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西南民族地区新课程改革深化中民族生存智慧的融入 被引量:4
1
作者 么加利 张诗亚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8-72,共5页
当前,西南民族地区新课程改革主要依托的是外部行政力量的支持与推动,显示出明显的“他组织性”,究其原因即改革的进行缺乏对区域内民族生存智慧的应有关注;解决的策略为:强化民族文化平等意识,立足民族生存智慧,实现区域内课程的重构。
关键词 西南民族地区 新课程改革 生存智慧
下载PDF
林语堂论中国文化的阴柔品格 被引量:4
2
作者 谢友祥 《北方论丛》 2000年第5期1-8,共8页
林语堂认为 ,中国传统文化是阴柔型的 ,它直接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群体性格。阴柔文化根本优胜但又容易产生流弊 ,既是顽强的生命力和高超的生存智慧等的哲学根据 ,又与专制政治和奴性等结下了不解之缘 ,于是就产生了很奇特很矛盾... 林语堂认为 ,中国传统文化是阴柔型的 ,它直接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群体性格。阴柔文化根本优胜但又容易产生流弊 ,既是顽强的生命力和高超的生存智慧等的哲学根据 ,又与专制政治和奴性等结下了不解之缘 ,于是就产生了很奇特很矛盾的中国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阴柔文化 群体性格 中国传统文化
下载PDF
课程:生存的智慧 被引量:3
3
作者 姜国钧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2008年第3期16-19,共4页
课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体验、选择和创造的生存智慧。这一定义试图将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课程观打通。生存智慧中应包含后现代所强调的生活经验、现代所推崇的理性知识和前现代所追求的精神境界;后现代课程观特别强调师生在教学过... 课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体验、选择和创造的生存智慧。这一定义试图将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课程观打通。生存智慧中应包含后现代所强调的生活经验、现代所推崇的理性知识和前现代所追求的精神境界;后现代课程观特别强调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创造课程和体验课程,反对把课程理解为学科知识的做法,这种观点值得借鉴;但学生的体验、选择和创造都需要教师的指导,在这一点上我们仍坚持现代和前现代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 生存智慧 课程论
下载PDF
哲学与人
4
作者 马毅 《大连大学学报》 2005年第1期52-57,共6页
哲学从人的心灵深处护守着人的精神家园。人的生存与生活割舍不了哲学精神的支撑。哲学源于人对自然和人自身存在奥秘的惊疑 ,是对“自我”及其存在过程的积极自觉反思 ;
关键词 哲学 人学 生存智慧 学术研究 抽象思维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
下载PDF
论李觏的人生观与人生践履 被引量:1
5
作者 郑晓江 《抚州师专学报》 2002年第4期22-32,共11页
探讨北宋中期思想家李觏的人生观及其人生践履 ,认为 :1 .李觏由易论而建构了生存智慧的学说 ;2 .李觏又由礼论提出了许多人生的准则 ;3.
关键词 李觏 人生观 生存智慧 人生准则 人生践履
下载PDF
阴阳变易观念及其思维方式 被引量:1
6
作者 叶莲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6-8,共3页
阴阳观念是《周易》的核心观念。本文阐述了阴阳观念的丰富内容、阴阳变易观念的思维方式及阴阳变易观念的生存智慧 。
关键词 阴阳观念 思维方式 生存智慧
下载PDF
略论现代文明与生态合理发展的社会价值观
7
作者 薛为昶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70-73,共4页
20世纪以来,工业社会的大生产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和自然资源的迅速枯竭,出现全球化生态危机。对此,人类需要一种真正的生存智慧,深刻反省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对世界的合理秩序,对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对人的行为合理性有正确的认识和定位... 20世纪以来,工业社会的大生产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和自然资源的迅速枯竭,出现全球化生态危机。对此,人类需要一种真正的生存智慧,深刻反省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对世界的合理秩序,对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对人的行为合理性有正确的认识和定位,重新架构以"生态合理性"为核心理念、价值取向和建构原理的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现从以人类自我为中心向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相互作用为中心的转变,建立全新的生态化生产关系和体制,以保证人类的世代延续和"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文明 生态危机 生存智慧 生态合理性 价值观
下载PDF
老庄人生哲学及其当代价值
8
作者 李娴 梅良勇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6年第9期28-32,共5页
老子与庄子在人生哲学方面各有建树,二者既一脉相承又有创新发展。第一,在现世人生修养方面,老子主张"致虚守静",庄子则讲"心斋坐忘";第二,在现实人生抉择方面,老子讲究"无为而为",庄子则讲"无用而... 老子与庄子在人生哲学方面各有建树,二者既一脉相承又有创新发展。第一,在现世人生修养方面,老子主张"致虚守静",庄子则讲"心斋坐忘";第二,在现实人生抉择方面,老子讲究"无为而为",庄子则讲"无用而用";第三,在理想人生追求方面,老子追求"见素抱朴",庄子追求"无何有之乡";第四,在人生境界参悟方面,老子追求"上善若水",庄子则追求"齐物逍遥"。老子侧重于弱者的生存智慧,而庄子更加倾向于一种达观的生活态度。当今时代,老庄人生哲学中的精华依然可以启发世人的处世之道,为精神家园的重建提供某种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庄 人生哲学 生存智慧 达观态度
下载PDF
关于道家的“无心”人格
9
作者 刘宝才 《西安翻译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78-80,共3页
道家理想人格是“无心”,是建立在道法自然的哲学基础上。本文从哲学基础、精神境界、为人风范及生存智慧四个方面阐释了道家的“无心”人格论。
关键词 遭家无心人格 哲学基础 精神境界 为人风范 生存智慧
下载PDF
优雅生存与人类幸福 被引量:3
10
作者 江畅 《伦理学研究》 2002年第2期43-49,共7页
人类要获得幸福必须改变现行的自由生存方式,选择全新的优雅生存方式。幸福是人类追求的终级目标,智慧是实现幸福的最佳途径,而优雅生存是当代人类智慧的应有选择。
关键词 幸福 智慧 优雅生存 生存方式
下载PDF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存在略论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道麟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94-103,共10页
语文教育要塑造"求真"、"向善"、"崇美"的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并有效进入"人的发展和完整性建构"的全新境域,就必须而且应当注重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存在的研究。语文教育... 语文教育要塑造"求真"、"向善"、"崇美"的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并有效进入"人的发展和完整性建构"的全新境域,就必须而且应当注重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存在的研究。语文教育作为直接同语文(语言、文章、文学)打交道的智慧、精神、美感的生成与发展过程,无论其观念状态还是实践形态都必然隐含着其所立足的存在论立场:主体——客体的存在论方式、在场——不在场的存在论方式以及交往——实践的存在论方式。语文(语言、文章、文学)是触及施教者与受教者的智慧、精神和美感的教育,它需要施教者与受教者用智慧、精神和美感去浇灌,需要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的真情大碰撞。因此,语文教育要紧紧关注施教者与受教者的智慧、精神和美感,并向着施教者与受教者的智慧、精神和美感世界着意开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存在 语文教育的智慧存在 语文教育的精神存在 语文教育的美感存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