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参酒炙过程中炮制时间、颜色与化学成分含量的相关性 被引量:16
1
作者 徐斌 张强 刘亮镜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1715-1720,共6页
目的:评价丹参酒炙过程中炮制时间、颜色与化学成分含量的相关性。方法:用黄酒制备不同炮制时间(7~15 min)的丹参酒炙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及其酒炙品中丹酚酸B、丹参酮ⅡA和5-羟甲基糠醛(5-HMF)的含量;采用色差仪测定两者的... 目的:评价丹参酒炙过程中炮制时间、颜色与化学成分含量的相关性。方法:用黄酒制备不同炮制时间(7~15 min)的丹参酒炙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及其酒炙品中丹酚酸B、丹参酮ⅡA和5-羟甲基糠醛(5-HMF)的含量;采用色差仪测定两者的色度值[红绿色轴分量(a*)、黄蓝色轴分量(b*)、明度(L*)]并计算总色差值(ΔE);采用Spearman’s rho、Kendall’s Tau-b检验考察炮制时间、色度值与化学成分含量的相关性。结果:丹参饮片中丹酚酸B、丹参酮ⅡA、5-HMF的含量分别为17.9~70.6、2.3~3.1、0 mg/g;丹参酒灸品中丹酚酸B、丹参酮ⅡA、5-HMF的含量分别为14.8~68.4、1.1~3.9、0.7~34.4 mg/g。丹酚酸B含量先降低再增加,约在9、11 min达到高峰后逐渐降低;丹参酮ⅡA含量先增加,约在7 min达到高峰后逐渐降低;5-HMF在炒制13 min后含量急剧增加。以丹参为标样的丹参酒炙品的ΔL*为-5.369~2.553、Δa*为-1.098~0.321、Δb*为-1.471~2.355,ΔE为0.217~5.397。Spearman’s rho、Kendall’s Tau-b检验的结果均显示,ΔE与丹参炮制时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517、0.389)、5-HMF含量(相关系数分别为0.549、0.405)均呈正相关(P均小于0.01);丹参酮ⅡA含量与Δb*(相关系数分别为-0.509、-0.391)、炮制时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556、-0.420)、5-HMF含量(相关系数分别为-0.545、-0.392)均呈负相关(P均小于0.01);5-HMF含量与炮制时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957、0.870)呈正相关(P均小于0.01)。结论:丹参酒炙过程中丹参酮ⅡA、5-HMF的含量与炮制时间及颜色显著相关,即随着炮制时间增加和温度升高,其颜色由红黄色向黄绿色变化,在黑白程度上偏黑色;丹参酮ⅡA含量降低,5-HMF含量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酒炙 5-羟甲基糠醛 丹参酮ⅡA 丹酚酸B 高效液相色谱法 色度值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知母酒炙前后指纹图谱的比较及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崔玲玲 季德 +3 位作者 袁永亮 阮氏霞 杨中林 张春凤 《海峡药学》 2016年第4期43-48,共6页
目的建立知母酒炙前后的指纹图谱,比较知母酒炙前后指纹图谱的变化;比较知母酒炙前后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作用的变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实验条件为:phenomenex色谱柱,乙腈:0.2%乙酸水梯度洗脱,紫外检测器(UV)与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目的建立知母酒炙前后的指纹图谱,比较知母酒炙前后指纹图谱的变化;比较知母酒炙前后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作用的变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实验条件为:phenomenex色谱柱,乙腈:0.2%乙酸水梯度洗脱,紫外检测器(UV)与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联用,获得10批不同产地知母酒炙前后的指纹图谱,比较知母酒炙前后指纹图谱的变化;以对-硝基苯基-α-吡喃葡萄糖苷(PNPG)为底物,分别测定生品知母和酒炙知母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率。结果知母酒炙后指纹图谱中的主要色谱峰发生了明显变化:芒果苷、知母皂苷N、知母皂苷BⅡ的峰面积明显减小,而新芒果苷和知母皂苷B的峰面积明显增加;酒炙后知母的指纹图谱多了1号峰、12号峰2个新峰,而15号峰消失。酒炙后知母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率明显降低。结论本研究建立了条件适中、重现性好的HPLC指纹图谱制备方法,可用于知母及其酒炙品的质量控制。知母酒炙后,指纹图谱发生了明显变化,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也明显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母 HPLC-UV-ELSD 酒炙 指纹图谱 Α-葡萄糖苷酶
