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兴安岭地区黑熊的食性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文 马建章 +1 位作者 余辉亮 胡立清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13,共7页
2004年5月至2005年11月,在黑熊主要分布区小兴安岭利用无线电遥测技术跟踪黑熊并判定黑熊取食生境,收集黑熊粪便51堆,利用粪便组织学分析方法对黑熊食物组成成分以及食物的选择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春初、秋末黑熊觅食生境为海拔400~5... 2004年5月至2005年11月,在黑熊主要分布区小兴安岭利用无线电遥测技术跟踪黑熊并判定黑熊取食生境,收集黑熊粪便51堆,利用粪便组织学分析方法对黑熊食物组成成分以及食物的选择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春初、秋末黑熊觅食生境为海拔400~560m的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春末、夏初觅食生境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夏季、秋初觅食生境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河岸杂木林等。黑熊的大宗食物为植物,即使是夏季食物种类丰富季节,食物中植物成分仍近70%。黑熊食物表现出季节性变化,季节不同采食种类不同,采食植物性食物的部位也不同。春季黑熊的食物种类最少,食物多样性指数为2.317,食物均匀性指数为0.5923,夏季的食物种类最丰富,食物多样性指数2.628,食物均匀性指数0.6367,秋季食物种类比春季丰富,但没有夏季丰富,食物多样性指数为2.361,食物均匀性最小,仅为0.5173。黑熊对植物类食物具有选择性,对红松、蒙古栎、核桃楸等坚果和猕猴桃、山桃等浆果类食物表现为正选择性;而对木贼、禾本科、榆、宽叶苔草、色木、桦、杨、柳表现为负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兴安岭 黑熊 食性
下载PDF
气候变化条件下小兴安岭林区森林采伐面积模拟 被引量:6
2
作者 郭锐 布仁仓 +4 位作者 胡远满 常禹 贺红士 刘晓梅 张志全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681-1688,共8页
运用空间直观景观模型LANDIS6.0PRO,以采伐面积代替蓄积量作为采伐量,模拟了气候变化条件下,不同采伐强度交替采伐(交替时间分别为10、20、30年)情况下小兴安岭地区2000—2400年间当前采伐方案和11组模拟采伐预案下的森林采伐面积比.结... 运用空间直观景观模型LANDIS6.0PRO,以采伐面积代替蓄积量作为采伐量,模拟了气候变化条件下,不同采伐强度交替采伐(交替时间分别为10、20、30年)情况下小兴安岭地区2000—2400年间当前采伐方案和11组模拟采伐预案下的森林采伐面积比.结果表明:不同采伐强度的交替进行,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研究区采伐面积;与当前采伐方案相比,短期内(10~30年),研究区模拟预案下每10年的采伐面积将增加3%~5%,中期(40~60年)内,研究区模拟预案下每10年的采伐面积将增加2.5%~7%,长期(70~100年)内,研究区模拟预案下每10年的采伐面积将增加3.5%~8%.总体上,研究区当前总采伐面积仍然过高,改变采伐模式虽然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增加采伐面积,但不具有可持续性.若使研究区森林可持续发展,还需降低采伐强度、转变森林经营管理理念,变可持续林业产出为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采伐面积 可持续采伐 小兴安岭 LANDIS 6.0 PRO模型
原文传递
小兴安岭红松种群天然更新及影响因子的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海军 张淑兰 王长宝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红松种群的天然更新一直是植被生态学家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深刻了解红松天然更新过程,从红松土壤种子库、幼苗库、种群结构和动态以及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等方面,对其天然更新状况及影响因子进行了综述和探讨,认为:红松的种子库和幼苗库... 红松种群的天然更新一直是植被生态学家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深刻了解红松天然更新过程,从红松土壤种子库、幼苗库、种群结构和动态以及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等方面,对其天然更新状况及影响因子进行了综述和探讨,认为:红松的种子库和幼苗库可能由于松果采摘,其储藏量在减少;红松种群天然更新主要受鸟兽、林分郁闭度、林窗、森林采伐等生态因子的影响。建议采取控制松果采摘,保护野生动物,适度采伐或择伐,栽针保阔等措施来保护和维持红松林群落的发展和稳定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林 天然更新 影响因子 小兴安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