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1961—2012年风速变化区划 被引量:28
1
作者 史培军 张钢锋 +1 位作者 孔锋 叶谦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87-394,共8页
本文使用756个气象站点年值数据,基于最小二乘的线性拟合方法,利用1961—2012年小国年值风速的趋势变化值和波动特征值来定量识别中国风速的区域变化特征,以县级行政单位为区划单元,完成了中国1961—2012年风速变化区划,一级区划根据风... 本文使用756个气象站点年值数据,基于最小二乘的线性拟合方法,利用1961—2012年小国年值风速的趋势变化值和波动特征值来定量识别中国风速的区域变化特征,以县级行政单位为区划单元,完成了中国1961—2012年风速变化区划,一级区划根据风速趋势值的变化划分为6个变化趋势带,即东北-华北大幅减小趋势带,华东-华中中幅减小趋势带,东南小幅减小趋势带,西南微幅减小趋势带,西北中幅减小趋势带,青藏高原小幅减小趋势带,二级区划根据风速的波动特征值并结合一级区划的结果,划分为12个波动特征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速变化 区划 趋势变化 波动特征
下载PDF
中国北方风蚀区风速变化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25
2
作者 韩柳 王静璞 +2 位作者 王光镇 王周龙 吴孟泉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63-971,共9页
利用北方风蚀区155个气象站点1971—2015年平均风速数据,采用气候趋势分析、空间插值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北方风蚀区平均风速的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45 a来,北方风蚀区年平均风速为2. 70 m·s-1,呈明显减小趋势,其递减速率为0... 利用北方风蚀区155个气象站点1971—2015年平均风速数据,采用气候趋势分析、空间插值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北方风蚀区平均风速的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45 a来,北方风蚀区年平均风速为2. 70 m·s-1,呈明显减小趋势,其递减速率为0. 017 m·s-1·a-1(α=0. 001),1980s风速减小最快,1990s减小最缓慢,2010s风速出现增大趋势;我国北方风蚀区四季的平均风速均呈现下降趋势,下降速度春季>夏季>秋季>冬季(α=0. 001),不同年代不同季节风速变化存在较大差异,2010s除春季外其他季节风速均呈现增大趋势;空间分布上显示,风速变化幅度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北方风蚀区内的新疆西北部和东南部、青海、内蒙古中部和东北部、黑龙江以及吉林为风速降低较快的区域,甘肃东南部、宁夏、陕西和山西北部以及新疆的东北部和西部等地区是风速降低不明显的区域。春季和夏季风速降低较快的区域面积扩大,冬季和秋季风速降低较缓的区域扩大;平均风速存在多时间尺度的周期性结构特征,28 a时间尺度左右为风速变化的主周期,平均变化周期为18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速变化 小波分析 北方风蚀区
下载PDF
台站观测环境改变对我国近地面风速观测资料序列的影响 被引量:23
3
作者 刘学锋 梁秀慧 +1 位作者 任国玉 任芝花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645-1652,共8页
利用中国大陆地区460个气象台站1971-2002年10m高度平均风速资料和2007年台站观测环境综合调查资料,根据环境评分分数、障碍物视宽角等影响地面观测风速的台站环境数据,将气象台站分为五类,分别对平均风速观测记录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利用中国大陆地区460个气象台站1971-2002年10m高度平均风速资料和2007年台站观测环境综合调查资料,根据环境评分分数、障碍物视宽角等影响地面观测风速的台站环境数据,将气象台站分为五类,分别对平均风速观测记录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全国范围内绝大多数未迁移台站近地面平均风速呈明显的减小趋势,冬季平均风速相对减小的趋势最大、秋季最小;在影响风速观测资料序列的台站观测环境因素中,观测场周围障碍物视宽角最为重要,随着周围障碍物视宽角的增大,风速相对减小的趋势也变得更明显;台站周围障碍物视宽角对年和季平均风速减小趋势的贡献最大,约为三分之一。因此,观测环境变化对地面风速资料序列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测环境 平均风速 风速变化
