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广亲和品种对不同细胞质不育系恢复力的鉴定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汤述翥 李国生 +4 位作者 程祝宽 陈宗祥 潘学彪 顾铭洪 刘荣宝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7-144,共8页
选用BT型、HL型和WA型3种细胞质的不育系及相应保持系对16个广亲和品种的恢复力进行测交鉴定,结果表明:(1)在同一细胞核背景下,BT型细胞质的可恢复性好于HL型细胞质,HL型细胞质又好于WA型细胞质.在同一不育细胞质背景下,籼稻不育系较粳... 选用BT型、HL型和WA型3种细胞质的不育系及相应保持系对16个广亲和品种的恢复力进行测交鉴定,结果表明:(1)在同一细胞核背景下,BT型细胞质的可恢复性好于HL型细胞质,HL型细胞质又好于WA型细胞质.在同一不育细胞质背景下,籼稻不育系较粳稻不育系易恢复.(2)不同广亲和品种的恢复能力有较大差异:培矮64、培C311、轮回422、CPSLO-17等4个品种对以上3种不育细胞质能正常恢复,Paddy、E164能恢复BT型、HL型不育细胞质;Aus373对WA型、HL型细胞质能够恢复或部分恢复;Ketan Nangka对以上3种不育细胞质具有保持能力,鉴12、Pecos、Pelde、Calotoc、02428、lemont、Dular、真系秋光等8个品种对不同不育细胞质或保持或部分保持.(3)不同年份间广亲和品种恢复力的表达存在差异.比较而言,轮回422、Lemont、Dular和 Ketan Nangka对BT型、WA型南梗11A的恢复力或保持力比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广亲 品种 恢复力 细胞质不育系
下载PDF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配子体败育及其与小穗不孕关系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8
2
作者 朱晓红 曹显祖 朱庆森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21-430,共10页
利用携有和不携有广亲和基因的两类籼粳亚种间杂种为材料,观察其孢子体和配子体的发生过程,明确杂种雌雄配子体败育的特征。结果显示:花粉和胚囊的败育均与小孢子和大孢子第一次有丝分裂异常有关,前者表现为小孢子间有丝分裂不同步,导... 利用携有和不携有广亲和基因的两类籼粳亚种间杂种为材料,观察其孢子体和配子体的发生过程,明确杂种雌雄配子体败育的特征。结果显示:花粉和胚囊的败育均与小孢子和大孢子第一次有丝分裂异常有关,前者表现为小孢子间有丝分裂不同步,导致部分花粉不能正常成熟和败育;后者表现为大孢子有丝分裂异常(包括一些大孢子有丝分裂的延迟),在成熟的胚珠中不能形成胚囊。利用整体染色技术直接决定了杂种胚囊的育性。不同于携有广亲和基因的杂种,不具广亲和基因的杂种胚囊的败育直接导致了小穗的不孕。花粉的败育和不正常的裂药在两类杂种中通过影响柱头上花粉的萌发量间接控制小穗的受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籼粳 杂种配子体 不育 败育
下载PDF
美国稻在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中的地位 被引量:6
3
作者 李自超 王象坤 +1 位作者 王剑平 黄燕红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2-28,共7页
对13个美国稻(A)与籼稻(H)、粳稻(K)的F1杂种优势的研究结果表明,A×H的各性状的杂种优势与K×H(亚种间)比较一致,但一般稍低于K×H,单株产量、单株穗数和主穗颖花数优势较强,且是可利用的杂种优... 对13个美国稻(A)与籼稻(H)、粳稻(K)的F1杂种优势的研究结果表明,A×H的各性状的杂种优势与K×H(亚种间)比较一致,但一般稍低于K×H,单株产量、单株穗数和主穗颖花数优势较强,且是可利用的杂种优势,株高也有较强的优势,但是非利用的杂种优势,单株产量的优势大小与美国稻的亲和性有密切关系;在A×K中,单株产量和单株穗数有较强的杂种优势,表现了与K×K较一致的趋势。千粒重无论在A×H或A×K中都表现了较低的正向优势。另外,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美国稻中的广亲和品种(WCVS)与籼稻杂交或美国稻与粳稻杂交均为水稻杂优利用中较好的高产组合模式,其中A×K更为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水稻 杂种优势 广亲和品种 水稻
下载PDF
水稻广亲和基因与颖尖色和恢复基因的遗传重组 被引量:4
4
作者 李仁端 周开达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1年第1期19-23,共5页
选用颖尖无色的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与颖尖有色和无色的广亲和品种配组,在分离世代(F_2)中,选取一批颖尖有色与无色可育株,分别与籼、粳代表种及核质雄性不育系测配,以F_1杂种自然结实率为指标,研究了广亲和基因颖尖色和恢复基因的遗传... 选用颖尖无色的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与颖尖有色和无色的广亲和品种配组,在分离世代(F_2)中,选取一批颖尖有色与无色可育株,分别与籼、粳代表种及核质雄性不育系测配,以F_1杂种自然结实率为指标,研究了广亲和基因颖尖色和恢复基因的遗传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颖尖有色与广亲和性存在部分连锁,广亲和性和恢复基因各自独立分离,广亲和基因与颖尖色和恢复基因可重组在同一个体中,应用颖尖色为标记性状,能为田间感观选择广亲和恢复品种提供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广亲和基因 颖尖色 恢复基因
