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种遗传性鱼鳞病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何玉清 曾抗 +5 位作者 张锡宝 张三泉 罗权 罗育武 钟道清 刘福荣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67-270,共4页
目的对四种鱼鳞病(寻常型鱼鳞病;X性-联鱼鳞病;板层状鱼鳞病;大疱性鱼鳞病)的致病基因进行精细定位,并分析其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对四种鱼鳞病各1例患者进行临床表型分析以及外周血DNA直接测序检测鱼鳞病FLG基因、STS基因、TGM... 目的对四种鱼鳞病(寻常型鱼鳞病;X性-联鱼鳞病;板层状鱼鳞病;大疱性鱼鳞病)的致病基因进行精细定位,并分析其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对四种鱼鳞病各1例患者进行临床表型分析以及外周血DNA直接测序检测鱼鳞病FLG基因、STS基因、TGM1基因和K1,K10角蛋白基因的突变位点。结果①寻常型鱼鳞病患者在FLG基因的外显子5的第278位有G-T突变,613位有G-A突变。②板层状鱼鳞病患者TGM1基因外显子3的第504位碱基有C-T突变,使第142位氨基酸由精氨酸(R)转变为半胱氨酸(C),即R142C错义突变;外显子7的第1122位碱基有C-T突变,使348位氨基酸由精氨酸(R)突变为终止密码(R348X),导致其编码的蛋白缺失了C端的470个氨基酸。③X-性联鱼鳞病患者STS基因完全缺失。④大疱性鱼鳞病患者外显子5的第242碱基存在A-C突变,外显子6的第599位碱基均存在A-G突变,导致K1蛋白第633位氨基酸由赖氨酸(Lys)变为精氨酸(Arg)。结论鱼鳞病患者临床表型的不同与致病基因的突变位点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型鱼鳞病 板层状鱼鳞病 x-性联鱼鳞病 大疱性鱼鳞病 基因突变
下载PDF
1个X-连锁鱼鳞病家系的基因突变鉴定与产前诊断 被引量:6
2
作者 黄际卫 唐宁 +5 位作者 李伍高 李哲涛 罗世强 李静文 黄钧 严提珍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36-1140,共5页
X-连锁鱼鳞病(XLI)是一种类固醇硫酸酯酶缺乏的代谢性疾病,常于出生时或生后不久发病,编码类固醇硫酸酯酶的基因(STS)位于X染色体短臂上,STS基因发生缺失或突变时可导致此病的发生。本研究收集一个家系的临床表型资料,其中先证者,男,足... X-连锁鱼鳞病(XLI)是一种类固醇硫酸酯酶缺乏的代谢性疾病,常于出生时或生后不久发病,编码类固醇硫酸酯酶的基因(STS)位于X染色体短臂上,STS基因发生缺失或突变时可导致此病的发生。本研究收集一个家系的临床表型资料,其中先证者,男,足月顺产,11岁,全身皮肤干燥、粗糙、呈黑褐色鳞片状,主要累及腹部和肢体伸侧。采集家系中各成员的外周血提取DNA,采用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MLPA)技术对家系各成员的X染色体上的STS基因拷贝数进行检测,用全基因组芯片进一步明确X染色体微缺失片段的大小,随后采用MLPA技术对先证者母亲再生育进行产前诊断。结果发现家系中先证者及2个患者均为STS缺失的男性半合子,基因芯片鉴定出Xp22.31存在缺失,缺失大小为1.6 Mb(chr X:6,516,735-8,131,442),另鉴定出2个女性家庭成员为携带者。先证者母亲再生育产前诊断结果证实胎儿为携带者。本研究表明该XLI家系存在STS基因缺失,该缺失引发出XLI特有的皮肤病变,MLPA是XLI分子诊断与产前诊断的便捷可靠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连锁鱼鳞病 STS基因 基因突变 儿童
原文传递
X-连锁鱼鳞病 被引量:4
3
作者 郑晓草 王剑巧 曹先伟 《皮肤科学通报》 2020年第1期36-41,共6页
鱼鳞病是一组遗传性角化障碍性皮肤疾病,不同的鱼鳞病其基因表达,染色体定位,遗传方式均有不同。本文主要介绍X-连锁鱼鳞病。X-连锁鱼鳞病是一种较罕见的鱼鳞病,该病主要发生于男性,仅由异性合子的母亲传给男性胎儿,女性仅属携带者发病... 鱼鳞病是一组遗传性角化障碍性皮肤疾病,不同的鱼鳞病其基因表达,染色体定位,遗传方式均有不同。本文主要介绍X-连锁鱼鳞病。X-连锁鱼鳞病是一种较罕见的鱼鳞病,该病主要发生于男性,仅由异性合子的母亲传给男性胎儿,女性仅属携带者发病极少。临床表现主要为全身皮肤干燥、粗糙、黑褐色鳞屑,主要累及肢体伸侧和躯干侧面,颈部、面及耳部。目前对该病的发病机制有较深入的研究,是由编码类固醇硫酸盐的类固醇硫酸酯酶基因的缺失或突变引起的遗传病。对其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的特异性表现,确诊依靠生化及基因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连锁鱼鳞病 基因缺失 类固醇硫酸酯酶基因
下载PDF
四种遗传性鱼鳞病临床表型和组织病理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何玉清 张锡宝 +4 位作者 张三泉 罗权 罗育武 钟道清 刘福荣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8年第4期200-204,共5页
