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峡小江回水区段2007年春季水华与营养盐特征 被引量:60
1
作者 李哲 方芳 +3 位作者 郭劲松 陈杰 张超 田光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6-44,共9页
2007年5月中下旬,三峡水库小江回水区发生水华,主要分布在高阳平湖、黄石代李子和双江大桥三处.对水华期间浮游植物群落特点和水环境特征的分析发现蓝藻占主导,约为浮游植物生物量的81.43%,优势藻种为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 2007年5月中下旬,三峡水库小江回水区发生水华,主要分布在高阳平湖、黄石代李子和双江大桥三处.对水华期间浮游植物群落特点和水环境特征的分析发现蓝藻占主导,约为浮游植物生物量的81.43%,优势藻种为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结合水华期间总氮含量较非水华期间明显偏高且有机氮为氮素主要成份和许多蓝藻门藻种均带有异形胞的分析结果,认为此次水华是固氮型蓝藻水华.水华暴发前初春的强降雨过程导致小江回水区TP水平的普遍增加促使了TN/TP发生显著的变化,4月份较低的TN/TP水平诱使固氮型蓝藻在小江回水区迅速生长,并在5月份形成水华.水华期间生物量的增加造成水中磷酸盐浓度的降低,使得小江回水区表现出显著的磷限制特征.调查认为:高阳平湖段可能是小江回水区蓝藻水华的发源地,蓝藻生物体随流漂移至下游黄石代李子处并逐渐聚集,形成自岸边缓流带向河道中心逐渐延伸的肉眼可见的蓝藻生物聚集体,从而使得黄石代李子处具有最高的生物量和叶绿素值.而双江大桥处,则主要是南于河道过水断面的放大导致流速的降低,同时沿岸云阳县县城的排污使得这一河段的营养负荷相对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小江回水区 同氮型蓝藻水华 浮游植物群落特点 营养物组成
下载PDF
三峡小江回水区叶绿素a季节变化及其同主要藻类的相互关系 被引量:34
2
作者 郭劲松 陈园 +3 位作者 李哲 方芳 孙志禹 陈永柏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76-981,共6页
通过分析三峡小江回水区2007年5月~2008年4月115个样品叶绿素a的季节特点,提出了适用于表征小江回水区叶绿素a与不同藻类细胞密度和生物量的3种状态:Chla≤5μg.L-1、5μg.L-1<Chla≤19μg.L-1和Chla>19μg.L-1,目的是探讨小江... 通过分析三峡小江回水区2007年5月~2008年4月115个样品叶绿素a的季节特点,提出了适用于表征小江回水区叶绿素a与不同藻类细胞密度和生物量的3种状态:Chla≤5μg.L-1、5μg.L-1<Chla≤19μg.L-1和Chla>19μg.L-1,目的是探讨小江回水区不同水平下Chla与同期各主要藻类细胞密度和生物量的相互关系,为进一步了解三峡水库特定水域藻类季节演替特征提供参考.全年数据下,小江回水区藻类总细胞密度、生物量和叶绿素a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70,Sig.≤0.01).研究期间小江回水区叶绿素a、绿藻、硅藻、蓝藻、甲藻生物量均值分别为(9.58±10.77)、(1 605±647)、(707±124)、(511±266)和(4 019±1 345)μg.L-1.Chla≤5μg.L-1的水平下,绿藻、硅藻与Chla浓度呈显著正相关;5μg.L-1<Chla≤19μg.L-1水平下,仅有蓝藻与Chl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Chla>19μg.L-1时,甲藻与Chla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其它藻门与Chla含量无显著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小江回水区 藻类 叶绿素A 季节变化 相关性
原文传递
三峡水库小江回水区溶解有机物的三维荧光光谱特征 被引量:18
3
作者 方芳 翟端端 +3 位作者 郭劲松 李哲 周红 杨艳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3-328,共6页
为了解三峡水库水体中溶解有机物(DOM)的特征及来源,以小江回水区为研究对象,对其DOM的三维荧光光谱进行了测定与分析,探讨了荧光强度与DOC、CODMn和叶绿素a的关系。结果显示:小江回水区DOM的三维荧光光谱主要表现出3个峰,类腐殖质荧光... 为了解三峡水库水体中溶解有机物(DOM)的特征及来源,以小江回水区为研究对象,对其DOM的三维荧光光谱进行了测定与分析,探讨了荧光强度与DOC、CODMn和叶绿素a的关系。结果显示:小江回水区DOM的三维荧光光谱主要表现出3个峰,类腐殖质荧光峰A、类蛋白荧光峰B和C;DOM荧光强度与DOC、CODMn相关性较好,表明荧光溶解有机物质的含量可以较好反映水体中有机碳和可被氧化有机物的含量;在8月份非水华暴发时期荧光强度和叶绿素a相关性较差,表明DOM荧光物质主要不是由浮游植物产生。综合分析可以推断小江回水区DOM的来源既有外源输入,也有内源输入,且外源输入对DOM荧光物质的贡献大于内源输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小江回水区 溶解有机物 三维荧光光谱
原文传递
三峡小江回水区真光层深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方芳 周红 +3 位作者 李哲 龙曼 郭劲松 盛金萍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3-119,共7页