下载PDF
Mining rice new germplasm containing S_5~n gene by functional molecular marker and sequencing 被引量:5
5
作者 YANG YouXin WU JinWen CHEN ZhiXiong WANG Lan LI JinQuan LIU XiangDong LU YongGe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9年第18期3258-3264,共7页
Inter-subspecific hybrids between indica and japonica varieties yield strong biological heterosis, but it is difficult to utilize the hybrids directly in commercial production due to sterility of F1. A special gene S5... Inter-subspecific hybrids between indica and japonica varieties yield strong biological heterosis, but it is difficult to utilize the hybrids directly in commercial production due to sterility of F1. A special gene S5n may overcome the hybrids sterility, which is caused b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5 loci. Recently, S5n had been cloned, and it was revealed containing a large DNA deletion sequence that made the gene nonfunctional, compared to S5i or S5j. We designed a pair of primers flanking the deletion sequence of S5n, and then applied to distinguish the varieties with S5n or non-S5n, convincing result suggested that the primers could be served as functional molecular marker to efficiently identify the new germplasm with S5n. Using the functional marker, we surveyed 197 varieties from China National Micro-core Rice Collection, and found ten of which represented S5n including following varieties: Haobuka, Sanbangqishiluo, Mubanggu, Xiaohonggu, Mowanggu’neiza, Laozaogu, Fanhaopi, Feie’nuo2, Baoxie-7B, Teqingxuanhui. Among them, two varieties Sanbangqishiluo and Laozaogu was previously reported to contain S5n gene. Further sequence analysis on the DNA sequence covering both sides of deletion in S5n of the 10 varieties confirmed that the detected sequences in above varieties was identical with those of varieties containing S5n, such as 02428 and Linglun.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gene in S5 locus of the ten varieties was also nonfunctional and it proved the presence of S5n ge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测序 分子标记 新种质 水稻 品种产量 序列分析 矿业 杂种不育
原文传递
两系亚种间制种的花期花时及异交率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宜柏 贺浩华 +2 位作者 孙义伟 饶治祥 黄英金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A01期44-47,共4页
本文初步观察了两用核不育系 W6154S 和5460S 与广亲和品种02428和轮回422的花时、花期、开花动态及不育系的柱头外露率、异交率和闭颖、包颈情况,并认为两系亚种间制种创高产是完全可以的.
