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东川小江流域生态环境初探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23
1
作者 张桂香 王士革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0-52,共3页
小江流域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流域面积3 040 km2,是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最恶劣,地质灾害最频繁的区域之一。东川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表现:泥石流灾害严重,小江流域泥石流分布广泛,爆发频繁,严重危害着农业、城镇、铁路、公路... 小江流域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流域面积3 040 km2,是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最恶劣,地质灾害最频繁的区域之一。东川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表现:泥石流灾害严重,小江流域泥石流分布广泛,爆发频繁,严重危害着农业、城镇、铁路、公路及农田建设;植被破坏导致生态功能退化,引发泥石流、水土流失等重大自然灾害;土地荒漠化现象严重,造成土壤的理化性质、生物化学特性恶化,肥力下降,耕地生产力低下,农民生活贫困,经济收入拮据。面对生态环境的恶化,东川人民强烈认识到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增长,以小江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做到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相结合,使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改善。但是在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诸如林型、树种单一,人口增长过快,陡坡耕作,缺乏统一的管理等等。认识并解决这些问题是今后小江流域生态治理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江流域 土壤侵蚀 生态环境
下载PDF
小江断裂带巧家段巨型古滑坡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被引量:19
2
作者 冯振 吴中海 +3 位作者 曹佳文 胡萌萌 哈广浩 康怀信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29-636,共8页
巧家地处小江断裂带与则木河断裂、五莲峰断裂相交地带,地质构造复杂,断裂与地震活动频繁,崩滑流地质灾害极为发育。通过遥感解译与工程地质分析,在小江断裂带巧家段东侧识别出一处巨型古滑坡。巧家古滑坡平面形态为筲箕形,堆积体长5.5... 巧家地处小江断裂带与则木河断裂、五莲峰断裂相交地带,地质构造复杂,断裂与地震活动频繁,崩滑流地质灾害极为发育。通过遥感解译与工程地质分析,在小江断裂带巧家段东侧识别出一处巨型古滑坡。巧家古滑坡平面形态为筲箕形,堆积体长5.5km,宽9km,平均厚度约250m,预测体积达到约10亿m^3。古滑坡后缘为典型的圈椅状地貌,两侧边界多沿基岩地层中的次级断层发育,并在地表呈阶梯式的台阶状地形。堆积体的岩性主要由二叠系阳新组灰岩组成,局部存在二叠系峨眉山组玄武岩,多具碎裂-松散结构。整体上看,该滑坡体风化强烈,中前部发育大型纵向冲沟,暗示形成时代较老。综合分析认为,巧家古滑坡成因极可能是由于小江断裂带强烈左旋走滑作用下,导致巧家东侧山地发生持续性的构造抬升,并在巨大地震活动触发下形成。关于小江断裂带巧家段在未来的大地震活动背景下,是否可能导致古巨型滑坡复活,或该区是否还存在发生类似巨型地震滑坡的风险等问题,显然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江断裂带 金沙江 巨型古滑坡 地震地质灾害 工程地质
下载PDF
三峡库区蓄水后小江鱼类资源现状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斌 江星 +3 位作者 王志坚 金丽 段辛斌 张耀光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7-42,共6页
2010年3—12月对小江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7个采样点共采集鱼类标本1701尾,隶属于6目9科47属56种,其中小江汉丰湖坝上水域采集鱼类28种,坝下水域采集鱼类42种。鲤形目和鲇形目分别占种总数的69.5%和12.5%。宽鳍(Zacco platypus)、黑尾... 2010年3—12月对小江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7个采样点共采集鱼类标本1701尾,隶属于6目9科47属56种,其中小江汉丰湖坝上水域采集鱼类28种,坝下水域采集鱼类42种。鲤形目和鲇形目分别占种总数的69.5%和12.5%。宽鳍(Zacco platypus)、黑尾(Hemiculer tchangi)、鲇(Silurus asotus)、鲫(Carassius aura-tus)、鲤(Cyprinus carpio)、蒙古鲌(Culter mongolicus mongolicus)、翘嘴鲌(Culter ilishaeformis)、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及光泽黄颡鱼(Pelteobagrus nitidus)等为小江的主要经济鱼类。调查表明:小江渔获物种类数以春季最高;坝上水域渔获物种类组成季节性变化幅度大于坝下水域;坝下水域鱼类丰富度高于坝上水域,但与库区其它支流相比,小江渔获物丰富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小江 鱼类资源
