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小切口肌间隙入路双侧固定单侧减压TILF手术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陈毅 崔新刚 +2 位作者 吴恙 倪东亮 林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54-558,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小切口肌间隙入路双侧固定单侧减压TILF手术解剖学特点,及分析与传统术式对比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应用改良小切口肌间隙入路双侧固定单侧减压TILF手术治疗单节段下腰椎病... 目的探讨改良小切口肌间隙入路双侧固定单侧减压TILF手术解剖学特点,及分析与传统术式对比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应用改良小切口肌间隙入路双侧固定单侧减压TILF手术治疗单节段下腰椎病变患者30例(改良组)。传统术式组30例(传统组)。研究改良组TILF手术解剖学特点,比较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2周VAS疼痛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结果改良组采用双侧小切口,一侧通过Wiltse间隙入路单纯置钉固定,一侧通过改良肌间隙入路(多裂肌偏中心处间隙)置钉,减压,椎间融合固定。改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小于传统组(P<0.05);两组术前VAS评分与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改良组术后VAS评分小于传统组(P<0.05);两组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传统术式相比,改良组TLIF术通过肌间隙入路更适应人体解剖学特性,手术视野佳,手术操作更容易。同时改良组还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和术后引流少、术后疼痛轻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LIF手术 wiltse间隙 改良多裂肌间隙 双侧小切口腰椎手术 对比研究
下载PDF
短节段微创通道下Wiltse间隙入路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宋晨阳 刘文革 +1 位作者 陈奋勇 李建东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10-314,共5页
目的探讨短节段微创通道下Wiltse间隙入路与传统切开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不伴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43例不伴神经损伤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20例采用微创通道下椎弓根... 目的探讨短节段微创通道下Wiltse间隙入路与传统切开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不伴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43例不伴神经损伤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20例采用微创通道下椎弓根螺钉固定(微创组),23例采用传统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传统组);2组均为伤椎短节段固定。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戴支具离床时间及术后48h肌酸激酶值;比较2组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欧式功能障碍指数(ODI);测量并计算术前后伤椎矢状位指数及侧位片Cobb角。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13.1月(8-20月)。微创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戴支具下床时间、术后48h肌酸激酶数值均少于传统组(P〈0.05),术后1-3dVAS评分低于传统组(P〈0.05),术后3月ODI指数优于传统组(P〈0.05)。2组术前后伤椎矢状位指数和侧位片Cobb角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节段微创通道下Wiltse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出血少、损伤小、早期下床,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固定术 腰椎 脊柱骨折 胸椎 wiltse间隙 手术后期间
下载PDF
Wiltse肌间隙入路与常规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8
3
作者 姚晓聪 崔永锋 +1 位作者 朱宝华 管功奎 《中医正骨》 2013年第11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经常规手术入路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者25例为对照组(A组);经Wiltse肌间隙入路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者23例为观察组(B组)。比较2... 目的:探讨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经常规手术入路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者25例为对照组(A组);经Wiltse肌间隙入路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者23例为观察组(B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术后疼痛视觉摸拟评分、Cobb’s角及术后日本骨科协会评分。结果: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术后VAS评分均大于B组[(80.04±9.650)min,(60.48±6.374)min,t=8.210,P=0.000;(280.40±56.60)mL,(180.43±60.11)mL,t=5.934,P=0.000;(161.60±44.31)mL,(120.00±28.28)mL,t=3.838,P=0.000;(5.792±1.444),(3.087±1.203),t=3.838,P=0.000];2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后JOA评分及手术前后Cobb’s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0.40±1.49)cm,(10.33±1.49)cm,t=0.171,P=0.865;(27.280±1.487),(26.348±1.921),t=1.889,P=0.065;(22.060±4.887),(22.870±5.513),t=-0.539,P=0.592;(6.204±1.737),(6.844±1.359),t=-1.412,P=0.165]。结论:与常规手术入路相比,经Wiltse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及术后疼痛程度低的优点,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胸椎 腰椎 骨折固定术 wiltse肌间隙入路 治疗 临床研究性
下载PDF
Wiltse对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研究肌间隙入路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4
作者 洪华锋 吴志勇 +1 位作者 洪焱 林韦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22期25-28,共4页