下载PDF
一测多评法测定丹参酒炙前后4种丹参酮类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6
3
作者 李慧芬 宋梦晗 +6 位作者 崔伟亮 张学兰 曲丛丛 栾茹乔 刁家葳 徐保鑫 奚亚亚 《山东中医杂志》 2018年第5期416-419,428,共5页
目的:同时测定丹参酒炙前后二氢丹参酮Ⅰ、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4种脂溶性成分的含量。方法 :以丹参酮ⅡA为内标,建立一测多评HPLC法测定丹参酒炙前后4种丹参酮类成分的含量并研究了其含量变化规律。结果:酒炙对这4种成分... 目的:同时测定丹参酒炙前后二氢丹参酮Ⅰ、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4种脂溶性成分的含量。方法 :以丹参酮ⅡA为内标,建立一测多评HPLC法测定丹参酒炙前后4种丹参酮类成分的含量并研究了其含量变化规律。结果:酒炙对这4种成分的含量均有影响,酒炙后不同产地丹参的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二氢丹参酮Ⅰ含量升高,隐丹参酮含量降低。结论 :一测多评法作为丹参酒炙前后的4种丹参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更简便、经济。丹参酒炙后各成分的含量变化为进一步揭示其炮制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测多评 丹参 酒炙 丹参酮 含量
下载PDF
地龙酒炙前后水煎液气味的吹扫捕集-GC-MS-嗅闻联用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张萌 徐硕 +3 位作者 高志 宋焕禄 王璇 蔡少青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35期129-131,共3页
目的研究地龙水煎液中的气味成分组成及地龙酒炙前后气味成分的变化。方法采用吹扫捕集-GC-MS-嗅闻联用的方法,分辨出地龙水煎液中的气味成分并进行鉴定。结果从地龙水煎液中检测出32个挥发性成分,其中12个成分可通过闻香器嗅出气味。... 目的研究地龙水煎液中的气味成分组成及地龙酒炙前后气味成分的变化。方法采用吹扫捕集-GC-MS-嗅闻联用的方法,分辨出地龙水煎液中的气味成分并进行鉴定。结果从地龙水煎液中检测出32个挥发性成分,其中12个成分可通过闻香器嗅出气味。地龙生品、酒炙品和商品酒地龙热水煎液的气味无明显差别,酒炙后气味成分含量无明显降低。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中药地龙矫臭解腥的方法奠定了基础,并为动物药腥臭味的研究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吹扫捕集-GC-MS-嗅闻联用法 地龙 酒炙 水煎液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宋本《伤寒论》中大黄“酒洗”考辨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明 丁艳亭 陶晓华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1627-1631,共5页
通过梳理相关古籍文献并结合现代研究成果,对宋本《伤寒论》中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与抵当汤中大黄“酒洗”的沿革与机理进行探析。认为三承气汤与抵当汤中的大黄在唐代以前均以生品直接使用,在宋本《伤寒论》中开始“酒洗”... 通过梳理相关古籍文献并结合现代研究成果,对宋本《伤寒论》中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与抵当汤中大黄“酒洗”的沿革与机理进行探析。认为三承气汤与抵当汤中的大黄在唐代以前均以生品直接使用,在宋本《伤寒论》中开始“酒洗”入方应用。传统观点主张大黄“酒洗”可升提药性、引药入血、缓解苦寒败胃的弊端;现代研究表明,大黄泻下作用的主要成分不溶于酒,而抑制泻下的鞣质可溶于酒,“酒洗”后大黄的泻下作用增强。《伤寒论》中三承气汤与抵当汤所主治的病症急、病情重,其中大黄“酒洗”的目的当在于速下热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酒洗 炮制 《伤寒论》
原文传递
酒女贞子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多成分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13
6
作者 吴修红 孙泽 +3 位作者 杨恩龙 于丹 吴军凯 阎雪莹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3-277,共5页
