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病程相关PR1家族蛋白质在叶片生长及与白叶枯病菌互作反应中的表达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雪姣 范伟 +8 位作者 牛东东 关明俐 缪刘杨 史佳楠 窦世娟 魏健 刘丽娟 李莉云 刘国振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7-138,共12页
病程相关(PR)蛋白质经常被用作抗病反应的分子标记。利用免疫印迹(WB)技术检测了7个PR1家族蛋白质在水稻(Oryza sativa)叶片生长及与白叶枯病菌互作反应过程中的表达,发现6个PR1家族蛋白质在叶片生长中有表达。检测PR1蛋白质在Xa21介导... 病程相关(PR)蛋白质经常被用作抗病反应的分子标记。利用免疫印迹(WB)技术检测了7个PR1家族蛋白质在水稻(Oryza sativa)叶片生长及与白叶枯病菌互作反应过程中的表达,发现6个PR1家族蛋白质在叶片生长中有表达。检测PR1蛋白质在Xa21介导的抗白叶枯病过程中的表达,结果显示PR1#052、PR1#072、PR1#073和PR1#121四个蛋白质在抗病反应后期呈上调或诱导表达,PR1#071则表达下调。进一步比较它们在抗病、感病和对照(Mock)反应中的表达丰度,发现在抗病和感病反应中的变化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反应,推测这些PR蛋白质在水稻-白叶枯病菌互作反应中发挥作用。另外,对PR1基因上游启动子区的cis元件进行了分析。该研究初步揭示了水稻PR1家族蛋白质的表达谱,为进一步了解PR1蛋白质的功能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1家族 水稻 免疫印迹 白叶枯病菌
原文传递
互作对水稻白叶枯病菌JXOⅢ和JXOⅤ超氧阴离子释放的调控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欣 李红玉 +2 位作者 庞新跃 冯汉青 王金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4192-4197,共6页
水稻白叶枯病菌能够引起水稻的白叶枯病等一系列水稻病害。水稻白叶枯病菌JXOⅢ和JXOⅤ细胞中超氧阴离子的释放水平存在显著的差异,并进一步显示在两者亚细胞组分的超氧阴离子释放水平上。这种差异暗示致病性不同的病原菌中,O2-可能具... 水稻白叶枯病菌能够引起水稻的白叶枯病等一系列水稻病害。水稻白叶枯病菌JXOⅢ和JXOⅤ细胞中超氧阴离子的释放水平存在显著的差异,并进一步显示在两者亚细胞组分的超氧阴离子释放水平上。这种差异暗示致病性不同的病原菌中,O2-可能具有信号传导及毒性因子的不同作用。亲和性不同的植物-病原菌互作过程对病原菌JXOⅢ和JXOⅤ的超氧阴离子释放具有不同的调控作用。对自身O2-水平很低的JXOⅢ来说,亲和互作和非亲和互作过程都可诱导JXOⅢ中O2-的释放;然而在自身O2-水平较高的JXOⅤ中,则随亲和性不同而表现出诱导或抑制的不同调控作用。无论是在JXOⅢ还是在JXOⅤ中,互作后分离得到的病原菌仍然能够显示出互作对其O2-释放的显著影响,这种调控作用很可能具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虽然机制还不清楚,但是推测这种调控可能和互作的走向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叶枯病菌 致病性 超氧阴离子 电子自旋共振(ESR) 互作
下载PDF
一株拮抗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淡紫灰链霉菌的筛选鉴定及其生防效果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胡凌鸣 徐春毅 +4 位作者 罗嘉琪 张婧婧 陆洁俐 何智鹏 蒋冬花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3-234,共12页
为发现绿色安全的水稻白叶枯病天然生物防治微生物,本研究从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165株放线菌。利用共培养法和牛津杯法,筛选获得了5株拮抗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的放线菌,其中拮抗能力最强的是Sl-10菌株... 为发现绿色安全的水稻白叶枯病天然生物防治微生物,本研究从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165株放线菌。利用共培养法和牛津杯法,筛选获得了5株拮抗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的放线菌,其中拮抗能力最强的是Sl-10菌株,发酵液抑菌圈直径为62.1 mm±1.5 mm。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实验、16S rDNA序列和系统发育分析,鉴定Sl-10菌株为淡紫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lavendulae)。