下载PDF
ERA5再分析资料对甘肃省近地面风速气候特征及变化趋势再现能力的评估 被引量:9
4
作者 马绎皓 毛睿 +2 位作者 杨阳 马莉 苟尚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0-220,共11页
为了探究ERA5再分析资料对甘肃省近地层风速的再现能力,利用甘肃省1981-2020年80个国家级气象台站的地面风速资料,分析了近40年间甘肃省风速变化情况,并比较了第五套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再分析资料(ERA5)与观测资料变化趋势的异同,讨... 为了探究ERA5再分析资料对甘肃省近地层风速的再现能力,利用甘肃省1981-2020年80个国家级气象台站的地面风速资料,分析了近40年间甘肃省风速变化情况,并比较了第五套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再分析资料(ERA5)与观测资料变化趋势的异同,讨论了其对甘肃省地面风速的再现能力。结果表明,甘肃省四季平均地面风速自西向东逐渐减小,地面风速最大季节均为春季,不同地区风速偏小季节有所差异;近40年地面风速的变化整体上趋于平稳,但各站点春季风速以显著下降趋势为主,其余三个季节以上升趋势居多;在20世纪90年代初以前四季平均风速均呈现减小趋势,春季变化趋势最强,秋季变化趋势最弱,之后转为平稳变化或上升趋势,冬、夏两季风速上升趋势较强。ERA5再分析资料对甘肃省风速月际变化和主要季节特征的再现能力较好,但对各季节平均风速值和风速长期变化趋势的再现能力较差,仅在风速下降时期有较好的再现能力,并且ERA5风速资料也不具备再现甘肃省各季节风速长期趋势的能力;ERA5再分析资料不能直接用于估算甘肃省的风能密度,但对其进行线性偏差订正后,在风能密度的多年平均值方面有较好的再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ERA5 风速变化 再现能力
下载PDF
高立式尼龙网沙障周围风沙运动特性的数值模拟与试验 被引量:9
5
作者 贾光普 左合君 +4 位作者 王海兵 闫敏 姚云峰 韩雪莹 刘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109-117,共9页
为探究沙障影响下的风沙运动规律,明晰不同情况高立式尼龙网沙障周围的风速变化和积沙分布,补充野外试验数据不足的问题。该研究以磴口-乌斯太的穿沙公路为研究背景,基于FLUENT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不同障排数量、沙障高度及入口风速下高... 为探究沙障影响下的风沙运动规律,明晰不同情况高立式尼龙网沙障周围的风速变化和积沙分布,补充野外试验数据不足的问题。该研究以磴口-乌斯太的穿沙公路为研究背景,基于FLUENT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不同障排数量、沙障高度及入口风速下高立式尼龙网沙障周围的风速和积沙分布进行数值模拟,并通过野外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不同情况高立式沙障沿水平方向的流场形式均以“V”和“W”型存在,而高立式沙障背风侧垂直方向的风速廓线形式主要以“S”型为主;风速为8 m/s,相邻障排间距为3 m条件下,分析不同障排数量对风沙运动的影响发现,单排、双排和三排高立式沙障的防护范围分别为第一排沙障至其后的6、13和20 m处,随沙障排数的增加总积沙量呈现递增趋势;风速为10 m/s,双排沙障间距8 m条件下分析沙障高度对风沙运动的影响发现,60、100、120和150 cm高立式沙障的水平流场分层点分别为0.8、1.2、1.5和2.0 m;沙障高度150 cm,双排沙障间距20 m条件下分析入口风速对风沙运动的影响发现,当风速增至15 m/s以上时,150 cm的双排沙障背风侧基本上无积沙分布,高立式沙障逐渐失去了防护作用。经野外验证真实值与模拟值的最大相对误差为8.18%,最小相对误差为1.32%,验证了模拟的合理性,该研究成果较好地反映了高立式沙障周围的风沙运动情况,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 尼龙网沙障 风速变化 积沙分布 FLUENT数值模拟
下载PDF
1970—2013年新疆地区风速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贾诗超 陈晓梅 +1 位作者 宋义和 李世云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4期352-359,380,共9页
