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谢灵运山水诗对句艺术探微 被引量:5
1
作者 林静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0-86,共7页
大量使用对偶句是谢灵运山水诗在语言形式上的一个标志性特征,也是构成大谢体艺术魅力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对谢灵运之前中国古典诗歌对句艺术的发展进行简要回顾后发现,谢灵运山水诗的对句既有对前代写景对句的熔铸,更有诸多突破之处。... 大量使用对偶句是谢灵运山水诗在语言形式上的一个标志性特征,也是构成大谢体艺术魅力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对谢灵运之前中国古典诗歌对句艺术的发展进行简要回顾后发现,谢灵运山水诗的对句既有对前代写景对句的熔铸,更有诸多突破之处。其诗创造出丰富的结构模式,并在审美艺术上做出可贵尝试,将五言写景对句艺术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灵运 大谢体 对句 艺术 突破
原文传递
谢灵运山水诗解读 被引量:2
2
作者 冯燕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09年第9期48-51,70,共5页
谢灵运是中国古代山水诗的奠基人,是文学史上第一个专门从事山水诗写作的杰出诗人,山水诗占他的传世诗作总数的2/3以上。解读谢灵运的山水诗,可从谢灵运山水诗的两种表现形式:叙事—写景—悟理的纪游模式与情景结构模式以及"写物图... 谢灵运是中国古代山水诗的奠基人,是文学史上第一个专门从事山水诗写作的杰出诗人,山水诗占他的传世诗作总数的2/3以上。解读谢灵运的山水诗,可从谢灵运山水诗的两种表现形式:叙事—写景—悟理的纪游模式与情景结构模式以及"写物图貌,蔚似雕画"和"初发芙蓉,自然可爱"的自然神韵来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灵运 山水诗 纪游模式 情景模式 自然神韵
下载PDF
论二谢诗风之蹈袭与变革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继娥 《嘉兴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57-60,共4页
谢灵运、谢朓都致力于山水诗的创作,大谢因始终不能消除与自然的隔膜,其诗也不能达到圆融的境界。他又以“游”作为观照山水的主要方式,其诗多幽峭,而“颇以繁富为累”。小谢与自然有一种亲和感,体悟山水多以“望”的方式,其诗多呈平秀... 谢灵运、谢朓都致力于山水诗的创作,大谢因始终不能消除与自然的隔膜,其诗也不能达到圆融的境界。他又以“游”作为观照山水的主要方式,其诗多幽峭,而“颇以繁富为累”。小谢与自然有一种亲和感,体悟山水多以“望”的方式,其诗多呈平秀清发之态。元嘉诗风之典重生涩与永明诗风之清新明丽更加深了二谢诗歌之间的这种区别。二谢虽诗风的总体风貌不同,却又有承袭与沿革,小谢在章法结构与风格、句法语汇及写景艺术上都明显得力于大谢,而在玄言的荡涤、婉美诗境的创造及对近体诗声律与体式的滋养等方面则取得了突过于大谢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灵运 谢朓 诗风 沿革
下载PDF
南齐诗“谢灵运体”及“傅咸、应璩体”辨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童岭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3-60,共8页
萧子显在《南齐书·文学传论》中将南齐诗分为三体,即"谢灵运体"、"傅咸、应璩体"和"鲍照体"。而在南朝文学的大背景下对前两体考察后可知:"谢灵运体"的特点是"启心闲绎,託辞华旷,虽... 萧子显在《南齐书·文学传论》中将南齐诗分为三体,即"谢灵运体"、"傅咸、应璩体"和"鲍照体"。而在南朝文学的大背景下对前两体考察后可知:"谢灵运体"的特点是"启心闲绎,託辞华旷,虽存巧绮,终致迂回。宜登公宴,未为准的";弊病为"疎慢阐缓,膏育之病,典正可采,酷不入情";其"源头诗人"是谢灵运;学习群体中的代表人物为谢朓。"傅咸、应璩体"的特点是"缉事比类,非对不发,博物可嘉,职成拘制。或全借古语,用申今情,崎岖牵引,直为偶说";弊病为"唯睹事例,顿失清采";其"源头诗人"是傅咸、应璩;学习群体中的代表人物为王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子显 《南齐书·文学传论》 谢灵运体 傅咸、应璩体
下载PDF
论谢灵运诗的早期流传与形塑
5
