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7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涪陵页岩气田发现的启示与思考 被引量:107
1
作者 郭彤楼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9-43,共15页
位于四川盆地东缘焦石坝构造的涪陵页岩气田,已探明地质储量3 806×108 m3,是北美地区以外,首个实现商业开发的页岩气田。焦石坝构造是一个受北东向和南北向两组断裂体系控制形成的菱形断背斜,其特殊的构造背景对页岩气的富集具有... 位于四川盆地东缘焦石坝构造的涪陵页岩气田,已探明地质储量3 806×108 m3,是北美地区以外,首个实现商业开发的页岩气田。焦石坝构造是一个受北东向和南北向两组断裂体系控制形成的菱形断背斜,其特殊的构造背景对页岩气的富集具有重要控制作用。涪陵页岩气田的产层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具有富有机质页岩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热演化程度高、脆性矿物含量高、地层压力系数高、单井产量高、裂缝发育、烷烃碳同位素倒转等特点。3年的勘探开发表明,涪陵页岩气田普遍高产、稳产,证实为高产富集的页岩气田。本文通过对区域地质特征的解剖和对涪陵页岩气田基本特征的总结,结合前人对美国页岩气田的研究,提出了涪陵页岩气田发现的启示与思考。结论认为:首先,证实中国存在高产页岩气田,但富集因素与美国不同,正向构造和晚期区域走滑作用极为重要;其次,天然裂缝的发育是页岩气富集高产的关键;第三,几乎所有的商业性页岩气田都是地层超压;第四,讨论了页岩气的运移问题,认为页岩气通过短距离的运移传递,可以实现大范围的运移聚集;第五,提出基于商业回报和资源利用不同角度的考量,可能会影响生产方式的选择;第六,中国页岩气发展需要技术、思路创新和长远视角,必须重视深层海相、陆相和盆地外常压页岩气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富集规律 五峰组-龙马溪组 焦石坝 涪陵页岩气田 启示 思考
下载PDF
泸州区块深层页岩气富集高产主控因素 被引量:80
2
作者 杨洪志 赵圣贤 +6 位作者 刘勇 吴伟 夏自强 吴天鹏 罗超 凡田友 余林瑶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55-63,共9页
要实现深层页岩气的规模效益开发,明确其富集高产主控因素至关重要。为此,以四川盆地川南地区泸州区块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基于地震、钻井、测井及岩心分析化验资料,深入研究该页岩气区块的构造特征、沉积... 要实现深层页岩气的规模效益开发,明确其富集高产主控因素至关重要。为此,以四川盆地川南地区泸州区块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基于地震、钻井、测井及岩心分析化验资料,深入研究该页岩气区块的构造特征、沉积特征、储层特征及可压性,并结合气井生产动态分析页岩气井高产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泸州区块龙一1亚段在纵向上存在着两套Ⅰ类储层,一套为储层厚度介于10~20 m的龙一11-3小层,另一套为储层厚度介于3~10 m的龙一14小层,且两套储层的含气饱和度、总含气量和脆性矿物含量都高;②Ⅰ类储层厚度越大、其水平井段钻遇的长度越长,气井初期产量就越高,在Ⅰ类储层钻遇长度相同的情况下,泸州区块气井的测试产量较长宁、威远区块高出10%~25%;③深水陆棚沉积中心控制了泸州区块优质页岩的展布,在低陡构造及异常高压背景下,高角度天然裂缝发育有利于游离气的聚集,且该区块脆性矿物含量高,人工压裂后易形成复杂缝网,从而使该区块页岩气井易获得高产。结论认为,位于深水陆棚沉积中心、在异常高压背景下发育高角度天然裂缝的低陡构造有利于页岩气的富集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 页岩气 高产模式 天然裂缝 五峰组—龙马溪组 泸州区块 四川盆地
下载PDF
渝东南两套富有机质页岩的孔隙结构特征--来自FIB-SEM的新启示 被引量:70
3
作者 马勇 钟宁宁 +4 位作者 程礼军 潘哲君 李红英 谢庆明 李超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9-116,共8页