根据1970—2013年共计44年、50个气象站的风速观测数据,分析我国新疆地区多年风速变化特征.采用气候倾向率、克里金空间插值和小波分析方法,探讨新疆地区风速时空变化.实验结果表明:1970—2013年,新疆地区多年平均风速为2.34m.s-1,呈下... 根据1970—2013年共计44年、50个气象站的风速观测数据,分析我国新疆地区多年风速变化特征.采用气候倾向率、克里金空间插值和小波分析方法,探讨新疆地区风速时空变化.实验结果表明:1970—2013年,新疆地区多年平均风速为2.34m.s-1,呈下降趋势,速率为-0.0148m.s^-1.a^-1;四季多年平均风速也都呈下降趋势,且下降速率和平均风速值的大小顺序都是: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春季下降速率和冬季下降速率分别为-0.0188m.s^-1.a^-1和-0.0078m.s^-1.a^-1.风速变化在空间分布上差异明显,主要受到地形影响,其中风速下降率排序为:准格尔盆地周边的北疆地区>塔里木盆地周边的南疆地区>以七角井为中心的东部地区,平均风速大小顺序为:七角井区域>准格尔盆地区域>塔里木盆地区域.平均风速变化存在两类时间尺度的周期性变化特征,分别为24~31年和15~21年,前者时间尺度周期变化比后者更为显著,且28年左右是风速变化的主周期.最后分析风速下降原因,主要考虑到大气环流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化的影响,通过对比新疆地区多年平均风速和温度变化,发现风速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地区 风速变化 时空分析 小波分析
下载PDF
黑龙江省的城市化对近地面风速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于宏敏 徐永清 张洪玲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797-1802,共6页
利用黑龙江省1971~2004年地面风速资料,分析其近地层风速变化特征,同时采用泰来、通河气象站1971~2004年十六方位风速资料,2009年7月-2010年6月气象站与附近测风塔10m高度逐时风速、风向资料,分析城市化对风速序列的影响。结果表... 利用黑龙江省1971~2004年地面风速资料,分析其近地层风速变化特征,同时采用泰来、通河气象站1971~2004年十六方位风速资料,2009年7月-2010年6月气象站与附近测风塔10m高度逐时风速、风向资料,分析城市化对风速序列的影响。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近地层风速呈明显减弱趋势,城市站减弱趋势较乡村站明显,城市站与乡村站的风速差值有增大趋势;泰来、通河测风塔与气象站各方向风速比较,无论是风速差值,还是比值均表明城市对风速影响显著;结合城市空间布局及气象站在城市中的位置,分析泰来、通河十六方位风速变化速率,风速在绝大多数方向呈下降趋势,其中受城市影响较大的方向风速减弱趋势明显,受城市影响较小的方向风速减小趋势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速变化 线性趋势 城市化影响
下载PDF
含SVG的双馈风场风速变化条件下高频谐振问题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陈继开 李平 +2 位作者 常旗峰 郝鑫 胡应宏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8-50,共13页
大规模风电并网导致宽频谐振问题日渐凸显,业内多认为电缆电容效应、控制器参数变化等是导致谐振的主要因素,而关于静止无功发生器(static var generator, SVG)、风功率变化与高频谐振内在因果关系研究尚未展开。针对低风速风场系统高... 大规模风电并网导致宽频谐振问题日渐凸显,业内多认为电缆电容效应、控制器参数变化等是导致谐振的主要因素,而关于静止无功发生器(static var generator, SVG)、风功率变化与高频谐振内在因果关系研究尚未展开。针对低风速风场系统高频谐振问题,首先基于谐波线性化理论,考虑功率外环作用,建立SVG和双馈风机(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 DFIG)的序阻抗模型。其次将风速变化纳入风机变流器建模,并建立空载电缆投入时风速变化与SVG阻抗的联系。然后利用阻抗交互揭示风机变流器阻抗变化对SVG阻抗特性的影响机理,指出区域内空载电缆投入后,低风速不仅降低系统在高频的鲁棒性,而且扩大了SVG高频负阻尼范围,导致系统高频谐振风险增加。最后,基于STARSIM-HIL搭建含SVG的双馈风场电磁仿真模型,并进行软硬件在环实验。实验结果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止无功发生器 双馈风机 高频谐振 风速变化
下载PDF
严寒地区居住小区室外风环境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徐结晶 张永益(指导) 《建筑节能》 CAS 2020年第5期27-32,共6页
