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5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银敷料在修复Ⅱ度烧伤创面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8
1
作者 陈炯 韩春茂 +2 位作者 林小玮 唐志坚 苏士杰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观察纳米银敷料在Ⅱ度烧伤创面的防治感染作用及对创面愈合时间的影响。方法将Ⅱ度(深、浅)烧伤创面患者随机分为纳米银敷料组(A组,65例),1%磺胺嘧啶银霜组(B组,63例)和凡士林油纱组(C组,63例)。创面敷料或用药每天更换1次,使用前... 目的观察纳米银敷料在Ⅱ度烧伤创面的防治感染作用及对创面愈合时间的影响。方法将Ⅱ度(深、浅)烧伤创面患者随机分为纳米银敷料组(A组,65例),1%磺胺嘧啶银霜组(B组,63例)和凡士林油纱组(C组,63例)。创面敷料或用药每天更换1次,使用前后进行创面细菌培养,观察创面愈合时间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在防治创面细菌定植方面,治疗后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A组(0%)与B组(1·6%)相似,均较治疗前下降,而C组治疗后细菌培养阳性率(14·3%)较治疗前(4·8%)明显增加。A组浅Ⅱ度创面愈合时间为(9·6±1·6)d,与B、C两组比较均明显提前(P<0·01);A组深Ⅱ度创面愈合时间为(19·1±2·6)d,与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Ⅱ度烧伤创面应用纳米银敷料,可以降低患者创面感染的风险,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磺胺嘧啶银 创面感染 伤口愈合 纳米银颗粒
原文传递
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75
2
作者 项大业 连永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50-1152,共3页
目的分析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防治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8年3月-2009年9月收治的行骨科无菌手术患者631例,按照切口感染与否,将患者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医疗差... 目的分析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防治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8年3月-2009年9月收治的行骨科无菌手术患者631例,按照切口感染与否,将患者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医疗差异,分析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探讨防治切口感染的措施。结果经比较切口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医疗差异,年龄、肥胖、手术时间、抗菌药物使用例次、合并糖尿病、不同内置物、病房环境、责任护士年资、术后住院时间等因素,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病原菌分布,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率最高,占48.8%,其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26.8%。结论临床在对患者行骨科无菌手术时,应综合考虑患者因素、医院感染控制规范管理、环境因素等,尽量降低骨科无菌手术切口的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无菌手术 切口感染 危险因素 防治对策
原文传递
177例慢性伤口应用纳米银敷料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69
3
作者 蒋琪霞 刘玉秀 +5 位作者 李晓华 彭青 王建东 黄秀玲 周昕 李洋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32-936,共5页
目的观察慢性伤口长期使用纳米银敷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安全有效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177例慢性伤口患者清洗清创后采用纳米银敷料覆盖,隔日更换1次至愈合或63d后研究结束,随访6个月。于干预前及干预后第7、14、28和63天取伤口分... 目的观察慢性伤口长期使用纳米银敷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安全有效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177例慢性伤口患者清洗清创后采用纳米银敷料覆盖,隔日更换1次至愈合或63d后研究结束,随访6个月。于干预前及干预后第7、14、28和63天取伤口分泌物行细菌培养,抽血检查肝肾功能。每次更换敷料时观察局部组织和皮肤有无不良反应,测量伤口面积,记录愈合时间。使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干预前检出9种细菌,阳性率67.23%(119/177),最常见的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杆菌。干预后第14、28、63天较干预前病原菌阳性率明显下降(P<0.05),干预28d、63d后伤口面积明显缩小(P<0.05),干预期内伤口愈合率59.89%(106/177),无不良反应和细胞毒性作用。结论纳米银敷料长期使用能有效抑制细菌生长,促进伤口愈合,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生物膜 伤口感染 纳米银敷料 慢性伤口
原文传递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护理研究 被引量:57
4
作者 张莉莉 彭晓容 +1 位作者 张文凤 连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98-100,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模式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中的辅助效果。方法选取160例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患者采用VSD通道建立护理技术,B组患者采用VSD间断高浓度给氧护理技术,C...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模式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中的辅助效果。方法选取160例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患者采用VSD通道建立护理技术,B组患者采用VSD间断高浓度给氧护理技术,C组患者采用VSD通道建立+VSD间断高浓度给氧护理技术,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比较4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护理前后创面大小、疼痛缓解情况与满意度。结果 C组患者导管堵塞次数、VSD植入时间、植皮成活率、舒适度与住院时间总体水平均优于其他3组,而住院费用仅显著高于B组,C组患者护理后疼痛缓解情况显著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SD通道建立+VSD间断高浓度给氧护理技术在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中的辅助效果最佳,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骨科创伤 感染创面 疼痛 护理
