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北缘马北地区下干柴沟组储层特征 被引量:22
1
作者 陈吉 谢梅 +4 位作者 史基安 张永庶 孙国强 吴志雄 王国仓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21-826,共6页
运用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化验资料等,系统研究了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下干柴沟组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并对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下干柴沟组储集空间以原生粒间孔为主,其次为溶蚀孔和少量裂缝。储层综合评价为中孔... 运用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化验资料等,系统研究了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下干柴沟组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并对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下干柴沟组储集空间以原生粒间孔为主,其次为溶蚀孔和少量裂缝。储层综合评价为中孔—细喉道—中渗型储层。沉积相带是储层储集性能的主要控制因素,该区发育的辫状河河床亚相的砂砾岩是主要储集岩。成岩作用对储集性能也有影响,其中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降低孔隙度,溶蚀作用增加次生孔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北缘 下干柴沟组 储层特征 马北地区
原文传递
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E_3~2裂缝成因与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21
2
作者 李翔 王建功 +5 位作者 张平 李琳 黄成刚 伍坤宇 张庆辉 龙伟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5-54,共10页
近年来,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E_3~2)低孔超低渗油气藏勘探连续取得突破,勘探证实区内裂缝系统与油气富集高产存在联系,因此明确其裂缝成因机制,具有重要的油气地质意义。以岩石学特征、物性、自源超压与裂缝的匹配关系为基... 近年来,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E_3~2)低孔超低渗油气藏勘探连续取得突破,勘探证实区内裂缝系统与油气富集高产存在联系,因此明确其裂缝成因机制,具有重要的油气地质意义。以岩石学特征、物性、自源超压与裂缝的匹配关系为基础,结合不同成因机制的裂缝与油气产能的关系,同时综合构造、盐岩以及岩石物理实验,提出英西地区异常高压油气藏的预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多期复杂构造运动形成了大量构造缝,但多被硬石膏充填;(2)下部相对优质的烃源岩在生-排烃过程中产生异常高压而破裂,并在上部稳定岩盐盖层作用下得以保存,形成大量对油气运移起输导作用的有效缝;(3)基于有效缝成因机制与模式,可通过地震属性、岩盐厚度以及异常高压分布,结合古地貌特征,准确预测英西地区油气高产富集区的分布。该研究成果对于区内致密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高压 水力破裂缝 三轴应力实验 叠后振幅方位分解 下干柴沟组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页岩油储层特征及有利区优选 被引量:19
3
作者 张道伟 薛建勤 +4 位作者 伍坤宇 陈晓冬 王牧 张庆辉 郭宁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1,共11页
为研究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古近系页岩油储层特征,开展了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及储集空间类型、含油性、源储配置关系等分析,并优选了有利储层发育区。结果表明:①英西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储层的岩石矿物包括碳酸盐、陆源碎屑、泥质及各... 为研究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古近系页岩油储层特征,开展了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及储集空间类型、含油性、源储配置关系等分析,并优选了有利储层发育区。结果表明:①英西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储层的岩石矿物包括碳酸盐、陆源碎屑、泥质及各种盐类矿物,混积特征明显;②综合地质和测井响应特征将研究区储层划分为3类,分别为层状泥页岩或泥质碳酸盐岩、块状泥页岩或泥质碳酸盐岩、斑状泥页岩或泥质碳酸盐岩储层;③储层主要储集空间类型包括晶间孔、粒间或晶间溶蚀孔、角砾孔洞和裂缝,物性总体偏低,孔隙度多为4%~6%,渗透率多为0.05~0.10 mD;④油气藏具有“源内成藏、整体含油”的特征,目的层含油丰度受控于物性和烃源岩的配置关系。该研究成果对英西地区页岩油勘探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源内成藏 咸化湖 下干柴沟组 英西地区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马仙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 被引量:17