使用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FIB-SEM)对渝东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和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2套富有机质页岩的孔隙结构进行了系统观察,并对页岩纳米级有机质孔隙进行了三维重构和孔隙结构参数定量分析。研究发现,五峰组—龙... 使用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FIB-SEM)对渝东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和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2套富有机质页岩的孔隙结构进行了系统观察,并对页岩纳米级有机质孔隙进行了三维重构和孔隙结构参数定量分析。研究发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内层间微裂隙、矿物粒内孔、矿物粒间孔和有机质孔隙均较为发育。其中,有机质孔隙呈蜂窝状均匀发育,孔隙半径集中在3-100 nm,孔隙连通性较好,FIB-SEM三维重构计算有机质孔隙度在9.13%-18.42%之间,岩石总孔隙度中有机质孔隙度的贡献受控于TOC含量;牛蹄塘组页岩内溶蚀孔和粒间孔较为发育,有机质孔隙发育不均匀,孔隙呈扁平状或针孔状,孔隙半径集中在3-25 nm,孔隙连通性较差,有机质孔隙度在1.59%以下,有机质孔隙度对岩石总孔隙度的贡献与TOC含量关系较小,页岩的总孔隙度主要来自于矿物基质孔。FIB-SEM揭示了2套页岩有机质孔隙结构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 有机质孔隙 三维重构 牛蹄塘组 五峰组—龙马溪组 渝东南地区
下载PDF
非常规油气之“非常规”再认识 被引量:60
4
作者 焦方正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03-810,共8页
以四川盆地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为典型实例,基于其目前勘探开发实践新进展,从油气形成与聚集机理和油气层主要特征两大方面开展非常规油气之“非常规”再认识。认为源储一体、持续聚集、连续分布的源岩层内油气为非常... 以四川盆地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为典型实例,基于其目前勘探开发实践新进展,从油气形成与聚集机理和油气层主要特征两大方面开展非常规油气之“非常规”再认识。认为源储一体、持续聚集、连续分布的源岩层内油气为非常规油气,并以页岩油气为研究重点结合常规油气对比分析,取得5个方面进展。①非常规油气源储一体、原位聚集,以“连续油气聚集”为理论依据,成藏动力为超压和扩散作用;常规油气源储异位,主要以圈闭成藏为理论基础,成藏动力以浮力和毛细管力等为主要特征。②非常规油气储集层主要形成于低能贫氧厌氧环境,以陆架斜坡的半深水深水陆棚相和半深湖深湖相为主,岩性简单,富含有机质和黏土矿物;常规油气储集层岩类多样、岩性复杂,油气主要赋存于高能沉积水体环境下相对粗粒沉积岩中。③非常规油气储集层储集空间主要为纳米级孔隙,有机质孔隙是重要的储集空间;常规油气储集层孔隙主要为微米级毫米级孔隙,不存在有机质孔隙。④非常规油气储集层中油气性质均一,含油气饱和度高,无水或低含水率,油气水界限不明显;常规油气储集层油气性质复杂多样,含油气饱和度适中、具有略高的含水率,油气水界限相对明显。⑤富有机质页岩是非常规油气主要勘探对象,沉积环境控制高有机质丰度页岩区带分布、有机质含量控制油气丰度,正向构造和高孔隙度控产量,层理(页理)与裂缝发育是控制富集高产的重要因素。非常规油气“再认识”将为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实践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 理论内涵 页岩油气 成藏动力 有机质 细粒沉积 五峰组龙马溪组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及周缘下古生界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岩相分类 被引量:43
5
作者 冉波 刘树根 +4 位作者 孙玮 叶玥豪 邱嘉文 张健 杨迪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6-107,共12页
基于涪陵焦石坝地区页岩气高产工业气流的推动,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下古生界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已经成为了中国页岩气研究的重点,至今已取得大量相关研究成果,这进一步推动了页岩气研究工作的深入。但作为页岩及页岩气研究的基础——页岩... 基于涪陵焦石坝地区页岩气高产工业气流的推动,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下古生界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已经成为了中国页岩气研究的重点,至今已取得大量相关研究成果,这进一步推动了页岩气研究工作的深入。