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夷岩茶的感官定量描述分析 被引量:33
1
作者 陈躬瑞 林惠玉 +1 位作者 刘志彬 倪莉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22-228,共7页
采用定量描述分析方法分析6种武夷岩茶标准品(包括大红袍特级、一级,水仙特级、一级,肉桂特级、一级)的香气和滋味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前9个主成分的贡献率达87.04%,第一主成分综合了涩、苦、酸、刺激感、花香、药草香、顺滑7个指标的变... 采用定量描述分析方法分析6种武夷岩茶标准品(包括大红袍特级、一级,水仙特级、一级,肉桂特级、一级)的香气和滋味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前9个主成分的贡献率达87.04%,第一主成分综合了涩、苦、酸、刺激感、花香、药草香、顺滑7个指标的变异信息,第二主成分综合了回甘、生津、甘甜、草香、奶香、火候香6个指标的变异信息。特级大红袍主要特征为顺滑、火候香,而一级大红袍的甜香较明显;特级水仙有明显的顺滑、甘甜特征,而一级水仙的主要特征为火候香、奶香、草香;特级肉桂主要特征为甘甜、回甘、生津,而一级肉桂与花香、涩、苦、酸、刺激感等的指标相关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岩茶 感官指标 定量描述分析 PCA
原文传递
焙火工艺对武夷岩茶挥发性组分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9
2
作者 张丽 张蕾 +2 位作者 罗理勇 潘从飞 曾亮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86-193,共8页
以水仙、肉桂2个品种的武夷岩茶毛茶为原料,经不同程度焙火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测定毛茶及焙火样的香气成分,结合茶叶感官审评评价香气,探讨焙火工艺和品种对武夷岩茶香气品质... 以水仙、肉桂2个品种的武夷岩茶毛茶为原料,经不同程度焙火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测定毛茶及焙火样的香气成分,结合茶叶感官审评评价香气,探讨焙火工艺和品种对武夷岩茶香气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GC-MS共检测出88种香气成分,包括14种醇类、14种含氮化合物、7种碳氢化合物、19种酯类、18种醛类、12种酮类、1种酸类、2种杂氧化合物和1种含硫化合物,其中醇类、含氮化合物和醛类占比较大,平均占比分别为35.58%、20.28%和19.25%;随焙火程度的增加,醇类呈降低趋势,酯类和酮类呈增加趋势,其中具花果香的脱氢芳樟醇、己酸叶醇酯、己酸己酯等主要香气物质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具烘烤香或焦糖香的香气物质(如1-乙基-1H-吡咯)呈增加趋势,苯乙腈、2,5-二甲基吡嗪、2-乙基-5-甲基吡嗪和2-乙酰基呋喃等整体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不同茶树品种制作的武夷岩茶香气成分差异较大,水仙以醇类和含氮化合物为主,肉桂以醇类和醛类为主,且随焙火程度的增加,2个品种的含氮化合物、醛类以及橙花叔醇、芳樟醇、香叶醇等主要香气成分变化趋势差异较大;水仙焙火3和肉桂焙火2的感官审评香气品质最佳,焙火4和焙火5时两个品种皆呈现高火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焙火 水仙 肉桂 武夷岩茶 香气
下载PDF
焙火程度对武夷岩茶品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9
3
作者 张蕾 林燕清 +1 位作者 罗理勇 曾亮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41-46,共6页
以不同焙火程度的武夷岩茶(水仙、肉桂)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感官品质、主要生化成分和茶汤物理特性(粒径、色差、透光率和沉淀量)的变化规律,分析焙火程度对武夷岩茶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焙火可改善武夷岩茶品质,随焙火程度增加,... 以不同焙火程度的武夷岩茶(水仙、肉桂)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感官品质、主要生化成分和茶汤物理特性(粒径、色差、透光率和沉淀量)的变化规律,分析焙火程度对武夷岩茶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焙火可改善武夷岩茶品质,随焙火程度增加,茶多酚、咖啡碱、游离氨基酸、茶黄素和茶红素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增加,表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含量均降低;同时,粒径逐渐减小,透光率、△L、沉淀量逐渐增加,澄清度升高。焙火程度越高,茶汤澄清度越高,但焙火程度过高会导致茶汤产生焦苦味,不利滋味品质。轻、中火处理后武夷岩茶茶汤清澈透亮,滋味醇厚回甘,品质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岩茶 焙火工艺 品质特性 生化成分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武夷岩茶品质成分在线检测 被引量:26