目的:比较四种鱼鳞病(寻常型鱼鳞病;X-连锁鱼鳞病;板层状鱼鳞病;大疱性鱼鳞病)临床表型和组织病理的差异。方法:对鱼鳞病患者进行临床表型分析、皮损组织病理和电镜检测。结果:1.寻常型鱼鳞病:浅褐色多角形鳞屑,组织病理角化过度伴局灶... 目的:比较四种鱼鳞病(寻常型鱼鳞病;X-连锁鱼鳞病;板层状鱼鳞病;大疱性鱼鳞病)临床表型和组织病理的差异。方法:对鱼鳞病患者进行临床表型分析、皮损组织病理和电镜检测。结果:1.寻常型鱼鳞病:浅褐色多角形鳞屑,组织病理角化过度伴局灶性角化不全,颗粒层变薄;电镜示透明角质颗粒数量减少且结构异常。2.X-连锁鱼鳞病:粗大深褐色鳞屑,组织病理中度角化过度,颗粒层正常或稍增厚。3.板层状鱼鳞病:粗大黑色板样鳞屑,组织病理致密板层状角化过度伴灶性角化不全,局灶颗粒层增厚,棘层不规则增生肥厚;电镜示角质包膜异常。4.大疱性鱼鳞病:棕色疣状鳞屑,组织病理致密角化过度,颗粒层显著增厚,颗粒层及棘层中上部细胞核周空泡改变。电镜可见异常角蛋白分布于基底层以上全部表皮,棘细胞松解,颗粒层细胞核周围有异常聚集的角蛋白丝。结论:四种鱼鳞病患者临床表型、组织病理和严重程度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型鱼鳞病 x性连锁遗传鱼鳞病 板层状鱼鳞病 大疱性鱼鳞病 临床表型 组织病理
下载PDF
两X-性连遗传鱼鳞病家系类固醇硫酸酯酶基因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安 肖生祥 +4 位作者 谭升顺 焦婷 刘艳 李晓莉 周少娜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023-1025,共3页
目的研究X性连锁遗传鱼鳞病(XLI)家系基因突变,探讨基因突变与临床表现的关系,为进一步开展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抽取不同地区两个家系中患者、正常人及与这些家系无关的50例正常人的外周血,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应用PCR... 目的研究X性连锁遗传鱼鳞病(XLI)家系基因突变,探讨基因突变与临床表现的关系,为进一步开展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抽取不同地区两个家系中患者、正常人及与这些家系无关的50例正常人的外周血,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应用PCR方法扩增外周血基因组DNA类固醇硫酸酯酶(STS)基因的第1、2和10外显子。结果两个家系中的患者STS基因均部分缺失,既仅有第1外显子,而无其他外显子。家系中正常人和与该家系无关的50例正常人未发现这种缺失。结论该两XLI家系存在STS基因部分缺失,该缺失引发出XLI特有的皮肤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固醇硫酸酯酶 基因 缺失 x性连锁遗传鱼鳞病
下载PDF
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合并寻常型鱼鳞病患儿的临床及免疫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毛小兰 邓梦月 +4 位作者 李悦 李玉璐 朱进 唐雪梅 毛华伟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95-400,共6页
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inked agammaglobulinaemia,XLA)是BTK基因突变导致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寻常型鱼鳞病(ichthyosis vulgaris,IV)是丝聚蛋白(filaggrin,FLG)基因突变导致的不完全外显单基因遗传病,目前尚无共同发病的报道。该... 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inked agammaglobulinaemia,XLA)是BTK基因突变导致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寻常型鱼鳞病(ichthyosis vulgaris,IV)是丝聚蛋白(filaggrin,FLG)基因突变导致的不完全外显单基因遗传病,目前尚无共同发病的报道。该文首次报道2017年5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1例XLA合并寻常型鱼鳞病患儿。由于临床表型不典型,XLA诊断延迟。临床实践中,临床医生需注意XLA表型谱变异,对不典型表型需高度警惕。免疫学检查和基因测序有助于疾病诊断,同时全外显子基因检测对不典型遗传疾病的确诊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寻常型鱼鳞病 胃肠道疾病 全外显子测序
原文传递
应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检测X-性连锁鱼鳞病一家系STS基因 被引量:2
7
作者 党阳 汤庄力 +3 位作者 牛新武 耿松梅 刘艳 王晓鹏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1年第8期483-485,共3页
目的:检测X-性连锁鱼鳞病一家系STS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提取先证者(男,31岁)及其父母外周血DNA,父母均无鱼鳞病临床表现,运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检测所有成员的STS基因是否存在外显子缺失,若无外显子缺失,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特异性扩... 目的:检测X-性连锁鱼鳞病一家系STS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提取先证者(男,31岁)及其父母外周血DNA,父母均无鱼鳞病临床表现,运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检测所有成员的STS基因是否存在外显子缺失,若无外显子缺失,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特异性扩增STS基因,检测是否存在基因突变。结果:家系中先证者为STS基因半合子缺失,其母为STS基因杂合子缺失,其父亲未发现STS基因突变。家系中仅先证者出现鱼鳞病的临床表现。结论:STS基因缺失是该X-性连锁鱼鳞病患者发病的遗传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性连锁鱼鳞病 STS基因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
