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75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迟发性脾破裂32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25
1
作者 方河清 刘颖斌 +8 位作者 许斌 王建伟 邓贵龙 李海军 高顺良 徐斌 彭承宏 吴育连 彭淑牖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395-397,共3页
目的 探讨迟发性脾破裂 (DRS)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 对 1978~ 1999年间收治的 32例DRS进行回顾性分析 ,比较CT、B超、腹腔灌洗等检查手段在DRS诊断中的作用及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 结果  2 6例行脾切除术 ,其中 1例因合并脑损... 目的 探讨迟发性脾破裂 (DRS)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 对 1978~ 1999年间收治的 32例DRS进行回顾性分析 ,比较CT、B超、腹腔灌洗等检查手段在DRS诊断中的作用及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 结果  2 6例行脾切除术 ,其中 1例因合并脑损伤于脾切术后 4d死亡 ;6例严密观察下保守治疗出院 ,平均住院 18.5d。 结论 联合腹腔灌洗可提高腹腔穿刺的阳性率。B超是诊断DRS和对保守治疗患者进行严密观察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发性脾破裂 诊断 治疗 CT B超 腹腔灌洗 脾切除术
原文传递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23
2
作者 陈本宝 徐勇飞 +3 位作者 王善军 张文奇 陶云年 方金中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12期1864-1867,共4页
目的:分晰卵巢卵泡膜细胞瘤CT特征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以提高对卵巢卵泡膜细胞瘤CT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卵巢卵泡膜细胞瘤临床资料和CT表现。结果:11例共12个病灶,单发10例,多发1例。肿瘤边界清楚8个,边界部分清楚部分模糊... 目的:分晰卵巢卵泡膜细胞瘤CT特征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以提高对卵巢卵泡膜细胞瘤CT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卵巢卵泡膜细胞瘤临床资料和CT表现。结果:11例共12个病灶,单发10例,多发1例。肿瘤边界清楚8个,边界部分清楚部分模糊4个,见蒂结节2例,术中发现肿瘤蒂扭转。肿瘤大小31mm×38mm~126mm×140mm,8个肿瘤平扫与子宫肌层密度相仿,9个肿瘤内可见散在小片状囊变区,对应大体标本上肿瘤内的囊变区。增强扫描肿瘤实质区呈缓慢渐进性轻度强化,囊变区未见强化。1例卵泡膜细胞瘤动脉期及实质期可见显著强化的纤细肿瘤血管影,而肿瘤实质仍为轻微强化。少量腹水征9例。9例合并有雌激素刺激相关的疾病。镜下肿瘤细胞呈旋涡状排列,周围被大量胶原纤维分隔,细胞浆内含有大量脂肪小滴,细胞核类圆形,未见明显核分裂。结论: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CT表现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此瘤的病理特征,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但确诊仍需依赖病理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 病理学检查 对照分析 cell pathology analysis 肿瘤实质 诊断和鉴别诊断 囊变 肿瘤蒂扭转 回顾性分析 重要价值 肿瘤血管 肿瘤细胞 肿瘤大小 肿瘤边界 增强扫描 病理特征 术中发现 临床资料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局灶性磨玻璃影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5
3
作者 林心琛 林征宇 严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6期1088-1090,共3页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PTNB)对肺局灶性磨玻璃影(GGO)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CT引导下PTNB 53例肺局灶性GGO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穿刺活检病理和胸腔镜手术病理对照,比较CT引导下对PTNB>8mm/≤8mm局灶性GGO的活检病理...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PTNB)对肺局灶性磨玻璃影(GGO)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CT引导下PTNB 53例肺局灶性GGO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穿刺活检病理和胸腔镜手术病理对照,比较CT引导下对PTNB>8mm/≤8mm局灶性GGO的活检病理准确率和部分实性GGO/纯GGO的病理准确率。结果 CT引导下PTNB对>8mm局灶性GGO活检病理准确率为91.11(41/45)/≤8mm局灶性GGO活检病理准确率为37.50(3/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06,P<0.05)。部分实性GGO的活检病理准确率为87.18(34/39),纯GGO的活检病理准确率为71.43(10/1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102,P>0.05)。结论 CT引导下PTNB对于>8mm肺局灶性GGO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局灶性磨玻璃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经皮肺穿刺活检