4
作者 赵峰 林河通 +2 位作者 杨江帆 叶乃兴 俞金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9-277,共9页
为了实现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在武夷岩茶生产过程中的实际在线检测应用,该研究选择有代表性的70个武夷岩茶样品为试验材料,首先采用现行国家标准测定了其品质组分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水分、茶多酚、咖啡因和粗纤维的分布范... 为了实现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在武夷岩茶生产过程中的实际在线检测应用,该研究选择有代表性的70个武夷岩茶样品为试验材料,首先采用现行国家标准测定了其品质组分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水分、茶多酚、咖啡因和粗纤维的分布范围分别为6.02%~8.09%,9.07%~15.65%,18,41~30.22g/kg和9.19%~16.62%,标准偏差分别为0.424%,1.353%,2.613g/kg和1.497%,然后采用TQAnalyst8.5光谱分析计量学软件,比较了不同数据预处理方法的建模结果,优选并成功建立了水分、茶多酚、咖啡因和粗纤维的定量分析模型,以上成分的预测模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9815,O.7427,0.8601和0.8840,标准偏差分别为0.0812%,0.748%,1.39g/kg和0.580%。将上述预测模型的偏差结果同对应现行国家标准理化分析测试方法要求对比,水分预测模型优于偏差要求,咖啡碱、茶多酚及粗纤维预测模型稍高于偏差要求,但均能够满足生产线快速测定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品质分析 模型 武夷岩茶 定量测定
下载PDF
武夷岩茶氨基酸组分及含量分析 被引量:25
5
作者 刘建福 高俊杰 +3 位作者 田奥磊 黄寿生 张斌 徐茂兴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83-287,共5页
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分析大红袍、水仙、肉桂、雀舌、金毛猴和矮脚乌龙等6个品种武夷岩茶的游离氨基酸组分,结果表明:6个品种武夷岩茶均含有17种氨基酸,氨基酸含量品种间差异显著,武夷岩茶的游离氨基酸总量为75.82~107.12 mg/g;其... 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分析大红袍、水仙、肉桂、雀舌、金毛猴和矮脚乌龙等6个品种武夷岩茶的游离氨基酸组分,结果表明:6个品种武夷岩茶均含有17种氨基酸,氨基酸含量品种间差异显著,武夷岩茶的游离氨基酸总量为75.82~107.12 mg/g;其中含量较高的为谷氨酸、天冬氨酸和亮氨酸。武夷岩茶的氨基酸中含有各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且比例均衡;必需氨基酸总量占30.47%~40.46%,药用氨基酸含量丰富,占氨基酸总量的61.29%~63.90%;呈鲜味的氨基酸含量也占氨基酸总量的23.80%~28.63%,因此,武夷岩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岩茶 乌龙茶 氨基酸 营养价值 成分分析
下载PDF
武夷岩茶制作工艺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7
6
作者 李少华 刘安兴 王飞权 《武夷学院学报》 2015年第9期11-14,共4页
本文从武夷岩茶加工工艺对茶叶品质影响的角度,简述了岩茶的化学成分和构成岩茶品质的因素,对武夷岩茶加工技艺对岩茶品质的影响进行了阐述,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武夷岩茶茶叶品质化学进行回顾和展望。
关键词 武夷岩茶 制作工艺 茶叶品质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岩茶总黄酮工艺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梅英 陈慧斌 陈绍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27-330,共4页