下载PDF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手外伤感染创面修复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3
5
作者 朱玉花 王俊波 +1 位作者 张全英 宋传莲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109-2111,共3页
目的观察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治疗手外伤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29例创面感染的手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1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1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换药治... 目的观察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治疗手外伤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29例创面感染的手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1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1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换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二次手术率、术后1周愈合率、愈合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二次手术率为11.11%,低于对照组的5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愈合率为(95.4±2.1)%,高于对照组的(45.7±1.8)%;愈合时间为(17.4±2.4)d,短于对照组(28.7±2.9)d;组织病理学评分为(8.7±0.7)分,高于对照组(4.2±0.4)分;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为(6.1±1.2)d,短于对照组(12.4±2.3)d;住院时间为(18.1±2.1)d,短于对照组(30.4±1.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应用于手外伤创面感染的修复中,可有效促进组织愈合、缩短愈合时间、缩短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二次手术率,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 手外伤 创面感染
原文传递
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伤口感染的细菌学特点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48
6
作者 金国华 赵胜春 +3 位作者 陈欣 陈红卫 李军 潘月好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21-1324,共4页
目的调查分析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伤口感染的细菌学特点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7月医院骨科收治的开放性骨折术后伤口感染患者232例,采集患者开放性骨折伤口的分泌物进行培养与鉴定,对... 目的调查分析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伤口感染的细菌学特点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7月医院骨科收治的开放性骨折术后伤口感染患者232例,采集患者开放性骨折伤口的分泌物进行培养与鉴定,对其伤口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并对获得的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分析感染患者的细菌学特点及耐药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32例患者中,211例患者细菌培养呈阳性,细菌检出率为90.9%;所有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296株,革兰阴性菌,占61.8%;革兰阳性菌,占33.4%;真菌,占4.7%;伤口感染检出率最高3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18.6%、17.2%、15.2%;对主要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耐药率最高的药物为青霉素,耐药率均在75%以上,而耐药率最低的药物为万古霉素菌株,耐药率均低于2%,其次为亚安培南。结论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伤口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检出率最高的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鲍氏不动杆菌,且各种病原菌对多种常见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其中耐药率最高的为青霉素,耐药率最低的为万古霉素,因此,临床医护人员应根据伤口病原菌培养情况及药敏结果进行合理用药方案的制定,以有效控制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性骨折 伤口感染 细菌学特点 抗菌药物 耐药性
原文传递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策略 被引量:47
7
作者 刘瑜 《西部医学》 2012年第7期1343-1344,共2页
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普外科7000例手术患者中所发生的67例手术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普外科7000例手术中,切口感染67例,感染率为0.96%。切口感染因素与手术室条件、手... 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普外科7000例手术患者中所发生的67例手术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普外科7000例手术中,切口感染67例,感染率为0.96%。切口感染因素与手术室条件、手术种类、手术人员无菌操作是否规范、手术患者的条件、手术前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等有关。结论对普外科手术患者易导致切口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以预防和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口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护理对策 被引量:46