Sl-10菌株发酵液对大豆斑点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glycinea)、烟草野火病菌(P.syringae pv.tabaci)、油菜黑腐病菌(X.campestris pv.campestris)、大豆斑疹病菌(X.axonopodis pv.glycines)、水稻条斑病菌(X.oryzae pv.oryzicola)、烟草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和番茄叶斑病菌(P.syringae pv.tomato)7种植物病原细菌均有拮抗作用。Sl-10菌株发酵液具有较好的耐光、耐酸碱和热稳定性。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Sl-10菌株可抑制Xoo的蛋白质合成。4个品种水稻(甬优15、湘两优900、嘉丰2号和甬优1540)喷施Sl-10菌株发酵液,水稻白叶枯病的病斑抑制率达到82.27%~91.78%。研究结果显示,淡紫灰链霉菌Sl-10菌株具有较好的水稻白叶枯病生物防治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紫灰链霉菌 水稻白叶枯病菌 发酵液 生物防治
原文传递
水稻几丁质酶基因的转录与表达特征 被引量:7
4
作者 范伟 李雪姣 +6 位作者 关明俐 缪刘杨 史佳楠 窦世娟 刘丽娟 李莉云 刘国振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71-580,共10页
几丁质酶与植物的生长发育、抗逆和防御反应相关。水稻PR3家族几丁质酶编码基因有19个成员,本文分析其转录特征,了解到有些基因属于组成型转录,有些基因属于组织特异型转录,分析几丁质酶蛋白质的结构域,并对其进行聚类和亚家族分类。利... 几丁质酶与植物的生长发育、抗逆和防御反应相关。水稻PR3家族几丁质酶编码基因有19个成员,本文分析其转录特征,了解到有些基因属于组成型转录,有些基因属于组织特异型转录,分析几丁质酶蛋白质的结构域,并对其进行聚类和亚家族分类。利用免疫印迹技术分析几丁质酶蛋白质的表达谱,发现CHIT5的表达量在水稻叶片生长过程中下调,而CHIT6、CHIT14、CHITC1和CHITC2的表达量上调。在水稻与白叶枯病菌(Xoo)的不亲和反应中,CHIT1、CHIT2、CHIT5、CHIT6、CHIT10、CHIT15和CHIT16的表达量上调,CHIT14、CHITC1和CHITC2的表达下调。进一步比较几丁质酶蛋白质在水稻-Xoo不同互作反应中的表达,发现其在亲和及不亲和反应中的表达模式类似,但一般在亲和反应中强度变化较大。此外,CHIT6蛋白质在对照反应中的表达量上调,提示CHIT6的表达受创伤的诱导。本文比较系统地揭示了水稻PR3家族几丁质酶编码基因的转录和蛋白质表达特征,为其功能解析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几丁质酶 聚类分析 白叶枯病菌 转录 免疫印迹
下载PDF
三套鉴别品种对云南高原粳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型的鉴定比较 被引量:7
5
作者 胡意良 余腾琼 +3 位作者 汤翠凤 阿新祥 彭新禧 戴陆园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1-26,共6页
为了明确高原粳稻白叶枯病菌的致病型及其致病性变异,采用剪叶接种法,用三套鉴别品种对云南高原粳稻白叶枯病菌10个代表性菌株进行致病型鉴定比较。结果表明,云南高原粳稻区菌株的致病性具有特殊性,以毫糯扬、TN1、黄玉、珍珠矮、IR26... 为了明确高原粳稻白叶枯病菌的致病型及其致病性变异,采用剪叶接种法,用三套鉴别品种对云南高原粳稻白叶枯病菌10个代表性菌株进行致病型鉴定比较。结果表明,云南高原粳稻区菌株的致病性具有特殊性,以毫糯扬、TN1、黄玉、珍珠矮、IR26、南粳33和金南风组成的鉴别品种对其致病型的鉴定效果最佳;菌株Q-1-2在国内公认的两套鉴别品种上的抗性反应模式分别是SRRSR和SRRRSR,不同于已发表的所有菌株;稻种资源毫糯扬、IRBB14、IRBB3、IRBB4和IRBB5等对所用菌株都表现抗病,其所携带的抗性基因在云南高原粳稻育种中具有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粳稻 白叶枯病菌 致病型 鉴别品种 比较
原文传递
一株能通过接合导入外源质粒的水稻黄单胞菌水稻致病变种菌株的获得及鉴定 被引量:5
6
作者 吴神怡 刘书言 +2 位作者 刘君梁 段承杰 冯家勋 《广西农业科学》 CAS CSCD 2010年第9期873-876,共4页