下载PDF
阑尾周围炎在急性阑尾炎CT诊断中的重要意义 被引量:7
4
作者 戴超伦 吴彩文 《中外医学研究》 2010年第23期79-80,共2页
目的 探讨阑尾周围炎在急性阑尾炎CT诊断中的重要意义.方法 对135例急性阑尾炎阳性病例的CT图像进行实验性诊断,一组利用阑尾周围炎查找病变,一组忽略阑尾周围炎查找病变.结果 实验组查找病变133例(98.5%),对照组查找病变92例(68.1%... 目的 探讨阑尾周围炎在急性阑尾炎CT诊断中的重要意义.方法 对135例急性阑尾炎阳性病例的CT图像进行实验性诊断,一组利用阑尾周围炎查找病变,一组忽略阑尾周围炎查找病变.结果 实验组查找病变133例(98.5%),对照组查找病变92例(68.1%).结论 阑尾炎周围炎在急性阑尾炎的CT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周围炎 急性阑尾炎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CT、MR诊断 被引量:7
5
作者 金开元 李邦国 +1 位作者 宋之光 王凤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5-338,共4页
目的分析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CT与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7例PNET的CT和MRI表现,其中中枢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cPNET)4例,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13例,男11例、女6例。13例行CT检查... 目的分析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CT与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7例PNET的CT和MRI表现,其中中枢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cPNET)4例,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13例,男11例、女6例。13例行CT检查,其中8例行CT平扫加增强检查,1例行CT增强检查;8例行MRI检查,其中7例行平扫加增强,1例行MRI平扫。结果 4例cPNET位于脑内及鞍区,3例表现为较大肿块,边界清晰,密度(或信号)不均匀,呈稍高密度(或稍长或等T1、长T2信号),周围伴有轻-中度水肿,1例伴出血,4例均无钙化,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不均匀强化。13例pPNET中,4例位于胸壁,3例累及骨骼,腹壁、肩部、椎管、下肢软组织、鼻窦及肾上腺各1例。软组织pPNET多表现为较大的、边界不清的软组织肿块,密度(或信号)不均匀,伴坏死、囊变,不伴钙化,增强后多呈不均匀强化;骨pPNET主要表现为较大的溶骨性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未见骨膜反应及钙化,1例在MRI上表现为稍长T1、长T2信号。结论 PNET的CT与MRI表现缺乏特征性,但在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明确肿瘤的范围等方面有其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颈动脉分叉区解剖类型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的CTA评价 被引量:7
6
作者 王学廷 潘为领 王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12期1781-1783,共3页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评价颈动脉分叉区(CCAB)解剖类型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008年在我院行颈动脉CT血管造影的78例受检者的156侧图像。CT机采用日本东芝Aquilion 16层螺旋CT机,扫描范围自主...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评价颈动脉分叉区(CCAB)解剖类型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008年在我院行颈动脉CT血管造影的78例受检者的156侧图像。CT机采用日本东芝Aquilion 16层螺旋CT机,扫描范围自主动脉弓上缘至颅底水平;对比剂使用碘海醇90~100ml,流速3ml/s;45例采用SURESTAR技术跟踪扫描,兴趣区设在主动脉弓,阈值120~160HU;33例采用经验值,扫描延迟时间设定为20s;图像后处理技术主要采用VR、MIP等。结果:CCAB形态中1型14侧,占8.97%;2型80侧,占51.2%;3型62侧,占39.7%。CCAB夹角大多数在21°~40°之间。78例受检者中,发现有斑块的血管43例、51处,其中:颈总动脉分叉处15处,颈总动脉11处,颈内动脉窦部17处,颈外动脉8处。43例斑块患者中累及47侧血管,其中:1型3侧,占6.38%;2型20侧,占42.55%;3型24侧,占51.06%。斑块在不同分叉角度的发生率:≤20°3侧,占6.38%;21°~50°18侧,占38.29%;≥51°26侧;占55.31%。结论:应用MSCTA可以准确评价CCAB的解剖,为进一步分析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分叉 解剖类型 动脉粥样硬化 MSCTA atherosclerosis CAROTID artery type of relationship 主动脉弓 血管造影 颈总动脉 图像后处理技术 受检者 扫描范围 斑块 回顾性分析 硬化关系 血管成像 时间设定 多层螺旋