目的:建立酒女贞子饮片的HPLC指纹图谱及建立指标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为酒女贞子饮片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ODS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230 nm,建... 目的:建立酒女贞子饮片的HPLC指纹图谱及建立指标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为酒女贞子饮片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ODS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230 nm,建立酒女贞子HPLC指纹图谱,并对红景天苷、齐墩果酸、木犀草素及特女贞苷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红景天苷、齐墩果酸、木犀草素及特女贞苷线性范围分别为0.464~2.320、0.204~4.080、0.041~0.205和0.620~3.100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使用外标法测定红景天苷、齐墩果酸、木犀草素和特女贞苷含量分别在2.648~4.681、5.082~11.770、0.059~0.107和5.158~12.25 mg·g^(-1)范围内。取10个收集地酒女贞子饮片建立HPLC指纹图谱,以木犀草素峰为参比峰,样品相似度与对照图谱相似度均≥0.95,说明各地出售的酒女贞子饮片质量相对稳定。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分离效果好,重复性好,可为规范及评价酒女贞子质量及同属植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女贞子 指纹图谱 红景天苷 齐墩果酸 木犀草素 特女贞苷 含量测定
原文传递
基于UPLC-Q-TOF/MS技术研究酒苁蓉增效的物质基础 被引量:10
7
作者 黄林芳 李文涛 +1 位作者 王冬梅 任伟光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3471-3475,共5页
目的以肉苁蓉为研究对象,阐述其经酒炙前后的物质基础差异,探讨酒制肉苁蓉增强温肾助阳功效,避免滑肠致泻副作用的科学内涵。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分析了肉苁蓉酒炙前后成分变化,并运用主成分分... 目的以肉苁蓉为研究对象,阐述其经酒炙前后的物质基础差异,探讨酒制肉苁蓉增强温肾助阳功效,避免滑肠致泻副作用的科学内涵。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分析了肉苁蓉酒炙前后成分变化,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法分析酒炙前后肉苁蓉化学成分量的变化。结果研究首次揭示肉苁蓉酒炙增效的物质基础,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β-谷甾醇、胡萝卜苷、蔗糖、次黄嘌呤核苷的量升高,其中以苯乙醇苷类化合物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最显著;而8-表马钱酸、丁二酸、京尼平苷的量呈下降趋势。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8-表马钱酸、丁二酸可作为区分生品与炮制品的指标性成分。结论对阐明肉苁蓉酒炙的炮制原理阐明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阐明酒炙肉苁蓉增效减毒机制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苁蓉 酒炙肉苁蓉 UPLC-Q-TOF MS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法
原文传递
蒸制工艺对酒女贞子外观性状和主要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徐文娟 董海鹏 +5 位作者 韩婷 屈文佳 李春帅 魏锋 李向日 林瑞超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1年第8期1437-1443,共7页
目的:探究女贞子酒制过程中外观性状及主要成分随蒸制时间的变化规律,为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15年版酒女贞子含量测定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方法制备不同蒸制时间的酒女贞子样品,... 目的:探究女贞子酒制过程中外观性状及主要成分随蒸制时间的变化规律,为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15年版酒女贞子含量测定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方法制备不同蒸制时间的酒女贞子样品,结合PANTONE色卡观察酒女贞子性状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样品中特女贞苷、红景天苷、酪醇、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芦丁6个成分含量进行测定,采用统计软件分析酒女贞子蒸制过程中性状、主要成分随蒸制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随蒸制时间的增加,酒女贞子颜色逐渐加深,并伴有白霜,酒蒸6~24 h的样品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酒女贞子性状标准,蒸制时间超过12 h时,酒女贞子的性状不再发生变化;女贞子在酒蒸过程中,特女贞苷、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含量降低,芦丁含量略有下降,红景天苷和酪醇含量升高。结论:经酒制后,女贞子外观性状、内在成分均发生明显变化,两者存在一定相关性,可反映女贞子的炮制质量,建议以含量相对较高、含量差异较小且生物活性强的红景天苷作为酒女贞子含量测定的指标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女贞子 蒸制时间 外观性状 化学成分 质量标准
