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5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萎凋过程鲜叶理化特性变化及其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7
1
作者 滑金杰 袁海波 +2 位作者 江用文 刘平 王伟伟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65-472,共8页
萎凋是红茶、乌龙茶等发酵茶加工的重要工序之一,对茶叶感官品质影响明显。萎凋过程中,随着水分的不断散失,鲜叶的呼吸作用持续进行,内质成分发生剧烈变化,促使萎凋叶物理特性发生改变,为后续工序和品质形成提供特定的物质和叶形基础。... 萎凋是红茶、乌龙茶等发酵茶加工的重要工序之一,对茶叶感官品质影响明显。萎凋过程中,随着水分的不断散失,鲜叶的呼吸作用持续进行,内质成分发生剧烈变化,促使萎凋叶物理特性发生改变,为后续工序和品质形成提供特定的物质和叶形基础。文章对萎凋过程中鲜叶的物理特性和生化成分变化规律,以及目前萎凋工艺关键参数的调控技术等进行了系统综述。可精准调控环境温度、湿度、光照、通气状况等参数的设施萎凋技术是今后萎凋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萎凋 物理特性 生化成分 参数调控
下载PDF
祁门红茶初制中萎凋与初烘工艺研究 被引量:43
2
作者 丁勇 徐奕鼎 +2 位作者 王烨军 张必桦 苏有健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0-114,共5页
试验设置高、中、低的3种萎凋风力处理和重、中、轻3种初烘程度处理,研究祁门红茶初制中不同的萎凋、初烘工艺对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应试验茶样所检测得到的水解产物、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含量数据有一定差异、却大... 试验设置高、中、低的3种萎凋风力处理和重、中、轻3种初烘程度处理,研究祁门红茶初制中不同的萎凋、初烘工艺对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应试验茶样所检测得到的水解产物、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含量数据有一定差异、却大都并不显著,说明现有的制茶设备调控适应性强。风力大的萎调方式工效较高但水解作用较弱,果胶质、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等水解产物含量略低,风力小的萎调方式水解作用较强、水解产物略高,但工效较低、调控难度大,中等风力的萎凋方式工效较高、理化品质表现较好。初烘程度偏轻的处理,酶性反应及湿热作用较强、时间较长,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茶多酚等主要理化品质成分含量相对较低,茶褐素含量较高。初烘程度适中的处理,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茶多酚等主要理化品质成分含量相对较高,茶红素、茶黄素、茶褐素等比例相对适宜。初烘程度偏重的工艺处理掌控不佳时,容易造成急火或高火,并且不利于后续的足烘焙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门红茶 初制 萎调 初烘
下载PDF
人工光照萎凋对茶叶主要品质成分与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7
3
作者 范仕胜 晋秀 +2 位作者 杨清 刘东娜 杜晓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52-1155,共4页
采用250W碘钨灯,研究人工光照萎凋处理对茶叶萎凋叶的β-葡萄糖苷酶、多酚氧化酶、蛋白酶、主要品质成分及香气得分的影响,并与室内自然萎凋茶叶处理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人工光照对茶叶萎凋叶酶活性的影响在处理3h时β-葡萄糖苷酶的... 采用250W碘钨灯,研究人工光照萎凋处理对茶叶萎凋叶的β-葡萄糖苷酶、多酚氧化酶、蛋白酶、主要品质成分及香气得分的影响,并与室内自然萎凋茶叶处理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人工光照对茶叶萎凋叶酶活性的影响在处理3h时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最高,蛋白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蛋白酶在人工光照萎凋处理1h时最大,达4.93U/g(FW),此时的室内自然萎凋叶为4.33U/g(FW),多酚氧化酶活性在处理4h时达最大值,为7.97U/g(FW),此时的室内自然萎凋叶为5.05U/g(FW);香气得分情况表明,人工光照萎凋叶香气得分均明显高于室内自然萎凋叶,以萎凋时间为4-6h的香气得分最高,达到87.6,此时的室内自然萎凋叶为83.6。人工光照对茶叶萎凋叶主要品质成分的影响表现为茶多酚、可溶性糖含量持续下降,氨基酸含量增加,咖啡碱含量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萎凋 酶活性 品质