为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武夷岩茶总黄酮,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固液比(X1)、乙醇浓度(X2)、提取温度(X3)和提取时间(X4),分析并建立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固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总黄酮的提取率均有显著影响(p<0.01);回归方程... 为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武夷岩茶总黄酮,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固液比(X1)、乙醇浓度(X2)、提取温度(X3)和提取时间(X4),分析并建立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固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总黄酮的提取率均有显著影响(p<0.01);回归方程为Y=1.407+0.0375X1+0.0992X2+0.153X3+0.133X4-0.0251X12-0.0439X22-0.0751X32-0.0664X42+0.0288X1X2+0.03X1X3-0.0338X2X3-0.0613X2X4;最佳的提取工艺参数为液固比21∶1,乙醇浓度80%,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50min,此工艺条件下岩茶中总黄酮的提取率为1.605%±0.012%,与模型预测值吻合,说明所建立的模型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辅助提取 武夷岩茶 总黄酮 响应面法 优化
下载PDF
武夷岩茶多酚组分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16
8
作者 郭虹雯 赵惠茹 +1 位作者 倪莉 刘志彬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19-325,共7页
武夷岩茶是中国传统名茶,其中含有丰富的多酚成分,并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选取5种典型武夷岩茶为研究对象,制备冲泡茶汤与粉末浸提液,分别测定其茶多酚组分和抗氧化活性。采用福林酚法测定其总酚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咖啡碱、9种... 武夷岩茶是中国传统名茶,其中含有丰富的多酚成分,并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选取5种典型武夷岩茶为研究对象,制备冲泡茶汤与粉末浸提液,分别测定其茶多酚组分和抗氧化活性。采用福林酚法测定其总酚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咖啡碱、9种儿茶素类物质和4种茶黄素类物质的含量;然后采用ABTS法、DPPH法、FRAP法测定其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皮尔森相关系数分析茶汤和茶粉浸提液中主要多酚含量与其体外抗氧化活性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武夷岩茶茶汤和茶粉浸提液的总酚含量为0.67 mg GAE/mL和3.89 mg GAE/mL;咖啡碱占126.07酃,181.86酃;儿茶素总量占142.49酃,423.09酃;茶黄素总量为1.14酃,3.88酃。武夷岩茶茶汤和茶粉浸提液具有显著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其中ABTS清除活性分别为6.43 mg GAE/g和140.27 mg GAE/g;DPPH清除活性分别为9.14 mg GAE/g和182.66 mg GAE/g;FRAP还原力分别为6.18 mg GAE/g和101.44 mg GAE/g。通过皮尔森相关系数分析可知,武夷岩茶的多酚含量与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本研究的开展对深入了解武夷岩茶的营养保健功效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岩茶 总酚 儿茶素 茶黄素 体外抗氧化活性 皮尔森相关性分析
原文传递
传统炭焙工艺过程中武夷岩茶品质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卢莉 王飞权 +5 位作者 林秀国 李诗涵 许嘉慧 王惠珊 张志伟 陈荣冰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7-82,共6页
