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方书量词“盏”的用法变化—兼论《金匮要略》煮散方与版本问题 被引量:3
1
作者 沈澍农 《中华医史杂志》 2022年第1期3-11,共9页
煮散法是将药物打成散末,以较少水量煎煮服用的一种药物制作与服用方法。该法始于晋代,发展于唐,盛行于两宋。随着宋代煮散法的盛行,日用器物“盏”在中医古籍中由计量服药量转变为计量用水量。这一变化具有确定具体古籍形成年代的标志... 煮散法是将药物打成散末,以较少水量煎煮服用的一种药物制作与服用方法。该法始于晋代,发展于唐,盛行于两宋。随着宋代煮散法的盛行,日用器物“盏”在中医古籍中由计量服药量转变为计量用水量。这一变化具有确定具体古籍形成年代的标志性意义,从而成为我们考察相关中医文献形成时代的一个参考尺度。《金匮要略》的2种主要传本,就可以利用这一尺度比出其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煮散 量词 《金匮要略》 吴迁本 邓珍本
原文传递
关于洪武抄本《金匮要略方》中破读字的讨论
2
作者 么新英 赵怀舟 耿璇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第9期1008-1010,共3页
古汉语中存在着一字多音的现象,当一字有两读或三读时,容易读错。质量较好的古籍会对最通常读音以外的读音加以注明,这叫"破读"或"读破"。破读的字,大多数是声调的差异。在文献传播实践过程中,人们创造性地使用了... 古汉语中存在着一字多音的现象,当一字有两读或三读时,容易读错。质量较好的古籍会对最通常读音以外的读音加以注明,这叫"破读"或"读破"。破读的字,大多数是声调的差异。在文献传播实践过程中,人们创造性地使用了一种破读号,即用一个圆圈或圆点,附在字的四角上。平声在左下角加圈点,上声在左上角加圈点,去声在右上角加圈点,入声在右下角加圈点。加圈或加点于破读字特定部位的标识方法,可以分别称为破读字的圈发之法或点发之法。为古籍文本加破读号的现象,虽然存在年代较为悠久,但因其标志并不十分明显,容易使人们所忽略或误解,以至于产生对破读号本身的不理解,进而发生对原文理解的歧义。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吴迁抄出的《金匮要略方》是小字本《金匮要略》的唯一存世传本,其文献价值非常重大。文章对该抄本中存在的破读字的圈发之法略作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要略方 吴迁本 破读字 破读号 圈发 点发
下载PDF
《金匮要略》北宋官刻原貌探究 被引量:4
3
作者 付阳 张承坤 +1 位作者 沈澍农 顾培杏 《中医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671-675,共5页
《金匮要略》各种传世版本中,吴迁抄本最大程度保留了北宋官刻原貌。从书名、篇名、篇章顺序、方药名、药物炮制方法、用药剂量、参考医书、宋臣注文等角度,对比分析和研究吴迁本与邓珍刊本及其衍生的各传本,对北宋官刻《金匮要略》的... 《金匮要略》各种传世版本中,吴迁抄本最大程度保留了北宋官刻原貌。从书名、篇名、篇章顺序、方药名、药物炮制方法、用药剂量、参考医书、宋臣注文等角度,对比分析和研究吴迁本与邓珍刊本及其衍生的各传本,对北宋官刻《金匮要略》的面貌进行一定程度的还原。北宋官刻《金匮要略》的正式书名是《金匮要略方》,全书篇名完整,篇章顺序与当今通行本有异,方名更为古貌,方药用量有所差别,药物炮制方法记载更为详尽,参考较多中古医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方》 《金匮要略》吴迁抄本 《金匮要略》邓珍本 版本 北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