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优质烃源岩评价标准及其应用:以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为例 被引量:79
1
作者 卢双舫 马延伶 +4 位作者 曹瑞成 李吉君 王伟明 李会光 陈方文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35-544,共10页
"优质烃源岩控藏"的概念自提出后,正在逐步为勘探家所接受.但什么是优质烃源岩以及如何界定,则还缺乏共识和统一标准.针对这一难题,以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为例,利用物质平衡原理计算的源岩排烃量与有机质丰度(TOC)关系曲线... "优质烃源岩控藏"的概念自提出后,正在逐步为勘探家所接受.但什么是优质烃源岩以及如何界定,则还缺乏共识和统一标准.针对这一难题,以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为例,利用物质平衡原理计算的源岩排烃量与有机质丰度(TOC)关系曲线的拐点来确定优质烃源岩的有无及其下限标准.结果表明,在TOC较低时,所有源岩的排烃量有限,难以成为优质烃源岩;当TOC升高到某一阀值时,排烃量随着TOC的升高出现明显的增大.这一明显增大的拐点应该为优质烃源岩的下限,TOC高于该值的源岩即为优质烃源岩.虽然优质烃源岩的下限还与有机质的类型、成熟度等因素有关,但为简明实用,综合定量评价认识,推荐TOC=2.0%作为确定优质油源岩的下限.该标准在研究区的应用表明,区内南二段、南一段优质烃源岩的生油贡献比例达到71%和87%,排油贡献比例更是高达85%和94%,优质源岩的分布与区内油藏的分布也有非常好的对应关系,证明了优质源岩的控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烃源岩 乌尔逊凹陷 物质平衡 生油量 排油量 生烃潜力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石油运移模式与成藏期 被引量:63
2
作者 侯启军 冯子辉 霍秋立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97-403,共7页
海拉尔盆地由多个凹陷构成 ,油气潜在资源丰富 .研究含油凹陷油气的来源、油气充注方向及成藏时间对指导盆地油气勘探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以乌尔逊凹陷为例 ,采用生物标志化合物及含氮化合物定量分析技术 ,研究了石油的来源及运移方向 ... 海拉尔盆地由多个凹陷构成 ,油气潜在资源丰富 .研究含油凹陷油气的来源、油气充注方向及成藏时间对指导盆地油气勘探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以乌尔逊凹陷为例 ,采用生物标志化合物及含氮化合物定量分析技术 ,研究了石油的来源及运移方向 ;利用自生伊利石K Ar同位素测年法、源岩生排烃史法及储层流体包裹体测温法 ,探讨了石油成藏期 .结果表明 ,原油主要来源于凹陷南部“烃源灶”内的南屯组生油岩 ,油气成藏中发生了侧向运移 .通源大断裂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 ,断层两盘的构造圈闭是油气聚集成藏的有利部位 .苏仁诺尔构造带石油沿断裂向北东方向运移 ,最大距离可达 2 0km .乌尔逊凹陷有 3次成藏期 ,其中距今 10 0Ma左右的伊敏组沉积末期是该区的主要成藏期 .凹陷中随油藏与“烃源灶”距离的减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拉尔盆地 乌尔逊凹陷 石油运移 成藏期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无机CO_2气储层的岩石学与碳氧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41
3
作者 刘立 高玉巧 +4 位作者 曲希玉 蒙启安 高福红 任延广 朱德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229-2236,共8页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无机 CO_2气储集砂岩中含有大量片钠铝石,是查明无机 CO_2气注入对砂岩的改造和形成的自生矿物组合的理想砂岩。通过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和 MAT253稳定同位素质谱仪等,确定了含片钠铝石砂岩中的...