以武夷岩茶(水仙、肉桂、梅占、瑞香)为试验材料,研究传统炭焙工艺过程中(炭焙0、4、8、13、18 h)武夷岩茶品质变化规律,从感官品质、主要生化成分及其相关性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炭焙时间的增加,4个品种的武夷岩茶感官品质均... 以武夷岩茶(水仙、肉桂、梅占、瑞香)为试验材料,研究传统炭焙工艺过程中(炭焙0、4、8、13、18 h)武夷岩茶品质变化规律,从感官品质、主要生化成分及其相关性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炭焙时间的增加,4个品种的武夷岩茶感官品质均有所提升,且均以炭焙18 h品质最佳。水浸出物含量逐渐增加,炭焙18 h后梅占水浸出物含量(38.00%)最高;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和黄酮含量逐渐降低,分别以水仙茶多酚(9.40%)、水仙氨基酸(23.94%)、瑞香咖啡碱(10.06%)、梅占黄酮含量(18.68%)降幅最大。武夷岩茶生化成分与感官审评结果高度相关。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武夷岩茶炭焙品质机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岩茶 炭焙 生化成分 感官品质
原文传递
一方水土养一方茶:产地影响武夷岩茶品质的代谢组基础 被引量:15
10
作者 周志 薛俊鹏 +5 位作者 卓座品 郭子龙 许锐能 孙丽莉 何世安 廖红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013-1023,共11页
武夷岩茶是中国乌龙茶中的极品,“岩韵”是衡量岩茶品质的关键因素.自古以来,岩茶“岩韵”的强弱与产地密切相关,然而产地对岩茶“岩韵”的影响一直缺乏科学依据.本研究随机选取了来自武夷岩茶三大产区(正岩、半岩、洲茶)的112个茶园,... 武夷岩茶是中国乌龙茶中的极品,“岩韵”是衡量岩茶品质的关键因素.自古以来,岩茶“岩韵”的强弱与产地密切相关,然而产地对岩茶“岩韵”的影响一直缺乏科学依据.本研究随机选取了来自武夷岩茶三大产区(正岩、半岩、洲茶)的112个茶园,采集了1120个茶青样品和224个相应的土壤样品,通过代谢组技术结合大样品数据分析,探讨了产地对“岩韵”的影响.首先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分析了不同产地岩茶非挥发性代谢物表型,发现来自武夷茶区不同产地的岩茶,其代谢物组成具有显著的差异.利用检测到的1058个代谢信号对岩茶产地进行分类的正确率高达94.94%,正岩茶和洲茶大部分点及区域呈现出明显的分离状态,而半岩茶则处于两者之间,说明岩茶“岩韵”确实客观存在.利用产地作为限制条件进行限制性主坐标轴分析(constrained principal coordinate analysis,CPCoA),发现产地对代谢物质总变异的贡献极其显著,产地可解释代谢物总变异的32.9%.相似性分析(analysis of similarities,ANOSIM)结果表明,同一产地不同茶园间茶青代谢物相似度极高(R=0.638>0),表明“岩韵”确实与产地密切相关,正岩茶的“岩韵”显著异于洲茶,半岩茶则处于二者之间.通过不同产地茶园耕层土壤肥力指标(pH值、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综合分析,发现不同产地茶园土壤肥力差异显著,其变化趋势与茶叶代谢组变化趋势极为吻合,说明武夷茶区各产地茶园土壤肥力的差异可能直接影响了岩茶的“岩韵”.此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系统(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定量测定了8项主要的茶叶品质成分:茶氨酸、咖啡碱、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 gallate,E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EGC)、没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茶 品质 产地 土壤肥力 代谢组
原文传递
焙火程度对武夷岩茶“大红袍”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林燕萍 刘宝顺 +3 位作者 黄毅彪 占仕权 张见明 陈荣冰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49-54,共6页
以武夷岩茶“大红袍”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焙火程度对“大红袍”感官品质、主要生化成分以及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轻火与中火“大红袍”综合感官品质无显著差异,但中火“大红袍”滋味优于轻火“大红袍”。轻火“大红袍”茶多酚、... 以武夷岩茶“大红袍”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焙火程度对“大红袍”感官品质、主要生化成分以及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轻火与中火“大红袍”综合感官品质无显著差异,但中火“大红袍”滋味优于轻火“大红袍”。轻火“大红袍”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茶红素含量显著高于中火“大红袍”,茶褐素含量显著低于中火“大红袍”。轻火、中火“大红袍"挥发性香气成分总量分别为24.15、20.83。轻火“大红袍”香气成分碳氢类、醇类、含氮类相对含量高于中火"大红袍”,醛类、酯类、内酯类、酮类、杂氧类低于中火“大红袍”。结合感官审评结果,轻火“大红袍”具有清花香、馥郁幽长,滋味醇爽。中火“大红袍”具有甜花香似桂花香、微辛、浓长、略带火功香,滋味醇厚回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岩茶 大红袍 焙火程度 感官品质 生化成分 香气成分