下载PDF
X linked recessive ichthyosis: Current concepts
8
作者 Jaime Toral-López Luz María González-Huerta Sergio A Cuevas-Covarrubias 《World Journal of Dermatology》 2015年第3期129-134,共6页
In the present review, we describe the most importantaspects of the X-linked ichthyosis(XLI) and make a compilation of the some historic details of the disease.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is an update of the XLI. Hi... In the present review, we describe the most importantaspects of the X-linked ichthyosis(XLI) and make a compilation of the some historic details of the disease.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is an update of the XLI. Historical, clinical, epidemiological, and molecular aspects are described through the text. Recessive XLI is a relatively common genodermatosis affecting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With a high spectrum of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due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e disease has a genetic heterogeneity that goes from a point mutation to a large deletion involving several genes to produce a contiguous gene syndrome. Most XLI patients harbor complete STS gene deletion and flanked sequences; seven intragenic deletions and 14 point mutations with a complete loss of the steroid sulfatase activity have been reported worldwide. In this study, we review current knowledge about the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S GENE x-linked ichthyosis Steroid SULFATASE GENE deletion Contiguous GENE syndrome GENODERMATOSIS
下载PDF
A Multiplex PCR-Based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Approach Has Detected a Common Large Deletion in STS Gene in a Patient with X-Linked Ichthyosis
9
作者 Francesco Calì Giuseppa Maria Luana Mandarà +7 位作者 Giuseppa Ruggeri Corrado Romano Valeria Chiavetta Alda Ragalmuto Roberto Salluzzo Valentino Romano Marilena Galati Tardanico Carmelo Schepis 《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6年第7期337-341,共5页