下载PDF
三峡蓄水对小江COD_(Cr)、NH_3-N及TP纳污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晓青 郭劲松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74-678,共5页
三峡蓄水后的高水位条件下,长江支流小江回水区水域水文情势发生变化,流速减小,水域污染物浓度本底值发生变化,水环境参数与天然河道相比改变很大,纳污能力受到很大的影响.根据小江水功能区划及水功能区水质目标,分析计算蓄水前后CODCr... 三峡蓄水后的高水位条件下,长江支流小江回水区水域水文情势发生变化,流速减小,水域污染物浓度本底值发生变化,水环境参数与天然河道相比改变很大,纳污能力受到很大的影响.根据小江水功能区划及水功能区水质目标,分析计算蓄水前后CODCr、NH3-N及TP纳污能力总量的逐月值和年总量.结果表明:每月的CODCr、NH3-N、TP的纳污能力受流量、流速、水位和水质控制目标的影响,蓄水后每年CODCr纳污能力总量减少约20.59%,NH3-N的纳污能力总量减少约22.22%,TP的纳污能力总量减少约23.08%.小江回水区水域纳污能力减小是蓄水后富营养化现象增多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江 水功能区 三峡水库 纳污能力
下载PDF
三峡水库小江回水区叶绿素a与环境因子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16
5
作者 邹曦 潘晓洁 +3 位作者 郑志伟 万成炎 丁庆秋 张志永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8-56,共9页
2013年1-12月在小江水华暴发的敏感区域高阳断面开展了水文、营养盐、叶绿素a等指标长期、定点监测,分析库湾水体叶绿素a及环境因子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高阳断面水体在1月、10-12月处于混合状态,3-8月则处于弱分层到... 2013年1-12月在小江水华暴发的敏感区域高阳断面开展了水文、营养盐、叶绿素a等指标长期、定点监测,分析库湾水体叶绿素a及环境因子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高阳断面水体在1月、10-12月处于混合状态,3-8月则处于弱分层到稳定分层状态。水体处于混合状态时,各层营养盐浓度变化不显著,处于分层状态时,则呈现较显著差异;时间分布上,冬季氮磷营养盐浓度(TN:1.52~1.74 mg/L,TP:0.092~0.095 mg/L)略高于夏季(TN:1.16~1.56 mg/L,TP:0.037~0.085 mg/L),干流水体倒灌作用对其影响显著。叶绿素a浓度呈现夏季高、冬季低的趋势,水体分层对叶绿素a垂向分布影响显著;当水体处于分层状态时,表层叶绿素a浓度(18.56~92.23 mg/m^3)明显高于中、底层(2.54~21.56 mg/m^3)。营养盐为小江高阳叶绿素a变化的限制因素,各层水体叶绿素a浓度与硝氮和可溶性磷酸盐呈显著负相关。表层水体叶绿素a与环境因子相关性较强,叶绿素a与营养盐、溶解氧、透明度、水温、表底温差等呈极显著相关(P<0.01);中层叶绿素a与营养盐、水温、透明度、水深、水体稳定系数等呈极显著相关(P<0.01),表明水体扰动是影响中层水体叶绿素a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底层水体叶绿素a与硝氮(P<0.01)、磷酸盐(P<0.05)、水深(P<0.05)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A 环境因子 时空变化 小江
下载PDF
三峡水库蓄水后小江水环境容量的变化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晓青 郭劲松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6-42,共7页
三峡水库蓄水后的高水位条件下,长江支流小江回水区的水文情势发生了变化,流速减缓,水域污染物本底浓度值因回水涌入而改变,水环境参数与天然状态有很大区别,对小江水域的水环境容量造成很大的影响.根据小江的水功能区划及水功能区水质... 三峡水库蓄水后的高水位条件下,长江支流小江回水区的水文情势发生了变化,流速减缓,水域污染物本底浓度值因回水涌入而改变,水环境参数与天然状态有很大区别,对小江水域的水环境容量造成很大的影响.根据小江的水功能区划及水功能区水质目标,采用垂线平均的二维水流、水质数学模型,计算蓄水前后CODMn、TN和TP水环境容量的逐月值和年总量.结果表明:受污染物降解系数减小和蓄水后水质目标值减小的影响,与蓄水前的自然状态相比,蓄水后CODMn的水环境容量总量减少约24.15%,TP的水环境容量总量减少约82.72%,TN的水环境容量由蓄水前不受限制变为蓄水后受到限制.水环境容量的减少是三峡水库蓄水后小江水域富营养化现象增多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江 三峡水库 水环境容量