但作为页岩及页岩气研究的基础——页岩岩相分类这个问题却一直存在明显争议,为此本文全面梳理了国内外页岩岩相分类方案及相关研究,有机结合了国内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的研究和勘探实例,确定了页岩岩相分类的两个核心指标(石英百分含量、纹层发育程度),构建了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岩相的分类流程,建立了9种不同类型的页岩岩相:(1)贫硅不平行纹层页岩;(2)中硅不平行纹层页岩;(3)富硅不平行纹层页岩;(4)贫硅平行纹层页岩;(5)中硅平行纹层页岩;(6)富硅平行纹层页岩;(7)贫硅不明显纹层页岩;(8)中硅不明显纹层页岩;(9)富硅不明显纹层页岩。在系统的页岩岩相分类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四川盆地及周缘进行页岩气勘探最有利层段的页岩岩相的三高特征:高石英含量、高TOC含量及高压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页岩气 五峰组-龙马溪组 页岩岩相
下载PDF
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裂缝发育特征及其控储意义 被引量:42
6
作者 王濡岳 胡宗全 +6 位作者 周彤 包汉勇 吴靖 杜伟 何建华 王鹏威 陈前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95-1306,共12页
利用岩心、测井、扫描电镜和相关样品物性分析等手段,探讨了四川盆地周缘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裂缝类型、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及其对页岩气富集与保存的影响。结果表明:(1)页岩裂缝发育受沉积、成岩、构造与压力演化等因素共同影响。低角... 利用岩心、测井、扫描电镜和相关样品物性分析等手段,探讨了四川盆地周缘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裂缝类型、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及其对页岩气富集与保存的影响。结果表明:(1)页岩裂缝发育受沉积、成岩、构造与压力演化等因素共同影响。低角度滑脱缝与层理缝充填程度低,对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均有贡献;高角度裂缝和水平层间缝通常被充填,裂缝有效性较低。低角度裂缝对高角度裂缝穿层性的调节对页岩气的富集与保存具有重要意义。(2)页岩微裂缝以非构造成因为主,上部低有机质高粘土层段层理缝与大尺度层间微裂缝发育程度低,小尺度粘土粒间孔缝发育,宜采用"密切割"和"高砂比"等储层改造工艺技术以提高缝网控制储量。底部硅质页岩层理缝、层间微裂缝和刚性矿物粒缘缝发育程度高,裂缝力学性质薄弱,它们与密集发育的低角度及小尺度高角度裂缝共生形成了有利的天然缝网系统。(3)中-浅埋深下层理缝和层间微裂缝渗透率显著高于基质,利于储层改造与页岩气的渗流。深层条件下裂缝与基质渗透率均较低且大致相当,储层渗流能力与压裂改造效果是影响深层页岩气高效开发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能 物性 保存 裂缝 页岩气 五峰组-龙马溪组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高产地质原因及启示——以涪陵页岩气田JY6-2HF为例 被引量:39
7
作者 聂海宽 张柏桥 +4 位作者 刘光祥 颜彩娜 李东晖 卢志远 张光荣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63-473,共11页
涪陵页岩气田开发的巨大成功(JY6-2HF井累产超过3×10^8 m^3)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了新的启示,这一成功的关键在于①焦石坝地区位于鄂西-渝东五峰组-龙马溪组深水沉积区,WF2-LM4笔石带页岩厚度较大,具有较好的页岩... 涪陵页岩气田开发的巨大成功(JY6-2HF井累产超过3×10^8 m^3)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了新的启示,这一成功的关键在于①焦石坝地区位于鄂西-渝东五峰组-龙马溪组深水沉积区,WF2-LM4笔石带页岩厚度较大,具有较好的页岩气富集的物质基础;②JY6-2HF井主要穿行在WF2-LM4笔石带页岩层位中,该套优质页岩与中东-北非的"Lower Hot Shale"具有全球可对比性。涪陵、威远和长宁等页岩气田开发井的主要水平段也都在这段笔石带之中,该笔石带页岩具有有机碳含量高(TOC>3%)、有机质孔最发育(有机质孔隙度>4%)和含气量高(6.87^9.02 m^3/t)等特点。综合分析认为,在类似的地质和工程条件下,页岩气井水平轨迹在WF2-LM4笔石带页岩中穿行比例决定了页岩气单井产量和最终可采储量(EUR)。研究成果将为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和世界其他地区志留系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Y6-2HF井 五峰组-龙马溪组 页岩气 笔石带 焦石坝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外围常压页岩气勘探开发进展与攻关方向 被引量:37