下载PDF
温控炭焙对武夷岩茶生化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5
12
作者 林燕萍 张见明 +6 位作者 黄莹蓉 张芳芳 苏晓瑜 曾苗婷 龙乐 沈琼虹 黄毅彪 《宜春学院学报》 2014年第12期107-110,共4页
温控炭焙结合传统炭焙的优点,并结合现代温度控制技术,对于保持茶叶品质的稳定和高效利用能源具有重要作用。采用武夷岩茶为材料,在130℃、120℃和110℃温度下分别烘焙6h,分析不同炭焙温度对武夷岩茶水仙感官品质、主要理化成分的影响... 温控炭焙结合传统炭焙的优点,并结合现代温度控制技术,对于保持茶叶品质的稳定和高效利用能源具有重要作用。采用武夷岩茶为材料,在130℃、120℃和110℃温度下分别烘焙6h,分析不同炭焙温度对武夷岩茶水仙感官品质、主要理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温控炭焙130℃6h处理的茶样感官审评得分最高。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含量呈下降趋势,水浸出物含量差异不显著。汤色RGB值CK处理最大,A3处理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岩茶 温控 炭焙 生化 品质
下载PDF
武夷岩茶“十大名丛”种质生物学特性的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14
13
作者 洪永聪 卢莉 +4 位作者 辛伟 王飞权 黄毅彪 吴玉琼 罗盛财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28期234-238,共5页
为了进一步对武夷岩茶名丛种质进行筛选和鉴定,对在武夷山收集、保存的"十大名丛"种质,严格按照茶树种质资源的调查统计方法进行科学严谨的调查、观测,记录其植株特性、新梢特性、叶片形态和花果特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分... 为了进一步对武夷岩茶名丛种质进行筛选和鉴定,对在武夷山收集、保存的"十大名丛"种质,严格按照茶树种质资源的调查统计方法进行科学严谨的调查、观测,记录其植株特性、新梢特性、叶片形态和花果特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十大名丛"种质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各名丛间生物学特性的不同方面各有差异,无特性完全相同的名丛;‘铁罗汉’、‘北斗’、‘白瑞香’及‘金锁匙’春茶开采期较早,‘大红袍’、‘水金龟’、‘白鸡冠’、‘半天妖’、‘金桂’及‘白牡丹’春茶开采期较晚;此外,试验中发现个别性状如芽叶色泽、芽叶茸毛、叶齿、叶尖、叶缘、花冠直径、花瓣数等有不同程度差异。武夷岩茶"十大名丛"种质生物学特性的鉴定与评价,将为武夷岩茶优良种质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岩茶 乌龙茶 十大名丛 种质资源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MS和OAV鉴定4种武夷岩茶关键呈香物质 被引量:10
14
作者 陈倩莲 刘仕章 +4 位作者 占仕权 潘冠均 刘宝顺 高峰 郝志龙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296-303,共8页
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技术鉴定4个武夷岩茶品种的挥发性物质,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与香气活度... 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技术鉴定4个武夷岩茶品种的挥发性物质,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与香气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相结合筛选其关键呈香物质。结果表明,4个品种共检测出已知挥发性物质303种,包括酯类、吡咯类、醇类、碳氢化合物类、酮类、烷类、醛类等,其中酯类、醇类挥发性物含量相对较高;PCA分析筛选出55种VIP>1的挥发性物质,OAV分析筛选出29种挥发性物质,结合VIP>1且OAV>1共筛选出17种特征挥发性物质;将17种特征挥发性物质聚类分析,发现2-正戊基呋喃、吲哚、反式-紫罗兰酮、乙酸苯乙酯、顺式-3-己烯醇苯甲酸酯、6-甲基-5-庚烯-2-酮、香叶基丙酮、苯乙醛、己酸己酯、苯乙腈、异丁香酚是形成大红袍香气特征的重要成分;α-法呢烯、香叶醇是形成肉桂香气特征的重要成分;α-法呢烯、(反,反)3,5-辛二烯-2-酮是形成黄化肉桂香气特征的重要成分;芳樟醇、正戊酸是形成水仙茶香气特征的重要成分。本研究为解析不同品种武夷岩茶的特征香气及品质调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岩茶 挥发性物质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 主成分分析(PCA) 香气活度值(OAV)
