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士、将军、皇帝、佛教徒——梁武帝萧衍的社会角色及文学人格新说 被引量:3
1
作者 李中华 杨晓东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7-196,共10页
南朝萧衍曾是“竟陵八友”之一。在齐末的社会动荡中,他统率军队,开创了新王朝。登上皇帝宝座后,他是南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君王,文治武功俱有可观。晚年他又是一个痴迷的佛教徒,曾经多次舍身同泰寺,最后在侯景之乱中悲惨地死去。萧衍的一... 南朝萧衍曾是“竟陵八友”之一。在齐末的社会动荡中,他统率军队,开创了新王朝。登上皇帝宝座后,他是南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君王,文治武功俱有可观。晚年他又是一个痴迷的佛教徒,曾经多次舍身同泰寺,最后在侯景之乱中悲惨地死去。萧衍的一生,经历了由文士、将军、皇帝、佛教徒的社会角色转换,这对其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衍 皇帝 佛教徒 文学人格
下载PDF
《文选》不录张融之作的历史考察——兼论萧衍的忌刻个性及其在萧子良集团中的实际地位 被引量:4
2
作者 胡旭 张一妮 《钦州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8-14,共7页
张融是南齐著名文学家,一生创作甚丰,质量亦高,却无任何作品入选《文选》,主要原因有二:首先,萧衍在萧子良集团中实际地位很低,一系列的恩怨使他对后者产生了仇恨。其忌刻的个性,又使这种仇恨兼及了与萧子良关系亲密的张融,这导致《文... 张融是南齐著名文学家,一生创作甚丰,质量亦高,却无任何作品入选《文选》,主要原因有二:首先,萧衍在萧子良集团中实际地位很低,一系列的恩怨使他对后者产生了仇恨。其忌刻的个性,又使这种仇恨兼及了与萧子良关系亲密的张融,这导致《文选》编纂者不敢擅自选入张融之作。其次,张融个人的文学审美趣味与《文选》的选文标准存在着相当程度的背离,导致《文选》编者主动摈弃张融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选 张融 萧衍 萧子良
下载PDF
梁武帝“不知四声”辨 被引量:5
3
作者 徐宝余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65-69,共5页
梁武帝并非不知四声,而是主观上排抑四声。有关文献关于梁武帝不知四声的记载是不可靠的。梁武帝排抑四声,与沈约有关。萧、沈之间,既存在着音乐、文学上的观念差异和文坛宗主的地位之争,也存在着由政权更迭而带来的心理猜忌。永明声律... 梁武帝并非不知四声,而是主观上排抑四声。有关文献关于梁武帝不知四声的记载是不可靠的。梁武帝排抑四声,与沈约有关。萧、沈之间,既存在着音乐、文学上的观念差异和文坛宗主的地位之争,也存在着由政权更迭而带来的心理猜忌。永明声律论在梁初三十年左右之所以未能大行其道,与武帝排抑四声有着至为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声 声律论 沈约 萧衍
下载PDF
南朝社会与“四萧”评价问题——兼论《兰陵萧氏家族及其文学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赵逵夫 《甘肃高师学报》 2009年第6期1-4,共4页
在反思目前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对南朝"四萧"的研究与评价不应该只局限于其文学创作,更应该联系其他方面。因为他们的身份和地位特殊,不仅仅是文学家;他们思想中看重门阀、学问和文采的观念成为他们弃本求末、... 在反思目前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对南朝"四萧"的研究与评价不应该只局限于其文学创作,更应该联系其他方面。因为他们的身份和地位特殊,不仅仅是文学家;他们思想中看重门阀、学问和文采的观念成为他们弃本求末、因小失大的重要思想根源。魏晋南北朝时期朝代更替一直用禅让的形式,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改朝换代中的大规模杀戮,从社会政治发展的方面说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遗憾的是受禅之后却不能摆脱世族文化的影响,缺乏正确而持久的政治追求,因而维持的时间都不长。梁代文学思想真正称得上流派的是萧统和刘勰,其他不足以成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朝文学 宫体诗 萧衍 萧统 萧纲 萧绎
下载PDF
“四萧”文献学研究综述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柏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年第9期27-29,共3页
萧衍、萧统、萧纲、萧绎在南朝文坛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学术界对于"四萧"的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还显得有些不足,尤其是对于"四萧"的文献学研究相对滞后,该文从文献学的角度出发,对"四萧"研... 萧衍、萧统、萧纲、萧绎在南朝文坛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学术界对于"四萧"的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还显得有些不足,尤其是对于"四萧"的文献学研究相对滞后,该文从文献学的角度出发,对"四萧"研究进行了综合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衍 萧统 萧纲 萧绎 文献学