下载PDF
蓝光、红光对工夫红茶萎凋中鲜叶氨基酸和儿茶素组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4
4
作者 黄藩 陈琳 +2 位作者 周小芬 叶阳 朱宏凯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09-515,共7页
系统研究了不同光质(蓝光、红光和无光)对工夫红茶萎凋过程中氨基酸和儿茶素组分含量变化趋势及成品茶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萎凋时间的增加,鲜叶氨基酸含量除茶氨酸和天冬氨酸下降、谷氨酸先增加后下降外,氨基酸总量及其余组... 系统研究了不同光质(蓝光、红光和无光)对工夫红茶萎凋过程中氨基酸和儿茶素组分含量变化趋势及成品茶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萎凋时间的增加,鲜叶氨基酸含量除茶氨酸和天冬氨酸下降、谷氨酸先增加后下降外,氨基酸总量及其余组分均增加;红光处理天冬氨酸和茶氨酸降低程度最大,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赖氨酸、组氨酸增加明显,而丝氨酸、缬氨酸、苯基丙氨酸无光处理组增加明显,其余氨基酸在蓝光处理下增加明显。鲜叶中没食子儿茶素(G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酯型儿茶素及总儿茶素含量随萎凋时间的增加而降低,但儿茶素(C)、没食子酸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儿茶素没食子酸酯(CG)含量随萎凋时间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表儿茶素(EC)含量却随萎凋时间的增加先降低后增加;红光处理的GC、EGC、EGCG、酯型儿茶素及儿茶素总量降低程度最大;与无光处理相比,红光和蓝光处理均能显著降低ECG的含量。同时,红光和蓝光萎凋处理的成品茶感官审评得分高于无光处理,且红光组香气因子得分高,蓝光组滋味因子得分高。由此可见,不同光质能影响鲜叶萎凋过程中儿茶素和氨基酸组分含量变化,并影响成品茶品质,红光萎凋品质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光 蓝光 萎凋 工夫红茶 氨基酸组分 儿茶素组分
下载PDF
黄光萎凋对红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0
5
作者 张贝贝 艾仄宜 +3 位作者 曲凤风 余志 陈玉琼 倪德江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8-114,共7页
在萎凋过程利用黄光照射茶叶,分析黄光处理对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光照射处理对红茶的外形和汤色品质影响较小,香气和滋味品质显著提高,香气的甜度以及滋味的鲜爽度和甜度显著提高。理化分析结果表明,除多酚和可溶性糖外,黄光处... 在萎凋过程利用黄光照射茶叶,分析黄光处理对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光照射处理对红茶的外形和汤色品质影响较小,香气和滋味品质显著提高,香气的甜度以及滋味的鲜爽度和甜度显著提高。理化分析结果表明,除多酚和可溶性糖外,黄光处理对红茶的儿茶素、茶黄素、氨基酸和香气成分的影响较显著。红茶经过黄光处理后,其儿茶素总量提高21.6%、茶黄素含量提高17.6%、氨基酸含量提高6.8%,香气总量增加21.7%,而醛酮类和烷烯烃类变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萎凋工艺 黄光萎凋 儿茶素 茶黄素 香气成分 感官品质
下载PDF
环境温湿度调控对茶鲜叶萎凋失水及白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1
6
作者 张应根 王振康 +3 位作者 陈林 邬龄盛 王秀萍 陈泉宾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11期1205-1210,共6页