4
作者 杜忠明 史基安 +3 位作者 孙国强 季赟 吴志雄 唐相路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05-511,共7页
通过分析岩心、铸体薄片及测井等资料,可知柴达木盆地马仙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主要为含砾砂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构成的一套碎屑岩组合,发育板状(或槽状)交错层理,碎屑岩粒度粗,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中等,粒度概率曲线为3段式或2段... 通过分析岩心、铸体薄片及测井等资料,可知柴达木盆地马仙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主要为含砾砂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构成的一套碎屑岩组合,发育板状(或槽状)交错层理,碎屑岩粒度粗,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中等,粒度概率曲线为3段式或2段式。研究认为下干柴沟组上段是较强水动力条件下牵引流沉积的产物,沉积环境属于辫状河三角洲。依据水动力特点和岩心相、测井相等相标志,可将其划分为2种亚相和5种微相: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分流河道间及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下干柴沟组上段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经历了1次湖侵—湖退的演化过程,各时期的沉积相展布特点略有不同,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在研究区内分布广泛,其砂体厚度大,具有广阔的油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辫状河三角洲 沉积特征 马仙地区 下干柴沟组
原文传递
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S3-1井渐新统下干柴沟组储集空间类型 被引量:14
5
作者 黄成刚 崔俊 +5 位作者 关新 常海燕 杨森 惠媛媛 吴梁宇 吴丽荣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255-266,共12页
近年来,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渐新统下干柴沟组的油气勘探取得了重大发现,但其主要储集空间类型一直是争论的焦点。基于对S3-1井的岩芯观察和系统的微观岩石学、结构学特征研究,总结出其主要储集空间类型为白云石晶间孔,而非溶蚀孔。其主... 近年来,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渐新统下干柴沟组的油气勘探取得了重大发现,但其主要储集空间类型一直是争论的焦点。基于对S3-1井的岩芯观察和系统的微观岩石学、结构学特征研究,总结出其主要储集空间类型为白云石晶间孔,而非溶蚀孔。其主要证据包括:(1)高沉积速率的暗色层段难以发生暴露溶蚀;(2)白云石为岩石最重要的矿物组分之一;(3)场发射扫描电镜下可见棱角状晶间孔广泛发育;(4)岩芯上观察到的孔洞系统在偏光显微镜下可见其均发育于裂缝之中,为盐类矿物结晶所致,非溶蚀而成;(5)"特低孔-特低渗"的物性特征;(6)较高的排驱压力、较小的连通孔喉半径以及极低的退汞效率;(7)荧光显微镜下表现为整体发光特征。这些发育极广的基质孔隙储油是英西地区亿吨级油田高产稳产的主控因素之一,研究结果对下一步勘探部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石晶间孔 溶蚀孔 下干柴沟组 特低孔-特低渗 动力学屏障 准同生交代 英西油田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咸湖相烃源岩特征——以英西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为例 被引量:13
6
作者 舒豫川 胡广 +3 位作者 庞谦 胡朝伟 夏青松 谭秀成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9-186,共8页