下载PDF
论梁武帝崇佛之原因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桂丹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01-104,共4页
梁武帝萧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开国帝王。他即位后,鉴于宋齐两代因争帝位而被杀者达十人之多,牵连而被杀的贵族数不胜数。因此,为了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和保持社会秩序的稳定,他选择了用佛教来治理国家,其目的有三:一是转移上层统治阶... 梁武帝萧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开国帝王。他即位后,鉴于宋齐两代因争帝位而被杀者达十人之多,牵连而被杀的贵族数不胜数。因此,为了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和保持社会秩序的稳定,他选择了用佛教来治理国家,其目的有三:一是转移上层统治阶级的视线,削弱来自内部的威胁;二是扰乱人民的思想认识,麻痹人民的斗争意识;三是佛教的本土化发展趋势能促进政教结合。由于梁武帝的崇佛,虽然促使了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但也加速了梁王朝的灭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衍 政治野心 佛教 影响 梁武帝
下载PDF
三萧诗文及文艺思想研究综述
7
作者 李柏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8-12,98,共6页
在南朝文坛上,萧衍、萧纲、萧绎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学术界对于萧氏父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些热点问题上,如萧纲、萧绎与宫体诗的研究等,但从总体上来讲还显得有些薄弱。本文拟对萧衍、萧纲、萧绎的诗文作品及文艺思想研究进行全... 在南朝文坛上,萧衍、萧纲、萧绎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学术界对于萧氏父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些热点问题上,如萧纲、萧绎与宫体诗的研究等,但从总体上来讲还显得有些薄弱。本文拟对萧衍、萧纲、萧绎的诗文作品及文艺思想研究进行全面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衍 萧纲 萧绎 诗文 文艺思想
下载PDF
萧衍诗论略 被引量:1
8
作者 林大志 常红梅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71-74,共4页
梁武帝萧衍诗在南朝可称一家,存世数量较为可观。采取分类研究的方法,萧衍诗按题材内容可分为言情、写景、咏怀等不同类型,从中可见其创作手法、艺术风格。萧衍诗中言情一类尤有特色,因抒情主人公身份的不同,又可分为“描述体”与“代... 梁武帝萧衍诗在南朝可称一家,存世数量较为可观。采取分类研究的方法,萧衍诗按题材内容可分为言情、写景、咏怀等不同类型,从中可见其创作手法、艺术风格。萧衍诗中言情一类尤有特色,因抒情主人公身份的不同,又可分为“描述体”与“代言体”两个子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衍 诗歌 题材 风格
下载PDF
浅论萧衍父子抒情诗的艺术特色 被引量:1
9
作者 许斌 《新余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24-126,共3页
抒情诗是萧衍父子诗文里的大宗,反映在他们的创作中大体有别离送行的流连哀思、男女之情的哀婉闺怨、家国之忧的沉郁深致这三类。其中送别诗中的意象运用、爱情诗中的情景交融和述怀诗中的悲剧意蕴共同构成他们抒情诗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 萧衍 萧纲 萧绎 抒情诗 艺术特色
下载PDF
《广绝交论》作意新探——兼论梁初荆州雍州两大集团的矛盾斗争 被引量:2
10
作者 邵春驹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1年第2期15-18,共4页
刘峻《广绝交论》明指到洽兄弟,实指梁武帝萧衍。萧衍齐末在雍州起兵,与荆州萧颖胄集团结成联盟,取得灭齐之战的胜利。然而荆雍两大集团间始终存在矛盾。天监三年,曹景宗等坐视原属荆州集团的司州刺史蔡道恭被围而不救,致使蔡于城中病... 刘峻《广绝交论》明指到洽兄弟,实指梁武帝萧衍。萧衍齐末在雍州起兵,与荆州萧颖胄集团结成联盟,取得灭齐之战的胜利。然而荆雍两大集团间始终存在矛盾。天监三年,曹景宗等坐视原属荆州集团的司州刺史蔡道恭被围而不救,致使蔡于城中病死、司州陷落,便是这一矛盾的表现。刘峻因为得罪萧衍而仕途受阻,对萧衍衔怨很深,于是作此文暗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绝交论》 任昉 萧衍
