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间佛教发展过程中的世俗化问题辨析 被引量:9
1
作者 唐忠毛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7-115,152,共9页
"人间佛教"自太虚首倡,经印顺、赵朴初等人的发展,已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思潮及其谋求自身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现代发展路径与实践模式;但是,在当下人间佛教的发展过程中,围绕"世俗化"问题也产生了诸多的争论与质疑... "人间佛教"自太虚首倡,经印顺、赵朴初等人的发展,已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思潮及其谋求自身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现代发展路径与实践模式;但是,在当下人间佛教的发展过程中,围绕"世俗化"问题也产生了诸多的争论与质疑。究其原因,不仅因为"世俗化"一词本身充满了歧义,同时也因为不同的论者在使用"世俗化"一词时基于不同的理论立场和具体语境。有的论者在言及中国佛教"世俗化"时,仅局限于中国佛教自身的汉语历史语境,而无视现代性理论提供的宏大背景与视野;有的论者则立足于西方宗教社会学的立场,而无视中国佛教与西方宗教形态的差异性;而有的论者则持受世俗化与宗教性两相对立的立场;等等。因此,澄清"世俗化"一词的概念史背景与不同言说语境,进而对人间佛教发展过程中有关"世俗化"问题进行辨析、澄清,不仅有助于人间佛教的理论建设,也有益于中国佛教的未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间佛教 世俗化 商业化 庸俗化
下载PDF
辛亥革命以来的百年现代性佛学研究——新佛教史的体系性建构与批判性佛教思想诠释的辩证开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江灿腾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25,共11页
所谓现代性佛学研究,是非以信仰取向为主的对佛学相对客观性学术论述或相关探讨。辛亥革命以后至1949年,在困难的学术条件下,中国依然涌现了一些现代性宗教研究的典范学者,如从根本上质疑一切古代中国经文翻译的正确性和系统解明异质佛... 所谓现代性佛学研究,是非以信仰取向为主的对佛学相对客观性学术论述或相关探讨。辛亥革命以后至1949年,在困难的学术条件下,中国依然涌现了一些现代性宗教研究的典范学者,如从根本上质疑一切古代中国经文翻译的正确性和系统解明异质佛教思想形成相关背景的吕澂、首开使用敦煌禅宗史料研究从达磨到神会的新禅宗史的胡适等。1949年后的台湾地区在"解严"前(1949—1987),"胡适禅学案"等即可说明现代佛教学术研究的继续;"解严"后(1987—2011),虽无再度出现如吕澂或印顺这样的研究巨人,但却有区域性佛教现代史或断代佛教社会文化史各类优秀著作相继出现。中国新佛教史的体系性建构与佛教思想的批判性诠释的百年薪火,不只没有完全断裂过,而是更善于转型和趋于多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佛学 新佛教史 体系性建构 批判性 思想诠释 人间佛教
下载PDF
管窥印顺之人间佛教思想 被引量:1
3
作者 马丽娜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6期25-31,共7页
为了使佛教更好地与现代社会相适应,在继承其师太虚大师之"人间佛教"的基础上,印顺不断破斥历史上存在的佛教"鬼本论"、"神本论"和"佛弟子对佛的永恒怀念"等学说,而提出其"人间佛教"... 为了使佛教更好地与现代社会相适应,在继承其师太虚大师之"人间佛教"的基础上,印顺不断破斥历史上存在的佛教"鬼本论"、"神本论"和"佛弟子对佛的永恒怀念"等学说,而提出其"人间佛教"思想。究其实质,这一过程是印顺立足"宗教"之本义,通过辨析儒佛、佛道、佛耶及佛教内部的多重关系而实现的。具体来说,印顺之"人间佛教"是以"信、智、慧"为"修持心要",以"法与律合一"为"理论原则",以实现人间成佛为目标的宗教。此为基础,印顺开启了以佛法为本位的佛教与其他宗教对话之可行性与现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顺 宗教 人间佛教 宗教对话
下载PDF
宗教公益慈善事业的建立与运行——台湾地区慈济垃圾分类回收志业的成功经验与启示
4
作者 卢崴诩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2期1-8,29,共9页
2012年国家宗教局等六部委印发了《关于鼓励和规范宗教界开展公益慈善活动的意见》,显示中央政府的宗教政策已转向"宗教公益慈善身份培育"。然而,许多宗教团体实际从事公益慈善工作时,仍然面临着思想和理论发展不成熟、组织... 2012年国家宗教局等六部委印发了《关于鼓励和规范宗教界开展公益慈善活动的意见》,显示中央政府的宗教政策已转向"宗教公益慈善身份培育"。然而,许多宗教团体实际从事公益慈善工作时,仍然面临着思想和理论发展不成熟、组织建设与专业人才不足、资源开发及利用程度不高、社会服务与传教界限不清等问题。尽管台湾地区的宗教环境与大陆不同,台湾最大的人间佛教团体——慈济——的垃圾分类回收公益事业的成功经验,对于大陆宗教公益慈善事业运作时遭遇的难题,仍然提供了建设性的启示:首先,慈济领导者证严法师"见机传法"的风格,可以作为想要建构宗教公益慈善论述的教团领袖的参考。其次,慈济垃圾分类回收事业"借势生长"的组织发展方式,应该被有意成立公益慈善组织的宗教团体重视。再者,慈济垃圾分类回收事业中精神领袖、志愿者、专业人员"分工自主"的运行模式,值得其它宗教公益慈善组织关注。最后,慈济教团"入世修行"的取向特别符合当前中央政府推动的宗教职能转型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公益慈善 宗教与环境 人间佛教 慈济 垃圾分类回收
下载PDF
人间佛教视阈中的“生产化”与“学术化”——巨赞佛教改革思想论
5
作者 李华华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0-34,共5页
巨赞提出"生产化"与"学术化"的佛教改革思想,不但揭示了佛教徒参与生产劳动、重视佛教教理对维系佛教生存的重要性,还代表了现当代中国佛教发展的方向,是从太虚到赵朴初的"人间佛教"思想发展逻辑"链... 巨赞提出"生产化"与"学术化"的佛教改革思想,不但揭示了佛教徒参与生产劳动、重视佛教教理对维系佛教生存的重要性,还代表了现当代中国佛教发展的方向,是从太虚到赵朴初的"人间佛教"思想发展逻辑"链条"的一个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赞 生产化 学术化 人间佛教 太虚 赵朴初
下载PDF
太虚法师对藏传密教的融铸 被引量:1
6
作者 丁小平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9-133,共5页
近代佛学思想家太虚运用契理契机的原则,站在整体佛教的高度,认为藏传密教只能是大乘佛教八宗之一,而不能独立于显教之上别为一教;藏传密教讲究修学的次第和大乘精神的实践,但是其自标高明的做法导致了迷信,"男女双运"的做法... 近代佛学思想家太虚运用契理契机的原则,站在整体佛教的高度,认为藏传密教只能是大乘佛教八宗之一,而不能独立于显教之上别为一教;藏传密教讲究修学的次第和大乘精神的实践,但是其自标高明的做法导致了迷信,"男女双运"的做法导致秽行流传,对社会风俗的净化没有成效。因此,应吸取藏传密教的长处,冶藏密为"中密",为振兴中国佛教和建设世界佛教的宏图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等 得失 中密 世界佛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