下载PDF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 被引量:6
7
作者 曾德更 《海南医学》 CAS 2005年第1期30-30,141,共2页
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以提高诊断能力。方法回顾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结果10例病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均为圆形或椭圆形混杂密度肿块,7例为单侧,其中6例单发,1例多发;3例为双侧多发,6... 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以提高诊断能力。方法回顾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结果10例病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均为圆形或椭圆形混杂密度肿块,7例为单侧,其中6例单发,1例多发;3例为双侧多发,6例病灶边缘清楚,有7例病灶超出肾轮廓外,其中3例伴肾周出血。均属不伴有结节硬化型。结论CT是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卵巢支持-间质细胞肿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
8
作者 蒋敏波 袁琳 +3 位作者 赵萌 姜旖 汤娟娟 陈相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卵巢支持-间质细胞肿瘤(SLCT)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选取在本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1例SLCT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和影像学(MRI/CT)特征。结果11例患者中3例表现为男性化特征,2例为去女性化特征,5例... 目的探讨卵巢支持-间质细胞肿瘤(SLCT)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选取在本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1例SLCT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和影像学(MRI/CT)特征。结果11例患者中3例表现为男性化特征,2例为去女性化特征,5例为雌激素过多的女性化特征,1例无症状。5例血清睾酮升高。所有肿瘤均为单侧,边界清楚。9例为实性或实性为主肿瘤,1例为囊实性肿瘤,1例为囊性肿瘤。MRI检查显示肿瘤实性部分T_(1)WI呈稍不均匀等或稍低信号,T_(2)WI呈稍高信号,DWI呈高信号,ADC值减低,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呈高信号,部分显示肿瘤边缘丰富血管影。CT平扫显示实性部分呈软组织密度影,增强扫描显示富血供明显强化。结论卵巢SLCT的MRI/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表现和血清睾酮升高的特点,有助于术前诊断和合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 支持-间质细胞肿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CT灌注在低注射流率时最大斜率法的准确性分析及改良 被引量:5
9
作者 袁小东 张静 +1 位作者 田建明 陈炜 《放射学实践》 2005年第4期345-348,共4页
目的:分析低流率注射条件下最大斜率法测量的准确性,寻找提高其准确性的改良方法。方法:40例健康成人随机等分成两组,分别以4 ml/s和2 ml/s的流率注入对比剂,行双肾皮质CT灌注扫描,以最大斜率法、改良最大斜率法、去卷积算法分别测量肾... 目的:分析低流率注射条件下最大斜率法测量的准确性,寻找提高其准确性的改良方法。方法:40例健康成人随机等分成两组,分别以4 ml/s和2 ml/s的流率注入对比剂,行双肾皮质CT灌注扫描,以最大斜率法、改良最大斜率法、去卷积算法分别测量肾皮质灌注参数,以去卷积算法为标准评价最大斜率法、改良最大斜率法的准确性。统计软件为SAS 6.12,采用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最大斜率法在低注射流率下会低估组织的血流量(Blood flow,BF),注射流率越低,低估的程度越高。改良最大斜率法与去卷积算法所得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可以通过改良最大斜率法使其适用于低注射流率条件下的CT组织灌注测量的近似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 放射摄影术
下载PDF
24例肝结核的CT表现 被引量:5
10
作者 曾德更 《海南医学》 CAS 2012年第6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肝结核的CT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肝结核病的CT表现。结果 15例全肝实质内弥漫多发小结节样或斑点状低密度影,6例肝实质内散在多发结节样或斑状低密度影,3例呈肝实质内单发病灶。结论 CT... 目的探讨肝结核的CT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肝结核病的CT表现。结果 15例全肝实质内弥漫多发小结节样或斑点状低密度影,6例肝实质内散在多发结节样或斑状低密度影,3例呈肝实质内单发病灶。结论 CT检查是发现肝结核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结核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螺旋CT增强扫描对小肾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昌谷 任素蓉 +1 位作者 余永清 华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20期42-43,共2页