作者 魏珞宁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1-50,共10页
谢灵运诗歌在齐梁时期就有“谢灵运体”之称,齐梁人认为“谢灵运体”锻炼工丽而章法结构存在不足,但认为不足的评价在后代诗论中逐渐式微,甚至其结构反受到推重。《文选》和《艺文类聚》依靠去取篇目和删削诗句两个主要手段,客观上强调... 谢灵运诗歌在齐梁时期就有“谢灵运体”之称,齐梁人认为“谢灵运体”锻炼工丽而章法结构存在不足,但认为不足的评价在后代诗论中逐渐式微,甚至其结构反受到推重。《文选》和《艺文类聚》依靠去取篇目和删削诗句两个主要手段,客观上强调谢灵运诗歌中的山水成分。谢灵运诗歌原本存在丰富的流传途径,通过以《艺文类聚》为代表的总集、类书等大型文献,不仅可以研究谢灵运诗歌如何被形塑,也可以窥见其流传和接受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灵运体 《文选》 《艺文类聚》 流传 形塑
下载PDF
论谢灵运的文学思想 被引量:1
6
作者 姜剑云 霍贵高 《钦州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59-63,共5页
谢灵运注意到作家个性与文章风格之间的关系;认识到创作乃源于现实生活,故倾向于感物抒怀;认为文学创作应该自由地抒发真实的情感,不拘旧式,允许创变;认为文学创作活动本身与参悟玄理能够互动相得,具有舒忧娱悲、通神会性的功能。
关键词 谢灵运 文学思想 风格 创变
下载PDF
“慕谢始精文”——也论韦应物的诗歌渊源与风格
7
作者 焦缨添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5-10,16,共7页
韦应物不仅“慕陶”,也具有“慕谢”情结。韦应物对谢灵运诗歌艺术的汲取贯穿了其创作过程,韦、谢在家世背景、仕宦经历及佛道观念等方面的相似成为了韦应物在诗歌创作上学习大谢的重要基础;韦应物对陶渊明的师法有迹可循,但“效陶”并... 韦应物不仅“慕陶”,也具有“慕谢”情结。韦应物对谢灵运诗歌艺术的汲取贯穿了其创作过程,韦、谢在家世背景、仕宦经历及佛道观念等方面的相似成为了韦应物在诗歌创作上学习大谢的重要基础;韦应物对陶渊明的师法有迹可循,但“效陶”并非韦应物诗歌创作的主导倾向,韦应物并非陶渊明人格的继承者;陶、谢诗歌本就具有一致性,均以崇尚自然为精神旨趣,这是后世对韦应物“效陶”“效谢”难以分辨的主要原因。韦应物在兼采陶、谢的基础上又融入了较强的个体意识,形成了“至淡而至浓”“至浅却至难”的诗歌风貌,因而能区别于大历诸子而自成一家,在中唐文坛独树一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应物 谢灵运 陶渊明 诗歌渊源 诗歌风格
下载PDF
省略——从陶渊明到谢灵运的诗歌嬗变 被引量:1
8
作者 闫薇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628-630,共3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诗风的嬗变,是在对汉语语言规律性认识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的,然而研究者却很少运用语言学的方法对其发展规律进行认识。运用语言学的方法,对诗风嬗变过程中的语言省略进行了研究,表明在诗歌由写意到摹象,意象由单一走向丰... 魏晋南北朝时期诗风的嬗变,是在对汉语语言规律性认识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的,然而研究者却很少运用语言学的方法对其发展规律进行认识。运用语言学的方法,对诗风嬗变过程中的语言省略进行了研究,表明在诗歌由写意到摹象,意象由单一走向丰富的过程中,省略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谢灵运 诗风 嬗变 省略
下载PDF
论南朝以建康为中心的山水诗源流
9
作者 吴新雷 《南海学刊》 2019年第3期99-106,共8页
宋、齐、梁、陈的京都建康(今江苏南京)是南朝的政治文化中心,涌现了一批杰出的山水诗人,他们激赏江南大自然的美景,从玄言诗风中解脱出来,纷纷面向自然界,自觉地写出了具有审美意识的自然山水诗,使建康成了南朝山水诗勃兴的发祥地。他... 宋、齐、梁、陈的京都建康(今江苏南京)是南朝的政治文化中心,涌现了一批杰出的山水诗人,他们激赏江南大自然的美景,从玄言诗风中解脱出来,纷纷面向自然界,自觉地写出了具有审美意识的自然山水诗,使建康成了南朝山水诗勃兴的发祥地。他们从京城走向四方,扩大了生活面,见识了各地的名山大川,从而由建康诗坛向外拓展了山水诗的新境界,如东到太湖流域,出现了描绘无锡惠山的山水诗;南下会稽、永嘉,使谢灵运的吟咏翻新了意境。而谢朓出任宣城太守以后的山水诗,实践了“永明体”讲究声律的“新变”,直接影响到唐代律诗的形成。以大谢和小谢为代表,开创了山水诗新的艺术风格。从这条创新道路向前发展,便造成了唐代山水诗的大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康诗坛 自然山水诗 谢灵运 谢朓 永明体