下载PDF
变异系数法-AHP综合加权结合响应面法优选酒栀子炮制工艺 被引量:8
9
作者 李苏运 于欢 +4 位作者 温柔 严丽萍 吴建雄 肖小林 龚千锋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17-622,共6页
目的利用响应面法优选酒炙栀子炮制工艺,为酒栀子的生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为栀子饮片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首先用单因素试验对加酒量、闷润时间、炒制时间进行初步考察,然后缩小范围进行响应面实验设计,采用变异系数法-AHP... 目的利用响应面法优选酒炙栀子炮制工艺,为酒栀子的生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为栀子饮片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首先用单因素试验对加酒量、闷润时间、炒制时间进行初步考察,然后缩小范围进行响应面实验设计,采用变异系数法-AHP对栀子苷、香草酸、芦丁、山栀苷、绿原酸、栀子新苷、西红花苷Ⅱ、异槲皮苷、京尼平苷酸、西红花苷Ⅰ和京尼平龙胆双糖苷等11种化学成分的含量进行加权评分得到OD值,数据分析后得出酒栀子的最佳炮制工艺。结果酒炙栀子的最佳炮制工艺为:黄酒用量15%,闷润时间75 min,炮制时间8 min。结论响应面法能优选出酒炙栀子最佳工艺,优化的炮制工艺简单、稳定、可行,有利于栀子饮片的进一步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炙栀子 炮制工艺 响应面法 变异系数法-AHP
原文传递
川芎的三种炮制品水煎液中金属元素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袁伯勇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1期560-562,共3页
用ICP-AES法和AAS法测定了川芎的三种炮制品水煎液中锌、铜等11种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和生品水煎液相比,酒炙品水煎液中铁、锰、锂、镍、钴等元素的含量明显增加,铜、铬的含量明显减少,炒品水煎液中铁、锰、锂、钴、钒的含量明显... 用ICP-AES法和AAS法测定了川芎的三种炮制品水煎液中锌、铜等11种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和生品水煎液相比,酒炙品水煎液中铁、锰、锂、镍、钴等元素的含量明显增加,铜、铬的含量明显减少,炒品水煎液中铁、锰、锂、钴、钒的含量明显增加,锌、铜、铬、镍等元素的含量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 水煎液 炮制 金属元素
下载PDF
基于标准汤剂的酒女贞子配方颗粒HPLC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施之琪 孟鹤 +1 位作者 陈桂生 朱旭祥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1882-1886,共5页
目的建立酒女贞子配方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并对其与饮片、标准汤剂、中间体的相关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以甲醇-水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 目的建立酒女贞子配方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并对其与饮片、标准汤剂、中间体的相关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以甲醇-水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24 nm;柱温为30℃;进样体积为10 μL。结果酒女贞子饮片、标准汤剂、中间体及配方颗粒指纹图谱均呈现5个共有特征峰,呈良好的相关性,在5个共有峰中指认出山特女贞苷、齐墩果酸、熊果酸3个成分。酒女贞子饮片、标准汤剂、中间体、配方颗粒的主要化学成分组成基本相同,结论该HPLC指纹图谱方法可用于酒女贞子配方颗粒的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女贞子 指纹图谱 相关性 配方颗粒 标准汤剂
原文传递
HPLC-荧光法测定酒女贞子中羟基酪醇、红景天苷和酪醇 被引量:5
12