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无机 CO_2气储集砂岩中含有大量片钠铝石,是查明无机 CO_2气注入对砂岩的改造和形成的自生矿物组合的理想砂岩。通过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和 MAT253稳定同位素质谱仪等,确定了含片钠铝石砂岩中的胶结物与自生矿物类型、成岩共生序列和引起片钠铝石形成的 CO_2的成因。CO_2气注入前形成的自生矿物组合主要为方解石、次生加大石英和高岭石,在次生加大石英形成过程中发生了第一期油气注入。CO_2气注入晚于第一期油气注入,CO_2气注入后形成的自生矿物组合主要为片钠铝石和铁白云石。第二期油气注入发生在 CO_2气注入后。片钠铝石的δ^(13)C 为-5.3~-1.5‰PDB,与片钠铝石平衡的δ^(13)C_(CO2),为-10.7~-7.0‰PDB,与海拉尔盆地 CO_2气的δ^(13)C_(CO2)值(-11.36~-8.02‰PDB)一致,表明形成片钠铝石的 CO_2和气藏中的 CO_2均来源于无机 CO_2与有机 CO_2混合背景,总体上以无机 CO_2为主。结合含片钠铝石砂岩与 CO_2气的分布都受控于深大断裂和γ5花岗岩的特点,CO_2气和形成片钠铝石的 CO_2绝大部分属于幔源-岩浆型。含片钠铝石砂岩中保存了 CO_2驱油的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拉尔盆地 乌尔逊凹陷 无机CO2气 岩石学 碳氧同位素 片钠铝石
下载PDF
苏仁诺尔断裂垂向封闭时空分布及其与油气聚集的关系 被引量:39
4
作者 付广 于丹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0-45,共6页
对断裂垂向封闭机理、影响因素以及乌尔逊凹陷北部苏仁诺尔断裂的发育、活动史进行了研究,利用断面压力和断裂带中的泥质含量对苏仁诺尔断裂垂向封闭性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苏仁诺尔断裂西南部在830~1800m处形成垂向封闭,而... 对断裂垂向封闭机理、影响因素以及乌尔逊凹陷北部苏仁诺尔断裂的发育、活动史进行了研究,利用断面压力和断裂带中的泥质含量对苏仁诺尔断裂垂向封闭性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苏仁诺尔断裂西南部在830~1800m处形成垂向封闭,而其东北部在640~1580m处形成垂向封闭.苏仁诺尔断裂在大磨拐河组内除东北部的大二段垂向封闭性差外,其余部分均为垂向封闭;在南二段内除I 340测线以南局部封闭性差外,其余均为垂向封闭;在南一段仅I 360~I 420测线之间和X848测线以西地区为垂向封闭,其余地区封闭性差.对苏仁诺尔断裂垂向封闭性的时空分布与油气分布、源岩排烃史关系的研究表明,苏仁诺尔断裂对油气聚集具有两个方面的作用:①断裂垂向封闭纵向分布的差异性造成了油气聚集层位的差异性;②断裂垂向封闭平面和时间分布的差异性决定了油气聚集沿断裂分布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尔逊凹陷 苏仁诺尔断裂 垂向封闭 时空分布 断面压力 泥质含量 油气聚集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南屯组优质烃源岩发育特征 被引量:39
5
作者 刘新颖 邓宏文 +3 位作者 邸永香 高晓鹏 王金奎 龙国清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8-73,共6页
运用钻井岩心及测井资料,对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烃源岩的生物发育、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认为乌尔逊凹陷南屯组发育有薄层优质烃源岩,它们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生烃潜力大。结合研究区地质条件,并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建立了适合本区... 运用钻井岩心及测井资料,对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烃源岩的生物发育、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认为乌尔逊凹陷南屯组发育有薄层优质烃源岩,它们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生烃潜力大。结合研究区地质条件,并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建立了适合本区优质烃源岩的评价标准;认为本地区烃源岩在生烃潜量(S1+S2)大于20 mg/g,氯仿沥青"A"大于0.3%,TOC大于5.0%,总烃(HC)大于700×10-6的情况下为优质烃源岩;同时,运用有机碳测井评价方法,结合研究区优质烃源岩评价标准,分析了区内诸多钻井优质烃源岩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优质烃源岩主要发育在南屯组,特别是该组的上部,南屯组一段烃源岩的厚度大于南屯组二段。总的来说,本区优质烃源岩的发育对盆地油气成藏产生较大的生烃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测井 地球化学 优质烃源岩 南屯组 白垩系 乌尔逊凹陷 海拉尔盆地