盐湖环境对油气生成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国内外有诸多含油气盆地发育咸湖相烃源岩。自新生代以来,在青藏高原的隆升作用下,柴达木盆地的海拔升高、湖盆逐渐封闭、持续的干寒气候及盐源的充分供应,使得柴达木盆地逐渐变成了一个典型的... 盐湖环境对油气生成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国内外有诸多含油气盆地发育咸湖相烃源岩。自新生代以来,在青藏高原的隆升作用下,柴达木盆地的海拔升高、湖盆逐渐封闭、持续的干寒气候及盐源的充分供应,使得柴达木盆地逐渐变成了一个典型的高原咸化湖盆,其中,下干柴沟组为柴达木盆地西部英西地区的主力烃源岩层系。文中通过有机岩石学、有机地球化学及生物标志物地球化学研究,对英西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进行了烃源岩评价,并探讨了其沉积环境及生烃母质类型。研究结果表明:英西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烃源岩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在0.31%~1.49%,平均值为0.82%;氯仿沥青“A”质量分数在562.16×10^(-6)~2999.65×10^(-6),平均值为1619.59×10^(-6)。烃源岩生烃母质为藻类、细菌和高等植物,以低等水生生物为主。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型,其次为Ⅲ型,烃源岩成熟度介于低成熟—成熟。英西地区下干柴沟组烃源岩综合评价为好的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表明,下干柴沟组上段烃源岩沉积于水体盐度较高、还原性较强的湖相环境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生物标志化合物 下干柴沟组 英西地区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膏盐层岩石物理特征及其对构造变形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卞青 陈琰 +3 位作者 张国卿 刘润超 王振东 郭召杰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7-204,共8页
柴达木盆地下干柴沟组发育膏盐层,膏盐层和柴达木盆地构造变形与油气成藏密切相关。对下干柴沟组的膏盐层、盐上层和盐下层进行岩石物理性质测试的结果显示,下干柴沟组膏盐层相较盐上层和盐下层的能干性弱,而相较于标准盐岩的能干性强... 柴达木盆地下干柴沟组发育膏盐层,膏盐层和柴达木盆地构造变形与油气成藏密切相关。对下干柴沟组的膏盐层、盐上层和盐下层进行岩石物理性质测试的结果显示,下干柴沟组膏盐层相较盐上层和盐下层的能干性弱,而相较于标准盐岩的能干性强。下干柴沟组膏盐为层状盐岩体,其构造变形行为与蒸发岩和盐间泥岩夹层在整个膏岩层段中的比例相关,蒸发岩含量高时膏盐层的变形以塑性蠕变为主,泥岩夹层含量高时膏盐层主要发生脆性变形。膏盐层的存在影响了柴达木盆地内的构造变形,导致盐上层和盐下层中构造样式不一致。在柴达木盆地西南地区,构造上表现为深层发育花状构造、浅层发育"Y"字形断层。在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构造上表现为深、浅层发育不一致的冲断构造。用盐构造耦合-解耦理论模型探讨深、浅层构造之间的联系,提出膏盐层的厚度是柴达木盆地构造解耦程度的主控因素,膏盐层厚度与构造解耦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盐构造 下干柴沟组 构造解耦 岩石力学
原文传递
柴达木盆地西部渐新统湖相碳酸盐岩重力流沉积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建功 张道伟 +7 位作者 杨少勇 张平 郭佳佳 李翔 马新民 倪祥龙 高妍芳 白亚东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71-692,共22页
为了明确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湖相碳酸盐岩重力流沉积特征,利用大量岩心、薄片、地震及地球化学资料,围绕柴西凹陷区渐新统下干柴沟组上段(E3^2)湖相碳酸盐岩重力流沉积,研究其特征及成因机制,剖析控制因素并建立沉积模式——系统分析了... 为了明确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湖相碳酸盐岩重力流沉积特征,利用大量岩心、薄片、地震及地球化学资料,围绕柴西凹陷区渐新统下干柴沟组上段(E3^2)湖相碳酸盐岩重力流沉积,研究其特征及成因机制,剖析控制因素并建立沉积模式——系统分析了高角度陡斜坡(坡度大于3°)、中等坡度斜坡带(坡度为2°~3°)以及低角度缓坡带(坡度小于1°)对重力流沉积作用的影响.建立了柴西地区咸化湖泊陡坡带、缓坡带、以及断崖坡等3类重力流沉积模式,明确不同类型重力流沉积特征,指出同沉积断层是重力流沉积的主要触发机制.认为下干柴沟组(E3^2)沉积时期,柴西凹陷区演化为咸化湖泊沉积环境,形成以湖相碳酸盐岩为主的沉积组合,并混合陆源碎屑、黏土及蒸发岩等矿物成分,整体具混积特征,在斜坡带及凹陷区普遍发育碳酸盐岩重力流沉积.研究结果表明:1)下干柴沟组上段(E3^2)共识别出8类碳酸盐岩重力流沉积岩相,分别为变形泥灰岩、角砾灰岩、含角砾泥灰岩、粗砾灰岩、细砾灰岩、泥粒灰岩、粒泥灰岩、浊积岩等.其中,角砾灰岩与含角砾泥灰岩相的单层厚度以1~2 m为主,最大可达数十米;变形泥灰岩、粗砾灰岩以及细砾灰岩相单层厚度以数十厘米为主,最大可达1~2 m;泥粒灰岩、粒泥灰岩以及浊积岩相的单层厚度以毫米—厘米级为主.2)湖相碳酸盐岩的重力流沉积形成包括启动、搬运及再沉积3个过程,沉积岩相由蠕动变形、原位破裂、碎屑流、颗粒流、浊流等控制形成.3)利用三维地震资料恢复古地貌,在柴西地区刻画出5种类型古地貌,分别为西部山前隆起带(昆仑山前,坡度为1°~4°)、西南部断阶带(坡度为2°~5°)、北部山前隆起带(阿尔金山前,坡度为3°~7°)、斜坡带(坡度为0~2°)以及凹陷区(坡度一般小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碳酸盐岩 重力流沉积 咸化湖泊 盐湖 下干柴沟组 柴达木盆地