从2008年10月在广西防城港市不同稻区采集的表现水稻白叶枯病症状的叶片中分离、纯化,得到22株水稻黄单胞菌水稻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疑似菌株。在水稻品种日本晴、9311和特优63上剪叶接种,22个菌株都可在这3个... 从2008年10月在广西防城港市不同稻区采集的表现水稻白叶枯病症状的叶片中分离、纯化,得到22株水稻黄单胞菌水稻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疑似菌株。在水稻品种日本晴、9311和特优63上剪叶接种,22个菌株都可在这3个水稻品种上引起典型的水稻白叶枯病症状,证实他们是Xoo菌株。以2007年从该地区采集的患病水稻叶片中分离得到的11个Xoo菌株和该22个菌株作为出发菌株,分离、纯化得到每个菌株的链霉素抗性突变体。通过三亲本接合检测向该33个链霉素抗性突变体导入广谱克隆载体pLAFR6的效率,结果得到2株可导入pLAFR6的突变体K74和K31,K74和K31的导入pLAFR6效率分别为2.9×10-2、9.0×10-6。经16SrRNA基因序列测定证明K74属于Xoo,即菌株K74可作为研究Xoo与水稻相互作用机理的一个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叶枯病 水稻黄单胞菌 xoo菌株 K74 外源质粒
下载PDF
噻唑锌对水稻黄单胞杆菌生物学活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朱烨琳 梁晓宇 +3 位作者 徐曙 候毅平 王建新 周明国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5-131,共7页
初步研究了噻唑锌在离体条件下对水稻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其在水稻上防治白叶枯病的生物活性及抗性风险。结果表明,噻唑锌在离体条件下抑制Xoo生长的平均EC50值为(90.17±4.66)μg/mL,... 初步研究了噻唑锌在离体条件下对水稻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其在水稻上防治白叶枯病的生物活性及抗性风险。结果表明,噻唑锌在离体条件下抑制Xoo生长的平均EC50值为(90.17±4.66)μg/mL,且通过紫外光诱导难以获得生长不受影响的抗药性菌株。温室盆栽试验表明,活体条件下噻唑锌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治疗和保护作用EC50值分别为22.90和52.38μg/mL,其治疗作用显著优于保护作用。从药剂处理稻苗后接种Xoo所形成的病斑上,能够筛选到致病力不受影响的Xoo抗药性突变体,其突变频率为13.3%。交互抗性研究表明,噻唑锌与噻枯唑之间存在交互抗性,但抗药性性状不能稳定遗传。内吸传导性研究表明,噻唑锌能被水稻根部和叶片吸收,且表现为向上传导性。噻唑锌对Xoo的活体抑制活性高于其离体活性,且抗性风险低,适用于防治水稻白叶枯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唑锌 水稻黄单胞杆菌 生物学活性 抗药性 传导性
下载PDF
利用水稻悬浮细胞系检测白叶枯菌致病菌株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孙亮庆 王春连 +2 位作者 冯斗 徐安毕 赵开军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4-27,共4页
水稻与白叶枯菌互作是研究植物-病原细菌互作的模式系统之一。为了在实验室从白叶枯菌P6突变体库中检测出能够克服Xa23基因抗性的致病菌株,本试验建立了携带Xa23基因水稻品种中野1号的悬浮细胞系,系统研究了悬浮细胞系与白叶枯菌P6及其... 水稻与白叶枯菌互作是研究植物-病原细菌互作的模式系统之一。为了在实验室从白叶枯菌P6突变体库中检测出能够克服Xa23基因抗性的致病菌株,本试验建立了携带Xa23基因水稻品种中野1号的悬浮细胞系,系统研究了悬浮细胞系与白叶枯菌P6及其突变体致病菌株的互作,结果发现中野1号悬浮细胞系与致病菌株互作中存在强烈的过敏性反应(HR),互作细胞系经溴酚蓝染色后,其抽提液的颜色和OD595值可以作为鉴别致病菌株与非致病菌株的指标,从而成功建立了利用水稻悬浮细胞系检测P6致病突变体的实验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 悬浮细胞系 突变体 白叶枯菌(xoo)
下载PDF
中国水稻主产区白叶枯病菌致病型分析及近等基因系鉴别寄主的构建 被引量:1
9
作者 冯爱卿 汪聪颖 +9 位作者 张梅英 陈炳 封金奇 陈凯玲 汪文娟 杨健源 苏菁 曾列先 陈深 朱小源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4175-4195,共21页