8
作者 郭彤楼 蒋恕 +1 位作者 张培先 曾萍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37-845,共9页
首先简要介绍了美国常压页岩气的基本地质情况和生产特征,以及造成页岩气常压或低压的原因,再以四川盆地外围武隆、彭水、道真等残留向斜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藏的勘探开发为例,通过对比,指出美国常压、低压页岩气藏... 首先简要介绍了美国常压页岩气的基本地质情况和生产特征,以及造成页岩气常压或低压的原因,再以四川盆地外围武隆、彭水、道真等残留向斜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藏的勘探开发为例,通过对比,指出美国常压、低压页岩气藏与四川盆地外围常压页岩气的最大差别有3点:一是美国页岩气藏的厚层富有机质页岩连续分布面积大;二是绝大多数有机质热演化程度不高、吸附气含量高,多采用直井生产;三是页岩沉积后期经历的构造运动期次少、强度低。采用超轻支撑剂的氮气泡沫水平井压裂在美国Big Sandy地区Ohio低压页岩气开发中取得了成功。通过对3个残留向斜勘探开发进展的分析,提出改造期次、强度、埋深、分布面积等是盆外残留向斜保存条件差异的主要因素,也是导致地层压力系数和产量差异的主要原因;基于此,提出了下步盆地外围常压页岩气勘探开发与技术攻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页岩气 勘探开发 压裂 热演化程度 五峰组—龙马溪组 四川盆地外围
下载PDF
渝东南盆缘转换带常压页岩气勘探实践 被引量:36
9
作者 何希鹏 王运海 +4 位作者 王彦祺 张龙胜 汪凯明 高玉巧 刘明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6-136,共11页
四川盆地东南部及其盆缘转换带五峰组—龙马溪组常压页岩气资源丰富,同时面临页岩品质变差、地层压力系数低、最大水平主应力和最小水平主应力差异大等地质难点。为了实现常压页岩气高产稳产和效益开发,从基础地质研究、低成本工程工艺... 四川盆地东南部及其盆缘转换带五峰组—龙马溪组常压页岩气资源丰富,同时面临页岩品质变差、地层压力系数低、最大水平主应力和最小水平主应力差异大等地质难点。为了实现常压页岩气高产稳产和效益开发,从基础地质研究、低成本工程工艺技术攻关、组织生产管理等方面入手,在南川—武隆地区持续开展常压页岩气勘探实践,探索形成了布好井、穿好层、压好缝、降好本、管好井的“五好工程”实践认识与做法。“五好工程”实践表明:深化保存条件、沉积微相、构造应力等关键要素研究,是选准甜点目标、优化甜点层位、完善压裂设计的基础,创新低成本优快钻完井、高效压裂工程工艺技术是实现效益开发的关键,创新“2+3”管理运行新模式是提质增效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渝东南盆缘转换带 五峰组—龙马溪组 常压页岩气 勘探实践
下载PDF
四川盆地涪陵平桥页岩气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富集主控因素 被引量:35
10
作者 郭旭升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0,共10页
涪陵平桥页岩气田位于四川盆地涪陵凤来复向斜内的"窄陡型"断背斜构造上,目前五峰组—龙马溪组产层探明页岩气地质储量为1 389.17×10~8 m^3,揭示该气田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利用现有的钻井、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测... 涪陵平桥页岩气田位于四川盆地涪陵凤来复向斜内的"窄陡型"断背斜构造上,目前五峰组—龙马溪组产层探明页岩气地质储量为1 389.17×10~8 m^3,揭示该气田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利用现有的钻井、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测试资料,研究了涪陵平桥"窄陡型"断背斜页岩气田的基本特征,分析了页岩气富集高产主控因素和单井产量差异原因。研究表明:(1)平桥页岩气田气层(TOC≥1%)的累计厚度介于115~155m之间,底部优质页岩层段(TOC≥3%)厚度介于36~40m之间,气田具有储量丰度高(储量丰度为12.68×10~8 m^3/km^2)、气藏压力高(压力系数为1.56)、气井产量高(平均测试产量为21.99×10~4 m^3/d)的"三高"特点;(2)深水陆棚相优质页岩发育、断裂不通天、走滑性质弱、封堵性好且周边无露头等明显泄压区,是页岩气田富集高产的主控因素;(3)在页岩气层富集条件相似时,微裂缝发育程度、构造位置和埋深是单井产量平面差异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涪陵平桥页岩气田 五峰组-龙马溪组 “窄陡型”断背斜 保存条件 富集主控因素
