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克拉通南缘小秦岭金矿区基性脉岩时代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0
1
作者 毕诗健 李建威 李占轲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32,共16页
产于太古代-古元古代变质地体中的石英脉型金矿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金矿类型之一,大多数金矿区内基性脉岩非常发育,空间上与含金石英脉密切相关.但目前对基性脉岩与石英脉型金矿的成因联系尚未取得一致认识.以华北克拉通南缘小秦岭金矿区为... 产于太古代-古元古代变质地体中的石英脉型金矿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金矿类型之一,大多数金矿区内基性脉岩非常发育,空间上与含金石英脉密切相关.但目前对基性脉岩与石英脉型金矿的成因联系尚未取得一致认识.以华北克拉通南缘小秦岭金矿区为例,对典型矿区(东闯、大湖、枪马)采矿巷道内的基性脉岩开展精确的U-Pb年代学研究.4个脉岩样品给出一致的锆石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1819±10Ma,1σ);1个样品中的黑云母给出了略微年轻的40Ar/39Ar坪年龄(1719.0±21.0Ma,2σ).定年结果表明:(1)小秦岭金矿区内大量基性脉岩形成于古元古代晚期,是华北克拉通东西块体在1.85Ga左右发生碰撞后伸展作用的产物;(2)前人获得的基性脉岩K-Ar和Rb-Sr年龄(187.6~75.9Ma)可能并非脉岩真实侵位年龄,而是代表这些脉岩遭受中生代构造-热事件影响的扰动年龄(或冷却年龄).最新的成矿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小秦岭地区绝大多数金矿床形成于早白垩世130~120Ma,大大晚于上述古元古代基性脉岩的侵位时代,因此两者之间没有成因联系(尽管它们的空间关系十分密切).小秦岭地区是否存在与金矿床同时的晚中生代基性岩浆活动,对于讨论本区金矿床的矿床成因和成矿构造环境非常重要,但本文工作尚不能明确回答这一问题,今后需要对矿区内各期基性脉岩进行系统的同位素定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性脉岩 地质年代学 石英脉型金矿 小秦岭金矿区 岩石学
原文传递
小秦岭金矿区地质灾害分析及治理
2
作者 李锐鹏 杨智强 王猛 《黄金》 CAS 2024年第9期92-95,共4页
随着小秦岭金矿区坑口逐渐关闭,开展矿山地质灾害调查和治理工作势在必行。基于矿区地质环境,分析了区域内的地质灾害类型,并采取废渣清运,修筑防护堤、拦渣坝、挡渣墙,沟道整治与道路修复、植被恢复等针对性措施进行治理。小秦岭金矿... 随着小秦岭金矿区坑口逐渐关闭,开展矿山地质灾害调查和治理工作势在必行。基于矿区地质环境,分析了区域内的地质灾害类型,并采取废渣清运,修筑防护堤、拦渣坝、挡渣墙,沟道整治与道路修复、植被恢复等针对性措施进行治理。小秦岭金矿区修建挡渣墙2.88万m^(3),固定矿渣2002万t,清运矿渣584万t,平整渣坡143.5万m^(2),修建渣坡排水渠21.2 km,清理疏通河道15.5 km,栽植各类苗木80.7万株,撒播草种14.6 t,环境效益显著,可为类似地质灾害治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秦岭金矿区 地质灾害 生态修复 防护堤 拦渣坝 挡渣墙
下载PDF
小秦岭金矿区花岗岩磷灰石-锆石对岩浆氧逸度的约束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嘉玮 李胜荣 +3 位作者 袁茂文 李士胜 智泽亚 温子豪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94-506,共13页
小秦岭金矿区华山和文峪花岗岩体形成年龄与金成矿年龄相近,已知金矿多集中在文峪岩体周围,比较两岩体岩浆氧逸度的异同有利于判断其对金成矿影响的异同。本文利用两岩体磷灰石中锰离子价态和锆石钛含量,对岩浆的氧逸度进行了约束。计... 小秦岭金矿区华山和文峪花岗岩体形成年龄与金成矿年龄相近,已知金矿多集中在文峪岩体周围,比较两岩体岩浆氧逸度的异同有利于判断其对金成矿影响的异同。本文利用两岩体磷灰石中锰离子价态和锆石钛含量,对岩浆的氧逸度进行了约束。计算表明,华山岩体成岩氧逸度lgf(O2)在-9.3^-5.1之间,而文峪岩体成岩氧逸度在-8.5^-6.1之间,均属大于HM缓冲线的高氧逸度环境。Au在还原状态易呈自然金而沉淀,氧化状态时易以Au+或Au3+迁移。故华山和文峪岩体的岩浆都不能对金形成地球化学障而使之分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氧逸度 花岗岩体 磷灰石 锆石 小秦岭金矿区
