心学在客地乎与程朱理学并驾齐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客家地区 传播史
下载PDF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头孢呋辛钠的含量 被引量:5
19
作者 章可铭 王临润 《现代应用药学》 CSCD 1996年第3期41-42,共2页
本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头孢呋辛钠的含量,测定波长274nm,线性范围为8~50ug/ml,相关系数r=0.9999(n=5),测得吸收系数(1%1cm)为396.回归方程法和吸收系数法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7... 本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头孢呋辛钠的含量,测定波长274nm,线性范围为8~50ug/ml,相关系数r=0.9999(n=5),测得吸收系数(1%1cm)为396.回归方程法和吸收系数法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7和100.37,CV分别为0.47.0.38。该方法筒便、快速,结果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呋辛钠 含量 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
原文传递
学案体的创立、完善与嗣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关永礼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58-62,共5页
黄宗羲编著的《明儒学案》,以总论、学者传略、学术资料选编三段式结构的编纂体例创辟了学案体,开中国学术思想史研究的先河;全祖望续撰《宋元学案》,加以发展,使学案体趋于完备;二书在中国思想史和史学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影响深远。此... 黄宗羲编著的《明儒学案》,以总论、学者传略、学术资料选编三段式结构的编纂体例创辟了学案体,开中国学术思想史研究的先河;全祖望续撰《宋元学案》,加以发展,使学案体趋于完备;二书在中国思想史和史学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影响深远。此后,有关学案体的著述相继涌现,延绵不绝,表现出学案体这种著作形式独特的作用和学术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案体 黄宗羲《明儒学案》 全祖望《宋元学案》 钱穆《朱子新学案》 《百年学案》 《民国学案》 《中国学案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