下载PDF
刘孝绰与梁代中期文学
11
作者 秦跃宇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72-76,共5页
刘孝绰作为昭明太子萧统东宫文学集团的首席学士 ,在梁代中期文坛有重要影响 ,这包括他所进行的“文质彬彬”文学理想的探索和文学总集编撰工作的实践对《文选》的启发。同时在他身上反映了士族文人与皇权政治的依附利用关系。但身显名... 刘孝绰作为昭明太子萧统东宫文学集团的首席学士 ,在梁代中期文坛有重要影响 ,这包括他所进行的“文质彬彬”文学理想的探索和文学总集编撰工作的实践对《文选》的启发。同时在他身上反映了士族文人与皇权政治的依附利用关系。但身显名贵的功利目的 ,是造成其文学思想的探索缺乏深入与贯彻 ,与创作实践形成脱节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孝绰 萧统 萧衍 梁代中期文学
下载PDF
略谈萧衍的音乐观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佑伦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0-134,共5页
萧衍的音乐观与其文学思想密切相关。他对雅乐的提倡仅限于朝廷音乐礼制的建设,而在具体实践中亦多有不合雅正要求之处,主要体现在三朝礼的用乐和雅乐歌辞的创作上。这与他对新声俗乐表现出的浓厚兴趣一致。可见萧衍的音乐观并不保守,... 萧衍的音乐观与其文学思想密切相关。他对雅乐的提倡仅限于朝廷音乐礼制的建设,而在具体实践中亦多有不合雅正要求之处,主要体现在三朝礼的用乐和雅乐歌辞的创作上。这与他对新声俗乐表现出的浓厚兴趣一致。可见萧衍的音乐观并不保守,不能以此证明其文学思想之复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衍 音乐思想 雅正 俗乐
下载PDF
萧衍诗歌史地位重估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鹏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9期21-25,共5页
对萧衍诗歌史地位的认识,目前学界的关注度较低,而萧衍本身所具备的政治权力、文学修养及文化影响力对当时及后世诗歌的发展确有较多影响。因此正确认识萧衍对齐梁文学繁荣所做出的贡献、对齐梁文学思潮的引领及其个人文学创作的实绩,... 对萧衍诗歌史地位的认识,目前学界的关注度较低,而萧衍本身所具备的政治权力、文学修养及文化影响力对当时及后世诗歌的发展确有较多影响。因此正确认识萧衍对齐梁文学繁荣所做出的贡献、对齐梁文学思潮的引领及其个人文学创作的实绩,对重新估价萧衍的诗歌史地位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衍 兼收并蓄 创新性诗歌
下载PDF
《文心雕龙》“六观”法之运用——以萧衍《江南弄》七曲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但小玲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70-74,共5页
萧衍乐府诗歌《江南弄》七曲在文人乐府诗歌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而"六观"法则是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篇提出的作品分析方法。因此,将刘勰的"六观"法运用到萧衍乐府诗歌研究有一定方法论意义,同时也扩展了"... 萧衍乐府诗歌《江南弄》七曲在文人乐府诗歌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而"六观"法则是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篇提出的作品分析方法。因此,将刘勰的"六观"法运用到萧衍乐府诗歌研究有一定方法论意义,同时也扩展了"六观"法在实际中文学研究中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六观 萧衍 江南弄
原文传递
梁武帝之死:亲情伦理与道德成本的较量 被引量:1
15
作者 谭洁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5-11,共7页
南朝梁代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晚年被侯景围困,于太清三年饿死在台城,其后梁国覆灭。如果从伦理角度看,注重孝文化教育的兰陵萧氏家族成员,在萧衍被困台城的一百余天里,诸王拥兵自重,揭示的是亲情伦理与道德成本的较量,况且有皇权利益以... 南朝梁代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晚年被侯景围困,于太清三年饿死在台城,其后梁国覆灭。如果从伦理角度看,注重孝文化教育的兰陵萧氏家族成员,在萧衍被困台城的一百余天里,诸王拥兵自重,揭示的是亲情伦理与道德成本的较量,况且有皇权利益以欲勾牵,亲情伦理不堪一击。社会鼓励民众为善行孝,需考虑个人所承担的道德成本。普及伦理道德规范,应将道德成本纳入社会综合考量,以此减少对为善行孝的冷漠,使之真正落到实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衍 道德成本 以欲勾牵 亲情伦理
下载PDF
论《文选》“令”体——兼析拟代体劝禅文的政治与心理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乃龙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67-71,共5页
