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黔北坳陷小草坝古油藏储层沥青来源与成因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包建平 斯春松 +5 位作者 蒋兴超 张润和 朱翠山 黄羚 王鹏万 马立桥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5-328,共14页
小草坝古油藏是黔北坳陷新近发现的一个具有一定规模但还未被系统研究的古油藏。储层沥青的实测反射率值大于3.4%,甲基双金刚烷指数MDI大于65%,表明这些固体沥青已处于过成熟阶段,它们是早期聚集的原油经历了热裂解作用改造后的产物,目... 小草坝古油藏是黔北坳陷新近发现的一个具有一定规模但还未被系统研究的古油藏。储层沥青的实测反射率值大于3.4%,甲基双金刚烷指数MDI大于65%,表明这些固体沥青已处于过成熟阶段,它们是早期聚集的原油经历了热裂解作用改造后的产物,目前已变成了焦沥青。通过与源于下寒武统牛蹄塘组烃源岩的岩孔古油藏中同体沥青地球化学特征的系统对比,发现它们在各类生物标志物包括链烷烃、甾萜烷及三芳甾烷系列的分布与组成特征上十分相似,此时已无法据此分辨这两个古油藏中同体沥青的来源及异同,表明高演化固体沥青中的分子地球化学特征出现了明显的趋同现象,与此相关的参数在高、过成熟地区的油源研究中已失去了实用价值。但它们在具有有机母质继承性的碳同位素组成上存在显著差异,如小草坝古油藏中固体沥青的δ^(13)C值均大于-26‰,而岩孔古油藏中固体沥青的δ^(13)C值都小于-32%‰,其δ^(13)C差值大于-6‰,表明小草坝古油藏中的固体沥青不可能来源于具有轻碳同位素组成的下古生界烃源岩。相邻地区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含煤源岩中干酪根的δ^(13)C值介于-27‰^-22‰之间,这与小草坝古油藏中固体沥青的δ^(13)C值十分接近,表明它们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由此可见,有机质的碳同位素组成较分子地球化学参数可以为高演化地区的油源研究提供更加可靠的地球化学信息。研究区以上古生界烃源岩为油源的古油藏的确认,表明该地区还存在一个新的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沥青 生物标志物 稳定碳同位素 金刚烷类化合物 岩孔古油藏 小草坝古油藏 黔北坳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