原文传递
浅层页岩气高效勘探开发关键技术——以昭通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太阳背斜区为例 被引量:34
11
作者 梁兴 徐政语 +6 位作者 张介辉 张朝 李兆丰 蒋佩 蒋立伟 朱斗星 刘臣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33-1048,共16页
昭通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太阳背斜区浅层页岩气赋存与产能潜力受控于富有机质页岩储层厚度、物性、顶/底板封闭性、含气性及可压性五大地质要素,气藏显现出吸附气含量偏高、地层弱超压、初期产量相对偏低、气井产量稳定、递减率低等特征... 昭通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太阳背斜区浅层页岩气赋存与产能潜力受控于富有机质页岩储层厚度、物性、顶/底板封闭性、含气性及可压性五大地质要素,气藏显现出吸附气含量偏高、地层弱超压、初期产量相对偏低、气井产量稳定、递减率低等特征。通过创新集成,形成了浅层页岩气甜点选区评价技术、产能目标导向高效布井技术、国产近钻头地质导向技术、安全高效优快钻井技术、浅层页岩气体积压裂与精细控压排采等高效勘探开发关键技术,建立了太阳背斜区浅层页岩气开发示范基地,推动了昭通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浅层页岩气勘探开发进程,引领了四川盆地以外中国南方复杂构造区海相山地浅层页岩气勘探开发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开发 关键技术 地质特征 浅层页岩气 五峰组—龙马溪组 太阳背斜区 昭通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
原文传递
四川盆地涪陵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层孔隙特征及对开发的启示 被引量:34
12
作者 刘尧文 王进 +3 位作者 张梦吟 蔡进 卢文涛 沈童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4-50,共7页
页岩孔隙特征是影响页岩含气性的重要因素。综合运用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高压压汞、液氮吸附等技术,对涪陵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龙一段上部气层孔隙特征进行研究,对比上下部页岩孔隙发育特征的差异性。研究发现,下部气层有机碳含量高,... 页岩孔隙特征是影响页岩含气性的重要因素。综合运用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高压压汞、液氮吸附等技术,对涪陵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龙一段上部气层孔隙特征进行研究,对比上下部页岩孔隙发育特征的差异性。研究发现,下部气层有机碳含量高,孔隙类型以有机质孔为主,孔体积基本大于0.02 m L/g,BET比表面积基本大于20 m2/g;上部气层有机碳含量低,孔隙类型主要为微裂隙、黏土矿物孔,孔体积主要分布在0.016~0.02 m L/g,比表面积主要为12~20 m2/g。结合单井含气量测试结果,发现有机碳含量与含气量相关性最好,比表面积和孔隙度次之。以此为基础,开展上部气层含气性评价,认为(8)小层为上部气层含气性最佳层段,(6)和(7)小层次之,(9)小层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特征 页岩 页岩气 五峰-龙马溪组 涪陵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川南地区深层页岩气富集条件差异分析与启示 被引量:31
13
作者 张成林 赵圣贤 +7 位作者 张鉴 常程 夏自强 曹埒焰 田冲 冯江荣 方圆 周翊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8-261,共14页
近年来,川南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开发逐步向深层领域(埋深3500~4500 m)拓展。已在LZ、DZ2个深层区块取得初步进展,且页岩气勘探开发效果表现不同(前者明显优于后者),其主要与富集条件差异有关。以LZ和DZ区... 近年来,川南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开发逐步向深层领域(埋深3500~4500 m)拓展。已在LZ、DZ2个深层区块取得初步进展,且页岩气勘探开发效果表现不同(前者明显优于后者),其主要与富集条件差异有关。以LZ和DZ区块五峰组—龙马溪组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最新的钻井、录井、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等资料,明确了2个区块富集条件特征、差异性及主控因素。