下载PDF
钍石电子探针定年:记录小秦岭矿集区伟晶岩热液蚀变历史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海香 郑浩 Volker von SECKENDORFF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563-2574,共12页
电子探针化学定年法(Chemical Th-U-total Pb Isochron Method,CHIME)以其原位、极高的空间分辨率、样品制备简单方便、不破坏样品、测试速度快、成本低等优点,被成功用于独居石、褐帘石、锆石、磷钇矿、晶质铀矿等副矿物定年,但应用于... 电子探针化学定年法(Chemical Th-U-total Pb Isochron Method,CHIME)以其原位、极高的空间分辨率、样品制备简单方便、不破坏样品、测试速度快、成本低等优点,被成功用于独居石、褐帘石、锆石、磷钇矿、晶质铀矿等副矿物定年,但应用于钍石定年仍不成熟。本文尝试利用电子探针对小秦岭矿集区元古宙伟晶岩脉中的钍石进行定年。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热液钍石颗粒细小(<30μm),多与独居石共生,包裹在褐帘石中。我们对未发生蚀变或者蜕晶化的小颗粒钍石进行了电子探针Th-U-Pb化学法定年,得到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20.9±2.1 Ma(95%置信区间)。这一年龄与枪马金矿的矿化年龄一致,代表继该地区大规模花岗岩侵位活动之后,华北克拉通减薄过程中的又一次热液蚀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钍石定年 电子探针 小秦岭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河南小秦岭杨砦峪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 被引量:7
5
作者 熊索菲 丁振举 +4 位作者 姚书振 熊杰 胡新露 何谋春 谭满堂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49-1261,共13页
河南省杨砦峪金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是小秦岭地区大型的石英脉型金矿床。据野外观察,成矿过程经历了4个阶段:Ⅰ黄铁矿-石英脉阶段;Ⅱ石英-黄铁矿阶段;Ⅲ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Ⅳ石英-碳酸盐阶段。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以... 河南省杨砦峪金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是小秦岭地区大型的石英脉型金矿床。据野外观察,成矿过程经历了4个阶段:Ⅰ黄铁矿-石英脉阶段;Ⅱ石英-黄铁矿阶段;Ⅲ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Ⅳ石英-碳酸盐阶段。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以及激光拉曼显微探针研究显示,该矿床为CO2-H2O-NaCl±CH4流体体系,并且发生不混溶。从第Ⅰ成矿阶段到Ⅳ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范围分别是307~407℃,270~320℃,225~272℃和166~226℃,呈现逐步降低的趋势;盐度w(NaCleq)平均值分别为7.3%,7.1%,9.0% 和6.4%。各阶段成矿压力为120~178 MPa,85~140 MPa,75~130 MPa和60~122 MPa,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流体不混溶作用是导致杨砦峪矿质沉淀的重要原因,其诱因可能与控矿断裂由压扭转为张扭所导致的构造减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流体包裹体 流体不混溶 杨砦峪金矿 小秦岭金矿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