Several nuclear genes have been found to be linked to ichthyosis, and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approach on panels of targeted genes has turned out to be particularly useful in analyzing diseases characterized by sig... Several nuclear genes have been found to be linked to ichthyosis, and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approach on panels of targeted genes has turned out to be particularly useful in analyzing diseases characterized by significant genetic and phenotypic heterogeneity. We developed a panel of 26 genes to be screened with the Ion Personal Genome Machine (PGM) for causative mutations relating to ichthyosis. Sequencing runs were obtained from a patient with ichthyosis using the Ion Torrent PGM and then processed with Ion Torrent Suite, Variant Caller, Coverage Analysis and wANNOVER tools. No causative mutations were found using Variant Caller and wANNOVER softwares, whereas the “Coverage Analysis” tool revealed a common large deletion in STS gene in a patient with X-linked ichthyosis. Identification of indels in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 data is a veritable challeng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e efficacy and effectiveness of using NGS approach to detect large deletions without resorting to specific algorithms for “indel” detection.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NGS panel is a useful, rapid and cost-effective screening test for patients whose features are suggestive of a genetic etiology involving one of the genes embedded in the panel. It is an excellent alternative to Sanger sequencing as for costs, ease of analysis, and turnaround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linked ichthyosis STS Gene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Coverage Analysis
下载PDF
X-连锁隐性遗传性鱼鳞病家系的致病基因检测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莉 娄桂予 +4 位作者 张冰 于雪菡 秦利涛 杨科 廖世秀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9年第7期694-696,共3页
目的分析1个X-连锁隐性遗传性鱼鳞病(X-linked ichthyosis, XLI)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收集1个XLI家系4例患者及21例表型正常者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后,采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检测4例患者基因组重复或缺失,采用二代测序法检测先... 目的分析1个X-连锁隐性遗传性鱼鳞病(X-linked ichthyosis, XLI)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收集1个XLI家系4例患者及21例表型正常者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后,采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检测4例患者基因组重复或缺失,采用二代测序法检测先证者基因突变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该家系4例患者、21例表型正常者及100例健康对照组人群胎盘类固醇硫酸酯酶(placental steroid sulfatase, STS)基因可疑突变进行验证。结果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显示XLI家系4例患者均未检测到与XLI相关的200 kb以上基因组重复或缺失;二代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STS基因第10外显子缺失突变;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示4例患者STS基因第10外显子为半合子缺失突变,Ⅲ:3、Ⅲ:4、Ⅲ:8及Ⅳ:5 STS基因第10外显子为杂合缺失突变,该家系余成员及100例健康对照人群均未发现STS基因第10外显子缺失突变。结论 STS基因第10外显子缺失突变可能是该XLI家系的致病机制,二代测序联合荧光定量PCR是XLI家系致病基因诊断的准确、高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连锁鱼鳞病 胎盘类固醇硫酸酯酶 二代测序