下载PDF
三峡水库泄、蓄水过程对小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潘晓洁 刘诚 +4 位作者 朱梦灵 郑志伟 邹曦 胡莲 万成炎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2-48,共7页
为阐述水位升降时三峡水库支流浮游植物生态学特征的变化,分别于2013年6月和10月对小江泄、蓄水过程的浮游植物野外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峡水库泄、蓄水过程调查期,在小江分别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70属、136种(变种)和7门... 为阐述水位升降时三峡水库支流浮游植物生态学特征的变化,分别于2013年6月和10月对小江泄、蓄水过程的浮游植物野外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峡水库泄、蓄水过程调查期,在小江分别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70属、136种(变种)和7门、70属、136种(变种),以绿藻、硅藻、蓝藻为主,共计占总种类数的87.49%和80.87%,但2个时期种类组成略有差异;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变化范围分别为8.1×104~127.2×104个/L和24.4×104~99.9×104个/L,泄水过程略高于蓄水过程,且随着蓄水过程的推进持续减少,随着泄水过程的推进显著增加;浮游植物数量组成分别以硅藻和蓝藻占优势,占浮游植物总细胞密度的比例均在50%以上;蓄水过程Shannon指数和Margalef指数变化范围分别为1.80~3.68和0.09~0.61,与泄水过程相比,此2项指数明显较高且变化幅度大;泄水过程和蓄水过程的浮游植物群落分别聚在一组内,但各组内变化情况不同;在三峡水库泄、蓄水过程中,水温和营养盐对浮游植物的生长均有很重要的影响,而水文特征变化对浮游植物生长影响作用十分有限。三峡水库泄、蓄水过程中小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存在差异,水温、营养盐是主要影响因子,其中泄水后期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会显著增加,且随着水位的进一步降低会持续增加,水华暴发潜在风险增大,需引起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泄水过程 蓄水过程 小江 浮游植物
下载PDF
三峡水库小江回水区春季初级生产力 被引量:12
8
作者 郭劲松 李伟 +4 位作者 李哲 孙志禹 陈永柏 龙曼 陈杰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91-596,共6页
2010年4、5月份,用黑白瓶法对小江回水区春季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进行了原位监测,并研究了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光强、叶绿素a浓度(Chl.a)、水温、二氧化碳分压(pCO2)等影响因素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4、5月份小江回水区的水柱总初... 2010年4、5月份,用黑白瓶法对小江回水区春季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进行了原位监测,并研究了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光强、叶绿素a浓度(Chl.a)、水温、二氧化碳分压(pCO2)等影响因素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4、5月份小江回水区的水柱总初级生产力(GPP)分别为1927.5、1325.0mg O2/(m2.d),平均值为1626.3mg O2/(m2.d);总呼吸作用(GR)分别为1037.5、1062.5mg O2/(m2.d),平均值为1050.0mg O2/(m2.d);总净生产力(GNP)分别为890.0、262.5mgO2/(m2.d),平均值为576.3mg O2/(m2.d);GPP/GR分别为1.86、1.25,均大于1,表明4、5月份小江属于自养型水体.各层总生产量(P)和生产量与呼吸量的相对值(P/R)有相似的垂直分布特征,最大值出现在表层水中,然后随水深增加而减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P同光强(I)和Chl.a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建立相应的线性回归模型分别为:P=0.154Chl.a-0.278,R2=0.570;P=0.001I-0.013,R2=0.9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小江 浮游植物 初级生产力