目的探讨小肾癌的CT表现,分析其影像特征,评价螺旋CT增强扫描对小肾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肾癌CT表现,35例均行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增强扫皮质、实质及肾盂排泄三期。结果平扫等密度11,稍低密度24例,密度... 目的探讨小肾癌的CT表现,分析其影像特征,评价螺旋CT增强扫描对小肾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肾癌CT表现,35例均行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增强扫皮质、实质及肾盂排泄三期。结果平扫等密度11,稍低密度24例,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30例表现为皮质期明显强化,实质期强化减弱,肾盂期更低,肿瘤强化呈"快进快出"特点。5例动脉期轻-中度强化,实质期强化减弱,肾盂期更低。结论小肾癌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螺旋CT增强扫描对小肾癌的检出率较高,对小肾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很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增强扫描 诊断价值 小肾癌 CT表现 动态增强扫描 CT平扫 等密度 影像特征
下载PDF
急性Stanford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患者近中期随访结果及CT形态变化 被引量:4
12
作者 唐兴奎 熊江 +3 位作者 许永乐 郭伟 郭兢津 梁伟雄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49-652,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的临床特点及CT形态变化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间解放军总医院28例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并对18例CT随访资料分析,分别测量发病时、1周、1、3... 目的分析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的临床特点及CT形态变化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间解放军总医院28例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并对18例CT随访资料分析,分别测量发病时、1周、1、3、6和12个月的血管壁最大厚度、主动脉最大外径和主动脉内径,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8例患者无死亡病例,2例接受腔内手术。连续CT随访18例,血管壁最大厚度平均为(12.1±2.6)mm,血肿1个月后开始吸收,6个月后8例(44.4%)患者完全吸收,其中壁厚≤10mm患者吸收率高于〉10mm患者(85.7%比18.2%,P〈0.01),15例随访至12个月共13例(86.7%)完全吸收。主动脉最大外径12个月减小(7.3±2.4)mm,前6个月减小值明显高于后6个月[(6.7±3.5)mm比(0.6±1.7)mm,P〈0.01],血肿完全吸收后增加(O.9±0.5)mm(n=8)。主动脉内径12个月增大(6.1±2.3)mm,前6个月增大值高于后6个月[(4.7±1.8)mm比(1.2±1.0)mm,P〈0.01]。结论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患者近中期结果良好;壁间血肿多数能在12个月内完全吸收,其中血管壁最大厚度≤10mm患者吸收速度和吸收率均高于〉10mm患者;主动脉最大外径在血肿吸收期减小,血肿吸收后增大,主动脉内径持续增大,血管腔呈扩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访研究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主动脉壁间血肿
原文传递
闭孔疝:多层螺旋CT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3
作者 潘华山 匡楚龙 +2 位作者 蔡云国 刘明 杨茹 《罕少疾病杂志》 2011年第6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闭孔疝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表现,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2011年5月收治的经手术证实的5例闭孔疝患者的MSCT和临床表现,重点观察闭孔疝发生的位置、密度、形态及继发征象。结果 5例... 目的探讨闭孔疝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表现,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2011年5月收治的经手术证实的5例闭孔疝患者的MSCT和临床表现,重点观察闭孔疝发生的位置、密度、形态及继发征象。结果 5例闭孔疝均为老年消瘦的女性患者,疝囊位于耻骨上支闭孔沟内、闭孔外肌与耻骨肌之间或闭孔外肌上、中束之间的,疝内容物均为小肠,呈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和囊状低密度影;同时5例患者均有肠梗阻的表现。结论 MSCT是确诊闭孔疝的可靠方法,对消瘦的、原因不明的肠梗阻的老年女性患者,腹部、盆腔CT检查应作为一个常规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孔疝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调节多层螺旋CT扫描机架角度在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马冬 于韬 +4 位作者 郑文恒 王长德 王颖 李森 罗娅红 《肿瘤学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22-225,共4页
