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诗十九首》思妇诗探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晓芳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0年第7期110-112,共3页
《古诗十九首》把审视的焦点从外部世界转向人,从男性转向女性,着力塑造了思妇这一独特的审美形象。作者借助女性视角审视着女性丰富敏锐的内心情感世界,充分彰显了女性生命意识的觉醒,同时也传达出自己孤独忧伤的人生体验与精神苦闷。... 《古诗十九首》把审视的焦点从外部世界转向人,从男性转向女性,着力塑造了思妇这一独特的审美形象。作者借助女性视角审视着女性丰富敏锐的内心情感世界,充分彰显了女性生命意识的觉醒,同时也传达出自己孤独忧伤的人生体验与精神苦闷。《古诗十九首》作为拟女性写作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高潮,为日后文人拟女性写作的发展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十九首》 思妇诗 生命意识 游子心态 拟女性写作
下载PDF
幻想与惩罚:论现代韩人上海游记中的女性书写
2
作者 崔昌竻 陈华艳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5-118,65,共15页
在韩国日殖时期,现代韩人的上海游记留下了非常丰富的女性书写文本。本文旨在从性欲望、爱情与女性的社会角色等三个层面出发,分析韩人在特殊的现代性场所——上海租界所形成的女性观,揭示現代物质文明和异域文化对人的欲望的刺激和对... 在韩国日殖时期,现代韩人的上海游记留下了非常丰富的女性书写文本。本文旨在从性欲望、爱情与女性的社会角色等三个层面出发,分析韩人在特殊的现代性场所——上海租界所形成的女性观,揭示現代物质文明和异域文化对人的欲望的刺激和对女性的物化,并进一步指出殖民地知识分子对女性的双重期望和其现代性认知的内在分裂与异化,以期复原东亚现代进程的多元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游记 现代韩国人 女性书写
原文传递
花之安中国女性书写中的“知识侨易”
3
作者 张斐 《基督教文化学刊》 2023年第1期106-127,共22页
一、“知识侨易”的现实前提:花之安的侨易历程伴随着19世纪基督教海外传教和殖民国家海外扩张的进程,中德之间人员的流动和知识的“变易”快速走出18世纪的相对低潮,以多样的形式和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直到进入一个加速运动的阶段。从... 一、“知识侨易”的现实前提:花之安的侨易历程伴随着19世纪基督教海外传教和殖民国家海外扩张的进程,中德之间人员的流动和知识的“变易”快速走出18世纪的相对低潮,以多样的形式和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直到进入一个加速运动的阶段。从侨易学的视角看来,作为来华德意志人中的主要群体,传教士来华的物质位移清晰可见,其精神漫游也并非无迹可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之安 传教士 海外扩张 变易 基督教 女性书写 无迹可寻 德意志
原文传递
性别视野下的解放战争题材小说 被引量:1
4
作者 降红燕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7-112,135,共7页
解放战争题材小说是十七年(1949-1966)文学革命历史小说的一部分。从性别视角可以读出解放战争题材小说蕴含着战争与性别关系的思考,某种程度上表现了作家对具有进步意义的中国当代女性形象的一种审美想象。《保卫延安》偏重男性主体群... 解放战争题材小说是十七年(1949-1966)文学革命历史小说的一部分。从性别视角可以读出解放战争题材小说蕴含着战争与性别关系的思考,某种程度上表现了作家对具有进步意义的中国当代女性形象的一种审美想象。《保卫延安》偏重男性主体群像塑造,是一部男人的书。《红日》《林海雪原》在展现女性形象主体性色彩的同时,对女性身体的修辞渲染未摆脱传统性别文化将女人视为被看的观念。《百合花》的审美价值则标志着女性作家在写作中超越有限后所能达到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战争题材小说 战争与性别 写女性 女性写
下载PDF
论徐怀中《迁风记》的女体叙事
5
作者 降红燕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72-78,共7页
男性作家徐怀中的《迁风记》对女性身体的叙事别具一格。与以往很多男作家文本将女性身体视为客体的倾向不同,《迁风记》的女体叙事基本祛除了欲望化对象的色彩,力求达到一种圣洁崇高的审美境界。这种女体叙事的产生与作者几十年创作中... 男性作家徐怀中的《迁风记》对女性身体的叙事别具一格。与以往很多男作家文本将女性身体视为客体的倾向不同,《迁风记》的女体叙事基本祛除了欲望化对象的色彩,力求达到一种圣洁崇高的审美境界。这种女体叙事的产生与作者几十年创作中秉承的性别观念和我国当代社会性别制度密切相关。《迁风记》的女体叙事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接续了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的流脉并有所超越,溢出了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写女性”理论的边界,具有一定的超性别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怀中 《迁风记》 女体叙事 社会性别制度 “写女性”
下载PDF
“我只在乎那颗最小最寂寞的星星”——论虹影的底层女性书写
6
作者 倪子惠 《华文文学》 2024年第1期82-87,共6页
“我只在乎那颗最小最寂寞的星星”,这句话可以看作虹影对底层女性书写的使命写照。贫民窟的童年经历是虹影的灵感来源,她以文学的方式再现底层女性的真实生活,从“底层人”的视角来重构被遮蔽的“她者”历史。在早期作品中,虹影以“悍... “我只在乎那颗最小最寂寞的星星”,这句话可以看作虹影对底层女性书写的使命写照。贫民窟的童年经历是虹影的灵感来源,她以文学的方式再现底层女性的真实生活,从“底层人”的视角来重构被遮蔽的“她者”历史。在早期作品中,虹影以“悍妇”和“荡妇”形象展现底层女性在父权制婚恋关系中所承受的“说不出的黑暗”,揭开被遮蔽的第三世界底层女性幕布,来叙述真实的自己;中后期的底层女性书写里,虹影对世界有了一个新的看法,她从对立的性别矛盾中走出来,逐渐向新的两性相处模式靠近。在新作《月光武士》中,虹影借“月光武士”来寄托对底层女性精神力量的期许,而这一形象的出现和失败也让其重归神话,从矛盾的“他人拯救”最后落脚到个人身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影 新移民文学 底层女性书写
下载PDF
想象中国与凝视东方:近代西方画报中的中国女性书写
7
作者 彭敏哲 《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0-101,共12页
西方画报从宫廷女性、家庭女性和底层女性三重维度全景式地呈现和重构“中国女性”。慈禧形象的形塑与晚清中国形象的缔造是一体的,慈禧形象的“丑化”与“美化”代表着西方媒体中画报记者、外国画师、慈禧本人等各自不同的言说立场与... 西方画报从宫廷女性、家庭女性和底层女性三重维度全景式地呈现和重构“中国女性”。慈禧形象的形塑与晚清中国形象的缔造是一体的,慈禧形象的“丑化”与“美化”代表着西方媒体中画报记者、外国画师、慈禧本人等各自不同的言说立场与政治博弈。对民俗、家庭和劳动空间中普通女性的日常摹写,是西方世界窥探、感知和构建“中国形象”的重要途径,折射了西方社会对中国女性的认知与想象。底层女性作为弱势的主角凸显于灾难图景中,以“贫女幼子”作为主要表征。近代西方画报中所裁取的不同凝视视角,为重塑近代中国女性的历史记忆提供了一个可参照的坐标。作为一种“镜像”般的映现与对照,西方画报所建构出的中国女性,既是对近代中国女性生活的客观呈现,也含有西方人窥视、想象与重塑的特别意象,隐现出世界如何讲述“中国故事”的历史印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画报 想象 凝视 近代中国 女性书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