原文传递
Xp22.31微缺失致X连锁鱼鳞病的家系分析与产前诊断
11
作者 夏丰雨 王蕾 +7 位作者 章锦曼 李朋 杨必成 苏洁 冯燕 李苏云 朱宝生 唐新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46-651,共6页
目的:回顾性总结6个X连锁鱼鳞病(X-linked ichthyosis,XLI)家系中患者的皮肤症状和遗传学病因,为具有XLI家族的患者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参考资料。方法:收集经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技术诊断为XLI家系中患者的皮肤症状资料,并随... 目的:回顾性总结6个X连锁鱼鳞病(X-linked ichthyosis,XLI)家系中患者的皮肤症状和遗传学病因,为具有XLI家族的患者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参考资料。方法:收集经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技术诊断为XLI家系中患者的皮肤症状资料,并随访产前诊断为XLI胎儿出生后的患病情况。结果:6个XLI家系中15例患者均为男性,表现为全身皮肤干燥、粗糙,四肢、腹部、颈部及面部可见不同程度的淡褐色或黑色的鱼鳞状鳞屑。家系中有4例胎儿产前诊断为XLI,其中2例男孩出生4~10个月后足部和腹部皮肤脱屑。8例XLI患者行CNV-seq检测检出Xp22.31区域(ChrX:6410001-8110000)存在1.35~1.77 Mb的微缺失。结论:Xp22.31区域微缺失是致男性XLI的重要病因,表型主要局限于皮肤,一般不涉及智力障碍或肢体畸形等严重表型。CNV-seq技术是诊断Xp22.31微缺失型XLI的有效技术,可用于XLI患者的诊断,也可用于胎儿的产前诊断。对该病的产前诊断应遵循医疗伦理原则,需结合家系内患者表型及家系遗传学病因综合分析,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进行遗传咨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连锁鱼鳞病 xp22.31微缺失 产前诊断 遗传咨询
下载PDF
X连锁隐性鱼鳞病基因型表型分析
12
作者 陆鹏 陈刚 +4 位作者 崔梦醒 杨逸飞 梁骜 黄鹤群 梁波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3年第10期719-724,共6页
目的:分析4例X连锁隐性遗传性鱼鳞病(X-linked ichthyosis,XLI)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遗传变异。方法:从中国汉族人群收集XLI患者,记录临床特征及家系信息,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患者基因上的单核苷酸变异(SNV)、插入和缺失(INDEL)及拷贝数... 目的:分析4例X连锁隐性遗传性鱼鳞病(X-linked ichthyosis,XLI)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遗传变异。方法:从中国汉族人群收集XLI患者,记录临床特征及家系信息,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患者基因上的单核苷酸变异(SNV)、插入和缺失(INDEL)及拷贝数变异(CNV)。结果:共收集4例XLI患者,均检测到STS基因缺失。其中1例患者同时伴有一个已报道的FLG基因无义突变:c.5368C>T(p.Gln1790Ter),该患者表现类似表皮松解性鱼鳞病症状。结论:XLI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全外显子组测序是一种诊断XLI的有效方法。携带FLG基因突变的XLI患者倾向于更重的临床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诊断 x连锁隐性鱼鳞病 STS基因 FLG基因
下载PDF
X性联隐性鱼鳞病伴髓系白血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姣 张乐萍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40-843,共4页
目的探讨X性联隐性鱼鳞病(XLRI)的遗传特性、临床特点及合并白血病的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1例XLRI并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并转急性髓系白血病M6型(AML-M6型)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男,生后即发现皮肤鱼鳞... 目的探讨X性联隐性鱼鳞病(XLRI)的遗传特性、临床特点及合并白血病的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1例XLRI并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并转急性髓系白血病M6型(AML-M6型)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男,生后即发现皮肤鱼鳞病,进行家系分析后诊断为XLRI,合并双侧隐睾、尿道下裂、肺气肿、心肌结构异常及营养不良。7岁时发生PML-RARa基因阳性的APL,经规律化疗骨髓持续缓解。10岁时骨髓穿刺检查确认转变为AML-M6型。结论 XLRI是一种由于类固醇硫酸酯酶(STS)基因异常引起的皮肤疾病,患者的白血病发病率较普通人高,且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性联隐性鱼鳞病 白血病 儿童