【目的】分析中国不同稻区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致病型,建立近等基因系鉴别寄主,为白叶枯病菌群体结构田间实时准确监测、抗性品种应用以及抗病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中国鉴别寄主、IR24以及15个抗白叶枯... 【目的】分析中国不同稻区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致病型,建立近等基因系鉴别寄主,为白叶枯病菌群体结构田间实时准确监测、抗性品种应用以及抗病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中国鉴别寄主、IR24以及15个抗白叶枯病近等基因系等共21个鉴别寄主,采用人工剪叶接种方法,对2018-2021年采自广东、广西、海南、浙江、湖南、辽宁、云南共7个省(自治区)的954个单菌落分离菌株进行致病型测定,探明白叶枯病菌致病型种类、分布及毒性分化;基于测试菌株与15个近等基因系及IR24的抗感互作,应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开展近等基因系与病菌互作的变量因子分析,构建白叶枯病菌致病型近等基因系鉴别寄主;基于抗病基因与测试菌株的抗感反应,分析抗病基因聚合效应。【结果】954个测试菌株在中国鉴别寄主上鉴定出11个致病型,包括SRRRR(Ⅰ)、SSRRR(Ⅱ)、SSSRR(Ⅲ)、SSSSR(Ⅳ)、SSRRS(V)、SRSRR(Ⅵ)、SSSSS(Ⅸ)、SSSRS(新型1)、SRSRS(新型2)、SRSSS(新型3)以及SSRSS(新型4),占测试菌株的比率分别为11.53%、4.82%、7.34%、6.18%、7.23%、1.05%、59.96%、1.57%、0.10%、0.10%、0.10%。Ⅸ型菌作为致病性最广的强毒菌系已上升为华南和长江中下游湖南和浙江稻区的优势致病型,西南稻区的云南以Ⅳ型菌为主,东北稻区的辽宁以I型菌为主。15个水稻抗白叶枯病近等基因系对954个菌株的抗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测试的15个近等基因系可分为5种类型,第Ⅰ类为高感基因系,包括IRBB1、IRBB2、IRBB10、IRBB11、IRBB4;第Ⅱ类为中感基因系,包括IRBB3、IRBB203、IRBB14;第Ⅲ类为中抗基因系,包括IRBB8、IRBB13;第Ⅳ类为抗病基因系,有IRBB21;第Ⅴ类为高抗基因系,包括IRBB5、IRBB7、CBB23、GDBB23;测试菌株中,出现可侵染抗病基因xa5的有42个、Xa7的有34个、Xa23的有31个。对以白叶枯病近等基因系为主的16个品种(系)与954个菌株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菌 致病型 近等基因系 鉴别寄主 抗性
下载PDF
水稻类病斑突变体spl41的表型鉴定及生理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任伊佳 朱柏光 +2 位作者 陶均 何朝族 牛晓磊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67-1973,共7页
大多数水稻类病斑突变体会提高病程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病原菌的生长,为进一步探索类病斑突变体抗病抗逆的机制,本研究对突变体spl41的形态性状、生理、抗病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spl41是通过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籼稻品种‘黄华占’,获... 大多数水稻类病斑突变体会提高病程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病原菌的生长,为进一步探索类病斑突变体抗病抗逆的机制,本研究对突变体spl41的形态性状、生理、抗病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spl41是通过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籼稻品种‘黄华占’,获得的一个稳定遗传的水稻类病斑突变体。结果表明,该突变体从三叶期开始出现红褐色坏死斑,斑点数目随植株生长增多并导致枯黄衰老;突变体spl41类病斑的产生使株高、穗长、分蘖数、千粒重及结实率显著下降,并导致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低于野生型;台盼蓝、NBT和DAB染色结果显示突变体spl41病斑部位有大量的死亡细胞并伴随着H_2O_2及O_2^-的积累,表明spl41植株病斑部位正在发生细胞程序性死亡。抗病性鉴定表明,突变体spl41相比于野生型对7个水稻白叶枯病菌生理小种的抗性增强;qRT-PCR分析表明PR1b、PR3、PR4、PR5、PBZ1和Cht1病程相关基因在突变体spl41中表达量上调。这些结果为探索植物抗病机制及选育植物抗病新材料提供了分子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类病斑突变体 表型鉴定 抗病性
原文传递
水稻白叶枯病菌gacA基因的克隆、测序及敲除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万风 刘红霞 +3 位作者 娄旸 胡白石 许志刚 刘凤权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3-38,共6页