作者 廖晓燕 洪圆 +1 位作者 姜雯文 梁淑彩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3064-3067,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高灵敏度,可同时测定酒女贞子中羟基酪醇、红景天苷和酪醇含量的HPLC-荧光法。方法采用AmethystC18-P柱(250mm×4.6mm,5μm),以水-乙腈(92∶8)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激发波长为280nm,发射波长为310 nm,柱温35℃。结...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高灵敏度,可同时测定酒女贞子中羟基酪醇、红景天苷和酪醇含量的HPLC-荧光法。方法采用AmethystC18-P柱(250mm×4.6mm,5μm),以水-乙腈(92∶8)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激发波长为280nm,发射波长为310 nm,柱温35℃。结果羟基酪醇、红景天苷和酪醇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分别可达23.0,10.5,9.82 ng·mL^-1。酒女贞子中羟基酪醇、红景天苷和酪醇的含量范围分别为642.9~867.2μg·g^-1,1932.3~15357.5μg·g^-1,239.1~638.1μg·g^-1。结论所建立的HPLC-荧光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准确度高,可用于酒女贞子中羟基酪醇、红景天苷和酪醇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荧光 羟基酪醇 红景天苷 酪醇 酒女贞子
原文传递
酒女贞子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淑淑 姚俊霞 +2 位作者 李哲 车梦婷 许豪杰 《中国药业》 CAS 2019年第13期41-43,共3页
目的提高酒女贞子配方颗粒质量标准控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以女贞子对照药材作为对照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特征成分特女贞苷含量。结果薄层色谱鉴别中,供试品溶液色谱在与对照药材溶液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 目的提高酒女贞子配方颗粒质量标准控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以女贞子对照药材作为对照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特征成分特女贞苷含量。结果薄层色谱鉴别中,供试品溶液色谱在与对照药材溶液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特女贞苷在进样量为0.766 46~15.329 19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1.70%,RSD为1.14%(n=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良好,完善和提高了酒女贞子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女贞子配方颗粒 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特女贞苷 质量研究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花丹参3种炮制品中5种酚酸类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5
14
作者 赵静 李玉琴 +2 位作者 段瑞 吴娜娜 唐瑜菁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154-157,共4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白花丹参生品、酒制品和炒炭3种炮制品中5种酚酸类成分丹参素、原儿茶酸、原儿茶醛、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花丹参中主要酚酸类成分的影响.方法:大连依利特C18(4.6 mm×...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白花丹参生品、酒制品和炒炭3种炮制品中5种酚酸类成分丹参素、原儿茶酸、原儿茶醛、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花丹参中主要酚酸类成分的影响.方法:大连依利特C18(4.6 mm×250 mm,5μm)柱;流动相甲醇-5%冰醋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6 nm,进样量20 μL.结果:丹参素、原儿茶酸、原儿茶醛、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的线性范围分别是7.31 ~234 (R2 =0.999 5),6.75 ~216(R2=0.999 9),52.8~1.65 (R2=0.9990),4.67~ 149.50 (R2 =0.999 8),42.25 ~1 352 mg·L-1 (R2 =0.999 9);样品中5种酚酸类成分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均>98%,RSD均<1.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可作为白花丹参类药材的酚酸类成分含量的定量方法.测定结果显示,3种炮制品种均不含原儿茶酸,其余4种成分的含量均表现为生品<酒制品<炒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白花丹参生品 酒制品 炒炭 酚酸类化合物
原文传递
牛膝及其炮制品中甾酮类和皂苷类成分的含量比较 被引量:13
15
作者 屠万倩 张留记 +1 位作者 刘晓苗 李向阳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9-93,共5页