[目的]探讨在多层螺旋CT引导的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中,应用调节CT扫描机架角度的方法来规避骨性遮挡、优化穿刺路径的价值。[方法]21例常规螺旋CT扫描方式预定的穿刺路径遇到骨性遮挡,改用调节CT扫描机架角度方法引导穿刺。[结果]21例病例... [目的]探讨在多层螺旋CT引导的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中,应用调节CT扫描机架角度的方法来规避骨性遮挡、优化穿刺路径的价值。[方法]21例常规螺旋CT扫描方式预定的穿刺路径遇到骨性遮挡,改用调节CT扫描机架角度方法引导穿刺。[结果]21例病例经调节CT扫描机架角度方法均获取理想的穿刺路径,成功避开骨性遮挡。一次性穿刺结果的阳性率为95.2%(20/21)。其中18例一次进针穿刺成功,其余均两次进针穿刺成功。术后5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23.8%(5/21),其中轻度气胸4例,肺内少量出血1例,均经临床观察及对症处理后病情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在多层螺旋CT引导的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中,当常规扫描方式预定的穿刺路径遇到骨性遮挡时,可以采用调节扫描机架角度的方法优化穿刺路径,该方法操作简便、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胸部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活组织检查
原文传递
眼眶内植物性异物的高分辨CT双窗重组诊断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常金房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85-687,共3页
目的研究软组织窗和骨窗双窗重组在诊断眼眶内植物性异物上的作用。方法对21例植物性外伤史患者行CT检查均行软组织窗和骨窗重组,观察异物不同时期在双窗下的影像表现,统计CT双窗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21例中,急性期11例,亚急性期7例,慢性... 目的研究软组织窗和骨窗双窗重组在诊断眼眶内植物性异物上的作用。方法对21例植物性外伤史患者行CT检查均行软组织窗和骨窗重组,观察异物不同时期在双窗下的影像表现,统计CT双窗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21例中,急性期11例,亚急性期7例,慢性期3例。CT在急性期诊断准确率达80%以上,亚急性期和慢性期达100%。结论 CT双窗重组对于急性期植物性异物的诊断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双窗重组 眼眶内 植物性异物
原文传递
螺旋CT诊断肾蒂断裂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于兵 储成凤 +2 位作者 杨小庆 许宏 徐柏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562-2563,共2页
肾动脉、肾静脉、肾盂、淋巴管和神经共同构成肾蒂。肾蒂断裂多见于严重的闭合性损伤,死亡率高[1],临床以重度休克、失血、腹膜刺激征及合并多脏器损伤为主要表现,缺乏特异性。MSCT为诊断腹部创伤提供了安全、快捷的方法,
关键词 肾蒂断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肺炎型细支气管肺泡癌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勇生 仰杰 高硕 《临床肺科杂志》 2012年第7期1289-1291,共3页
目的提高对肺炎型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bro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BAC)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的认识。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1年7月在巢湖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的6例肺炎型BAC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特点、误诊情况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 目的提高对肺炎型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bro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BAC)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的认识。