下载PDF
乌尔逊凹陷南部层序地层特征及成藏条件 被引量:35
6
作者 张成 魏魁生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7-52,共6页
乌尔逊凹陷沉积过程与构造演化对应,具有阶段性。层序地层学分析结果表明,凹陷南部白垩系发育2个一级层序(TSq1和TSq2)、5个二级层序(Ⅰ—Ⅴ)和12个三级层序(Sq1—Sq12)。层序界面特征明显,层序内部沉积体系类型丰富。凹陷沉积演化经历... 乌尔逊凹陷沉积过程与构造演化对应,具有阶段性。层序地层学分析结果表明,凹陷南部白垩系发育2个一级层序(TSq1和TSq2)、5个二级层序(Ⅰ—Ⅴ)和12个三级层序(Sq1—Sq12)。层序界面特征明显,层序内部沉积体系类型丰富。凹陷沉积演化经历了2个旋回,分别从T4时期和T04时期开始,其中后者为不完整旋回。总的构造格局决定了凹陷形态与沉积物在可容纳空间内的分布,这是油气成藏的先决条件;地层充填沉积,沉积体系叠置匹配,为成藏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二级层序Ⅱ和Ⅲ中各层序的密集段是烃源岩的主要分布区,尤以其中的Sq4和Sq5的暗色泥岩为最佳;这2个二级层序内的低位扇、低位楔,高位三角洲前缘、扇三角洲前缘沉积以及湖底浊积扇体系是形成油气藏的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尔逊凹陷 层序地层 沉积演化 层序模式 成藏条件
下载PDF
乌尔逊凹陷沉积成岩体系与油气分布 被引量:29
7
作者 张吉光 彭苏萍 林景晔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74-82,共9页
乌尔逊凹陷地处海拉尔盆地中央 ,是一个面积较大、勘探程度较高的箕式凹陷。其主要储集层为基岩风化壳、下白垩统的铜钵庙组、南屯组及大磨拐河组。已在其中的两个弧形构造带 2 0余口井获商业油气流。受西缘主断裂控制 ,该凹陷内形成了 ... 乌尔逊凹陷地处海拉尔盆地中央 ,是一个面积较大、勘探程度较高的箕式凹陷。其主要储集层为基岩风化壳、下白垩统的铜钵庙组、南屯组及大磨拐河组。已在其中的两个弧形构造带 2 0余口井获商业油气流。受西缘主断裂控制 ,该凹陷内形成了 4类构造体系 ,同时也控制形成了西陡东缓的古地形。南屯组、大磨拐河组的各类沉积相以不完整的环带状展布 ,由此划分出 7类构造岩相带 ,即乌西断阶扇三角洲构造岩相带、乌中深洼湖相构造岩相带、吞—巴中央隆起三角洲构造岩相带、乌东斜坡辫状三角洲构造岩相带、苏仁诺尔弧形断隆近岸水下扇—浊积扇构造岩相带、黄旗庙鼻状隆起扇三角洲构造岩相带、巴彦塔拉弧形断垒冲积扇构造岩相带。分析了南屯组、大磨拐河组的储层特征 ,并确定 5种成岩相 ,即压实成岩相、碳酸岩交代及胶结成岩相、溶蚀溶解成岩相、自生矿物充填成岩相、硅质沉淀成岩相等。成岩相的差异导致各构造岩相带内的油气藏类型和含油规模的不同。溶蚀溶解成岩相孔渗性最好 ,苏仁诺尔、巴彦塔拉构造岩相带以这种成岩相为主 ,并已发现一定规模的油气储量。而吞—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岩相带 沉积成岩体系 油气分布 乌尔逊凹陷 油气储量 沉积相
下载PDF
乌尔逊凹陷南二段油气成藏与分布主控因素及有利区预测 被引量:27
8
作者 付广 孟庆芬 徐琴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77-382,387,共7页
通过对乌尔逊凹陷南二段油气成藏各种条件与油气藏的叠合研究证明,乌尔逊凹陷南二段油气成藏与分布的主控因素主要有盖源时空匹配关系、储层岩性、断层和圈闭。盖源时空匹配关系控制着油气聚集数量和空间分布;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是油气... 通过对乌尔逊凹陷南二段油气成藏各种条件与油气藏的叠合研究证明,乌尔逊凹陷南二段油气成藏与分布的主控因素主要有盖源时空匹配关系、储层岩性、断层和圈闭。盖源时空匹配关系控制着油气聚集数量和空间分布;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是油气储集的有利岩性;断裂活动时期与源岩大量排烃期的匹配关系控制着油气聚集数量,较好的断层垂向封闭性有利于油气聚集,断裂活动和封闭控制着不同类型圈闭的形成。反向高断块和断背斜有利于油气运聚成藏。在此基础上得到乌尔逊凹陷南二段油气成藏与分布的有利勘探区主要分布在苏仁诺尔构造带和黄旗庙构造带南部;较有利区主要分布在铜钵庙构造带、乌东斜坡带、乌西断裂带、乌中构造带和巴彦塔拉构造带的部分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尔逊凹陷 油气藏 主控因素 有利区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南部早白垩世地层及其孢粉组合 被引量:17