下载PDF
蒙古鲌食性转变的稳定性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斌 王志坚 +3 位作者 金丽 叶凤芬 陈大庆 张耀光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419-1425,共7页
采用稳定性同位素分析并结合胃肠内容物鉴定,探讨了小江水域渠马镇至黄石镇段蒙古鲌食物组成。结果显示,体长<200 mm的小个体蒙古鲌δ13C、δ15N值分别为(-24.50‰±1.15‰)、(12.17‰±1.54‰),食性类型为杂食性偏肉食性,... 采用稳定性同位素分析并结合胃肠内容物鉴定,探讨了小江水域渠马镇至黄石镇段蒙古鲌食物组成。结果显示,体长<200 mm的小个体蒙古鲌δ13C、δ15N值分别为(-24.50‰±1.15‰)、(12.17‰±1.54‰),食性类型为杂食性偏肉食性,营养级为2.9;体长>200 mm的大个体蒙古鲌δ13C、δ15N值分别为(-23.87‰±1.12‰)、(13.54‰±1.12‰),食性类型为肉食性,营养级为3.3;大个体蒙古鲌δ13C、δ15N值极显著大于小个体蒙古鲌(P<0.01),表明蒙古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发生了食性转变,但部分大个体蒙古鲌和小个体蒙古鲌由于食物来源相同而出现了同位素值重叠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鲌 食性转换 稳定性同位素 小江
下载PDF
土壤侵蚀对土地利用和降雨变化响应和空间分布特征——以金沙江一级支流小江流域为例 被引量:12
10
作者 庄建琦 葛永刚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8-295,共8页
全球变化引起了一系列环境效应,土壤侵蚀是全球变化最为敏感环境效应之一。选择生态极其脆弱区小江流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遥感影像和雨量站点获取3期土地利用和降雨变化信息,结合区域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利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模型)... 全球变化引起了一系列环境效应,土壤侵蚀是全球变化最为敏感环境效应之一。选择生态极其脆弱区小江流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遥感影像和雨量站点获取3期土地利用和降雨变化信息,结合区域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利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模型)对该区域土壤侵蚀对土地利用和降雨变化的响应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降雨量在1981~1990年为降雨量较小年份,1991~2000年为降雨量较大时间段,2001~2005年降雨量开始急剧减少;(2)1987、1995和2005年的平均侵蚀量分别为:70.58、80.08和79.81t/(hm2.a),中度侵蚀以上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29.92%、33.83%和33.18%,其中极强度侵蚀分别占9.15%、12.81%和12.63%;(3)在分布特征上,强度侵蚀和极强度侵蚀主要分布在小江流域的中下游地段。极强度侵蚀主要分布在中海拔区域(1 600~2 800m),所占的比例呈持续下降的趋势,但在高海拔区域,极强度侵蚀呈增加趋势;同时,极强度侵蚀集中分布在高坡度段(>35°)上,占其面积的85%以上,且呈持续增加趋势,在中坡度段(15°~35°)上,极强度侵蚀呈现明显的减少趋势。USLE模型可以较好的反映出全球变化条件下土壤侵蚀效应,为合理开发土地资源和人类经济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土地利用和降雨变化 USLE模型 小江流域
原文传递
三峡水库小江夏初水华暴发特征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潘晓洁 黄一凡 +4 位作者 郑志伟 邹曦 朱梦灵 胡莲 万成炎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944-1952,共9页
2013年5月对三峡水库小江回水区的水华发生过程进行了连续的动态监测与分析,以期了解水华过程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情况、小江夏初水华暴发特征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期间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80属136种(含变种),以绿藻类为主(35属48... 