通过调研严寒地区大庆市的居住小区,归纳总结出4种基本建筑布局类型,并运用ENVI-met软件进行室外风环境模拟,分析对比4种基本类型的风速及风速变化比率。可得出如下结论:类型A的风速变化比率较小,风环境相对较好,人体感觉较舒适;类型B... 通过调研严寒地区大庆市的居住小区,归纳总结出4种基本建筑布局类型,并运用ENVI-met软件进行室外风环境模拟,分析对比4种基本类型的风速及风速变化比率。可得出如下结论:类型A的风速变化比率较小,风环境相对较好,人体感觉较舒适;类型B的风环境比较复杂,建筑间产生了大范围的风影区;类型C和类型D风速变化比率的分布情况与类型A相似。4种基本类型最大风速变化比率经常出现在建筑的拐角处,导致了周边范围内人体舒适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寒地区 居住小区 风环境 风速 风速变化比率 ENVI-met
下载PDF
近60年洞庭湖南部地区风速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徐金阁 龚玺 戴昌明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2年第3期83-88,共6页
风电作为可再生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区域性低风速资源的开发利于风电持续发展。利用益阳市国家基本气象站19602019年的2 min平均风速资料,运用气候倾向法、Mann-Kendall检验法和小波分析法,从... 风电作为可再生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区域性低风速资源的开发利于风电持续发展。利用益阳市国家基本气象站19602019年的2 min平均风速资料,运用气候倾向法、Mann-Kendall检验法和小波分析法,从年、季和月3个时间尺度上,分析了平均风速的变化趋势、突变和周期特征。结果表明:近60年来,益阳市年平均风速呈减小趋势,递减率为0.215 m·s^(-1)·(10a)^(-1);春季平均风速递减趋势最为显著,递减率为0.238 m·s^(-1)·(10a)^(-1),夏季的递减趋势最不显著。Mann-Kendall检验显示,年平均风速突变发生于19891990年,夏季平均风速发生突变的年份较其他3个季节的早。小波分析表明,年平均风速变化存在周期性,年平均风速变化的第一主周期为15 a,第二主周期为30 a。益阳地区未来几年的风速可能呈减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速变化 气候倾向 MANN-KENDALL检验 小波分析
下载PDF
风电发展对京津冀重雾霾形成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严丽 李永刚 赵旭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5年第9期67-71,共5页
用最小二乘法分析1980—2013年间京津冀地区各个站点的平均风速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京津冀各个站点中距离风电场较近的怀来、承德站点的风速呈增加趋势,而北京、石家庄、泊头这三个距离风电场分布较远的站点的风速呈减小趋势。2003年前... 用最小二乘法分析1980—2013年间京津冀地区各个站点的平均风速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京津冀各个站点中距离风电场较近的怀来、承德站点的风速呈增加趋势,而北京、石家庄、泊头这三个距离风电场分布较远的站点的风速呈减小趋势。2003年前后是风速变化的突变点,2003年以后的风速分布与2003年以前风速分布相比,相对集中在一个较小的数值范围内。通过分析华北地区风电发展情况得知,2000年以后是中国风电迅猛发展的时期,这与风速的变化情况几乎是同步的,加之近年来京津冀地区雾霾问题越来越严重,使得风电发展、风速变化、雾霾日趋严重三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华北地区风电发展对京津冀重雾霾形成的影响是很明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二乘法 风速变化 风电发展 雾霾 京津冀
下载PDF
基于风速预测的爬山法改进
12
作者 梅云初 孙培德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0年第16期6-9,共4页
大惯量风力发电机由于其大滞后特性,面对风速大规模变化时不能及时跟随。文章提出在变步长爬山法的基础上引入风速预测和叶尖速比控制,分析风速预测结果,寻找未来风速是否存在大规模变化趋势或平稳趋势,估算未来风速趋势下的最佳转速,... 大惯量风力发电机由于其大滞后特性,面对风速大规模变化时不能及时跟随。文章提出在变步长爬山法的基础上引入风速预测和叶尖速比控制,分析风速预测结果,寻找未来风速是否存在大规模变化趋势或平稳趋势,估算未来风速趋势下的最佳转速,作为下一步爬山算法的参考转速,及早跟随。在MATLAB中进行实验验证,结果显示对于大惯量风机,基于风速超短期预测的爬山法比传统爬山法能更快响应风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惯量 风速变化 爬山法 风速预测 叶尖速比控制