下载PDF
论李白对大小谢山水诗风的传承、发展与超越
10
作者 华乐祺 吴冬红 《丽水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21-27,共7页
李白山水题材类诗歌极富成就,五古、七古、五绝、七绝、五律、歌行、乐府等诸多体裁均有相当数量的存世佳作,且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五古体裁作品从体制与立意而言可溯源至魏晋时谢灵运开创、谢朓为重要继承人的山水诗。五律、五绝、... 李白山水题材类诗歌极富成就,五古、七古、五绝、七绝、五律、歌行、乐府等诸多体裁均有相当数量的存世佳作,且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五古体裁作品从体制与立意而言可溯源至魏晋时谢灵运开创、谢朓为重要继承人的山水诗。五律、五绝、七绝体裁的创作体现出李白个人对于山水诗歌传统的发展;至其成就最高的歌行体则从内蕴上隐有复归骚体浪漫传统的趋向,并将其天才的想象力和文字驾驭能力通过转韵、增减字句等个人创新手法融入山水诗歌创作,完成了对六朝以来以二谢为代表的山水诗歌传统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谢灵运 谢朓 山水诗风
下载PDF
试论谢灵运和谢眺山水诗不同风格形成的原因
11
作者 刘卫莉 周建辉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20-21,27,共3页
谢灵运与谢眺同为东晋谢氏大族的后裔,都是南朝著名的山水诗人,然而由于他们成长道路、性格心理、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他们的诗风也不尽相同,大谢山水诗尚巧繁富,绮丽清新,小谢山水诗和谐含蓄,清新流丽。
关键词 谢灵运 谢脁 山水诗 风格 成因
下载PDF
老成深重:谢灵运诗歌风格与方东树诗学的视界融合
12
作者 王玉林 《安康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56-60,共5页
方东树是桐城派重要的古文学家,用文章之法来评诗是其诗学理论的特色,他对谢灵运诗歌"老成深重"的品评在历代诗评中较为独特。在诗歌的形式技巧上,方东树对谢诗的起承转合与格局布置的探研十分精妙;在诗歌的情感内涵上,方东... 方东树是桐城派重要的古文学家,用文章之法来评诗是其诗学理论的特色,他对谢灵运诗歌"老成深重"的品评在历代诗评中较为独特。在诗歌的形式技巧上,方东树对谢诗的起承转合与格局布置的探研十分精妙;在诗歌的情感内涵上,方东树尤其推崇谢诗的真情及其诗歌内部的情感变化;在诗歌的文辞上,方东树注重谢诗字句的琢炼及用典。从诗歌的外部技法到内部情感,方东树均认为谢诗稳重老练,具有"老成深重"之风。进一步探究可知,方东树此评与其追求诗文的有序、情实、学力等诗学思想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成深重 谢灵运 方东树 诗歌风格 诗学思想 视界融合
下载PDF
南朝“诗运转关”中的颜延之——兼谈颜延之诗体演进之功
13
作者 张煜 孟庆丽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464-469,共6页
通过追溯史部文献对颜延之的评价和集部文献对颜延之诗作的选录情况,阐述了颜延之作为“庙堂诗人”的诗坛地位;从诗歌写法转变的视角分析了颜延之诗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诗谈玄的不良风气,成为近体诗定型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反思了历史... 通过追溯史部文献对颜延之的评价和集部文献对颜延之诗作的选录情况,阐述了颜延之作为“庙堂诗人”的诗坛地位;从诗歌写法转变的视角分析了颜延之诗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诗谈玄的不良风气,成为近体诗定型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反思了历史上的“颜谢优劣论”,指出谢灵运诗歌与颜延之诗歌分别代表了“感发兴会”与“思索安排”两种不同的创作思路,认为颜延之的诗歌为诗歌体式的演进过程提供了切实有效的路径,相较之下更具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朝 诗运转关 颜延之 谢灵运 诗体演进