为改进白茶萎凋工艺,并为实现白茶加工品质的稳定性和可控性提供依据。以福鼎大毫茶1芽1~2叶鲜叶为原料,研究不同温度、湿度环境对茶鲜叶萎凋失水速度和白茶品质特征及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茶鲜叶在萎凋过程中失水速度呈先快后慢... 为改进白茶萎凋工艺,并为实现白茶加工品质的稳定性和可控性提供依据。以福鼎大毫茶1芽1~2叶鲜叶为原料,研究不同温度、湿度环境对茶鲜叶萎凋失水速度和白茶品质特征及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茶鲜叶在萎凋过程中失水速度呈先快后慢的趋势,存在2个明显的失水速度变化临界点,在萎凋减重率达40%前失水速度较快,40%~70%失水速度明显减慢,70%后失水很慢。在相同温度(25、30或35℃)条件下,随环境湿度的增加,萎凋叶失水速度减慢;在相同湿度(RH 65%、75%或85%)条件下,随环境温度的降低,在萎凋初期(减重率≤30%)失水速度加快,后期失水速度减慢。萎凋温度、湿度条件能有效调控茶鲜叶萎凋失水速度,进而影响白茶生化成分与感官品质。在高温低湿(35℃、RH65%)条件下萎凋叶失水速度过快,儿茶素含量较高,氨基酸含量较低,成茶白茶品质特征较不明显;在高温高湿(35℃、RH85%)条件下萎凋失水过慢,儿茶素类明显降低,氨基酸、咖啡碱含量增加,成茶易产生"发酵香",降低品质。由此可见,选择中、高温中湿(30~35℃、RH 75%)或中低温(25~30℃)环境调控茶鲜叶萎凋失水速度,可获得品质相对较好的白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 萎凋 失水规律 儿茶素 氨基酸
下载PDF
不同光照强度晒青对单枞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0
7
作者 张灵枝 王登良 毛明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85-188,共4页
本研究采用不同的光照强度进行单枞茶鲜叶的晒青,分析了单枞茶不同光照强度晒青毛茶品质成分的变化规律及对毛茶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日光中波长大于520nm,光照强度为13725~16774nm的光波进行单枞茶鲜叶的晒青,晒青30min,制得的... 本研究采用不同的光照强度进行单枞茶鲜叶的晒青,分析了单枞茶不同光照强度晒青毛茶品质成分的变化规律及对毛茶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日光中波长大于520nm,光照强度为13725~16774nm的光波进行单枞茶鲜叶的晒青,晒青30min,制得的毛茶品质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照强度 晒青 单枞茶 品质
下载PDF
白茶品质形成研究概述 被引量:28
8
作者 蔡华春 《茶叶科学技术》 2012年第1期15-17,共3页
白茶加工工序包括萎凋和干燥,其中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质的关键工序。鲜叶经过较长时间的萎凋,内含物发生了复杂的变化,包括多酚类、氨基酸、糖类等,多酚类氧化缩合产物形成了白茶特有的杏黄汤色和醇爽清甜的滋味。氨基酸在茶叶加工中转化... 白茶加工工序包括萎凋和干燥,其中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质的关键工序。鲜叶经过较长时间的萎凋,内含物发生了复杂的变化,包括多酚类、氨基酸、糖类等,多酚类氧化缩合产物形成了白茶特有的杏黄汤色和醇爽清甜的滋味。氨基酸在茶叶加工中转化成挥发性的醛或其他产物形成茶叶香气。萎凋中氨基酸与儿茶素的邻醌结合而成的有色化合物,对白茶汤色有着良好的影响。可溶性的糖是构成白茶茶汤滋味和粘稠度的重要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萎凋 内含物 品质
下载PDF
萎凋温度对鲜叶主要生化成分和酶活动态变化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27
9
作者 滑金杰 袁海波 +4 位作者 王伟伟 江用文 刘千录 陈根生 汪芳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3-81,共9页
以一芽二叶茶鲜叶为原料,设置20、28、36℃3个萎凋温度梯度,取不同含水率的萎凋叶,测定茶多酚、氨基酸、黄酮、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等含量,以及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酶活,并对后续加工叶的主要生化成分进行测定,研究萎凋温度对... 以一芽二叶茶鲜叶为原料,设置20、28、36℃3个萎凋温度梯度,取不同含水率的萎凋叶,测定茶多酚、氨基酸、黄酮、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等含量,以及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酶活,并对后续加工叶的主要生化成分进行测定,研究萎凋温度对鲜叶主要生化成分和酶活性动态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萎凋过程鲜叶含水率的逐渐下降,茶多酚、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等含量均呈现下降的趋势,36℃和28℃处理下茶多酚含量无显著差异,均高于20℃处理,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与温度呈负相关;氨基酸和黄酮含量呈上升趋势,不同处理间36℃>28℃>20℃;CO2释放量总体呈"降-升-降"的变化趋势,以36℃处理样的释放量相对最大;多酚氧化酶活性呈缓慢下降的趋势,过氧化物酶活性呈上升趋势,且均以28℃处理酶活性最高。成品茶中28℃处理样的茶黄素、茶红素、茶多酚等含量最高,感官审评结果也表明28℃处理样的汤色、滋味等得分最高,品质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萎凋 温度 生化成分 酶活 动态变化