目的建立牛膝中甾酮类和三萜皂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比较牛膝及其炮制品牛膝段和酒牛膝中甾酮类和皂苷类成分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HPLC法,分别对牛膝及其炮制品中β-蜕皮甾酮、25R-牛膝甾酮、25S-牛膝甾酮、竹节参皂苷IVa和人参皂苷R... 目的建立牛膝中甾酮类和三萜皂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比较牛膝及其炮制品牛膝段和酒牛膝中甾酮类和皂苷类成分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HPLC法,分别对牛膝及其炮制品中β-蜕皮甾酮、25R-牛膝甾酮、25S-牛膝甾酮、竹节参皂苷IVa和人参皂苷Ro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牛膝炮制成牛膝段后,β-蜕皮甾酮、25R-牛膝甾酮、25S-牛膝甾酮的含量略有下降,竹节参皂苷IVa和人参皂苷Ro的含量显著下降。牛膝段炮制成酒牛膝后,β-蜕皮甾酮、25R-牛膝甾酮、25S-牛膝甾酮的含量略有增加,竹节参皂苷IVa和人参皂苷Ro的含量则明显增加。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能准确测定牛膝中β-蜕皮甾酮、25R-牛膝甾酮、25S-牛膝甾酮、竹节参皂苷IVa和人参皂苷Ro的含量,可用于控制牛膝及其炮制品的质量。不同炮制方法对牛膝中甾酮类和三萜皂苷类化学成分的含量产生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膝 牛膝段 酒牛膝 甾酮 三萜皂苷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原文传递
酒女贞子抗氧化谱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金梅 姚辰 +2 位作者 陆程灿 李昌勤 康文艺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1907-1912,共6页
目的对酒女贞子特征图谱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确定酒女贞子抗氧化活性物质基础。方法运用HPLC测定经典恒温加速试验处理的酒女贞子的特征图谱,并通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 目的对酒女贞子特征图谱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确定酒女贞子抗氧化活性物质基础。方法运用HPLC测定经典恒温加速试验处理的酒女贞子的特征图谱,并通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胺盐(ABTS)和FRAP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探究酒女贞子量化特征图谱和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筛选活性化合物相关色谱峰。结果从17个匹配特征图谱中筛选出峰1、峰3、峰8、峰10、峰14和峰15与酒女贞子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能力呈显著正相关;峰3、峰8、峰12和峰13与酒女贞子还原Fe^(3+)能力显著正相关。其中峰3和峰8与酒女贞子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还原Fe^(3+)能力均正相关。并确定了峰3为红景天苷、峰12为木犀草苷、峰13为特女贞苷、峰14为橄榄苦苷、峰15为女贞苷、峰17为木犀草素。结论酒女贞子药效不是由特女贞苷和红景天苷等个别指标成分的含量而决定。全面分析与药效相关的化合物群组的含量才能真实反映酒女贞子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女贞子 抗氧化 DPPH ABTS FRAP 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 谱效关系
原文传递
酒炙续断最佳炮制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许腊英 陈华曦 +1 位作者 杨庆 杨帆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1475-1477,共3页
目的:以续断皂苷Ⅵ为指标对续断的炮制工艺进行优选。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进行筛选。结果:用10的黄酒浸润,150℃的下锅温度,炒6min时为续断酒炙的最佳炮制工艺。结论:酒炙续断最佳炮制工艺是科学合理的,酒炙可使有效成分含量增加,... 目的:以续断皂苷Ⅵ为指标对续断的炮制工艺进行优选。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进行筛选。结果:用10的黄酒浸润,150℃的下锅温度,炒6min时为续断酒炙的最佳炮制工艺。结论:酒炙续断最佳炮制工艺是科学合理的,酒炙可使有效成分含量增加,其质量稳定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续断 炮制工艺 正交试验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基于表里量化关联的酒当归有效成分与表观颜色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高慧 王新杰 +7 位作者 张瑶 王慧楠 王佩华 张桂梅 杨子烨 陈梦雨 崔曰新 王英姿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11期71-75,共5页