下载PDF
X性联锁遗传鱼鳞病一家系的STS基因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安 谭升顺 +1 位作者 肖生祥 冯义国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03-405,共3页
目的 研究一 X性联锁遗传鱼鳞病(XLI)家系基因突变,探讨基因突变与临床表现的关系,为进一步开展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应用PCR方法扩增家系中的先证者及其母亲及与该家系无关的50例正常人外周血基因组DNA STS基因的第一外... 目的 研究一 X性联锁遗传鱼鳞病(XLI)家系基因突变,探讨基因突变与临床表现的关系,为进一步开展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应用PCR方法扩增家系中的先证者及其母亲及与该家系无关的50例正常人外周血基因组DNA STS基因的第一外显子和第十外显子。以角蛋白hHb6为引物,作内对照。结果 家系中先证者的STS基因全部缺失,而先证者之母和与该家系无关的50例正常人未发现缺失。先证者及先证者之母的内对照引物PCR扩增后都有产物。结论 该XLI家系存在STS基因缺失,该缺失引发出XLI特有的皮肤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S基因 缺失 x性联锁遗传鱼鳞病
下载PDF
X-性连锁鱼鳞病一家系STS基因及其侧翼序列检测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露霞 邓伟平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21-723,共3页
目的检测一个中国X-性连锁鱼鳞病(XLI)家系类固醇硫酸酯酶(STS)基因及其侧翼序列突变情况。方法收集家系患者临床资料,抽取该家系中患者、表型正常者及与该家系无关的50例健康人外周血,提取外周血DNA,PCR扩增外周血基因组DNA的STS基因... 目的检测一个中国X-性连锁鱼鳞病(XLI)家系类固醇硫酸酯酶(STS)基因及其侧翼序列突变情况。方法收集家系患者临床资料,抽取该家系中患者、表型正常者及与该家系无关的50例健康人外周血,提取外周血DNA,PCR扩增外周血基因组DNA的STS基因及侧翼序列。结果家系中全部患者均存在STS基因及侧翼序列DXS1139-DXS22S1缺失,而表型正常者及50例健康人未发现这种缺失。结论 STS基因及侧翼序列缺失是导致该家系患者临床表型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固醇硫酸酯酶 侧翼序列 x-性连锁鱼鳞病
下载PDF
一例罕见的X连锁鱼鳞病合并杜氏肌营养不良患儿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16
作者 张钏 郝胜菊 +7 位作者 惠玲 冯暄 陈雪 王兴 郑雷 刘芙蓉 周秉博 张庆华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8期877-880,共4页
目的对1例X连锁鱼鳞病(X-linked ichthyosis,XLI)合并杜氏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的患儿及其家系成员进行遗传学分析,明确其致病原因。方法采集先证者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样,提取DNA,对先证者进行全外显子测序(whole ... 目的对1例X连锁鱼鳞病(X-linked ichthyosis,XLI)合并杜氏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的患儿及其家系成员进行遗传学分析,明确其致病原因。方法采集先证者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样,提取DNA,对先证者进行全外显子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应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分别检测患儿的STS与DMD基因。结果检测发现患儿携带STS基因半合子缺失及DMD基因第48~54外显子区域的半合子缺失。结论先证者同时患有XLI与DMD,非常罕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连锁鱼鳞病 杜氏肌营养不良 全外显子测序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
原文传递
多重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X-连锁鱼鳞病家系女性携带者
17
作者 朱海燕 李海波 +8 位作者 邬玲仟 朱湘玉 李洁 杨滢 朱瑞芳 吴星 段红蕾 张颖 胡娅莉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6期3246-3249,共4页