根据黄单胞菌gacA基因的同源性设计简并引物,采用PCR方法从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 onas oryzaepv.oryzae,Xoo)中克隆了gacA同源基因,命名为gacAXoo。序列比较显示,该基因在黄单胞菌中是相对保守的。蛋白质保守结构域搜索表明,GacAXoo属... 根据黄单胞菌gacA基因的同源性设计简并引物,采用PCR方法从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 onas oryzaepv.oryzae,Xoo)中克隆了gacA同源基因,命名为gacAXoo。序列比较显示,该基因在黄单胞菌中是相对保守的。蛋白质保守结构域搜索表明,GacAXoo属于LuxR家庭的一员,具有与其他GacA蛋白相似的结构。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了gacAXoo的插入突变体,为下一步研究gacAXoo的功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白叶枯病菌 gacA基因 基因敲除
下载PDF
疣粒野生稻应答黄单胞杆菌水稻致病变种(Xoo)的基因芯片 被引量:1
12
作者 罗玉 陈善娜 +3 位作者 伍文婷 吕广磊 蒋春苗 程在全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21-827,共7页
探讨疣粒野生稻应答黄单胞杆菌水稻致病变种(Xoo)的基因芯片制作,通过芯片杂交筛选抗病相关基因。芯片含有2436个片段,来自于应答Xoo的疣粒野生稻差减文库和cDNA文库,通过芯片杂交及微阵列分析基因表达,选其中800个样品点测序比对。其中... 探讨疣粒野生稻应答黄单胞杆菌水稻致病变种(Xoo)的基因芯片制作,通过芯片杂交筛选抗病相关基因。芯片含有2436个片段,来自于应答Xoo的疣粒野生稻差减文库和cDNA文库,通过芯片杂交及微阵列分析基因表达,选其中800个样品点测序比对。其中,35个无同源序列,大部分有同源序列的功能未知,已知功能的序列中明显上调表达的基因有:富含脯氨酸蛋白、泛素连接酶、伸展蛋白、谷胱甘肽S-转移酶II、脂类转移酶等,明显下调表达的基因有: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醛缩酶、金属硫蛋白、硫氧还蛋白、热激蛋白等,表达无明显变化的基因有: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转铜伴侣、脂酶、花丝温敏H2A蛋白等。高通量基因芯片的利用及微阵列分析是筛选抗病相关基因、获取大量抗病相关信息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芯片制备 疣粒野生稻 微阵列 基因表达 黄单胞杆菌水稻致病变种
原文传递
病程相关蛋白质在水稻与白叶枯病菌互作过程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3
作者 关明俐 窦世娟 +8 位作者 李雪姣 贾霖 史佳楠 曾祥然 贾盟 郭美岑 刘丽娟 李莉云 刘国振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4179-4188,共10页
【目的】了解病程相关(pathogenesis-related,PR)蛋白质在植物防卫体系中的表达模式进而探讨水稻抗病的分子机理。【方法】选取10个前期工作中鉴定的差异转录PR基因,利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WB)技术检测它们在水稻正常生长和与... 【目的】了解病程相关(pathogenesis-related,PR)蛋白质在植物防卫体系中的表达模式进而探讨水稻抗病的分子机理。【方法】选取10个前期工作中鉴定的差异转录PR基因,利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WB)技术检测它们在水稻正常生长和与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 Xoo)互作过程中的表达丰度变化。【结果】发现随着水稻的生长,Os12g43380、Os12g36830、Os12g36860、Os12g36840、Os02g41670、Os05g35290和Os12g33610的表达逐步增加,一般在开花期达到最高,成熟期有所降低。在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1介导的水稻-Xoo非亲和互作过程中,检测到Os01g51570、Os01g71680和Os12g36850的表达量上调,Os12g36830、Os12g36840、Os02g41670和Os05g35290的表达量下调,并且发现,在亲和互作和非亲和互作反应中PR蛋白质的变化模式相似。对PR基因上游启动子区进行分析,发现存在与抗病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其中,ARE、HSE、MBS、TC-rich repeats等元件在抗病相关的PR基因上游出现频率较高。【结论】鉴定了在水稻-Xoo互作过程中发生丰度变化的7个PR蛋白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病程相关 免疫印迹 白叶枯病 抗性反应