9
作者 黄清华 李春柏 +1 位作者 孔惠 张铭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31-438,共8页
本文对内蒙古海拉尔盆地南部探井地层中孢粉化石进行了系统研究 ,自下而上建立了 9个孢粉化石组合。根据孢粉化石组合中 Cicatricosisporites,Pilosisprites,Impardecispora,Aequitriradites等重要分子的地质时限特性 ,认为其时代应属... 本文对内蒙古海拉尔盆地南部探井地层中孢粉化石进行了系统研究 ,自下而上建立了 9个孢粉化石组合。根据孢粉化石组合中 Cicatricosisporites,Pilosisprites,Impardecispora,Aequitriradites等重要分子的地质时限特性 ,认为其时代应属早白垩世。这些孢粉化石资料对建立海拉尔盆地地层层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化石 海拉尔盆地 早白垩世 地层层序 孢粉组合 油气勘探 地质 分子 时代 系统研究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大磨拐河组成岩作用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隋少强 宋丽红 张金亮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2-16,共5页
本文分析了乌尔逊凹陷大磨拐河组的岩石矿物、泥岩演化,孔隙演化等特征,得出压实作用导致了早期孔隙度的降低,自生胶结物充填了粒间孔隙,溶解作用产生了次生孔隙,温度是埋藏成岩过程中的主要因素,成岩阶段分成早期、中期和晚期3... 本文分析了乌尔逊凹陷大磨拐河组的岩石矿物、泥岩演化,孔隙演化等特征,得出压实作用导致了早期孔隙度的降低,自生胶结物充填了粒间孔隙,溶解作用产生了次生孔隙,温度是埋藏成岩过程中的主要因素,成岩阶段分成早期、中期和晚期3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陷 大磨拐河组 油气藏 成岩作用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白垩系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 被引量:11
11
作者 揭异新 袁月琴 王斌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2-87,共6页
对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和贝尔凹陷共21个原油和油砂样品进行GC、GC-MS和非烃含氮化合物测试分析,根据饱和烃、轻烃和甾萜类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分析资料,全面剖析了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白垩系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并通过油源对比... 对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和贝尔凹陷共21个原油和油砂样品进行GC、GC-MS和非烃含氮化合物测试分析,根据饱和烃、轻烃和甾萜类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分析资料,全面剖析了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白垩系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并通过油源对比确定了其主力烃源层。研究结果表明,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和乌尔逊凹陷原油存在2种成因类型:第一类油饱和烃C17-C23具正构烷烃优势,呈单峰型分布,Pr/Ph〉1(1~2.88),C27-C29甾烷呈“V”型分布,伽马蜡烷含量较低,表征淡水湖相沉积环境;第二类油具有饱和烃低碳正构烷烃优势,Pr/Ph〈1,孕甾烷、C27重排甾烷含量较低,伽马蜡烷不发育,表征煤系地层原油。油源对比揭示,原油来自2套不同沉积环境的源岩,展示了海拉尔盆地良好的烃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生物标志化合物 油源对比 乌尔逊凹陷 贝尔凹陷 海拉尔盆地