研究表明:①LZ区块在五峰组—龙一1亚段地层厚度、有机质丰度、物性特征、含气性、页岩储层厚度及品质等页岩气富集要素方面均优于DZ区块;②LZ区块在五峰组—龙马溪组形成时期始终位于川南地区深水陆棚相沉积中心,古沉积环境优于DZ区块,古沉积环境的不同造成了2个区块有机质富集和储层规模(厚度、品质)的差异;③DZ区块保存条件明显受断层—天然裂缝系统控制,而LZ区块页岩气的逸散受断层—天然裂缝系统影响较小,压力系数为川南地区最高,保存条件更优。综合研究认为,川南地区LZ、DZ2个深层区块页岩气富集差异性的主控因素为古沉积环境和后期保存条件;在川南地区深层页岩气勘探开发中应秉持“深层领域找深水沉积页岩储层”的理念,华蓥山断裂带南段南侧的断背斜间发育的多个较宽缓向斜构造应是下步深层页岩气勘探的潜在有利区,LZ区块龙一14小层地质条件优越、具备双层立体开发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峰组—龙马溪组 深层页岩气 富集条件 差异性 启示
原文传递
渝西大足区块五峰组—龙马溪组深层页岩储层特征与勘探前景 被引量:30
14
作者 张成林 张鉴 +4 位作者 李武广 田冲 罗超 赵圣贤 钟文雯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794-1804,共11页
近年来,四川盆地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已在中浅层(埋深3 500m以浅)区域实现规模效益开发,正逐步向深层(埋深3 500~4 500m)拓展,并已在渝西大足区块等深层区域取得初步进展。通过分析评价大足区块生气潜力、储集物性、... 近年来,四川盆地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已在中浅层(埋深3 500m以浅)区域实现规模效益开发,正逐步向深层(埋深3 500~4 500m)拓展,并已在渝西大足区块等深层区域取得初步进展。通过分析评价大足区块生气潜力、储集物性、可压裂性和含气性等相关储层参数,认为该区块与长宁、威远区块相比,五峰组-龙一1亚段页岩储层脆性矿物含量和含气量基本相当,而TOC值和孔隙度略低,整体储层品质较优;发育有机质孔、粒间孔、粒内孔及微裂隙等孔隙类型,其中粒内孔所占比例最大;裂缝发育程度较高,以五峰组裂缝分布最为集中。综合研究认为:大足区块五峰组-龙一1亚段页岩Ⅰ+Ⅱ类储层厚度大,五峰组表现出较大资源潜力;压力系数高,保存条件好;具备"基质孔隙+裂缝型"富集高产模式的特征,该区块深层页岩气展示出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峰组-龙马溪组 深层页岩气 储层特征 勘探前景
原文传递
川东南涪陵地区五峰—龙马溪组硅质页岩的生物成因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29
15
作者 卢龙飞 秦建中 +3 位作者 申宝剑 腾格尔 刘伟新 张庆珍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60-465,472,共7页
为研究川东南地区五峰—龙马溪组富有机质硅质页岩的成因,选取川东南涪陵页岩气探区钻井岩心样品,采用X射线衍射(XRD)、光学显微镜、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开展了岩石的矿物组成、微观形貌和成分与结构特征研究。五峰组和龙马溪组... 为研究川东南地区五峰—龙马溪组富有机质硅质页岩的成因,选取川东南涪陵页岩气探区钻井岩心样品,采用X射线衍射(XRD)、光学显微镜、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开展了岩石的矿物组成、微观形貌和成分与结构特征研究。五峰组和龙马溪组下段页岩的矿物组成以石英为主,向上至龙马溪组中部和上部石英含量逐渐降低,黏土矿物含量明显增加。镜下观察到大量具清晰圈层状生长结构和针状结构的生物残体和碎屑,特别是在五峰组和龙马溪组下段尤为丰富,外观具有放射虫和海绵骨针的典型形貌特征。前者内部具有明显的圈层和外部裙边状结构,碎屑骨架与内部充填物质均为微晶石英;碎屑间更小粒级的石英颗粒则多呈不规则球状或椭球状,自形程度低,充填在矿物基质中,应属生物硅质溶解再沉淀形成的自生石英。后者则以较完整和碎屑两种形式呈分散状分布在矿物基质中。五峰—龙马溪组高丰度硅质生物及其硅质重结晶产物的存在,为该段硅质页岩的生物成因提供了直接证据,具有古生产力恢复、水体沉积环境追溯、微观孔隙结构和岩石力学分析等多方面重要的油气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 生物成因硅 硅质页岩 五峰-龙马溪组 涪陵地区 川东南
下载PDF
页岩气富集高产主控因素分析——以四川盆地涪陵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一段页岩为例 被引量:28
16
作者 方栋梁 孟志勇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7-41,共5页