关键词 水稻 制种 花期 异交率 亚种间
下载PDF
光敏感核不育系在水稻广亲和性种质筛选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罗利军 应存山 王一平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43-144,共2页
<正> 进行籼粳亚种间杂交,促进亚种间遗传基因交流,是水稻超高产育种的主要方法之一。在配制强优势的籼粳交组合上,也前景诱人。然而,亚种间杂交一代结实率极低。为解决这一问题,人们除采用连续回交或复交的手段外,还致力于寻找... <正> 进行籼粳亚种间杂交,促进亚种间遗传基因交流,是水稻超高产育种的主要方法之一。在配制强优势的籼粳交组合上,也前景诱人。然而,亚种间杂交一代结实率极低。为解决这一问题,人们除采用连续回交或复交的手段外,还致力于寻找一种对籼、粳稻杂交均可育的广亲和种质资源。日本学者池桥宏、荒木均等从1979年便致力于这方面的工作,筛选出Ketan Nangka、Cpslo 17等广亲和性品种,并指出这种广亲和性是由广亲和基因S_5~n控制的。随后,我国亦筛选出SMR、02428等一批广亲和材料,它们与籼粳杂交F_1结实正常或接近正常,同时,表现出强大的杂种优势。目前,水稻育种家和品种资源工作者都十分重视对广亲和性种质资源的筛选工作,但多采用人工去雄杂交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光敏感核不育 品种 广亲和性
下载PDF
6个水稻品种(系)广亲和性鉴定与研究
8
作者 罗彦长 李成荃 +3 位作者 王守海 王德正 吴爽 张端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7年第1期1-3,共3页
选用6个待测水稻广亲和系,以4个全国统一标准测验种和10个光温敏核不育系为亲和性测验种,按NCⅡ设计配制68个组合,结果表明:HP121、Y101、mp419为广亲和品种,中413为部分广亲和,mp403为弱广亲和性... 选用6个待测水稻广亲和系,以4个全国统一标准测验种和10个光温敏核不育系为亲和性测验种,按NCⅡ设计配制68个组合,结果表明:HP121、Y101、mp419为广亲和品种,中413为部分广亲和,mp403为弱广亲和性,r4002无广亲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广亲和性 鉴定
下载PDF
特殊广亲和系GC13的SSR聚类及与杂种育性相关位点分析
9
作者 农保选 夏秀忠 +3 位作者 梁耀懋 陆岗 刘开强 李丹婷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91-995,共5页
为了阐明GC13的特殊广亲和性遗传机理,从分子水平上分析GC13的籼粳聚类,通过用70对SSR引物对GC13及5个籼稻、5个粳稻和5个广亲和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GC13归入粳稻类型,与籼型品种及广亲和品种的亲缘关系较远,并在GC13中定位到... 为了阐明GC13的特殊广亲和性遗传机理,从分子水平上分析GC13的籼粳聚类,通过用70对SSR引物对GC13及5个籼稻、5个粳稻和5个广亲和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GC13归入粳稻类型,与籼型品种及广亲和品种的亲缘关系较远,并在GC13中定位到两个与育性相关的位点,其一与第6染色体上RM225紧密连锁,根据所在染色体位置,推测此位点与S5等位,且GC13在此位点上的等位基因为S5-n;其二与第8染色体上RM408连锁,暂命名为Sg(t),GC13在此位点上携带Sg(t)-i等位基因,与IR36一致。S5位点的效应大于Sg(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广亲和系 GC13 杂种育性位点 SSR聚类
下载PDF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小穗不孕的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朱晓红 曹显祖 朱庆森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71-78,共8页
利用携有广亲和基因的杂种和普通籼粳杂种为材料以揭示籼粳杂种配子体发育特征及其影响小穗不孕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杂种雌雄配子体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败育,并均与大小孢子第一次有丝分裂异常有关;杂种的小穗育性主要受胚囊育性、花... 利用携有广亲和基因的杂种和普通籼粳杂种为材料以揭示籼粳杂种配子体发育特征及其影响小穗不孕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杂种雌雄配子体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败育,并均与大小孢子第一次有丝分裂异常有关;杂种的小穗育性主要受胚囊育性、花粉育性及花药开裂特性所控制,后两者通过影响柱头上花粉的萌发量而决定小穗的受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杂种 小穗不孕 水稻 细胞学