2013年5月对三峡水库小江回水区的水华发生过程进行了连续的动态监测与分析,以期了解水华过程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情况、小江夏初水华暴发特征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期间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80属136种(含变种),以绿藻类为主(35属48种),蓝藻类(10属31种)和硅藻类(18属30种)次之,水华发生后期浮游植物及其蓝藻类的种类数少于初期和中期。浮游植物群落组成表现为蓝藻-绿藻型,且蓝藻门微囊藻占绝对优势,细胞丰度最高可达90%以上。浮游植物数量最高达107cells/L以上,表层水体大于中层和底层水体。水华过程中,总氮处于重富营养水平,总磷处于轻-中富营养水平,不同水层的流速变化规律不同,其中中层与底层水体理化因子的变化特征基本一致,与表层水体有显著差异。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细胞总数与蓝藻数量及其微囊藻数量密切相关,与溶解氧、氮磷比等呈正相关,与总磷、流速等呈负相关,氮磷比及流速是水华发生的主要环境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小江 水华 浮游植物 影响因子
原文传递
三峡水库支流小江富营养化模型构建及在水量调度控藻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杨中华 杨水草 +1 位作者 李丹 白凤朋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55-764,共10页
三峡水库蓄水以来,支流小江呈富营养化加重的趋势,且多次暴发春季水华.水库蓄水以后支流流速变缓,水体滞留时间增加,是引发支流水华的主要因素之一.基于MIKE软件,建立小江调节坝下游至河口的二维水动力-富营养化模型,考虑碳、氮、磷3种... 三峡水库蓄水以来,支流小江呈富营养化加重的趋势,且多次暴发春季水华.水库蓄水以后支流流速变缓,水体滞留时间增加,是引发支流水华的主要因素之一.基于MIKE软件,建立小江调节坝下游至河口的二维水动力-富营养化模型,考虑碳、氮、磷3种元素在浮游植物有机体、死亡腐屑和无机盐中的循环转化,模拟小江河段的春季水华过程.分析小江生态调节坝的水量调节抑藻作用,即人为制造"洪水脉冲",增加短时间内的水流流速,对下游流场进行扰动以控制水华.计算结果表明,增大泄水量对调节坝下游的小江河段的春季藻华总体上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小江上游河段调度作用效果明显,下游高阳至入汇口河段调节作用较小,上游调节坝水力调度可以作为三峡水库支流水华应急治理措施之一.营养盐控制应该是控制支流水华的根本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模型 三峡水库 小江 生态调度 水华
下载PDF
泥石流输沙对小江中下游河床演变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游勇 程尊兰 《灾害学》 CSCD 2003年第2期7-11,共5页
对小江中下游近90km河床及两岸泥石流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到:泥石流输沙年际和季节变化大;泥石流高强度的输沙造成小江河床特殊的平面和剖面特征;泥石流堵塞小江河道,对纵比降有再造作用;泥沙使小江河床以年均20cm~50cm速度抬升。
关键词 泥石流输沙 河床演变 小江
下载PDF
西部山区泥石流对河滩地演变的地质环境效应——以云南省小江为例 被引量:8
14
作者 程尊兰 朱平一 游勇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4-87,共4页
河滩地是西部山区的重要土地资源,绝大部分山区河滩地因泥石流而生,又因泥石流的后期作用而可能消亡。以云南省小江为例,指出泥石流对西部山区河滩地形成的正面效应,同时也分析了泥石流对河滩地的淤埋、淹没和冲毁等负面作用,为西部山... 河滩地是西部山区的重要土地资源,绝大部分山区河滩地因泥石流而生,又因泥石流的后期作用而可能消亡。以云南省小江为例,指出泥石流对西部山区河滩地形成的正面效应,同时也分析了泥石流对河滩地的淤埋、淹没和冲毁等负面作用,为西部山区河滩地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河滩地 地质环境效应 小江 开发
下载PDF
基于浮游植物完整性指数的三峡库区小江河流健康评价 被引量:7
15
作者 程帅 左新宇 +1 位作者 李同庆 兰峰 《水利水电快报》 2021年第2期54-60,共7页
为评价长江上游支流小江的河流生态健康状况,根据2016年三峡库区小江15个典型断面浮游植物的定量分析数据,计算了小江浮游植物完整性指数(P-IBI)。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其河流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对其进行了健康评价。结果显示:小... 为评价长江上游支流小江的河流生态健康状况,根据2016年三峡库区小江15个典型断面浮游植物的定量分析数据,计算了小江浮游植物完整性指数(P-IBI)。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其河流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对其进行了健康评价。结果显示:小江总体处于健康状态,但局部问题不可忽视。小江上游段呈理想状态,中游段呈亚健康状态,下游段呈不健康状态,局部样点呈现病态。15个断面有3个处于不健康状态,3个处于病态状态,受损断面主要集中在中下游河段,存在水华爆发的风险。从调节坝坝下的"普里河汇入口上游"到"礁石子渡口"段是受损最严重的河段。这可能是由于局部河段污染负荷大,回水区水体自净能力弱导致,应重点关注,加强管理,有针对性地进行污染物排放控制和水环境修复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健康评价 浮游植物完整性指数(P-IBI) 小江 三峡库区