下载PDF
乌尔逊凹陷油气成藏期次及模式 被引量:11
12
作者 牟敦山 孙建军 刘璟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3-85,共3页
综合烃源岩生排烃史、盖层封闭形成史、圈闭形成史、断裂活动史和油气充注史得到 ,乌尔逊凹陷油气成藏的主要时期应为伊敏组沉积末期—青元岗组沉积早期 .根据乌尔逊凹陷油气藏类型、油气成藏条件及其时空匹配关系和油气成藏期次及过程 ... 综合烃源岩生排烃史、盖层封闭形成史、圈闭形成史、断裂活动史和油气充注史得到 ,乌尔逊凹陷油气成藏的主要时期应为伊敏组沉积末期—青元岗组沉积早期 .根据乌尔逊凹陷油气藏类型、油气成藏条件及其时空匹配关系和油气成藏期次及过程 ,认为乌尔逊凹陷油气成藏具有 3种模式 :源内砂岩透镜体或裂缝圈闭油气运聚成藏 ;油气沿断层垂向运移于断块或断层遮挡圈闭成藏 ;油气沿砂体短距离侧向运移于构造 -岩性圈闭成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尔逊凹陷 油气 成藏期次 成藏模式
下载PDF
盖层内断裂垂向封闭性定量评价新方法 被引量:13
13
作者 付广 杨文敏 +2 位作者 雷琳 侯建国 申大媛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9年第4期18-20,共3页
为定量研究盖层内断裂垂向封闭性,通过断裂带岩石与盖层岩石压实成岩所受压力大小的比较,利用盖层岩石排替压力和断裂对盖层封闭能力的破坏程度系数得到的断裂带内岩石排替压力,建立了一套盖层内垂向封闭性的定量评价方法。该方法可应... 为定量研究盖层内断裂垂向封闭性,通过断裂带岩石与盖层岩石压实成岩所受压力大小的比较,利用盖层岩石排替压力和断裂对盖层封闭能力的破坏程度系数得到的断裂带内岩石排替压力,建立了一套盖层内垂向封闭性的定量评价方法。该方法可应用于含油气盆地盖层内断裂垂向封闭性的定量评价,在乌尔逊凹陷评价大一段盖层内主要断裂垂向封闭性的现场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层内断裂 断层垂向封闭性 定量评价 排替压力 破坏程度 乌尔逊凹陷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无机CO_2与油气充注的时间记录 被引量:12
14
作者 高玉巧 刘立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74-582,共9页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存在无机CO2与油气双重充注。通过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流体包裹体分析、伊利石K-Ar测年及岩浆岩U-Pb定年等,确定了含片钠铝石砂岩的成岩共生序列,建立了无机CO2与油气充注的时间框架。CO2气注入前形成的自生...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存在无机CO2与油气双重充注。通过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流体包裹体分析、伊利石K-Ar测年及岩浆岩U-Pb定年等,确定了含片钠铝石砂岩的成岩共生序列,建立了无机CO2与油气充注的时间框架。CO2气注入前形成的自生矿物组合主要为次生加大石英和高岭石,在次生加大石英形成早—中期油气开始充注。油气注入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于120Ma开始至90~105Ma达到充注高峰,持续充注到63Ma或者更晚。CO2注入晚于油气大规模充注,最早时间为90Ma,与研究区花岗岩、流纹岩等岩浆岩年龄相差较大。研究区辉绿玢岩锆石多数颗粒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6.2±2.1Ma,代表了岩浆侵位结晶形成辉绿玢岩的年龄。结合片钠铝石和铁白云石是砂岩中最晚形成的自生矿物,认为CO2注入时间相对较晚,可能为46.2±2.1Ma或者更晚。含片钠铝石砂岩中保存了CO2充注驱油的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CO2 油气充注 时间记录 乌尔逊凹陷 海拉尔盆地
下载PDF
断裂对乌尔逊凹陷油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2