下载PDF
水稻广亲和品种及其利用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孟祥祯 王玉珍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S1期27-34,共8页
用3个广亲和水稻品种与24个粳稻不育系和9个籼稻不育系进行了杂交配组试验,结果表明:02428对籼稻不育系没有恢复能力,对部分粳稻不育系恢复较好;培矮64和CPSL017对籼稻和粳稻不育系均具有良好的恢复能力.各杂交组合的产量竞争优势非常明... 用3个广亲和水稻品种与24个粳稻不育系和9个籼稻不育系进行了杂交配组试验,结果表明:02428对籼稻不育系没有恢复能力,对部分粳稻不育系恢复较好;培矮64和CPSL017对籼稻和粳稻不育系均具有良好的恢复能力.各杂交组合的产量竞争优势非常明显,主要表现在有效穗数和穗粒数显著增加;从它们与籼、粳稻不育系配制的组合中都可选育出结实率高、优势强的高产组合.同时,三个品种本身经济性状优良,株高适中,生育期合适.因此,三个广亲和品种在河北省均可直接利用,其中培矮64的利用价值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广亲和品种 不育系 杂交 育性恢复
下载PDF
36个水稻骨干系的分子聚类及其遗传育种学意义 Ⅰ分子标记多态性与杂交亲和性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松文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6,共6页
对36个水稻骨干系进行了RFLP(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分析,并对这些水稻材料的162个杂交组合育性进行了分组分类研究。杂种育性的遗传基础研究表明,亚种内杂交组合育性显著高于亚种间杂交组合育性。亚种间杂交不育性是由... 对36个水稻骨干系进行了RFLP(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分析,并对这些水稻材料的162个杂交组合育性进行了分组分类研究。杂种育性的遗传基础研究表明,亚种内杂交组合育性显著高于亚种间杂交组合育性。亚种间杂交不育性是由籼粳两个亚种间深刻的遗传分化引起的。广亲和性品种为亲本之一的杂交组合多数(71.7%)具有正常的育性,RFLP分析表明,这些杂交组合的遗传基础特殊,其遗传距离大于典型的亚种内组合距离,而小于典型的亚种间遗传距离。广亲和性水稻种质的创建、改造和利用潜力是大的,广亲和基因作用及其与杂种优势表现有关的若干遗传育种学问题要协同一并去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遗传育种 分子标记多态性 杂交亲和性
下载PDF
论水稻广亲和品种应用的地理局限性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象坤 才宏伟 +1 位作者 李自超 张旭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S3期1-5,共5页
现在发现的广亲和品种不是万能的,池桥宏的 S<sub>5</sub><sup>n</sup> 模型由于不能解释籼粳杂交所产生的不育到可育连续分布的复杂现象,因而其局限性。我们根据栽培稻分类进化与起源中的研究结果,认为广亲和... 现在发现的广亲和品种不是万能的,池桥宏的 S<sub>5</sub><sup>n</sup> 模型由于不能解释籼粳杂交所产生的不育到可育连续分布的复杂现象,因而其局限性。我们根据栽培稻分类进化与起源中的研究结果,认为广亲和基因与地理分布相联系,广亲和品种主要分布在起源演化的中心地区,它们很可能是籼粳没有完全分化,栽培稻进化初级阶段的产物。广亲和酯酶谱的特征是7A10A,7A11A 和7A13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广亲和品种 局限性
下载PDF
水稻广亲和与非广亲和品种蛋白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滕晓月 崔顺丹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739-745,共7页
本文对水稻广亲和与非广亲和品种种子蛋白质组分进行了单向和双向电泳分析,获得了较清晰而稳定的结果。发现籼稻和粳稻亚种间电泳图谱有明显差异,而广亲和与非广亲和品种间蛋白组分未发现规律性的差异。又用SDS—PAGE方法比较了广亲和... 本文对水稻广亲和与非广亲和品种种子蛋白质组分进行了单向和双向电泳分析,获得了较清晰而稳定的结果。发现籼稻和粳稻亚种间电泳图谱有明显差异,而广亲和与非广亲和品种间蛋白组分未发现规律性的差异。又用SDS—PAGE方法比较了广亲和与非广亲和品种水稻叶片,花药的蛋白组分,发现4个广亲和品种水稻花药蛋白质中均有一条共同的特征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广亲和 非广亲和 品种 蛋白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