令是下行公文中的一种,以简炼朴实为风格特征。但魏晋以还,在唯美思潮和贵族文化的双重影响下,令文与其他公用文体大多成为文士炫才耀博的载体,以典雅藻辞为美,此风至南朝尤甚。《文选》“令”类唯选《宣德皇后令》一篇,是任日方代宣德... 令是下行公文中的一种,以简炼朴实为风格特征。但魏晋以还,在唯美思潮和贵族文化的双重影响下,令文与其他公用文体大多成为文士炫才耀博的载体,以典雅藻辞为美,此风至南朝尤甚。《文选》“令”类唯选《宣德皇后令》一篇,是任日方代宣德皇太后王宝明劝萧衍进位梁公而作,实质是劝禅文。禅让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的主要转移方式,劝禅文则是这一方式衍生的文体之一。任日方先后代拟有多篇以萧衍为对象的劝禅文,但因所代的名义作者身份和写作时间不一,笔法各各有异,都恰当地展示了名义作者与萧衍的关系,并涂上了作者与萧衍特殊关系的心理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让 任昉 萧衍
下载PDF
萧衍与梁朝处士的交游考论 被引量:1
17
作者 龙正华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67-74,共8页
处士是梁朝社会上一个特殊的文化群体,其成员不仅多出自名门,而且很有才学及操守。梁朝处士虽未仕隐居于家中或山间,但却颇关心当时政治。作为当时一国之君的萧衍,为稳定时局及实施其治国方略,相续征招处士入朝为官,这使他们之间的交流... 处士是梁朝社会上一个特殊的文化群体,其成员不仅多出自名门,而且很有才学及操守。梁朝处士虽未仕隐居于家中或山间,但却颇关心当时政治。作为当时一国之君的萧衍,为稳定时局及实施其治国方略,相续征招处士入朝为官,这使他们之间的交流变得更为频繁。然而,梁朝处士却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屡次直接或间接地违抗萧衍的圣旨,可萧衍出于对知识分子的尊重与政治需要,向他们不断地妥协,为此,梁朝处士才能得以善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衍 处士 交游 原因
下载PDF
援释入儒:萧衍辞赋对“孝道”的重塑与阐释 被引量:1
18
作者 董儒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6-10,共5页
六朝士人援释入儒,将佛教义理与儒家孝道相融合,促进了二者的发展。萧衍的《孝思赋》《净业赋》就是这种时代思潮下的文学创作,其试图利用赋体文学与涅槃佛性思想的盛行和流播,来显扬孝行。梁武帝吸收佛教心性学说的同时,排斥佛教六道&q... 六朝士人援释入儒,将佛教义理与儒家孝道相融合,促进了二者的发展。萧衍的《孝思赋》《净业赋》就是这种时代思潮下的文学创作,其试图利用赋体文学与涅槃佛性思想的盛行和流播,来显扬孝行。梁武帝吸收佛教心性学说的同时,排斥佛教六道"众生"之说,通过对人的本质研究来阐释"孝道"。"孝道"的重塑,使得儒佛关系真正趋于协调。但是在文章道德上对孝道的过度宣扬,造成了孝行的变异,萧梁时期通过三教同归说对其进行调和。梁武帝"三教同源"思想为王权政治统治提供了丰富的借鉴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衍 辞赋 孝道 佛教 阐释
下载PDF
南朝“骨”“法”品评标准的确立 被引量:1
19
作者 吕丽军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91-93,共3页
南朝是一个文艺批评活跃的时期,不同朝代的书法理论家及其他艺术领域的理论家都在试图建立一个文艺评价体系,确立批评标准。各艺术领域相互影响,理论家们不约而同地对"骨""法"的品评标准有深度的关注和论述。梁武... 南朝是一个文艺批评活跃的时期,不同朝代的书法理论家及其他艺术领域的理论家都在试图建立一个文艺评价体系,确立批评标准。各艺术领域相互影响,理论家们不约而同地对"骨""法"的品评标准有深度的关注和论述。梁武帝萧衍及其群臣以及宋齐时的诸多书法理论家在书法领域确立了"骨""法"的品评标准,对后世书法品评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萧衍 南朝 书法品评
下载PDF
梁武帝的佛教活动——兼谈寺院公共场域的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普慧 《长江学术》 CSSCI 2020年第1期50-60,共11页
梁武帝萧衍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崇佛的皇帝,曾奉佛教为正道,四次舍身同泰寺。然其目的似欲做"白衣僧正”,即保有俗世世界皇帝之最高权力,又为佛界之转轮圣王,成为人们之精神领袖,实现政教合一的社会制度。他重视法会,亲临讲法,推动佛... 梁武帝萧衍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崇佛的皇帝,曾奉佛教为正道,四次舍身同泰寺。然其目的似欲做"白衣僧正”,即保有俗世世界皇帝之最高权力,又为佛界之转轮圣王,成为人们之精神领袖,实现政教合一的社会制度。他重视法会,亲临讲法,推动佛教纵深发展;翻新、修缮、扩建寺庙,使得寺庙不只是宗教传播场所,也成为众生审美愉悦之公共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武帝萧衍 白衣僧正 办法会 修建佛寺 公共场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