原文传递
柴西南红柳泉地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段浅水三角洲控砂特征 被引量:9
9
作者 施辉 刘震 +2 位作者 连良达 毛亚昆 吴瑾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66-74,共9页
浅水三角洲发育的骨架砂体是岩性油气藏形成的有利储集体。运用古构造恢复技术,对柴达木盆地西南部红柳泉地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段(E13)沉积时期内的古地形、古气候及古水体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砂体分布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红柳泉地区... 浅水三角洲发育的骨架砂体是岩性油气藏形成的有利储集体。运用古构造恢复技术,对柴达木盆地西南部红柳泉地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段(E13)沉积时期内的古地形、古气候及古水体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砂体分布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红柳泉地区在E13沉积时期具有盆浅湖阔的古构造背景,地形坡度相对较小,古水深一般小于10m,水体动荡,湖平面变化相当频繁,物源充足,具备形成浅水三角洲的古沉积环境;浅水三角洲的砂体受挠曲坡折带和湖岸线的联合控制;红柳泉断层活动引起的挠曲坡折带形成低幅度的隆起区,控制了古水流的分叉改道;湖岸线是水上和水下环境的分界线,在平面上控制了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的分布,在纵向上响应于相对湖平面的上升和下降,可形成多个储盖组合,配合湖岸线对砂体物性的影响可形成封堵性能良好的成岩砂岩体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三角洲 坡折带 湖岸线 古构造恢复 下干柴沟组 红柳泉地区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柴北缘冷湖七号地区碳酸盐胶结物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晔桐 孙国强 +2 位作者 杨永恒 秦彩虹 李艳明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5-56,共12页
碳酸盐胶结物是碎屑岩储层中最常见的胶结物类型,其形成环境、物质来源、反映的成岩温度对储层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柴北缘冷湖七号下干柴沟组砂岩碳酸盐胶结物进行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分析,研究区下干柴沟组砂岩碳酸盐胶结物... 碳酸盐胶结物是碎屑岩储层中最常见的胶结物类型,其形成环境、物质来源、反映的成岩温度对储层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柴北缘冷湖七号下干柴沟组砂岩碳酸盐胶结物进行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分析,研究区下干柴沟组砂岩碳酸盐胶结物包含方解石、含铁方解石、铁方解石和白云石等4种类型。碳同位素(δ13CPDB)和氧同位素(δ18OPDB)值分别为-8.81‰^-3.51‰和-8.77‰^-17.36‰,平均值分别为-5.33‰及-13.50‰;利用碳同位素和氧同位素计算出古盐度值和古温度值分别为113.61~102.85和63.03~123.06℃,平均值分别为109.66及94.47℃。反映出研究区下干柴沟组所处成岩阶段为早成岩阶段B期——中成岩阶段A期,形成过程受到有机质脱羧基作用影响,成岩环境偏酸性,成岩流体来自碎屑的析出水和大气淋滤淡水。储层物性除了受成岩环境和温度的影响外,与碳酸盐胶结物含量具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随着碳酸盐胶结物含量的增加,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胶结物 同位素 下干柴沟组 冷湖七号 储层物性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部渐新统纹理石沉积特征与原位成藏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建功 张永庶 +7 位作者 李翔 徐丽 石亚军 黄叶秋 王玉林 管斌 张世铭 高妍芳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40-959,共20页