为探讨三峡水库运行初期小江回水区水体的光学特性,2007年5月~2008年5月对回水区5个断面水下光合有效辐射(PAR)与常规水质指标进行监测,分析了真光层深度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区域真光层深度空间差异不明显,但季节变化显... 为探讨三峡水库运行初期小江回水区水体的光学特性,2007年5月~2008年5月对回水区5个断面水下光合有效辐射(PAR)与常规水质指标进行监测,分析了真光层深度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区域真光层深度空间差异不明显,但季节变化显著,冬季最高,夏季最低。回归分析表明光合有效辐射(PAR)衰减系数与透明度、总悬浮物浓度有显著的相关性(R^2=0.8619,R^2=0.764),与叶绿素a相关性不明显(R^2=0.0113)。进一步研究分析表明真光层深度、总悬浮物浓度、叶绿素a主要受小江河口流量、小江回水区水位的影响,复杂的水动力条件与独特的水文条件是影响三峡水库小江回水区真光层深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小江回水区 真光层 透明度 总悬浮物质 叶绿素A
下载PDF
三峡库区小江回水区二氧化碳分压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冉景江 林初学 +2 位作者 郭劲松 陈永柏 蒋滔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76-982,共7页
2009年9月~2010年4月在三峡库区与小江交汇的回水区的典型段面测量了该区域水体表层水和水体内部两部分水体中的有关物理化学参数,并利用这些水化学特征值通过水化学平衡模型计算出该区域水体CO2的分压。得出该区域水体中的CO2分压在... 2009年9月~2010年4月在三峡库区与小江交汇的回水区的典型段面测量了该区域水体表层水和水体内部两部分水体中的有关物理化学参数,并利用这些水化学特征值通过水化学平衡模型计算出该区域水体CO2的分压。得出该区域水体中的CO2分压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的变化特征。并对该区域有关水质参数与CO2的分压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得出其相关系数。指出了水体CO2分压与水体碳循环的关系。通过对三峡库区小江流域这一典型回水区域水体的CO2分压的分析研究,可望为三峡库区及其它同类型区域水体的二氧化碳分压研究提供一个分析案例,也为今后进一步从事水库温室效应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小江回水区 二氧化碳分压 特征分析
原文传递
三峡小江回水区藻类集群与主要环境要素的典范对应分析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郭劲松 李哲 +3 位作者 张呈 黄杨 龙曼 方芳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60-64,87,共6页
三峡成库后支流回水区水华频繁发生,备受关切。基于2年的野外跟踪观测结果,利用典范对应(CCA)分析方法,建立了藻类生境要素同藻类集群演替的多元统计模型。研究发现,所建立的CCA模型有效且具有较高的显著性;水库季节性调蓄所形成的不同... 三峡成库后支流回水区水华频繁发生,备受关切。基于2年的野外跟踪观测结果,利用典范对应(CCA)分析方法,建立了藻类生境要素同藻类集群演替的多元统计模型。研究发现,所建立的CCA模型有效且具有较高的显著性;水库季节性调蓄所形成的不同藻类生境条件是诱导集群出现演替的关键。在低水位运行下,藻类生境近似于天然河道,总悬浮颗粒物和流量变化对集群影响明显,水体扰动剧烈迫使耐受于不稳定水动力条件的藻种易于形成优势;而在高水位运行状态下,藻类生境接近深水湖泊,适宜于低温和具有运动功能的藻类将耐受于该生境状态并在集群中占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小江回水区 典范对应分析 藻类生境要素 藻类集群
下载PDF
三峡小江回水区水体光学特征及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方芳 周红 +3 位作者 李哲 郭劲松 陈永柏 孙志禹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2-108,共7页
为探讨三峡水库运行初期小江回水区水体的光学特性,研究了2008年1月至12月期间小江回水区5个断面可见光衰减系数Kd(PAR)与透明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二者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了可见光衰减系数与透明度、悬浮物浓度、溶解性有机物及叶绿素... 为探讨三峡水库运行初期小江回水区水体的光学特性,研究了2008年1月至12月期间小江回水区5个断面可见光衰减系数Kd(PAR)与透明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二者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了可见光衰减系数与透明度、悬浮物浓度、溶解性有机物及叶绿素等水质指标的相关关系。研究区域可见光衰减系数和透明度空间分布差异不明显,但季节变化显著。可见光衰减系数在0.23~4.82m-1之间变化,均值为(1.03±0.07)m-1,冬季最高,夏季最低。统计分析表明,可见光衰减系数与透明度有显著的相关性(R2=0.7791),表明两者可相互反演。与总颗粒态物质浓度,总无机颗粒态物质浓度的相关性显著(R2=0.728 5,R2=0.763 7),与溶解性有机碳有一定的相关性(R2=0.128 9),与叶绿素a相关性不明显(R2=0.006),分析表明总无机颗粒态物质是小江回水区水体光学特征的最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小江回水区 可见光衰减系数 透明度 总颗粒态物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