8
作者 张丽华 刘佳佳 +2 位作者 徐淑娟 董薪 杨军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84-1385,共2页
目的总结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护理方法及体会。方法对43例进行VSD治疗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术中配合管理和术后创面及引流装置护理,并观察其治疗效果与并发症。结果43例患者,随访6~12个月,所有患者均取得了... 目的总结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护理方法及体会。方法对43例进行VSD治疗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术中配合管理和术后创面及引流装置护理,并观察其治疗效果与并发症。结果43例患者,随访6~12个月,所有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中41例创面无肌腱骨骼外露,肉芽生长良好,细菌培养均呈阴性,创面修复好;另外2例因骨外露面积较大和感染肉芽生长停滞再次行皮瓣修复。结论充分细致地做好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创面 感染 护理
原文传递
负压伤口治疗结合纳米银敷料处理创伤性慢性伤口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44
9
作者 蒋琪霞 王建东 +2 位作者 彭青 董珊 黄秀玲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98-1202,共5页
目的如何使用负压伤口治疗(NPWT)伤口感染目前尚无明确建议。文章旨在将纳米银敷料作为填充敷料实施NPWT,并观察其效果,为优化NPWT技术提供依据。方法纳入东部战区总医院门诊伤口护理中心就诊、符合物理性创伤性伤口患者80例,完全随机... 目的如何使用负压伤口治疗(NPWT)伤口感染目前尚无明确建议。文章旨在将纳米银敷料作为填充敷料实施NPWT,并观察其效果,为优化NPWT技术提供依据。方法纳入东部战区总医院门诊伤口护理中心就诊、符合物理性创伤性伤口患者80例,完全随机化方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等渗盐水纱布为填充敷料的标准NPWT,干预组将NPWT的填充敷料改进为纳米银敷料,所有患者负压治疗至少14 d,后采用湿性治疗随访至愈合或3个月。全分析集(FAS)和符合方案集(PPS)分析2组干预后14 d的体积缩小率,另比较干预后14 d细菌阳性率和随访3个月末的伤口治愈率和愈合时间。结果对照组36例、干预组40例完成了预期的负压治疗时间和随访时间。治疗前2组基线接近。FAS显示对照组、干预组NPWT治疗后14 d伤口体积缩小率分别为(59.48±27.24)%、(70.95±2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S显示对照组、干预组伤口体积缩小率分别为(64.42±22.33)%、(70.95±2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伤口治疗后效果比较显示,与对照组细菌阳性率(44.44%)比较,干预组细菌阳性率(20.00%)降低(P<0.05);与对照组愈合时间[(62.58±16.18)d]比较,干预组[(50.85±15.81)d]缩短(P<0.05);与对照组伤口治愈率(66.67%)比较,干预组(97.50%)提高(P<0.05)。结论改进NPWT填充敷料能有效缩小创伤性伤口的体积和降低致病菌阳性率,有助于控制伤口感染和改善伤口愈合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伤口治疗 慢性伤口 银敷料 伤口感染 伤口愈合
下载PDF
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临床分析 被引量:40
10
作者 李广森 吴俊霞 叶尔强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20-521,共2页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 对 16例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2例恶性肿瘤患者中有 16例发生切口感染 ,感染率为 17.39%。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易发生切口感染 ,针对各种相...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 对 16例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2例恶性肿瘤患者中有 16例发生切口感染 ,感染率为 17.39%。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易发生切口感染 ,针对各种相关因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减少切口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切口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
下载PDF
两种银敷料对慢性伤口愈合及渗液酸碱度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38
11
作者 邓红艳 郭春兰 +1 位作者 周欣 吕玉华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6期39-41,共3页
目的比较两种银敷料辅助治疗慢性感染伤口的效果及对伤口渗液酸碱度的影响,以指导银敷料在慢性伤口治疗中的合理使用。方法将糖尿病足溃疡、压疮、下肢静脉溃疡、创伤性溃疡、烧伤残余创面5类慢性伤口患者104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52... 目的比较两种银敷料辅助治疗慢性感染伤口的效果及对伤口渗液酸碱度的影响,以指导银敷料在慢性伤口治疗中的合理使用。方法将糖尿病足溃疡、压疮、下肢静脉溃疡、创伤性溃疡、烧伤残余创面5类慢性伤口患者104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52例。两组患者均按照统一方法评估、清洗和清创后,A组使用银离子藻酸盐敷料、B组使用纳米银敷料,分别接受30d的伤口局部辅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伤口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伤口愈合评分及渗液pH值。结果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伤口愈合计分和渗液pH值均较治疗前下降,A组患者伤口愈合计分显著优于B组(P<0.01);两组伤口渗液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银敷料辅助治疗慢性感染伤口均能促进伤口愈合,但银离子藻酸盐敷料的效果更优;两种银敷料均能降低伤口渗液pH值且作用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伤口 伤口感染 银敷料 伤口愈合计分 渗液酸碱度
下载PDF
真空封闭技术治疗开放性骨折合并的感染创面 被引量:38
12
作者 黄雄飞 杜靖远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604-606,共3页