下载PDF
人工调控萎凋室温湿度的白茶加工工艺探究 被引量:27
10
作者 潘玉华 黄先洲 周寒松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44-1148,共5页
采用空调及除湿机对白茶加工过程中萎凋室温湿度进行人工控制,探讨在不同温湿度条件下白茶萎凋失水及生化成分含量变化规律及其对白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湿度相同的情况下,萎凋温度越高萎凋叶含水量下降幅度越大,同时萎凋温度也与... 采用空调及除湿机对白茶加工过程中萎凋室温湿度进行人工控制,探讨在不同温湿度条件下白茶萎凋失水及生化成分含量变化规律及其对白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湿度相同的情况下,萎凋温度越高萎凋叶含水量下降幅度越大,同时萎凋温度也与毛茶生化成分含量的变化及白茶品质的形成具有相关性。综合感官审评结果,萎凋室温度22℃、湿度(70±5)%的环境能使萎凋过程中失水和理化变化相协调,利于高品质毛茶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 萎凋 温湿度 品质
下载PDF
不同萎凋工艺加工英红九号红茶品质研究 被引量:25
11
作者 赖兆祥 苗爱清 +2 位作者 庞式 孙世利 曾琼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10期131-132,共2页
比较了不同萎凋工艺加工英红九号红茶的品质,初步试验表明日光萎凋与鼓风萎凋加工的英红九号红茶品质相近,而冷冻萎凋所制的红茶在滋味、汤色、叶底方面均好于上述两个处理,但香气较差。
关键词 红茶 萎凋 加工 英红九号 品质
下载PDF
红茶萎凋中鲜叶理化变化及工艺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2
作者 黄藩 董春旺 +4 位作者 朱宏凯 叶阳 张成 何华锋 张坚强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27期275-281,共7页
萎凋是红茶初制的首道工序,对红茶品质风味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萎凋时间的延长和萎凋环境的变化,鲜叶发生一系列物理状态转变和化学成分变化。文章阐述了红茶萎凋过程中鲜叶发生的主要物理特性和酶活性、主要品质成分及香气等主要... 萎凋是红茶初制的首道工序,对红茶品质风味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萎凋时间的延长和萎凋环境的变化,鲜叶发生一系列物理状态转变和化学成分变化。文章阐述了红茶萎凋过程中鲜叶发生的主要物理特性和酶活性、主要品质成分及香气等主要化学特性变化,重点分析了温湿度、萎凋时间及光照等主要技术因子对于萎凋效果的影响,同时介绍了国内主要萎凋工艺技术和新型萎凋设备及技术。分析表明萎凋过程中鲜叶细胞变化趋势的研究,将是今后红茶萎凋基础性研究的趋势;有望通过各种检测技术可以将萎凋中鲜叶的感官信息转变成量化指标来对萎凋程度进行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萎凋 红茶 理化变化 影响因子 工艺技术
下载PDF
不同光照强度晒青对单枞茶香气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22
13
作者 王登良 张灵枝 毛明辉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69-672,共4页
采用不同的光照强度进行单枞茶鲜叶的晒青,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其对茶香气成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波长大于520 nm,光照强度为13 725~16 774 lx的光波进行晒青30 min,制得的毛茶含有的芳香物质种类较多,独具β-紫罗酮、紫罗兰酮,... 采用不同的光照强度进行单枞茶鲜叶的晒青,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其对茶香气成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波长大于520 nm,光照强度为13 725~16 774 lx的光波进行晒青30 min,制得的毛茶含有的芳香物质种类较多,独具β-紫罗酮、紫罗兰酮,表现为香气浓郁,品质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照强度 晒青 香气成分
下载PDF
茶鲜叶萎凋过程中游离氨基酸的动态变化规律 被引量:21
14