下载PDF
水稻白叶枯病菌hisF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初析
14
作者 陈磊 韩志成 +4 位作者 王晨 杨万风 钱国良 胡白石 刘凤权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2-78,共7页
根据黄单胞菌hisF基因的同源性设计简并引物,采用PCR方法从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pv.oryzae,Xoo)中克隆了hisF同源基因,命名为hisFXoo。NCBI网站蛋白质保守结构域搜索表明,HisFXoo属于组氨酸生物合成蛋白家族的一员,具有与... 根据黄单胞菌hisF基因的同源性设计简并引物,采用PCR方法从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pv.oryzae,Xoo)中克隆了hisF同源基因,命名为hisFXoo。NCBI网站蛋白质保守结构域搜索表明,HisFXoo属于组氨酸生物合成蛋白家族的一员,具有与其他HisF蛋白相似的结构。序列比较显示,该基因在黄单胞菌中是相对保守的。同源性搜索比较显示,与水稻条斑病菌(X.oryzaepv.oryzicola,Xooc)的hisF(登录号:DQ372107)同源性高达98%。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了hisFXoo的插入突变体,在NA+Amp平板上筛选后,并且经过PCR及Southern杂交验证插入正确。在MMX基本培养基中生长测定发现,hisF突变体生长能力明显下降,证明hisF基因与Xoo生长代谢相关。但是,该突变体仍具有致病性,并且毒力与野生型菌株没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菌 hisF基因 突变体 生长代谢
下载PDF
用免疫分离法检测稻种上的白叶枯病菌 被引量:2
15
作者 许志刚 刘凤权 方中达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5-8,共4页
免疫分离法是一种新型的、高度灵敏和准确的种苗带菌检验法,它结合了利用专化性抗血清的选择法吸附作用和活细菌可形成菌落的两方面优点,从种苗材料中分离到目标细菌。用纯菌测试它的回收率为50~70%,最低检出率为50~100个菌/ml。人... 免疫分离法是一种新型的、高度灵敏和准确的种苗带菌检验法,它结合了利用专化性抗血清的选择法吸附作用和活细菌可形成菌落的两方面优点,从种苗材料中分离到目标细菌。用纯菌测试它的回收率为50~70%,最低检出率为50~100个菌/ml。人工喷雾接种和病田收获的病种带菌率达87%,平均每粒自然病种上的细菌数在100个左右。免疫分离所得菌落经致病性测定,大多数为白叶枯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白叶枯病菌 免疫分离法 种子检疫
下载PDF
水稻白叶枯病菌tatB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沈晴 张雁冰 +4 位作者 陈磊 钱国良 范加勤 胡白石 刘凤权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7-63,共7页
根据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PXO99的tatB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方法从PXO99中克隆了tatB基因,命名为tatBXoo。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了tatBXoo的插入突变株TBM,在含有X-gluc的抗性平板上筛选,并经Southe... 根据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PXO99的tatB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方法从PXO99中克隆了tatB基因,命名为tatBXoo。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了tatBXoo的插入突变株TBM,在含有X-gluc的抗性平板上筛选,并经Southern blot杂交验证确认。表型测定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tatB突变株在水稻(寄主)上的致病性减弱,但在烟草(非寄主)上仍具有引起过敏反应的能力;tatB突变导致Xoo致病相关的重要表型如胞外多糖减少,游动性及趋化性减弱。但是,tatB突变不影响Xoo在基本培养基(MMX)中正常生长、胞外纤维素酶产生和生物膜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菌 tatB基因 致病性 胞外多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