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三岔河流域水文特征与化学风化碳汇效应
被引量:
17
1
作者
焦树林
刘丽
+4 位作者
孙婷
田青英
丁蓉
向尚
叶猛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25-1032,共8页
在喀斯特地区的流域产汇流过程中,由于富含碳酸的水体对可溶岩的溶蚀作用,导致河流断面输出大量溶解无机碳(DIC),反映了流域化学风化消耗大气CO2的强度,与流域水文过程密切相关。为了正确估算流域水文过程中化学径流及其碳汇效应,解析...
在喀斯特地区的流域产汇流过程中,由于富含碳酸的水体对可溶岩的溶蚀作用,导致河流断面输出大量溶解无机碳(DIC),反映了流域化学风化消耗大气CO2的强度,与流域水文过程密切相关。为了正确估算流域水文过程中化学径流及其碳汇效应,解析水文特征对流域地表过程中碳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的影响规律,以喀斯特地貌广布的三岔河流域三个水文站断面为例,研究了河源区河流水文特征与碳汇效应。结果表明:处于亚热带湿热环境下的喀斯特流域在观测水文年内,碳汇强度远大于非喀斯特的花岗岩流域且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绝大部分的碳汇发生在高温多雨的6-11月。相关分析表明,流域碳汇强度与流域气温、降水和径流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流域碳汇强度与河流总溶解固体物(TDS)浓度、DIC浓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丰水期径流对河流TDS和DIC有明显的稀释效应。流域碳汇强度主要决定于河流TDS和DIC输出载荷而非河流TDS和DIC的浓度,与流域水文特征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岔河流域
水文特征
化学风化
碳汇
乌江源区
原文传递
乌江源区阳长流域化学侵蚀作用的碳汇效应
被引量:
10
2
作者
焦树林
罗福家
+6 位作者
梁虹
孙婷
丁蓉
王茂强
田青英
胡松
代正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4-47,54,共5页
河流溶解无机碳(DIC)的输出反映了流域化学侵蚀消耗大气CO2的碳汇强度,其碳汇效应是全球大气"遗漏汇"的主要组成之一,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乌江源区喀斯特广泛发育的三岔河流域阳长水文站断面的水文与水化学过程进...
河流溶解无机碳(DIC)的输出反映了流域化学侵蚀消耗大气CO2的碳汇强度,其碳汇效应是全球大气"遗漏汇"的主要组成之一,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乌江源区喀斯特广泛发育的三岔河流域阳长水文站断面的水文与水化学过程进行1个水文年的观测,其总溶解物质(TDS)的年输出通量达到2.68×1011 g,其化学侵蚀模数为1.02×108 g/(km2.a),流域断面的DIC年输出量为1.88×109 mol,其流域DIC的输出模数达到7.12×105 mol/(km2.a)。按碳酸盐岩的溶蚀作用对河水中DIC的贡献率为98%计算,约消耗大气二氧化碳9.56×108 mol,流域碳汇模数达到3.63×105 mol/(km2.a),其中雨季6-11月的碳汇约占92%,其碳汇强度约为非喀斯特流域的2~1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江源流域
喀斯特
水文过程
化学侵蚀
河流溶解无机碳
碳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乌江源区白泥河流域化学风化过程及其碳汇效应研究
被引量:
4
3
作者
焦树林
梁虹
丁蓉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8期89-93,共5页
为了研究喀斯特地区源头流域化学侵蚀输出河流溶解无机碳(DIC)而消耗大气CO2的碳汇效应,自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对乌江源地区喀斯特广泛发育的三岔河流域源头白泥河的向阳水文站断面的水文与水化学过程进行了一个水文年的观测。分析了...
为了研究喀斯特地区源头流域化学侵蚀输出河流溶解无机碳(DIC)而消耗大气CO2的碳汇效应,自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对乌江源地区喀斯特广泛发育的三岔河流域源头白泥河的向阳水文站断面的水文与水化学过程进行了一个水文年的观测。分析了该断面的总溶解固体物(TDS)及其碳汇通量和强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白泥河向阳断面的TDS的年输出通量和侵蚀强度分别约为6.37×1010g和7.495×107g·km-2·a-1,化学侵蚀的同时,断面DIC的年输出通量和侵蚀强度分别达到5.483×108mol和6.45×105mo·lkm-2·a-1。按照98%的化学侵蚀来源于流域碳酸盐岩溶蚀作用估算,该流域化学侵蚀过程消耗大气CO2约2.819×108mol,其碳汇强度约为3.32×105mol·km-2·a-1,其中95%的化学侵蚀和碳汇发生在高温多雨的6—11月。受到强烈的岩溶作用影响,白泥河流域化学风化及其碳汇强度与流域地貌、气候条件和水文过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江源白泥河流域
岩溶水文过程
化学侵蚀
流域碳汇通量
原文传递
题名
三岔河流域水文特征与化学风化碳汇效应
被引量:
17
1
作者
焦树林
刘丽
孙婷
田青英
丁蓉
向尚
叶猛
机构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六盘水市水文水资源局
出处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25-1032,共8页
基金
贵州省高层次人才特助基金项目(TZJF[2009]2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63011)
+1 种基金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210201)
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黔科合计省合[2012]7005)
文摘