比较Wiltse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1月于宁国市中医院骨科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4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肌间隙入路组... 比较Wiltse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1月于宁国市中医院骨科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4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肌间隙入路组和经皮微创组,每组各2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肌间隙入路组手术时间短于经皮微创组,术中出血量多于经皮微创组,术中透视次数少于经皮微创组,术后住院时间长于经皮微创组(P<0.05)。术后3个月,经皮微创组的VAS评分、ODI指数均低于肌间隙入路组(P<0.05)。研究发现,Wiltse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效果明显,有利于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透视次数,减轻机体应激反应和术后疼痛,促进患者胸腰椎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wiltse肌间隙入路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应激反应
下载PDF
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结合ERAS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文辉 钟恩春 +1 位作者 廖主荣 康丽萍 《基层医学论坛》 2020年第35期5069-5070,共2页
目的探讨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结合快速康复外科(ERAS)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60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联合... 目的探讨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结合快速康复外科(ERAS)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60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联合ERAS治疗。记录临床指标、比较手术前后患者影像学指标、疼痛程度、腰椎功能。结果术后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为(5.53±1.42)d,镇痛药物剂量为(10.29±1.58)mg,术后术区疼痛持续时间为(2.25±0.62)d。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高于术前,Cobb角、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术前,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采用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结合ERAS治疗的复位效果较好,并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程度,改善腰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无神经损伤 wiltse肌间隙入路 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 快速康复外科
下载PDF
不同手术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高龄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效果对比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学阳 《中国实用医刊》 2017年第9期66-69,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高龄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6月符合研究选取标准的74例高龄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Wiltse组,每组37例.对照组行传统后正中入路椎弓根内固...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高龄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6月符合研究选取标准的74例高龄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Wiltse组,每组37例.对照组行传统后正中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术,Wiltse组行Wiltse肌间隙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术.术后1年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对比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水平、手术前后两组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及Cobb角变化情况及腰痛程度评分(VA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和脊椎功能评分(JOA评分)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Wiltse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康复用时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Cobb角、VAS评分、Barthel指数、JOA评分对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且Wiltse组各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iltse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0%,对照组为21.6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Wiltse肌间隙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高龄胸腰椎骨折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其伤椎高度及Cobb角,减少手术用时及出血量,且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提高其脊椎功能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tse肌间隙入路 后正中入路 椎弓根内固定术 高龄胸腰椎骨折
原文传递
经Wiltse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朱健奎 田涛 傅强 《中国民康医学》 2015年第23期13-14,22,共3页
目的探讨经Wiltse 肌间隙入路内固定与后正中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本研究纳入2012 年1 月至2014 年1 月收治的无脊髓神经损伤、无需椎管减压、行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术的患者40 例,按照治疗方... 目的探讨经Wiltse 肌间隙入路内固定与后正中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本研究纳入2012 年1 月至2014 年1 月收治的无脊髓神经损伤、无需椎管减压、行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术的患者40 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A 组和B 组,每组各20 例.A 组患者采用Wiltse 肌间隙入路治疗;B 组患者采用后正中入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Score, VAS)等资料,影像学测量X 线侧位片上后凸角与椎体前缘高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得随访,时间8-14 个月,平均(11. 1±2. 7)个月.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VAS 评分,A 组患者明显优于B 组(P〈0. 05).两组患者术后均能明显矫正后凸角和椎体前缘高度.结论:经Wiltse 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和纠正后凸角度(Coob 角),明显减少患者手术出血,减轻术后腰背部疼痛,临床效果优于传统后正中入路组,是符合现代骨科微创理念的一种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wiltse肌间隙入路 传统入路 椎弓根钉 内固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