15
作者 付广 孟庆芬 祝彦贺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3-35,共3页
分析了乌尔逊凹陷断裂特征及其与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关系。对断裂在乌尔逊凹陷油气藏形成与分布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深源无机O2气藏分布在该凹陷深大断裂附近;晚期和长期继承性断裂可作为凹陷南屯组烃源岩油气的运移通道;油气... 分析了乌尔逊凹陷断裂特征及其与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关系。对断裂在乌尔逊凹陷油气藏形成与分布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深源无机O2气藏分布在该凹陷深大断裂附近;晚期和长期继承性断裂可作为凹陷南屯组烃源岩油气的运移通道;油气在平面上主要沿苏仁诺尔断裂分布;大一段较好的封闭性促使了乌尔逊凹陷油气藏主要形成在其下伏的南二段;与断层有关的圈闭是该凹陷的主要封闭类型。研究结果表明,断裂对乌尔逊凹陷油气成藏与分布起到了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尔逊凹陷 油气藏形成 油气成藏 圈闭 断裂特征 烃源岩 控制作用 CO2气藏 运移通道 无机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下白垩统火山碎屑岩成岩作用类型及序列 被引量:12
16
作者 于振锋 程日辉 +1 位作者 赵小青 孙凤贤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51-859,共9页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下白垩统发育火山熔岩-正常碎屑沉积岩之间的过渡岩石类型,其成岩作用类型与正常沉积岩相比具有特殊性.采用显微镜下描述与扫描电镜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成岩作用类型进行了研究,并总结出成岩作用序列.结...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下白垩统发育火山熔岩-正常碎屑沉积岩之间的过渡岩石类型,其成岩作用类型与正常沉积岩相比具有特殊性.采用显微镜下描述与扫描电镜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成岩作用类型进行了研究,并总结出成岩作用序列.结果显示火山碎屑岩的成岩作用类型包括熔结作用、机械渗滤作用、压实作用、脱玻化作用、重结晶作用、胶结作用、自生矿物转化和溶蚀溶解作用.其中,熔结作用、脱玻化作用以及凝灰质的溶蚀溶解作用是火山碎屑岩所特有的成岩作用类型.研究区具有成因联系的成岩共生组合主要有4类,分别是:(1)微晶石英和微晶方解石;(2)石英的溶解与结晶;(3)自生白云母、蒙皂石、伊利石和绿泥石;(4)沸石与自生长石.成岩序列可以分为熔结作用阶段、机械渗滤作用阶段、脱玻化作用阶段、凝灰质溶蚀溶解作用阶段、粘土矿物混层阶段、自生白云母阶段、沸石胶结阶段、颗粒强烈胶结阶段以及铁白云发育阶段.研究区下白垩统处于早成岩B期至晚成岩B期,主要为晚成岩A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拉尔盆地 乌尔逊凹陷 贝尔凹陷 下白垩统 火山碎屑岩 成岩作用 沉积岩 地层
原文传递
乌尔逊断陷构造演化与含油气系统 被引量:8
17
作者 于秀英 杨懋新 +3 位作者 王革 卢春阳 王权 张宜萍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4-16,共3页
乌尔逊断陷盖层构造演化主要经历了断陷和反转两个阶段。断陷期的构造演化具明显的幕式特征,铜钵庙组—大磨拐河组时期主要发育了张性基底断块构造样式,伊敏组时期则以滑脱型构造样式的发育为特色;构造反转发生在伊敏组沉积末期,断陷西... 乌尔逊断陷盖层构造演化主要经历了断陷和反转两个阶段。断陷期的构造演化具明显的幕式特征,铜钵庙组—大磨拐河组时期主要发育了张性基底断块构造样式,伊敏组时期则以滑脱型构造样式的发育为特色;构造反转发生在伊敏组沉积末期,断陷西北部的正断层普遍反转,同时全区抬升并遭受剥蚀。研究认为,乌尔逊断陷含油气系统的烃源岩演化、油气的运聚、油藏类型及含油气系统的关键时刻等明显受构造演化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尔逊断陷 幕式 构造演化 含油气系统
下载PDF