作者 宋振硕 王丽丽 +3 位作者 陈键 杨军国 张应根 陈林 《茶叶学报》 2015年第4期206-213,共8页
萎凋是影响白茶、红茶和乌龙茶风味品质的重要工序。本文选用10份茶树品种春茶新梢的一芽二、三叶和中小开面二至四叶为供试材料,在控温控湿(20-22℃、RH 35%-45%)条件下,探讨了不同萎凋程度茶鲜叶的游离氨基酸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萎凋是影响白茶、红茶和乌龙茶风味品质的重要工序。本文选用10份茶树品种春茶新梢的一芽二、三叶和中小开面二至四叶为供试材料,在控温控湿(20-22℃、RH 35%-45%)条件下,探讨了不同萎凋程度茶鲜叶的游离氨基酸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供试茶样可按嫩度划分为两个类群,且在萎凋过程中均有按鲜叶减重率(0%、15%、30%、45%、60%)区分倾向,而使之区分的游离氨基酸特征组分主要有茶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苏氨酸和丝氨酸。随着萎凋程度(鲜叶减重率)的加重,尤其是在减重率30%以后,一芽二、三叶和中小开面二至四叶茶样在二维空间的分布渐趋离散,即不同品种茶样中游离氨基酸的组成模式愈加多样。茶鲜叶各游离氨基酸在萎凋过程中的组分变化差异明显,天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等游离氨基酸含量呈增加趋势,而茶氨酸含量逐渐减少。该研究结果可为基于萎凋工艺的茶叶品质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鲜叶 萎凋 游离氨基酸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光照对茶叶萎凋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5
作者 黄藩 刘飞 +1 位作者 唐晓波 罗凡 《茶叶通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02-408,共7页
光作为一种能源物质和信号分子,为茶叶生产提供能量需求和传导物质代谢信号,光照处理对鲜叶的生理特征和化学特征以及毛茶的感官品质和化学品质等方面有显著影响。本文综述了光照对茶叶萎凋的影响,以期为提升茶叶加工技术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光照 萎凋 鲜叶特征 茶叶品质
下载PDF
乌龙茶的萎凋工艺 被引量:15
16
作者 王则金 唐良生 吴秋儿 《福建农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4期490-493,共4页
几年来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乌龙茶萎凋温度为35-38℃,萎凋时间为15-20min时,能获得较好的品质,且香味最佳,综合效益最好,萎凋程度则以失水率为7%-10%时能获得较高的品质,鲜叶失水率最好控制在8%左右。
关键词 乌龙茶 萎凋 温度 时间 工艺
下载PDF
萎凋光照强度对鲜叶物理特性及呼吸特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滑金杰 袁海波 +3 位作者 江用文 陈根生 王伟伟 刘平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8-296,共9页
设3 000、6 000、9 000 lx等3个光强梯度,研究了萎凋光照强度对萎凋叶含水率、容重、柔软性、弹性、塑性、色差等物理特性,以及呼吸特性的影响,并对后续加工叶的物理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萎凋进程中鲜叶含水率的逐渐下降,鲜叶... 设3 000、6 000、9 000 lx等3个光强梯度,研究了萎凋光照强度对萎凋叶含水率、容重、柔软性、弹性、塑性、色差等物理特性,以及呼吸特性的影响,并对后续加工叶的物理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萎凋进程中鲜叶含水率的逐渐下降,鲜叶容重、柔软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萎凋适度范围内(含水率60%~65%),以6 000 lx处理最高;弹性呈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不同处理间以6 000 lx处理的弹性相对较高,塑性变化规律与之相反;色差明亮度L值总体呈下降趋势,红绿度a值呈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以6 000 lx处理下a值最小,即保绿特性最好,感官审评结果也表明6 000 lx处理的干茶样汤色和外形得分最高,品质最优;CO2释放量总体呈先下降后增加再平稳的变化趋势,3个处理均在萎凋6 h时出现拐点,以6 000 lx处理的释放量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萎凋 光照强度 柔软性 弹塑性 色差 CO2释放量
下载PDF