柴达木盆地西部(柴西地区)渐新统下干柴沟组发育咸化湖泊、盐湖沉积,其盆内深水区主要发育纹层状泥晶灰岩。泥晶灰岩连同富有机质泥岩、深水粉砂岩等一起构成纹层状交互且纵向叠置的纹理化构造,形成纹理石。基于柴西地区大量的岩心、薄... 柴达木盆地西部(柴西地区)渐新统下干柴沟组发育咸化湖泊、盐湖沉积,其盆内深水区主要发育纹层状泥晶灰岩。泥晶灰岩连同富有机质泥岩、深水粉砂岩等一起构成纹层状交互且纵向叠置的纹理化构造,形成纹理石。基于柴西地区大量的岩心、薄片及地球化学资料,通过分析咸化湖泊深水区纹理石的沉积特征及其成因机理,建立了纹理石的沉积模式,并讨论了其石油地质意义。研究表明,咸化湖泊深水区纹理石的形成受化学作用、生物作用和物理沉积作用共同控制,其结构主要表现为纹层状泥晶灰岩、富有机质泥岩、钙质粉砂岩以及少量的石膏呈交替互层状分布,纹层厚度一般为200~1200μm。纹理石通常由成对出现的2种不同岩性的纹层形成若干对偶纹层单元,发育水平层理和平行层理,表现出垂向加积和反旋回沉积。根据不同岩性组合可识别出5类纹理石。对纹理石形成的主控因素和对纹理石中不同岩性纹层成因机理的分析认为,碳酸盐岩纹层的形成与高矿化度粒子的化学作用和微生物的诱导作用共同控制有关,与研究区周期性的季节变化也密切相关;石膏和黄铁矿主要通过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形成;深水区富有机质泥岩+钙质粉砂岩的纹层组合与河流、特别是洪水等事件性沉积密切相关;咸化湖泊中水体的分层特征有利于适盐性水生生物的繁盛和保存。柴西地区下干柴沟组纹理石形成于强还原咸水环境、含有大量葡萄藻和疑源类等有机质组分并伴生大量黄铁矿,具备良好生油条件,与灰岩构成良好的源-储配置,这些特征使得纹理石中易于形成低成熟、高效的原位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岩 纹理石 湖相碳酸盐岩 下干柴沟组 柴达木盆地
原文传递
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构造裂缝的分布预测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博 张凤奇 +2 位作者 卓勤功 刘阳 程珂璐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09-720,共12页
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碳酸盐岩储层普遍发育裂缝,裂缝是控制其油气高产的关键,但对区内构造裂缝的分布规律认识不清.以声发射测试获得的古构造应力大小和前人研究获得的古构造应力方向为约束条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碳酸盐岩储层普遍发育裂缝,裂缝是控制其油气高产的关键,但对区内构造裂缝的分布规律认识不清.以声发射测试获得的古构造应力大小和前人研究获得的古构造应力方向为约束条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数值模拟恢复了研究区目的层在喜马拉雅晚期构造挤压背景下的构造应力大小的分布;依据岩石破裂准则计算了岩石破裂值,从而定量预测了研究区目的层构造裂缝的分布,并总结了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英西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水平最大主压应力主要分布于110~180 MPa,其展布由北东至南西方向呈逐渐增大的趋势;研究区内盐下层的水平最大主压应力值整体比盐间层高;差应力大小决定着构造裂缝的发育,在差应力为高值的断层附近裂缝发育程度高;构造裂缝的分布主要受断层展布和岩性的控制,邻近盐间层底部的盐下储层和构造上处于北带、中带区域的构造裂缝发育程度较高,是英西地区深层油气的有利勘探区.该研究成果可对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深层勘探区的预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应力场 数值模拟 裂缝预测 下干柴沟组 英西地区
原文传递
柴西油泉子地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段物源方向与沉积体系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易定红 袁剑英 +3 位作者 裴明利 曹正林 赵凡 张丽萍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3期226-230,共5页