在喀斯特地区的流域产汇流过程中,由于富含碳酸的水体对可溶岩的溶蚀作用,导致河流断面输出大量溶解无机碳(DIC),反映了流域化学风化消耗大气CO2的强度,与流域水文过程密切相关。为了正确估算流域水文过程中化学径流及其碳汇效应,解析水文特征对流域地表过程中碳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的影响规律,以喀斯特地貌广布的三岔河流域三个水文站断面为例,研究了河源区河流水文特征与碳汇效应。结果表明:处于亚热带湿热环境下的喀斯特流域在观测水文年内,碳汇强度远大于非喀斯特的花岗岩流域且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绝大部分的碳汇发生在高温多雨的6-11月。相关分析表明,流域碳汇强度与流域气温、降水和径流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流域碳汇强度与河流总溶解固体物(TDS)浓度、DIC浓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丰水期径流对河流TDS和DIC有明显的稀释效应。流域碳汇强度主要决定于河流TDS和DIC输出载荷而非河流TDS和DIC的浓度,与流域水文特征密切相关。
关键词
三岔河流域
水文特征
化学风化
碳汇
乌江源区
Keywords
Sanchahe
Watershed
hydrologic
characteristics
chemical
weathering
atmospheric
carbon
sink
(ACS)
wujiang
river
source
area
分类号
P333 [天文地球—水文科学]
X143 [水利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
原文传递
题名
乌江源区阳长流域化学侵蚀作用的碳汇效应
被引量:
10
2
作者
焦树林
罗福家
梁虹
孙婷
丁蓉
王茂强
田青英
胡松
代正吉
机构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罗甸县环境保护局
六盘水市水文水资源局
出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4-47,54,共5页
基金
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黔科合计(2009)2251&省合[2012]7005)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210201)
+1 种基金
贵州省高层次人才特助基金项目(TZJF(2009)25)
贵州师范大学博士科研项目(2008)
文摘
河流溶解无机碳(DIC)的输出反映了流域化学侵蚀消耗大气CO2的碳汇强度,其碳汇效应是全球大气"遗漏汇"的主要组成之一,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乌江源区喀斯特广泛发育的三岔河流域阳长水文站断面的水文与水化学过程进行1个水文年的观测,其总溶解物质(TDS)的年输出通量达到2.68×1011 g,其化学侵蚀模数为1.02×108 g/(km2.a),流域断面的DIC年输出量为1.88×109 mol,其流域DIC的输出模数达到7.12×105 mol/(km2.a)。按碳酸盐岩的溶蚀作用对河水中DIC的贡献率为98%计算,约消耗大气二氧化碳9.56×108 mol,流域碳汇模数达到3.63×105 mol/(km2.a),其中雨季6-11月的碳汇约占92%,其碳汇强度约为非喀斯特流域的2~10倍。
关键词
乌江源流域
喀斯特
水文过程
化学侵蚀
河流溶解无机碳
碳汇
Keywords
wujiang
river
source
drainage
basins
area
Karst
hydrologic
process
chemical
weathering
river
ine
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
the
atmospherical
CO2
consumption
分类号
X14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P951 [天文地球—自然地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乌江源区白泥河流域化学风化过程及其碳汇效应研究
被引量:
4
3
作者
焦树林
梁虹
丁蓉
机构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六盘水市水文水资源局
出处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8期89-93,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63011)
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
+2 种基金
贵州师范大学博士科研项目
贵州省高层次人才特助基金项目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210201)
文摘
为了研究喀斯特地区源头流域化学侵蚀输出河流溶解无机碳(DIC)而消耗大气CO2的碳汇效应,自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对乌江源地区喀斯特广泛发育的三岔河流域源头白泥河的向阳水文站断面的水文与水化学过程进行了一个水文年的观测。分析了该断面的总溶解固体物(TDS)及其碳汇通量和强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白泥河向阳断面的TDS的年输出通量和侵蚀强度分别约为6.37×1010g和7.495×107g·km-2·a-1,化学侵蚀的同时,断面DIC的年输出通量和侵蚀强度分别达到5.483×108mol和6.45×105mo·lkm-2·a-1。按照98%的化学侵蚀来源于流域碳酸盐岩溶蚀作用估算,该流域化学侵蚀过程消耗大气CO2约2.819×108mol,其碳汇强度约为3.32×105mol·km-2·a-1,其中95%的化学侵蚀和碳汇发生在高温多雨的6—11月。受到强烈的岩溶作用影响,白泥河流域化学风化及其碳汇强度与流域地貌、气候条件和水文过程密切相关。
关键词
乌江源白泥河流域
岩溶水文过程
化学侵蚀
流域碳汇通量
Keywords
Bainihe
watershed
in
wujiang
river
source
Drainage
Basins
area
Karst
hydrologic
process
chemical
weathering
atmospherical
CO2
consumption
flux
of
the
drainage
basin
分类号
X1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三岔河流域水文特征与化学风化碳汇效应
焦树林
刘丽
孙婷
田青英
丁蓉
向尚
叶猛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7
原文传递
2
乌江源区阳长流域化学侵蚀作用的碳汇效应
焦树林
罗福家
梁虹
孙婷
丁蓉
王茂强
田青英
胡松
代正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乌江源区白泥河流域化学风化过程及其碳汇效应研究
焦树林
梁虹
丁蓉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4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