萎凋工艺对福鼎白茶品质影响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邓仕彬 方舒娜 林金来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77-83,共7页
为探讨影响福鼎白茶品质的关键因素,明晰不同萎凋工艺对其品质形成的影响,该试验以新采摘的成熟度、叶片色泽、形状大小基本一致的新鲜嫩叶为试材,研究萎凋工艺对福鼎白茶关键化学成分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萎凋和加温萎凋过... 为探讨影响福鼎白茶品质的关键因素,明晰不同萎凋工艺对其品质形成的影响,该试验以新采摘的成熟度、叶片色泽、形状大小基本一致的新鲜嫩叶为试材,研究萎凋工艺对福鼎白茶关键化学成分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萎凋和加温萎凋过程中水分含量均显著降低,其中自然萎凋失水速率要低于加温萎凋;茶多酚占总干物质的含量明显下降,加温萎凋过程茶多酚含量损失相比于自然萎凋要高;氨基酸占总干物质的含量随着萎凋时间延长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对萎凋叶和成品白茶进行感官评价,发现自然萎凋时间60 h、加温萎凋时间36 h时,萎凋叶具有最佳的外形,成品白茶也具有最佳的感官品质,且自然萎凋的品质要高于加温萎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鼎白茶 品质 萎凋 水分含量 感官评价
下载PDF
黄橙光晒青对岭头单丛茶香气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8
19
作者 覃玉 熊忠平 +4 位作者 厉进山 张汝媛 王登良 黄亚亚 焦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37-141,共5页
为实现乌龙茶晒青的人工控光,利用黄色滤光膜从日光中获得黄橙光来对单丛茶进行晒青,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其对茶香气成分的影响。研究经此光波晒青前后,鲜叶及晒青叶芳香物质组分与含量,及部分与滋味相关的主要内含物的变化规律。结... 为实现乌龙茶晒青的人工控光,利用黄色滤光膜从日光中获得黄橙光来对单丛茶进行晒青,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其对茶香气成分的影响。研究经此光波晒青前后,鲜叶及晒青叶芳香物质组分与含量,及部分与滋味相关的主要内含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以黄橙光晒青制得的毛茶含有的芳香物质种类、含量均较多,香气更加浓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橙光 晒青 单丛茶 香气成分 品质
下载PDF
茶鲜叶萎凋过程中儿茶素和生物碱的动态变化规律 被引量:18
20
作者 王丽丽 宋振硕 +3 位作者 陈键 杨军国 张应根 陈林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56-862,共7页
以肉桂、水仙等10个茶树品种春季新梢(采摘嫩度为1芽2、3叶和中小开面2~4叶)为供试材料,在控温控湿(22~22℃、RH 35%~45%)条件下萎凋,于鲜叶萎凋失水减重率为0、15%、30%、45%、60%时取样,检测其儿茶素和生物碱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以肉桂、水仙等10个茶树品种春季新梢(采摘嫩度为1芽2、3叶和中小开面2~4叶)为供试材料,在控温控湿(22~22℃、RH 35%~45%)条件下萎凋,于鲜叶萎凋失水减重率为0、15%、30%、45%、60%时取样,检测其儿茶素和生物碱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萎凋失水率为30%~45%范围内,供试茶样中儿茶素组分含量及总量具有最大值,说明萎凋前期促进儿茶素的转化形成;随着萎凋失水程度加重,儿茶素组分EGCG、EC和ECG含量及其总量呈现先增后减、总体减少趋势,EGC和TB含量以逐步减少为主,而CAF含量和生物碱总量则表现为逐渐增加趋势,而且1芽2、3叶各组分变化幅度大于中小开面2~4叶;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均可获得较为一致的结果,即110份供试茶样均可按芽叶嫩度分成1芽2、3叶型和中小开面2~4叶型2种类型,基于萎凋工序分类的主成分分析显示供试茶样的儿茶素和生物碱在萎凋期间含量呈现递变性增减趋势,表明萎凋过程是儿茶素类物质在多酚氧化酶作用下长时间缓慢氧化和降解的过程。因此萎凋工序对儿茶素和生物碱含量有一定影响,可通过调节鲜叶萎凋失水程度来调控二者的含量及组成比例,从而为茶叶风味品质调整及其活性成分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鲜叶 萎凋 儿茶素 生物碱 动态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