目前普遍认为柴达木盆地西部油泉子地区在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段(E31)沉积时处于滨浅湖泥坪环境,砂岩不发育。但是对油6井E31的沉积微相研究表明,第一,该井在MSC1旋回至MSC3上升半旋回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累计发育111.0m厚... 目前普遍认为柴达木盆地西部油泉子地区在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段(E31)沉积时处于滨浅湖泥坪环境,砂岩不发育。但是对油6井E31的沉积微相研究表明,第一,该井在MSC1旋回至MSC3上升半旋回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累计发育111.0m厚的棕红色细砂岩和粉砂岩;第二,在MSC1上升半旋回的4579.0~4598.5m井段发育19.5m厚的棕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主水道细砂岩;第三,在MSC3上升半旋回的4429.5~4441.0m井段发育11.5m厚的棕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分流水道粉砂岩;第四,在MSC4旋回发育滨浅湖-滩坝沉积体系,其中滩坝包括砂质滩坝和鲕粒滩。在综合研究该地区及其邻区的测井、录井资料和连井沉积体系演化剖面后排除了研究区物源的几种可能的来源方向,结合区域古地理背景,首次明确提出研究区E31的早期和中期物源是来自其东北的大风山西部—黑梁子地区,这一新认识对于深化该地区的石油地质认识、重新评价与预测优质碎屑岩储层具有重要的勘探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油泉子地区 下干柴沟组下段 物源方向 沉积体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昆2井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上、下段分界探讨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镇城 景民昌 +2 位作者 孙乃达 路艳丽 曹丽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611-618,共8页
青海油田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合作,在柴达木盆地昆2井井深5,120~5,140m发现南星介化石带。通过对比柴西地区和柴北缘地区南星介化石带的发现层位,并将该化石带顶界在地震剖面上进行标定追索,认为南星介(Austrocypris)是柴达木盆地... 青海油田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合作,在柴达木盆地昆2井井深5,120~5,140m发现南星介化石带。通过对比柴西地区和柴北缘地区南星介化石带的发现层位,并将该化石带顶界在地震剖面上进行标定追索,认为南星介(Austrocypris)是柴达木盆地下干柴沟组下段上部的标准化石。从发现南星介化石并标定有T4反射界面的冷科1井(或深88井)开始,沿地震测线向昆2井进行追索,经时深转换,将昆2井5,040m处标定为下干柴沟组上段与下段的分界。两井之间T4(下干柴沟组上、下段分界)、南星介化石带顶界和T5(下干柴沟组底)呈3条平行线,表明其得到闭合验证,下干柴沟组上、下段的分界划分合理。因此,生物地层学与地震地层学相结合,可以有效地对比柴达木盆地陆相新生界红色碎屑岩区的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下干柴沟组 生物地层学 地震地层学 介形类 地层划分
下载PDF
马海东构造带下干柴沟组下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和砂体展布特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邵鹏程 陈世悦 +3 位作者 李军亮 孙娇鹏 马帅 刘金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3-93,共11页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理论为指导,通过综合运用地震、测录井、岩芯等资料,对马海东构造带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段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研究区共识别出不同规模的层序界面共6种类型,包括角度不整合、大规模冲刷面、中等...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理论为指导,通过综合运用地震、测录井、岩芯等资料,对马海东构造带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段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研究区共识别出不同规模的层序界面共6种类型,包括角度不整合、大规模冲刷面、中等规模冲刷面、小型河道下切面、地层样式转换面和沉积环境转换面。在层序界面识别的基础上,将目的层段划分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LSC1)、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MSC1-MSC3)和12个短期基准面旋回(SSC1-SSC12),其中MSC2发育低可容纳空间向上"变深"非对称型(A1)旋回结构,MSC1、MSC3发育高可容纳空间向上"变深"非对称型(A2)旋回结构。建立了研究区层序地层等时对比格架,探讨了各中期层序沉积微相特征和砂体展布规律,结果表明,MSC2中期旋回内发育辫状河道心滩沉积微相,沉积物以砂砾岩、含砾粗砂岩、中细砂岩为主,砂体垂向厚层叠置,横向广泛连通,为研究区最为有利砂体发育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层序界面识别 中期旋回 砂体展布 下干柴沟组 马海东构造带 古近系 柴达木盆地 青海省