下载PDF
水位变化对三峡水库小江蓝藻水华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黄宇波 杨霞 向波 《四川环境》 2020年第6期115-121,共7页
为研究水位变化对水库水华生消的作用,基于2016、2018、2019年5~8月小江水华期间叶绿素a(Chla)、水位及水体理化参数的监测数据,研究水位变化与水体环境参数对藻类生物量(用叶绿素a表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期间2016和2018年库区平均... 为研究水位变化对水库水华生消的作用,基于2016、2018、2019年5~8月小江水华期间叶绿素a(Chla)、水位及水体理化参数的监测数据,研究水位变化与水体环境参数对藻类生物量(用叶绿素a表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期间2016和2018年库区平均水位显著高于2019年(P<0.05)。线性混合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水位(WL)、水位日变幅(WLF)、总磷(TP)、硝酸盐(NO-3-N)、电导(Cond)、pH、透明度(SD)对藻类生物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同时,水位升高可显著降低水体磷酸盐浓度和水温、增加水体透明度(P<0.05),从而间接影响藻类生物量。水位日变幅与藻类生物量呈非线性关系,当水位日变幅大于1m时,即水位日平均降幅或者升幅在1m以上可使藻类生物量维持在较低水平,进一步推测采用水位抬升的方式对水华抑制效果更好。本结果确认了通过水位调控抑制水华的可行性,对三峡水库水生生态系统管理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位 三峡水库 小江 水华
下载PDF
三峡水库小江流域鱼类营养层次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史方 陈小娟 +2 位作者 杨志 阙延福 唐会元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0-77,共8页
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小江流域鱼类的营养层次进行全面量化,以期为基于生态系统的三峡水库渔业与环境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支持。2013年5-6月,于三峡水库小江流域渠口、养鹿、高阳、黄石和双江江段设点进行稳定同位素测定样品采集,... 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小江流域鱼类的营养层次进行全面量化,以期为基于生态系统的三峡水库渔业与环境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支持。2013年5-6月,于三峡水库小江流域渠口、养鹿、高阳、黄石和双江江段设点进行稳定同位素测定样品采集,获取鱼类样品39种121尾,基线生物——颗粒有机物样品15个。小江流域各江段的颗粒有机物δ13C值范围为-28.29‰(养鹿)^-24.19‰(黄石),均值(-25.75±1.98)‰;δ15N值范围为1.40‰(养鹿)~6.97‰(高阳),均值(4.67±2.70)‰。不同江段相同鱼的稳定性同位素值的配对双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各江段的δ13C均无显著差异;高阳江段与养鹿、双江和渠口江段δ15N均有显著差异(P<0.05),高阳江段与渠口江段的δ15N差异极显著。小江流域位于最低营养级的初级消费者为草鱼,平均相对营养级为2.15;流域以次级消费者的杂食性鱼类种类为主,相对营养级在2.66~3.85;营养级3.85以上的鱼类种类向肉食性鱼类转变,位居最高营养级的为长吻鮠,其相对营养级为5.12。各江段的平均相对营养级范围为2.84(高阳)~4.26(渠口),差值为1.42。基线生物的选择与陆源营养物质的输入为水域生态系统营养层次分析中的关键因素;对鱼类而言,其生活史不同阶段体内稳定同位素的差异也应纳入考量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营养层次 稳定同位素 小江 三峡水库
下载PDF
针对小江回水区水华现象的生态调度方案评估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威 彭文启 +1 位作者 冯健 李彦彬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9-82,87,共5页