下载PDF
河北城市化和观测环境改变对地面风速观测资料序列的影响 被引量:56
13
作者 刘学锋 江滢 +2 位作者 任国玉 梁秀慧 张成伟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33-439,共7页
选用河北省143个气象台站1975—2004年10 m高年平均风速资料,以及1990年和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根据人口增长、台站迁移、仪器高度变化、台站微观环境变化等影响地面风速变化的台站历史信息,把所有气象台站分为4类,并分别对其进行比较分... 选用河北省143个气象台站1975—2004年10 m高年平均风速资料,以及1990年和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根据人口增长、台站迁移、仪器高度变化、台站微观环境变化等影响地面风速变化的台站历史信息,把所有气象台站分为4类,并分别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绝大多数台站风速变化呈减小趋势;城市化进程、台站观测环境等因素均在不同程度上对地面平均风速变化趋势产生了影响,其中台站所在城镇城市化程度是风速减小趋势不可忽略的原因,其影响程度约在1/4左右;台站观测环境因素中观测场附近微观环境变化对风速减小趋势具有重要影响,超过了区域背景风速减小趋势。台站观测环境因素对风速资料序列均一性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至少有1/3的平均风速序列非均一性断点是由观测环境变化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城市化 观测环境 风速变化 气候变化 风能资源
下载PDF
全球气候模式对未来中国风速变化预估 被引量:33
14
作者 江滢 罗勇 赵宗慈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23-336,共14页
利用世界气候研究计划之第三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WCRP/CMIP3)提供的,参加IPCCAR4的19个气候模式和国家气候中心为IPCC第五次报告研发的新一代气候模式(BCC_CSM1.0.1)及模式集成,考虑高排放(A2)、中等排放(A1B)和低排放(B1)三种人类排放... 利用世界气候研究计划之第三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WCRP/CMIP3)提供的,参加IPCCAR4的19个气候模式和国家气候中心为IPCC第五次报告研发的新一代气候模式(BCC_CSM1.0.1)及模式集成,考虑高排放(A2)、中等排放(A1B)和低排放(B1)三种人类排放情景,预估21世纪中国近地层(离地10m)风速变化。预估结果表明:(1)21世纪全国平均的年平均风速呈微弱的减小趋势,且随着预估情景人类排放的增加,中国年平均风速减小趋势越显著。(2)冬季(夏季)全国平均风速呈减小(增大)趋势,人类排放量越多,冬季(夏季)风速减小(增加)程度越大。21世纪我国风速夏季(冬季)增大(减小)与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未来亚洲夏季风(冬季风)增强(减弱)有一定关系。(3)与20世纪末期(1980~1999年)相比,21世纪初期(2011~2030年)中国区域年平均风速A2情景下略偏小,A1B和B1情景下年平均风速无明显变化;21世纪中期(2046~2065年)和后期(2080~2099年),三种排放情景下中国年平均风速均比20世纪末期风速小。(4)21世纪初期、中期和后期均表现为冬季(夏季)平均风速比20世纪末期冬季(夏季)平均小(大)。(5)夏季中国中北部和东北地区风速偏大,其余地区风速无明显变化或略偏小;冬季除了东北北部和西藏东南部外,中国大部地区风速偏小。绝大部分地区超过50%模式一致地预估上述风速变化形式,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近地层风速变化 全球气候模式 预估
下载PDF
1961-2020年青藏高原地表风速变化及动力降尺度模拟评估 被引量:11
15
作者 吴佳 吴婕 闫宇平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63-976,共14页