原文传递
青海砂西油田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部沉积相定量研究 被引量:29
16
作者 金振奎 张响响 +4 位作者 邹元荣 王邵华 明海慧 周新科 杜社卿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99-108,共10页
随着油田开发难度的加大 ,开发中仅仅把储集砂体的沉积相类型确定下来是远远不够的 ,还要求准确地预测砂体的宽度、长度等定量参数 ,这就是文中所指的沉积相定量研究。根据大量钻井资料 ,在地层精细划分对比的基础上 ,对青海砂西油田古... 随着油田开发难度的加大 ,开发中仅仅把储集砂体的沉积相类型确定下来是远远不够的 ,还要求准确地预测砂体的宽度、长度等定量参数 ,这就是文中所指的沉积相定量研究。根据大量钻井资料 ,在地层精细划分对比的基础上 ,对青海砂西油田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部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和曲流河三角洲平原进行了定量研究 ,确定了分流河道砂体的宽度、宽 /厚比等参数。研究表明 ,本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的分流河道砂体宽多为 1 2 0 0— 30 0 0m ,厚多为 5— 1 0m ,宽 /厚比 2 0 0— 2 80。曲流河三角洲平原的分流河道砂体宽多为 40 0— 70 0m ,厚多为 3— 6m ,宽 /厚比 80— 1 1 0。辫状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比曲流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普遍宽、厚的原因是由于辫状三角洲分流河道频繁摆动改道引起砂体的横向拼合和垂向叠置所致。这种河道可称复合河道。利用“厚度中心法”可区分复合河道与单河道。由于不同沉积相的砂体宽度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砂西油田 古近系 下干柴沟组 沉积相 定量研究 厚度中心法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超压孔缝型储层特征及形成机理 被引量:29
17
作者 郭荣涛 马达德 +7 位作者 张永庶 刘波 陈晓冬 崔俊 王鹏 张庆辉 姜营海 李亚锋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11-422,共12页
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深层的油气勘探在下干柴沟组上段取得重大突破,获得了一批中—高产井,发现了特殊的咸化湖盆超压孔缝型储层。通过岩心和薄片观察,结合扫描电镜和孔、渗资料的统计与分析,系统总结了超压孔缝型储层的特征。超压孔缝型... 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深层的油气勘探在下干柴沟组上段取得重大突破,获得了一批中—高产井,发现了特殊的咸化湖盆超压孔缝型储层。通过岩心和薄片观察,结合扫描电镜和孔、渗资料的统计与分析,系统总结了超压孔缝型储层的特征。超压孔缝型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为基质微孔和残余孔洞,而不同级别的网状裂缝作为输导通道,将普遍发育的基质微孔连通起来,形成孔-洞-缝三位一体的储集—输导体系。裂缝和残余孔洞是初期高产的关键因素,而普遍发育的基质微孔是稳产的基础条件。英西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超压孔缝型储层的发育受沉积作用、成岩演化、构造运动和流体活动的综合控制。沉积-准同生期的成岩环境控制了基质孔隙的发育,其中,准同生白云石化作用形成的大量晶间孔不仅是重要的储集空间,还为后期溶蚀改造提供了基础条件;构造-压力耦合控制了裂缝体系发育,目的层段受快速沉降-沉积、长期构造活动和良好的盐层封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形成异常高压,并在构造应力诱导下形成网状裂缝体系;流体-岩石相互作用控制了溶蚀作用的发生,受其影响,英西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作为柴达木盆地西部最好的烃源岩之一,在达到生、排烃高峰后,排出的酸性流体可改善储层的物性,增加基质微孔的有效性和连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压孔缝型储层 下干柴沟组上段 咸化湖盆 碳酸盐岩 英西地区
原文传递
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咸化湖盆混积碳酸盐岩岩相特征与控储机制 被引量:23
18
作者 刘占国 张永庶 +7 位作者 宋光永 李森明 龙国徽 赵健 朱超 王艳清 宫清顺 夏志远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8-80,共13页