以四川盆地涪陵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海相页岩为研究对象,综合岩心观察、地化分析、测井和地震资料,分别从页岩气富集和高产两方面开展主控因素系统分析,明确有机碳含量、微-纳米尺度孔隙和保存条件是页岩气富集主控因素。其中有机碳含... 以四川盆地涪陵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海相页岩为研究对象,综合岩心观察、地化分析、测井和地震资料,分别从页岩气富集和高产两方面开展主控因素系统分析,明确有机碳含量、微-纳米尺度孔隙和保存条件是页岩气富集主控因素。其中有机碳含量不仅是评价页岩原生品质的重要参数,同时影响微-纳米尺度孔隙发育特征,而保存条件是页岩气富集的重要基础保障。页岩气高产受脆性矿物含量、埋深、构造形态和裂缝因素影响,其中脆性矿物含量越高,页岩可压性越好;页岩埋深及构造形态对于地应力影响较大,从而影响页岩储层的压裂改造效果;裂缝的发育导致压裂过程中压力的定向性泄压,无法形成有效复杂缝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富集高产 主控因素 五峰组-龙马溪组 涪陵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贵州遵义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微观孔隙特征及其对含气性控制——以安页1井为例 被引量:25
17
作者 葛明娜 庞飞 包书景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3-30,共8页
黔北安场向斜为我国南方页岩气勘查复杂构造区。为深入研究页岩微观孔隙特征及对含气性的影响,以贵州遵义安页1井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N_2低温低压吸附实验及有机地化、岩矿分析等... 黔北安场向斜为我国南方页岩气勘查复杂构造区。为深入研究页岩微观孔隙特征及对含气性的影响,以贵州遵义安页1井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N_2低温低压吸附实验及有机地化、岩矿分析等配套实验,刻画了海相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类型、结构及对含气性的控制作用。五峰—龙马溪组页岩存在多种微纳米孔隙,以有机孔和微裂缝最为发育。页岩主要为纳米孔隙,微米孔隙多被方解石充填;有机质孔隙为龙马溪组页岩的主要孔隙类型,微裂缝为五峰组页岩的主要孔隙类型。N_2吸附—脱附等温线有2种:Ⅳ型-H4滞后环和Ⅴ型-H3滞后环,为平板结构的狭缝孔;BET比表面积介于7.87~14.83&#x33A1;/g,BJH总孔容介于0.002 6~0.005 2 cm^3/g,以介孔为主,平均孔径集中在2~5 nm。纵向上,微观孔隙对安页1井五峰—龙马溪组页岩的含气量有显著控制作用,页岩吸附量与TOC正相关,含气量与其他参数无明显对应关系;横向上,通过与焦石坝五峰—龙马溪组页岩对比,安页1井在页岩厚度、孔渗及孔喉直径上存在差异,是影响储层含气性的关键因素。通过安页1井单井分析,显示黔北安场向斜五峰—龙马溪组地质条件优越,具有较好的页岩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微观孔隙 含气性控制 五峰-龙马溪组 安页1井 黔北
下载PDF
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深层页岩储层特征和含气性 被引量:23
18
作者 邹晓艳 李贤庆 +2 位作者 王元 张吉振 赵佩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54-665,共12页
页岩储层特征是影响页岩气资源评价的基本因素,页岩储集物性对页岩气赋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井下岩心样品的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孔隙度等实验分析测试,对川南泸州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深层页岩的储层特征和含气性进行了研究,并... 页岩储层特征是影响页岩气资源评价的基本因素,页岩储集物性对页岩气赋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井下岩心样品的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孔隙度等实验分析测试,对川南泸州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深层页岩的储层特征和含气性进行了研究,并对比了长宁地区龙马溪组中浅层页岩。