目的分析一个汉族X-连锁鱼鳞病家系中类固醇硫酸酯酶(STS)基因的致病突变,明确家系中3名女性可能携带者身份,并比较不同方法在STS基因缺失突变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普通PCR方法,对家系中男性先证者进行STS基因10个外显子的扩增... 目的分析一个汉族X-连锁鱼鳞病家系中类固醇硫酸酯酶(STS)基因的致病突变,明确家系中3名女性可能携带者身份,并比较不同方法在STS基因缺失突变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普通PCR方法,对家系中男性先证者进行STS基因10个外显子的扩增,明确是否存在缺失。采用多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F-PCR)方法对X-连锁鱼鳞病家系部分女性成员进行STS基因定量分析。并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进行验证。结果普通PCR方法检测到先证者STS基因第1—10号外显子缺失;多重QF-PCR方法检测到先证者母亲为STS基因缺失突变携带者,先证者妹妹及表妹均不存在该缺失。FISH检测结果与QF-PCR结果相同。结论对于STS基因完全缺失型患者及女性携带者,多重QF—PCR和FISH两种方法均能有效检测,但多重QF—PCR方法对STS基因缺失的检测操作方便、自动化程度高、检测通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x-连锁鱼鳞病 类固醇硫酸酯酶基因
原文传递
BoBs技术产前诊断X性连锁遗传鱼鳞病一例
18
作者 金克勤 王春茶 +3 位作者 吴远桥 余宏盛 徐夏苑 李笑春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6年第9期28-29,55,F0003,共4页
目的对1例X性连锁遗传鱼鳞病的胎儿作出产前诊断,探讨Bo Bs技术作用。方法应用G显带分析羊水细胞染色体,用BACs-on-Beads(Bo Bs)技术分析胎儿常见的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及目标区域的微缺失,并应用微阵列单核苷酸多态(single nucleotide p... 目的对1例X性连锁遗传鱼鳞病的胎儿作出产前诊断,探讨Bo Bs技术作用。方法应用G显带分析羊水细胞染色体,用BACs-on-Beads(Bo Bs)技术分析胎儿常见的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及目标区域的微缺失,并应用微阵列单核苷酸多态(single nucleotide polymerphisms array,SNP Array)芯片验证。结果羊水细胞染色体分析未见明显异常,产前Bo Bs结果显示胎儿Xp22.31存在微缺失,SNP Array检测结果显示arr Xp22.31(6,455,151-8,134,649)×0,该片段包含STS、VCX3A、PNPTLA4及HDHD1等4个OMIM基因。结论 Bo Bs技术能快速、准确提示微缺失,通过SNP Array验证,与传统细胞学技术相结合,可显著提升产前诊断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s-on-Beads技术 微阵列单核苷酸多态技术 x-性连锁鱼鳞病 产前诊断
原文传递
X连锁隐性遗传性鱼鳞病反复发作真菌性角膜炎1例
19
作者 余兰 秦姣 +2 位作者 龙风娇 陈翔熙 吴尚操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37-1039,共3页
鱼鳞病是一种以全身性皮肤干燥、粗糙,伴有鱼鳞状皮屑为主要表现的遗传性角化障碍性皮肤病,可伴有眼部异常。目前关于鱼鳞病皮肤真菌感染的研究很多,但合并眼部真菌感染的病例却鲜见报道。本文将对一例反复发作真菌性角膜炎(FK)的X连锁... 鱼鳞病是一种以全身性皮肤干燥、粗糙,伴有鱼鳞状皮屑为主要表现的遗传性角化障碍性皮肤病,可伴有眼部异常。目前关于鱼鳞病皮肤真菌感染的研究很多,但合并眼部真菌感染的病例却鲜见报道。本文将对一例反复发作真菌性角膜炎(FK)的X连锁隐性遗传性鱼鳞病患者进行报告,以期为临床对此类疾病的早期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连锁隐性遗传性鱼鳞病 真菌性角膜炎 反复发作 难治性
下载PDF
单细胞单轮二重PCR诊断X-连锁鱼鳞病 被引量:1
20
作者 钟昌高 李麓芸 +6 位作者 陆长富 龚斐 廖宏庆 张瞻 高佰笛 张硕平 卢光琇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09年第4期332-336,共5页
X-连锁鱼鳞病(X-linked ichthyosis,XLI)是隐性遗传病,是人类最常见的先天性代谢疾病之一.从单细胞水平诊断XLI,就可为开展XLI的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PGD)打下基础.采用单轮二重PCR扩增患者和正常... X-连锁鱼鳞病(X-linked ichthyosis,XLI)是隐性遗传病,是人类最常见的先天性代谢疾病之一.从单细胞水平诊断XLI,就可为开展XLI的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PGD)打下基础.采用单轮二重PCR扩增患者和正常女性的单淋巴细胞以及正常人单卵裂球的STS基因和amelogenin(Amel)基因,在正常人单淋巴细胞组和正常人单卵裂球组中STS基因扩增成功率分别为95.8%、90.9%,在患者单淋巴细胞组中的假阳性率为1.5%;在Amel-X和Amel-Y基因位点扩增成功率分别为91.9%、92.7%,污染率分别为1.4%、0;ADO的发生率为6.2%.结果表明单细胞单轮二重PCR诊断XLI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特异性,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开展XLI的PG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单轮二重PCR x-连锁鱼鳞病(xLI) STS基因 amelogenin基因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