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1年7月在巢湖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的6例肺炎型BAC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特点、误诊情况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例BAC患者男女各3例,年龄为47~78岁。6例中5例以咳嗽、咳痰为首发表现,其中咳大量泡沫痰2例,合并咯血1例,合并胸闷、呼吸困难2例。影像学检查主要表现为肺部实变及磨玻璃样影,位于周边部。2例经手术后标本病理确诊,4例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确诊。结论肺炎型BAC易误诊,咳嗽、咳痰为其主要症状,影像学检查以肺部实变影为主。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炎型BAC诊断帮助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诊断 误诊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CT在诊断及随访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价值
18
作者 左克扬 刘斯润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6期744-747,751,共5页
 目的:探讨CT在诊断及随访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 thy,HIE)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有围产期窒息史,临床诊断为不同程度HIE的足月新生儿220例的CT资料,其中102例进行了CT复查。结果:220例HIE中,轻度128...  目的:探讨CT在诊断及随访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 thy,HIE)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有围产期窒息史,临床诊断为不同程度HIE的足月新生儿220例的CT资料,其中102例进行了CT复查。结果:220例HIE中,轻度128例,中度63例,重度29例;102例CT复查中,正常47例,外部性脑积水35例,胼胝体发育不全11例,脑软化灶22例,脑萎缩13例,脑穿通畸形15例,脑白质减少10例,死亡2例。轻度者复查表现为正常或外部性脑积水,而中、重度者复查则多表现为上述其它各种不可逆后遗症。结论:(1)CT在诊断和随访HIE中具有重要价值;(2)HIE的预后与CT分度有关,轻度者一般预后良好,中、重度者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肺部霉菌球的多排螺旋CT表现 被引量:1
19
作者 何明 刘代良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2年第2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肺部霉菌球的多排螺旋CT(multi-sliceCT,MSCT)表现,以期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肺部霉菌球病例的多排螺旋CT表现,观察霉菌球在肺部的分布部位、大小、形态、强化表现以及霉菌球周围肺组织的CT表现... 目的探讨肺部霉菌球的多排螺旋CT(multi-sliceCT,MSCT)表现,以期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肺部霉菌球病例的多排螺旋CT表现,观察霉菌球在肺部的分布部位、大小、形态、强化表现以及霉菌球周围肺组织的CT表现。结果共发现霉菌球23例,发生在右肺上叶7例,左肺上叶10例,右肺下叶4例,左肺下叶2例。15例呈典型的空气新月征,1例呈晕征改变。结论多排螺旋CT能够显示肺部霉菌球的大小、形态、分布位置以及病变周围肺组织的改变,对霉菌球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很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霉菌球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成人纵隔淋巴结结核动态CT值与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竹碧 左稳 +2 位作者 何晓东 贺军 吴和刚 《海南医学》 CAS 2011年第8期107-109,共3页
目的评价纵隔淋巴结结核在多层螺旋CT检查中动态CT值与病理的关系。方法收集2005年8月至2009年6月经纵隔镜活检、手术、锁骨上淋巴结活检、诊断性治疗确诊的8例纵隔淋巴结结核,5例平扫,3例平扫后增强,记录平扫肿大淋巴结数量、大小、位... 目的评价纵隔淋巴结结核在多层螺旋CT检查中动态CT值与病理的关系。方法收集2005年8月至2009年6月经纵隔镜活检、手术、锁骨上淋巴结活检、诊断性治疗确诊的8例纵隔淋巴结结核,5例平扫,3例平扫后增强,记录平扫肿大淋巴结数量、大小、位置,测量兴趣淋巴结中心、次中心、边缘部平扫及注药后18s、50s、70s、120s、180s的CT值。结果平扫病例:纵隔及肺门共检测出肿大淋巴结67个,大小为1.0~3.2cm;肿大淋巴结分布在纵隔2区或2区以上,2R及4R区39%,7R区12%,2L区7%,5区及10R区分别5%;CT值均数(47.5±12.13)Hu。增强病例:共发现强化淋巴结19个,选择7个兴趣淋巴结,测得注药18s、50s、70s、120s、180s的CT值均数分别为(76.30±18.09)Hu、(73.76±15.27)Hu、(78.30±18.81)Hu、(75.42±17.95)Hu、(71.30±19.21)Hu。结论纵隔淋巴结结核动态CT值表明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及延时扫描强化维持在动脉期水平呈平台样改变,反映了淋巴结结核慢性感染的病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 结核 淋巴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