下载PDF
基于PTR-TOF-MS与GC-MS技术的武夷水仙和武夷肉桂香气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邱晓红 张丹丹 +4 位作者 韦航 郑德勇 李小晶 林燕萍 叶乃兴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95-1201,共7页
采用质子传递反应-飞行时间质谱仪(Proton Transfer Reaction-Time of Flight-Mass Spectrometry,PTR-TOFMS)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对不同品种武夷岩茶(水仙、肉桂)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 采用质子传递反应-飞行时间质谱仪(Proton Transfer Reaction-Time of Flight-Mass Spectrometry,PTR-TOFMS)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对不同品种武夷岩茶(水仙、肉桂)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武夷水仙以反式橙花叔醇、(E,E)-2,4-庚二烯醛、芳樟醇及其氧化物等为主;武夷肉桂是反式橙花叔醇、α-法尼烯、苯甲醛为主,且在武夷山肉桂中存在高浓度的m/z 207、223、281、291几个未知化合物。2种分析技术所检测到的香气成分和相对含量比例差异显著,两者各有优劣,相互补充,联合分析更加完整,更有利于准确地进行香气分析,同时发现PTR-TOF-MS法更能真实地反映茶叶香气的完整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岩茶 质子传递反应-飞行时间质谱仪(PTR-TOF-MS)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香气成分
下载PDF
武夷岩茶制茶环境与品质 被引量:13
16
作者 刘宝顺 占仕权 +1 位作者 刘欣 潘玉华 《农产品加工》 2016年第11期54-56,共3页
武夷岩茶的加工技术性强,做青技术实施不仅与鲜叶原料有关,而且还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所以做青要做到"看青做青""看天做青"。对武夷岩茶的加工环境与品质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述,旨在为武夷岩茶的加工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 武夷岩茶 做青 环境 品质
下载PDF
烘焙对武夷岩茶生化成分影响及品质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李少华 陈荣冰 +2 位作者 王飞权 胡春蓉 刘安兴 《武夷学院学报》 2016年第12期22-25,共4页
研究了不同烘焙次数水仙茶品质因子之间、生化成分与品质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香气、汤色、滋味是烘焙过程中岩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因子,烘焙过程中与品质因子显著相关的生化指标为咖啡碱、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茶多酚、氨基酸... 研究了不同烘焙次数水仙茶品质因子之间、生化成分与品质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香气、汤色、滋味是烘焙过程中岩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因子,烘焙过程中与品质因子显著相关的生化指标为咖啡碱、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茶多酚、氨基酸、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酸儿茶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岩茶 烘焙 茶叶品质 生化指标
下载PDF
套种圆叶决明改善茶园生态环境促进茶树生长 被引量:12
18
作者 詹杰 李振武 +1 位作者 邓素芳 应朝阳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55-1061,共7页