结果表明:川南泸州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深层页岩有机质丰度较高(TOC平均值为3.37%),成熟度处于过成熟阶段(RO值平均为2.24%);储层孔隙度较高(均值为4.45%),发育无机矿物孔、有机质孔等多种类型孔隙;具有高石英含量(平均为44.25%),低黏土含量(平均为29.03%),高脆性矿物含量(平均为57.35%),脆性条件好(脆性指数Ⅰ、Ⅱ均值分别为55.35%和67.44%);页岩储层超压(压力系数>2.0),含气性良好(含气量为4.10~7.90 m3/t),这与长宁地区龙马溪组中浅层页岩存在差异。总体而言,川南泸州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深层页岩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能,有利于深层页岩气的赋存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页岩 储层特征 含气性 五峰组—龙马溪组 孔隙类型 页岩气 川南地区
原文传递
川东南丁山与焦石坝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富集条件差异分析与思考 被引量:24
19
作者 魏祥峰 刘珠江 +2 位作者 王强 魏富彬 袁桃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41-1051,共11页
四川盆地东南缘(川东南)丁山构造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已取得突破,但相比涪陵页岩气田焦石坝构造,其富集高产因素又体现出其自身的特殊性。以四川盆地丁山和焦石坝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地震及分... 四川盆地东南缘(川东南)丁山构造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已取得突破,但相比涪陵页岩气田焦石坝构造,其富集高产因素又体现出其自身的特殊性。以四川盆地丁山和焦石坝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等资料,明确了两地区主要富集条件的差异性,建立了2种目标类型页岩气成藏富集模式,研究发现:(1)丁山优质页岩层段TOC≥3%的页岩仅发育于五峰组—龙马溪组一段①—③层,厚15~19 m,明显比焦石坝薄(焦页1井近38 m);(2)丁山构造保存条件明显受齐岳山断裂控制,平面上远离齐岳山断裂、埋深更大的斜坡带和深埋平缓带页岩气层压力系数、孔隙度和含气量明显增大,而焦石坝构造保存条件明显受周边控制构造的断裂影响,压力系数、孔隙度和含气量仅在断裂附近出现明显的降低;(3)丁山优质页岩层段在自身脆性方面与焦石坝无明显差异,但由于埋深变化较大,埋深处于3500~4500 m富集区的优质页岩层段的地应力、岩石破裂压力明显增大。研究认为沉积环境造成了两地区页岩原生品质具有一定的差异,其中丁山属于“较快速海退型”陆棚相沉积,而焦石坝属于“缓慢海退型”陆棚相沉积;而控制构造的断裂是造成页岩气逸散方式和程度不同的主要因素。根据以上特点,建立了丁山“齐岳山断裂带主体控制、浅埋藏区垂向、横向联合逸散、深埋藏区富集”的盆缘“鼻状断背斜富集型”、焦石坝盆内“控边断裂垂向逸散为主、横向逸散微弱、主体稳定区富集”的“断背斜富集型”成藏富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富集条件 差异性 成藏模式 五峰组-龙马溪组 丁山与焦石坝构造 川东南地区
原文传递
彭水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热演化史及生烃史研究——以PY1井为例 被引量:24
20
作者 徐二社 李志明 杨振恒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94-499,共6页
利用盆地模拟软件BasinMod 1-D,选用古地温梯度法,采用镜质体反射率正演法厘定彭水地区各时期构造剥蚀量及古地温梯度。结果表明,该区自晚古生代以来古热流经历了低—高—低的变化过程,其古地温梯度具有相同特征;志留纪—中二叠... 利用盆地模拟软件BasinMod 1-D,选用古地温梯度法,采用镜质体反射率正演法厘定彭水地区各时期构造剥蚀量及古地温梯度。结果表明,该区自晚古生代以来古热流经历了低—高—低的变化过程,其古地温梯度具有相同特征;志留纪—中二叠世古地温梯度平均值约为2.5~3.0℃/hm;晚二叠—早白垩世古地温梯度平均值约为3.0~3.5℃/hm;早白垩世末期以来,古地温梯度平均值介于2.0~2.5℃/hm;加里东期、印支期构造抬升剥蚀量不足500 m,燕山、喜马拉雅运动构造抬升剥蚀量可达4300 m。成烃史研究表明,彭水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早泥盆世进入生油门限,在晚二叠—晚三叠世进入生油高峰,在早侏罗世进入生气期,中侏罗世进入过成熟生干气阶段。后期燕山、喜马拉雅运动,致使地层抬升、剥蚀,研究区页岩气保存条件将成为下一步勘探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演化史 古地温梯度 剥蚀量 生烃史 五峰-龙马溪组 彭水地区 川东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