构造变换带的识别及其在乌尔逊凹陷的应用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彤 李忠权 +3 位作者 蒙启安 朱德丰 陈骁 陈均亮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0年第4期52-56,63,共6页
依据前人对构造变换带的研究,其可分为变换带和调节带2种,二者在应力机制、构造样式、发育部位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别。本次研究针对乌尔逊凹陷的铜钵庙构造带、巴彦塔拉构造带、苏仁诺尔构造带这3个较大的变换构造带,并运用其基本理论,... 依据前人对构造变换带的研究,其可分为变换带和调节带2种,二者在应力机制、构造样式、发育部位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别。本次研究针对乌尔逊凹陷的铜钵庙构造带、巴彦塔拉构造带、苏仁诺尔构造带这3个较大的变换构造带,并运用其基本理论,结合地震解释资料,分析乌尔逊凹陷构造特征,认为铜钵庙构造带与巴彦塔拉构造带、苏仁诺尔构造带在剖面特征、平面断裂特征和剖面演化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结果表明:铜钵庙构造带为构造调节带,巴彦塔拉构造带和苏仁诺尔构造带为构造变换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变换带 变换带 调节带 乌尔逊凹陷
下载PDF
从源盖断时空匹配关系剖析乌尔逊凹陷南二段油气前景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金生 付广 +3 位作者 刘洪霞 付晓飞 吕延防 祝彦贺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3,共3页
通过乌尔逊凹陷南一段源岩、大一段盖层和断裂在时空上匹配关系研究得到,大一段盖层与南一段源岩空间分布匹配关系好,有利于南二段油气大规模分布。大一段盖层与南一段源岩时间匹配关系好,可为南二段油气运移提供大量油气。南一段源岩... 通过乌尔逊凹陷南一段源岩、大一段盖层和断裂在时空上匹配关系研究得到,大一段盖层与南一段源岩空间分布匹配关系好,有利于南二段油气大规模分布。大一段盖层与南一段源岩时间匹配关系好,可为南二段油气运移提供大量油气。南一段源岩与断裂第二次活动期匹配关系相对较好,有利于南二段油气大规模运移。大一段盖层与断裂第二次活动期匹配关系相对较好,有利于南二段油气聚集与保存。盖源质量空间匹配关系和源盖断空间匹配关系表明,苏仁诺尔构造带最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是乌尔逊凹陷南二段油气勘探的最有利地区,盖源质量匹配关系较好区域内的断裂带是南二段油气勘探的较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尔逊凹陷 源岩 盖层 断裂 时空匹配 油气富集
下载PDF
内蒙古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现今地温场特征 被引量:10
20
作者 崔军平 任战利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89-593,共5页
乌尔逊凹陷作为内蒙古海拉尔盆地油气资源最丰富的凹陷之一,其地温场特征尚未进行系统研究。根据5口井系统测温数据和42口井油层测温数据以及实测热导率资料,分析了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现今地温场特征。乌尔逊凹陷的现今地温梯度在2.8~... 乌尔逊凹陷作为内蒙古海拉尔盆地油气资源最丰富的凹陷之一,其地温场特征尚未进行系统研究。根据5口井系统测温数据和42口井油层测温数据以及实测热导率资料,分析了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现今地温场特征。乌尔逊凹陷的现今地温梯度在2.8~3.7℃/hm之间,平均地温梯度为3.35℃/hm。现今大地热流密度值在42.2~59.4 mW/m2之间,平均大地热流密度值为56.0 mW/m2,表明乌尔逊凹陷是一个中温型地温场。现今地温梯度和大地热流密度值分布具有北高南低的特点,造成南北差异的原因主要为地下水活动、断裂及火山岩体。现今地温场对油气生成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乌尔逊凹陷为持续埋藏性凹陷,现今地温为烃源岩经历的最高温度;西部地区现今温度最高,铜钵庙组、南屯组、大磨拐河组烃源岩仍处于较高的温度环境中,烃源岩现今仍处于生烃过程中,西部地区是乌尔逊凹陷主要的找油气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温梯度 大地热流 控制因素 海拉尔盆地 乌尔逊凹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