以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始新统下干柴沟组上段(E32)盐下混积碳酸盐岩为例,借助其大量岩心、薄片和岩矿地球化学资料,分析研究咸化湖盆混积碳酸盐岩储集层岩相特征及控储机制。结果表明,英西E32盐下发育5种储集层岩相类型,分别为混积颗粒... 以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始新统下干柴沟组上段(E32)盐下混积碳酸盐岩为例,借助其大量岩心、薄片和岩矿地球化学资料,分析研究咸化湖盆混积碳酸盐岩储集层岩相特征及控储机制。结果表明,英西E32盐下发育5种储集层岩相类型,分别为混积颗粒、块状、斑块状灰云岩和纹层状云灰岩4种沉积成因岩相,以及一种构造成因的角砾状灰云岩岩相;4种沉积成因储集层岩相分为2类咸化沉积序列岩相组合,分别为洼陷区低能型岩相组合和斜坡与洼内古隆起高能型岩相组合。受陆源碎屑物源高频补给影响,两类咸化沉积序列多以不完整的岩相组合亚型为主。英西E32盐下具典型的岩相控储特征:岩相类型及沉积序列在准同生期控制了白云石晶间孔和溶孔的形成和分布;纹层状云灰岩岩相结构在成岩期控制形成了大规模纹层缝储集空间和高渗通道;混积颗粒、块状—斑块状灰云岩岩相泥质含量低、脆性强,在晚期构造改造期此3种岩相分布与距顶部大型滑脱断层和次级断裂的距离共同控制了构造角砾状灰云岩相缝洞型高效储集层的形成和分布。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建立了英西E32盐下岩相-构造复合成储模式,明确了区内不同构造带构造角砾状灰云岩岩相缝洞型高效储集层、纹层状云灰岩岩相溶孔型页岩油储集层和颗粒—斑块状灰云岩岩相溶孔-晶间孔型致密储集层3种有利储集层的发育及分布规律,对推动英西高效油气勘探开发和丰富咸化湖盆混积碳酸盐岩成储理论具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英西地区 咸化湖盆 湖相碳酸盐岩 始新统下干柴沟组 页岩油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E_3~2碳酸盐岩沉积演化特征 被引量:19
19
作者 易定红 王建功 +5 位作者 石兰亭 王鹏 陈娟 孙松领 石亚军 司丹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6-55,共10页
近年来,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古近系渐新统下干柴沟组上段(E_3~2)湖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获得了重大突破,并展现出亿吨级储量规模。为了进一步评价油气勘探目标,通过岩心观察和钻、测井资料分析,根据MnO/Fe,Sr/Ba,碳氧同位素等地球化学参数... 近年来,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古近系渐新统下干柴沟组上段(E_3~2)湖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获得了重大突破,并展现出亿吨级储量规模。为了进一步评价油气勘探目标,通过岩心观察和钻、测井资料分析,根据MnO/Fe,Sr/Ba,碳氧同位素等地球化学参数和岩石薄片鉴定结果,对湖相碳酸盐岩的沉积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英西地区碳酸盐岩主要发育在E_3~2的下部和中部,与膏盐岩或陆源碎屑岩相间发育;主要分布在湖盆的沉积中心,往盆地边缘方向变薄并相变为陆源碎屑岩或膏盐岩;是混合沉积成因,矿物成分复杂、岩性多样;形成于干旱气候条件下封闭的咸化水体介质环境,水体盐度是其岩性变化和发育程度的主要控制因素。该认识为落实英西地区的储量规模提供了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沉积环境与演化 咸化湖盆 下干柴沟组上段 英西地区
下载PDF
柴北缘马北8号构造下干柴沟组下段砂岩储层特征 被引量:17
20
作者 王国仓 孙敏卓 +5 位作者 王鹏 张庆饶 邓文 龙国徽 谢梅 史基安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1-248,共8页
基于岩心、测井资料及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物性和压汞等化验分析资料,研究了柴达木盆地马北8号构造下干柴沟组下段砂岩储层特征。结果表明:该套储层的储集空间以原生粒间孔为主,夹少量次生粒间孔,储层物性好,排驱压... 基于岩心、测井资料及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物性和压汞等化验分析资料,研究了柴达木盆地马北8号构造下干柴沟组下段砂岩储层特征。结果表明:该套储层的储集空间以原生粒间孔为主,夹少量次生粒间孔,储层物性好,排驱压力和饱和度中值压力较低,孔喉半径较大且分选性中等,歪度粗,孔隙结构参数总体较好。储层质量受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的综合影响,其中,辫状河河床及滩坝沉积区为最有利储层发育区,加之压实作用较弱、成岩早期的中等胶结作用和比较普遍的溶蚀作用有利于原生孔隙和喉道的保存及部分次生孔隙和喉道的发育。利用储层物性及压汞等参数,将马北8号构造下干柴沟组下段储层划分为Ⅰ、Ⅱ、Ⅲ类储层,其中Ⅰ、Ⅱ类储层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是增储上产的首选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下干柴沟组下段 辫状河 储层特征 储层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