目的 探讨开放性骨折合并感染创面的有效治疗方法。 方法  1995年 2月~ 2 0 0 0年 10月共收治开放性骨折合并创面感染 18例 ,其中表浅感染 2例 ,深部感染 7例 ,创伤后慢性骨髓炎 9例。创面彻底清创后 ,将内置引流管的聚乙烯醇缩甲醛... 目的 探讨开放性骨折合并感染创面的有效治疗方法。 方法  1995年 2月~ 2 0 0 0年 10月共收治开放性骨折合并创面感染 18例 ,其中表浅感染 2例 ,深部感染 7例 ,创伤后慢性骨髓炎 9例。创面彻底清创后 ,将内置引流管的聚乙烯醇缩甲醛 (PVA)泡沫置入创面 ,再用聚氨酯(PU)薄膜将PVA泡沫及周围正常皮肤一起覆盖密封 ,引流管接负压瓶 ,形成真空封闭。 结果 处理 14~ 30d(平均 18.6d) ,创面感染均得到控制 ,创面肉芽新鲜 ,创面面积缩小 16 .2 % ,Ⅱ期游离植皮后 ,创面均愈合 ;其中 14例随访 1.5~ 36个月 ,感染无复发。 结论 真空封闭技术能有效控制开放性骨折合并的创面感染 ,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口感染 合并症 真空封闭技术 治疗开放性骨折
原文传递
负压封闭引流加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感染创面 被引量:39
13
作者 杨瑞增 张文明 《临床骨科杂志》 2011年第3期289-290,共2页
目的探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VSD)加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严重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伴大面积伤口感染患者,清创后VSD敷料覆盖创面,应用VSD技术5~7 d,待肉芽生长、创面新鲜后行中厚皮片植皮治疗。... 目的探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VSD)加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严重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伴大面积伤口感染患者,清创后VSD敷料覆盖创面,应用VSD技术5~7 d,待肉芽生长、创面新鲜后行中厚皮片植皮治疗。结果 32例VSD治疗1周后去除VSD敷料,伤口感染控制,局部创面肉芽组织新鲜,愈合良好。结论 VSD可以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及有效地避免交叉感染,促进大面积皮肤缺损感染伤口的愈合,为二次植皮提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腓骨骨折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 外固定器 骨折 开放性 感染创面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感染创面的应用 被引量:36
14
作者 王英 李红晨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602-1603,共2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骨科复杂感染创面应用过程中的护理要点。方法对在医院骨科住院的48例复杂感染创面的病例,予以VSD技术辅助软组织缺损修复与重建,在围手术期予以综合护理。结果 48例采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的患者&...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骨科复杂感染创面应用过程中的护理要点。方法对在医院骨科住院的48例复杂感染创面的病例,予以VSD技术辅助软组织缺损修复与重建,在围手术期予以综合护理。结果 48例采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的患者"人工皮"全部成活,其中17例持续负压引流约7d,创面植皮愈合,12例在持续负压引流7~10d后更换VSD材料,经植皮或二期缝合后愈合,该组病例无护理并发症。结论 VSD是外科引流技术的革新,能有效促进创面愈合,护理重点是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情况,保持引流管通畅和加强营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感染创面 修复 护理
原文传递
创伤性伤口感染处理现况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35
15
作者 蒋琪霞 《创伤外科杂志》 2019年第6期401-404,共4页
创伤是一个发生率高,耗费人力、物力的全球性健康问题,预防和控制感染是创伤性伤口处理的一大挑战。本文从发生率、危险因素以及临床判断标准分析创伤性伤口感染的现状,并从伤口清洗、抗生素应用、抗感染敷料使用、辅助治疗四个方面分... 创伤是一个发生率高,耗费人力、物力的全球性健康问题,预防和控制感染是创伤性伤口处理的一大挑战。本文从发生率、危险因素以及临床判断标准分析创伤性伤口感染的现状,并从伤口清洗、抗生素应用、抗感染敷料使用、辅助治疗四个方面分析创伤性伤口的处理现况以及争议,提出应对策略和研究方向,以期为创伤性伤口的感染处理和临床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伤口 伤口感染 敷料 综合疗法
下载PDF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34
16
作者 赵斌 褚庆玉 +1 位作者 安玉章 杨庆圆 《河北医药》 CAS 2020年第9期1402-1407,共6页
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VSD)是目前临床上各种伤口的首选治疗方法,临床广泛应用,包括急性创伤、慢性难愈合性创面、糖尿病足、伤口感染等,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VSD通过充分引流、增加血液灌注、促进伤口创缘的机械牵拉... 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VSD)是目前临床上各种伤口的首选治疗方法,临床广泛应用,包括急性创伤、慢性难愈合性创面、糖尿病足、伤口感染等,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VSD通过充分引流、增加血液灌注、促进伤口创缘的机械牵拉、促进血管生成、增殖细胞因子的表达等从而促进伤口愈合。VSD的临床使用需要注意其最佳负压压力值的设定、适时的敷料更换终止以及掌握好VSD的适应证及禁忌证。VSD的最新进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将作为抗菌剂的银制成含银VSD敷料可以减少创面的细菌负荷、防治感染;智能负压确保VSD管道的畅通;VSD联合局部氧疗、超声清创、植骨术及中药等促进创面愈合。本文就VSD的临床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负压引流 智能负压 伤口康复 伤口感染
下载PDF
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17
作者 贾媛 赵华兴 +3 位作者 李行 杨思源 郭丽敏 孟繁洁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9年第3期634-639,共6页