针对福建丘陵山地茶园普遍面临的土壤退化,季节性干旱严重、生态组分简单、生态环境恶化等生态问题,结合目前茶园管理模式,以常规清耕茶园(定期锄草)为对照,研究行间套种豆科绿肥闽引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 ‘minyin’)对... 针对福建丘陵山地茶园普遍面临的土壤退化,季节性干旱严重、生态组分简单、生态环境恶化等生态问题,结合目前茶园管理模式,以常规清耕茶园(定期锄草)为对照,研究行间套种豆科绿肥闽引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 ‘minyin’)对茶园温湿度、土壤理化性状、茶树生长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清耕茶园相比,套种圆叶决明显著提高茶园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含量(P<0.05),其中土壤速效氮含量增加57.78 mg/kg;在夏季高温干旱时期,套种圆叶决明茶园土壤含水量(0~20 cm土层)显著提高(P<0.05),达21.84%,空气温度日变化幅度降低5.1℃,空气湿度日均值显著提高3.9%;同时显著提高夏茶氨基酸及茶水浸出物含量(P<0.05)。茶园套种圆叶决明能有效改善茶园土壤质量及光、温、湿等小气候条件,表明该品种是一种适宜山地茶园推广利用的优良绿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圆叶决明 套种 武夷岩茶 品质 产量 绿肥
下载PDF
焙火方式对武夷岩茶瑞香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黄毅彪 林燕萍 +1 位作者 张见明 陈荣冰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4-128,200,共6页
以武夷岩茶瑞香为试验对象,研究热风连续焙火(记为BH1)和热风间歇焙火(记为BH2)对武夷岩茶感官品质、主要内含成分(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BH1焦糖香明显、BH2花果香浓,... 以武夷岩茶瑞香为试验对象,研究热风连续焙火(记为BH1)和热风间歇焙火(记为BH2)对武夷岩茶感官品质、主要内含成分(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BH1焦糖香明显、BH2花果香浓,BH2感官品质得分显著高于BH1。BH1茶多酚含量、氨基酸含量、咖啡碱含量显著低于BH2;BH1茶褐素含量显著高于BH2。BH1、BH2挥发性香气总量分别为17.14、23.12。BH1醇类总量低于BH2,连续式焙火促进醇类物质氧化、挥发。BH1中的具有烘焙、焦糖香的吡嗪类、呋喃类物质高于BH2。结合感官评分,热风间歇式焙火BH2有利于武夷岩茶优异品质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岩茶 间歇 连续 内含成分 香气 感官品质
下载PDF
武夷岩茶挥发性香气组成及沸水浸提下的释放规律 被引量:12
20
作者 王彩楠 何理琴 +4 位作者 陈福城 张晨 张雯 刘志彬 倪莉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09-318,共10页
武夷岩茶是闽北乌龙茶的代表,具有"岩骨花香"的风味特征,耐泡、耐藏。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质联用(GC-MS)技术分析武夷岩茶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及其在15次连续沸水浸提过程中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从武夷岩茶茶汤中... 武夷岩茶是闽北乌龙茶的代表,具有"岩骨花香"的风味特征,耐泡、耐藏。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质联用(GC-MS)技术分析武夷岩茶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及其在15次连续沸水浸提过程中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从武夷岩茶茶汤中检测出醇、醛、酮、酯、吡嗪、酸、苯酚、苯胺、其它苯系物、烃、呋喃、吡咯12类化合物,共108种物质。主成分分析(PCA)结果显示,第1~3次浸提茶汤挥发性香气成分较为接近;第4~7次浸提茶汤挥发性香气成分较为接近;第8~15次浸提茶汤挥发性香气成分较为接近。随浸提次数的增加,挥发性香气成分总含量逐渐降低。第8~15次浸提还保留有27种香气成分以及17.04%的香气含量,主要为橙花叔醇(0.739μL/L)、己醛(0.349μL/L)、壬醛(0.181μL/L)、癸醛(0.127μL/L)、甲基庚烯酮(0.069μL/L)、β-紫罗兰酮(0.426μL/L)。这些物质在沸水浸提过程中的缓慢释放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武夷岩茶的耐泡特性。这为闽北乌龙茶加工工艺及其品质鉴定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岩茶 挥发性香气成分 主成分分析 香气成分释放规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