本研究首先基于1961-2020年观测和再分析的5种风速资料,分析了近60年来青藏高原地区地表风速变化特征。随后,使用区域气候模式动力降尺度的5个模拟结果及其集合平均,检验评估了其对1986-2005年青藏高原地表风速的模拟能力。基于多源数... 本研究首先基于1961-2020年观测和再分析的5种风速资料,分析了近60年来青藏高原地区地表风速变化特征。随后,使用区域气候模式动力降尺度的5个模拟结果及其集合平均,检验评估了其对1986-2005年青藏高原地表风速的模拟能力。基于多源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1961-2002年青藏高原地区的季节和年平均地表风速为下降趋势,但数值上存在差异,CN05.1和NCEP-1的风速在2002-2020年表现为增大。无风(0.0~0.2 m·s^(-1))的概率变化较小,在1961-2002年和2002-2020年以微弱的减少趋势为主,软风(0.3~1.5 m·s^(-1))和轻风(1.6~3.3 m·s^(-1))在1961-2002年增加,2002-2020年减少,微风(3.4~5.4 m·s^(-1))与和风(5.5~7.9 m·s^(-1))则基本表现出与平均风速类似的变化特征,大风(≥8 m·s^(-1))在1961-2002年和2002-2020年均以减小趋势为主。总体来说,CN05.1表现出与适用性较好的JRA-55再分析数据相一致的特征,并且和站点资料更为吻合,表明该格点化风速观测数据在高原地区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动力降尺度的评估结果发现,所有模拟结果均可以合理地再现出CN05.1中地表风速在不同季节的空间分布,并且可以很好地模拟出不同地形区的风速差异,但仍存在对高原西北部风速模拟偏小,以及其他区域模拟偏大的误差。模式对高原地表风速年内变化的模拟也存在不足,模拟的变化趋势值普遍偏小。同时,集合平均的相对均方根误差最小,总体较单个模拟结果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风速变化 动力降尺度 评估
下载PDF
基于选定风浪方向谱的海浪模拟方法(英文) 被引量:6
16
作者 文圣常 钱成春 +4 位作者 叶安乐 吴克俭 吴增茂 管长龙 赵栋梁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3期345-397,共53页
简要回顾当前第三代海浪模式中的困难。为避开这些困难,作者提出一种新的海浪模拟方法,其中特定定义的风浪组成波依常风下随时间成长的方向谱计算,而涌浪组成波藉考虑涡动黏性和底摩擦加以计算。并进行了常风场和变风场下系统的数值... 简要回顾当前第三代海浪模式中的困难。为避开这些困难,作者提出一种新的海浪模拟方法,其中特定定义的风浪组成波依常风下随时间成长的方向谱计算,而涌浪组成波藉考虑涡动黏性和底摩擦加以计算。并进行了常风场和变风场下系统的数值试验。在常风速情形中,模拟结果能精确地化为建立模拟所根据的谱和风浪成长关系。计算显示出台风中心附近浪场的极端复杂的谱结构。当风速骤然降低时,模拟的波高减小与观测符合。在风向逐渐或骤然改变情形下,计算的时间响应尺度与海上观测符合,而且演化中的二维谱结构得到良好刻画。对于涌浪在无风下的传播,模拟结果合理,包括波参量及谱结构的变化。后报得到的波高、周期和海上资料符合。与第三代模式相比,文中提出的方法较易改进,需用的计算机时间显著减少。最后讨论采用一个已知谱来建立谱形式的海浪预报模型的合理性以及有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浪模拟方法 海浪模型 方向谱 风浪 涌浪传播
下载PDF
中国沿海地区夏季风速时空变化特征和气候模式结果评估与预估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江滢 赵宗慈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1-30,共10页
利用中国一般、基本和基准气象站近50年的观测风速资料,分析了近50年中国沿海地区夏季风速时空变化特征,检验评估了20个全球气候模式和3个区域气候模式模拟中国沿海地区夏季风速分布和变化特征的能力,预估了21世纪初期中国沿海地区夏季... 利用中国一般、基本和基准气象站近50年的观测风速资料,分析了近50年中国沿海地区夏季风速时空变化特征,检验评估了20个全球气候模式和3个区域气候模式模拟中国沿海地区夏季风速分布和变化特征的能力,预估了21世纪初期中国沿海地区夏季风速变化特征。研究发现,(1)近50年中国沿海地区观测夏季平均风速和极大风速均呈明显减小趋势变化,这种变化特征与近50年中国登陆台风频数变化有关。(2)全球气候模式和区域气候模式都能较好地模拟中国沿海地区夏季平均风速的分布状况,区域气候模式模拟能力略强于全球气候模式。(3)全球和区域气候模式都不能模拟出观测到的近50年来中国沿海地区夏季平均风速呈明显的减小趋势,部分模式能模拟出近50年来中国沿海地区夏季平均风速略呈减小趋势变化。(4)全球和区域气候模式一致预估在B1和A1B情景下,21世纪初期中国沿海地区夏季平均风速比20世纪小;全球气候模式预估A2情景下,21世纪初期中国沿海地区夏季平均风速比20世纪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沿海 风速变化 最大风速 台风变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