创面感染是烧伤患者最主要的医院感染之一,创面感染延长住院时间导致医疗成本增加,影响患者预后,可引起脓毒血症、败血症、多器官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可导致患者死亡。烧伤后创面感染阳性率较高,其危险因素有年龄、就诊时间、烧伤面... 创面感染是烧伤患者最主要的医院感染之一,创面感染延长住院时间导致医疗成本增加,影响患者预后,可引起脓毒血症、败血症、多器官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可导致患者死亡。烧伤后创面感染阳性率较高,其危险因素有年龄、就诊时间、烧伤面积、烧伤深度、吸入性损伤、早期休克、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住院时间、医疗操作不当等。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最常见的为铜绿假单胞菌与鲍曼不动杆菌等,革兰氏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首位,菌群交替现象严重,且条件致病菌增多,多重耐药菌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及时处理并定期检查创面、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免疫与营养支持治疗,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等可有效预防烧伤患者创面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创面感染 感染 危险因素 病原学 预防
下载PDF
骨科患者术后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风险管理 被引量:32
18
作者 张玉萍 王瑜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124-126,共3页
目的探讨骨科患者术后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风险管理。方法选择骨科收治的创伤住院患者421例,回顾性调查研究方式记录感染发生情况,分析术后伤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制定适宜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术后感染26例(6. 18%),开放性... 目的探讨骨科患者术后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风险管理。方法选择骨科收治的创伤住院患者421例,回顾性调查研究方式记录感染发生情况,分析术后伤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制定适宜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术后感染26例(6. 18%),开放性创伤患者,手术时间越长,首次清创时间越长,切口类型越大,术前合并其他感染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类型越多,住院时间越长,这些因素发生术后伤口感染的风险高。结论临床护理应做好术前评估,加强手术室管理及围术期管理,以降低伤口感染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伤口感染 危险因素 护理风险
下载PDF
开放性骨折患者创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药敏分析 被引量:32
19
作者 刘立柱 宋世锋 +2 位作者 张伟 李超艺 李强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3505-3507,共3页
目的研究开放性骨折患者创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为降低感染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6月医院出现创面感染的开放性骨折患者160例,对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鉴定,探讨开放性骨折患者创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 目的研究开放性骨折患者创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为降低感染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6月医院出现创面感染的开放性骨折患者160例,对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鉴定,探讨开放性骨折患者创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60例感染患者共分离出160株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共78株占48.75%,革兰阴性菌60株占37.50,真菌22株,占13.75%;革兰阳性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性高,均为100.0%,对呋喃妥因、万古霉素和替考拉丁的耐药性较低,均为0。结论开放性骨折患者创面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应加强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性骨折 创面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原文传递
结直肠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机体免疫功能及切口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29
20
作者 赵群都 周鹏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6期3434-3435,3438,共3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根除术后给予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对机体免疫功能及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1例行结直肠癌根除术后的患者分为早期肠外营养组41例和早期肠内营养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切口...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根除术后给予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对机体免疫功能及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1例行结直肠癌根除术后的患者分为早期肠外营养组41例和早期肠内营养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比较免疫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早期肠内营养组术后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出现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早期肠外营养组(P<0.05);Th1/Th2和淋巴细胞数明显高于早期肠外营养组(P<0.05)。结论对结直肠癌根除术后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营养支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手术后期间 肠道营养 伤口感染 T淋巴细胞亚群 肛门排气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