目的研究酒当归粉末表观颜色与其有效成分阿魏酸、多糖、醇浸出物和水浸出物含量的相关性。方法利用色度仪对酒当归粉末颜色值进行测量,采用HPLC测定阿魏酸含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当归多糖进行定量,热浸法测定醇浸出物和水浸出物含... 目的研究酒当归粉末表观颜色与其有效成分阿魏酸、多糖、醇浸出物和水浸出物含量的相关性。方法利用色度仪对酒当归粉末颜色值进行测量,采用HPLC测定阿魏酸含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当归多糖进行定量,热浸法测定醇浸出物和水浸出物含量,采用多元相关分析与熵权法结合评价酒当归饮片质量。结果不同颜色酒当归饮片质量均符合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要求,但饮片内在质量存在一定差异。酒当归样品阿魏酸含量与a*(颜色红绿方向)、b*(颜色黄蓝方向)呈正相关(P<0.01),醇浸出物含量与L*(明度)、E*ab(总色值)呈负相关(P<0.01),水浸出物含量与L*呈负相关(P<0.05),多糖含量与L*呈正相关(P<0.05)。熵权法分析结果与色差测量结果一致。结论基于色差原理分析酒当归饮片有效成分含量与颜色值的相关性,同时结合熵权法评价酒当归饮片质量,可为酒当归颜色的量化及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当归 颜色 阿魏酸 相关性 熵权法
下载PDF
炮制方法对鹿茸片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黄玉梅 高明 +5 位作者 吴志坚 叶志龙 马恩耀 朱启亮 吴生齐 陈佩毅 《今日药学》 CAS 2017年第8期537-539,共3页
目的研究鹿茸片不同炮制方法(酒制岭南法、酒制药典法、乳制法)与有效成分总氨基酸、总磷脂、总多糖、总水溶性蛋白含量的相关性,为阐明炮制机理及炮制品的不同功效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鹿茸中有效成分,分别用钼... 目的研究鹿茸片不同炮制方法(酒制岭南法、酒制药典法、乳制法)与有效成分总氨基酸、总磷脂、总多糖、总水溶性蛋白含量的相关性,为阐明炮制机理及炮制品的不同功效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鹿茸中有效成分,分别用钼蓝显色法测定总磷脂,硫酸-蒽酮法测定总多糖,茚三酮显色法测定总氨基酸,考马斯亮蓝显色法测定总水溶性蛋白。结果不同鹿茸片炮制品之间主要成分含量差异较大,总磷脂、总多糖、总水溶性蛋白的含量依次为:酒制岭南法>乳制法>酒制药典法,总氨基酸的含量依次为:乳制法>酒制岭南法>酒制药典法。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对鹿茸片有效成分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茸 氨基酸 酒制岭南法
原文传递
基于UPLC特征图谱及色彩图像技术的当归与酒当归差异比较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纪玉华 洪婉敏 +4 位作者 谢明晏 邓桂海 李燕珍 文珊 孙冬梅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21-326,共6页
目的:通过建立特征图谱,结合色度值测定,比较当归和酒当归的差异。方法:采用相似度评价、配对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二样本)检验、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当归及酒当归UPLC特征图... 目的:通过建立特征图谱,结合色度值测定,比较当归和酒当归的差异。方法:采用相似度评价、配对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二样本)检验、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当归及酒当归UPLC特征图谱共有峰峰面积、色度值进行分析。结果:建立的当归、酒当归UPLC特征图谱分别标定11、14个共有峰,指认了10个成分,其中色谱峰2、5、12号为当归炮制后出现,色谱峰1、3、4、6~8、10、11号的峰面积具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10批当归与酒当归在PCA模型中共提取4个主成分,OPLS-DA模型中明显聚为2类,色谱峰2、5、8、14号是引起当归酒炙前后差异的主要因素。酒当归与当归的色差值ΔE^(*)为6.22~16.09,表明二者可被肉眼识别,当归炮制后红色、黄色加深,a^(*)、b^(*)值可作为鉴别当归与酒当归的关键指标。结论:该研究建立的UPLC特征图谱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结合色度值差异可用于区分当归及其炮制品酒当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酒当归 特征图谱 色度值 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