下载PDF
南朝江总山水自然之“康乐体”——以《〈游摄山栖霞寺诗〉并序》为例
14
作者 杨侠 《理论界》 2019年第4期88-93,共6页
谢灵运开创了中国古代山水诗的新局面,对后代文人山水诗有着重大的影响。历时1 60年后,南朝陈代重要文人江总在宫体诗盛行之时仍学"康乐之体"书写了大量的自然山水之作。随着诗学在南朝的发展,江总自然山水之"康乐体&qu... 谢灵运开创了中国古代山水诗的新局面,对后代文人山水诗有着重大的影响。历时1 60年后,南朝陈代重要文人江总在宫体诗盛行之时仍学"康乐之体"书写了大量的自然山水之作。随着诗学在南朝的发展,江总自然山水之"康乐体"对谢灵运有着鲜明的继承,但更有超越。江总将目光从宫廷转向山水、佛寺、庭院等自然风光,注重对景物细节的描写,刻画清新小巧的景致,在幽静、清冷的意境中以释对山水,蕴含淡雅、清幽的悲思。远离尘扰,在自然山水中抒发情思与人生感悟,而诗尾往往回归佛理,使六朝诗学实现了从"以玄对山水"到"以释对山水"的转变,为唐代实现"以禅对山水"做好了铺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灵运 江总 康乐体 山水自然 佛教
原文传递
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中的邺下之游 被引量:6
15
作者 孙明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4-28,共5页
谢灵运的《拟邺中》以建安时代邺下诗人为模拟对象,成功地模拟了曹丕记忆中“欢愉之极”的生活。但是,在拟诗中的诸子放弃了各自的理想,安于享乐生活,且忽略了曹氏父子与邺下文士之间的矛盾和摩擦,这并不完全符合史实。邺下之游是存在... 谢灵运的《拟邺中》以建安时代邺下诗人为模拟对象,成功地模拟了曹丕记忆中“欢愉之极”的生活。但是,在拟诗中的诸子放弃了各自的理想,安于享乐生活,且忽略了曹氏父子与邺下文士之间的矛盾和摩擦,这并不完全符合史实。邺下之游是存在于曹丕脑海中的完美记忆,而谢灵运却将它扩大为一个时代一个精英群体的集体性完美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 邺下之游 邺下文士
下载PDF
谢灵运散文撰作探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涛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74-79,共6页
谢灵运散文体类繁杂,数量众多,成就较为突出。总体上说,从遣词造语来看,其文趋尚雕藻,风格渐入华美。就语言形式而言,语句流畅精炼,虽然骈、散兼行,但骈句数量逐渐增多,散句数量则有所减少,体现出散文骈化的趋势。谢氏各体散文内容不一... 谢灵运散文体类繁杂,数量众多,成就较为突出。总体上说,从遣词造语来看,其文趋尚雕藻,风格渐入华美。就语言形式而言,语句流畅精炼,虽然骈、散兼行,但骈句数量逐渐增多,散句数量则有所减少,体现出散文骈化的趋势。谢氏各体散文内容不一,功用互异,其文风特点代表了刘宋前期文苑的总体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灵运 散文 骈化趋势 藻饰 散体
下载PDF
萧梁中前期的“学谢”之风及其文本样态
17
作者 李傲寒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1-80,共10页
在萧梁中前期,晋宋体渐有复兴之势,效仿晋宋体代表作家谢灵运成为创作潮流,昭明太子萧统及其所爱赏的刘孝绰、王筠等东宫学士和在建康文士群中有一定地位的何逊等人均有“学谢”之作。然这些作品在抒情特点、语言风格、结构层次等方面... 在萧梁中前期,晋宋体渐有复兴之势,效仿晋宋体代表作家谢灵运成为创作潮流,昭明太子萧统及其所爱赏的刘孝绰、王筠等东宫学士和在建康文士群中有一定地位的何逊等人均有“学谢”之作。然这些作品在抒情特点、语言风格、结构层次等方面和谢灵运之作有所不同。谢诗在梁代中前期被推崇和学习,与当时文学主流审美中崇尚典丽雍容、爱好秀句等倾向密切相关。然而自宋齐以来形成的重视抒情之风、新体诗流畅浅丽的语言风格、梁代之后对文本结构清晰的重视,又使得梁初文士的创作没有对谢灵运的原作亦步亦趋,而是根据时代审美要求对其进行改造。复合的文学审美最终造就了具有多个时代印记的文本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灵运 萧梁中前期 《诗品》 晋宋体 文本样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