水库生态调度是一种有效的生态补偿手段,通过合理的水库调度方式,可以弥补或减缓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综合考虑开县消落带的生态需求和现行三峡水库的调度运行特点,应用验证后的生态动力学模型,模拟出小江调节坝调度方案。提... 水库生态调度是一种有效的生态补偿手段,通过合理的水库调度方式,可以弥补或减缓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综合考虑开县消落带的生态需求和现行三峡水库的调度运行特点,应用验证后的生态动力学模型,模拟出小江调节坝调度方案。提出适用于小江调度方案优化的评估指标体系,根据不同调度方案下调节坝上下游水位、流速和水质情况,利用层次分析法对调度方案进行评估分析,确定调节坝的最优调度方案。研究证明,通过对调节坝的合理调度来改变下游河流水动力条件,可以抑制藻类大量繁殖生长以及改变河流营养盐分布。为以生态调度控藻为目的制定合理的小江生态调度方案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江 生态调度 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分区控制 评估
下载PDF
三峡库区小江鱼类群落特征及其历史变化 被引量:5
19
作者 叶学瑶 陶敏 +3 位作者 朱光平 胡林 陈发军 李斌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41-846,共6页
为了解三峡库区蓄水后小江流域鱼类群落现状及其历史变化,于2016年春季(5月)、秋季(9月)和冬季(12月)开展了小江鱼类调查。共调查到鱼类37种,隶属于6目11科;种类组成以鲤形目为主,占总数的64.86%,其中黑尾■Hemiculer tchangi和岩原鲤Pr... 为了解三峡库区蓄水后小江流域鱼类群落现状及其历史变化,于2016年春季(5月)、秋季(9月)和冬季(12月)开展了小江鱼类调查。共调查到鱼类37种,隶属于6目11科;种类组成以鲤形目为主,占总数的64.86%,其中黑尾■Hemiculer tchangi和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为长江上游特有种类;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Elopichthys bambusa、鲫Carassius auratus、鲤Cyprinus carpio、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和黑尾■构成小江主要经济鱼类。对比历史资料分析显示:两次调查结果相似性指数为0.45(为中等不相似);特有种鱼类退化明显:主要经济鱼类组成发生了改变;土著鱼类物种多样性和资源量均呈明显下降趋势,而适应于静水或缓流水环境的鱼类呈上升趋势。推测水坝建设、过度捕捞及不合理的采砂活动等因素是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结果建议,合理设置水坝(汉丰湖)调水机制,对于保护该水域土著鱼类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江 鱼类群落 生态类型 物种多样性
原文传递
三峡水库小江回水区水华暴发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莲 郑志伟 +4 位作者 杨志 杨晴 邹曦 万成炎 张云昌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25-1035,I0003-I0005,共14页
三峡水库蓄水以来,支流水华频发,尤以小江情况最为严重,给三峡库区的生态安全带来较大隐患。为探究支流水华暴发特征和主控因素,于20142021年小江水华暴发期间在小江高阳江段进行浮游植物及环境因子调查,并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聚类分... 三峡水库蓄水以来,支流水华频发,尤以小江情况最为严重,给三峡库区的生态安全带来较大隐患。为探究支流水华暴发特征和主控因素,于20142021年小江水华暴发期间在小江高阳江段进行浮游植物及环境因子调查,并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聚类分析、百分比相似性分析以及基于距离的线性模型等方法,对小江水华暴发期间浮游植物和环境因子在不同年份不同水层间的差异以及二者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江水华暴发期内,浮游植物的种类数在43~70种之间,其中2015年蓝藻种类数明显减少,2018年以后硅藻种类数明显减少;采样期间浮游植物平均细胞密度在0.66×10^(6)~61.28×10^(6)cells/L之间,同期表层细胞密度明显高于中层和底层;各层水体间水华微囊藻、铜绿微囊藻、不定微囊藻等10种藻的密度存在明显差异,是主要差异种;显著影响表层、中层和底层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动的环境因子是水位的日平均变幅;水位的日平均变幅与藻类优势种拟合关系显示,当日水位下降幅度在0.5 m以上时,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会呈指数级减少。研究结果可为三峡库区支流水华的防控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小江 水华暴发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水位变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